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丽江古城纳西民居的建筑形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丽江纳西族传统的民居是数量最大的建筑类型,它以鲜明的特点反映着纳西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民族习俗、

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纳西社区的不断发展,长期以来,它在平面布局上、构筑上、建筑艺术上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丽江纳西族民居吸取、融汇了中原地区建筑和邻近的大理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形式的长处而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其特有的形制。

关键词:丽江古城;纳西族;建筑形制

Abstract:L ijia ng Na xi tra d itio na l re sid e nc e is the la rg e st num b e r o f a rc hite c tura l typ e.It re fle c ts no t o nly the d istinc t c ha ra c te ristic s o f the e c o -no m ic a nd c ulture le ve ls o f the Na xi,b ut a lso the e thnic c usto m s a nd the wa y o f the ir life.With the c o ntinuo us d e ve lo p m e nt o f Na xi,the re sid e nc e in the la yo ut,c o nstruc tio n a nd a rc hi-te c tura l a rt fo rm e d its o wn c ha ra c te ristic s g ra d -ua lly.L ijia ng Na xi d we lling s c o m b ine the a d va n-ta g e s o f re sid e nc e in the C e ntra l Pla ins re g io n a nd the Da li Ba i,whic h g ra d ua lly fo rm e d its u-niq ue a rc hite c tura l fo rm.

Keywords:the o ld to wn o f L ijia ng ;Na xi ;a rc hi-te c tura l fo rm

中图分类号:TU-092.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9-0085-02

1丽江古城及纳西族民居概况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云南省的西北部,傍依于金沙江畔。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其间。纳西族的民居建筑随着分布地区的地理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文化、技术发展情况的不同,有着多种不同的类型。在高寒山区,至今保存着少量的井干式“木楞房”,是纳西族民居中比较原始的形式,如今只占极少数。随着社会的前进、

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交流、生活的变化,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是大部分纳西族人民聚居所在的丽江坝子的纳西民居,它已不是纳西族民居的原始形式,而是近几百年来根据本地区、

本民族的特点,吸取、融汇了其他地区及民族的长处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平面布局、构架及造型上反映了唐、宋中原建筑的某些特点;某些平面型式与其邻近的白族民居有若干相似之处;部分装修也受到剑川木雕技艺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它在平面布局上、构筑上、建筑艺术上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们主要集中在丽江古城、

白沙、束河古镇等地,人们称之为丽江纳西族民居。据

《光绪丽江府志稿》记载:南宋理宗淳诂“十二年(公元1252年)元祖遣太弟忽必烈攻大理,有临洮踰吐蕃至丽,所至望风□附,立丽江茶罕章管民官。”当时元军驻扎,已有村落。此后不断发展,“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改茶罕章为丽江宣慰司”,“十二年改置丽江路立军民总管府”。丽江古城在元、明两代为通安州的州府衙署所在地,到明代时已具相当规模,据传已有居民千余户。据地方志记载,城内的“光碧楼”

、“忠义坊”、“皈依堂”等建筑群皆系明代建造,《徐霞客游记》称古城的民房“瓦屋栉比”,称木氏土司所居宫式建筑为

“宫室之丽,拟于王者”,从中依稀可辨当时古城之貌。19世纪中叶的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杜文秀回民起义时古城大部分被烧毁,后又不断重建,逐步形成数千户、万余人的规模。清代始称古城为大研里,民国改称大研镇。1949年解放后大研镇一直为县政府及丽江地区专署所在地,丽江县城规模不断扩大,但新区建设避开了古城,因而古城面貌至今犹存,这在全国来说也算是很少有的幸存者之一。

2丽江古城纳西民居的空间特点

中国传统的都城四周都有作为防御的城墙,丽江古城古时却没有城墙。传说原因有二:一曰统治纳西的土司为木姓,木字加口即为“困”字,此乃大忌,故木氏土司不筑城;二曰,古城四周青山环抱,形成了天然的“城墙”,通往外地的要隘,都有天然的关口,起着防御的作用。古城后来也曾筑起城墙,那是在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以后,木氏土司被降为土通判,由中原王朝直接派任流官知府行统治之后,由流官建了一道土城。当时的城墙范围只限于府署四周,古城大部

分地区如土司木府、四方街等均未包括进去。城墙后因地震倒塌,如今已荡然无存,而今只有从北门坡、南门桥、营盘洛等地名看到城的印记。

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

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由此形成了纳西族村寨特有的布置特点,第一:村村寨寨有流水,家家户户有水流。为了用水方便,纳西族多是泮水而居。住房多建在溪流旁,有些村寨则筑沟引水,通过村寨,使与街道平列,余流则用于灌溉农田。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第二:围绕一个中心布置房屋。无论是丽江古城还是坝区村寨,民居的布置均是围绕一个中心布局。每个村寨都有一个面积不大、

平坦方整的广场,称为“四方街”。这是商业服务、

集市贸易的地方。主要街道从这里放射,分出无数小街小巷,然后民居也从这些街道两旁向外延伸,形状很不规则。

3丽江纳西族民居建筑的布置形

制特点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丽江民居引水入户、活水绕屋,或临水建屋,既有北方四合院的韵味,又有江南水乡的风情。在外部造型与结构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建筑和藏族、白族建筑的技艺,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墙、迭落式屋顶、小青瓦、木构架等建筑手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民居主

作者简介:林莎莎(1985-),女,湖南安化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柳肃,男,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浅谈丽江古城纳西民居的建筑形制

On Architectural Form about Naxi Residence in Old Town of Lijiang

林莎莎

柳肃LIN Shasha

LIU Su

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