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是教育变革的核心内容

合集下载

教育变革与教学改革

教育变革与教学改革

教育变革与教学改革第一章: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因此,教育变革和教学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通过对现有教育模式的反思和改进,教育变革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

第二章:教育变革2.1 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观念的变革是教育变革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社会发展以人才为中心,因此教育的目标也应该是以培养人才为中心。

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而不仅仅是强调考试成绩。

2.2 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方式的变革是教育变革的关键。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而在现代社会,学生需要具备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教育方式适应社会的需求。

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讲授模式,采用更加互动、参与性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2.3 教育体制的变革教育体制的变革是教育变革的根本。

教育体制是与教育观念密切相关的,它决定了整个教育体系的运作方式和教育资源的配置。

教育体制的变革要求各级教育部门深入探讨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教育体制的转型升级。

第三章:教学改革3.1 学科课程的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

学科课程的教学改革包括教材内容的改进,教学方式的改变等。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2 基础教育的改革改革基础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头戏。

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

因此,教育改革必须着重改善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和素质水平,为社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基础环境。

3.3 教师队伍的改革教育改革要根本,必须改革教师队伍。

目前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作风不正、业务不精”的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教师培训、评优等机制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育变革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育变革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育变革摘要:在新时代下,核心素养作为我国中小学课堂教育变革的主要方向,由于结合了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教学课堂的问题及剖析,得出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新方式和对教学的评价是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课堂教育变革主要方向的结论。

我们要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性格偏向何种方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学生之间不同的典型取向以及学生对不同活动热爱程度等情况,在此基础之上来进行中小学课堂的改革。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中小学引言: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之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在遇见不同问题时可以利用创新思维和不同学科的方法进行研究和解决并拥有团队精神等核心素养的人是我国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所以核心素养就是进行课堂教育改革的基础。

但教育改革也并不轻松,现在的教育发展参差不齐,课堂实践也存在着问题,所以探寻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中小学课堂变革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的统整取向:从分裂到融合我们要从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具有的特征来进行中小学课堂的教育变革。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有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

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是要突出强调的,对于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也是更加注重的,所以综合性和整合性就是核心素养中十分显著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综合性和整合性也成为了教育的目标。

教学目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也是一名教师教课的起点,是能指引学生来开发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以前的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们都是按照教学目标中的问题来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以及探索知识,以此来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学习过程。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是行为主义,它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各个过程都紧密相连,但是缺点就是学生们一直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若学生产生了有生成价值的想法和观点就会被埋没,对课堂教学结果的不同见解也无从发表。

一直以来,三维目标就作为教育的理论体系不断被提倡着,教师要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论小学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的变革

论小学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的变革

论小学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的变革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的变革是当今小学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它涉及到教育体制、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多个方面。

在这些方面的变革中,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的变革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小学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的变革。

一、变革的背景小学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的变革是近年来各项变革的必然结果。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教育的不断要求,小学教育也呈现出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因此,加强小学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的变革是现代小学教育的必要步骤。

二、变革的要求变革小学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高效、有效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整合。

下面,我们将介绍教学管理组织结构变革的主要要求。

1、灵活性:要求管理机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教学环境的变化和不断更新的教育需求。

信息化管理、流程化管理等管理手段的引入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管理的灵活性。

2、协同性:在教学管理组织结构变革中,协同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各部门之间要形成良好的信息互通和工作协调机制,以实现工作的高效执行和优化教育资源。

3、效率性:提高管理效率是变革的最终目的,同时,要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集中在教学上,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创新的教育。

4、公正性:建立公正的教学管理机制,遵循公正的评价和考核方式,确保师生双方都能获得公正的评价与个人发展机会。

三、变革的措施1、分层次、分区域管理教育部门应按地域和教育资源投入进行分层次的设置,建立一套分层次、分区域的教育管理机制,细化责任、凸显特色,以建立完善的教学平台和师资培训体系。

2、强化科研工作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团队,鼓励学校教师多参加科研项目,加强协作,开展多样化的科研活动。

