云南乡土建筑——合院式民居共33页
滇西合院式民居建造风格与艺术初探——以云南省临沧市斗阁村传统民居为例
(1)防风 滇西合院式民居采用木梁柱构架作为承重构件,屋架部分多用穿斗式和抬梁
式,常用五架或七架,选用柁礅支撑。立 柱的材料也多选用由上向下逐渐变粗具有 收分作用的木料,结构稳定,可以防止劲 风的破坏。
(2)抗震 滇西合院式民居为了抵抗地震的破 坏,经常降低层高,使得整体房屋重心下 降,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3)细部构造 滇西合院式民居的大木作做工也十分 讲究,精巧的棒卯技术和严密的结构体系 形成了民居的结构构造(图3)。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民居作为建筑的必要构成部分,直 接反映了人群的习俗与活动。合院式民居作为典型的中国传统民 居类型,也被称为宫室式或庭院式民居,是传统中原汉民族传统居 住形式,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典型居住形式。合院式民居 由四个方向的房屋围绕中心庭院组成,其中正房坐北朝南,耳房 配列东西,倒座坐南朝北,进而具有中轴对称、四向平衡、对内 围绕、对外相对封闭的特点。简而言之,“以大小不同的合院建筑 群,相互叠构,形成庞大的建筑群体系……”①。
文化 ·历史丨 Culture·History 6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a
1b
1c
图1 斗阁村现状分析示意图 图1a 建筑高度 图1b 建筑质量 图1c 水陆分布
2a
2b
2c
2d
图2 大理白族民居穿梁与屋架形式 图2a 鸟兽穿梁雕刻 图2b 花鸟穿梁雕刻 图2c 抬梁式屋架 图2d 穿斗式屋架
1 古村斗阁村背景介绍
1.1 概况
斗阁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的圈内乡,在地理位置方 面,斗阁村东邻景谷县,南邻昆赛村,西邻昔木村,北邻圈内村, 位于临沧城的南边,坐落在雾龙山下。村落面积约有28.88km2, 海拔1700m,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590mm,适合种植核 桃、烤烟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有农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三方一照壁三方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方带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
正中一方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三合院”。
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
院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四合五天井四合五天井由四方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
各方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
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
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升二门通达厢廓。
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
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
其他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方一照壁”相同,注重部装修,富丽堂皇。
重院民居重院民居常以“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形式为单元,根据不同地势,作纵向或横向的深入,以二至三单元组成重院。
其体形规整、对称、严谨、宏敞、是富裕之家常采用的民居建筑形式。
便于弟兄分居,满足长幼有序、等级分明的白族传统居住要求。
两方一耳两方一耳又称两向两方,即由两方带厦的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问南,和相对的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
在两房相交处有一个漏角天井,没有房屋的两边,多以正房相对的一边做照壁,耳房相对的一边做围墙(或盖简易房子作畜厩和厨房),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一方三墙一方三墙即由一方带厦的房屋和三面围墙组成院落,房屋左右两边各有漏角一个。
这类民居主要为人口较少或经济力量单薄的人家所建。
另外,居住在城镇的沿街居民,建筑房屋时,常以沿街一面的房屋做铺面。
经营土杂百货或开饭馆,其房屋建筑形式均采取上述几种形式。
门楼门楼即大门,白族很注意修建和装饰。
大门的方位,正房面东的一般开在东北角,正房南向的一般开在东南角。
云南民居的原生特色与建构分析
云南民居的原生特色与建构分析云南民居是当地人民为适应本民族民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生活方式而创造出的一种建筑形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
白族民居文化积淀深厚,风格独特,建筑形式多样,庭院古朴自然,住宅环境整洁优雅。
本文在对云南白族民居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选取云南白族民居的代表—喜洲白族民居,从选材、结构形式、空间构成及抗震措施等方面对云南民居的特点及建构进行深入探讨。
标签:白族民居;原生特色;空间构成;建构方式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岭以南,全省地势呈扇形分布,且自西北方向朝向东南方向倾斜,境内广泛分布着溶洞、伏流以及石林等喀斯特地貌。
