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配置与财务报告舞弊:制约还是放纵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对会计舞弊的抑制效应分析

内部控制对会计舞弊的抑制效应分析

内部控制对会计舞弊的抑制效应分析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可靠和及时披露,以及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和推动企业高效、规范、有序、持续发展而建立的一套制度、方法和措施。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公司信息披露、财务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基础。

它包括整体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与评估等五项要素。

什么是会计舞弊会计舞弊指企业在会计信息中故意虚构、篡改、隐瞒、误报或遗漏事实的行为。

会计舞弊有以下几种类型:1.隐藏债务或资产2.财务造假3.非法转移资产4.改变术语定义5.误用会计政策6.其他欺诈行为会计舞弊的后果一般是企业资金出现缺口、企业的信誉度下降、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企业被处罚等。

内部控制能抑制会计舞弊吗内部控制和会计舞弊关系密切,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企业会计舞弊的抑制效果。

因此,内部控制能够抑制会计舞弊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内部控制是抑制会计舞弊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式抑制会计舞弊:1.抑制会计舞弊的发生内部控制强化了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管理,对于可能发生会计舞弊的环节进行控制,比如,在企业内部设置责任部门和人员,实现清晰的职责划分,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

2.发现和纠正会计舞弊内部控制能有效地发现和纠正会计舞弊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和检测会计舞弊,避免会计舞弊的扩大,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例如,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机制、严格控制会计工作中的风险、定期开展内部审计等。

内部控制在抑制会计舞弊中存在的问题内部控制在抑制会计舞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和解决。

以下是一些内部控制在抑制会计舞弊中存在的问题:1.长期稽核制度欠缺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短期内可能不会发生会计舞弊行为,但是长期看可能会出现。

长期的稽核制度欠缺可能导致会计舞弊长期存在,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甚至会引发财务危机。

浅谈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

浅谈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

浅谈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财务舞弊是指以虚假的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违背会计准则和监管要求,从而获取非法利益或掩盖公司真实经营状况的行为。

财务舞弊的出现对企业和投资者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对于如何发现和预防财务舞弊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需要明确财务舞弊的原因。

财务舞弊通常是出于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但不能忽视这背后可能存在的一系列原因。

一方面,管理层的不端行为是财务舞弊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管理层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估值,往往会通过财务手段来夸大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利润。

市场的竞争激烈也是财务舞弊的原因之一。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公司为了能够在投资者和资本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投资,可能会不择手段地追求短期业绩,而忽视了长期发展。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预防和监管财务舞弊问题。

加强对公司的监管力度是非常重要的。

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和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对涉嫌财务舞弊的公司进行严格的处罚和追责。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也是非常关键的。

企业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并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加强对会计事务所和审计师的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

会计事务所和审计师在发现和揭示财务舞弊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对其在工作中的失职和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投资者也应该提高自己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不仅要依靠公司发布的财务信息来做决策,还应该通过对行业和市场的分析来评估公司的真实价值。

投资者可以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来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确定是否存在财务舞弊的风险。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监管机构要加强监管力度,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会计师和审计师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投资者要提高自己的风险识别能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建立一个诚信和透明的资本市场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和可靠的投资环境。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屡见不鲜,给股民和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财务报告舞弊是指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通过虚增收入、减少费用、虚构资产等手段,突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推动股价上涨。

导致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益驱使。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通常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提高市值,提高股票价格,进而获得更多的财务利益。

由于上市公司董事长、高管和股东通常持有大量股票,他们往往借财务报告舞弊来增加自身股票的价值。

2.组织环境。

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内控不健全,对财务舞弊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一些公司的董事会和高管层在公司运营中不能履行其职责,缺少审慎和透明的公司治理。

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机制,容易造成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3.贪婪心理。

在投资环境中,一些公司高管和股东追逐眼前利益,追求高额回报。

为了实现财务目标,他们更倾向于采取不规范的会计方法,虚增收入,掩盖亏损,以获取高回报。

面对财务报告舞弊的问题,我国应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和预防财务报告舞弊现象:1.完善监管机制。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打击力度。

