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和玛格丽特》读书笔记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
小说讲述了莫斯科的一位文学大师和他的情人玛格丽特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穿插了两千多年前耶路撒冷彼拉多审判耶稣的故事。
两条故事线相互交织,展现了不同的时空和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和命运。
在小说中,作者布尔加科夫以幽默、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苏联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弱点。
他通过对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展现了人性中的美好和善良;同时,通过对彼拉多审判耶稣的故事的描写,展现了宗教和权力对人性的扭曲和压迫。
小说中对苏联社会的描写,既尖锐又深刻,让读者看到了苏联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然而,《大师和玛格丽特》并不是一部简单的社会讽刺小说,它还包含了对人生、爱情、道德、信仰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小说中对爱情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力量;对道德的探讨,让读者思考了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和正义;对信仰的描写,让读者思考了信仰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思考,让小说不仅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小说的艺术特色也非常鲜明。
小说的叙事结构非常独特,采用了双线并行的叙事方式,让两条故事线相互交织,相互补充,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小说的语言非常幽默、夸张,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味道,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
小说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大师、玛格丽特、彼拉多等人物形象都非常生动,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让读者看到了苏联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它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布尔加科夫在书中展现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叙事技巧,他不仅解放了小说的叙述,也解放了自己日益阴暗的内心。
余华的话不无道理:“写作有时候不过是为了拯救自己罢了。
”对于某些人来说,创作是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
我们可以从书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而奇妙的世界。
有些人可能认为只有精神病人才能拥有这种幸福,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臆想世界中找到自由和快乐。
朴赞郁导演的《我和机器人恋爱》就展现了精神病人五彩斑斓的臆想世界。
然而,这种幸福是过于极端的,因为现实世界的庸常和琐碎常常令人感到不耐烦。
我们需要在书本中寻找解放心灵的世界,获得片刻的宁静和满足。
对我而言,读书就像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几日不读书,我就会感到不安和焦虑。
阅读可以让我摆脱现实的束缚,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与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产生共鸣。
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我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无需担心他人的评判。
《大师和玛格丽特》表面上看是一个爱情故事,但实际上爱情并非是故事的核心。
大师的形象模糊不清,或许这正是作者的刻意安排。
他谦逊而神秘,与玛格丽特的相遇充满了奇幻色彩。
他们的爱情始于一场奇特的邂逅,仿佛是命运的安排。
这种爱情的力量令人着迷,它让玛格丽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大师,甚至为他写下了一本关于耶稣的书。
然而,在这个现实世界中,一个身处其中的人如何才能拥有神性的眼光,去辨别真伪和善恶呢?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常常被表象所迷惑,被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偏见所左右。
大师的写作生涯就是一个例证,他因为一本关于耶稣的书而被视为大师,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在现实世界中挣扎的普通人。
与大师相比,撒旦这个角色更加令人着迷。
他狡黠、不按常理出牌,却又有着无比的魅力。
他在舞会上穿着油污的旧睡袍,接受众鬼朝拜,这种对虚伪世界的藐视令人捧腹大笑。
他还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让莫斯科的人们在他面前暴露出自私、虚伪和丑恶的一面。
然而,人们并没有因此而觉醒,反而更加咒骂他,试图逃避自己内心的罪责。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大师与玛格丽特》是布尔加科夫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近日我得闲将其读完,感慨颇多。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我。
故事中嵌套着故事,文本中嵌套着文本,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对于叙事线索的接受能力。
其中,撒旦在莫斯科的折腾和耶路撒冷彼拉多的故事相互映衬,后者更是前者的引子。
两个故事的基调热烈、血腥,充满了摧毁和创造的强大力量。
作者诡异的想象让读者能够畅心所愿地达到种种极限,而其中的残忍也满足了我们出轨与破坏的阴影,这也正是我读得尤其痛快的原因。
