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熙的汉语构词法研究及其贡献

合集下载

名家20世纪中外名家谈写作——黎锦熙

名家20世纪中外名家谈写作——黎锦熙

名家20世纪中外名家谈写作——黎锦熙黎锦熙(1890-1978)黎锦熙,字劭西,出生于湖南湘潭,汉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

1915年受聘为教育部教科书特约编审员,1916年成立了“中华国语研究会”,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院士。

黎锦熙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70年,研究和探讨的领域很广,对于语言学、文字学、词典学、语法学、修辞学、教育学、目录学、地理学、历史学、佛学等,都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著述,仅有关语言文字学方面的著作,计论文就有300多篇,专著30余部。

他在文字改革、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词典编纂方面,尤其做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

黎锦熙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老师。

后任北京师范大学老师,从事语文教学70余年,为祖国培养了许多语言文字工作者和专家。

今天我们为您推荐的是黎锦熙先生《各级学校作文改革案》一文。

该文是黎先生于1938年的撰写的,方案提出了“日札优于作文”的观点,强调了“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的重要性。

时隔近80年,在提倡语文核心素养的今天,这种观点依然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各级学校作文教学改革案(节录)修养日记和业务笔记(包括读书札记)从来中等以下学校,学生例有“周记”,于实用上的写作训练,颇有关系,但多流于形式。

曾主张年级较高者,应改写“修养日记”。

对于专科以上,亦曾主张兼写“读书札记”,或合并于修养日记而扩大充实之。

现在应当把读书和业务结合,“读书札记”可改为“业务笔记”;又常把业务和生活联系,修养日记也可不必另写(另写也只能简单地登上个人要事,用备检查)。

十多年前在大学普通国文习作课程中,拟订试行“日记写作办法十四条”(一九三八年八月西北联大国文周会议订,一九四五年九月西北师院教务处修订),摘录几条,做个参考。

(甲)修养日记一、修养日记,以逐日于临睡前写讫为原则。

以对于自己生活之反省与认识为主旨。

每日起居、行动,思想、言语,修己、治学,应事、待人等,依全日生活过程略记,随件反省,述其迷悟。

黎锦熙的汉语构词法研究及其贡献

黎锦熙的汉语构词法研究及其贡献

黎锦熙的汉语构词法研究及其贡献
孙银新
【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39)006
【摘要】分析阐述了黎锦熙汉语构词法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体系,揭示并评述了黎锦熙在汉语构词法研究上的建树,肯定了其理论观点对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贡献和价值.
【总页数】6页(P724-729)
【作者】孙银新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京都外国语大学中国语学科,日本京都615-85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
【相关文献】
1.黎锦熙《中国近代语研究法》对近代汉语研究的贡献 [J], 于立昌;李申
2.汉语构词法研究史的第一幅全景图——评《汉语的构词法研究》 [J], 杨怀源
3.缅怀前贤贡献试论语音衔接——为纪念汉语语篇学奠基人黎锦熙而作 [J], 王卫兵;曹德和
4.词类三分法刍议实词虚词二分新析——兼论黎锦熙“汉语语法图解公式”对词类划分的贡献 [J], 孙良明
5.黎锦熙对汉语方言分区理论的重大贡献 [J], 乔全生;谷少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简介

现代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简介

‎黎锦熙,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

他‎终生从事语‎文教学和‎语言科学研‎究,学术造‎诣高深,著‎述丰富浩繁‎,计发表论‎文300‎余篇,专著‎30部以上‎。

其中于普‎通话推广、‎汉字改革、‎语法研究‎、辞典编纂‎等成就尤为‎卓越,代表‎着一个时期‎内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和研究水平‎。

‎黎锦‎熙,字劭西‎。

1890‎年2月2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县。

自‎小受到过‎严格的封建‎教育,19‎05年考中‎秀才,后又‎入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学习。

1‎911年,‎黎锦熙从学‎校毕业,即‎从事新闻和‎教育事业‎。

1913‎年出版了第‎一部专著《‎教育学讲义‎》。

191‎4年,他又‎与杨怀中‎、徐特立等‎湖南教育界‎知名人士创‎办宏文图书‎编辑社,编‎写中小学‎教材,为发‎展湖南的中‎初级教育作‎出了贡献。

‎‎1915‎年,黎锦熙‎第一次来到‎北京,应当‎时政府教育‎部之聘,‎担任教科书‎特约编辑员‎。

在这里,‎他倡导并组‎织了中国国‎语研究会‎,其宗旨为‎:规定标准‎语,推广国‎语(普通话‎);言文一‎致,普及‎白话文。

同‎时,他还向‎教育部提出‎了编写《国‎语辞典》的‎建议。

为‎推行新兴注‎音字母方案‎,黎锦熙呈‎书恳请,终‎得教育部批‎准。

他欣‎喜异常,亲‎自创制注音‎符号草体,‎设计注音汉‎字铜模;‎为推广国语‎,他亲自组‎织和领导各‎地的国语讲‎习所,出版‎了《国语‎学讲义》等‎论著,从各‎方面阐明注‎音字母诸问‎题,论述汉‎字简化的‎道理。

接着‎,他又主持‎参与注音符‎号的修订、‎国音新标准‎的制定和‎《国音常用‎字汇》的审‎定等工作。

‎‎1920‎年,黎锦熙‎调入北京高‎师国文系任‎国语文法课‎教员,之‎后历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国文教授‎,讲授国‎语文法、修‎辞学、音韵‎学、近代语‎研究等课程‎。