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流程、财务报告的审核和审计,确保财务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可靠。

2.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鼓励上市公司与投资者进行全面和及时的信息沟通,提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了解。

3.加强内控建设。

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加强对财务报告准确性的监督和审查。

4.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

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真实性的判断能力,提高投资者对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5.加强公司治理。

推动上市公司建立科学、透明、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董事会和高管层的职能和责任意识,从根本上防止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发生。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情况频发,给投资者和市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影响。

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多重原因,主要包括利益驱动、监管不力以及信息不对称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是必要的。

利益驱动被认为是导致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采取了各种手段来虚增业绩,以便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估值,从而增加股东的利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高管层的监督和责任追究,确保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增加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减少利益驱动的空间。

监管不力也是导致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的监管机制相对薄弱,监管部门和监管措施不足,导致一些上市公司得以逃避监管的限制,其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监管的力度和有效性。

应当提高监管部门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应当加强监管措施的刚性执行,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监管的威慑力和有效性。

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金融市场中,信息披露不充分和不真实往往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逃避监管和市场监督,有意掩盖真实情况,故意提供虚假信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真实性。

应当加强市场监督,对信息披露不真实的上市公司进行处罚,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多个方面的对策。

只有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监管力度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保障投资者和市场的利益。

对公司财务治理权配置问题的相关分析

对公司财务治理权配置问题的相关分析

对公司财务治理权配置问题的相关分析公司财务治理是指公司内部对财务决策和资源配置的管理和监督。

在公司治理中,财务治理的权力配置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合理的财务治理权力配置可以保障公司财务决策的公平和透明,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

权力配置不合理可能导致公司财务管理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财务风险。

对公司财务治理权力配置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司财务治理权力配置的要素1. 董事会和高管层公司的董事会是决策的主要机构,负责对公司决策进行监督和管理。

高管层作为公司的执行者,负责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

董事会和高管层的关系密切影响着公司财务治理的权力配置。

如果董事会和高管层之间的权力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高管层滥用权力,对公司的财务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2. 股东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对公司财务决策享有决定权。

在现实中,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之间的权力对比常常失衡,导致公司财务治理权力配置不够合理。

一些大股东可能通过控制董事会来滥用权力,对公司的财务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3. 监管机构和外部审计监管机构和外部审计在公司财务治理中起着监督和审查的作用。

它们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公平性和透明性进行监督,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

监管机构和外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和独立性直接影响公司财务治理的权力配置。

二、权力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以上问题都是由于公司财务治理权力配置不合理导致的。

这些问题对公司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解决公司财务治理权力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三、解决方式和建议1.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会和高管层之间的监督和制衡机制,确保公司决策的公平和透明。

加强对控股股东的监督,防止其滥用权力对公司的财务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3. 完善法律法规完善公司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司董事会、高管层、股东、监管机构和外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利,加强对公司财务治理的监督和制约。

4. 提升公司内部监管和风控能力公司应加强内部监管和风险防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公司的财务决策的公平和透明。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中存在虚假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导致用户无法获得真实和公正的财务信息。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会伤害投资者利益,损害市场秩序,还会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屡禁不止,成因复杂,为了有效打击和预防财务报告舞弊,需要深入剖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业绩增长和股价上涨,采取虚假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手段,虚增收入、利润或者减少负债等,以达到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 管理层诚信缺失: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满足投资者和市场的业绩预期,会选择操纵财务报告来掩盖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不良情况,从而获得更多的融资和股价支撑。

3. 会计核算灰色地带: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利用灰色地带来进行财务报告舞弊,虚增利润、掩盖亏损。

4.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监管不力,使得一些上市公司觉得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从而滋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二、对策建议1. 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提高市场监管的效能和透明度,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2. 提高管理层诚信意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独立董事监督,增强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提高管理层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降低管理层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

3. 加强会计监管:强化会计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提高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审慎性,严格约束会计核算灰色地带,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4. 加大处罚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惩,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5.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理解和辨别能力,增强市场透明度,形成舆论监督,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论公司控制权配置的结构性修正