云南省处在低纬高原上,受大气环流影响较大,冬季盛行干燥的大陆季风,夏季多起湿润的海洋季风,气候区域差异及垂直变化差异较大,尽管年温差较小,但日温差较大,境内多降雨,雨水较充沛,干湿分明,但其分布缺乏均匀性。
由于地理及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云南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木质结构居多,地域特色明显,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
本文以喜洲白族民居为例,针对云南民居特色及构建展开论述,以期在目前如火如荼的民宿、客居的开发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1、云南白族民居概述白族民居建筑大多有其独特的风格,其文化积淀浓厚,大理民居的建筑样式,一般分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一进四院”等样式,其中又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居多。
白族人尤为注重门楼建筑、照壁建筑、门窗雕刻与山墙彩画等装饰艺术,其中,门楼装饰往往采用泥塑、木雕、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或青砖形成翘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中凸显稳重与大方。
白族庭院的特色是“户户流水”与“家家种花草”,古朴玲珑,远近闻名,充分展现出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与创造力。
白族人尤其崇尚住宅环境的整洁与优雅。
大多数人家天井中往往都砌有花坛,种植有山茶、丹桂、石榴以及缅桂等乔木或果树、兰花等。
2、云南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特色及建构分析2.1建筑历史沿革特色风貌喜洲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
简述云南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
简述云南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
云南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云南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的简要概述:
1.多元文化融合: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地理位置使得云南自古就是多元文化交汇的地区。
云南民居建筑融合了汉族、少数民族(如彝族、哈尼族、傣族等)以及外来文化的建筑特色,展现了多元文化的包容与融合。
2.山水风景融入:云南地势多山,水源丰富,因此云南民居建筑往往会借景山水,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入建筑设计中,营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3.木结构建筑:云南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利用。
木结构的建筑风格也赋予了云南民居独特的朴实和温馨感。
4.彩绘装饰:云南民居建筑在外墙、门窗等部位常常进行彩绘装饰,这些彩绘传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
5.庭院布局:云南民居建筑通常会围绕庭院布局,庭院是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体现了云南人民对家庭和社区的重视和关怀。
6.风水观念:云南民居建筑中还融入了风水观念,建筑的朝向、布局和装饰等都考虑到了风水的因素,以求得家庭的平安和吉祥。
总的来说,云南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展现了地域特色、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云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滇西北民居照影壁的形式功能与装饰寓意
滇西北民居照/影壁的形式功能与装饰寓意作者:郑绍江,徐写秋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2期[摘要]滇西北民居中的照/影壁具有遮挡视线、收纳与围合空间、反光与照明、装饰美化的实用功能,也具有标志地位、承载意志、安抚心理的精神功能。
其装饰和色彩与当地的居住习俗、建筑形式、周围环境相对应,体现了当地居民的文化情操和生活态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云南乡土民居;照壁;影壁;建筑文化[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729(2011)02-0072-05照/影壁,又称照墙、屏、树、萧墙、罘思、隐避等,早在我国西周时就已出现。
在滇西北乡土民居中,大多存在照/影壁这种建筑形式。
这些照/影壁在民居建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作为滇西北地区居住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照壁与影壁之区别照壁和影壁是中国古代庭院的一种墙壁式附属建筑,一般设在门外正对大门处,或是院内正对大门、堂屋处。
因为它们的形式大体一样,只有造型和装饰上的区别,所以很多人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照壁就是影壁,或者简单地认为南方称“照壁”、北方称“影壁”。
其实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