丰富的教‎学实践同‎时促进了他‎语言学研究‎的飞跃发展‎。

‎在国‎语文法课的‎教学中,黎‎锦熙特别注‎意白话文的‎文法特征‎和日常口语‎的语法法则‎,1924‎年出版了传‎世之作《新‎著国语文法‎》。

黎锦熙的词意识研究

黎锦熙的词意识研究
Vo . 5 No 5 I3 .
第3 5卷第 5期
黎 锦 的 词 识 研 究 熙 意
彭泽润 , 季


(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 湖南 长沙 40 8 ) 10 1 要 : 黎锦 熙是 最早 具有明确的词 意识 的语 言学者之一 , 肯定 了汉语 的词在 语言 中的地位 , 他 对词和非 词进
代语 中复合词 比单 音词 多 ” 比较。其实 , 的 这里 “ 复合 词” 的
准确表述应该是 “ 复音词” 这样才 能与“ , 单音词 ” 在一个逻辑 层次上 比较 。黎锦熙还说 :
( ) 复 音 词 ” 包括 多音 节 词 、 叠 词 、 3“ 是 重 附加 头 尾 和 复合 、 组 等 词 的 总 名 , 来 把 这 总 名 改 称 “ 递 后 复
至 少也 是 “ 音 ” 成 的 。 汉 语 中的 语 词 就 是 如 此 , 双 构
词的语 言地 位 ( ) 词” 语 言的基本 单位 一 “ 是
黎锦熙看 到了词在语 言中的重要地位 和它 的作用 , 例如 : () I 汉语 语 法 的 基 本 单 住 是 词 , 代 语 中 复 合 现
( ) 清对 汉语 词的 单音性 质 的误 解 二 澄
( ) 不 相信 世 界上 有 严 格 的 纯粹 的单 音语 4我
( ooy al agae 。 语 言 中 的 单 位 , 是 语 词 m n sUbe n ug ) l 乃
( rs ; 种 适 用 的 活 语 言 , 中 大 多 教 的 语 词 , Wo ) 一 d 其
合 词 ” [] 。 。 弼
这就更加混淆 了两个概念 。复合词应该是 和单纯词相对应 的
彭 泽 润教 授
概念 , 复音词是 和单音词 相对应的概念 , 以在表述 的时候应 所 该分别对应使用 。另外 , 单个 汉 字的 字形 是从来 不 因语法 “ 范畴而发生变化 的” 明他混淆 了文字 和语言 。汉语 形态变 说 化不多 。即使有 , 不是 字的形体 变化 , 也 而是词 的形态变化 。

黎锦熙先生语言思想研究

黎锦熙先生语言思想研究

黎锦熙先生语言思想研究新加坡现代汉语思想家黎锦熙(1899-1984)被誉为“新加坡近代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汉学家”。

他的主要作品是《黎锦熙先生语言思想研究》(学术研究著作)。

经过长期的思想发展,黎锦熙以特征独特的语言思想影响了他周围的人们,在语言思考、认知研究以及汉语语法等领域提出了突破性的观点,对当今汉语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黎锦熙广受尊敬,一贯以“一切都已为我所准备”作为思想指导,被誉为“新加坡近代语言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

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重视汉语的多元及复杂性,认为汉语的实质在于其多样性和多变性,因此他主张汉语必须从不同维度来理解,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它。

其次,他也认为,汉语受到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断冲击,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所以要想深入研究汉语,就必须从文化和历史的层面来进行。

此外,他也强调汉语的系统性,认为汉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虽然有其分支,但仍然是有机的和不可分的,因此要想理解汉语,就必须从语言整体的角度来看待。

最后,他也强调汉语的动态性和多样性,认为汉语是一种灵活的、具有发展性、变化性的语言,所以要想深入理解汉语,就必须从其历史发展趋势来分析。

黎锦熙在汉语语言思想研究中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他的作品系统性强,深入浅出,极富思想感染力。

他把新加坡的汉语语言思想发展历程写进了历史流程,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探索汉语。

他的思想也影响了中国大陆及香港的汉语思想发展,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

总之,黎锦熙在汉语语言思想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改变了汉语语言研究的方向,推动了汉语思想发展。

令人钦佩的是,黎锦熙永远只追求真理,从不改变自己的思想,在汉语思想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这一重要的文献,为人们了解和掌握黎锦熙先生语言思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是无可争议的研究重要性的有益补充。

关于黎锦熙的研究综述

关于黎锦熙的研究综述

关于黎锦熙的研究综述
黎锦熙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位重要学者,他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丰富的教
学经验而闻名。

黎锦熙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

他的研究综述内容丰富、深入,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黎锦熙的研究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黎锦熙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他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过程
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剖析了中国现代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他对中国
现代文学的起源、发展以及与传统文学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叙述,使读者对中国现
代文学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黎锦熙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了精准的批评。

他善于运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对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他对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戏
剧等进行了独到的见解,揭示了作品中的深层意义和内在逻辑,并提出了自己的批评观
点。

黎锦熙还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他通过对现代文学理
论的发展和变革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方法进
行了探索和创新。

他的研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和方法借鉴。

黎锦熙的研究综述还涉及了中国现代文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他通过对社会历史背景
的分析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强调了文学作为社会现象的重要性,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于黎锦熙的研究综述

关于黎锦熙的研究综述

关于黎锦熙的研究综述一、生平简述黎锦熙先生出生于1890年,病逝于1978年,享年88岁。

笔者根据黎锦熙先生亲笔书写的履历表、年谱广记提纲以及黎泽渝编写的《黎锦熙先生年谱》,将黎锦熙先生的生平经历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890—1919):黎锦熙先生接受新旧两种教育,并且取得了卓著成绩。