论公司控制权配置的结构性修正

论公司控制权配置的结构性修正【摘要】公司控制权配置是公司治理结构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影响着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持续发展。

在当前的实践中,公司控制权配置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例如股东权益受损、管理层权力过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公司控制权配置进行结构性修正。

本文从公司控制权配置的背景与现状入手,分析了问题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对这些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与监督机制。

在结论部分对公司控制权配置的结构性修正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笔者建议在未来的实践中,应该加强对公司控制权配置的监督和管理,同时注重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规范,以确保公司的合法权益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司控制权配置、结构性修正、背景、问题、挑战、方案、实施、效果评估、管理、监督机制、总结、展望、发展方向、建议1. 引言1.1 引言中论公司控制权配置的结构性修正公司的控制权配置对于公司治理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的商业环境中,公司控制权配置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结构性修正来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公司控制权配置的结构性修正,从公司控制权配置的背景与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评估其实施效果,同时讨论公司控制权配置的管理与监督机制。

通过对公司控制权配置的结构性修正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提升公司治理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公司控制权配置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整体竞争力。

2. 正文2.1 公司控制权配置的背景与现状公司控制权配置是指公司内部权力结构的组织和分配,涉及公司管理层、董事会、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中,通常由少数大股东或管理层集中控制公司的权力,而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声音往往被忽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理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控制权配置的问题。

财务舞弊风险与审计控制策略

财务舞弊风险与审计控制策略

财务舞弊风险与审计控制策略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财务数据以获取非法利益或掩饰财务实际情况的行为。

财务舞弊风险对企业的声誉和经济利益都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审计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预防和发现财务舞弊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财务舞弊风险的特点财务舞弊具有隐蔽性、复杂性以及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特点。

舞弊行为通常由内部人员发起,并配合虚假账务记录和信息隐匿手段。

同时,财务舞弊往往涉及到巨额资金和多个环节,使得其追溯和治理困难重重,对企业经营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2.审计控制策略的重要性审计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是预防和发现财务舞弊风险的关键环节。

通过审计控制策略,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

此外,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监控,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内部控制建议,优化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3.审计控制策略的具体内容(1)风险评估和分类。

审计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程度进行分类。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可以对大规模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筛选出高风险区域,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控制。

(2)内部控制建设。

内部控制是防范财务舞弊风险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应包括完善的业务流程、严格的权限制度、明确的岗位职责等,从源头上规范财务活动。

(3)审计程序的设计与实施。

审计程序包括了审计计划的制定、样本抽查、内部控制测试等环节。

审计程序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财务舞弊风险,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审计的精度和效率,实现对财务活动的全面覆盖。

(4)审计人员培训与交流。

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审计控制策略的执行效果。

企业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升其风险意识和舞弊行为判断能力。

同时,建立内外部信息交流机制,及时获取行业动态和市场变化,提高对财务舞弊风险的感知能力。

管理层权力、产品市场竞争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关系实证研究

管理层权力、产品市场竞争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关系实证研究

管理层权力、产品市场竞争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关系实证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阻碍资本市场发展,挫伤投资者信心和损害投资者经济利益的重大问题。

企业管理层作为财务信息的提供者,其行为影响着财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因而是财务舞弊的责任者。

管理层权力影响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并受到内外部各种治理因素的影响。

同时,现有的研究强调,在考虑公司治理时,应当将内外部治理因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考察,并要注意各项治理机制间的互动关系。

因此,在考虑交互效应的情况下,研究管理层权力对财务舞弊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对相关理论和先前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2008至2013年间被中国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公告处罚的涉及财务舞弊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按一定标准选择配对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权力与相关治理机制之间的交互作用如何影响企业的财务舞弊行为,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1)管理层权力本身与财务舞弊概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2)考虑管理层权力与各项治理机制的互动影响时,管理层权力对财务舞弊概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