笔者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之所以名称不同,是因为该墙壁在建筑中的作用不同。
如古时的罘思(亦作浮思、桴思、复思、隐避) 为古代设在宫门外的屏,上面有孔,形似网,用以守卫和防范不测,并刻有云、气、虫、兽等图案。
汉时屏被称为桴思,是天子的外屏,人臣至屏则反复慎重俯思对应天子之事。
[1]它主要起阻挡从外向内的视线的作用,目的是将建筑隐在该墙背后,故称为隐墙,后又称影壁。
相反,起阻挡从内向外的视线作用的墙,目的是将建筑罩在该墙里面,故称为罩墙,后又称为照壁。
另外,如果该墙是双面的,那么对内可称为照壁,对外便是影壁。
在北方,这种墙一般处于建筑庭院外正对入口处,主要起阻挡从外向内的视线的作用,故称为影壁。
滇西合院式民居建造风格与艺术初探——以云南省临沧市斗阁村传统
取 各地 的 建构技 术与 建造 风格 , 在 民居 的不 同位置 , 建筑 分布 风格
关 键词 滇 西
合院 式 民届
建造 风格
艺术 初探
也 有 不 同 的体现 。在 结合 现 代技 术 与 传统 木 构做 法 的 基础 上 , 其 技 术 特 点形 成 自有 流 程 与工 艺 , 并 具 象地 形 成 了 不 同类 型 的合 院
式 民居 。
本 文 从滇 西典 型古 村落 斗 阁村 现有 的合 院 式 民居测 绘 研究 的 角 度 出发 , 选择 斗 阁村具 有代 表性 的合 院民居 进行 研究 , 着重 于 论 述 滇 西合 院式 民居 的 建造 风 格 与艺 术特 色 , 比 较 不 同类 型合 院 式 民居 之 间 的相 同与 差 异 , 分 析 其产 生 变 化和 形 成 差异 的 原 因 。进 而 概括 合 院 式 民居 在 斗 阁村 乃至 滇 西地 区的发 展 现 状 , 主 要 分 析 了 斗 阁村 传 统合 院 式 民居 的 建筑 风 格与 其 艺 术特 点 , 从建 筑 分 布 风 格 、建 筑 技术 特 点 以及 几 种典 型 的 合 院式 民居 类 型 , 如 “ 一 颗 印 ”、 “ 三坊 一 照壁 ”等 进行 分析 , 并 结 合斗 阁村 实地 测 绘进 行 论
滇 西 合 院式 民居 建造 风格 与 艺 术初 探
一 一
以云 南 省 临沧 市 斗 阁 村传 统 民居 为例
The Ar c hi t ec t ur al S t yl e a nd Ar t of Cour t ya r d H ous e i n W es t e r n Yunna n
气候与云南民居的建筑形式
气候与云南民居的建筑形式摘要:建筑适应气候是个永恒的命题。
人类文明不断提高,但片面的依赖技术制造人工气候已经且必然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气候环境产生破坏,在建筑设计之初与当地的气候环境良好结合的生态意识是需要贯彻始终的。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同人类的发展一样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回顾吸收传统乡土建筑中对地域气候因势利导的精华,并适当的结合现有技术进行当代建筑设计,是地域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
本课题基于以上出发点选取云南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云南传统民居对气候的适应。
关键词:云南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建筑结构正文:○1云南气候特点云南的气候环境复杂多样,寒、温、热三种气候带兼备,主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在西双版纳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在横断山区垂直地域分异显著,一山有四季。
南北气温相差多达19度左右。
除了滇中地区“四季如春”的温暖气候,尚有处以高寒山区的滇西北,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沿滇西南国境线地区。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民居在建筑形式和构造技术上都体现出了对气候环境的适应。
○2云南省各种建筑形式及其分布地图表1井干式建筑图表2"一颗印"民居图表3合院式建筑图表4土掌房○3气候与云南民居的建筑形式云南民居涵盖了干栏系、板屋系、合院系等体系,这些体系的建筑形式与气候环境之间呈现出对应的逻辑联系。
云南的干栏建筑主要分布在沿滇西南国境线蜿蜒并行的新月地形带,属于亚热带的湿热气候,夏季气温高、雨量充沛,由北向南气候和降雨量逐渐增大。
干栏建筑的形式很好的适应了湿热气候;底层架空有利于建筑排水排涝和通风透气,大坡屋顶和深远的挑檐及重檐有利于遮阳。
而同是傣族民居的干栏建筑因气候差异出现的形式微差更加印证了建筑性书籍对气候的适应。
西双版纳高温多雨,且是全国少有的静风区。
版纳型的干栏民居的架空层离地较高;屋顶硕大且坡度比较陡,低垂檐;建筑形式强调遮阳;德宏州瑞丽与西双版纳相比,年降水量较少,风速较大,因此瑞丽型干栏民居的架空曾普遍被利用起来围以竹篾墙,出檐短浅,楼层开有落地窗,建筑形式强调通风。
云南乡土建筑-合院式民居
云南的几种传统合院建筑
一颗印
云南合院式建筑的一种著名 型式,是出现于昆明至滇南通 海建水等地的所谓“一颗印”民居 。在现昆明大板桥、团结乡至 通海和建水一带,这种型式的 民居形成了云南较有特色的地 方建筑景观,很早就被纳入了 中国合院建筑体系。纵观使用“ 一颗印”民居的族属,其间有汉 、彝、白、回、蒙占等民族。 其中最有代表性和规模的当数 彝族村落的“一颗印”民居。
三间两耳
三间四耳倒八尺
昆明地区“一颗印” 民居详图
大小厦交错连通
“一颗印”民居虽然形式较
固定,但可根据每家每户的经 济情况和需要进行增减:如常 见的“半颗印”以及将两户“半颗 印”或“一颗印”并联成为一栋建 筑,或将房屋的开间和厢房的 多少进行变化,形成“三间二耳” 、“五间四耳”等等变体。“一颗 印”民居这种可分、可连、可缩 、可增的标准划单元模式,为 其他民居较少见,显示出了较 强的适应性,从中可看到现今 较流行的集合住宅的影子。
四合五天井平面图
