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学原理2003答案
2003年4月管理学原理试题
2003年4月管理学原理试题第一篇:2003年4月管理学原理试题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0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A.社会科学B.经济学C.边缘科学D.自然科学 2.“管理机构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指的是法约尔管理十四原则中的哪一项?()A.统一指挥原则B.统一领导原则 C.等级链原则D.集中化原则 3.霍桑实验的四个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 4.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韦伯B.孔茨C.巴纳德D.西蒙 5.管理过程学派强调的是()A.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B.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C.在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D.在建立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组织体系 6.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是()A.规划B.规则C.政策D.预算 7.计划工作的经济性指的是()A.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B.实现预期目标C.编制计划要快D.计划指标既先进又可行 8.计划工作中强调抓关键问题的原理是()A.灵活性原理B.许诺原理 C.改变航道原理D.限定因素原理 9.主要靠人的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预测的方法是()A.外推法B.回归法C.直观法D.因果法 10.狭义的决策指()A.选择方案B.评价方案C.比较方案D.拟定方案 11.主观决策法最主要的缺点是()A.投资大B.主观性强C.深奥难懂D.控制困难 12.边际分析法在决策方法体系中属于()A.因果法B.外推法C.主观决策法D.计量决策法13.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A.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B.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C.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中型组织 D.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大型组织14.层次划分主要解决的组织问题是()A.横向结构问题B.纵向结构问题/ 4C.横向协调问题D.纵向协调问题15.下列关于授权的表述正确的是()A.授权相当于代理职务 B.授权是部门划分产生的 C.授权是分权的延伸D.授权是上级在一定条件下委授给下属的自主权16.主管人员配备的根据是()A.职务的要求B.领导的意见 C.人事部门的建议D.个人的公关能力17.下列各项中,属于人员配备原理的是()A.激励原理B.指明目标原理 C.公开竞争原理D.许诺原理18.强调上级主管所发布的命令、指示不能相互矛盾、抵触,更不能“朝令夕改”指的是下列哪一项原理?()A.直接管理原理B.统一领导原理 C.命令一致原理D.直接控制原理19.根据经验,由指导与领导工作所引发的才能占下属才能总量的比例大约是()A.60%B.50%C.40%D.20% 20.下列沟通网络中传递信息速度最快的是()A.链式B.轮式C.Y式D.圆周式 21.权变理论中对人的假设是()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22.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对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需要是()A.权力需要B.社交需要C.成就需要D.安全需要23.领导性格理论认为,识别有效领导者的主要因素是()A.领导者个人的作风B.领导者个人的素质 C.领导者个人的领导艺术D.领导者个人的性格特征24.提出随机制宜理论的管理学家是()A.赫茨伯格B.菲德勒C.利克特D.马斯洛 25.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是()A.制定计划B.拟定标准C.衡量成就D.纠正偏差26.对于既不能用实物也不能以货币形式来计量的管理工作,适用的控制标准是()A.计划标准B.收入标准C.目标标准D.无形标准27.按纠正措施的环节分类,用于正在进行的计划执行过程的控制类型是()A.现场控制B.反馈控制C.前馈控制D.直接控制 28.现场控制方法主要适用于()A.高层主管人员B.中层主管人员 C.基层主管人员D.非主管人员 29.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A.泰罗B.甘特C.维纳D.穆登 30.从某种意义上说,PERT属于()A.前馈控制B.反馈控制C.现场控制D.间接控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2 / 4号内。
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
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1. 探讨管理学原理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学原理是对组织管理和领导行为的基本规律和理论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的学科。
它是组织管理的指导性理论,对于实现组织的有效运作和取得良好业绩具有重要意义。
2. 解释管理的定义和本质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调动和协调组织成员的力量和资源,达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在于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绩效,有效管理组织的人、物、财等资源。
3. 介绍管理学原理中的“目标”的概念在管理学原理中,目标指的是组织追求和实现的理想状态或期望结果。
目标是组织管理的基础,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可以明确组织中人员行为的方向,帮助组织实现预期的效果。
4. 论述管理学原理中的“计划”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计划是管理学原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指为达到组织目标,通过制定目标、制定工作方案和决策,为组织实现预期效果提供指导。
通过计划,管理者可以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提前做好资源配置和安排,有效地组织和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5. 分析管理学原理中的“组织”对组织管理的意义组织指的是将一群人和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相互关系和协作机制。
在管理学原理中,组织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分工,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6. 列举管理学原理中的“领导”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领导是指通过对下属的激励、指导和影响,使他们意识到组织目标,积极参与和配合工作,推动组织有效运作的过程。
在组织管理中,领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合作,实现组织的目标。
7. 解释管理学原理中的“控制”在组织管理中的意义控制是管理学原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通过设定标准、对比实际结果和标准结果的差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以实现目标的过程。
控制在组织管理中起着监督和评估的作用,可以确保组织活动按照计划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2011年06月19日星期日上午 10:03第一章答案一、填空1.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资源2.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 计划4.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5. 决策;6. 协调,人;7.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8.组织目标的实现;9. 计划10. 自然,社会11. 管理原理,管理方法;12. 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二、单项选择1.C2. D3.D4.A5. A6.C7.C8.B9.B 10.D11.B 12.C 13.B三、多项选择1. ABEF2. ABD3.ABD四、判断1.×2. ×3.√4. ×5. ×6.√7. √8.√五、简答(要点,非完整答案)1.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和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又开始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2. 管理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是对劳动过程的管理;管理的艺术性表现在它是对人的管理;二者不可分离。
