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治理_公共管理现代发展的新趋势

合集下载

各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是什么

各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是什么

各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是什么行政管理理论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和演变。

在所有的行政管理理论中,都围绕着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组织政府机构来提供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秩序。

本文将分别介绍不同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包括传统理论、现代理论和未来趋势,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一、传统理论传统理论主要涵盖了管理学之父亨利·福尔莱特的科学管理、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管理和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理性管理三个主要学派。

这些理论主要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旨在解决大规模组织和生产下的管理问题。

1. 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理论主要由亨利·福尔莱特提出,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生产率和效率。

福尔莱特主张,通过对工作流程的分析和规划,可以找到最佳的作业方法和分工方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他还提出了工资奖励机制和职业规划等管理方法,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 官僚管理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管理理论是对科学管理的补充和延伸。

韦伯认为,官僚组织是一种理性、规范和有效的管理方式,具有明确的层级结构、权责分明的职务分工和规范化的管理程序。

官僚管理理论着重强调了组织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官僚主义的批判。

3. 理性管理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的理性管理理论则是对科学管理的延续和发展。

泰勒主张,通过对工作流程的量化和分析,可以找到最佳的生产方法和作业规划,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成本。

他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时间研究、工序分析和作业标准化等。

总体来看,传统理论主要集中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规范管理制度,强调了组织的稳定性和管理的理性化。

这些理论为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和管理提供了参考和指导,但也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弊端,比如过分强调对员工的控制和规范化,忽视了员工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二、现代理论在现代理论阶段,行政管理理论开始注重组织的灵活性、创新性和公民参与度,并以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

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

《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读书报告于公共管理学专业课上,老师开出了一份书单,让学生自行选择其中一本仔细阅读后撰写一篇读书报告。

当时,我望着那一本本书目,最终选定了这本《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我性子比较活泼,也喜欢和网络有关的事务,这是我选择了这本书的原因。

该书作者——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威廉·D.埃格斯。

斯蒂芬·戈德史密斯,1992-1999年任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市长,现任美国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民主治理和创新研究教授。

他还兼任曼哈顿公共政策研究所的主席。

而威廉·D.埃格斯,是美国德洛伊特研究所公共部门研究室主任,曼哈顿公共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从许多方面看,公共管理是十几年来我国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学科。

系统追踪国外研究成果并在批判的基础上消化和吸收,无疑是学科积累知识和发展创新的重要途径。

而本书就是引进的外文图书之一。

本书是对公共管理新形态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性研究。

网络化治理的要义是:除按照传统的自上而下层级结构建立纵向的权力线以外,政府治理还必须依靠种种合作伙伴建立起横向的行动线。

这是新历史时期政府提高绩效和增强责任性的基础。

本书的两位作者关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

关于网络化治理与协同政府之间的区别,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辨析框架,它包括“公私合作程度”和“网络管理能力”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分为“高”、“低”两个层次。

“层级制政府”(低合作,低网络管理)属于传统的官僚制政府形态,“鸽笼化”管理色彩比较浓厚,主要靠层级制权威进行协调,因而效果不佳。

“第三方政府”(高公私合作,低网络管理)意味着公私合作程度高,但政府对公私合作网络的管理能力低下。

“协同政府”(高网络管理,低公私合作)的网络管理能力强,因而能实现有效的跨界合作,但这种合作仅限于政府不同部门之间。

而“网络化政府”(高公私合作,高网络管理)是高水平的公私合作特性与协同政府充沛的网络能力相结合,然后利用技术将网络连接到一起,并在服务运行方案中给予公民更多的选择权。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网络化治理是指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推动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化治理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提升公共管理效能和提供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推动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网络化治理可以将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线上化,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推进电子政务等方式,将原本需要线下办理的公共服务转移到线上,提高效率、方便群众。

通过手机APP可以办理各类证件、缴纳水、电、气费等,不需要亲自前往办理机关,提高了办事效率和便利程度。

二是打破政务信息孤岛。

传统的公共管理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不同部门之间信息闭塞,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均。

网络化治理通过建设政务云平台、搭建信息共享交换机构等方式,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互通互联,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

通过共享政务数据,可以实现交通、环保、教育、医疗等不同领域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三是强化政府公开透明度。

网络化治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公开政府信息、公共数据,实现政府的公开透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也可以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和疫情数据公开等方式,加强公众对政策和行政过程的监督,实现政府行政的互动和公众参与。

四是推进政府决策的数据驱动。

网络化治理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和利用海量的政府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预测人口流动趋势,帮助政府做出更加精准的城市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决策;通过分析经济数据,可以预测经济发展态势,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等。