小说的主题古典而鲜明,它探讨了人性的善恶、道德的沦丧以及信仰的缺失。
故事中,莫斯科已经堕落,人心已经变化,人们在谎言中生活,一切都已经腐朽。
只有恶的摧毁才能带来重生,这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观点。
玛格丽特在遇见撒旦之前只是一个痴情软弱的美丽女子,但与撒旦会面后,她却变成了一个强大而完整的魔女。
她敢于横扫仇敌的家,敢于鼓励大师投向新生活,敢于嘲笑阻碍她幸福的一切人物。
这个转变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它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恶比人甚至神更能让人完整。
而这个堕落的城市仿佛封闭的监狱,恶反而成为通向自由之路。
小说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描写,让我印象深刻。
例如,玛格丽特顺着自家门前的小巷飞到和它垂直相交的长街上,伴随着她的只剩下了飞行在她左上方的圆圆的月亮。
她的头发早已完全松散开,她感到月光带着呼呼的啸声冲刷着她的全身。
往下看,两排稀疏的灯光迅速汇成两条长长的光带,那光带又迅速消失在她身后。
这些描写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玛格丽特的自由和畅快。
大师则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正直、有天分,但同时也怯懦、忧惧。
他的稿件被拒,生活也充满了挫折和苦难。
然而,他的坚贞强大的爱情是他的庇护,玛格丽特是他的女神。
小说通过大师的经历,展现了俄罗斯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的挣扎和追求。
小说中的莫斯科城是一个被谎言笼罩的城市,人们在谎言下或者如鱼得水,或者怯懦苟且。
大师与玛格丽特读后感
大师与玛格丽特读后感《大师与玛格丽特》是俄国作家布尔加科夫的一部伟大的作品,这本书以其奇幻的情节、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邃的思想震撼了我。
这部小说拥有如此多的层次,不仅仅是一个精细构建的故事,更是对人性、信仰、权力和艺术的深刻思考。
通过描述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奇遇和情节,布尔加科夫勾勒出了人类和恶魔之间的复杂关系。
书中的大师陷入了恶魔沃伊德卡的控制,而玛格丽特则成为了大师和他的创作的灵感之源。
大师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备受打击的作家。
他对权力的批判、对艺术的狂热追求以及对人性的洞察力使他成为一个独特而令人钦佩的角色。
然而,他也面临着内心的挣扎和信仰的危机。
恶魔沃伊德卡将他引诱至深渊,并将他带入一个荒诞而奇幻的境地。
这种对权力和欲望的诱惑成为该小说的一大主题,也让我不禁思考人性的脆弱与复杂性。
与此同时,玛格丽特的角色也非常引人注目。
她是一个强大而独立的女性,她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追求自由。
她承担了成为大师创作灵感之源的重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她的形象象征着艺术的力量和对自由的追求,而她与恶魔的交易则揭示了权力对人性的摧毁和剥夺。
《大师与玛格丽特》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令人难以理解的奇幻场景,探索了生命的意义、人性的脆弱和信仰的力量。
我被小说中的争论、思考和启示所吸引,它给予了我对现实世界的新的认识和思考。
这部小说令人着迷不仅是因为其深刻和复杂的思想,也因为它的文学风格和独特的叙述方式。
布尔加科夫运用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多重叙事结构,创造了一个神秘而迷人的世界。
他把现实与幻想交织在一起,使得读者难以分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幻的。
这种文学手法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也打开了异想天开的思维空间。
总的来说,《大师与玛格丽特》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小说。
它融合了奇幻、恐怖、爱情和哲学等元素,使得读者对生活、艺术和人性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冲击。
通过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边界,它提醒我们思考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并面对自己的恶魔。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在某个寂静的时刻,我站在高处,俯瞰着山下那片清澈的湖水。
风悄然吹过,湖水泛起涟漪,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然而,这样的画面在现实中或许并不存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在情绪低落时会否定自己的感受、选择和信念。
五年前,我住在北三环外的一栋旧楼里,那里空间高挑,暖气不佳。
我大部分时间都在与生活搏斗,忍受着种种折磨,但内心却充满快乐。
如今回忆起来,那个时期的点滴都成为了珍贵的回忆。
曾有那么一天,从郊县返回,在外环上的一瞬间,我看到了路旁的油菜花。
这一瞬,让我想起了几天前在公园山上看到的那些小小的黄色野花,还有身边的人。
那一刻,心中涌起无尽的绝望。
在最沮丧的时候,我甚至无法言语,唯有沉默。
而有些人则始终沉默,并非因为沮丧,而是单纯地沉默,在沉默中他们也能找到快乐。
但我却无法享受沉默,对我而言,沉默意味着消亡。
我无法面对那些比我更沮丧的人,因为看到他们会让我幻灭。
所以,我会混入积极愉快的人群中,直到被驱赶出那个不属于我的群体。
夏日的尾声,北京路的长街廊下,我在文具店中匆忙买好胶水,与朋友们一同坐上出租车。
那是一个明媚而闷热的上午,后来却下起了倾盆大雨。
雨势如匕首般倾斜而下,让人恐惧。
我宁愿当时就被这些匕首杀死,也不愿之后再经历任何美好的事情。
然而,亲爱的读者,请随我一同走进这个故事。
是谁在欺骗我们,说人世间没有忠贞不渝、永久的真正爱情?这种谎言的制造者,应该割掉他们的烂舌头!在书中的第二部第十九章,当我读到这些话语时,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感慨。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在寻找着真爱,又有多少人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