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由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用以指导人们的管理实践。
管理者如果没有管理科学知识,则管理过程中或是依靠经验,或是凭主观、靠运气;而有了系统化的科学管理只是,他们就有可能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设想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
当然,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方案,它要求管理工作者以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为基础,结合实际,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以球的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01_10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学原理考博试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学原理真题2001年一、简答(10分×4)1.W•爱德华•戴明对于管理理论的贡献是什么?2.谈谈你所了解的CIM、CAD和CAM。
3.简述形形色色的激励理论,它们如何形成当代激励理论的综合?4.预测技术和环境变化的德尔菲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二、论述(30分×2)1.试比较经济学、管理学关于企业组织的基本研究方法和观点。
2.试述企业家精神在战略管理中的特殊地位及现阶段如何培育我国的企业家精神。
2002年论述题(每题限1000字以上)1.论述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分析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与调整。
(35分)2.从管理道德观谈谈我国企业的责任与信誉。
(35分)3.怎样用博弈论中的报复模型分析反对恐怖主义的策略。
(30分)2003年论述题(每题25分,每题必答800字以上)1.用霍夫斯泰德文化四维理论分析中外合资企业管理中的冲突问题。
2.从生产作业管理(operating management)角度分析如何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优势。
3.工业企业选址布点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并以次分析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可能性。
4.综合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的观点,论述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者业绩评价体系。
2004年一、名词解释1.规模经济2.范围经济3.标杆管理标杆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学习日本的运动中,首先开辟标杆管理先河的是施乐公司,后经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系统化和规范化。
标杆管理标杆管理的概念可概括为: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其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秀的企业学习。
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实际上是模仿创新的过程。
标杆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
管理学原理答案(全)
知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和源泉。管理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广。一般来说,管理者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管理者要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掌握国家的有关法令、条例和规定,以便正确把握组织的发展方向。
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懂得按经济规律办事,了解当今管理理论的发展情况,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而人是生理的、心理的人,又是社会的、历史的人。学习一些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有助于管理者了解管理对象,从而有效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如计算机及其应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行业科研及技术发展情况等。无论管理什么行业,都要有一定的本专业的科技基础知识,否则就难以根据行业的技术特性进行有效的管理。
2.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管理者的素质,主要包括品德、知识、实际能力、身体心理四个方面。
(1)品德
管理者应有的品德,主要指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管理者的品德不仅是管理者威信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其知识、能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管理者应当具备的基本品德是:
①强烈的事业心。管理者应当有为人民造福、为祖国富强、为组织发展作贡献的强烈责任感及成就需要,刻苦钻研,不断攀登,兢兢业业,为事业鞠躬尽瘁。
7.如何识别一个人是不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即在组织中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管理者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但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并不都是管理者。管理者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显著特征是管理者拥有直接下属,负有直接指挥下属开展工作的职责。
8.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管理学原理2003(722邓力文修改整理完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一、解释下列概念:(本题共12分,每小题3分)1.管理2.计划3.领导4.组织文化二、简述题:(本题共43分,每小题8分)l.“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2.组织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基本要求和原则?3.目标的性质。
4.简述马克斯·韦伯对管理学理论的主要贡献。
5.有效的控制系统应该具备哪些前提条件?6.准确决策的基本要求。
三、论述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1.综述管理学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并研究非正式组织对管理的意义。
2.对领导科学的权变理论作一容易评述。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案例l某电脑公司和美国硅谷的许多高科技公司一样,以火箭般的速度发展,但也面临着来自东海岸大公司的激烈竞争。
公司刚开张时,一切象闹着玩,高层管理人员穿着T恤衫和牛仔裤来上班,谁也分不清他们与普通员工有什么区别。
然而,当公司财务浮上了困境,局面有了大的改变,原先那个自主派风格的董事会主席固然留任,但公司聘入了一位新的首席执行官琼斯·琼斯来自一家办事古板的老牌公司,他照章办事,十分传统,与某公司的风格相去甚远。
公司管理人员对他的态度是:看看这家伙能呆多久?看来,矛盾矛盾是不可避免了。
第一次公司内部危机发生在新任首席执行官首次召开高层管理会议时。
会议定于上午8点半开始,可有一个人9点钟才跌跌撞撞地进来。
西装革履的琼斯眼睛瞪着那个迟到的人,对大家说:“我再说一次,本公司所有日常公事要及时开第 1 页/共32 页始,你们中间谁做不到,今天下午5点之前向我递交辞职报告。
从现在开始到我更好地了解你们的那一天,你们的一切疑虑我都等待着,你们应该忘掉过去的那一套,从此以后,就是我和你们一起干了。
”到下午5点,十名高层管理人员惟独两名辞职。
此后一个月里,公司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
琼斯颁布了几项指令性政策,使已有的工作程序改弦易撒。
从一开始,他三番五次地告诫公司总经理威廉,一切重大决策向下传达之前必须先由他审批。
03年管理学原理试题