五是构建互联网+政务生态系统。

互联网+政务是网络化治理的重要实践。

通过整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智能化管理的政务生态系统,推动公共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变。

这样可以提高公共管理的透明度、高效性和便利性,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既给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参与机会。

公共管理体系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公共管理体系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公共管理体系的变革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公共管理已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背景下,公共管理体系的变革与发展趋势日益显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一、智能化与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管理日益向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

例如,许多政府机构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管理城市交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并加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二、去中心化与自组织化传统的公共管理体系往往是高度集中的,政府是信息和资源的主要来源和控制者。

然而,随着社交网络、区块链等技术的出现,去中心化和自组织化的公共管理趋势正在兴起。

在这种模式下,市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协作来解决问题,政府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协调者和支持者。

这种模式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弹性,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三、加强公共参与公共参与是现代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之一。

这意味着政府要与市民密切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制定政策和提供服务。

公共参与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公众听证会、网络问卷调查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主动与市民进行互动和交流。

四、加强协同治理协同治理是指政府、市民和企业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共同解决公共问题。

在协同治理模式下,政府需要主动与社会各界合作,形成一个多元参与的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利益。

这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和创新力,还能够增强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同。

五、强化监督与治理公共管理体系的变革还需要强化监督和治理机制,以保证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合法性。

政府需要建立一个公正、透明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的行为。

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规范,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体系的变革与发展趋势是多方面的,包括智能化、去中心化、公共参与、协同治理和监督等方面。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化治理和公共管理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趋势。

网络化治理和公共管理指的是运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来加强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管。

网络化治理和公共管理的核心在于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传递和利用,从而提高治理和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网络化治理与公共管理的新趋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创新的技术手段网络化治理和公共管理的创新技术手段不断涌现,如政务微信、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

这些技术手段使政府部门和公共管理机构获得了更便捷、更高效的信息交流和管理方式,同时也使群众更加方便地获取相关的公共服务。

例如,政务微信可以使政府部门与市民之间实现网上直接联系,提高政务公开、自治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公共服务质量,而大数据分析则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更精确、更全面的信息支持,从而更准确地制定政策和解决问题。

二、跨界互联合作网络化治理和公共管理的发展,推动了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协同合作。

在不同领域的组织之间建立网络互动,从而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协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政府借助市场的力量实现城市管理的创新,也将会在管理领域推广企业的经验和创新理念,实现对公共服务的优化和创新。

例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企业可以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政府可以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市民的智慧和资源,共同推进城市的智能化、创新化、社区化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信息交流互动在网络化治理和公共管理中,信息交流互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换,包括网上公开、网上投诉、在线咨询、群众监督等,可以提高治理和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管理效果和人民对治理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同时,通过社交媒体等在线平台,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可以更加自由、平等,促进了问政、公共舆论引导和关注等。

论网络治理是公共管理发展新阶段-精品文档资料

论网络治理是公共管理发展新阶段-精品文档资料

论网络治理是公共管理发展新阶段网络治理;非政府组织;模式;合作D9文献标识码:A1 网络治理的概念及特征网络治理指的是由传统的科层制转换到宽松模式的政府治理,也就是由完全的政府规制模式演变到由私人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参与到政策制定的模式。

网络治理一词首先是由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前市长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德洛特研究所的威廉?艾格斯在他们的著作《网络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中提出,在此其涵义是指一种全新的通过公司部门合作、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等多主体广泛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治理模式。

我国学者对网络治理的研究也日益显现,其中,陈振明在他的著作《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中,对网络治理做出解释。

网络治理指“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包括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者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政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网络治理是一种不同于政府治理和市场的治理模式。

它是对以马克斯?韦伯等人为代表的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发展。

传统的科层治理模式的弊端使得公共行政学发展到新公共管理阶段、新公共服务阶段。

到20世纪90年代后,提出治理理论。

而网络治理理论是对传统行政管理理论的反思和批判,继承与发展。

网络治理理论分别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网络”和“治理”。

网络的概念来源是Castells 提出的,主要是以网络的组织形式呈现,它有时间的限制,内部权力可以下放,并与其他公司合作项目活动。

这种组织形式在面对20世纪70 年代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发挥强有效的作用而得到巩固。

尤其因为科技的进步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治理工具,使其可以灵活有效的应对由资本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带来的严重经济危机。

“网络”也即指公共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公民个人等第三部门通力合作、信息共享,以优化资源配置,达到“治理”的作用,即共同管理公共事务,促进经济社会均衡而持续的发展。

