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成语的含义、用法和出处。

2.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丰富语言表达。

3.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成语的分类和特点4. 高考成语题型解析5.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来源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成语题目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3.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成语的起源和演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分类和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高考成语题目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学习的成语,总结其含义、用法和出处。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检查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 练习题成绩:评估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1. 成语辨析与运用2. 成语错误类型分析3. 成语辨析技巧讲解4. 成语运用实例解析5. 高考成语辨析题目练习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及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错误类型及实例,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3.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成语辨析与运用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成语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及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错误类型及实例,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成语辨析与运用知识。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教学设计导言:高考语文成语是考查学生对于成语的理解、应用和记忆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高考中,成语题通常涉及成语的意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考查学生对于成语的整体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在语文复习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成语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高考备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高考语文复习成语教学设计为标题,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一、知识目标:1. 理解成语的基本定义和意义。

2. 了解成语的出处和背后的故事。

3. 掌握成语的用法和常见的应用场景。

二、能力目标:1. 能够独立思考并运用成语进行语文答题。

2. 能够通过成语的使用来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

3. 能够在阅读中灵活运用成语,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成语的基本定义和意义(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由于历史、文化、修辞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固定搭配词组,它具有亲切形象、简洁准确、意义深远等特点。

通过阅读和解析成语的例句,让学生对成语的基本定义和意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成语的出处和背后的故事(教学内容):通过个别教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和典故,通过讲解和阅读相关史书、名著等文献,让学生获得更全面、深入的成语知识。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或写作,让学生通过讲述成语的来历和故事,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

3.成语的用法和常见的应用场景(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和语言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成语的用法和常见的应用场景。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成语案例,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和运用,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成语的魅力。

同时,可以进行成语拓展活动,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创造性表达,提高学生总结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教师简短的讲解和提问,让学生回忆和总结他们已经学过的成语,并与他们之前的知识进行联系。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作用和重要性。

2.知识传授:教师通过讲解、举例和分析的方式,依次向学生传授成语的基本定义和意义、出处和背后的故事、用法和常见的应用场景。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成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高学生的成语辨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构成3. 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4. 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及辨析5. 成语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考查形式和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

2. 难点: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成语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考查形式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高学生的成语辨析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构成,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5.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成语故事:介绍一些成语的由来,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底蕴。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和反应能力。

3.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一些著名文学作品中的成语运用,让学生学会在实际语境中正确使用成语。

七、高考成语真题解析2. 解析高考成语真题中的错误用法,让学生了解高考成语考查的难点。

3. 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成语真题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八、成语辨析练习1. 设计成语辨析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成语辨析能力。

2. 分析练习题的答案,讲解成语错误用法的原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高考语文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成语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语文成语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高考语文考试中常见的成语题型和考点;2. 掌握常见成语的意义、用法和相关知识;3. 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常见成语的意义、用法和相关知识;2. 成语在高考语文考试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2. 高考语文考试中成语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准备:1. 教材:高考语文教材、高考语文试题;2. 多媒体设备;3. 教学素材:成语例句、成语故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成语的兴趣;2. 提问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高考语文考试中常见的成语题型和考点;2. 分析成语的意义、用法和相关知识;3. 讲解成语的来源、典故和文化内涵。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针对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成语题型,分析解题技巧;2. 通过多个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3. 引导学生积累解题经验和技巧。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成语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2. 分组讨论、展示答案,并进行互评;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供更多的成语例句和成语故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运用成语进行写作;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成果。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3. 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建议。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成语例句和成语故事;3. 高考语文试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2. 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高;3. 学生对高考语文考试中成语题型的解题技巧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贴近高考语文考试的要求;3. 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高。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的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辨析练习三、教学过程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成语的概念、来源和构成,分析成语的特点。

2.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归纳总结高考成语错误类型,分析错误原因。

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讲解成语的正确用法,举例说明。

4. 成语辨析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辨析练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错误类型及正确使用方法。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成语的正确用法。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辨析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错误类型及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对成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在教学评价方面,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练习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成语复习策略1. 分类复习:将成语按照词义、用法、出处等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 归纳总结:对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错误原因,提高识别和避免错误的能力。

3. 成语接龙: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增加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七、成语辨析技巧1. 词义辨析:掌握成语的准确词义,区分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别。