产品市场竞争与管理层权力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关系。

董事会独立性、国有产权性质能够削弱管理层权力对财务舞弊概率的边际影响,表现出显著的替代关系。

管理层权力对财务舞弊概率的边际影响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先减小后增加,表现出先替代后互补的关系(3)两职兼任、管理层教育水平和任职年限对财务舞弊概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内部晋升的影响不显著。

部分治理机制通过影响两职合一情况、管理层教育水平和任职年限进一步增加或减小其对财务舞弊概率的边际影响。

最后,未发现相关治理机制与内部晋升之间的互动关系。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是指某些上市公司通过虚假会计核算手段,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以获得不当利益的行为。

财务舞弊不仅伤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研究和监管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1. 财务舞弊的类型和手段:研究不同类型的财务舞弊行为,如虚增收入、夸大利润、隐瞒负债等,以及各种常见的手段和技巧,如漏报、弥补、偏正、关联交易等。

2. 财务舞弊的动机和影响:探讨财务舞弊背后的动机和利益驱动,研究财务舞弊对企业经营绩效、市场交易和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以及对市场整体稳定性和投资者信心的冲击。

3. 财务舞弊的预警和识别:研究如何通过财务数据分析、风险评估模型、内部控制审计等手段,提前发现和识别财务舞弊行为,从而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和损失。

4. 财务舞弊的预防和治理:探讨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企业治理和监管能力,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和披露质量,加强内外部监管,预防和化解财务舞弊风险。

监管对策是防范和打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有效手段。

监管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立法和法律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的上市公司法律法规,明确财务舞弊的违法行为和处罚措施,加大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打击财务舞弊的成本。

2. 增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要求上市公司及时、真实、准确地披露财务信息,公开透明地向投资者报告公司经营状况和业绩,提高投资者的知情权和保护权。

3. 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防范和控制财务舞弊风险。

加强对审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提高其独立性和专业水平。

4. 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建立投资者救济渠道和机构,加强对受损投资者的补偿和维权,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和参与度。

5. 加强监管合作和国际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信息交流,共同分享经验和教训,对跨境财务舞弊行为进行联合打击。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与财务舞弊的关系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与财务舞弊的关系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与财务舞弊的关系分析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其中财务舞弊问题尤为突出。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声誉和利益,也给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范财务舞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应当涵盖企业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要素。

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企业的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企业文化等方面。

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能够为企业营造出诚信、守法、公正的氛围,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减少财务舞弊的动机和机会。

相反,如果企业内部环境混乱,治理结构不完善,权责不清,就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管理失控,为财务舞弊的滋生提供土壤。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如果企业能够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就能够降低财务舞弊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对于财务风险较高的业务活动,企业可以加强审批流程和监督力度,以防止财务数据被篡改或造假。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活动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通过实施这些控制活动,企业可以规范业务流程,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如,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使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相互分离,能够有效地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 及相关概念解析核心要点构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 及相关概念解析核心要点构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相关概念解析核心要点构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虚增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欺诈行为,主要包括虚报收入、夸大资产、隐匿负债、操纵股价等行为。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公司的经济利益,还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秩序,甚至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监管和打击。

一、何谓财务舞弊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虚增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欺诈行为。

主要包括虚报收入、夸大资产、隐匿负债、操纵股价等行为。

财务舞弊的目的是为了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通过虚假的财务数据来吸引投资者,获取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从而获取个人或集体利益。

财务舞弊通常是由企业内部人员发起和实施的,他们利用自己在企业内部的权力和资源,对财务数据进行篡改和操纵,以达到个人或集体的欺诈目的。

财务舞弊不仅对企业自身造成巨大损失,还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秩序,导致了信任危机,甚至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二、财务舞弊的类型1. 虚报收入虚报收入是指企业为了虚增营业收入或利润而采取的欺诈手段。

虚报收入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通过假冒、无实质交易、使用假发票等手段进行虚报收入。

通过虚报收入,企业可以夸大自己的经营状况,虚增企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

2. 夸大资产夸大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虚增资产规模而采取的欺诈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夸大资产来掩盖自己的负债和风险,从而获取更多的资金和资源。