而我们,是否也在不经意间失去了对真爱的信仰?爱情,是如此美好而又令人痛苦的东西,它能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温暖,也能让人陷入深深的绝望。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有些人会让我们心动,有些人会让我们心痛。
我们在爱情中追逐着,寻找着那个能与我们共度一生的人。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个人并不一定是我们最初想象中的样子。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终于读完了这本因题名而令我觊觎许久的书。
读完后,心中的期待并未完全得到满足,这多少让我有些失落。
本书的前半部几乎全是关于撒旦沃兰德的恶作剧,主要描述了灵魂中除了爱情以外空无一物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以及落魄潦倒投稿无门的业余作家大师。
直到下半部,他们才姗姗来迟。
据说,作者本人也曾在《撒旦狂舞》《魔法师》等题名之间犹豫不决过。
在对魔鬼的目的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读者很容易对前半部这种关于至高无上的惩戒者与丑态百出的受罚者的描写失去耐心,因为这种力量对比使得情节毫无悬念,我们只是在看一只猫咪如何玩弄垂死的老鼠,神明如何花样百出地作弄渺小的人类。
有一些惩处看起来毫无必要,而卷入其中的人事实上也非大奸大恶,不过是客观上阻挡了恶魔的计划。
尽管作者可能意在以这种方式嘲讽揶揄苏联政体下官僚机构的腐化,人心贪欲的存在,以此反衬政治宣传册中虚假的光明的世界。
诚如撒旦沃兰德同利伟·马太的辩论内容那样,万事万物皆有阴影。
然而,问题在于作者一面承认和揭露阴影,但一面仍要借助撒旦的“正义之恶”迅速对“不合理”的人事施以“毁灭之火”(撒旦的随从黑猫和巴松管临走之际烧毁了特权重灾区作家之家和外宾商店),仿佛撒旦一面承认阴影,一面却无法容忍阴影的存在,这种矛盾在书中时有体现。
理智上是存在主义式的,而在情感上仍然是黑白分明的古典主义,刻薄一点说,仿佛作者在借助小说以报“私仇”一本成人童话读物。
如果可以把本书分成两个部分,即别尔加科夫所写的《大师与玛格丽特》与《大师与玛格丽特》中大师所写的《本丢·彼拉多传》,我愿意把两星投给后者,至少他成功地替本丢·彼拉多翻了案。
下令处死耶稣的总督本丢·彼拉多摇摆在权位律法与个人情感之间,因为懦弱而无法作出忠于内心的决定,又因为愧疚而下令暗杀犹大为耶稣复仇,这些描写何其细腻,又何其真实。
因为怯懦而受到惩罚的本丢·彼拉多,两千年来端坐山顶石座,望着满月沉思。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大师和玛格丽特》是苏联作家米哈尔·布尔加科夫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于1967年首次出版。
这部小说以幽默、奇幻的方式描绘了苏联社会主义时期的莫斯科,融入了许多宗教、文学和政治的元素。
它通过一系列扭曲的情节、离奇的场景和深刻的思考,将现实与超自然相结合,向读者探讨了人性、自由意志和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阅读《大师和玛格丽特》,我被小说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深深吸引。
主角之一的大师是一个文学家,他一直在寻找真理,并对社会现实感到沮丧和厌倦。
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挣扎和不安,而他的作品却不受欢迎,经常受到批判和封禁。
通过大师的形象,作者传达了对艺术家在集权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的思考。
玛格丽特是故事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她是一位富有魅力的女子,背叛了她的丈夫,与恶魔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联系。
玛格丽特代表着诗意、自由和欲望,她勇敢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欲望,并为之行动。
在她的角色中,作者探讨了个体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并思考了个人对自由意志的追求。
除了这两个主要角色之外,《大师和玛格丽特》还有一系列精彩的次要角色。
其中一个是恶魔沃尔康斯基,他以恶作剧和调皮的方式诱惑和玩弄人类。
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揭示了人类内心的欲望和弱点。
另一位重要的角色是伊埃沃帕夫洛夫,他是一个典型的苏联官僚,代表了体制内的权力和腐败。
通过这些角色的刻画,作者在小说中揭示了苏联社会的现实和阴暗面。
小说的情节扣人心弦,极富想象力。
布尔加科夫将现实世界与超自然元素相结合,使得故事充满了神秘和幻想。
例如,在小说中,大师遇到了一个称为沃尔康斯基的恶魔,他实现了大师的愿望,并帮助大师完成了他的小说。
同时,玛格丽特的故事也与恶魔的存在紧密相连,两个故事线索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叙事技巧。
除了情节和角色的精彩之外,《大师和玛格丽特》还围绕着一些重要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其中之一是对权力的思考。
小说中,权力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包括官僚机构、警察、恶魔等。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书有感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书有感这部作品本身极富魅力,作者想象力丰富,语言极富画面感,幽默诙谐。
阅读的过程中,我多次联想到若将其改编为电影,定会令观众惊艳。
书中的撒旦具备一种力量,他总想去作恶,却又常常造福人类,而我便是这力量的一部分。
在书中,撒旦和他的仆人们看似以魔法戏耍民众,扰乱他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实则揭示了一众“上流人士”的伪善面孔,释放出他们内在的邪恶本性,让他们自食恶果。
当被无故加之罪名(书中是精神病)时,如何自证清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相信自己时,那是怎样的感受?是“世人皆醉我独醒”,还是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本书的魔幻现实主义,于我而言,“魔幻”之处并不在于撒旦和魔法,而在于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爱情。
玛格丽特的家庭原本是何等不幸,才令她如此决然地选择了大师?玛格丽特和大师真的是彼此唯一的存在和支撑吗?我对此深表怀疑。
