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江苏省九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古诗三首学案苏教版

江苏省九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古诗三首学案苏教版

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
感受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感。

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
句诗的理解。

点拨引导即可。

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722
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渝。

宋孝宗乾道二年(。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2、资料助读: 虞世南 (558—638),唐初书法家、
文学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入 。官至秘书监,能文辞,工书法,亲承王羲 之七代孙僧智永传授,继承了二王(羲之、 献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 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 大书法家。正书碑刻有《孔子庙堂碑》。诗 多应制之作,文辞典丽。
• 2021/6/7
8
• 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 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 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 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 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 之情。这首《孤雁》诗,表达的就是 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2021/6/7
9
• (4)课堂练习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1) 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
• 三四句是点睛之笔,是比兴之后的议论。蝉声远 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 人却强调这是居高致远,暗指自身高洁的人不需 要靠外在的权势地位、他人帮助,也能声名远扬。 “自”、“非”两字一正一反互相呼应,表达了 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 现2021出/6/7 一种雍容不迫的高雅风度,蝉成了诗人的4自
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 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
人2021寓/6/7 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5
3、赏析:《孤雁 》
(1)整体感知
孤雁 唐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2021/6/7
6
(2)资料助读
颈联紧承上联,写孤雁边追边望,望尽天际,似 乎又望见了同伴的身影;追飞不及,心中哀伤不 已,好像又听到了同伴的呼叫声。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初中语文教案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教案导读:第一单元诵读欣赏《行路难》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2:体会李白诗风,感悟诗意。

正课:一、朗读《行路难》。

二、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了解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四、赏析。

(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如此呢?(联系背景)(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如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

一、古诗词1.诵读欣赏古诗三首P.59.:饮酒(白居易)、行路难(李白)、游山西村(陆游)2. 十八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P.183.3. 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P.191. 观沧海曹操、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二、文言文1.十三课:曹刿论战《左传》P.158.2十四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P.163.3.十五课:《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167.4.十六课:愚公移山《列子》P.172.5.十七课:出师表诸葛亮P.177.1.诵读欣赏古诗三首饮酒P.59.【饮酒】(陶源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P.18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舌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江山多娇)诵读欣赏古诗三首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江山多娇)诵读欣赏古诗三首
知己豁达、乐观、坦然意心愿
比邻
无为共沾巾
己亥 杂 诗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以“落红”自喻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
夕阳西下→ 吟鞭东指→ 落花自比
浩荡离愁→ 轻松愉快→ 有所作为
授后小记: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题,感受诗人的感情,鉴赏诗歌的角度把握不够好。
授课日期:10月24日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尝试背诵
回顾律诗的知识
读出诗歌的韵味,把握诗歌的节奏
赏析诗歌
分析其他三联
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要求学生默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味,检查背诵效果。
学习《己亥杂诗》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教学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10月22日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归园田居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归园田居

品味诗歌:
内容: 种豆 →收获稀少,耕作辛劳
感情:意愿 →辞官归隐,远离污浊
语言特色:平谈自然,真挚醇美
总结:
作者通过这首诗,向我们 展示了一幅辛勤劳作而心 情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 抒发了他辞官归隐,远离 污浊的愿望。
பைடு நூலகம் 1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 诗人体现在诗中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说? 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全诗的主旨,点明了作者的志 趣?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 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 “愿” 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 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表现感情 表现了诗人愉快 恬淡的心情 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 反映的深刻思想 不愿同流合污,为了能保持 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甘受 田间生活的艰辛。 特点: 用语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 不见丝毫修饰,但平常中富 于情趣,夜色柔和优美,意 境醇美。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
427),东晋著名 诗人。一名潜, 字元亮,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 人。 著名的隐士,不 满于官场的黑暗, “不为五斗米折 腰”,隐居农村。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
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 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 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 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 叹息说:“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 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 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 首,写作于隐居后第 二年,这是第三首。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下面是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杜牧《山行》诗歌鉴赏篇一江苏省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张建峰邮编214212教材简析:《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描写,勾画出了一幅绚烂的山林秋色图。

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识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理解诗句,从中体会到诗人那不同一般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感受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

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色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经()枫()雪()径()疯()霜()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三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三首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熟记诗歌,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本单元中我们一起了解了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以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其实,在古代诗歌中,也有歌咏动物的古诗,一样给人享受,使人陶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1.诵读三首诗(应用多种方式诵读)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小组内自由朗读,要正确读音、断句。

3)、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比赛。

2.简介三位作者及写作背景(可结合书下注释和有关参考资料),小组之间进行抢答3.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4.提出质疑,师生互助解答疑问。

如作者写出了这些动物的哪些特点?你知道这样写的原因吗?5.品析鉴赏(可以从诗句的理解、所表达的情感、重点字词的深层含义及修辞手法等方面来谈。

)6.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2、当堂训练当堂背诵并试着默写这三首古诗蝉孤雁鹧鸪拓展:1、你还能说出哪些咏物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这些动物们这么有灵性,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3、归纳小结诵读欣赏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这样才能达到诵读的目的。