夸大资产的手段有很多种,比如虚报存货、改变会计政策、以资产置换负债等手段。

4. 操纵股价操纵股价是指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股价而采取的欺诈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操纵股价来迷惑投资者,获取不正当利益。

操纵股价的手段有很多种,比如发布虚假信息、进行不当资金操作、利用内幕消息等手段。

以上四种财务舞弊类型都是企业为了虚增自己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欺诈手段,都是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事件也时有发生。

财务报告舞弊是指公司在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通过虚报收入,隐瞒负债、费用等手段,以达到美化公司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的行为。

财务报告舞弊导致投资者信任受损,市场秩序被扰乱,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制度环境不完善。

我国当前的上市公司监管制度相对薄弱,监管部门的能力和资源有限,难以做到全面有效地监管。

我国法律法规对财务报告的监管力度不够,存在一些灰色地带,给企业提供了舞弊的空间。

2.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考核主要与财务指标挂钩,企业高层管理者更关注于短期利益的实现,而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

这种重短期利益的激励机制,容易导致企业高层为了完成绩效目标而采取舞弊手段。

3.内部控制不完善。

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职责不明确等问题,使得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

内控体系的缺失导致了公司内部监管的不到位,给了从事财务舞弊活动的人以机会。

4.信息披露不对称。

部分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中,故意遗漏或隐瞒重要信息,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法准确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容易误导投资决策。

1.强化监管力度。

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监管部门的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监管合力。

2.改进激励机制。

建立符合长期发展需要的激励机制,将企业绩效考核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相结合。

将绩效考核的重点从短期利益转向企业价值的增长,提高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公司长远利益的关注度,减少短期行为的发生。

3.加强内部控制。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基于三角理论的财务报告舞弊者行为动机的实证研究

基于三角理论的财务报告舞弊者行为动机的实证研究

基于三角理论的财务报告舞弊者行为动机的实证研究引言财务报告是企业向外界公开呈现其业务和财务状况的主要途径之一。

然而,存在一些企业会通过不公正的方式来操纵其财务报告,以达到个人或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尽管政府、监管机构和其他相关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强财务报告的监管,但是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依然时有发生。

因此,理解和揭示财务报告舞弊背后的动机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基于三角理论的财务报告舞弊者的动机,并对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角理论简介三角理论,又称心灵契合学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一种认知理论,用以解释人类行为的动机。

根据这一理论,人类对行为的动机可以分为三种需求:成就需求、与人交往的需求和权力需求。

成就需求指个体对于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功、达成目标的愿望。

与人交往的需求指个体对于与人建立和维护友好关系的渴望,以及与他人相互支持和关注的愿望。

而权力需求则指个体对于影响和控制其他人行为的渴望。

基于三角理论的财务报告舞弊者的动机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可以被视作是一种欺骗行为。

根据三角理论,财务报告舞弊者的欺骗动机可以分为三种:成就需求、与人交往的需求和权力需求。

1. 成就需求:财务报告舞弊者可能会操纵报表数据以掩盖业绩不佳、达成利润目标或者提高股价等目的。

这种行为可以在短期内通过欺骗手段获得成就感,但是长期来看,会导致企业的信誉受损并对其未来的业务造成沉重的财务损失。

2. 与人交往的需求:财务报告舞弊者可能会操纵报表数据以满足股东、投资者和分析师对企业的信任和期望。

这种行为可以在短期内提高企业的股价和市值,但是一旦舞弊事实暴露,会导致投资者和股东的信任丧失和企业的企业形象受损。

3. 权力需求:财务报告舞弊者可能会利用其职位和控制权来达到个人或者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这种行为可能包括虚报资产、负债和利润以提高薪酬和奖金,或是以其他方式从企业中牟利。

实证研究基于三角理论的财务报告舞弊动机得到了多项实证研究的支持。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频发,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为了防止和打击这种不法行为,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问题。