四合五天井民居立面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这两 种典型的布局平面可灵活组合,可横向 、纵向或双向拼接,形成更大的民居群 体,如“六合同春”等
大理张家花园“六合同春”民居
丽江纳西族合院民居
丽江纳西族的合 丽江纳西族民居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院式民居主要分布在 1.合院的布局组合灵活多变,可看到许多和地形环境巧妙结合的例子
5 .堂屋空间 云南合院式民居以间为基本单元拼接,一般以三间为主。两旁为卧室,中央一间
为堂屋。这实际上就已具有“复合空间” 的特点了。卧室空间一般比较封闭, 对堂开门 ,向外开不大的窗子.而堂屋以约1-2m的宽度开门,形成开敞的外向空间。这种空间 形式与其功能要求是相符的。合院式民居建筑中的厅堂多是人们日常起居的空间,其 起居功能中同时包含着人们在外部空间中活动的某些性质和私密的内部空间中活动的 某些性质。因此。由于堂屋空间同时容纳了两个对立空间中的性质,它便具有了复合 空间的特点。
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名称
云南是我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这里的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特别是其山墙立面构造,不仅在建筑形式上有着独特的设计,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针对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的名称进行探讨,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传统建筑的美丽与魅力。
一、飞檐飞檐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中常见的元素之一。
它一般以木材或石材为材料,用来支撑屋檐,并且在设计上常常呈现出精美的雕刻和装饰,展示了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
飞檐的形状各异,有的呈弧形,有的呈直线,还有的呈斜线,每种形状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是云南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马头墙马头墙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的一种特色装饰。
它一般位于房屋的正中心,以石材或砖块砌筑而成,形状酷似马的头部,因而得名。
马头墙不仅具有装饰性的作用,更象征着家庭的团结与昌盛,是人们信仰和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传统习俗。
三、斗拱斗拱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一般由石材或木材雕刻而成,用来支撑屋檐和加固建筑结构。
斗拱的设计精美独特,常常展现出华丽的装饰图案和精湛的工艺技巧,体现了云南传统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斗拱不仅具有实用性,更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传统建筑的一大亮点。
四、廊柱廊柱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支撑和装饰的双重作用。
它一般由石材或木材制成,常常做成精美的雕刻图案,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廊柱的形状和样式各异,有的呈方形,有的呈圆形,还有的呈多边形,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是云南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五、檐角檐角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中的重要装饰元素。
它一般以石材或木材雕刻而成,用来点缀屋檐和增加建筑的美感。
檐角的设计多样,有的呈动物形状,有的呈花草图案,还有的呈人物造型,每种造型都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云南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
六、镂窗镂窗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中的代表性装饰元素。
[讲解]大理白族民居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白族的住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瓦房。
平房结构多以“三房一照壁”为主,少数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排架”(以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叫排架)承重,四柱落地。
左右后三方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央用木料板为隔,山墙到顶,屋面挑出,有防止邻居火灾波及作用。
在“排架”间和楼板照面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的枋,当地叫做“穿枋”,是白族木工一项很出色的创造。
“穿枋”把整所房子的“排架”联成一个整体。
与照面枋、檐口挂枋和落地枋相互作用之后,刚度很大,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白族民居格局丰富,庭院布局多种多样,其中最典型的是“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三房一照壁”就是三面三栋楼房,另一面是主房对着的照壁,中心是天井。