由以上对网络治理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把网络治理的特征概括为4点:(1)不同主体之间信息系统与管理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合作;(2)相比于马克斯?韦伯的科层管理,网络治理采取更加灵活的管理模式;(3)网络治理更民主化;(4)网络治理是现代政府治理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的直接相互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网络化治理是指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借助互联网等新兴科技手段,提高公共管理效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种新趋势。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公共管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工具。

一、网络化治理为公共管理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渠道。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信息交流和共享更加便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可以通过搭建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与公众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这种网络化的治理方式,使得公共管理更加透明、民主,提高了公众参与度和治理效能。

二、网络化治理提高了公共管理的时效性和精细化水平。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政府可以及时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精确分析和评估。

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监测和调整政策措施,提高公共管理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精细,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三、网络化治理促进了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与协同。

通过网络化平台,政府可以与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各方面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形成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

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化技术,主动引导和依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提高公共管理的效能和合法性。

四、网络化治理提升了公共管理的公信力和责任意识。

通过网络化平台,政府可以公开发布政策信息和管理措施,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

公众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对政府行动的监督惩治。

政府也可以通过网络化手段,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民主意识。

网络化治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政府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和政府的信息安全。

其次是信息鸿沟问题。

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和技术能力的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和群体在网络化治理中处于劣势地位,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培训,缩小信息鸿沟。

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公共管理问题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主导社会事务和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也是人类社会自从出现利益分化和阶级分化以来的重大现实问题.如今,人类社会的航船已经行进到21世纪,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上仍在持续着全球化的人类社会的结构转型,而主导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公共管理也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边缘化、国际化、创新化、公共政策化、知识管理化和可持续发展化.一、公共管理边缘化在21世纪,公共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更是无法替代,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行为与过程更会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从学科研究来讲,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科学在经历长期的分化和初步的融合之后,开始逐步向整体化、边缘化和横断化迈进,跨学科与交叉综合研究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趋向。

各种与政府管理密切相关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开始围绕政府管理问题的解决而交叉、融合。

政府公共管理问题的边缘化是公共管理过程与行为边缘化的反映,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它的发展过程也必然包含着中心边缘化和边缘中心化的丰富意蕴。

公共管理的边缘化趋势表现为:21世纪的公共管理将把主体中心主义转化为客体中心主义,把权力中心主义转化为服务中心主义,把效率中心主义转化为成本中心主义,把个体利益中心主义转化为公共利益中心主义。

传统的管理把统治权和统治行为置于社会的中心,21世纪的公共管理则不同,它关注政府实施的各种计划、项目的有效性,表现出一种目标导向的趋势,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从属于目标这一中心,这个目标的具体表现就是顾客的满意。

21世纪的公共管理会更注重社会的分权,表现出一种破除权力拜物教的趋势,使人们把视线从关注权力和权力的运行转向关注管理的效果上来。

政府不再是唯一执掌公共权力的组织与部门,公共权力随着公共管理的社会化而社会化,公共管理变成了一种为公众的服务。

公共组织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时不是单向地去考虑政府行为的效率,而是把这种效率的提升放在行政成本投人降低的双向思考之中,反映出成本意识先行的思路。

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共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共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共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公共管理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挑战。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公共管理主要是由政府机构与公共服务组织负责的,这些机构与组织通常以分权管理为基础,通过一套固定的流程和程序进行管理和服务。

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革新,公共管理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共管理现状1、公共管理的数字化数字化是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的一大趋势。

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公共管理系统可以整合数据,使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组织更加高效和精确地服务公民。

数字化的公共管理包括电子政务,以及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开发和维护。

这使得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组织能够更加精确和高效地供应服务,满足公民的需求。

2、公共管理的透明化随着数字化的推进,公共管理透明化也成为一种趋势。

透明化可以促进公共领域的监督和监管,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公共机构和服务组织的活动,从而有助于社区发挥表达意见和影响决策的作用。

透明化还有助于促进政府机构的责任和问责制,使政府机构更加贴近公众。

3、公共管理的网络化互联网时代的公共管理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媒体和信息渠道,而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做到快速响应,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网络化公共管理的优点在于能够实时清晰地处理信息,从而提供更加公正和可靠的决策。

4、公共管理的民主化互联网使公民有更多的途径参与公共管理,从而使公共管理更加民主化。

通过网络咨询,投票系统,以及公共讨论和讲解等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民众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向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组织提出建议和意见。

对公共管理民主化的支持是让公众参与公共任务和融入社区的重要方法。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共管理未来发展趋势1、聚焦公共服务在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将逐步聚焦于提供成本效益优良,经验丰富,服务质量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服务资方。

