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兴趣入门第7讲彩虹的秘密_光的折射教案

合集下载

趣味物理小实验人造彩虹教案

趣味物理小实验人造彩虹教案

趣味物理小实验——人造彩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色散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2. 实验材料和工具3. 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4. 实验现象的解释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真实彩虹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彩虹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让学生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

3. 展示:展示实验材料和工具,讲解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4. 动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人造彩虹的乐趣。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实验现象,解释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

2. 学生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到人造彩虹的现象。

3. 学生能解释实验现象,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水、透明塑料袋、剪刀、彩纸、胶带。

2. 教学工具:PPT、投影仪、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相关物理知识教材、实验指导书。

六、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物理科普讲座,深入讲解光学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馆或博物馆,了解光学展品和实验。

3. 开展课后兴趣小组,研究光学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学生远离剪刀、胶带等尖锐物品,以免受伤。

2. 操作水时,注意防止水溅出,避免湿滑。

3. 教师应全程监督实验过程,确保学生按照指导书进行操作。

八、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探索更多有趣的物理实验,丰富教学内容。

九、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教案适用于1-2课时。

2. 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完成实验,掌握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

3. 教学过程:遵循教案中的步骤,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解释原理。

十、课后作业2.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类似的物理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现象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运用。

2.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折射现象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折射。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彩虹、水中物体看起来变浅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2. 新课:讲解光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折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光的折射。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放大镜等,让学生学会运用折射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5. 巩固知识: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问题。

6. 拓展延伸:介绍光的折射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天文观测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安排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板书设计:光的折射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应用:眼镜、放大镜、光纤通信等10.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重点关注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折射定律的掌握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材,提供相关章节内容。

初中物理兴趣入门第7讲彩虹的秘密_光的折射教案含答案

初中物理兴趣入门第7讲彩虹的秘密_光的折射教案含答案

第7讲彩虹的秘密—光的折射【温故知新】(5-10分钟)问:大家想一想上述彩虹和海市蜃楼都是怎样形成的呢?【趣味引入】(5-10分钟)问:筷子放到水里是真正折断了吗?答:没有问:为什么看水里的鱼感觉鱼是放大的?为什么岸上的人感觉水会比实际浅?眼见就一定为实吗?答:眼见不一定为实,看到的鱼比实际大,看到水比实际浅是光导致的[批注]:这个环节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取的例子需要有趣或者贴近生活,也可以能引起学生的参与,目的是引出我们这节课的知识点来。

通过总结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现象,提问学生:那想想上述现象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知识梳理】(25分钟左右)一、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并且光屏不可以承接)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实像:光线会聚相交而形成,光屏可以承接。

《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6篇)

《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6篇)

《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6篇)【学习目标】1、能识别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试验探究,熟悉光的折射规律。

3、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4、知道光路可逆【导学过程】1学问回忆:光在同种匀称介质中沿传播。

光的反射定律:2演示试验⑴在空玻璃杯的内壁(侧壁中部)做一个标记,用激光发出的光斜射到标记处(让标记点正对着学生),如下图。

保持玻璃杯和激光笔不动,向玻璃杯里加满水,激光笔发出的光还照在标记处吗?⑵把一根筷子斜插在盛水的碗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光的折射现象(演示试验)活动1:利用右图所示的试验装置,让激光束从空气(有烟雾)斜射向水中,观看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路径。

1、请写出你的发觉:2、在右图中画出光传播的大致路径。

并仿照光的反射光路图,画出法线,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总结一:⑴光的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⑵折射角是与的夹角。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活动2:试验探究1、光从空气射入玻璃⑴如下图,让激光束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半圆形玻璃砖O点,观看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读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试验次数123入射角折射角⑶依据观看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2、光从玻璃射入空气⑴如下图,让激光束通过玻璃砖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O点,观看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读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试验次数123入射角折射角⑶依据观看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⑷将光具盘的上半局部沿直线NN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在光具盘上半局部还能看到折射光线吗?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3、在试验中你还有其他发觉吗?请简要记录在下面:总结二:(光的折射规律)(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转变而: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能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的最一般的事物中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逐步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使学生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二.教材重点、难点重点:科学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三.教具:激光笔、水槽、光的折射演示仪、硬币、筷子、杯子、水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光现象:筷子在水中变弯,海市蜃楼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告诉学生,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与光的折射有关。