2. 语境分析:根据句子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填空。

3. 逻辑关系:注意成语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使用错误的成语。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复习目标】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重点: 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知识讲解】讲解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1.理解的含义, 不可望文生义2.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 把握比喻义3.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①形相近而义不同的②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③褒贬色彩不同的4.符合语法规范或逻辑关系一、理解的含义, 不可望文生义。

(4)(7)(13)(19)(22)(27)屡试不爽: 爽, 差错。

多次试验都不错。

间不容发: 间jiàn, 空隙。

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不足为训:训, 教导、规范。

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

大方之家:大方, 专指学者、内行人。

身体力行教学相长不速之客素不相能不齿于人曲突徙薪首鼠两端夜阑人静因人成事醍醐灌顶二、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 把握比喻义。

(16)(45)方枘圆凿zuò: 方榫头, 圆榫眼, 两下里合不起来。

比喻两者格格不入。

和盘托出: 原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都托出来。

原来比喻毫不保留地全都拿出来。

后来比喻毫不保留地说出实情。

李代桃僵: 僵, 干枯。

原意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原来比喻兄弟间互爱互助。

后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登堂入室: 堂, 正房。

室, 内室。

进了正房又入内室。

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振聋发聩:声音大得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

比喻言论激昂, 使糊涂麻木的人清醒。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 几乎要把耳朵震聋了。

)三、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 (24)骇人听闻: 骇, 惊吓。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耸人听闻: 耸, 惊动。

夸大或捏造事实, 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鞭长莫及:莫, 不。

及, 到。

原意是鞭子虽长, 却不能打到马肚子。

后比喻相隔太远, 统治或影响的力量达不到。

望尘莫及:莫, 不能。

及, 到。

原意是望着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交际和写作中能够运用成语丰富语言。

3. 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成语故事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运用4. 成语的辨析与练习5. 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成语的正确运用。

2. 难点:成语的含义理解和辨析,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分析成语的正确运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实例,分析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练习法: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使用场合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举例说明成语的正确运用。

3.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成语的正确与错误,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使用场合和注意事项,分享成语故事和文化背景。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的正确运用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练习题的正确率:统计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相关成语题目,评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成语词典:提供成语的定义、例句和故事背景。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成语例句、成语故事和教学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高考成语复习细归类巧记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高考成语复习细归类巧记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高考成语复习细归类巧记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构成规律和特点,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通过对成语的分类和归纳,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成语知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的构成规律与特点1.1 成语的构成方式1.2 成语的特点1.3 成语的分类第二章:成语的理解与运用2.1 成语的意义2.2 成语的感情色彩2.3 成语的运用场合第三章:成语的来源与故事3.1 成语的来源3.2 成语的故事背景3.3 成语的演变过程第四章:成语的分类归纳与复习4.1 成语的分类4.2 成语的归纳方法4.3 成语的复习策略第五章:成语的应用与拓展5.1 成语的应用技巧5.2 成语的拓展练习5.3 成语的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成语的构成规律、特点、分类和意义等基本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的故事背景和实际运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进行成语的分类归纳和复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成语的应用和拓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成语分类归纳和复习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成语运用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对成语知识的复习和运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教辅资料,用于讲解和复习成语的基本知识。

2. 成语故事书籍或视频资料,用于介绍成语的来源和故事背景。

3. 成语应用练习题库,用于进行成语的分类归纳和复习练习。

4.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分析成语的实际运用实例。

六、成语的误用与辨析6.1 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6.2 成语误用的原因与避免方法6.3 成语的辨析与正确使用七、成语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应用7.1 成语在高考语文选择题中的应用7.2 成语在高考语文阅读题中的应用7.3 成语在高考语文写作题中的应用八、成语积累与记忆方法8.1 成语的积累策略8.2 成语的记忆方法8.3 成语的复习与巩固技巧九、成语的实际运用与案例分析9.1 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9.2 成语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9.3 成语在媒体传播中的运用十、成语复习的总结与提升10.1 成语复习的重点与难点10.2 成语复习的策略与方法10.3 成语运用能力的提升与拓展教学内容详细解读:六、成语的误用与辨析6.1 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自相矛盾、不分轻重缓急等。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 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  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识记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成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是固定结构,具有特定的含义,往往隐含一定的道理。