聚焦公共服务将向公民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从而引领社区发展出更加灵活和动态的公共管理模式。

网络时代的公共管理

网络时代的公共管理

网络时代的公共管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时代的公共管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相比传统的公共管理方式,网络时代的公共管理不仅需要更加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也需要更加开放的政策制定流程和更加灵活的执行模式。

本文将围绕网络时代的公共管理展开讨论,并从多个维度探讨其困境和发展趋势。

一、网络时代的公共管理困境1.信息爆炸带来的信息管理难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爆炸已经成为了网络时代公共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处理的信息数量巨大,但是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却难以保证。

除此之外,规范信息的分类和归档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网络上,大量的信息不仅存在纷乱和杂乱无章的状态,还存在虚假和错误的信息。

如何通过高效的手段搜集和过滤信息,让可靠、真实的信息快速传达到需要的人群,这是网络时代公共管理的一大难题。

2.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面临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能够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服务,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但是网络时代的公共管理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方面也面临着困境。

一方面,网络上存在着数据交流不便、信息不对称、信息滞后等问题,这一点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差不大。

另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公共管理虽然能够增加政府与公众的交流渠道和透明度,但是如何平衡好政府与公众才是一个关键问题。

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还不能及时回应公众的需求,让公共服务与公众的需求背道而驰,导致不良影响。

3.公共政策缺乏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网络时代的公共管理虽然在信息处理效率、公民参与度、政府透明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面临着公共政策缺乏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公共政策多数由政府通过专家、顾问和利益相关者等专业人士制定和执行,但是在网络时代,民智的觉醒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已经让公众对公共政策制定有了更大的参与性和话语权。

但是,在如此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的环境中,政府需要有计划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达成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这既是一项需要高超技能的任务,也是一项需要成功与否的关键。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发展的新趋势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发展的新趋势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发展的新趋势标题一:网络化治理在公共管理中的定位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改变了公共管理的方式。

网络化治理在公共管理中定位良好,它是一种能够通过网络来协调不同单位和个体,构建新的治理体系和技术平台的管理模式。

相比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网络化治理拥有更高的效率、覆盖面更广、沟通更便捷等优势。

首先,网络化治理让管理者能够更快速地掌握社会情况。

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等工具,管理者能够轻松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和民意实时反映,快速做出响应,增强了政府的应对能力。

其次,网络化治理借助互联网平台,形成了一种更加公开透明的管理模式。

信息共享和公开透明是网络化治理的重要特征,通过公开透明,网络化治理可以促进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互动,提高政府公信力。

最后,网络化治理具备资源共享的特征。

资源共享可以让政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

通过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可以改进传统管理的缺陷,进一步加强管理的统筹协调和信息共享,促进了政府工作的效能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标题二:网络化治理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与进展网络化治理在政府管理中应用广泛,已经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体系。

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机构在政务中运用网络化技术,实现了快速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效率提高。

网络化治理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例如:财政领域,通过“财政部门门户网站”、“税收政策网站”等,提供财政政策、税改动态、纳税服务等信息;司法领域,建立了“互联网+审判”和“电子法庭”,提供全程线上诉讼服务;教育领域,建立了“数字政务”平台,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信息。

网络化治理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重要的趋势和方向。

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跨越传统的信息孤岛和管理孤岛,加强信息共享与整合,实现不同政府部门的协同服务。

标题三:网络化治理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网络化治理在公共安全管理中,是实现高效安全保障的重要工具。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 郑家昊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 郑家昊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郑家昊考研笔记第一章:公共管理概论1.1 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对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包括制定政策、实施计划、监督执行和评估效果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是政府治理的核心内容。

1.2 公共管理的特点公共管理具有政府性、公益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它不同于企业管理,其目标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非盈利。

公共管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1.3 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公共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支持,对于指导公共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2.1 政府管理功能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主体,其管理功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和监督等方面。

政府管理能力的提升是公共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2.2 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其制定与实施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

公共政策的科学、民主和有效实施是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的关键。

2.3 绩效管理与评估绩效管理是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方式,旨在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效益。

评估则是对公共管理措施和政策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现代发展趋势3.1 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后期提出的公共管理思潮,主张借鉴市场机制,加强绩效导向,提高政府效率和责任。

其代表性理论包括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伙伴理论等。

3.2 公共治理公共治理是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强调政府与社会、市场等各种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倡导多元治理、共同治理和民主治理。

3.3 网络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管理成为公共管理的新趋势,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通过网络平台协同管理,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服务创新。