那么,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光的折射现象演示师生互动实验,用两个相同的开口较大且深的杯子、水、硬币、筷子等带领学生在做完课本上的实验后,启发指导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并完成实验。

(1)做好筷子折断实验,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

(2)在杯子中放入硬币,把杯子端到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向杯子中倒水,则可再次看到硬币,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能再看到硬币?2、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光的折射规律分三步进行:显示折射光线: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光笔被固定,射出光线照在容器P点形成光斑,让学生猜想,容器中加水后,光斑P的位置是否不变。

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设计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2.能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定律。

2.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光有关的现象?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实验一:将一束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

2.实验二:将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

三、学习光的折射定律2.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3.通过例题巩固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

四、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1.举例:水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放大镜、近视眼镜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这些现象?2.强调光的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复习光的折射定律。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光有关的现象?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实验一:将一束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

2.实验二:将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

三、学习光的折射定律2.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3.通过例题巩固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

四、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1.举例:水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放大镜、近视眼镜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这些现象?2.强调光的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物理活动课教案

物理活动课教案

物理活动课教案--揭开彩虹的秘密活动内容人造彩虹活动目的1、常识性了解颜色之谜。

2、初步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3、让学生自己能揭开彩虹的秘密。

活动准备时间:应选择阳光强烈斜照的下午4时—5时左右,且无风。

地点:清水塘(或湖、池)边器材:背负喷雾器一个(喷雾情况良好),彩色照相机一部。

活动过程先由老师背负装好水的喷雾器,面对池塘,背对太阳,对着池面上方不断地喷雾,让学生在老师身后仔细观看,即刻看到一条雄伟、壮观美丽的七色彩带,成拱桥型伸向天际,与池塘中的另一半(实为彩虹的影子)浑然一体,构成彩虹圈,其宽度足有0.5m,十分清晰,令学生们感到大为惊讶。

只要保持不断地、均匀地向池塘上方喷雾,彩虹就可清楚地保持住。

此时可立即拍照。

老师示范完以后,可让有兴趣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进行“人造彩虹架长空”的制作。

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再结合学生观察到的实景,不断地提出如下问题:“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产生彩虹?”、“是什么物质将太阳光分解成了红、橙、黄、绿、靛、蓝、紫这七色色?”、“彩虹是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造成的?”、“那么天空中的彩虹是怎样产生的?”然后,让一部分学生不断地变换观察位置,让他们讨论观察的结果有什么变化?在什么位置时完全看不到彩虹?再回到课堂后,让学生结合这次活动写观察日记,或要求写小论文:“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农谚有东虹日头、西虹雨?”等等。

活动小结通过这次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物理的兴趣,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我们身边的生活离不开物理知识,并为能用物理知识来分析和解释一些现象而感到自豪。

他们从中受到了启发:很多自然现象并不神秘,只要我们认真学科学、用科学,不断的去揭开自然之谜,就会自觉地破除迷信,才不会盲目地信迷信。

有的小论文把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分析得很透彻,把光的色散,颜色之谜,光的折射等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应用,运用自如,很有说服力。

总之,让他们自己揭开了彩虹的秘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效果良好。

彩虹形成科学教案

彩虹形成科学教案

彩虹形成科学教案引言:彩虹是大自然中美丽而神奇的景象,它的形成涉及到光的折射和反射。

通过本教案,我们将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索彩虹背后的科学原理,并进行实践活动,加深对彩虹形成过程的理解。

一、学习目标:1. 了解彩虹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掌握彩虹形成的科学原理。

3. 进行实践活动,观察并解释彩虹的形成过程。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彩虹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彩虹形成的科学原理。

3. 彩虹实践活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彩虹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彩虹的兴趣,并让学生描述彩虹的特征和形成地点。

