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一、美国基础科学教育改革及其主要特点 二、世界科学教育改革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科学教育与人的发展 (二)科学课程的实用化、多元化与综合化 (三)科学教育与教学过程 (四)国际科学课程改革关注的科学素养内容
02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第四节 中外幼儿园科学课程改革
一、我国与日本幼儿园科学课程改革的比较
03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及其课程模式
四、学前儿童科学课程实施的注意点 (一)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是课程实施的灵魂 (二)课程目标是不可缺少的 (三)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究目标
03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及其课程模式
05
第五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PART 05
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05
第五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一、学龄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 (一)3~4岁(小班)儿童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
(二)4~5岁(中班)儿童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
三、21世纪初至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完善
(一)课程概况
04
第四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30年相关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课程变革
三、21世纪初至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完善 (二)分析与评价 1.制定目标更为全面 2.课程内容更为详尽 3.专门论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4.科学教育拓展到0~3岁儿童 5.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现代化
03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一节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科学技术的力量 还表现为扩大劳 动对象,使原来 尚未开发的管理成为 生产力的一种 新要素。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一) 学前儿童与科学
幼儿学习科学开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而产生的对周围事物的探索。
3.科学是一种 看待世界的方 法和态度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一、 科学与技术的含义
(一) 科学与技术的含义
01
02
技术不仅是进行生产劳动的手段, 而且是科学的手段、文化娱乐的 手段,技术已渗透到了现代人类 活动中的各个方面。
科学走到了技术的前面,成为 现代技术的先导;现代技术已 经不是经验的产物,而是科学 物化的结果。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一) 学前儿童与科学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 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 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 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 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 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 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 定基础。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种科学启蒙教育。通过科学教育,萌发幼儿学习 科学的兴趣、好奇心,帮助幼儿积累科学经验,掌握一些初步的技能,为 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1904年
我国建立了第一 所蒙养院,开始 注意对学前儿童 进行科学教育;
1924年
“自然”就作为 学前儿童科学教 育的课程出现在 我国学前儿童教 育体系中;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3.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4.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7.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8.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9.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10.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11.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1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14.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16.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17.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二、填空题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认识功能;第二是生产力功能..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1是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2是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3是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先编内容..3、“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为基础..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第三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 ”..6、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可操作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包括物理学习环境;也包括心理学习环境..8.幼儿园内房舍以外的场地;包括环境的绿化、美化;以及草地、花坛、小菜地、动物饲养角、水池、沙箱等;这些统称为幼儿园的园地..9、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标准量具对物体进行测量..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11、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1 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2 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3父母参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12、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13、教师在指导与实施散步活动时;制定的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14、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1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是:1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2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3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16、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17、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等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的一种方法..18、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19、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在学前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20、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21、区角活动中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是关键;在设计材料和设备时;除了在性能上安全可靠等要求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材料的层次性、材料的新颖程度、材料的易理解性、材料的丰富性、材料的探索性..22、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启蒙性的要求..23、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24、在选择饲养的内容时;应选择一些比较温顺;对饲料要求不高;不宜死亡的小动物;其根据是学前儿童年龄小;操作技能差..25、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相一致..26、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27、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 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28、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29、组织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体验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30、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31、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3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33、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34、早期科学阅读作品;应该围绕一个科学现象或概念展开其情节;使儿童通过阅读能对周围事物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35、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36、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3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二是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评价..38、美国的“ 2061 ”;这是一个内容广泛和全面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39、把青菜、西瓜、桔子、萝卜、香蕉等放在一起;让儿童进行分类:青菜、萝卜等都是蔬菜;西瓜、桔子、香蕉等都不是蔬菜;这是二元分类..三、选择题1、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是D..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2、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D..A、2~3岁B、3~4岁C、4~5岁D、5~6岁3、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C ..A认识功能、精神功能B.认识功能、创造功能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D.精神功能、创造功能4、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A、孟子B、墨子C、老子D、孔子5、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A ..A、情景观察B、情景评价C、自然观察D、自然评价6、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B年间..A、乾隆B、同治C、嘉庆D、光绪7、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B..A、观察核对B、行为核对C、观察评价D、行为评价8、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C..A、季节B、常见动物C、风土人情D、常见植物9、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A..A、非正式量具测量B、正式量具测量C、观察测量D、普通测量10.