第四章:公共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4.1 行政效率与公共服务质量公共管理中存在效率低下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政府需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

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

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公共事务日益复杂,全社会对于公共事务管理的实践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政府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网络化治理的新概念,公共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据此,简单的梳理了戈德史密斯和埃格斯《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这本小书的内容,并表达自己的感想。

标签: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新时代作为网络化时代政府管理的权威之作,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威廉·D·埃格斯的《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一书的出版预示着,21世纪的公共管理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治理模式:网络化治理。

而这本书的目的在第一章作者就给了明确的概括,就是要解释什么是网络化治理、它是如何改变公共部门形态的以及在政策目标的实现已经不再是靠政府公务员的绩效而是靠雇佣和管理外部伙伴来实现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政府管理。

换句话说,就是在当今这个日益复杂化和碎片化的社会现实中,如何将分散化的,各具利益诉求的主体粘合起来,以实现社会“善治”?在这个只有160页的小书中,戈德史密斯和埃格斯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将网络化治理的兴起、优势、劣势、如何进行网络化治理以及网络化治理的未来发展之路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给正在“迷途”中的传统政府一个清晰的指南。

是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一位初学者必须要拜读的经典之作。

《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这本书只有两部分,网络化的兴起和网络化的治理。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出现了如:民主价值的没落、公私管理的混淆、对市场机制的盲目崇拜等问题,推动了“网络化治理”的出现和政府管理实物的变革。

在这种背景下,戈德史密斯和埃格斯从西方发达国家各个城市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案例中提出了“网络化治理”概念,他们认为:网络化治理就是第三方政府、协同政府、数字化革命和公民的选择这四种有影响力的代表全球公共部门发展趋势的合流。

通过各种案例对着四种公共部门的发趋势进行概括,第三方政府就是利用私人和非盈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协同政府就是减少纵向的程序,提供横向的整体化服务;数字化革命利用技术手段减少成本;公民的选择指的是希望增加公共服务的选择权不断提高。

《西方行政学说》完整版复习资料

《西方行政学说》完整版复习资料

西方行政学说》期末复习指导书---填空题一、填充题1.从学科发展历史来看,行政学是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P32.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一文中,从行政学研究的起点和具体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对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作了明确界定。

P133.韦伯是最早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因此,有人把韦伯称作组织理论之父。

P364.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西方科学管理运动密切相关的,而对于这场运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影响的乃是泰勒。

P405.泰勒所谓的第一流的工人是适合于其工作而又愿意努力干的人。

P426.法约尔对于管理的定义是通过将经营与管理进行比较并对管理活动的要素分析来揭示的。

P507.怀特作为西方行政学的奠基人,尤其擅长人事行政问题的研究。

他坚信行政管理存在着一些具有普适性的理论原则。

P658.怀特指出,端正官纪应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进行,这两个途径要相互补充,灵活运用。

P759.综观古利克的整个行政学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它明显具有一体化和实践性的特征。

P9610.古利克的个人兴趣一直都主要在公共财政、人事和城市政府这些领域。

P9411.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由三个职能组成:计划,组织和控制。

P10312.巴纳德认为,组织成员对组织共同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协作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

P11113.在行政学研究中,西蒙是以事实与价值因素的区别为其方法论的出发点。

区分这两种因素的理论依据是逻辑实证主义学派的知识理论。

P12614.林德布洛姆对渐进分析的层次进行了划分,即划分为简单的渐进分析、断续的渐进分析和策略分析三个层次。

P15015.沃尔多著有《公共行政的事业》等大量行政学名著,是西方新公共行政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

P16616.里格斯基于对不同社会形态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及文化、历史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比较研究,而创立了行政生态学这个重要的行政学分支学科的。

P18517.行政生态学是以行政现象、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政府和公共机构提供了更高效、更智能的管理方式,这一新趋势对公共管理的现代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互联网+公共管理的概念互联网+公共管理,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公共管理进行全面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在政务、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交换、智能决策等功能,提高政府和公共机构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实现治理现代化和公共管理的升级转型。

二、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的新趋势1. 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在过去,公共管理主要依靠纸质文件和人工操作,管理效率低下,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和数据丢失的问题。

而现在,通过互联网技术,政府和公共机构可以建立起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政务信息的全面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提高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利用效率,使管理更加科学、准确和透明。

2. 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和公共机构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实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监测和预测。

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帮助政府精准制定政策和规划,还可以帮助公共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甚至可以帮助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为公共管理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3. 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成熟,政府和公共机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公共服务的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