在这段时间,黎锦熙先生开始从事教学工作,主要成果是教材的编订。

第二阶段(1919—1949):这一时期是黎锦熙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重要的学术成果大都在这一时期完成。

黎锦熙先生不仅积极推动国语运动,而且利用假期时间热心参与语文教学活动。

第三阶段(1949—1978):黎锦熙先生在这一时期将研究重点转入语言学,进行语法的深入研究。

黎锦熙先生的一生处于中国较为动荡的时期,经历了中国教育的转折,也经历了“文革”的浩劫。

虽然一生波折,但是从未放弃对学术的追求,将毕生精力花费在汉语语法的研究、国语及白话文的推广、语文教育方面,并且涉及了辞书学、史学、目录学、哲学等方面。

就黎锦熙先生的生平而言,笔者认为有一点值得深入思考。

从黎锦熙先生的经历看,先生的身份由博学众家的杂家转变为了专攻语言学的专家。

对于这一身份的转变,在近代中国的教育界并不是个例。

笔者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对近现代教育家的转型这一现象作继续研究与反思。

二、语言学在黎锦熙先生的学术生涯中,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占据了最重要的一部分。

《新著国语文法》《比较文法》《国语运动史纲》《汉语语法初步教程》《汉语语法十八课》《汉语语法教材》这六本论著是黎锦熙先生关于现代汉语研究的重要成果。

道路工程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事业,建设时间长、过程烦琐、人员变化率高和部门间交流事项较为交叉,使得道路工程建设档案比其他工程档案更为复杂。

周恺轻轻走进房间,只见孟丽坐在他平日常坐的老板桌前,正对着面前的一杯水说话,他侧耳细听,从孟丽说的话里,他了解到一个让他无比震惊和感动的真相。

《新著国语文法》涉及语法的基本知识和汉语基本规律,包括单式句、复式句、词类、标点和篇章。

句本位的汉语语法体系,是黎锦熙

句本位的汉语语法体系,是黎锦熙

句本位的汉语语法体系,是黎锦熙句本位语法句本位的汉语语法体系,是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的《引论》里提出来的。

黎先生认为,《马氏文通》及其以后的语法著作所采用的词本位语法,不适用于汉语。

他指出:“仅就九品词类,分别汇集一些法式和例证,弄成九个各不相关的单位,是文法书最不自然的组织,是研究文法最不自然的进程。

”于是他提出,要打破模仿西方葛琅玛的词本位语法,建立以句子为中心的句本位语法。

所以他在《新著国语文法》一开卷便说:“诸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潮流吗?简单说,就叫做‘句本位’文法。

”黎先生提出的句本位语法,内容非常丰富,但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依句辨品”的词类观。

黎先生给词分类,一方面依据意义,他说:“就词在语言的组织上所表示的各种概念,分为若干类,叫做‘词类’。

”在具体给词归类时,则主张依据词的句法功能,这也正如他自己所说,“国语的词类,在汉字的形体上无从分别,……还须看它在句中的次位、职务,才能确认这一个词是属于何种词类。

”并进而概括为,“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品”就是词类。

按照“依句辨品”的办法,作主语、宾语的是名词,作述语的是动词,作名词附加语的是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附加语的是副词。

比如,“快车”的“快”是形容词,“快车”的“快”是副词,“快容易出错”、“他怕快,不怕慢”的“快”又成了名词。

可以看出,在句本位语法体系里,词类从属于词的句法关系,词类和句子成分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词,只要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同,它的归类也发生了变化,这样词类就成了十分灵活的分类,其结果只能是词无定类。

2、中心词分析法。

在句本位语法体系里,句子是由词组成的,词进入句子后就转化为句子结构成分,即句子成分。

《新著国语文法》把句子成分分为:主语和述语(相当于《暂拟》的谓语),是主要成分;宾语和补足语,是述语的连带成分;形容词性附加语(定语)、副词性附加语(状语),是附加成分。

分析句子时,首先要确定两个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也就是中心词,然后再找出连带成分和附加成分,……这是传统语法析句的典型代表。

黎锦熙先生话法教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黎锦熙先生话法教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黎锦熙先生话法教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摘要:从黎锦熙先生话法教学的原则以及教学方法之中,我们可以寻得古人听说教学之特色,同时也可领略到黎先生的独创之处。

这对当今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黎锦熙话法教学传承发展黎锦熙先生(1890-1978),字劭西,湖南省湘潭人,是“语文教学法奠基人之一”①。

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教学法》中,他针对听说训练,从“因地制宜的话法教学”、“话法的编制和教学的新方法”两个方面对活法教学进行阐述。

“黎锦熙在构建国语教学法体系时,非常注重借鉴传统教学经验与理论”②,无论是其教学原则,还是施教方法,都可觅得传统教学之迹。

一、话法教学原则的传承与发展(一)话法教学的原则——“因地制宜”黎先生推行全国标准语时,既关照了话法和读法的性质不同,又考虑了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认为话法和读法教学应该有所不同。

首先,从性质上看,读法方面的语言不但力求合乎理论和文法,同时也要合乎规律,比口头语言简约;而话法方面,由于受到说话者心理的直觉、冲动、反射等因素的影响,其语言组织和使用会与读法不同。

其次,他认为“今且在实行中,所虑者儿童脑力薄弱,各处方言不同,若语文并授,则文为一事,语为一事,其本土方言又为一事,是授一字几成三字矣。

儿童之记忆力、辨别力,未必遽能胜比”③。

由此可见,黎先生之所以主张因地制宜,一方面是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立足于国情——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使用的方言各不相同。