真的会有人为了某一个人而活吗?我想,或许不会。
因此,余华说玛格丽特只属于布尔加科夫,因为她是布尔加科夫对美的所有感受,是他漫长人生中的所有力量,也是他的想象和寄托。
就书中的角色而言,相较于大师和玛格丽特,我其实更喜欢撒旦的仆从们,他们更贴近现实,形象也更为生动。
科罗维约夫、黑猫别格莫特(尤其是它)、红发的阿扎泽洛,他们都十分可爱,而格拉则稍显逊色。
此外,柏辽兹的姑父——计划经济学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性精明的利己主义者,却能伪装得如此之好,在魔法的世界中全身而退,这极具讽刺意味。
然而,现实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书中之书中的本丢·彼拉多和耶稣的故事是另一条线索。
总督判处无罪的耶稣死罪,而后陷入了千年的悔恨,他暗中派人杀死了背叛者犹大。
可惜我对宗教知之甚少,未能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在阅读了《百年孤独》并深受其震撼之后,我在阅读《大师与玛格丽特》时显得更加从容。
没错,这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然而,与《百年孤独》相比,它更加强调现实色彩,主要体现在人物的行为逻辑上。
如果说阅读《百年孤独》的体验像是在亚热带盛夏的午后遭遇一场暴雨,伴随着疾风,雨点密集地拍打在身上,带来疼痛与清爽,让人应接不暇,驱散了身上的黏腻与湿热,随后雨势戛然而止,太阳重新炙烤着读者,那么阅读《大师与玛格丽特》则像是隔着窗户吹着空调赏雨,感受着微风的吹拂,给人一种游离的奇妙体验。
有时候微风拂面,会让人产生正在淋雨的错觉。
例如,玛格丽特变身女巫的那部分情节,无论是她在空中疾驰还是对舞会场面的描写,都能在我的脑海中自动构建出画面,无需依赖插图来辅助理解。
(在此插一个题外话,插图版书籍可以将书中的场景具体地呈现出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但有时这种朦胧印象的具体呈现,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失落感。
)在大部分情节中,我都能保持冷静和克制。
这的确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好故事,它对现实进行了讽刺,对宗教故事进行了重新演绎,探讨了生死轮回、原谅与救赎、善与恶、真实与谎言等主题。
尽管译者提供了详细的注释,但由于涉及大量的宗教知识,如果缺乏这方面的深入了解,可能会影响对作者深意的领悟。
此外,俄罗斯人的名字冗长且复杂,书中的多个角色都因名字问题而让我感到混淆。
撇开这两个主要问题,从情节安排的角度来看,可谓精妙绝伦。
书中书的结构设计宛如电影中的戏中戏,让读者能体验到不同的世界。
而在结尾处,作者巧妙地将两个世界进行了对接。
书中提到的两个宗教人物,撒旦(沃尔德)更像是《旧约·约伯记》中的撒旦,肩负着上帝的使命,考验约伯(义人),而非与上帝作对的魔鬼。
本丢·彼拉多也展现出了更多的情感和自主性,因为胆怯而承受了千年的折磨。
书中反复强调胆怯是最大的罪,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否是他对自己的一种告诫。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这是我第一次完整阅读苏俄小说,它给我带来了全然不同的感受。
这本书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沉重压抑,反而像是一场充满惊喜的风暴,所到之处虽有些混乱,但风暴眼却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温柔。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把轻薄变为沉重需要天赋,而将沉重变得轻松则需要宽容。
布尔加科夫的经历令人难以想象,他烧掉了自己的手稿,还要给斯大林写信以争取生存和表达的空间。
然而,正是这样的经历,成就了他在小说中创造出沃兰德、黑猫、科罗维约夫等角色的才华。
在这些角色身上,有一种超脱于现实的气质,既不神圣,也不坏,更接近人性的本质,带着一丝调皮和邪恶,似乎想把这个世界搅得天翻地覆,但最终总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在我看来,耶稣是神,而撒旦更像一个普通人,一个不完美但也不邪恶的人。
这些形象为布尔加科夫提供了喘息的空间和安全屋,使他能够在现实的困境中保持内心的坚韧。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特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他在艰难的环境中后天创造出来的。
这种在困境中保持创造的能力,使他的作品超越了苦难,展现出了人性的深度和力量。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精神分析学中关于幽默是一种高级防御方式的观点。
在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布尔加科夫对现实和自我懦弱的一种战胜。
他以幽默的方式,将痛苦和无奈转化为一种对现实的超脱和讽刺。
这种幽默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我相信,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把握,正是布尔加科夫作品的魅力所在。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玛加丽塔的形象深深吸引。
她拥有我所喜爱的一切特质:敢爱敢恨、坦坦荡荡、充满热情、笑就大声笑、哭就大声哭。
她的爱是纯粹的,她的热情是真挚的,她的牺牲是无私的。
她的存在让我感受到了女性的力量,也让我对女性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她的爱并非为了服务男性而产生,而是她自身的一部分,是她的主体性的体现。
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女性的解放和自由,看到了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实现。
在小说中,布尔加科夫对玛加丽塔的描写细致入微,让我感受到了她的内心世界。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尾声
谢谢观看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大师和玛格丽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政权
教授
柏辽兹
死亡
外国
个人
地球
大师
文学
诗人 云烟
精神支柱
沃兰德
玛格丽特
作家
社会
大地
命运
伊凡
目录
01 布尔加科夫
03 第一部
02 出版说明 04 第二部