许多上市公司的股权分散,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了内部控制能力薄弱。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些公司甚至可以通过巧妙的手法来规避监管,从而实施财务报告舞弊。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采取了虚假记账的手段,掩盖了真实的财务状况。

一些监管部门的职能不清,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审核不力,导致了监管失职。

针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

通过增加内部监督机制和提高透明度,能够有效遏制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加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严厉打击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发生。

对于违法行为要严惩不贷,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

加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

通过增加信息披露的频率和内容,能够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真实状况,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执法力度。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核,提高审核质量和效率,提前发现和制止财务报告舞弊的行为。

财务报告舞弊是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严重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监管机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等各方要积极参与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实现我国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目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上市公司在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重要信息,违反财务报告准则,误导投资者,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司内部控制不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保障,但若管理缺陷、职责不明确、监督不力等问题存在,就容易造成财务报告舞弊。

2. 会计准则缺陷:会计准则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会计准则存在漏洞、不完善,或与实际操作不相符合,就有可能为财务报告舞弊提供可乘之机。

3. 公司利益诱因: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经营目标,提高公司股票价格,对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错误的信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投资者的关注,从而提高个人和公司利益。

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建立监督机制,加强管理和检查,控制人力、物力、财力,从根源上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2. 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监督、执法工作,提高监管部门的能力和水平,严厉打击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会计准则的修订与推广,提高财务报告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3. 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核,提供专业的审计服务,增强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4. 增加市场信息透明度: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分析能力,加强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

5.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对违法行为严厉追究责任。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遏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发生,维护良好的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权益。

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合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诚信度和透明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 及相关概念解析核心要点构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 及相关概念解析核心要点构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相关概念解析核心要点构架财务舞弊是指为了满足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或者自身利益的追求而进行的一种欺骗行为。

财务舞弊可以通过操纵会计准则和原则、编造假帐和财务数据等形式来实现。

为了解决财务舞弊带来的负面影响,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标准。

一、财务舞弊的原因1. 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企业的股东、管理层、投资者、分析师等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经营业绩的预期往往比较高,因此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营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压力可能导致企业操纵财务数据。

2. 经济环境的影响:当企业经营环境比较艰难,经营业绩出现下滑时,企业为了增加股东信心,往往会采取一些手段来虚增收入和利润。

3. 管理层的个人动机:管理层可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进行财务舞弊,例如虚增业绩来增加自己的薪酬,操纵股价出售高价股票等。

1. 企业形象受损:财务舞弊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声誉和信誉,引发投资者或者客户的不信任,对企业形象造成很大的损失。

2. 投资者利益受损:当企业财务数据虚增,投资者可能根据这些数据作出错误的决策,进而受到损失和损害。

3. 资本市场稳定性受挫:财务舞弊可能对市场造成不稳定的影响,如果滥用财务数据造成股价大幅波动,将对整个市场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威胁。

三、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标准1. 美国《证券交易法》:该法规定了企业必须依据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且严格禁止操纵财务数据和信息造假。

2. 欧洲审计标准:该标准明确规定审计师必须按照规范的流程和程序进行审计工作,审计师必须保持独立性和中立性。

3. 中国《公司法》和《证券法》:这两部法律对财务舞弊都有明确规定,并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严格要求。

四、防范财务舞弊的措施1. 建立有效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来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财务舞弊问题。

2. 审计师的独立性:审计师应该严格遵守审计标准,维护独立性和中立性,并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审计工作,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作者:黄诗琪来源:《消费导刊》2015年第08期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财务舞弊是指采用财务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取得利益而导致他人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可大致分为侵吞资产舞弊及财务报告舞弊两类。

侵吞资产舞弊的舞弊者为雇员,受害者为组织。

如雇员为谋取自身利益,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财务手段侵占国家和公司资产而形成贪污;财务报告舞弊的舞弊者为公司管理当局,受害者为投资者和债权人。

近些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大案要案不断出现,且有新的动向。

财务报告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造成投资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失去信心。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的趋利本质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频繁发生。