在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监测、智能调度、智能预警等功能,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 互联网平台的开放共享互联网平台的开放共享,为政府和公共机构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政府可以通过开放数据、开放接口等手段,邀请社会各界参与公共管理,实现政府和社会组织、企业、个人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推动公共管理的创新和转型。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新兴理论,旨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和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本文将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历程、现状进行梳理,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该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实现高效、协调的治理,为提升我国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研究历程方面,本文将回顾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该理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观点和理论贡献。

在现状方面,本文将重点介绍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包括理论应用、实践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发展趋势方面,本文将探讨整体性治理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创新点,包括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对整体性治理的影响,以及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全球治理、区域合作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为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整体性治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其背景是公共管理体系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政策挑战。

传统的官僚制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学者们和政策制定者开始寻找新的理论框架来指导公共管理实践。

在这个背景下,整体性治理理论应运而生。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协调与整合政府部门间的功能和资源,打破碎片化的治理局面,以实现政策目标的协同和公共服务的无缝隙提供。

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倡通过跨部门合作、信息共享、流程优化等手段来提高政府效能和回应性。

自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以来,其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早期的整体性治理理论主要关注政府内部的协调与整合,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拓展,该理论逐渐扩展到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等多个领域。

整体性治理理论开始强调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合作,以及政府在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深圳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A卷)

深圳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A卷)

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A卷)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参考作答90分钟。

满分100分。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材料1.《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指出,十年间,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发生巨变,移动应用快速增长,在社交、视频、新闻、工具和购物等领域,移动应用已超过50%,在团购、旅游和零售业,移动端收入规模已经超越PC端,中国互联网用户数据接近7亿,人口的渗透率从10%上升至50%手机网民超过6亿,在人口中的渗透率从1%上升至45%。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经济模式和行为、社会互动交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

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趋势给政府治理带来的严峻挑战,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主动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等互联网新技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重新定位政府角色以及政府与市场、社会、民众的关系,实现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另一方面,新的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也为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和机遇。

材料22.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习近平还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

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

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

《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读书报告于公共管理学专业课上,老师开出了一份书单,让学生自行选择其中一本仔细阅读后撰写一篇读书报告。

当时,我望着那一本本书目,最终选定了这本《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我性子比较活泼,也喜欢和网络有关的事务,这是我选择了这本书的原因。

该书作者——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威廉·D.埃格斯。

斯蒂芬·戈德史密斯,1992-1999年任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市长,现任美国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民主治理和创新研究教授。

他还兼任曼哈顿公共政策研究所的主席。

而威廉·D.埃格斯,是美国德洛伊特研究所公共部门研究室主任,曼哈顿公共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从许多方面看,公共管理是十几年来我国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学科。

系统追踪国外研究成果并在批判的基础上消化和吸收,无疑是学科积累知识和发展创新的重要途径。

而本书就是引进的外文图书之一。

本书是对公共管理新形态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性研究。

网络化治理的要义是:除按照传统的自上而下层级结构建立纵向的权力线以外,政府治理还必须依靠种种合作伙伴建立起横向的行动线。

这是新历史时期政府提高绩效和增强责任性的基础。

本书的两位作者关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

关于网络化治理与协同政府之间的区别,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辨析框架,它包括“公私合作程度”和“网络管理能力”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分为“高”、“低”两个层次。

“层级制政府”(低合作,低网络管理)属于传统的官僚制政府形态,“鸽笼化”管理色彩比较浓厚,主要靠层级制权威进行协调,因而效果不佳。

“第三方政府”(高公私合作,低网络管理)意味着公私合作程度高,但政府对公私合作网络的管理能力低下。

“协同政府”(高网络管理,低公私合作)的网络管理能力强,因而能实现有效的跨界合作,但这种合作仅限于政府不同部门之间。

而“网络化政府”(高公私合作,高网络管理)是高水平的公私合作特性与协同政府充沛的网络能力相结合,然后利用技术将网络连接到一起,并在服务运行方案中给予公民更多的选择权。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正在逐渐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新趋势。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是指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和信息系统来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参与,推动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政府智慧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政府开始加快推进智慧政府建设,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公开和监督。

政府通过互联网和信息系统,实现政务信息共享,提高决策效率,加强对政务活动的监督和公众参与,从而实现政府智慧化的目标。

政府智慧化需要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政务信息化系统和平台,加强政务数据共享和管理,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

政府还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管理水平,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公共服务的在线化随着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的发展,公共服务将逐渐实现在线化。

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客户端等途径,实现各类公共服务的申请、预约、查询和办理。