源:翔高教育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2日分享到: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科目名称:管理学原理(432)一、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对打√,错打×)1.管理的自然属性解决了“为谁管理”的问题,管理的社会属性解决了“如何管理”问题。
()2.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改善内部人际关系,提高人在组织中的地位来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很大的相似性。
马斯洛的高层需要即赫茨伯格的主要激励因素,而低层次需要则相当于保健因素。
()4.决策的核心是在分析、评价、比较的基础上,对活动方案进行选择。
()5.外部环境的状况和特点在不断变化,因此组织活动的方向和内容决策也必须频繁地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6.“金牛”经营单位的特点是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较高,为了增强市场地位,应该进行大量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7.产品部门化是一种传统的、普遍的组织形式,它有利于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
()8.授权是一种系统地、制度性地、长期地将权力下放,下属有权自主决定或解决问题。
()9.虽然非正式组织有消极作用,但管理者要认识到它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用正确的组织文化去影响和引导它。
()10.职能职权是指直线主管把原本属于自己的指挥和命令的权力授给部门主管或参谋人员行使,使其在某种职能范围内具有决策、监督和控制权。
()11.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认为,民主型领导方式效果最好,放任型领导方式效果最差。
()12.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
()13.问题比较简单、下属易于接受,上级容易感情用事时适合采取单向沟通。
()14.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可以将控制过程分为预先控制、现场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成果控制。
()15.纠正偏差最理想的方法是在偏差产生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偏差再次产生。
()16.在对偏差的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时,首先要探寻导致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管理学原理答案
《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概述一、单项选择1.B 2.D 3.A 4.B 5.C 6.C 7.D 8.B 9.C 10.C 11.B. 12.C 13.C 14.C 15.C 16.B 17.C 18.B 19.D 20.B二、多项选择题:1.ABE 2.ABD 3.BE 4.BD 5.ABDE 6.BCDE 7.BE 8.BD 9.ACDE 10.ABD 11.BCDE 12.AD 13.AC 14.ABCDE 15.ABCDE 16.ABCE 17.ABCDE 18.AC 19.BD 20.ABC 21.BC 22.BCE 23.ABE 三、判断改错题1.×。
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2.×。
组织分为三个层次,拥有的权力范围最大、担任的职务最高的管理人员是上层主管人员。
3. √4.×。
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5.×。
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6.×。
管理学的历史性决定了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的总结、扬弃和发展。
7.×。
研究如何完善组织机构与各种管理体制的问题是管理学内生产关系方面的内容。
8.√9.√四、名词解释(答案略)五、简答题1.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管理的基本特征是:(1)管理是一种文化或社会现象。
其存在的必要条件,一是多人集体活动;二是共同一致目标。
这就使组织成为管理的载体。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他的责任是管理组织、管理管理者、管理工作和工人。
(3)管理具有特定任务,职能和层次。
即通过上、中、基层三个层次,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共同工作的人以尽量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
管理学原理(00054)2003年7月真题
课程代码:0005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管理的主体是( )A.管理者B.被管理者C.企业D.各职权部门2.管理过程学派的观点之一认为,管理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应该是( )A.一个体系B.一种方式C.一种方法D.一个过程3.对管理思想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管理四原则,即群众认可、内聚力、领导方法和生存意志的提出者是( )A.法约尔B.马基雅维利C.泰罗D.罗平4.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管理运动”发生在(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5.提出“不成熟—成熟交替循环模式”的管理学者是( )A.泰罗B.法约尔C.阿吉里斯D.梅奥6.计划工作的核心是( )A.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B.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C.决策D.确定目标7.计划工作的四个基本特征是( )A.目的性、特殊性、主导性、普遍性B.目的性、具体性、普遍性、经济性C.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经济性D.特殊性、主导性、普遍性、经济性8.使计划执行过程具有应变能力的计划工作原理是( )A.灵活性原理B.限定因素原理C.许诺原理D.改变航道原理9.在一个组织中,目标系统的最低层次是( )A.个人目标B.专业目标C.整个组织目标D.社会经济目标10.外推预测法主要应用于( )A.长期预测B.中期预测C.短期预测D.任何时期的预测11.预测时使用的先行指标法属于( )A.时间序列预测法B.关连树预测法C.计量模型预测法D.直观预测法12.决策方法中,主观概率法适用于( )A.非常规的重复决策B.非常规的不重复决策C.常规的重复决策D.常规的不重复决策13.下列组织结构中分权程度最高的是( )A.直线型B.事业部型C.直线—参谋型D.直线—职能参谋型14.在组织结构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组织结构是( )A.多维立体组织结构B.事业部制组织结构C.职能型组织结构D.矩阵组织结构15.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 )A.正比B.反比C.等比D.无关系16.目前国外常用的明确职务的方法是( )A.比较法、公开竞争法和职务系数法B.比较法、职务系数法和时距测定法C.职务系数法、时距测定法和公开竞争法D.比较法、公开竞争法和时距测定法17.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人员的配备,这里的人员指的是( )A.高层主管人员B.基层主管人员C.非主管人员D.全体人员18.从管理学的角度,选聘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A.管理愿望和管理能力B.管理愿望和业务知识C.管理能力和业务知识D.业务知识和规划能力19.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 )A.带头执行任务B.监督执行任务C.协调执行任务D.决策控制20.管理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等工作能引发下属的才能占其总才能的比例是( )A.40%B.50%C.60%D.70%21.工作的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众能够自觉自愿、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这种工作属于( )A.组织工作B.指导与领导工作C.人员配备工作D.控制工作22.在沟通联络的形式中,委托他人向第三者传达自己的意见是( )A.非正式沟通B.下行沟通C.单向沟通D.口头沟通23.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 )A.赫茨伯格B.马斯洛C.麦克莱兰D.弗鲁姆24.领导行为理论中,四分图理论的划分标准是( )A.体谅与体制B.目标与体制C.体谅与对生产的关心D.体制与对生产的关心25.领导连续流理论强调领导方式具有开放系统的性质,因此管理人员在做出决定时要考虑的因素是( )A.资源的供给B.人员的能力C.制度的完善D.环境的影响26.管理突破的含义是( )A.保持现有水平B.改变现有水平C.认识现有水平D.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27.管理中,企业控制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拟定标准B.制定计划C.纠正偏差D.管理突破28.通过提高主管人员的素质进行控制的工作属于( )A.直接控制B.间接控制C.前馈控制D.反馈控制29.PERT计划中通常使用平均所需的时间来代替原有的三个时间估计。