“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D..A、2~3岁B、3~4岁C、4~5岁D、5~6岁11、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是C..A、观察法B、问卷法C、实验法D、作品分析法1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D..A、科学性B、启蒙性C、系统性D、环境性13、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B..A、加涅B、皮亚杰C、布鲁纳D、布鲁姆14、“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A、法国B、美国C、中国D、德国15、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区角活动的是D..A、美工区活动B、音乐区活动C、科学区活动D、远足活动16.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B..A、2~3岁B、3~4岁C、4~5岁D、5~6岁17、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于艺术作品的是C..A、图片B、歌曲C、谜语D、科普画册18.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20、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于文学作品的是DA、科学诗B、科学故事C、谜语D、科普画册21、提出儿童概念发展理论的是CA、加涅B、皮亚杰C、维果茨基D、布鲁姆22.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23、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C..A、督导——反馈系统B、评价——督导系统C、反馈——校正系统D、校正——督导系统24.学前儿童通过眼睛、手等感官来测量物体;这种测量方式是B..A、普通测量B、观察测量C、正式量具测量D、非正式量具测量25、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者行为进行现场观察或测量;并对观测结果作出评定的方式是A..A、观察法B、测量法C、自然观察法D、自然测量法26.“自然”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出现在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是由谁提出的D..A、雷震清B、陶行知C、张雪门D、陈鹤琴27、在创编科学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D..A、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科学性B、规则性、趣味性、科学性、开放性C、开放性、科学性、趣味性、整合性D、科学性、规则性、趣味性、活动性28、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园园地C..A、种植园B、饲养角C、自然角D、气象角29、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罗卜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这是B..A、挑选分类B、二元分类C、感知分类D、多元分类30、各年龄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比较物体明显不同点的要求应主要放在C..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31、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这类问题属于C..A、简单性问题B、操作性问题C、理论性问题D、直白性问题32、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前儿童自然测量工具的是A..A、绳子B、秤C、直尺D、钟表3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34、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35、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D..A、比较物体明显的不同点B、比较物体的不同点C、比较物体的相同点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36、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D..A、科学知识教育目标B、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C、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D、科学教育活动目标37.下列科学活动中;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是D..A、制作玩具B、制作昆虫标本C、观察蚂蚁搬家D、观察大雾天气38、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B..A、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C、学前儿童科学方法及能力的评价D、学前儿童科学情感和态度的评价39.下列环节中;不属于“做中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B..A、设置情境B、采集样本C、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四、问答题1、操作材料对学前儿童发展有何重要意义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2、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前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脱离了科学经验的概念学习是不可行的;科学经验是学前儿童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基础;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概念的内涵;并有效地丰富和发展着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相反;如果只是重视科学经验的获得;而忽视科学概念的形成;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在科学学习中;不能迁就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不能满足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引导学前儿童整理零散的知识经验;促进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并逐渐提高概念水平;促进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与发展..3、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4、简述在观察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1尽可能进行现场的观察;2调动学前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观察;3引导学前儿童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与景象;4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5、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据;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具有什么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2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3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4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5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7、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8、科学活动中的材料应如何投放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9、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全面性与整体性;连续性与一致性;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社会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性..10、请结合实例说明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1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2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促进者;3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4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反思者;5教师首先是个研究者..11、散步活动实施与指导的要点是什么制定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明确散步的概念;明确散步的目的;在散步时进行随机教育..12、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3对于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的促进..13、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材料设计时;除了要求材料在性能上安全可靠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1材料的探索性;2材料的新颖程度;3材料的易理解性;4材料的丰富性;5材料的层次性..14、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回答;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3指导阅读;4启发联想;5留下期待..15、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特点:首先;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其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16、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17、什么是社会资源社会资源的范围包括哪几个方面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的范围可分为下列四个方面:1自然资源;2物力资源;3组织资源;4人力资源..18、简述科学玩具与游戏的运用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选择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 科学知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真理,更不是绝 对的真理,科学具有开放性。
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 AAAS颁布的《2061》计划中, 提出的科学态度
好奇心 尊重实证 批判地思考 灵活性 对变化世界的敏感
科学素质
• 在教育部颁发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 准中,对科学素质所作的定义是: 科学素质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科 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 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解决问 题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
对事物和事 件得理解仅 局限于可以 通过外显行 为进行表征 的方面
儿童可以在 没有直接操 作的前提下 去解决问题 或思考。
表现为对思 维对象的内 部操作。
皮球就是滚来滚 去或能蹦蹦跳跳 的东西,而不是 一个有正规名称 的圆形玩具。
杰奎琳的事后学 会动作故事
7岁的儿童不会 认为展开的橡皮 泥比球形的要多
婴儿的行为开始转向外部客体,并能通过操作外部客体而给自己 带来乐趣;开始有了简单的意向行为能力。 e.g.婴儿用手挥舞摇棒,使其发出声响。
动作和客体开始分离,为达到目的能协调两种或两种以上动作, 是一种真正有计划的反应。 e.g.拿开布,找到布下面的娃娃。
开始积极地作用于客体,并有目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e.g玩具放在床单的另一头儿童摸不着的地方,他偶然拉动了床 单发现床单运动和玩具的关系,继续拉动床单,直到拿到玩具。
第二节 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 Q: • 一、儿童是否能学科学,能否理解真正
的科学? • 二、儿童是否应该像成人一样理解科学,
应该获得和成人一样的科学?
• 例一: • 某中班幼儿在科学发现室中探索一个简易的
指南针,教师在这个指南针的底座的四个方向 分别贴上四个小动物的图画,来吸引儿童的注 意。幼儿第一次轻轻转动这根针,发现针尖指 向小猫时,对自己说:“我抓到小猫咪,我就 装作小猫。”可是当他一次次的重复转,发现 针尖总是指着小猫,便自言自语说:“怎么又 是小猫?”有一次他试图让它指向别的小动物, 便用手按住针尖,可是一松手,针尖仍然转向 小猫,于是他开始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都 没有找到答案,事后老师问他有什么发现,他 说:“我发现他转不到好多东西,只能转到小 猫,他喜欢小猫。”