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公共服务的一站式办理,提高服务效率,减少市民办事的时间和成本。

公共服务的在线化不仅可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提升服务水平,还能够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的能力,促进政府与市民的互动和沟通。

公共服务的在线化也需要政府加强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管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社会治理的信息化随着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的发展,社会治理也将逐渐实现信息化。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加强社会信息采集和分析,实现社会矛盾的早期预警和化解,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政府还可以通过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推动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和协同化发展。

社会治理的信息化还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信息的安全管理和合规使用,保障公民的信息权益,提高社会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发展的新趋势

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发展的新趋势

[ 摘
要] 网络化 治理 理论 是二 十世 纪九 十年代 在 美 国兴起 的公 共 治理 理论 , 有 着 丰富 的理 论 基石 , 在 中西 政府 的管理 实 它 并
践 中得到 了运 用 。网络化 治理 代表 的不仅 仅 是一 种全新 的分 析工 具 , 是一 种挑 战传 统政 府制 度 的治理 模式 , 更 代表 着治 理 主体 、 理 治 工具、 治理结 构 和治理 机制 的深 刻变 迁 。但是 , 由于管 理 由非 营利组 织 组成 的网络 和 管 理政 府 公务 员 是 明显 不 同 的 , 因此 , 网络化 治 理还 面临 一定 的风 险与挑 战 。针对 这些挑 战 , 我们 必须有 效选 择 管理策 略 , 高 网络化 治理 的水 平 。 提 [ 关键 词] 网络化 治理 ; 治理 模式 ; 战 ; 理策 略 挑 治
[ 者 简 介 ]何 植 民 ( 8 ) 湖 南 永 州 人 , 国 人 民 大 学 行 政 管 理 专 业 博 士 生 , 要 从 事 行 政 管 理 理 论 研 究 ; 明 山 作 17 一 , 9 中 主 齐
( 96 ) 中 国 人 民 大学 行 政 学 系教 授 , 士 生 导 师 , 要 从 事 行 政 管 理 理 论 研 究 。 14一 , 博 主
的利益关 系, 协调行动者与整个合 作 网络 的关系 , 并提 出主要 的 网络 协调机制 包括价 值协 同的协调 机制 、 信 息共享 的协调机 制和诱 导与动 员的协调 机制等 , 这些 探索 为新 的治理模式提供 了机制选择 。
学、 管理学的重要探索领域 , 而网络作为一种治理 形式 萌发于 2 世纪 9 O 0年代初 , 已成 为研究组织演化 的一个 组成部分 , 并在理 论研究 与实践应用上 获得较大 的进 展 。网络治理理论是 由美国印第 安纳波利斯前市 长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y ,2009NO.3G eneral 193甘肃理论学刊G ansu Theory Research 2009年5月第3期总第193期管理世界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发展的新趋势何植民,齐明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 [收稿日期]2009-02-12[作者简介]何植民(1978—),湖南永州人,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理论研究;齐明山(1946—),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理论研究。

[摘 要] 网络化治理理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公共治理理论,它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石,并在中西政府的管理实践中得到了运用。

网络化治理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分析工具,更是一种挑战传统政府制度的治理模式,代表着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深刻变迁。

但是,由于管理由非营利组织组成的网络和管理政府公务员是明显不同的,因此,网络化治理还面临一定的风险与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有效选择管理策略,提高网络化治理的水平。

[关键词] 网络化治理;治理模式;挑战;治理策略[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07(2009)03-0110-05 一、网络化治理的内涵与基本理论网络组织的研究成为20世纪后半叶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的重要探索领域,而网络作为一种治理形式萌发于20世纪90年代初,已成为研究组织演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上获得较大的进展。

网络治理理论是由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前市长斯蒂芬・戈德史密斯(Stephen G old -smith )和德洛特研究所(Deloitte Research )的威廉・艾格斯(W illiam D.Eggers )联合提出。

在他们共同的著作《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一书中提出,网络治理主要指一种全新的通过公私部门合作,非营利组织、营利公司等广泛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治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管理人民、控制社会向协调资源转变,行政管理序列变得更为扁平,参与的部门也更为广泛。

在传统的官僚体制政府时代,依靠政府占支配地位来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共政策目标。

目前的世界,节奏更快,权力更加分散,界限更加模糊。

传统的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复杂而多变的需求,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有着根本区别的公共管理模式,即网络化治理。