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
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导语:在这个穷的只剩下梦的时候,你一定要比别人更努力并一直坚持下去。
以下为大家介绍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2、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3、我们将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称作直式结构,它可以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根据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情境较好的情况下,采用高LPC 领导,效果较好。
5、计划工作之所以是一项普遍的工作,是因为一个组织无论大小,它的管理过程都是完整的。
6、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7、当重要细节必须被传递时,非语言沟通是最适宜的方式。
8、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的最终目的。
答案:1、×2、√ 3、× 4、× 5、√ 6、× 7、× 8、×1、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
2、经验管理学派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3、目标并不决定未来,但它们是动员企业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去创造未来的手段。
4、在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所制定的计划越实际,越能保证得到切实完成。
5、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6、当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之中,较宽的管理幅度能确保更有效的管理。
7、赫茨伯格认为企业政策、工资水平、人际关系都属于保健因素。
答案:1、× 2、√ 3、√ 4、√ 5、× 6、√ 7、√1.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
3.未来企业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4.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经济人”,不是“社会人”。
5.管理效益原理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6.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则基本没什么区别,可以等同。
7.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管理学原理》答案共11页word资料
《管理学原理》练习题库-----简答题(答案)1.管理的内涵和性质是什么?管理就是管理主体在一定的环境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依靠组织内的全体成员的活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有效和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的性质有:(1)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具有二重性。
具体具体来讲,一方面是指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是指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具有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
2.管理的外部环境对组织有何影响?外部环境是指能够对组织绩效造成潜在影响的各种外部力量,其构成要素是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
一般环境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它只是以间接作用的方式影响社会某一特定的管理组织,但是这些起间接作用的变量因素将最终决定着组织的长远发展。
具体环境由资源供应者、竞争者、服务对象(顾客)、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构成。
它是对某一组织的目标实现产生直接影响的要素。
具体环境对每一个组织而言都是不同的,并随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它同一般环境相比,对组织的影响要更为直接和具体些。
3.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自己的研究对象。
主要是研究管理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各个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阐明管理对象的活动规律,探求有效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从而达到管理系统的最大目标。
从理论上来概括,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管理活动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规律。
4. 什么是泰罗制?由泰罗所创立的一种科学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1)制定工作定额制;(2)实行标准化管理;(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贯彻例外原则等。
泰罗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5.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继梅奥之后,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学原理2003答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原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规模报酬2.公允价格3.恩格尔定律4.比较管理学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说明组织的几种类型。
2.通过实践培养管理人员能力的主要方法。
3.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企业生产范式带来了哪些变革?4.说明决策常用的定量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1.用管理学中的工作激励理论和学理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
2.从市场结构角度分析我国近几年家电市场的企业价格战行为。
参考答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管理学原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规模报酬: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以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
相应的,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1)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例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的增加大于100%。
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2)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例如,当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也增加100%。
(3)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例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的增加小于100%。