2. 知识讲授:简要介绍彩虹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彩虹出现。

3. 知识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加满水,然后在阳光照射下,用喷壶喷水雾,观察玻璃容器上是否会出现彩虹,并解释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4. 实践活动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活动的结果,总结彩虹形成的科学原理。

引导他们明白彩虹是由太阳光经过水滴的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

5. 巩固训练:通过提问和小组交流,检查学生对彩虹形成科学原理的理解。

6. 拓展延伸:让学生自行寻找其他能形成彩虹的材料,如喷雾瓶、水蒸气等,并观察和解释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7.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彩虹形成的科学原理,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彩虹形成科学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实践活动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彩虹形成科学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检查学生对彩虹形成科学原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彩虹形成的科学原理,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们的科学视野。

彩虹的秘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3)

彩虹的秘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3)

彩虹的秘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合而成的,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不同颜色是色光反射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在实践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研究彩虹的秘密现象的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想知道并爱提出有关光的折射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光的三原色,了解用光的三原色可以混合成各种不同的色光。

2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做彩虹形成的实验。

三教学准备 1 形成彩虹的实验材料——水盘、平面镜、纸屏、喷雾器、光碟、肥皂。

2、看到物体颜色的材料——几张不同颜色的纸片。

3、认识光的三原色的实验材料——每人一支手电筒,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黏胶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1)(出示彩虹挂图)你们认识它吗?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2)彩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天空的哪个方向?(3)关于彩虹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形成及关于光的有趣问题?二、学习新课1.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谈话:彩虹的形成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系?讲述:为了研究彩虹的形成,我们来做个实验?每一组水盘里有5厘米深的清水,把水盘端到阳光下,把平面镜正对阳光,斜放在水盘中,对面放置纸屏,调整平面镜和纸屏倾斜度?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你看到什么现象?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色光的名称?小结:阳光照射在水中的平面镜上,平面镜对面的纸屏上就出现了一道彩虹?白色的阳光变成了七种颜色的光?2.认识彩虹的形成提问:阳光为什么会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讲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每个组都有一个喷雾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有水,我们到室外向阳处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向天空喷水,观察到什么现象?①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讨论:①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②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师生小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夏天,雨后转晴的天空仍然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像水中的镜子一样,将白色的阳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

《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

彩虹的秘密教学目标:1.学生能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观察实验,能正确操作,能根据事实进行分析、推测、探索,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猜想能力和设计实验、推理能力。

2.使学生享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了解光的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分散阳光的实验;难点是制造彩虹的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法。

教学准备:平面镜、水槽、纸屏、三棱镜、水、喷雾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提出问题。

同学们见过彩虹吗?(学生自由回答)2.欣赏彩虹图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彩虹世界。

二、自主探究,认识光的色散现象1.彩虹为什么呈现不同的颜色?你们想看到美丽的七色光吗?(学生自由回答)2.我们可以利用准备的材料制作出彩虹的色光。

(教师出示三棱镜并介绍:这是一种光学仪器──三棱镜,借助它,我们可以在纸屏上看到美丽的彩虹。

这是水槽,在水槽里都放了适量的水,在里面放上平面镜,也可以看到美丽的色光。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实验,如装水的瓶子、光碟等。

)3.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自由回答)4.你是怎样做的?(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想看到彩虹现象需要把三棱镜转动到合适的位置,水槽中的平面镜要倾斜到一定的角度,这样会看到和彩虹一样颜色的七色光。

)5.你认为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如果回答是白色的,那么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在纸屏上是七色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把平面镜放在水中,调整到一定的角度也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

)小结:阳光可以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三、自主探究,再现彩虹1.猜想彩虹形成的条件猜一猜自然界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彩虹经常在什么时候出现?如果学生不能准确说出来,教师可以引导性地问:没有阳光会出现彩虹吗?为什么雨后容易出现彩虹?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彩虹?)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彩虹的形成必须有两个条件:小水滴和阳光。

《彩虹的秘密》教案

《彩虹的秘密》教案

《彩虹的秘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和组成颜色,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彩虹的形成原理和组成颜色。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解释彩虹的形成。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PPT、实验设备、彩色玻璃片等。