从近几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来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我国上市公司总体财务状况低下上市公司总体财务状况低下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最根本的因素,它在众多内在因素中起着关键作用和决定作用。

如果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则上市公司就失去了舞弊的动机。

即使外部审计力量薄弱,即使治理结构不完善,舞弊将失去了它的内在动力,财务报告舞弊也不会产生。

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益一直低下。

国有企业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职能,同时管理不善,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盈利性的降低,整个国有企业都面临财务状况恶化,资金短缺的情况。

(二)股票发行和上市动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资产质量差,资产盈利能力差的特点,所以上市资格更是种极为稀缺的资源,尤其对于缺乏资金而又亟待转变经营机制的国企来说,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众多急于脱困的企业我国上市公司实行总量控制原则,长期以来实行配额制和审批制。

因此,有的上市公司铤而走险,运用各种会计手段包装上市,改制的国有企业在上市前的会计报表的编制也为上市公司虚拟利润提供了动机和可能,而且市盈率这种“财富放大器”,为上市公司提供了舞弊的诱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 th th
Abstract
As the key link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cholars have not reached consensus on the dividing method of allocation of control rights.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allocation of control rights on financial report fraud: restricting or indulging.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listed company which is faced with financial distress is more inclined to implement financial report fraud. Second, the allocation of control rights twis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istress and financial report fraud. Specific allocation of control rights’ mode such as shareholder control will indulge company’s financial report fraud. Last but not the least, in Chinese capital market,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financial report fraud. As the core par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allocation of control right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re are three main innovations in this study: First,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shareholders, managers and the board of directors’ role in allocation of control rights, the paper divides allocation of control rights into four modes: shareholders control, shareholders control as the board of directors supervises, managers control, managers control as the board of directors supervises. Second, this study ve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pital market background, financial distress and financial report fraud in China and makes useful attempt of choosing the threshold of financial distress judgment model. Third, this study puts corporate characteristic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factors in the same framework.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specific control allocation mode has more impact on financial report fraud than financial distress.
Keywords
Allocation of Control Rights, Financial Report Fraud, Financial Distress
控制权配置与财务报告舞弊:制约还是放纵
张 丹,刘 琳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文章引用: 张丹, 刘琳. 控制权配置与财务报告舞弊: 制约还是放纵[J]. 现代管理, 2017, 7(6): 357-372. DOI: 10.12677/mm.2017.76048
Open Access
1. 引言
良好的信息披露质量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财务报告舞弊和盈余管理作为失信行为都会对信 息披露质量造成威胁。财务报告舞弊由于突破了法律和会计准则的规定性质更为恶劣。在 2011 至 2015 年期间,实施财务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达到 1370 家。层出不穷的财务报告舞弊丑闻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 的信心,严重地制约着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研究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因素对于企业的规范 化发展和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国外学者最早关注经济压力对实施舞弊的影响。 无论是三角理论、GONE 理论还是风险因子理论都认为经济压力会诱发行为人实施舞弊。从组织的层面 上看舞弊的经济压力,国外学者认为面临财务困境的企业更容易实施财务报告舞弊。与国外学者相比, 我国学者较少地关注财务困境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更多地探讨了公司治理因素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 系。那么面临财务困境的公司更容易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上市公司?作为公司治 理内核的控制权配置会扭曲还是放大财务困境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 本文根据股东、经理层对控制权的争夺角色以及董事会的共谋或监督角色对控制权配置进行划分, 得到了股东控制型、股东控制董事会监督型、经理层控制型、经理层控制董事会监督型四种控制权配置 模式。研究发现:第一,面临财务困境的公司更容易实施财务报告舞弊;第二,不同控制权配置模式下 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状况有很大差别。股东控制型这一控制权配置模式会放纵公司的财务报告 舞弊。此外,在实施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中股东隐形地掌握控制权的情况占有相当比例。虽然股东持有 较低比例股份,但是,通过控制董事会或者经理层掌握控制权。第三,特定控制权配置模式对财务报告
Allocation of Control Rights and Financial Report Fraud: Restricting or Indulging
Dan Zhang, Lin Liu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Nov. 14 , 2017; accepted: Nov. 28 , 2017; published: Dec. 5 , 2017
张丹,刘琳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14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28日;发布日期:2017年12月5日