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一般说来,企业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2、管理需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基本职能;3、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4、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三大类;5、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都赫特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6.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7、管理者要具备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职能三类技能;8、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9、控制的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10、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11、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12、管理的对象应当是组织中所有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第二章1、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思想四个阶段;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的框架;3、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即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4、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这就是法约尔提出的统一指挥原则;5、正式组织以效率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主要标准;6、决策理论认为,企业中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两类;第三章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2、管理和战略,战略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管理在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3、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4、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的经济关系;5、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最根本的一点是要严明;第四章1、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2、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是从组织自身角度看问题,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3、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4、综合社会契约理化观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第五章1、根据赫伯特;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化原则,而不是最优化;2、战术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各资源的合理使用;3、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4、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5、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6、按决策的性质分,有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7、盈亏平衡点分析是在把生产总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分析成本、产量利润三者关系的计量方法;8、不确定型决策无法预知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第七章1、管理层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它与管理幅度成反比;2、矩阵组织是一种由纵横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组织;纵向的是职能系统,横向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如新产品开发而组成项目系统.3、权力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专长权、个人影响权与制度权或称法定权;4、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包括确定人员需要量、人员选聘、人员组合、人员考评、人员培训;5、人员配备的原则是优化原则、激励原则、开发原则;6、管理人员的来源包括外部招聘和内部提拔;第八章1.领导的作用包括模范、激励、和沟通;2.领导班子的结构一般包括年龄、知识、能力、和性格;3.领导方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专制、民主、放任;4.布莱克和莫顿在提出管理方格时列举了五种典的领导方式:为贫乏型管理、为俱乐部型管理、为任务式的管理、为团队型管理、为中间型管理;5.管理方格图中的纵轴表示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横轴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程度;6.通过精神或物质上的威胁来强迫服从的一种权力是奖励权;7.领导行为二元四分图的纵轴与横轴分别代表以人为重与以工作为重;第九章1.激励就是研究如何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2.未得到满足需求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3.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X期望值;4.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6.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7.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后果的函数;8.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两大类:正强化、负强化;第十章1.按照组织结构,沟通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2.按照是否进行反馈,沟通可以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3.沟通网络包括链式网络、变形链式网络、轮式网络、环式网络、全通道式网络、y式网络、倒y式网络七种网络结构形式;第十一章1.控制工作的要素包括控制标准、偏差信息、矫正措施;2.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确定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3.控制的最基本目的在于计划目标的实现;单项选择题第一章1、管理者是指CA.组织的高层领导B.组织中的中层领导C.从事管理活动的人D.组织的员工2、管理对象是指DA.组织中的人员B.组织中的财物C.组织的技术D.组织的人、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等一切资源3、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D职能;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4、管理都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在扮演A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5、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A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6、C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7、在作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时,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CA.诊断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技术技能8、田力是某大型号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是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B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C.召集各地分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9、关于管理的应用范围,人们的认识不同,你认为以下说法最好的是B;A.只适用于营利性工业企业B.普遍适用于各类组织C.只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D.只适用于营利性组织10、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D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11、企业管理者可以分为基层、中层、高层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B.A.