撒旦假扮外国教授沃兰德走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首都莫斯科,遇见莫斯科文联主席柏辽兹和青年诗人 伊凡,他们不信上帝,也不信魔鬼,沃兰德逐一反驳,并预言柏辽兹当天的死亡。伊凡目睹柏辽兹被电车辗毙的 惨剧,怀疑沃兰德是外国特务,紧追不舍,却被关入精神病院,并认识了大师。大师是个不知名的作家,情人玛 格丽特崇拜他的才华,称他为大师,他也就以此自居。
06
第二十四章 唤来大师
03
第二十一章 飞翔
05
第二十三章 撒旦的盛大 晚会
01
第二十五章 总督如此拯 救犹大
02
第二十六章 掩埋
03
第二十七章 第50号住 宅的末日
04
第二十八章 最后的风波
06
第三十章 时辰到!时 辰到!
05
第二十九章 命运注定
第三十二章 宽恕 和永安
第三第九章 卡 罗维夫的花 招
05
第十一章 伊万人格二 重化
01
第十三章 主人公现身
02
第十四章 光荣归于雄 鸡
03
第十五章 尼卡诺尔的 梦
04
第十六章 行刑
06
第十八章 碰壁的来访 者
05
第十七章 惶惶不安的 一天
《大师与玛格丽特》读后感
《大师与玛格丽特》读后感《大师与玛格丽特》是一部充满神秘和幻想的文学巨著,作者是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
这部小说讲述了苏联作家大师与一位神秘女子玛格丽特之间的故事,穿插着对苏联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深被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所吸引。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十分生动且多维。
大师是一个才华横溢却备受压抑的作家,他的内心矛盾和挣扎让人感同身受。
而玛格丽特则是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女性形象,她的出现给大师的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丰富多彩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让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小说中的情节设计巧妙,充满悬念和惊喜。
作者布尔加科夫巧妙地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通过玛格丽特的神秘身份和能力,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同时,对苏联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也贯穿全文,让人在笑声中感受到一丝无奈和悲凉。
这种双重性的叙事手法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得到乐趣,又能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说中对信仰和自由的探讨。
大师和玛格丽特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束缚和压抑的人物,他们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让人动容。
通过玛格丽特的神秘力量和大师的创作追求,作者展现了对信仰的探讨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让这部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大师与玛格丽特》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深度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对苏联社会现实的批判,更是对人性和信仰的深刻探讨。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思考自由、信仰和真理的意义。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和魅力,也让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伟大的作品,感受其中的智慧和情感。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书笔记范文字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书笔记《大师和玛格丽特》是苏联作家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的长篇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描绘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时期为背景,以神秘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而闻名。
在《大师和玛格丽特》中,布尔加科夫通过对人性、信仰和权力的探讨,展示了一个深刻而复杂的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远的思考。
人性的复杂性与挣扎《大师和玛格丽特》通过对不同主要角色的描绘,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挣扎。
主人公伊埃沃什(大师)是一个天才作家,却被束缚在压抑的社会环境中。
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悲伤,通过写作和与玛格丽特的爱情,他试图找到解脱。
而玛格丽特则是一个强大的女性角色,她扮演着魔鬼的角色,以帮助大师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们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爱与痛苦,善与恶的冲突,使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信仰与无神论的较量《大师和玛格丽特》也是对信仰与无神论之间的较量的深刻探索。
布尔加科夫将大师描绘成一个思想家,他对信仰充满了疑惑和质疑。
但当他目睹了一场神秘事件之后,他的想法逐渐发生了变化。
正如布尔加科夫所描绘的那样,信仰对人们来说是一种灵性的寄托和支持,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
权力和自由的对抗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权力和自由的对抗。
在《大师和玛格丽特》中,布尔加科夫通过描绘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社会背景,展示了权力对个人自由的压制。