学生在使用成语时,要确保成语的意义与句子的上下文相符合。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历史、神话等方面,学生在学习成语时,要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增强文化底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2. 教学难点:成语的准确运用,成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故事导入法:以成语背后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来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正确运用。

3. 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介绍成语的起源,讲解成语的演变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来源,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成语接龙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要求每个成语都要准确无误,接龙过程不能中断。

通过游戏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

2. 成语辨析大赛:学生分组进行成语辨析,教师给出成语,学生要快速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游戏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成语运用准确性:通过成语接龙和成语辨析环节,评价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成语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成语的准确运用和作文中的成语使用。

高三成语专题复习(苏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成语专题复习(苏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成语专题复习(苏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考纲要求,把握熟语误用类型。

2、积累重要熟语,了解熟语的意义、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明确熟语误用类型,掌握做题思路、方法。

2、能区分易误解的成语解释,分清熟语的使用范围、适合语境。

教学难点:1、“韬光养晦”、“等量齐观”等熟语的解释和用法。

2、要善于结合熟语考察语境,仔细辨析熟语运用的正确与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1、熟语误用类型2、试卷讲解分析教学步骤:一、熟语误用类型(一)、语义不当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2、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3、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二)、对象不当1、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2、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3、该房屋建筑装潢工作室有经验丰富的专门美术设计师,他们作风严谨、技术精良,把居室交由他们装修,保管使您蓬荜生辉。

(三)、轻重不当1、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2、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特点。

(四)、褒贬不当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

2、为了迎接第六届华商大会,青年志愿者队伍粉墨登场,大显身手。

3、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五)、语法不当1、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2、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3、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六)、逻辑不当1、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2、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成语误用类型的辨析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成语误用类型的辨析。

3. 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误用情况。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误用的原因和对策。

3.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四、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1.1 成语的定义1.2 成语的基本特点(来源、结构、意义等方面)2. 成语误用的类型及原因2.1 成语含义与语境不符2.2 成语用法错误2.3 成语搭配不当2.4 成语色彩误用2.5 成语重复或矛盾3. 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3.1 成语来源分类积累3.2 成语用法分类积累3.3 成语典故和例句记忆3.4 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误用的类型及原因,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成语误用的严重性。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检测学习效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正确使用和积累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践环节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成语接龙游戏1.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成语的第一个字与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相同。

2. 教师点评游戏的精彩瞬间,纠正成语使用不当的情况。

活动二:成语辨析竞赛1. 教师给出成语,学生判断其是否使用正确。

2.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3. 教师总结错误类型,并进行讲解。

七、教学策略策略一:案例分析法1. 教师展示成语误用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2. 学生通过案例学会识别成语误用的类型,提高辨析能力。

策略二:情境教学法1. 教师创设实际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成语。

成语复习教案6篇

成语复习教案6篇

成语复习教案6篇成语复习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学生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听力,语言表达、写作、合作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活动准备:1、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

2、每组请一名学生按成语的意思练习表演。

3、指导学生通过校图书馆、上网查询等方式积累成语,作好活动的`准备。

一.成语接龙的活动形式开始上课:每人一个成语_同学们,几年来的语文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成语了吧。

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进入成语活动,共同享受成语带给我们的乐趣吧!二、找成语。

老师即兴说一段话(内容关于学校及班级的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请同学们认真听,找出其中的成语,看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快又准。

三、写成语。

同学们,不仅咱们的学校,咱们的班级变化了,我们美丽的家乡开发区这几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用几个成语来形容吗?四、走进成语乐园。

1、带数字的成语你知道吗?2、自然景物的成语知多少?3、人物品质的成语知道吗?4、动物园里的成语有多少呢?5、带近义词的成语你知道吗?五、走进成语植物苑顺()摸()()落归()粗()大()火()银()()红()绿沧海一()囫囵吞()胸有成()()断丝连世外()源()立()群()头()尾六、走进人体成语宫。