2. 教学材料:科普读物和相关实验资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彩虹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彩虹的注意和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Step 2 彩虹的形成原理1. 通过PPT呈现彩虹的形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包括太阳光的分光、折射和反射等。

2. 引导学生探讨太阳光穿过水滴时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以及在大气中水滴的分布情况。

3. 分组讨论并总结,将彩虹的形成原理整理成概念框图,激发学生的思维。

Step 3 彩虹的颜色组成1. 讲解彩虹的颜色组成与波长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彩虹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

2. 展示彩虹的颜色条带,并对每个颜色进行解释。

3. 制作彩色玻璃片,让学生用不同的玻璃片观察光的分光效果,加深对彩虹颜色组成的理解。

Step 4 实验解释彩虹的形成1.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日光与水滴实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和解释彩虹的形成过程。

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教师进行点拨,解释实验的原理和可能存在的误差。

Step 5 彩虹在生活中的应用1. 介绍彩虹在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彩虹产生的各种现象,并探究它们的科学原理。

Step 6 总结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彩虹的形成原理和颜色组成,并强调彩虹背后的科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讨的方式,加深了对彩虹的认识。

彩虹的秘密教案

彩虹的秘密教案

12、彩虹的秘密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彩虹形成的原因;2.知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3.通过玩陀螺,了解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关系。

能力目标:1.能够自行设计出彩虹形成的实验并进行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彩虹形成的原因。

难点:制作三色陀螺。

三、教学准备:三棱镜、喷雾器、彩虹投影片、手电筒,厚纸板、白纸、水槽、凸透镜。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问: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彩虹吗?播放投影片。

(彩虹的图片)2、谈话:为什么天空会挂着美丽的彩虹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彩虹形成的原因。

(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彩虹(1)出示投影片观察彩虹。

(2)讨论:彩虹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彩虹发生在什么时候?(3)讲述:彩虹有七种颜色,它的形状是弯弯的,象拱桥。

你想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板书课题:彩虹的秘密)2、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⑴讲解实验1:为了弄清彩虹的成因,我们先来看一看太阳光的秘密。

(出示三棱镜)这是三棱镜,它有三个棱,把三棱镜放在阳光下,让阳光照射在三棱镜上,慢慢转动三棱镜,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3)演示光的色散动画。

(4)讲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了一条彩带,这条彩带一共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5)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6)教师小结:这个实验说明: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3、指导学生认识彩虹的形成。

(1)讲述: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天空中没有三棱镜,怎么会出现彩虹呢?(2)实验2:下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用喷雾器装满水,在室外背着阳光向天空连续喷水,其它几个同学在旁边仔细观察,看到什么现象?停止喷水后,又会怎样?(3)学生到室外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看到彩色光环)停止喷水,还能看到吗?(彩色光环消失)(5)讨论:喷水时看到的现象与彩虹的现象有点相同。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科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现象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应用2.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折射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彩虹、透镜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2. 新课:介绍光的折射现象,讲解折射定律。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折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折射定律。

5.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折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7.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折射定律的掌握,以及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评估方法: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作业和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估。

3. 评估标准:能正确描述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能够合理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透镜、玻璃棒、水、实验桌等。

2.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3. 参考资料:教科书、教学指导书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光的折射现象的介绍,折射定律的讲解。

2. 第2周:实验演示,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第3周:分析与讨论,总结折射定律。

4. 第4周:应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5. 第5周:教学评估,总结和反思。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色散与彩虹的形成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色散与彩虹的形成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色散与彩虹的形成初中物理教案光的色散与彩虹的形成引言: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光的色散与彩虹的形成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也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光的色散与彩虹形成的原理和相关实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一、光的色散的概念与原理1.1 色散的定义光的色散是指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折射率随波长变化而导致光的不同波长发生偏折,从而产生不同颜色的现象。

1.2 光的色散原理光的色散原理可以通过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当光从一个介质(例如空气)射向另一个介质(例如水或玻璃)时,光的速度和方向会发生改变。