在这个极权主义的社会中,人们被迫放弃个性和追求真理的权利。
大师和玛格丽特都是追求自由的个体,他们试图在压抑的环境中保持独立的思想和创造力。
写作风格的独特性除了故事情节和主题之外,布尔加科夫的写作风格也是《大师和玛格丽特》的一大亮点。
他以一种奇特而幽默的方式叙述故事,运用嘲讽和讽刺的手法揭示社会的荒谬和人类的虚伪。
同时,他还巧妙地结合了现实主义与超自然元素,给读者带来了一种令人震撼的阅读体验。
总结《大师和玛格丽特》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深度的小说,通过对人类的复杂性、信仰和权力的探讨,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深刻的世界。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大师与玛格丽特》,这部堪称永世之作的经典,令人赞叹不已。
它诞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苏联,呈现出极为复杂且先锋的叙事结构,情节层层叠叠,现实与魔幻相互交融,即便置于当代作品之列,依旧是充满实验精神的伟大杰作,而它却诞生于九十年前那个言论和写作受到严重钳制的国度。
小说以苏联的现实为出发点,从莫斯科文联主席和诗人在湖边的谈话开始,一位古怪来客预言文联主席的离奇死亡,他们还展开了有关基督的讨论。
之后文联主席遭遇车祸,诗人意识到来客的奇特,便开始追踪,由此如“清明上河图”般展开了社会的种种图景。
作者以轻松调侃的笔调,揭露着现实的种种,如文联中那些作家们为了私利而沾沾自喜的模样,为了一点好处而丑态百出。
在这个和谐的世界里,当诗人报告魔王来到莫斯科时,他必然会被送入精神病院,现实世界也开始上演一幕幕闹剧。
作者将世人的贪婪、懦弱和贪图安稳刻画得入木三分。
同时,小说还构建了几个不同层面。
一方面追溯了耶稣当时被处死的情形,这是以总督彼拉多的视角展开的。
彼拉多曾是战场上的勇士,但在更需要勇气的地方却退缩了,他判决了耶稣的死刑,内心虽知错误却没勇气改正,只能寄希望于他人,希望大祭司能赦免耶稣,遭拒后在懊恼与怯懦中挣扎,这种痛苦伴随他终身,死后灵魂也不得安息。
讲述这个故事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黑暗世界之王撒旦沃兰多,他当时就在现场目睹悲剧发生;另一个是作家,他天赋出众,其写的关于彼拉多的故事被情人玛格丽特尊崇为“大师”,但在苏联的话语体系中不被认可,甚至遭人嫉妒和批判,最终只能在疯人院度过余生。
而玛格丽特的部分则写得绚丽多彩。
她聪慧忧郁,情人失踪后,愿与魔王交易换回情人。
魔王使者给她一瓶油脂,她出于好奇与勇气涂抹后变成女巫。
她先是大闹掌管舆论的评论家那里为大师出气,又在魔王的晚会上以女主人身份出现,接待地狱中难以超生的罪灵。
在完成使命后,她终于与大师相聚。
这部分无论是她变成女巫飞越莫斯科,还是主持众魔晚会,或是罪灵的前生后事,都写得无比华丽,画面感十足。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以本书的译本序为例,它开篇便称布尔加科夫是“讽刺作家、幻想作家及善于作准确严格之心理分析的现实主义作家”,将彼拉多的故事定义为“魔幻小说中的心理小说”。
译者煞费苦心地将布尔加科夫往“现实主义”上靠,一会儿用定语修饰“现实主义”,一会儿用“现实主义”本身作定语。
这真的有必要吗?就不能承认布尔加科夫是一位写幻想小说的大师,彼拉多的故事就是一部魔幻小说吗?非得将其纳入“现实主义”的范畴,才能体现其价值吗?再看接下来的一段:“白银时代著名作家扎米亚京曾在其《论文学、革命、熵及其他》译文中预言:继承过去的现实主义,又容纳象征主义,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便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新现实主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布尔加科夫的小说称得上是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丰富发展的显例。
他的名字可以当之无愧地跻于布宁、罗曼·罗兰、法朗士、加西亚·马尔克斯等现实主义创新大师之列。
”“现实主义”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需要专门用一大段篇幅来论证布尔加科夫这样的作家配得上“跻”一下这个行列?扎米亚京的话本身也许并不过于偏激,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以“现实主义”为基点,而其他的文学形式只能是在这个基点上的“创新”呢?难道一个立足于幻想、归于幻想、从幻想到幻想的作家,就不足以伟大了吗?我手头的《Python 基础教程》的开场白中有这样一句话:“编写 C 程序就像一群人拿着剃刀在刚打过蜡的舞场内跳快舞。
”我一直不明白这是怎样的一种情境,也不觉得这个批评对 C 语言是恰当的。
然而,看到这些文学评论(?)引用了那么多“主义”作为依据,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一群人拿着剃刀在刚打过蜡的舞场内跳快舞”。
用正五边形铺满一个房间的地面(五边形无法铺满一块面积而不留缝隙),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时至今日,对于布尔加科夫这样的作家,对于《大师和玛格丽特》这样的作品,译者仍然要先将其论证为“现实主义”,然后才觉得安全、妥帖。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
读完《大师和玛格丽特》,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将现实与神话完美融合,让我对生活、爱情和人性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故事中的主角大师与玛格丽特,分别代表了理性与感性、现实与梦想的对立。
他们之间的纠葛与爱情,仿佛是对现实世界中人们内心矛盾的缩影。
大师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理性与才华使他拥有了耀眼的成就,但也使他陷入了生活的困境。
而玛格丽特则是那个充满梦想与热情的灵魂,她的出现为大师的世界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在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奇幻的情节,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命运,他们在故事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人性画卷。
尤其是沃兰德教授这个角色,他既是魔鬼的化身,又充满了智慧与魅力。
他的出现让故事更加扑朔迷离,也使我对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刻。