()瞪()呆()舞()蹈()亡()寒()红()赤劈()盖()()濡()染()来()去三()六()摩()接()推()置()七、我们和成语手拉手交朋友。

把意思相反的两个成语用线连起来,两全其美寥若晨星当局者迷两败俱伤雕虫小技鬼斧神工浩如烟海别开生面流芳百世默默无闻墨守成规并驾齐驱赫赫有名旁观者清分道扬镳遗臭万年八、看图猜成语。

出示活动图,同学们抢答成语九、成语表演。

请几位课前有准备的同学表演,然后请同学们猜出有关的成语。

十、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觉到了成语带给我们的乐趣。

在我们的写作当中,如果用上了成语,也能为你的作文添色不少。

高三语文成语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百年孤独》教案

高三语文成语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百年孤独》教案

高三语文成语复习教案高三语文《百年孤独》教案教案一:成语复习一、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高三学生所学的常用成语。

2. 通过成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十个常用成语的使用方法和意义。

2. 听、说、读各种语境中的成语。

三、教学步骤:1. 复习已学的成语。

a. 通过让学生说出成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复习。

b. 通过让学生完成成语的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成语的应用。

2. 制定游戏,让学生运用成语。

a. 设计成语接龙游戏,要求学生根据上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说出以该字开头的成语。

b. 设计成语猜谜游戏,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词语,猜出正确的成语。

3. 听、说、读成语。

a. 让学生听录音,根据所听到的成语,选出正确的解释。

b. 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给出的句子,体会成语的运用。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说话、读写和做题情况,进行评价。

教案二:高三语文《百年孤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百年孤独》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 学会运用文学解读方法,分析小说的结构和文学手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通过阅读《百年孤独》的部分章节,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小说的结构和文学手法,如时间跳跃、荒诞、寓言等。

3. 进一步了解拉丁美洲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三、教学步骤:1. 阅读《百年孤独》的部分章节,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享阅读心得,讨论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 分析小说的结构和文学手法,如时间跳跃、荒诞、寓言等。

4. 学习拉丁美洲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四、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的形式,评价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通过对成语的复习,加深学生对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与用法2. 成语的来源与故事3. 成语的分类与辨析4. 成语的应用与实践5. 成语的复习与测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2. 难点:成语的分类、辨析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故事和实例。

3. 小组讨论法:进行成语分类和辨析。

4. 实践法: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举例说明。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的故事和实例,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成语分类和辨析,分享学习心得。

5. 实践环节: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实践,提高成语运用能力。

6. 复习与测试:进行成语复习和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心得的准确性等。

3. 成语运用评价:通过学生的成语运用实践,评价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成语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成语。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和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八、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和资料:用于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2. 成语卡片或挂图:用于学生分组分类和辨析成语。

XX届高考语文成语复习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XX届高考语文成语复习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XX届高考语文成语复习教案课件www.5y正确使用成语差不多“文革”结束、恢复高考起,到目前为止,几乎年年有成语题。

这是因为汉语中成语数量特别大,一个高中毕业生拥有多少成语,能否正确使用,确实是衡量其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还因为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文化含量,因此它也是衡量一个人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虽然高考年年考成语,但是得分率并不一定就高,这就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成语的一般特点成语是定型的语素组合,不但结构稳定,其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

譬如“心广体胖”的“胖”,只能读pán,而不能读pàng,因为它是安泰舒适的意思;“自怨自艾”的“艾”只能读yì,而不能读ài,因为它是治理、惩治的意思。

又如“闻鸡起舞”的“舞”只能指舞剑,而不是指跳舞;“不名一文”的“名”只能是占有的意思。

懂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在各种媒体尤其是其中的广告,乱写、乱读、乱用的情况实在太多,这给知之不多的高中学生制造了很大的混乱。

不少成语有特定的含义,不能随意解释,不能不分场合随意乱用。

譬如“文不加点”,形容写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绝不是写不加标点符号;“七步之才”指很有才华,绝不是才华很低;“江郎才尽”,是指本来有才而后“尽”了,不能用于本来就无才的人;“豆蔻年华”只能用于形容十几岁的少女,而不能形容其他人;“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而“汗牛充栋”只是形容书籍多,而不表明学问大;“美轮美奂”,形容高大华美,一般多用于称赞房屋,而不能用于化妆品。

这也是应该注意的。

成语同其他词语一样,也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譬如,“无微不至”是褒义的,“无所不至”、“无所不为”是贬义的;“东山再起”是中性的,“死灰复燃”是贬义的。