根据折射定律,光线在折射时会偏离原来的方向,同时不同波长的光线会以不同的角度偏离。

1.3 光的波长与颜色关系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

根据频率和波长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对应的颜色就越偏向紫色;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对应的颜色就越偏向红色。

在可见光谱中,频率从高到低分别对应紫、蓝、绿、黄、橙和红六种颜色。

二、彩虹的形成原理2.1 彩虹的定义彩虹是自然界中由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反射、透射形成的一种美丽光学现象。

2.2 彩虹的形成过程当阳光射到雨滴上时,部分光线会经过折射进入雨滴内部,而另一部分光线则被反射回到外部。

在雨滴内部,这些不同波长的光线会因为折射率的变化而产生色散,最终形成一个色散带。

当光线从雨滴内部射出后,又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这些光线最终形成一个圆弧形,即我们看到的彩虹。

2.3 彩虹的颜色和顺序彩虹的主要颜色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

这是由于雨滴内部的折射、反射和透射过程中,不同波长的光线被分解成不同的颜色,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形成彩虹。

三、相关实验与活动3.1 实验一:色散的实验材料:一块三棱镜、一束白光、一块白纸步骤:1)将三棱镜稳定地放在白纸上,确保光线可以从顶部射入。

2)将白光直接照射到三棱镜的一面,观察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变化。

彩虹的秘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5)

彩虹的秘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5)

《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彩虹的成因,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2.学生能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观察实验,能正确操作,能根据事实进行分析、推测、探索,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水槽、水、平面镜、纸屏、手电筒、三棱镜、喷水壶、牛顿盘、玻璃球、毛巾等。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猜谜语:1、一物真奇妙,总往低处跑。

无色又无味,生命离不了。

(水)2、画时圆又圆,人人围它转。

白天光灿灿,晚上看不见。

(太阳)3、一座拱形桥,雨过天晴找。

七色排得巧,一会不见了。

(彩虹)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相信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一定会有更多精彩的表现!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投影机制造彩虹)生活中见过彩虹吗?谁来说说你在哪儿见过?(生充分说)2、关于彩虹,你最想研究什么?(适时板书问题:形成?颜色?拱形?很快消失?…)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些问题入手,一起来研究彩虹的秘密。

(板书课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很多,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需要帮助学生筛选问题,在有限的课堂里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二、认识光的色散现象1、欣赏彩虹图片,猜测:彩虹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理由。

(水、阳光)2、要想制造彩虹,我们的需要哪些实验材料?(水、纸屏、平面镜、手电筒)3、分组讨论实验方案:怎样利用这些实验器材制造彩虹?4、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生共同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到讲台演示汇报。

【室内制造彩虹有一定的难度,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最后鼓励学生实验探究,才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自主探究,再现彩虹1、教师利用投影仪制造彩虹的实验引出三棱镜,教师介绍三棱镜,并让学生观察三棱镜。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并让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彩虹的位置是在手电筒照射方向的正前方吗?为什么?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彩虹的秘密》(教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吉美版

《7彩虹的秘密》(教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吉美版

《彩虹的秘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掌握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等基本科学概念。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模拟彩虹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彩虹的秘密,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他们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掌握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等基本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验模拟,深入理解彩虹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彩虹形成原理的讲解资料、图片或视频。

2.实验器材:三棱镜、水槽、喷壶、小镜子、白纸等。

3.小组活动记录表、评价表等。

学生准备:1.笔记本、彩笔等记录工具。

2.课前收集有关彩虹的资料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彩虹的视频或展示彩虹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见过彩虹吗?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引导学生初步回忆和分享自己对彩虹的印象和疑问。

探究彩虹的形成原理(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等基本概念,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3.分组讨论:“彩虹为什么会出现在天空中?它的颜色是怎么来的?”让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4.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5.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彩虹的形成原理:阳光穿过水滴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将阳光中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按照波长从长到短的顺序依次排列,形成彩虹。

实验模拟彩虹的形成(15分钟)1.教师演示使用三棱镜模拟彩虹的实验:将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观察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上出现的彩色光带。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尝试调整三棱镜的角度和位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美丽的彩虹科学原理教案