日常程序决策B.长远全局性决策C.局部程序性决策D.短期操作性决策12、管理的主体是CA.物资B.方法C.管理者D.被管理者13、企业要正常运转,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管理的B职能;A.计划B.组织C.协调D.控制第二章1、“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AA.泰罗B.巴贝奇C.甘特D.福特2、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人是BA.经纪人B.社会人C.理性人D.复杂人3、当代管理机构变革的一大趋势是BA.管理层次复杂化B.组织机构扁平化C.管理幅度日益减少D.锥型结构更受欢迎4、现在很多公司实行了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自行安排工作时间,甚至有的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可以利用公司提供的互联网等资源的家里办公;这样他们对工作和个人的家庭、社交生活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必须每天支公司上班;你认为该公司的管理者所待有的对人的认识主要是倾向于哪一种种B理论理论理论 D.社会人第三章1、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AA.集合性 B.层次性 C.相关性2、C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A.效益B.效果C.效率D.效用3、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循等边三角形定理,B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4、“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人浮于事可能不如人少好办事;但是如果“三个和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A;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B.即使管理无方,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C.在不同的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D.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5、下列关于法律方法,说法正确的是D;A.仲裁是一种司法活动,其判定可以强制执行B.法律方法只有积极作用,不存在消极影响C.就企业管理而言,只要掌握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法律就可以了D.法律具有严肃性6、行政方法的运用,一般是A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横向结合D.纵横结合7、关于奖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奖金的名目应尽量多,以最大地提高职工积极性B.奖金的数额不宜过小,以提高奖励的效价C.奖金取得的条件不宜过严过宽,以保证必要的期望值D.奖金发放还要密切联系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效益8、某化工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尽可能大的长期利润,下列B项可能削弱这一目标;A.资助教育事业B.对销售人员采用极具刺激性的激励政策,即大幅度提高销售人员的销售回扣提成比例,以便提高企业的销售量;C.调整组织结构,使之适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D.增加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9、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说,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但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句话说明AA.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B.是否掌握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C.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理理论第四章1、下列关于伦理说法正确的是CA.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他律的特征B.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伦理判断和伦理行为可能更加一致C.合乎伦理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D.合乎伦理的管理仅仅把遵守伦理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2、市场经济中要担提倡“以义治商”和“以义取利”,这里的“义”指的是D.A.义气B.法律C.和气D.伦理道德3、以下行为中不属于企业伦理表现的是DA.治理污染B.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C.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D.开发新产品4、大多数研究表明,企业的伦理经营和长期效益之间有A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第五章1、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的短期决策的是DA.投资方向的选择B.人力资源的开发C.组织规模的确定D.企业日常营销2、喜好风险的人往往会选取风险程度A,收益的行动方案;A.较高较高B.较高较低C.较低较低D.不确定3、在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DA.决策技术B.外部环境的影响C.信息的准确及时D.决策者4、战略决策主要的谋求AA.组织目标的实现B.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C.组织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目标三方面的动态均衡D.组织工作的正确指导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00元,每台售价12000元,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D台台台台6、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的主要区别在于CA.风险的大小B.可控程度C.能否确定客观概率D.环境的稳定性7、在不确定型决策中,采用A可保证决策者至少可获得某一项收益,不会有亏损;A.小中取大原则B.大中取大的原则C.等可能性原则D.赫威茨准则8、决策树的优点在于CA.直观简洁B.简化决策过程C.便于解决多阶段问题D.上述三方面均有9、主要根据决策人员的直觉、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进行的决策是BA.确定型决策B.不确定型决策C.程序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第六章1、确定目标是A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A.计划B.人员配备C.领导D.控制2、计划工作的起点是AA.确定目标B.估量机会C.确定前提D.确定备选方案3、新产品的开发计划属于A计划;A.业务B.综合C.财务D.人事4、下列D项不发球目标管理的优点;A.有利于长期提高管理水平B.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责任心C.有利于长期目标的实现D.有利于暴露组织结构中的缺陷5、强调在制订计划时要留有余地,不能满打满算的计划工作原理是C.A.限定因素原理B.许诺原理C.灵活性原理D.改变航道原理6、行动计划一般由组织中的B制定;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作业人员7、计划制订中的滚动计划法是动态的和灵活的,它的主要特点是DA.按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内外环境变化,定期修订已有计划B.不断逐期向前推移,使短、中期考虑有机会结合C.按近细远粗的原则来制定,避免对不确定性远期的过早过死安排D.以上三方面都是8、作为未来行动的指南,A是计划工作的核心;A.预测B.决策C.判断D.信息第七章1、下列企业中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的是CA.纺织厂B.医院C.电视剧制作中心D.学校2、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C因素来划分部门;A.职能B.产品C.地区D.矩阵结构3、某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中经常接到来自上边的两个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命令,以下D 说法指出了导致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A.该公司在组织设计上采取了职能结构B.该公司的组织动作中出现了越权指挥的问题C.该公司的组织层次设计过多D.