“四合五天井”是四面各四栋楼房,每相交处有一耳房和一小天井,加上院中心的大天井,便是“五天井”了。
照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因此,照壁在白族民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白族民居正房院落对面的墙壁,一般都要做成照壁,照壁漆成白色,可反射日光为正房提供充足的光线。
一般在照壁的周边上边区域绘有各种彩画图案;在照壁的中间区域或镶嵌大理石图案,或绘制各种式样的山水图画,或题写寓意美好的诗词歌赋,使照壁显得高雅秀丽,充满文化内涵,显示出白族民居的独特个性;照壁的前面一般还有花台陪衬,花台多用大理石砌成,内栽松、竹、梅、兰等花木,花台上一般还要放置各种盆景,使照壁更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日数既多,风力又强,尤其下关一带,每秒钟最大风速可达四十米左右。
在与自然作斗争中,白族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常年多是偏西的风向,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门窗都开在向东那面,风从屋后吹来,自然不易进入室内。
白族建筑的照壁比较高大,主房、厢房和厅房一般是层高均等,不分主次,充分起着互相屏障的作用,由于从房屋坐向,平面组合到主面处理,都为避风步步筑防,所以不为劲风所烦扰。
云南省古建筑赏析-PPT
17
• 龙门石窟位于西山风景区终端,北起三清阁,南至达天阁,是云南最 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龙门胜
• 景”以“奇、绝、险、幽”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众多的名胜之首,在国 内外享有很高的 知名度,到昆明的游客都要去游览。故有“不耍西山等 于不到昆明,不到龙门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说。据说,龙门石窟开凿 于公元1781年至1853年,历时72年,由吴来清、杨汝兰、杨际泰三人分三 阶段组织众多石匠开凿,是整个龙门石窟之精粹所在。在入口处有一 圆柱石坊,上书“龙门”二字,并刻有“元宝”,据说能保佑人发财发达, 吉祥如意,所以游人都喜欢用手摸一下。入门有一石栏转护的半圆形 小月台,站在月台眺望,人见上迎天风,下临绝壁,五百里滇池烟波 浩渺,云蒸霞蔚。湖面白帆点点,鸥飞燕舞。远处青山如 黛,白云悠 悠,绿树白房,平畴沃野如诗如画,令人飘飘欲仙。转身回顾石室, 正门顶端刻有“达天阁”三字,两边侧门顶刻有“名山”“石室” "天临海镜” 字样,中柱题有联云: 举步维艰,要把脚跟站稳; 置身霄汉,更宜心 境放平。
18
19
• 在石室门口雕有香炉供奉,正中雕魁星,是道教尊为主宰文 章之神,又叫文曲星;北雕文昌帝君,为主宰功名和禄位之 神;南雕关圣帝君(关 羽),为主宰伏魔降妖的武功之神。 两壁下刻有神骏奔驰图,天棚上刻着祥云缭绕,仙鹤双飞。 一株蟠桃碧叶红果,栩栩如生。龙门的整个工程都是在一块 天然岩石上精雕细刻而成的,构思奇巧,工艺精湛,令人叹 为观止。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魁星手上的笔尖是另外 安上去的。相传, 有一位参加雕凿石室工程的师傅,婚姻不 幸,后来参加凿龙门,与伙伴们辛苦了十余年,在最后刻魁 星手中的朱笔时,不慎将笔尖凿断,使本来很完美的一件艺 术品留下了缺憾。他伤心至极,纵身跳下龙门。他献身艺术 的动人故事,与石窟一道流芳千古,为后代所传颂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ppt
民 居 建 筑
1
2021/10/10
云南民居生存环境的独特性;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例如地理地貌、 气候条件、民族构成,特殊的社会发展 历史,多元的民族文化特征,文化的多 元性 、边缘性 、封闭性,信仰的并存 性 ,审美的独特性造成了云南民居发 展的演变,也造成 了其民居的特点。 外向型开放式竹木构架体系、内向型封 闭式土木结构体系是源于自然馈赠与地 域限定 是地形的有机整合、气候的自 然雕琢 、材料的忠实塑造 。 同时 经济制约与技术限定,再加上民 族文化差异的限定 形成了云南民居建 筑形式的地域性特点 : 1、干栏式民居系列。 2、井干式民居系列。 3、土掌房民居系列。 4、落地式民居系列。 5、合院式民居系列。
利现形称楼
于了式谓”
防怒。,的
震江这是形
、人种怒象
便千千江说
于百脚峡法
防年落谷,
潮来地中因
、沉房怒远
通淀,族远
风下结、望
2散021/来10/构10
傈
去 ,
6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4、哈尼族的"拥戈"民居
“拥戈”是一种“干栏”式楼房,它的模样与傣族竹楼相似,
但又没有傣家竹楼那么别致漂亮。“拥戈”一般都建在挖成平
2021/10/10
39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2、滇西北大理、丽江地区的合院民居
2021/10/10
大研古城
40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3、滇东北会泽地区的合院民居
2021/10/10
天南铜都-会泽古城
41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3、滇东北会泽地区的合院民居
2021/10/10
天南铜都-会泽古城
42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4、滇南建水、石屏地区的合院民居
云南民居的建筑特点
云南民居的建筑特点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背景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云南的民居建筑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样的建筑形式云南地区由于气候、地势和民族差异等原因,形成了多样的建筑形式。