美丽的彩虹科学原理教案

美丽的彩虹科学原理教案科学原理:彩虹是由阳光透过雨滴形成的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所产生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1. 了解彩虹的科学原理和形成条件。

2. 掌握彩虹的形成过程和颜色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彩虹图片、带有阳光的水桶、喷壶、白纸等实验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彩虹现象,展示彩虹图片,并问学生是否见过彩虹。

Step 2:解释彩虹的形成原理。

说明阳光透过水滴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同时在水滴内壁上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经过多次折射和反射后,光线会形成半圆形,并展现出七种颜色。

并且解释为什么彩虹总是出现在阳光和雨水同时存在的时候。

Step 3:进行实验。

让学生在阳光照射下,利用水桶和喷壶进行实验,尝试观察和制造彩虹。

Step 4:观察和总结。

请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彩虹情况,并让他们总结彩虹的颜色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

Step 5:展示彩虹科学原理的应用。

通过展示彩虹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彩虹的美丽和科学应用。

Step 6:小结和提问。

对彩虹科学原理进行小结,并提问学生对于彩虹的了解和观察。

Step 7: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其他实验,探究彩虹的更多现象和形成条件。

Step 8: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彩虹科学原理的总结报告,并附上自己设计的一个彩虹实验。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直观地了解彩虹的科学原理,并培养了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体验彩虹的形成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好奇心。

通过小结和提问环节,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巩固对彩虹科学原理的理解,拓展了他们的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

彩虹初中化学教案

彩虹初中化学教案

彩虹初中化学教案主题:彩虹学段:初中学科: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分光现象,并能够解释彩虹的形成原理。

2. 掌握彩虹的颜色分布规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他天然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彩虹的形成原理、颜色分布规律。

难点:掌握光的折射、反射现象,并能够将其运用到解释彩虹的形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彩虹的美丽景象,引起学生兴趣。

2. 教学内容:① 光的分光现象:介绍光在折射和反射中所产生的分光现象。

② 彩虹的形成原理:解释彩虹是由阳光经过水滴的折射和反射所形成的。

③ 彩虹的颜色分布规律:讲解彩虹中不同颜色的形成原因以及颜色分布规律。

3. 操作实验:利用投影仪和水滴模拟彩虹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

4. 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彩虹的形成过程,并总结彩虹的颜色分布规律。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其他自然现象中可能涉及到光的分光现象,并进行探讨。

6. 结语:强调光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保护环境,珍爱自然资源。

教学资源:1. 视频或图片素材:彩虹的形成过程及美景展示。

2. 实验器材:投影仪、水滴模型等。

3. 教科书资料:相关光学知识的理论介绍。

教学反馈:1. 水平测试:出一定难度的选择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对彩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和讨论时的活跃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后作业:1. 思考:请学生思考其他可能涉及到光的分光现象的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并写下观察和思考。

2. 实践: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出家中或学校中光的分光现象,并记录下来。

以上是本节彩虹化学教案的范本,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愿本节课能够为学生打开化学知识的大门,让他们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精神。

祝教学顺利!。

物理用材料制作彩虹灯教案

物理用材料制作彩虹灯教案

物理用材料制作彩虹灯教案教案标题:物理用材料制作彩虹灯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

2. 学生能够应用光的原理制作彩虹灯。

3. 学生能够合作与解决问题,发展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步骤:引入:1. 在黑板上展示一幅彩虹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彩虹的来源和形成原理。

2. 在引导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物理的原理制作一个类似彩虹的灯呢?”探究: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材料,如玻璃块、水、白纸、光源等,并要求学生进行实验。

4. 学生首先将光源放在一定高度上,然后在瓶子中加入一些水,并观察光线透过玻璃块折射之后产生的彩虹效果。

5. 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自己的实验记录本上,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光的折射原理对于彩虹形成的影响。

应用:6. 每个小组根据之前的实验结果,合作设计制作一个彩虹灯。

7. 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使灯光通过玻璃块后产生彩虹效果,并选取适当的材料进行制作。