此外,建设完善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加大科技支持,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教育建设的现代化。

3、推广流程化管理在管理流程上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标准和评价体系,推广流程化管理,促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确保师生权利的平等和个性发展的保障。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观念提出的背景教育信息化的意义,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过去的提法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所以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即通过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达到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变革与创新的目标,国际上传统的途径与方法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现在,《规划》放弃这一传统说法,而提出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观念,并认为这才是实现上述教育信息化目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其根据何在?这只有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内涵、实质去探寻,才有可能弄明白。

为此,我们需要先考察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观念提出的背景、它同传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念有哪些不同。

著名的乔布斯之问,提出的也是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由于这一命题与信息技术能否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密切相关,事实上,能否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系统的重大结构性变革,正是信息技术能否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迄今为止,从国际范围来看,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历来都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顶多也只是从同时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阐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意义与作用,去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因而都未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与关键。

既然用“深度融合”取代“整合”的目的是想要真正触及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只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修修补补”),那么,“深度融合”与传统“整合”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深度融合”要求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整合”不要求、也不关注这种变革。

教师的三新改革心得体会

教师的三新改革心得体会

自我国启动“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评价)改革以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有幸参与到这场深刻的教育变革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反思,我对“三新”改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改革目标“三新”改革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引导者”。

明确改革目标,即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深入研读教材,优化教学设计在“三新”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新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核心素养要求。

在此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新”改革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四、加强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新”改革强调评价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在实际教学中,我努力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提升自身素质,适应改革需求“三新”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等。

为此,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改革需求。

总之,“三新”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我在“三新”改革背景下的具体心得体会:1.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者

教师是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者

教师是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者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而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者的角色。

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教育变革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如何成为教育变革的积极推动者。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育变革的基础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育变革的基础。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广泛的教育背景。

他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教育变革带来的挑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二、教师的教育理念应与时俱进教育理念是教育变革的核心。

教师应该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教师还应关注教育的整体效果,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具备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需创新教学方法是教育变革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关注教学研究和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应该积极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四、教师需要与社会、家长密切合作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而学生的成长不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因此,教师应积极与社会各界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形成教育共治的良好局面。

教师可以组织家校联合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并提供家庭教育的支持。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社会发展的需求,将学生培养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才。

五、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教育是不断进步的过程,而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推动者,更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变革措施 幼儿园教学变革

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变革措施 幼儿园教学变革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需要不断进行变革,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教学目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变革的措施和方法。

一、理念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启发式教学。

幼儿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从“教”转向“学”,从灌输转向启发,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二、课堂设计课堂设计是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形式。

现代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解和传授知识,而现代教学方法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

幼儿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故事讲解、情景模拟、游戏教学等,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四、情感关怀情感关怀是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变革中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的情感关怀对孩子们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孩子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鼓励。

只有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支持,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五、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支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特点和需求,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孩子们的实际情况。

2.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题库

2.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题库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在线练习成绩单您的得分:53 分答对题数:47 题问卷满分:100 分测试题数:80 题答案解析只显示错误题目1。

()是附在论文正文后面的有关资料,是主体部分的补充或参考。

[单选题]*分值:1您的回答为:B、参考文献正确答案为:C、附录2. ()不仅能够分析多个因素对观测变量的独立影响,更能够分析多个控制因素的交互作用能否对观测变量的分布产生显著影响,进而最终找到利于观测变量的最优组合。

[单选题]*分值:1您的回答为:B、多因素方差分析(得分:1)3. 传统的课堂教学系统是以()为中心,主要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单选题]*分值:1您的回答为:B、教师(得分:1)4.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变革有:学习空间与方式的变革、()、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单选题]*分值:1您的回答为:C、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得分:1)5。

可以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信息应用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评价研究能力。

[单选题]*分值:1您的回答为:B、媒体技术能力(得分:1)6。

一般来说,以下特点不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是()。

[单选题]*分值:1您的回答为:A、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正确答案为:D、专业发展的单一性7。