“杀一儆百”是书面语体的,“杀鸡吓猴”是口头语体的。

二、成语的结构如前所说,成语的结构是稳定的。

从结构形式看,同其他短语一样,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并列、承接、目的、因果、主谓、偏正、连动、兼语等:懂得一点成语结构的知识,有助于正确书写、理解,从而正确使用。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有效沟通和表达,增强语言魅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 成语的定义2. 成语的特点3. 成语的来源与构成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记忆1. 成语的分类2. 成语的记忆方法3. 成语的积累与运用第三章:成语的运用与辨析1. 成语的正确运用2. 成语的误用与辨析3. 成语的运用技巧与实例分析第四章: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2. 成语在文段中的作用与分析3.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对策略第五章:成语在写作中的运用1. 成语在写作中的作用与意义2. 成语的恰当运用与搭配3. 成语写作实例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记忆方法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正确与误用,提高学生对成语运用能力的认识。

3. 阅读理解法:通过成语在文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

2. 练习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练习和作业。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成语在文段中的应用,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4. 写作能力:通过成语写作实例,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成语故事书籍或文章。

3. 成语运用实例和误用案例。

4. 成语写作模板和优秀范文。

六、成语的来源与故事1. 成语的来源:古代文学、历史、神话、民间故事等。

2. 成语故事讲解: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成语,讲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3. 成语故事的作用:增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七、成语的辨析与练习1. 成语的误用类型: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等。

2. 成语辨析方法:根据语境、词义、用法等方面进行辨析。

高考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XX届高考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高考中成语的测试和应答成语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汉语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高考一直将其列为测试的重点。

高考中,除了以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为主的题型外,语音、字形的考查也常以成语为载体。

下面就结合近几年高考的情况分别从三方面谈谈成语的测试和应答。

一、语音1、测试XX年《考试说明》对此项考试内容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等级是A。

考题中,语音考查的测试形式比较单一,一般要求选出"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或"读音有错误的一组"。

近几年的语音测试题中都涉及了成语的考查,如1997年全国卷和XX年全国卷考查了用普通话读音正确识读汉字的能力,涉及成语八个;1998年全国卷考查了对多音字的认读,涉及成语八个。

2、应答高考的命题重点,往往是考查那些平时容易读错的字,因此,应答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避免多音误读语言环境决定了多音字的读音。

对于多音字,应该根据不同的语境,从字义、词性或特殊用法(比如语体色彩)等方面确认其正确读音。

如"穷形尽相"(XX 年全国卷)中的"相",在该成语中是名词,相貌之意,读作"Xiàng",不能读成副词"Xiāng"音;"闭目塞听"(1998年全国卷)中的"塞",单用或用于口语时"Sāi",是动词,做名词时读"Sài",用于合成词中读"Sè",在该成语中只能读"Sè"。

"度"表估计、推测之意时读"Duó",因此,"审时度势"(1997年全国卷)中的"度"就得读"Duó",不能读"Dù"。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意思和用法2. 掌握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演变和活用4. 成语的运用和辨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成语的运用和辨析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成语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的特点和用法2.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成语的不同用法和意义,帮助学生区分和辨析成语3. 实践训练法:通过练习和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成语有基本的认识3. 分析成语的来源和分类:讲解成语的来源,如寓言故事、历史典故、文学名著等,并介绍成语的分类,如人物成语、动物成语、植物成语等4. 探讨成语的演变和活用:讲解成语的演变过程,如古汉语成语到现代汉语成语的演变,以及成语的活用,如成语的颠倒使用、成语的拆分使用等5. 练习成语的运用和辨析:提供一些成语句子,让学生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并解释原因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供一些拓展的成语,供学生课后学习和巩固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运用成语的能力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等,评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成语意思、用法和辨析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运用情况。

1. 成语词典:提供成语词典,供学生查阅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成语案例资料:准备一些成语的案例资料,用于讲解和分析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成语练习题:准备一些成语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届高考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成语”复习对策一、考纲要求:能根据语境,正确辨析成语的音义,正确使用成语。

二、高考题示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7年全国高考题)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解析]答案为B。