此外,书中对惩恶扬善的主题也有着深刻的探讨。
通过展现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作者让我们反思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那些在现实中被忽视或遗忘的真理,在书中得到了全新的解读和展现。
读完《大师和玛格丽特》,我深感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探究人性、爱情和生活本质的哲学巨著。
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的困境与矛盾都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而真正的幸福与满足,往往来自于内心深处的真实与善良。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书中的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努力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理性而善良的人。
《大师和玛格丽特》阅读感想
《大师和玛格丽特》阅读感想在阅读《大师和玛格丽特》的过程中,我多次被书中的观点所震撼,其中最深刻的一点便是——怯懦是人类最严重的缺陷。
人类的缺陷众多,从宗教的角度看,有天主教所说的“七罪宗”,刑法中的“八大恶性犯罪”等等,然而,为何看似微不足道的怯懦,会被大师多次强调为人类最严重的缺陷呢?这让我不得不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并延伸到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抉择。
小说中对“游艺管理委员会分会”的讽刺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魔鬼的捉弄下,这些员工们不停地唱着同一首歌,即使解散队伍回到工作岗位,也无法停止歌唱。
这无疑是对在某种环境影响下,个体产生的“媚俗”情感的一种讽刺。
他们不敢表达真实的自我感受,而是随波逐流。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鲜见,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外界的影响,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和勇气,选择随大流,而不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和选择。
在人生的重要时刻,我们需要做出抉择,并且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然而,怯懦的念头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冒出来,它引诱我们,阻挠我们,恐吓我们,试图让我们随大流,将就妥协,甚至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说,怯懦是人类最严重的缺陷。
为了克服这种缺陷,我们需要巨大的勇气。
而这种勇气的来源,需要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抛开外界的干扰,去认识真正的自己,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选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大师”所没有获得的——心灵的安宁。
在小说中,大师是一位小说作家,他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内心平和的向往。
然而,他在面对自己的爱情时却表现出了怯懦,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痛苦和不幸。
这也进一步强调了怯懦对人类的危害。
此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展现了不同程度的怯懦。
例如,房管主任尼卡诺尔·伊万诺维奇被诬陷私藏外币,他不敢为自己辩护,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困境;而柏辽兹的姑父马克西米利安·安德烈耶维奇·波谱拉夫斯基则是一个只考虑自己利益的庸俗之人,他为了继承柏辽兹的住房,不惜一切代价。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50字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50字摘要:1.作品简介2.故事主题与情节概述3.角色分析4.文学价值与读后感悟5.个人启示与建议正文:自从阅读了布尔加科夫的经典之作《大师和玛格丽特》,我对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深感震撼。
这部作品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莫斯科,同时深刻探讨了人性、信仰、现实与理想等主题。
故事主角大师,是一个追求真理和艺术的理想主义者,他致力于创作一部揭示人性黑暗面的巨著。
而玛格丽特,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女性,她既是大师的精神支柱,也是他作品中的人物原型。
二人在充满压迫与禁忌的现实中,勇敢地追求自由和真实,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
在这部作品中,布尔加科夫对人性的剖析鞭辟入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入木三分。
作品通过一系列奇幻的情节,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矛盾。
如大师所创作的魔鬼狂欢节,实际上是对人性欲望的寓言;而玛格丽特在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穿梭,也寓意着人们在现实压迫下对自由的渴望。
阅读这部作品,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学的力量。
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更让我们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内心。
作为一名写手,我深知创作过程中应保持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大师和玛格丽特》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精彩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更有人生哲理的启示。