网络教学环境具有()、广播、遥控、监看、监听等多种特性和功能。

[单选题]*分值:1您的回答为:B、资源共享(得分:1)8. 定响度的因素主要是声波的(). [单选题]*分值:1您的回答为:B、振幅(得分:1)9. 声音信号频率通常为300Hz~3kHz的信号称为()。

[单选题]*分值:1您的回答为:B、语音信号(得分:1)10. 数字图像是在平面上采用等间隔量化、用()表示亮度或颜色的图像。

[单选题]*分值:1您的回答为:A、二进制数(得分:1)11。

以下选项中()不是多媒体网络教室所具有的功能。

[多选题]*分值:1您的回答为:B、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遥控辅导、锁定、复位或进行示范教学┋C、提供电子论坛/分组讨论功能正确答案为:D、投影实物和书本资料,进行现场实物讲解12. 搜索引擎是一种网络用户用于()各种信息资源的网络应用程序。

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及《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赣教基字〔2010〕66号)》文件精神,结合《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要求,在总结反思我省近十年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突破口,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及人才保障。

现就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认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需要。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各门课程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各门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引导学生学习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逐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环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变革教学方式的需要。

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需要。

要建立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关于新高考背景下教育变革的几点浅见

关于新高考背景下教育变革的几点浅见

关于新高考背景下教育变革的几点浅见作者:袁世明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07期摘要:高考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高考是“指挥棒”,关系中国教育的未来。

高考方案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接地气”。

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和统筹。

本文试图对此提出实践中的思考。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变革教育实践新高考,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经评估取得成功,尽管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2020年新高考改革制度全面建立,必将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以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育的变革是必然的,下面笔者就结合九江市第三中学的办学实践谈五点浅见:一、思想革新是教育变革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就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任何一次社会变革、政治变革,都是以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前奏和先导的。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进行一次思想的革新,把教育教学的思想集中到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上来,集中到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上来。

面对2018年将要来临的新高考,九江市第三中学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引导教师做好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

今年暑期就邀请了杭州四中张伟韬校长莅临学校介绍选课的探索和实践。

还一直在寻找各种机会派出管理干部和教师前往上海、浙江学习考察。

二、课程变革是教育变革的核心教育部《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

因此,学校课程变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课程变革应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准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把促进学生获得最优的发展作为核心目标。

九江市第三中学正从校情出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从育全面发展的且有鲜明个性的人出发,精心做好课程设置的顶层设计。

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如今,新的创新教育浪潮正向我们走来……学校将迎接创新教育的挑战当今社会的教育形态以数字化、网络化、远程化、家庭化、个性化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相结合为特征,是与信息社会时代相适应的适合每个人个性发展的生态文明教育。

它打破了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元化格局,构建起互联网平台上的学校、家庭、企业、社会融为一体的交互式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使教育进入崭新时代。

面对创新教育时代,学校发展、教师成长、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学校在教育变革中面临新问题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推进十多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和效果。

然而一些地区、一些学校,课程改革只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与之配套的资源建设跟不上,应用效果更是难尽人意。

一是高效课堂落地难。

相当一部分学校在课堂教学上“穿新鞋走老路”,拿着新课标,用着老教法。

学校以升学率作为各项考核的第一标准,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的授课依旧满堂灌、填鸭式、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依然是被动学习。

有些学校名为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往往“有名无实”“有形无神”。

教师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

二是课程建设落地难。

大多数学校关注课程改革,但有一些学校徘徊观望,畏缩不前。

学校缺乏课程规划,对课程实施目标、学校发展目标、学科建设目标,教师与学生生涯发展目标等缺少整体规划;对如何依据学校实际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如何依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能力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如何科学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缺乏认识、缺乏行动。

三是教师专业发展难。

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不能与改革需求相适应,究其原因,是政府重视不够,教师发展动力不足。

许多教师在工作中不能处理好新旧教育思想的矛盾,新旧教学方法的矛盾。

一些教师在生活上不顺心,表现为沉重的教学压力与家庭生活的失衡,教师个人身心健康的失衡等。

另外,教师职业实际与社会宣传的反差及过高的社会期望值等也对教师产生了巨大压力。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变革的四大核心要素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变革的四大核心要素