8. 学生在完成彩虹灯制作后,与其他小组交流分享彩虹灯的设计和制作过程。

展示与评价:9.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制作的彩虹灯,解释彩虹效果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10. 教师和同学共同评价每个小组的彩虹灯设计和制作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11. 谈论彩虹灯制作的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体现,并颁发合作奖给最优秀的小组。

延伸学习:12. 鼓励学生将彩虹灯拆解,并挑战创新,使用不同的材料或尝试其他光学实验。

13.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光的现象或应用,如棱镜的使用、光的反射等,并鼓励他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报告。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与团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对彩虹灯的制作与展示,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2021年整理〗《彩虹的秘密》参考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彩虹的秘密》参考优秀教案

《彩虹的秘密》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能从“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针对彩虹现象提出问题,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

2通过认识彩虹的成因,使学生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根据色散实验推想彩虹的成因)和实验能力(初步学会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三棱镜、喷雾器等。

2课件:彩虹、七色光名称图。

学生准备:厚纸板、白纸、细线、针、颜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我出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雨过天晴景色俏,高高天上挂彩桥。

红橙黄绿蓝靛紫,不能走来只能瞧。

(打一自然现象)2学生猜谜语。

(彩虹)3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彩虹。

4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彩虹多在什么时候发生?关于彩虹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5师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二、探究彩虹的成因1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1)讲述:为了弄清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来做个实验。

每个组都有一个三棱形的透镜,叫做三棱镜。

拿起三棱镜,让阳光照在三棱镜上,慢慢转动三棱镜,看到什么现象?(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

(3)学生实验结束,各组交流汇报实验报告单的填写情况,然后教师用课件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种色光的名称。

(4)学生指图复述七种色光名称。

(5)师生小结。

以上实验说明,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通过三棱镜后能使七种色光散开成一条彩带。

2认识彩虹的形成。

(1)师:也许有的同学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空中没有三棱镜,阳光怎么会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每个组都有一个喷雾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有水。

到院子里,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喷水,观察有什么现象?(2)学生分组实验。

(到校院里向阳处进行)(3)汇报实验结果:①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有彩虹)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4)讨论:①这个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②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5)学生猜想后教师讲解: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彩虹的秘密—光的折射【温故知新】(5-10分钟)
问:大家想一想上述彩虹和海市蜃楼都是怎样形成的呢?
【趣味引入】(5-10分钟)
问:筷子放到水里是真正折断了吗?
答:没有
问:为什么看水里的鱼感觉鱼是放大的?为什么岸上的人感觉水会比实际浅?眼见就一定为实吗?
答:眼见不一定为实,看到的鱼比实际大,看到水比实际浅是光导致的
[批注]:这个环节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取的例子需要有趣或者贴近生活,也可以能引起学生的参与,目的是引出我们这节课的知识点来。

通过总结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现象,提问学生:那想想上述现象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知识梳理】(25分钟左右)
一、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并且光屏不可以承接)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实像:光线会聚相交而形成,光屏可以承接。

4、平面镜的作用:可以成像;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1.
二、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2.
三、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3,例4.
四、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5,例6.
五、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7。

【典题探究】(30分钟左右)
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
例1.已知一物体AB,请划出它在镜中的像A′B′
【答案】:如下图
【解析】: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
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下图
知识点二:光的折射
例2、早晨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刚刚升起时,实际上它还处在地平线的下方,这种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造成的。

【答案】:光的折射
【解析】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知识点三:光的折射定律
例 3.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是界面,________侧是玻璃,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
【答案】NN’,右侧,BO,OC,OA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BO为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所以NN’为界面,空气中的角大,所以右侧是玻璃。

例4.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果入射角逐渐减小,则()
A.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远离法线
B.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靠拢法线
C.反射光线靠拢法线,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D.反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靠拢法线
【答案】B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
知识点四、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例5用气枪射击池水中的鱼,为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瞄准()
A.看到的鱼 B.看到的鱼的上部 C.看到的鱼的下部 D.看到的鱼的右边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