我相信,在每一个追求真理和艺术的道路上,这部作品都会成为一盏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
个人建议,阅读这部作品时,要关注其背后的寓意和批判精神,同时也要审视自己的人性和生活。
在追求梦想和真实的过程中,我们要像大师和玛格丽特一样,勇敢面对困境,坚定信仰。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小说,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探讨了人性、信仰、爱情、权力等诸多问题。
这部小说犹如一只翱翔在天空中的大鸟,引领着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奥秘和惊喜的世界。
小说中的“飞翔”意象,既是对现实生活的逃离,也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在小说中,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爱情就像是一场飞翔,他们离开了莫斯科这个混沌的世界,飞向了一个充满美好和希望的地方。
而沃兰德和他的随从们则像是一群恶魔,他们在莫斯科的街道上飞翔,给人们带来了恐惧和痛苦。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大师和玛格丽特一样飞翔,有些人只能在地上拼命地煽动着双臂,试图逃离这个现实的世界。
小说中的伊凡·尼古拉耶维奇·波内列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大师在现实世界中的投影。
伊凡在小说中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这些事件让他逐渐从一个懵懂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清醒的智者。
在这个过程中,伊凡逐渐认识到了现实世界的真相,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他最终选择了离开莫斯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安宁。
伊凡的经历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
但是,只要我们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断地探索和思考,我们终将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小说中的大师和玛格丽特则是精神世界的象征,他们代表着人类对美好和真爱的追求。
他们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爱情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力量,它可以让我们超越现实的束缚,飞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小说中的沃兰德则是权力和欲望的象征,他代表着现实世界中的黑暗面。
沃兰德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权力和欲望的可怕后果,它可以让人们失去自我,变得疯狂和邪恶。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要被权力和欲望所迷惑,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大师与玛格丽特》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小说,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也让我们思考了现实世界中的诸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师和玛格丽特》读书笔记
一刚开始看这本书有点扑朔迷离,不知道什么顺序,先是魔
王遇到了没有宗教信仰的一群人,柏辽兹诡异的死亡,接着又到
了犹太总督本丢?彼拉多处死耶舒阿的矛盾纠结。
一直都没有出
现大师和玛格丽特,所以看了简介之后才理清了头绪。
可能还是
看书的时候没有静下
一刚开始看这本书有点扑朔迷离,不知道什么顺序,先是魔
王遇到了没有宗教信仰的一群人,柏辽兹诡异的死亡,接着又到
了犹太总督本丢?彼拉多处死耶舒阿的矛盾纠结。
一直都没有出
现大师和玛格丽特,所以看了简介之后才理清了头绪。
可能还是
看书的时候没有静下心来的缘故吧!说这么多,也想表明,一般
而言看不懂作品的就是大师作品了,要多看几遍才行。
大师和玛格丽特给人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感觉,他们注
定不属于这个世界,最后只有死亡让他们逃离这个虚妄的世界才
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大师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坚持很有原
则的作家,玛格丽特是一个出身非常好并且已婚的美丽少妇,他
们相爱了。
尽管文学界重重虚伪,作家们都是为了度假金钱盘算着,但
是大师却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坚持为了拯救灵魂而创作。
玛格丽
特生活在一个富足的家庭,可是她并不快乐,她认为心灵的充实
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的两个人就像是污浊的世界开出的两
朵莲花,注定生死相依。
希望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坚守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带给人们更多的启发。
看《搜索》时也有一种感觉,叶蓝秋和杨守诚仿佛是这个世界的异类,杨守诚因为诚实而丢掉了自己的工作,叶蓝秋就像一只蝴蝶一直在勇敢地和命运抗争,坚持自己心中的坚持,纯洁,最终还是敌不过无情的命运。
不管世界怎样虚伪,我们都要活出真实的自己,坚持最初的那份坚持。
总督耶舒阿千年的遗憾在于自己的怯懦,他没有勇气坚守内心的坚持,耶舒阿的谈话让他懂得了真理懂得了真善美,可是出于对权力地位的迷恋,他最后还是释放了强盗巴拉巴,处死了耶舒阿。
为什么这个世界的人都那么贪婪虚伪丑陋?并非他们生来如此,也许他们和彼拉多一样,内心也有善念,只是出于怯懦,害怕与世俗对抗,害怕失去世俗的地位和权利,于是背叛了自己的内心,走向了错误的一端。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彼拉多一样出于那么高的地位身不由己,也不是所有人都像彼拉多一样千年悔恨,大部分人也许连这一点都没有领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