本节课我们用诵读欣赏的方法欣赏了三首古代咏物诗,这让我们又一次领悟到与人类朝夕相处的动物们,以他们独特的特点寄托着人类的情感,以他们的灵性给人以启迪,以他们的内在品质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关爱生命”,让我们用我们的行动给这不变的主题做最形象的注解。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一、《饮酒》(陶渊明)1、作者作品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主题点击《饮酒》这首诗截取了诗人生活的一个片段,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诗意呈现,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3、美点聚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4、内容赏析(原文略)(1)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

其青年时曾任过小官,后罢官,归隐山林,从此不复出仕。

其诗作清新朴实自然,世称(田园)诗人。

我们学过他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车马喧”暗示了什么?心远地自偏”“远”的对象是什么?“车马喧”既实指车马等人世的喧闹,也意谓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

暗示了官场的污浊黑暗。

“远”: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①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

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②本句是千古名句,其中“见”字最为精妙,试从炼字的角度来赏析,若换成“望”“看”如何?“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课件 (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课件 (新版)苏教版

首 孤山寺北贾亭西 联 水面初平云脚低
颔 几处早莺争暖树, 联 谁家新燕啄春泥。
颈 乱花渐欲迷人眼, 联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6、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 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政 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 单易懂。现存诗歌近三千首,数量当 推唐代诗人之冠。代表作有长篇叙事 诗《长恨歌》、《琵琶行》,代表他 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二、准确分析诗歌艺术手法
象征和比喻手法是本首诗的主要 艺术手法,请分析下列句中红色 字词的象征意义。 例句:闻说鸡鸣见日升——鸡鸣 日升的灿烂图景,是诗人美好前 程的象征。
不畏浮云遮望眼—— 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自缘身在最高层——字暗面喻上政指治千上寻的塔最的高最决高策层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 层。”包含了什么哲理?
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三吏”、“三别”(新安吏、 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 老别、无家别)
背景
• 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 《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 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 (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 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 气。
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征?从所写的 景物来看,诗中所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初平

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护眼版】

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护眼版】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诗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深秋虽然万物 零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 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 懈努力。
这首诗突出了秋季的什么特点?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 “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 霜凌寒的气概,以此勉励友人珍惜大好时光, 乐观向上,不懈努力,切不要意志消沉,看 轻自己。
反衬出秋 夜的寂静
梧叶摇落、江上秋风进一步 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 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 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萧瑟的秋风吹下梧桐树叶, 江边寒气逼人,作者孤独一人 行走在江畔,假如你就是这个 孤身在外的诗人,看到此情此 景,你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 又会想到什么呢?
蟋蟀,也叫 料想,猜想。 蛐蛐。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 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 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梧桐叶落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谁能给 我们模仿一下?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会有什 么感受?
悲凄
第二句诗中的“客”指的是谁? 诗人。
为什么说诗人是“客? 因为他身处异乡。
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怎样被勾起的?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 径”“白云”“枫林”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的山林秋色 图,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寒山 石径
眺望远景

白云 人家
色彩鲜明

枫林
生机盎然
驻足欣赏 霜叶 秋比春美
[]
赠 刘 景 文 宋
苏 轼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使至塞上》《黄鹤楼》《归园田居》表格式教案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使至塞上》《黄鹤楼》《归园田居》表格式教案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使至塞上》《黄鹤楼》《归园田居》表格式教案课题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课时第1 课时(总第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使至塞上》《黄鹤楼》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过程与方法:朗读法、想象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揭示目标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2、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3、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一)学习《使至塞上》自学提纲: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2、对照课文注解理解诗意理解下列词义:使至塞上单车问边属国居延征蓬长河萧关候骑燕然3、体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奇丽意境。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1、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

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创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书湖阴先生壁》,作者王安石,收录在《王临川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首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熟记诗歌。

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预习提纲:
1、简介每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每首诗的诗句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每首诗,体会所表达的情感;
4、说说对每首诗某方面的阅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本单元中我们一起了解了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以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咏动物的古诗三首。

二、检查预习:
(一)诵读三首诗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小组内自由朗读,要正确读音、断句。

3、小组之间朗读竞赛,评出最佳小组及最佳朗读者。

(二)简介三位作者及写作背景
小组之间进行抢答
(三)鉴赏
(可以从诗句的理解、所表达的情感、重点字词的深层含义等方面来谈。

)小组之间开展比赛,哪个小组参与的人数多、回答的问题多就取胜。

三、总结:
1、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
2、师小结:诵读欣赏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这样才能达到诵读的目的。

四、拓展:
1、你还能说出哪些咏物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这些动物们这么有灵性,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五、反馈练习:
1.填空。

(1)《蝉》的作者是____代的____,他是_____、____。

(2)《孤雁》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____,他被后世誉为_____,该诗选自《______》。

(3)《鹧鸪》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著有《______》。

(4)《蝉》借蝉抒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孤雁》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鹧鸪》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理解
(一)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对于“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一句,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A.该句集中体现诗人对孤雁同情。

B.该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C.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该句运用了联想。

2.怎样理解“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两句?孤雁真的看到了雁群、听到了它们的叫声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然是在写孤雁,为什么全诗最后两句会出现野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鹧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A.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B.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C.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D.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一句刻画了鹧鸪声声哀鸣之景。

B.“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是律诗的颈联。

C.这首诗主要是写游子他乡看到一个感人的场面,而引起了无限的惆怅。

D.诗中鹧鸪就是游子的化身,这里运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