主要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官方建筑、寺庙和宗教建筑等。
传统的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包括彝族的“三合院”、白族的“树住”、傣族的“木结构建筑”等。
这些民居通常采用木材为主要材料,以庭院为中心,布局合理,结构稳固。
它们既符合人居需求,又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二、丰富的装饰工艺云南的民居建筑在装饰工艺上非常丰富。
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不同的装饰特点。
例如,彝族建筑常用壁画、雕刻和剪纸来装饰房屋外墙和门窗。
而白族建筑则以石砌花纹和彩绘为特色。
傣族建筑通常采用雕刻之手艺,将精美的图案雕刻在房屋梁檩上,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合理的建筑布局云南的民居建筑一般采用合理的布局,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满足生活需求。
传统云南民居通常由“门、房、院、角”的布局组成。
门就是住宅的主出入口,同时也是家庭的象征。
房是起居和睡眠的地方,院则是家庭成员相互交流和活动的场所,角则是房屋的拐角处,象征着家庭的安全和稳定。
四、适应地理环境的建筑设计由于云南地处高山地区,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影响了当地建筑的设计。
云南的民居建筑通常采用斜坡屋顶和挑檐设计,以防止雨水进入室内。
此外,由于地震频发,云南的民居建筑设计也注重抗震性能,采用木构造和斜撑等技术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五、融合多元文化的建筑风格由于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建筑风格交融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云南的民居建筑中,可以看到汉、藏、彝、傣、白等多个民族的建筑元素和特色,这种融合使云南的民居建筑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总之,云南的民居建筑展示了其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
它们体现了建筑艺术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代表了云南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建筑遗产。
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角部连接方式
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角部连接方式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民居是院落的艺术。
这句话可能有些夸张。
然而,院落是除了木结构之外明显区别于西方传统建筑的又一大特色,却是不假。
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封闭性,高墙之内,自成天地,所有房舍的正面都朝向中庭,对外不开窗,或者只开很小的高窗。
中国的传统民居布局采用合院形式为主流的原因另有详文细述。
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地域、气候、民风差异巨大,同样是合院式民居,在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形式。
举例来说,北方气候寒冷,冬季时间长,太阳高度角小,所以合院整体上更加封闭,而中间的院落则更为宽敞,这样既可以提高房屋的保暖性能,又可以利用宽敞的院落争取更多的日照;而在南方,夏天日照强烈,太阳高度角大,故遮阳成为首要考虑因素,从而将院落缩小成天井,减少进深,既可以满足采光要求,又有利于通风纳凉和屏蔽强烈的阳光辐射。
但是合院式住宅面临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果直接用房屋与房屋连接的方式形成院落,因为中国传统民居极少向院外开窗,则在角部的房间的采光和通风会很成问题。
如何处理好这个空间的使用质量问题,不同地区、不同形式的民居运用了不同的方法。
将这些各式各样的方法作一个分类和探讨,对于研究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将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1.房房相离式要解决由“硬连接”带来的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是将角部的房屋分开,成为独立的个体。
这种方式因为简单直接,所以由南到北都有被运用,但是原因和形式都不同。
一般来说,北方平原地区农业民族的民居基本上都是房房相离式的,房屋的净高都不是很大,而院落都比较宽敞。
这是因为北方气候寒冷,较矮的房屋有利于保暖,而宽敞的院落有利于采光。
在小型的北京四合院中常可看到这种做法,方法是在正房两边设立较小的耳房,厢房和正房分开。
这样角部的过度就由一个可以保证采光的耳房完成。
小型北京四合院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按照现存的合院式民居模式,基本上离北京越远,院落的形状越狭长。
比如山西平遥民居、关中窄院式民居和河南民居。
云南民居之合院建筑
四合五天井其平面布置形式基本与三坊一 照壁一致,不同的只是在与正房相对的照 壁位置上建一层或两层的房屋,由此形成 四坊。
在每坊的交接处, 用围墙围成一个小天井, 加 上四坊中的一个大天井, 就形成“ 四合五 天井”。
“四合五天井”是主房、对厅、两 边厢房为合成四合大院。除大院外, 四角筑有四个小院,组成大小五个 天井。大户人家的住房一般都是这 种形式。
内院
5.2官渡街道六谷村320号
细部构造
平面
5,3矣六乡 肖家营 346号
外观
内院
楼梯
第二部分
1.