控制权配置作为公司治理因素的核心环节,其模式的划分并未形成弊是有着制约还是放纵作用。研究发现:第一,面临 财务困境的公司更容易实施财务报告舞弊;第二,不同控制权配置模式下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 状况有很大差别,股东控制型这一控制权配置模式会放纵公司实施财务报告舞弊。第三,特定控制权配 置模式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超过财务困境。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因素中公司治理 因素更为主要,作为公司治理当中的核心环节控制权配置更是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创 新:第一,本文对于控制权配置模式的划分考虑了股东、经理层和董事会在控制权配置过程中的具体角 色,将控制权配置划分为股东控制型、股东控制董事会监督型、经理层控制型、经理层控制董事会监督 型四种控制权配置模式。第二,本研究验证了我国的资本市场背景下财务困境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 并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判别阈值选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第三,本研究将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两大 因素(公司特征因素和公司治理因素)放在同一个框架下进行研究,以比较两类因素的作用强弱。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17, 7(6), 357-372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7 in Hans. /journal/mm https:///10.12677/mm.2017.76048
DOI: 10.12677/mm.2017.76048 358 现代管理
张丹,刘琳
舞弊的影响超过财务困境。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因素中公司治理因素更为主要,作 为公司治理当中的核心环节控制权配置更是尤为重要。
2. 文献回顾
2.1. 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因素
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可以将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因素大致分为两类: 公司特征因素和公司治理因素。 Wallace [1]在研究公司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时将公司特征分为三类:公司结构特征(企业规模、财 务杠杆率等)、公司业绩特征(净资产收益率等)和公司市场特征(行业、上市地点和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规 模与信息披露质量关系的显著性在不同文献中存在较大的差异。Ahmed & Courtis [2]对此进行了整合分 析,认为不同文献结论的不同可能是由于存在调整变量,但整体上来看企业规模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 关系是显著的。Saksena [3]研究发现与没有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相比,舞弊公司不仅经营业绩更差、 公司规模也更大。在财务杠杆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上学者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有学者认为二 者之间显著正相关,也有学者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正相关。Ahmed & Courtis [2]进行整合分析发现: 总体上二者呈显著正相关,但结论会因为信息披露质量测度指标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张为国等[4]发现公 司资产负债率与信息披露质量呈负相关。公司业绩特征主要包含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指标,如总资产收 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毛利率等。陈国欣等[5]与曾月明等[6]都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盈利能力弱的公司 更容易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田昆儒和许绍双[7]将公司市场特征归纳为行业、上市地点以及审计上市公司 财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等。蔡志岳和吴世农[8]通过对 2001 至 2005 年发生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上市公 司的行业描述性统计发现:违规公司最多分布在制造业当中。 公司治理状况也是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因素。学者们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等方面对财务报 告舞弊公司的治理特征展开了研究。Laidroo [9];马忠[10];司茹[11]等学者都对股权结构与信息披露质 量或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在股权集中的情况下,大股东出于攫取私人收益 的目的会控制信息披露政策,降低信息披露质量甚至操控公司实施财务报告舞弊。相反,股权越分散, 舞弊的可能性越小。Ştefănescu [12];Xiang [13]、薛祖云[14]和杨清香等[15]分别从董事会的有效性以及 包含董事会规模;独立性;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会议次数以及专业委员会的设立情况在内的董事会特 征研究了董事会对信息披露质量或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虽然学者们在个别方面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 都认同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直接机构会对财务报告舞弊产生影响。 COSO 对 1997 年之前的舞弊案例进 行研究发现: 绝大部分财务报告舞弊都有管理层参与。 赵德武等[16]在管理层是绝大部分财务报告舞弊幕 后推手的认定下,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治理系统基础审计模式。总体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股东、董 事会和经理层是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三个利益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