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1.引言1.1 概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在学龄前阶段,通过科学活动和实践,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的发展的教育方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和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未来科学素质培养的基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科学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索和实践活动,从小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和实践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科学活动的方式,让儿童在玩耍中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因此,通过有针对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儿童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实验、科学观察、科学解释和科学实践等。

通过这些科学活动,儿童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观察,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目前在教育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如何在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科学教育活动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问题。

此外,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能力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资源,包括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科学教育的资源开发等。

总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于儿童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活动和实践,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他们在未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和分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针对3至6岁的孩子,通过科学实践和探索,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的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旨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也包括实验和观察等科学实践活动。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个常见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一、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向孩子们介绍物体的特性、自然现象的原因等科学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和解释天气的变化,让孩子们了解天气的形成原因;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材质的物体,让孩子们了解材料的特性等。

二、科学实验活动科学实验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观察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例如,可以进行简单的水的颜色混合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和记录颜色的变化;可以进行简单的浮沉实验,让孩子们了解物体浮沉的原因等。

三、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认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认识。

通过带领孩子们到户外进行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自接触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例如,可以带领孩子们观察树木的生长变化,了解树木的生命周期;可以带领孩子们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了解昆虫的种类和功能等。

四、创意科学活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可以通过创意科学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工程设计,制作小型风车或简易电路等;可以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制作彩色火焰等。