因此,因地制宜的原则并不是凭空得出,而是综合了语言、人、国情等因素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因地制宜原则的传承与发展话法教学“因地制宜”的原则中,黎先生主张口语训练需要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和接受知识能力,这一点前人在教学方法之中有所提及。

例如,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以及明代王守仁推行“随人分限所及”,要求教学要考虑到儿童的个性特点,量力施教。

“如果说课程的设置主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性,那么具体的教学实施必须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性”。

现代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简介

现代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简介
1922年与钱玄同、杨树达等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的
建议,并亲任汉字省体委员会委员;1923年又与钱玄同、赵元任
等组成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主研国语罗马字。同时,他
还在《国语月刊》、《国语周刊》等杂志发表文章,强调词类连
书(词汇连写)对汉语拼音文字的重要性,提倡白话文、共同
语,宣传汉字改革。从1926年到1934年,黎锦熙连续完成《国语
语法方法;从词类上,他总括实体词(名词、代词)、述说词
(动词)、区别词(形容词、副词)、关系词(介词、连词)、情态词等,而划分词类的标准是意义;他按照英语的句式来确定
汉语的句子成份,包括主要成份、连带成份和附加成份三大项,
分析句子成份采取中心词分析法和图解分析法;他还提出,词类
和句子成份之间有对应关系,词性随词在句子中的位置而确定,
持教学,支持抗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局势依然紧张,为团结进步的知识分
子,黎锦熙与许德珩等倡导成立九三学社,为促进和平做出了许
多努力。战火重起,黎锦熙甚感失望,暂寄湖南大学国文系任
教。1948年4月返回北平,继任师院国文系主任,师大恢复后任
文学院院长。是年冬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国民党政府
罗马拼音法式》(与赵元任合著)、《国语罗马字国语模范读
本》、《国语罗马字的现实性》、《国语运动史纲》等著作,其
中《国语运动史纲》影响最大。
黎锦熙认为中国文字改革和文化总结的具体化工作在于辞典
编纂,1923年就促成国语统一筹备会设立国语辞典编纂处,1928
年更名为《中国大辞典》编纂处,下设搜集、调查、整理、编
受到过严格的封建教育,1905年考中秀才,后又入湖南优级师范

黎锦熙-现代语文教育学的奠基人

黎锦熙-现代语文教育学的奠基人

黎锦熙:现代语文教育学的奠基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他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中国语言学泰斗,一生著有论文300多篇,专著30余部,内容涉及语言、文字、训诂、语法、修辞、文学、史地、教育、哲学、佛学和目录等诸多学科。

从教60余载,他培养了大批人才,包括白涤洲、舒舍予、孙楷第、廖舒东、徐世荣、张寿康等著名语言学家和作家。

他是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先驱和导师,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学的奠基人。

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号鹏庵,湖南湘潭人,中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

他早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后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

自1920年起,黎锦熙先后在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多所高校任国文教授。

1937年,他随北京师范大学迁往西安,不久辗转至汉中、兰州等地,期间历任教授、系主任及师范学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和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等职务,1955年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1950年至1964年,他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第二和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二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3月,黎锦熙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现代汉语语法的鼻祖1890年2月2日,黎锦熙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晓霞镇石潭坝的一个书香门第。

他的祖父黎葆堂是前清举人,父亲黎松庵在诗画与篆刻方面颇有造诣,曾和齐白石等人组成龙山诗社,而母亲同样擅长书法诗歌。

父亲黎松庵性情淡泊,辞官回家后,有意以新学教育子女,并设立了长塘杉溪学校。

这所中西合璧的家庭学校在讲授四书五经的同时,也开设了算学、格致、博物、音乐和美术等新课目。

良好的家教使得黎锦熙兄弟八人均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名气的人物,被称为黎氏八俊。

其中,作为长子的黎锦熙自幼耳濡目染,喜好诗书,4岁便以《诗经》启蒙。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摘要:黎锦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旨在对黎锦熙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其教育思想的解析和评价,以期为今后的语文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黎锦熙;语文教育;教育思想;评价正文:一、黎锦熙简介黎锦熙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杰出教育家,也是著名的字段学家和语文教育家。

他于1906年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自小酷爱读书,并于1926年考入了北京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并开始了自己对语文教育的探索。

1949年后,他任教于台湾大学,并成为了台湾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者。

1989年,黎锦熙去世,享年83岁。

二、黎锦熙的教育思想1.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启发性教学黎锦熙主张语文教育要注重启发性教学,即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而语文教育应该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

2.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黎锦熙认为,语言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而语文教育应该强调学生的情感教育,发掘学生的情感潜力。

在他看来,学生在情感上的发展,对其人格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应用性教学黎锦熙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更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他倡导的语文教育应该是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和掌握语言。

4.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黎锦熙认为,语文教育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

他主张教师要认真研究语文教育的理论,积极采取各种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黎锦熙教育思想的评价黎锦熙的语文教育思想有其独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他主张语文教育应该是启发性的、情感性的、应用性的,这些思想都是非常实用的。

他力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语言,注重发掘学生的情感潜力,实现了教育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其思想的创新之处。

黎锦熙先生语言思想研究

黎锦熙先生语言思想研究

黎锦熙先生语言思想研究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不仅是学者的研究,各行各业的人们也愈加关注语言的发展及其影响。