该公司组织运作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统一指挥的原则4、企业中管理干部的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AA.直接管理的下属数量B.所管理的部门数量C.所管理的全部下属数量5、以下各种说法中,最能说明企业组织所采取的是越来越分权的做法的是B;A.更多的管理人员能对下属提出的建议行使否决权B.下属提出更多的建议,并有更大的比例被付诸实施C.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愿意提出更多、更重要的改进建议D.采取了更多的措施减轻高层主要领导的工作负担6、下列说法中,不是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缺陷的是AA.成员的工作位置不固定,容易产生临时观念B.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往往不重视工作中的横向信息沟通C.组织弹性不足,对环境变化的反映比较迟钝D.不利于真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7、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构,秘书一般都是帮助高层管理者进行工作的,他们在组织的职权行者等级链上的位置是很低的,但是人们常常感到秘书的权力很大;那么秘书拥有的权力是DA.合法权力B.个人影响权力C.强制权力D.没有任何权力,只是比一般人更有机会接近领导8、针对当前形形色色的管理现象,某公司的一位老处长深有感触地说:“有的人拥有磨盘大的权力拣不起一粒芝麻,而有的人仅有芝麻大的权力却能推动磨盘;”这句话反映的情况表明AA. 个人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有时会大于职务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B.个人性权力所产生影响力并不比职务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小C.非正式组织越来越盛行,并且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D.这里所描述的只是一种偶然的管理现象,并不惧有任何实际意义9、某公司有员工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B人,管理层次有层;4 3 4 310.下面四种情况中,最能体现集权的组织形式是A;A.公司总经理电话通知销售部经理:“把这批产品发到深圳可龙公司,我刚刚与他们联系好;”B.面对激烈的竞争巿场,总经理在高层管理会上讲到:“截至昨天为止,我全面审查了各部门上个月的工作情况,发现生产和销售都没能完成当月指标;而其他部门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我命令每个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各项指标开展工作;凡是上个月没完成目标的部门,礼拜五必须拿出整改方案;”C.总经理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员工很难看到他露出笑容;一旦出现差错,员工总受到严厉的批评;因此,员工都感觉公司的气氛非常紧张,有些员工甚至因此而退出了公司D.总经理每天在上班开始之前,都微笑地在公司大门迎接员工的到来;每逢员工过生日,他也总要亲自向工本人道一声:“生日快乐”第八章1.乡村俱乐部型的领导方式位于管理方格图的B格;A.9.1 D. 如果一个领导者决断力很强,并且信奉X理论 ,他很可能采取A的领导方式;A.专权型B.民主型C.放任型3、如果一个追随者的独立较强,工作水平高,那么采取A的领导方式是不适宜的;A.专权型B.民主型C.放任型第九章1、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启示是DA.目标效价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B.期望概率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C.存在着负效价,应引起领导都注意D.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2、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得出如下结论A;A.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求的影响B.越是低层次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C.任何人都是具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且各层次的需求强度相等D.层次越高的需要,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3、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CA.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先提出的B.所谓强化就是处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C.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能够使每一次强化都起到较大的效果D.实施负强化,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4、高级工程师老王在一家研究所工作,该所拥有一流的研究设备,根据双因素理论,你认为最能对老王的工作起激励作用的是AA.调整设计工作流程,使老王可以完成完整的产品设计,而不是总重复做局部的设计B.调整工资水平和福利措施C.给老王配备性能更为先进的个人电脑D.以上各种措施都起不到激励的作用5、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的50%的奖金,自此规定出台之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种强化方式是B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忽视6、中国企业引入奖金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键因素;这说明C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B.保键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键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D.将奖金设计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第十章1、下列情况下,适合使用单向沟通的是CA.时间比较充裕,但问题比较棘手B.下属对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至关重要C.上级缺乏处理负反馈的能力,容易感情用事D.下发能对解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建议2、下列关于非正式沟通的说法正确的是DA.非正式沟通传播的是小道消息,准确率较低B.非正式沟通经常将信息传递给本不需要它们的人C.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快D.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3、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很少,这是否意味着该组织B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动作良好B.正式沟通渠道中消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4、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还是功能失调的指标是CA.群体的工作的态度B.群体的工作目标C.群体的工作绩效D.群体的工作能力第十一章1、控制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是CA.建立控制标准B.分析偏差原因C.明确问题性质D.采取纠正措施2、对于管理者而言,最理想的控制类型为BA.事后控制B.预先控制C.同期控制D.反馈控制3、控制的最基本目的在于CA.寻找错误B.衡量员工绩效C.确保计划的实现D.控制员工的行为4、正在生产线上监督工人操作机器的工长实施的是BA.预先控制B.同期控制C.事后控制D.前馈控制多选题第一章1、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ABEFA.计划B.组织C.指挥D.协调E.领导F.控制2、管理学研究和学习的方法有ABDA.试验法B.归纳法C.科学法D.演绎法3、下列角色中属于管理者的角色的是ABD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指挥角色D.决策角色第二章1、新经济时代表现出ABCD的基本特征;A.信息化B.网络化C.知识化D.全球化E.科学化2、人群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是ABCA.企业的职工的社会人B.满足工作的社会欲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C.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D.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E.企业应采用新型的管理方法。
管理学原理(附含参考答案)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1.管理者的定义及分类管理者的定义: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的人。