民居因为地域性和习俗性的不同而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形成一种民居建筑文化,这种民居建筑 文化不仅反映历史、宗教、风俗、地理,而且还展示中华民族的审美特征。
丽江纳西族民居,与白族民居类似,但吸 收有藏族的上下带前廊的楼房形制。
六合同春建筑园了白族榆商马蹄下百年讫 盼与梦想,大型白族民居“六合同春”是 大理人民的风花雪月之梦,是白族人民对 民居从感性、理性、悟性的认识和灵性生 活的结果。
无论是“ 三坊一照壁” , 或是“ 四合五天 井” , 正房与厢房沿中间天井与前墙面之间, 均有不小于1.2米宽的走道,以便行走或做家务,在一至二
院落一角
“张家花园”鹿鹤同春“六合同春”大型 白族民居。
张家花园一承大理白族民居的建筑历史, 把白族民居同私家花园、住与园林相结合、 体现大理风花雪月大花园中的园中之园, 表现以园林建筑为切入点的白族民居,园 与居在这里交溶、心灵与自然在这里嵌合、 天人合一是大理白族建筑文化传承与历史 发展的必然建筑。
3.四种形式
“一颗印”建筑具有鲜明的建筑风格, 从整体上来说,一般形式是“三间挂两 耳”的楼房,就是三间正屋,左右各有 耳房,正面以门墙封为四方形的平面, 从上俯视,整个建筑像一颗古代官员使 用的大印,因此得名。而省去左右任何
云南的建筑特色
云南的建筑特色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它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这些都为云南的建筑特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云南建筑的历史、风格、材料和技术,以及它们对当地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云南作为一个跨越东、中、南三个文化区域的省份,其建筑风格也呈现出多元化。
在历史上,云南曾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这为当地建筑带来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同时,在明清时期,汉族移民大量涌入云南,并逐渐融入当地少数民族社会,形成了独特的汉藏混合文化。
这些历史因素都对云南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建筑风格1. 传统民居云南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滇池周边和昆明市区等城市中心地带。
这些房屋通常采用木结构或土木结构,并以瓦片和竹子为主要材料。
建筑外观呈现出典型的“云南式”特色,即四合院式布局、斗拱式门楼、檐角飞翘等。
同时,这些民居还采用了许多环保节能的设计手段,如天窗、通风口和庭院等。
2. 寺庙建筑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佛教、道教和藏传佛教等不同宗教信仰在这里得到了广泛传播。
因此,在云南可以看到许多寺庙建筑,如峨眉山大佛寺、雍和宫和白塔寺等。
这些寺庙建筑通常采用彩绘木构架结构或青砖石块结构,并以金黄色为主色调。
同时,在建筑装饰方面,云南寺庙建筑也融合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3. 园林建筑云南园林建筑以昆明黑龙潭公园和大观公园为代表。
这些园林建筑通常采用山水画的构图手法,并以水池、假山、廊桥和花草树木等元素为主要构成。
同时,在建筑材料和装饰方面,园林建筑也融合了中国南方和西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元素。
三、建筑材料1. 石材云南地处岩溶地区,石材资源十分丰富。
因此,在云南可以看到许多采用石材建造的建筑,如大理古城的城墙和宫殿、昆明石林等。
这些石材通常采用青石、花岗岩和大理石等品种,具有坚硬耐久、美观大气的特点。
2. 木材云南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因此木材也成为了当地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