而《黎锦熙先生语言思想研究》也作为一部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而被聚焦。

黎锦熙先生是中国近代第一位语言学家,也是近代中国最负盛名的语言学家之一,他曾主持语言研究《中国语言文字考》及语言思想研究《中国语言思想》,对近代中国的语言思想发展及演变,具有深远影响。

《黎锦熙先生语言思想研究》是按照黎锦熙先生研究论点,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研究黎锦熙先生语言思想的入门作品。

在这本书中,黎锦熙先生提出自己的语言思想,并提出中国必须推进汉语文学发展,才能改善中国人民的语言交流水平,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黎锦熙先生的思想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热烈响应,他指出,中国的语言文字必须符合历史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得到发展。

他主张语言文字应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以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

他还指出,语言文字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历史文化也受到语言文字的影响。

黎锦熙先生的思想并不局限于语言文字,而是强调一切方面的文化发展,包括音乐、文学、艺术以及哲学。

他指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必须以它自身的特色来发展文化,而不能外来的影响。

他的思想的影响几乎已经深入到当今中国的文化发展中,如今,很多人开始关注古老文化的回归,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这都要归功于黎锦熙先生。

此外,黎锦熙先生的研究也带来了许多知识,如历史发展、文学、语言学、哲学等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对中国当代文化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总而言之,《黎锦熙先生语言思想研究》是一部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它从语言文字的发展及其影响的角度,深刻地揭示出中国近代及现代的文化发展,它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新元素,而且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承。

近年来,黎锦熙先生的语言思想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传承的可贵之处,也让我们认识到语言文字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感谢黎锦熙先生,他的思想将永远留存在人们心中。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摘要黎锦熙首创“话法教学新案”,强调听与说的合二为一。

认为话法教学是一切教学入手的基础,将话法教学寓于读法教学之中,强调听说读写教学的综合化。

新课标将口语交际教学提到重要位置,对《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目标的阐述是在黎锦熙的话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的。

关键词黎锦熙话法教学探讨1922年黎锦熙发表了《国语科“话法”教学的新案》,首创“话法教学新案”,提出话法教学是一切教学入手的基础,而一切教学又处处都有施行话法教学的机会。

一、话法教学概述(一)话法教学的提出黎锦熙的话法教学是能听、能说的合二为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口语交际教学。

“说话教学,以前殊不重视”,黎锦熙把听说作为一项技能来教学,听说不再只是读写的附属与陪衬,而是互相独立又统一于学的。

他认为儿童运用语言的本能和经验,比文字来得早而且多,所以话法是教学运用语言,是学习普通语言,用语言发表己见,重视社交上的应用。

(二)话法教学寓于读法教学之中黎锦熙认为话法比读法重要,是先于读法而后终于读法。

在白话文和文言文的讲读教学上提出了“两纲四目”原则,主张白话文须与语言训练相联系,强调“耳治”和“朗读”。

这实际上是对话法教学中“听、说”的单独教学的阐述。

(1)听的训练“耳治”即“听”的训练,在黎锦熙看来,学习普通语言才是“听”的关键所在。

他指出,“用耳听不急于目视”,“耳治之始,初讲时,学生不可看本文”。

“预习报告、教员泛读、学生齐读三个环节时,要绝对用耳朵听”,听是为了学习课本中的口语,要提高接受性“听”的能力。

因为白话文接近口语,学生看得懂念得顺,学生要学习课文中加工过的、美化了的口语,才能提升已经习得的原始状态的口语。

(2)说的训练他认为“说”“为教学必先有一种客观的标准音”,于是别开生面地提出:“说话教材不如用文字记载,用文字不如用注音符号拼写”。

说不仅要说得流畅,说得言词优美,还要求说话时发音的规范与标准。

他倡导注音识字,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先读书、后识字”的口号,并排印“注音汉字”读物。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及实在践对语文新课改的现实启迪(精)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及实在践对语文新课改的现实启迪(精)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及实在践对语文新课改的现实启迪内容导读:著名的语文教育家、语文教学法的奠基人之一黎锦熙先生,自上个世纪初步入语文教育界,先后提出了“言文一致”、“国语统一”、“大众语文”等口号,并亲身投身到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当中,于1924年出版了《新著国语教学法》,是我国第一部语文教学法专著,系统地提出了改革国语教学的理论主张并制定了具体的操纵计划。

同年又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又是我国最早、最系统研究口语文法的专门著作。

配公道论研究的同时,黎锦熙先生还积极投身到语文教育实践当中,推进国语运动、参加改革汉字实践活动、进行汉语语法研究实践活动、从事辞书编纂工作以及语文教材和教学法改革的探索活动。

这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思想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无疑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推动了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

鉴于此,有必要对黎氏语文教学思想和语文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当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

为此本论文设定了三部分框架。

第一部分为黎锦熙的语文教育思想。

该部分就黎氏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观、语文教材观、语文教学法以及其他语文教育理论做了一个系统的阐述。