龙源期刊网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变革的四大核心要素作者:黄建军来源:《湖南教育·A版》2019年第04期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落实?中小学校究竟如何变革来适应时代变化和改革发展的需求?带着这些疑惑与思考,2018年12月,经省教育厅层层遴选的40位湖南省“中小学教育家孵化培养对象”高端研修班学员,分为三个组,分别进入上海浦东新区的两所高中、两所初中、两所小学进行跟岗学习。

我有幸走进浦东进才实验中学北校和浦东模范中学开展深度跟岗学习,追踪学校发生的教育变革,寻求撬动变革的深层要素。

每到一校,我们都会考察校园环境,听取校长报告,列席管理会议,查阅学校资料,随班听课评课,个别访谈交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观摩学生社团活动……晚上和双休日,高中、初中、小学三个不同学段的组员们,又以线下集中研讨和线上学习简报等多种形式,积极分享交流各自的跟岗见闻与感想体会。

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地考察与探讨,我获得了以下启示:想办出一所好学校,需要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四大核心要素着手。

一是校长治校理念化,应厘清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形成共同愿景;二是教师发展专业化,应关注教师成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三是学校课程体系化,应重视课程建设,构建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四是教育管理精细化,应规范、科学、高效地做好学校的各项保障工作,实施精细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的王国的时候,学校才成为真正的学校。

”如何才能出现“精神的王国”?上海名校启示我们,校长凝炼办学思想和理念,便能感召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逐步形成共同的信念与价值追求,商定共同向往的美好愿景,从而凝心聚力共促学校的发展,建立“精神的王国”。

跟岗的日子里,我们分赴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全体组员,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在上海,“专家治校”非常普遍。

我们走进的每一所名校的校长,都是专家型、教育家型的校长。

什么样的校长能称得上是专家型、教育家型校长?我所跟岗的浦东进才北校金卫东校长,浦东模范中学的魏澜校长,一聊起教育,总是娓娓道来、侃侃而谈,这背后其实是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深入的教育实践与思考。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9期文/柏成刚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如今,新的创新教育浪潮正向我们走来……学校将迎接创新教育的挑战当今社会的教育形态以数字化、网络化、远程化、家庭化、个性化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相结合为特征,是与信息社会时代相适应的适合每个人个性发展的生态文明教育。

它打破了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元化格局,构建起互联网平台上的学校、家庭、企业、社会融为一体的交互式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使教育进入崭新时代。

面对创新教育时代,学校发展、教师成长、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学校在教育变革发展中面临新问题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推进十多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和效果。

然而一些地区、一些学校,课程改革只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与之配套的资源建设跟不上,应用效果更是难尽人意。

一是高效课堂落地难相当一部分学校在课堂教学上“ 穿新鞋走老路”,拿着新课标,用着老教法。

学校以升学率作为各项考核的第一标准,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的授课依旧满堂灌、填鸭式、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依然是被动学习。

有些学校名为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往往“有名无实”“ 有形无神”。

教师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

二是课程建设落地难大多数学校关注课程改革,但有一些学校徘徊观望,畏缩不前。

学校缺乏课程规划,对课程实施目标、学校发展目标、学科建设目标,教师与学生生涯发展目标等缺少整体规划;对如何依据学校实际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如何依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能力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如何科学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缺乏认识、缺乏行动。

三是教师专业发展难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不能与改革需求相适应,究其原因,是政府重视不够,教师发展动力不足。

许多教师在工作中不能处理好新旧教育思想的矛盾,新旧教学方法的矛盾。

一些教师在生活上不顺心,表现为沉重的教学压力与家庭生活的失衡,教师个人身心健康的失衡等。

从传统走向创新——谈变革课堂教学

从传统走向创新——谈变革课堂教学

从传统走向创新——谈变革课堂教学从传统走向创新——谈变革课堂教学义乌市教科所李文洋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耗时最多的教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落实到课堂。