管理者的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2.什么是效率和效果,其对管理的重要性是什么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可能多的产出,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与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正确的事)重要性:因为管理者处理的是稀缺的输入(人员、资金和设备等),所以他们必须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所以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要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管理者要努力实行:低资源浪费(高效率)+高目标达成(高效果)。
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
3.管理职能论、角色论、技能论、系统论、权变论的观点管理职能论:管理职能分为四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
计划职能包括定义目标,制定战略以获取目标,以及制定计划和协调活动的过程。
组织职能包括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安排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职能包括激励下属,影响工作中的个体或团队,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或者以任何方式处理雇员的行为问题;控制职能包括监督、比较和纠正改进组织的绩效。
管理角色论: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包括: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和决策制定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包括了人与人(下级和组织外的人)以及其他具有礼仪性和象征性的职责。
人际关系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包括接受、收集和传播信息。
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是作出抉择的活动。
包括企业家、混乱驾御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管理技能论:管理者履行他的职责和活动需要特定的技能,其中三种基本技能或素质为: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人际技能(中层管理者);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
管理系统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着持续的相互作用,组织是相互依赖的因素包括个体、群体、态度、动机、正式结构、相互作用、目标、直觉所组成的系统。
管理学原理参考答案(仅供参考,自己整理,不是标准答案)
管理学原理参考答案(仅供参考)1.何为管理幅度?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答:管理幅度:主管领导能够直接指挥的下属数量。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工作能力(上级和下属)(2)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主管所处的层次、计划完善程度、工作内容相近性、非管理事务)(3)工作条件(助手、通讯配置情况、工作地点相近性)(4)工作环境(变化情况)2.分权的途径主要有哪些?有何异同?答:分权的途径: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制度分权)与主管人员在工作中的授权。
制度分权VS 授权的不同点(1)制度分权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授权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2)制度分权是正式的,而授权则是非正式性的。
(3)制度分权是相对稳定的;相反,由于授权是主管领导将自己担任的职务所拥有的权限因某项具体工作的需要而委托给某个下属,这种委托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
(4)制度分权主要是一条组织工作的原则,以及在此原则指导下的组织设计中的纵向分工;而授权则主要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领导艺术,一种调到下属积极性、充分发挥下属作用的方法。
制度分权VS 授权的不同点必然性VS 偶然性正式性VS 非正式性相对稳定性VS 不稳定性管理原则VS 管理艺术3.霍桑工厂为何要请专家来调研?梅奥进行的霍桑实验有何重大发现及意义?答: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比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
重大发现:1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即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除了物质需求的满足,还必须注重满足工人在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
2霍桑实验证明员工中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有其特殊的关系和规则。
正式组织通行的主要是效率逻辑,非正式组织通行的则是感情逻辑。
管理者应当正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现实,并处理好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
3霍桑实验证明必须有新型的人际关系型领导者,他们能理解工人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的行为,善于倾听意见和进行交流,并借此来理解工人的感情,培养一种在正式群体的经济需要和非正式群体的社会需要之间维持平衡的能力,使工人愿意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协作和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管理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规模报酬
2.公允价格
3.恩格尔定律
4.比较管理学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说明组织的几种类型。
2.通过实践培养管理人员能力的主要方法。
3.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企业生产范式带来了哪些变革?
4.说明决策常用的定量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用管理学中的工作激励理论和学理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
2.从市场结构角度分析我国近几年家电市场的企业价格战行为。
参考答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管理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规模报酬: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以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
相应的,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1)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例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的增加大于100%。
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2)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例如,当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也增加100%。
(3)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例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的增加小于100%。
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一般说来,企业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
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之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
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
在这个阶段之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2.公允价格:
3.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