第二部分为黎锦熙的语文教育实践。

该部分重点就黎锦熙先生进行的推广国语、改革汉字、提倡口语文、语法研究、辞书编纂实践活动做了一个系统归纳。

第三部分为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及实在践对语文新课改的现实启迪。

该部分在概括上述两部分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了黎氏语文教育思想及实在践与新课改的契合点、对新课改所做的贡献以及黎氏语文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黎锦熙语文教育实践新课程改革现实启迪【论文提纲】:∙摘要4-5∙Abstract5-7∙引言7-8∙一、黎锦熙的语文教育思想8-35∙(一)黎锦熙的语文教育理念8-11∙(二)黎锦熙的语文课程观11-14∙(三)黎锦熙的语文教材观14-25∙(四)黎锦熙的语文教学法25-33∙(五)黎锦熙其他语文教育理论33-35∙二、黎锦熙的语文教育实践契合点39-50(二)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及实在践的现实启迪50-55参考文献55-58结语58-59后记59-60在学期间公然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60上一页 1 235-39∙(一)黎锦熙的推广国语实践35-36∙(二)黎锦熙的改革汉字实践36∙(三)黎锦熙的语法研究实践36-38∙(四)黎锦熙的辞书编纂实践38-39∙三、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及实在践对语文新课改的现实启迪39-55 ∙(一)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改革的契合点39-50∙(二)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及实在践的现实启迪50-55∙参考文献55-58∙结语58-59∙后记59-60∙在学期间公然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60。

黎锦熙的汉语构词法研究及其贡献

黎锦熙的汉语构词法研究及其贡献
通 过添 加词 尾法 产 生 的词 的 各 种不 同 的 “ 形 ” 构
杂 ,先 根 据 词 内两 个 构 成 成 分 的 词 性 下 分 9小 类 :两 名 相 属 ,动 名 相 属 ,形 名 相 属 ,两 动 相 属 ,动 副 相 属 ,两 形 相 属 ,形 副 相 属 ,两 副 相 属 ,带 词尾 ( 词 头 ) 或 。然后 又 从 两 个 成 分 的从
现 为两个 层级 :
类构 形形 式词 典一 般都 不予 收 录 。语 音 构词 法分 析 的对 象 是 汉 语 单 纯 词 的语 音 结 构 ,包 括 双 声 式 、叠韵 式 、联绵 式 、衍音 式 、叠音 式 、标音 式
度 也 比较 大 。也正 因此 ,黎锦熙 构词 法理 论体 系 也就 前后 有 了两个 不 同 的表 述 系统 。 黎锦熙 关 于汉 语构 词研 究 的前一 个 阶段 的理 论 体 系 主要反 映 在 《 合 词 构 成 方 式 简 谱 》中 , 复 基本 观点 是 :复合 词就 构成 方式 而 言 ,分 为 三大 类 1 5小类 。三 大 类 就 是 合 体 的复 合 词 ( 含 3 内
以便进 一 步确 定 复合词 的 内部结 构 。
所 以 ,从 分析 程序 上看 ,黎 锦熙 对构 词法 这
两个层 级 的系统 的描写 是先 考虑 意义 ,以意义 为
纲 ;然后 再分 析语 法结 构关 系和语 法 形式 。从 某 种意 义上 说 ,这是 早期 在构 词法 研究 中将语 法 形
行 的词隶 属 于同一 个词 位 ,通 常情况 下 ,词 的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得 的次 类 从 0到 6类 不 等 。其 中两 形 相 属 的无 , 带 词尾 ( 词头 ) 的分 6个次 类 ,两动 相属 的分 或 3 次 类 ,其 余 的 几 个 小 类 大 体 都 再 分 出 2个 个

黎锦熙

黎锦熙

黎锦熙:中国新语文的奠基人今年是杰出的语言学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他为中国的新文化建设、教育改革和语言文字现代化作出过卓绝贡献,著名学者郭绍虞在《黎劭西先生赞》中评价黎锦熙说:“先生的学问,说得狭一些,是语法专家;说得广一些,是国语学的专家。

声韵、训诂以及语法修辞、文字改革等,无不在他的钻研范围之中。

专而能通,博而返约,这是近世学者中比较少见的。

”黎锦熙曾任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并先后三次出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在中国语言学史和语文现代化历史上,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现代汉语语法学、国语运动和词典编纂这三个方面。

20世纪初到20—30年代,是中国文化重要的转型期,在实用文体方面废除文言提倡白话是这一转型最重要的标志。

如果说,以鲁迅为首的新文学作家,创作了《狂人日记》等一大批反封建的白话文学作品,显示了新文学的生命力。

那么,黎锦熙则是挑战“白话文学有文无法”、创建现代新语文的第一人。

1920年,黎锦熙与同仁在北京开办了第一届国语讲习所,并在北京师大的前身北京高等师范国文系及女高师等校首次开设《国语文学》课程。

他用大量例证阐明白话文不仅有“法”,而且这个“法”十分缜密,足以指导为文。

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新著国语文法》。

这部以“国语”命名的语法著作,借鉴英语语法,发掘汉语的特点,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揭示了我国白话文内在的语言规律,至1959年已再版了24次之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黎锦熙是“国语运动”的初创者、提倡者和重要的领导人之一。

“国语”作为白话文和标准语概念的确立,是与黎先生不可分开的。

1916年“中华国语研究会”成立,他为该会拟定的宗旨是:一、国语统一,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方言复杂,需要进行国语的统一,即规定标准语。

二、言文一致,即普及白话文。

1920年,他促成教育部改定小学的“国文科”为“国语科”,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废除小学“读经”。

黎锦熙的近代语文教育研究

黎锦熙的近代语文教育研究

黎锦熙的近代语文教育研究作者:范桂娟来源:《语文建设》2013年第12期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湖南湘潭人,中国现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语言教育家,国语运动和文字改革的先驱,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黎锦熙先生学识渊博、著述丰厚,其研究领域涵盖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辞典、文字、训诂、史学、佛学、文学及语言文字教育等,一生出版专著百余部,论文五百余篇,为近现代汉语语言文字研究及教学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文拟从语法研究与教学、语言文字改革与实践、辞书编撰与推广三方面介绍黎锦熙先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的贡献。