这些创意科学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多样,通过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科学实验、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认识以及创意科学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为孩子们打开科学的大门,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对儿童早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旨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与该标题相符的正文内容:1. 感官教育:学前儿童的大脑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依赖于他们的感官。

因此,感官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非常重要。

这包括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训练儿童的感官能力,如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

2. 形状和结构教育:学前儿童通常对形状和结构的认知和理解还很有限。

因此,通过教他们用形状和结构的概念来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世界。

例如,通过教儿童数字和字母的形状和结构,可以让他们更容易地学习数字和字母的读写。

3. 物理教育:学前儿童开始学习如何控制和操作物品。

通过教儿童物理现象,如力、运动、温度、密度和重量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例如,通过教儿童如何用力推动物品,他们可以学习力量的概念,并通过练习来熟悉使用力量。

4. 化学教育:学前儿童开始学习如何理解和应用化学概念。

通过教儿童化学反应、化学元素和物质的性质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例如,通过教儿童如何混合和分配化学物质,他们可以学习如何制造药物和化学品。

5. 生命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开始学习生命的基本过程和特征。

通过教儿童生命科学的概念,如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旅程、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例如,通过教儿童如何保持健康,他们可以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

除了以上正文内容,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拓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 探索自然:学前儿童喜欢探索自然,因此可以为他们提供机会去参观动物园、公园、博物馆等,让他们学习与大自然接触的方式。

2. 制作实验:学前儿童可以参与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制作泡泡、制作小电路等,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原理。

3. 参加课外活动:学前儿童可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科学实验室、科学博物馆、儿童科学公园等,让他们有机会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1.玩教结合法:玩教结合法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常见方法,通过将科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相结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幼儿园中可以设置科学角,提供各种科学实验工具和材料,让幼儿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索。

同时,还可以组织科学展览或科学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2.问题导向法:问题导向法是培养幼儿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提出科学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让幼儿通过实践和探索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观察与描述法:观察与描述法是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能力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各种观察活动,如观察昆虫、观察植物、观察天气等,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意识和描述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通过图画、口头描述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故事讲解法:幼儿喜欢听故事,故事讲解法可以通过讲述科学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幼儿介绍科学知识,引起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同时,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故事改编等活动,让幼儿参与到故事中去,增强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力。

5.实践与探索法:实践与探索法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核心方法,通过让幼儿亲身参与实践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各种实验活动,让他们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同时,还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科学考察,让他们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培养科学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可以通过玩教结合、问题导向、观察与描述、故事讲解和实践与探索等方式来实施。

这些方法既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幼儿的科学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1、什么是科学?(1)科学是知识体系。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动态活动。

(3)科学是世界观。

2、什么是学前儿童的科学?(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

(2)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3)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直接或间接)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

4、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4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前运算阶段(2到7岁)、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岁)、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到十七八岁)。

认知结构的图式:动作图式、符号图式、运算图式。

动作时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

5、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了:动作式、映像式、象征式。

6、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8种智能:语言、节奏、数理、空间、动觉、自省、交流、自然观察智能。

7、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儿童观和儿童发展观。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重要部分。

蒙台梭利的感观教育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的感官的训练。

蒙台梭利的感观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循序渐进、自我教育。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儿童发展需要(终身发展观、全面发展、年龄层次观)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10、学前教育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原则?(1)科学性与启蒙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尊重客观规律,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违背科学事实。

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智力发展水平,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并以此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针对3-6岁的儿童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观察力和好奇心高度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因此,通过科学教育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儿童科学教育:指对儿童进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的教育活动。

这种教育形式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探索性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强调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学习科学知识。

儿童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亲身体验来发现科学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3. 科学思维能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推理、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学教育,儿童可以学会思考和提问,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 科学素养: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儿童对科学的基本了解和认识,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5. 科学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强调通过实验来帮助儿童理解科学原理和规律。

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儿童可以亲身体验和观察科学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验技能。