只有课堂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实施创新性教学,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才能展示出新的超越传统的风采。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在传统教育的理论支撑下进行的。

一般认为,“传统教育从狭义上说是指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

从广义上说,指历史上一定时期形成与流行的、具有影响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

”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合而成的结合体,除了受儒家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外,在近现代,还受到欧洲赫尔巴特、美国杜威、前苏联以凯洛夫为代表的教育流派的影响。

它的基本特点,有人概括为“双基”教育,也有人概括为“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也有人概括为教育目标单一性、教学内容封闭性、教学方法模式化等。

传统教育虽然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它传授知识比较系统,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和应试模式的泛滥,传统教育理论中一些闪光的东西,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其弊端却日益明显地凸现出来。

分析一下现行课堂教学,这些弊病还到处可见。

有人把它归结成“教育思想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

”有人归结为五中心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活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一切讲解以应付考试为中心。

叶澜教授通过大量听课后总结出六多六少,即教师关注教学认知目标多,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少;教师关注知识点多,关注知识结构及学生学习方法结构少;教师占有课堂教学时间多,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时间少;师生问答式的活动多,师生、生生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少;教师关注教案完成多,关注课堂上动态变化少;教师关注现成知识传授多,关注学生主动探究少。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核心素养提出是对课程改革的一次再推动,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到学校办学中将是学校教育教学主要工作。

核心素养培养主要渠道是课程与课堂,其中课堂教学又是决定课程质量的核心环节,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核心素养培养才能真正落地。

一、研究主题: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二、研究内容:1、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备课改革:备课改革一是要解决好教学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问题。

教学目标、备课、课堂教学三者存在一致性,目标不同,备课思路不同,课堂教学实施不同。

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共同交织的体现,备课中教师必须解决如何结合学科独有内容细化教学目标的问题。

现在教师备课主要的依据就是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概括起来的总目标就是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综合与发展,具体操作层面的目标也应该跟进提升。

备课中教师制定目标的依据要在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核心素养中的18个要点,而且要考虑学生的年级特点,结合具体教材特点,将核心素养的要求融汇在学科、年段、学期、单元、课时当中。

二是解决好教学设计跟进变革问题。

备课中必须设计好课堂操作步骤,具体到课堂操作,目标不可能是分项落实,交融又要避免混沌不清,备课需要将这些设计问题思考清楚。

教学活动展开的顺序要由知识形成逻辑顺序,变为学生学习活动展开逻辑顺序;要设计问题化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学习活动真正展开,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要精心设计学习活动,让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体现学习的综合性。

总之知识学习要服务于核心素养培养。

2、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就是不断变革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使之与教学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并不断探讨更为有效的方法。

一是解决好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的问题。

学生经验是学习与成长的基础,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分析学生生活与面向未来的生活经验需要,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经历,丰富学生的经验。

“双新”背景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

“双新”背景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

“双新”背景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摘要: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的目标定位逐步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当前教学实践中实然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变革应在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 鲜明体现统整取向、典型取向、活动取向和个性取向, 并探索和尝试与之相适应的操作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发展取向;操作路径;中小学;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批判思维、跨学科视角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核心素养的人才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关注的核心要点。

故此, 以核心素养为取向的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大势所趋。

[1]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认为, 学习者应具备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2]值得关注的是, 教育变革大多不是结果取向的事件, 而需经历艰难蜕变的过程。

在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境之下, 如何直面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探索教学变革的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 积极推进核心素养的培育, 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Part.01教学目标的统整取向:从分解割裂到融汇整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是探索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依据。

从词源学角度来看, “素养”一词是指各种能力或力量的聚合, 以使得恰当应对情境。

[3]从其内涵来看, 核心素养包含但不限于能力的一般含义, 更强调学习者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有效解决问题的“综合力”、“胜任力”。

[4]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 学习者面对的问题复杂而多样, 需要从不同视角综合运用自身所具备的能力要素, 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