B句?quot;不孚众望"是"不使人信服"的意思,符合句意,使用恰当;值得注意的是,"孚"字不同于"负"字,如果换成"不负众望",在原语境中就属于使用不正确了。

A句中"一位"与表示"众多"的"莘莘"前后矛盾;c 句中"趋之若鹜"为贬义词,用在"艺术爱好者"身上不恰当;D项中"万人空巷"是指"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因其中有"人们都从巷子里走出来"的意思,并不像D中"在家里守着荧屏",故而词义与句意不合。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8年全国试题)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解析]答案是D项。

A项中的"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而这里应当说成"难以望其项背",或"望尘莫及"才能强调"其它甲B球队"财力远远不如"成都••••••球?quot;。

B项中的"处心积虑"多表贬义,在B句中不当,可?quot;殚精竭虑"。

c项中的"火中取栗"典出法国拉•封登的寓言,比喻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这里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正好用反了,应改为"坐收渔?quot;才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9年全国试题)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仑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望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牢永逸。

[解析]答案是A项。

该题涉及的四个成语中有三个属于使用对象错误,"美仑美奂"常用来形容建筑高大华美,"炙手可热"往往是说权势很盛,"一牢永逸"往往是说在较为重大的事情上,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而B项说"花鸟虫兽、人物形象""美仑美奂",c项说"彩电""炙手可热",D项说"局势""一牢永逸",均有"张冠李戴"之嫌,联系对象不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XX年全国试题)A.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味"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解析]答案是B。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不能用来形容古人刻苦学习的楷模,故A项使用对象不当。

"洗心革面"是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quot;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

c项中,刊物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既产指人也没有悔改之意,故适用对象不当。

"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

D项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说",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XX年全国试题)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仍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解析]答案是B项。

A项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抢险队必须迅速赶到,而"安步当车"的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显然与句意不符。

c项是说摊前人很多,产品供不应求,说明人们均争着购买鲜花,而"车水马龙"是说车多得像流水,马多得像游龙,常用来表示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显然是不恰当的。

D项中的"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这个词只能出Цκ遣磺〉钡摹?/p>三、复习对策:从以上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

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

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平时对成语的练习、积累,要注意下面的一些情况:(一)了解成语的特点。

一般说来,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古语性。

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

如"不过尔尔"中,前一个"尔"是"如此、这样"的意思;后一个"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意思是"也不过如此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又如"时不我待",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应理解为"时不待我","不我待"是"不待我"的倒装。

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2.定型性。

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换字或增减字。

?quot;入木三分"不能说"三分入木"。

"入木三分"于古籍记载,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工人用刀刻时发现墨迹渗入有三分深。

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如果说?quot;三分入木"就不是其原意了。

又如"九牛一毛"不能改成"十牛一毛";"名副其实"与"名符其实","副"是"相称、符合"的意思,与"符"的意思差不多,但"名符其实"就不是成语。

以上说的是一般情况。

下面谈谈成语结构活用的情况。

有些成语,在不变更基本结构和原来意义的前提下,个别音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次序或是换成别的音节。

如千钧一发------一发千钧,同工异曲------异曲同工,每下愈况------每况愈下。

如果由于变动万分而改变愿意,那就是另一个成语了。

?quot;小题大做"与"大题小作"这两个成语,前者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后者则比喻把大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

3.完整性。

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

如:"义无返顾"中,"义"是指应该做的事,正义的事;"反顾"指回头看。

把"义""无""反顾"连起来理解为:做正义的事,勇往直前,绝不犹豫回顾,亦即指为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回头。

(二)理解成语中关键词的含义。

例1.不刊之论?quot;刊"指消除,"不刊"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

这个成语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如果把"刊"理解为"刊登""刊载",那么把这个成语解释为不能刊登的言论,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例2.登堂入室:"堂"指古代宫室的前屋,"室"指古代宫室的后屋。

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入室"比喻达到最高境界,"登堂"仅次于"入室",整个成语比喻造诣逐渐达到高深的程度。

(三)在理解愿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例1.和盘托出:愿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一起托了出来。

比喻毫无保留地说出实情。

了解该成语的原义和比喻义,使用时就不会出差错。

例2.李代桃僵:语出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

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本来是用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

后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四)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

.形相近而义不同的。

例:"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