总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旨在通过实践和探索,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儿童的综合发展,还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初步分析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初步分析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初步分析
1. 引言
科学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

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2.1 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培养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2.3 培养儿童的科学情感和价值观
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3.1 自然现象和环境
3.2 生命科学
3.3 物质世界
3.4 科学技术和应用
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4.1 游戏化教学
4.2 情境教学
4.3 探究式学习
4.4 小组合作学习
5.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施策略5.1 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
5.2 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
5.3 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5.4 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6. 结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工作者和实践者应关注儿童的需求,结合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实施策略,为儿童提供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经历,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

同时,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也是推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
本文为初步分析,如需更深入的研究,请参考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

如有任何建议或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中科学教育在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而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则是为了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观察力和实验精神,为未来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学前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科学教育,可以激发孩子对自然界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科学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发展系统性思维,锻炼他们的观察、实验、总结能力,促进他们探索未知的勇气和能力。

科学教育还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塑造批判性思维能力。

科学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1.观察和实验:让孩子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现象,培养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帮助孩子探索科学规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游戏中的科学:通过游戏的形式,将科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感知和实践。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游戏,让孩子在玩乐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3.亲子互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科学实验或观察,亲自示范和引导,增进亲子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孩子在家庭中也能体会到科学教育的乐趣。

4.故事和图书:通过有趣的科普故事、绘本或动画片,向孩子讲解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同时促进他们认知和智力的发展。

科学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我,培养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和质疑精神,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从小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学人才。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针对3-6岁儿童进行的科学教育,旨在通过科学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儿童可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儿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儿童了解植物的生命规律;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性质,让儿童了解水的变化过程和水的重要性等。

二、物理科学物理科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物理科学的学习,儿童可以了解物理世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在物理科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儿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磁铁的性质,让儿童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规律;通过观察天空的变化,让儿童了解天气的变化和气象知识等。

三、化学科学化学科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化学科学的学习,儿童可以了解化学世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在化学科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儿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的性质,让儿童了解酸碱的特性和应用;通过观察食物的变化,让儿童了解食物的成分和营养等。

四、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生命科学的学习,儿童可以了解生命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在生命科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儿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让儿童了解昆虫的生命规律;通过实验探究人体的五官,让儿童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阶段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教育在其中扮
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科学教育能够引导幼儿从实际出发,发展自
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造力。

以下
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几个关键点:
1.培养好奇心
幼儿天性好奇,科学教育应该通过调动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
主动探索、实践科学知识。

2.注重体验
学前儿童对抽象思维和概念尚未形成,科学教育应该强调直观、自然的体验来打破传统教育带来的束缚,使幼儿更好地创造、发现、探索。

3.关注科学技能
幼儿在研究科学知识的同时,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科学技能,
例如观察、比较、分类、实验等,这些能力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
基础。

4.启发创造力
科学教育不应该仅仅关注传授知识,更应该关注幼儿的思维发
展和创造力的培养,让幼儿不断地提出问题、发现规律、设计实验、寻找解决方案。

学前科学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实际体验和感性认知培养幼儿的科
学素养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趣味中感受到科学的美妙,为未来的学
习打下稳固的基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王爱星第一章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本章提要:本章包括科学与技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等四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难点:科学、技术的概念。

1、科学与技术(1)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技术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2)科学与技术的功能科学技术有两个功能:认识功能和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学前儿童与科学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将2——7岁阶段称为“前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并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去理解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道理。

教师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

“天真理论”是儿童在学校学习之前已获得的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概念,也被称之为“前概念”、“幼稚理论”、“直觉概念”等。

布鲁纳:认为儿童必须先通过操作具体实物发展概念,进而逐渐发展到以抽象符号表达概念的层次。

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让儿童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因此,他竭力倡导发现学习(发现法),并广泛地运用于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的内涵