一、汉语语法研究与教学黎锦熙一生著述等身且研究领域甚广,但最为突出的成就当属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

1898年《马氏文通》的出版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诞生,该书以西方语法为蓝本,首次创建了一套以字本位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系统、科学的语法体系。

但《马氏文通》缺乏历史发展的观念,完全以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且模仿拉丁语语法的现象比较严重,一直饱受诟病。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面第一个做出杰出贡献的是黎锦熙先生,他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取得重大成果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专著产生,奠定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础。

《新著国语文法》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以句本位为指导思想,创建了一个完整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特别是在语法理论、句子分析、词的分类和句子分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第一,该书抛弃了《马氏文通》的“词本位”体系,提出了句本位体系。

黎锦熙认识到“词类本身并无繁重的规律”,“就多以句法的成分异别出来”[1],即汉语词类划分比较困难,所以应该根据句子成分来分别词类,在具体分析词类时主要从句法功能上进行鉴别。

第二,该书采用“中心词分析法”分析句子的六大成分,这种分析法能划清主干和枝叶,有一定的层次观念,对辨清全局格局,确定句子类型,修改病句都有一定帮助,被广泛运用至今,是传统语法析句法的典型代表,1956年《中学语法教学暂拟系统》析句法便是在该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锦熙的汉语构词法研究及其贡献作者:孙银新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06期收稿日期: 20100718;修回日期: 2011062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740003)作者简介:孙银新(1968),男,安徽芜湖人,博士,副教授,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教授。

①本文曾在2010年4月10-11日中国北京“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宣读。

关键词:汉语构词法;词素;词素意义摘要:分析阐述了黎锦熙汉语构词法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体系,揭示并评述了黎锦熙在汉语构词法研究上的建树,肯定了其理论观点对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贡献和价值。

中图分类号: H0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1)06072406Study of Li Jinxi’s Chinese Word-formation and His ContributionSUN Yinxin (1.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2. Kyoto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615-8558 Japan)Key words: Chinese word-formation; morpheme; meaning of morphemeAbstract: Analyze the fundamental contents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Li Jinxi's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aspect of Chinese wordingformation and comment on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Chinese wordformation studies, and affirm its significance and values.第6期孙银新:黎锦熙的汉语构词法研究及其贡献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9卷黎锦熙是20世纪中国语言学大家之一,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近70年,研究的领域相当广博,在汉语语音学、音韵学、语法学、修辞学、汉语史、词典编纂、文字改革、普通话推广及语文教育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著述。

[1]1他作为语法学家、词典编纂家、国语运动的先驱、文字改革家、教育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已有许多介绍和研究,但其汉语构词法理论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没有充分地发掘和利用。

一、黎锦熙汉语构词法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基本架构黎锦熙汉语构词法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他的《复合词构成方式简谱》《汉语构词法和词表研究》和《中国语法中的“词法”研讨》等论文之中。

著作如《汉语语法初步教程》《汉语语法教材》和《中国语法教材》也都有相关的论述。

此外还留下了未刊书稿《构词法》。

[2]671[3]521《复合词构成方式简谱》从起草到定稿经过四次修订,在编入《中国语法教材》附编时又作第五次修订。

[2]629[3]483前后历时40年,可见他对于构词法研究的重视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汉语构词法和词表研究》也有三次修订,最终编入他与刘世儒合作编写的《汉语语法教材》第二编,改名为《汉语构词法——多音词(复合词)表》。

[2]619[3]473474《中国语法中的“词法”研讨》初刊于《中国语文》1953年第9期,主要就词法(词的形态,词的分类)重申了作者的观点,同时就汉语的“单音词”和“复合词”(=复音词),复合词(复音词)构成的方式和类型进行了阐述。

《汉语语法初步教程》对于汉语构词法也多有涉及。

比如第一章第一节就字和词的定义问题,字和词的关系问题,复合词三种和单字四类都有明确的交待。

[3]8390《汉语语法教材》,除《汉语构词法和词表研究》等内容外,还就汉语词的形态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证。

指出“词汇·语法范畴”是汉语划分词类的唯一标准。

所谓“词汇”意义,是指概括了的词义说的。

所谓“语法范畴”,在汉语有四级形态:最狭义、狭义的、广义的和最广义的形态。

四级形态的划分,尤其是最狭义的形态和狭义的形态的论述,对于探讨汉语词的构形法有重要价值。

[3]205215从上述成果及其形成背景来看,黎锦熙汉语构词理论有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时间跨度也比较大。

也正因此,黎锦熙构词法理论体系也就前后有了两个不同的表述系统。

黎锦熙关于汉语构词研究的前一个阶段的理论体系主要反映在《复合词构成方式简谱》中,基本观点是:复合词就构成方式而言,分为三大类15小类。

三大类就是合体的复合词(内含3小类),并行的复合词(内含3小类),相属的复合词(内含9小类)。

所谓合体的复合词,就是析之则其义“亡”,以其本为双节,非单音故。

包括双声(如“仿佛”)、叠韵(如:“依稀”)、其他(如“甚么”)3小类。

所谓并行的复合词,就是析之则其义“别”,以其和合为一,非两存故。

包括同义(或同类)的,对待的,重叠的3小类。

每个小类下再根据词内两个成分的词性进一步分类如双名、双动、双形,重名、重动、重形等次类。

所谓相属的复合词,析之则其义“混”,以其相缀成义,有限定故。

此类最为复杂,先根据词内两个构成成分的词性下分9小类:两名相属,动名相属,形名相属,两动相属,动副相属,两形相属,形副相属,两副相属,带词尾(或词头)。

然后又从两个成分的从属地位上再将这9小类依次分出相应的次类。

所得的次类从0到6类不等。

其中两形相属的无,带词尾(或词头)的分6个次类,两动相属的分3个次类,其余的几个小类大体都再分出2个次类。

从上面的分类情况看,黎锦熙的构词类型表现为两个层级:第一个层级,分类主要植根于用作词形的汉字的意义,分出现在所谓的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系统。