因此, 核心素养本身就具有显著的综合性与整合性特征, 这一本质特性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般来讲,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 是引导学习者能力发展的重要指引。

传统教学设计为了保证目标与教学效果的一致性, 以及目标自身的可测量性, 目标的设置呈现出精确性与分解性的特征。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2)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2)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注重个性化教育引言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目标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群体化的方式进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多样的需求。

因此,教育改革的核心应该是注重个性化教育,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和潜力。

何谓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强调将教育过程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学习风格和学科需求进行个体化的定制。

与传统的群体化教育模式不同,个性化教育突破了一刀切的固定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充分发挥学生潜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天赋和潜力。

个性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潜力,并且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学生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2. 增强学习动力个性化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学生能够参与到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个性化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并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化教育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

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个性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个性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个性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规划、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策略要实施个性化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特点和学习方式。

通过与学生沟通或者使用评估工具,教师可以获取学生的个性化信息,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一、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与学科内容无关的基本素养。

这种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就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对学生有何影响?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再把知识灌输作为唯一目标,而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判断。

3.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和项目式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的实施方式?1. 以学生为中心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2. 引入跨学科教学通过引入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3. 采用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五、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是教育变革的核心内容作者:徐靖程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11期
记者:您怎样理解“教无定法”和教育技术理论中的各种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何克抗:应该说,教无定法与一定的教学模式并不矛盾。

比如,211模式主要应用于小学的中低年段,一节课40分钟,211模式将课堂时间分为两半:一半20分钟,教师主导活动为主;另一半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在教师主导为主的时间里,教学方法就不是千篇一律的,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如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理解,决定教学方法。

如果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讲案例、讲故事来引导和感染学生,把学生引导到情境中去。

其他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采取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形式,发挥出主导作用,要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点、教学对象的不同来选择教学方法。

211模式的后20分钟是学生自主探究时间。

对中低年段语文学科来说,自主学习主要分为两块:拓展阅读和写话。

它们都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甚至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有的学生写得很有创意,很有文采。

这个过程中,211模式拓展阅读的内容与拼音阶段的拓展内容不同的是:字谜比较多、儿歌比较多,到了二三年级,童话、寓言类故事比较多,内容不可能是一样的。

写话也是,拼音阶段可能是只写一两句话,或者是编儿歌、编字谜,但是随着写作能力的增强,可以写感受、仿写课文,这些就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

记者:“跨越式”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环境的建设和211模式的理论创新,哪一个影响更大?
何克抗:都离不开,既要有信息化环境,也要有创新的理论,就是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理论。

传统的整合理论一般只涉及环境、教学方式的变革,但我认为中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要创设信息化环境,支持全新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合作、自主探究为标志的教与学方式,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主导、主体”相结合。

我10年前给“整合”下的定义就是:既要创设理想的信息化环境,也要有新的教与学方式,最终要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

教育系统涉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但核心矛盾在学校教育。

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是学校教育系统体系结构变革的核心内容,涉及课堂教学系统的四个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跨越式”试验之所以多年来有成效,恰恰就是实现了这四个要素的地位的变革。

记者:你对平板电脑进课堂有什么看法?
何克抗:平板电脑进课堂很好,我们的“跨越式”试验在城市中的学校都是网络环境,可以应用各种智能终端。

但我们不能只注重技术,技术环境下新的理论和方法要跟上。

新技术对教育教学一定会有作用,但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还要进行探索。

记者:您如何评价“跨越式”试验取得的效果?
何克抗:“跨越式”试验强调学科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升两个方面。

从来没有单独强调考分,但我们的学生不怕考试,我们现在390多所试验校中,中学13所,高中3所,2所在佛山,1所在大连,高考升学率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我们很多试验校的校长说,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要更高一些,这不是偶然,而是因为语文教学中的211模式,不仅大量的拓展阅读材料都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结合的,写作也是要反思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涉及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人际关系等,凡是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很明确必须是主观题。

我们在小学中低年段这样做,正是因为人的性格特征、情感特征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