学前儿童科学的内涵

学前儿童科学的内涵一、含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包括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二、宗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对全体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实施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促进儿童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强调让儿童自己获取科学经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确立了学前儿童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通过儿童自己的探索活动学习科学。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充分挖掘学前儿童生活范围中能够理解、值得探究的事物,大大扩展了儿童的学习内容包括科学探索的内容以及认识现代科技的内容。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明确了教师的指导者地位,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儿科学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儿童在与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探索科学。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四、儿童学前教育的原则性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原则,我们要遵循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地方性,季节性等原则。

1、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2、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名词解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名词解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名词解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针对幼儿阶段(通常是3至6岁)的儿童进行的科学学习和探索活动。

它旨在通过灵活的、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科学概念、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在科学领域的兴趣和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为儿童提供积极的科学学习经验,帮助他们理解世界的运作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自然环境互动、观察实验现象、进行科学探索和小组讨论,儿童可以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概念,如物质的性质、生物的特征、天文现象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有趣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儿童可以通过亲身经验建立起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同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注重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分享,促进他们的社会情感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科学教育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科学学习,儿童可以培养探索精神、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理解现实世界,还为他们今后更深入的科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这些都是他们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需的能力。

名词解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名词解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名词解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前的这段儿童时期,通过提供适当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儿童发展其认知、科学素养和社交技能。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以便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这些孩子们正在建立早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科学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可以涵盖很多方面,例如自然、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科技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实验室、实验、观察、游戏等方式进行传授。

除了传授科学知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可以帮助儿童发展科学素养,包括
观察、实验、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

这些素养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世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包括合作、沟通、分享等。

这些技能可以帮助儿童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提供适当的科学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
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王爱星第一章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本章提要:本章包括科学与技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等四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难点:科学、技术的概念。

1、科学与技术(1)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技术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2)科学与技术的功能科学技术有两个功能:认识功能和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学前儿童与科学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将2——7岁阶段称为“前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并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去理解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道理。

教师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

“天真理论”是儿童在学校学习之前已获得的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概念,也被称之为“前概念”、“幼稚理论”、“直觉概念”等。

布鲁纳:认为儿童必须先通过操作具体实物发展概念,进而逐渐发展到以抽象符号表达概念的层次。

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让儿童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因此,他竭力倡导发现学习(发现法),并广泛地运用于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1)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

我国古代的科学教育的光辉成果:如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了《墨经》和《考工记》两部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其中《墨经》不但记载了大量的物理知识,还可以从中看到墨子是如何对弟子进行教育的。

墨子在讲学时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生产知识,他曾经运用实验的方法来解释光学中“小孔成像”的原理。

墨子对“小孔成像”(又说“针孔成像”)的解释,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科学解释,比希腊的欧几里得还要早一个世纪。

更具有价值的是,墨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在世界科学教育史上是首创。

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大多仍然在家庭中随着父母的劳动和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我国儿童自然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课程来进行,是在清代同治年间。

1862年(同治元年)设立了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中设有“格致”这一科目,是我国设置自然科学教育课程的开端。

1903年我国自己开办的第一所幼稚园——湖北幼稚园。

1932年10月,当时的国家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稚园课程标准》,正式规定有关科学教育内容的课程——“社会和自然”。

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

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本章要求掌握的概念: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3.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本章提要:本章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等三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

在科学教育中,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时间单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科学教育目标。

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是在一组有关联的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

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

”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总目标是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总方向,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活动的“引航灯”。

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

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是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来制定的,既体现学前儿童各个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异性,又体现了各个年龄之间的连续性。

5-6岁: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4-5岁: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3-4岁:能从一组物体中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挑出物体,归入一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要科学地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就必须研究儿童、研究社会、研究学科特点,从三方面的综合信息中来确定。

①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②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③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原则①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连续性与一致性。

③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辩证统一性。

本章应重点明确的问题: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

在科学教育中,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时间单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科学教育目标。

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是在一组有关联的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2.分别阐述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内涵?①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

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②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

”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③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①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连续性与一致性。

③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辩证统一性。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教育目标可以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1)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