第二个层级,分类则植根于词内各个构成成分的语法属性,主要从名、动、形、副,词干、词头、词尾等不同语法性质的结构成分之间可能存在的组合关系和语序关系上进行再分类描写,以便进一步确定复合词的内部结构。

所以,从分析程序上看,黎锦熙对构词法这两个层级的系统的描写是先考虑意义,以意义为纲;然后再分析语法结构关系和语法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早期在构词法研究中将语法形式与意义结合起来研究的一种有开创意义的尝试。

20多年后,这种方法在语法研究中终于得到了普遍的运用。

这也说明黎锦熙本来用于构词研究的方法具有多能性和实用性。

黎锦熙汉语构词体系及其表述系统的后一个阶段集中反映在《汉语构词法和词表研究》中。

黎锦熙构建了一个汉语构词法的基本系统,该系统包括三类六型(型即格)。

三类是指句法构词法,形态构词法,语音构词法。

句法构词法就是成分结构,构出来的是合成词,包括四式:联合式(并立格)、附加式(偏正格)、支配式(动宾格)、述说式(主谓格)。

其中偏正格又分为三大型:形名型、副动型、副形型。

故为六型或六格。

形态构词法就是形态结构,用这种方法构造出来的是派生词。

派生词大部分只粘附后置成分(或前置成分)、镶嵌或重叠一些“构形”成分。

这种构形成分常见的如:动尾“着”、“了”,形尾“的”,副尾“地”。

需要注意的是,黎锦熙的“形态构词法”既包括了现代汉语构词法里的添加词缀法构成的派生词,如:“桌子”、“老虎”、“阿Q”、“跟头”等,也包括了现代语言学上的通过添加词尾法产生的词的各种不同的“构形”形式,如:“人们”、“人人”、“学着”、“变了”、“马马虎虎”。

因而,黎锦熙的“形态构词法”应该理解为广义的。

其实,词的构形形式不是词汇中的成员,只能看作通行的词的变体形式,与通行的词隶属于同一个词位,通常情况下,词的这类构形形式词典一般都不予收录。

语音构词法分析的对象是汉语单纯词的语音结构,包括双声式、叠韵式、联绵式、衍音式、叠音式、标音式等类型。

黎锦熙汉语构词法研究的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一定范围内选定的语料进行结构分析,再分门别类,总结出汉语词的结构类型。

因而能够较大限度地保证这种构词法体系建立在比较坚实的语料基础之上。

同时,由于他研制多音词(复合词)表的目标是在讲明词形结构,即从字构成词的角度动态地观察词的语法性质,找出字与字所构成的词在语法性质上的一致和不一致。

在具体的操作程序上,不论是作为词根的单字或已组成的复合词,在判定它的词类时都是照着它现代通行的词义和用法来讲的。

他坚持把意义分析和形式验证结合起来研究汉语复合词的内部结构,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黎锦熙对于汉语构词研究如此着力,主要原因在于,他认为汉语构词法可以为“汉语词汇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在他所处的时代,语法研究是主流,语法学家深为学界推崇,而词汇研究却不受重视。

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黎锦熙提出:“词汇学”包括了汉语拼音的词儿定型化、词典编纂法和“训诂学”在内,当然也包括构词法在内。

说明了构词法和词汇学、词典学、训诂学的关系,确认只有研究构词法,确定了汉语合成词的构词理据,才能够更容易理解词义。

他把构词法的应用前景及其在词汇学中的独特地位展现出来,意在引起学界对词汇研究的重视和关注,显示了他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学术根基。

二、黎锦熙汉语构词法理论体系对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贡献自1956年孙常叙的《汉语词汇》问世以来,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

但黎锦熙的汉语构词法理论的一些观点并未过时,反而能更多地引发后人深思,并影响到现代汉语构词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黎锦熙强调汉语构词法研究应该立足于汉语自身的特点,创造出适应汉语的特殊的构词法体系,严格区分西洋屈折语的构词法和构形法体系。

黎锦熙将屈折语的构词法和构形法比喻为“说文解字”(“文”比词根,“字”比形态变化和词干结合),而将汉语的构词法看作是“说字解词”(“字”就是单个儿的汉字,也就是词的构成成分词素,“词”就是双音节为主的复合词),以此比喻两种不同类型语言构词法在本质上的不同和差异,因而得出结论:汉语构词法理论和方法也不应该与屈折语的构词法理论和方法完全一样。

他从一开始就主张从汉语自身的特点出发研究汉语构词法的观点,不仅顺应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语言研究的客观要求和历史发展规律,对于当代汉语研究也有理论指导意义。

1.首先提出单纯词也有构词法的问题,也是构词法的研究对象关于现代汉语构词法的研究,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完全不考虑单纯词的内部构造,包括多音节单纯词的内部构造;而只考虑复合词内部的构造关系类型,并据以分类。

长期以来,语法学界关于现代汉语构词法的研究都一直是这条路子。

另一种思路则既考虑单纯词的构造,尤其是复音单纯词的语音构造特点;同时也考虑现代汉语复合词的各种结构关系及其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