网络化治理范式的兴起并不是瞬间迸发的,它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和实践积累。

首先,随着治理理论的勃兴与政府管理模式转变在实践层面的演进,一系列探索实现良好治理格局的理论大量涌现,这其中有许多理论正是基于网络社会兴起对治理提出的新挑战而进行理论建构的,它们也为网络化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石,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主张有如下几种:11政策网络理论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网络理论被引入公共政策领域,发展出政策网络理论之后,许多研究者(特别是欧洲大陆的学者)便将政策网络作为一种不同于科层治理和市场治理的治理模式赋予其治理的色彩,由此形成了政策网络的治理研究路径。

循着这一路径,他们强调治理目标的达成是多元行为者之间互动的结果,治理过程充满着利益冲突与合作的特质,他们对过去的多元主义、政策网络等理论进行整合,主张通过政11府与非政府组织乃至私人部门共同建立起网络结构,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网络治理理论不仅看到了政府、市场与社会三元主体之间在实现有效治理中合作的重要性,而且还意识到了网络内部各行动者之间的协调问题,认为协调的主要内容是协调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行动者与整个合作网络的关系,并提出主要的网络协调机制包括价值协同的协调机制、信息共享的协调机制和诱导与动员的协调机制等,这些探索为新的治理模式提供了机制选择。

21多中心治理理论以奥斯特罗姆夫妇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多中心治理理论反对管理主义范式内含的政府单中心论,主张政府是各参与者中“同辈的长者”,但它不具备最高的绝对的权威,主要是承担建立指导行动的共同准则及确定大方向的任务。

他们提出,通过社群组织自发秩序形成的多中心自主治理结构,以多中心为基础的新的“多层级政府安排”(具有权力分散和交叠管辖的特征),多中心公共论坛以及多样化的制度与公共政策安排,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集体行动中机会主义的遏制以及公共利益的持续发展。

多中心治理有利于消除相互依存却又独立运作、关系松懈的组织间的隔膜,凸显现代治理机制的民主动态特征。

该理论对治理过程中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所进行的理论论证与实践推想,为我们分析网络治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

31协商民主理论自从1980年约瑟夫・毕塞特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中首次使用“协商民主(de2liberative democracy)”的概念后,经伯纳德・曼宁、乔舒亚・科恩及罗尔斯与哈贝马斯等政治哲学家的构建和发展,协商民主政治理论已经成为20世纪后期和新世纪西方政治理论发展的新方向。

从治理的视角来看,协商民主是一种治理形式,它特指“平等、自由的公民在公共协商过程中,提出各种相关理由,说服他人,或者转换自身偏好,在广泛考虑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利用公开审议过程的理性指导协商,从而赋予立法和决议以政治合法性”[1]。

该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主张“政治决策应该通过协商而不是金钱或权力的途径进行,同时协商判断的参与度应该尽可能平等和广泛”[2]。

协商民主契合了网络信息时代公众参与的新特点,这种新型的民主模式契合了网络治理所强调的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在治理过程中作用的价值取向,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操作模式。

41社会资本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被学术界广为重视的社会资本问题,主要是指建立在信任和互动合作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网络。

福山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有助于个体之间相互合作,可用事例说明的非正式规范。

在经济领域中,它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在政治领域中,它可以促进那种为有限政府和现代民主的成功运转所必需的协作生活”[3]。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中所强调的信任、公民参与网络以及互利互惠规范,对研究网络社会下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路径和分析视角的选择。

二、网络化治理的构成要素网络化治理包括一个网络领域所有参与网络的行动者,他们具有相互依赖的利益,努力寻求在集中的、非层级节制的层次上,通过集体行动解决问题。

因此,网络化治理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分析工具,更是一种挑战传统政府制度的治理模式,代表着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深刻变迁。

11治理主体传统统治将政府组织视为中心和主体而治理理论认为,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资源的合作。

网络化治理既包含高程度的公私合作,又意味着对公私合作网络的管理能力强。

现代社会,无论是政府,还是公民社会组织,都没有能力拥有单独行动所需的足够的信息和知识,每个治理主体在其熟悉的特定领域都具有比较优势,可以发挥最佳的治理能力,公共事物的良好治理就是由许许多多单个治理主体“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的结果;仅仅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不一定就保证了各个主体都享有充分的权力保障和独立地位,应该对各个主体进行平等的赋权,实现权力多元化。

在公共治理体系中,公民社会组织之间结成的是网络结构,并无单一的权力中心可言,因为治理权力的分布是网络化的。

网络是开放的、多维延伸的、非等级化排列的,没有固定的权力中心,网络的任何一个节点(单个组织)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中心。

公民社会组织网络外部,社会的自主自治因为得到了社会契论和人民主权原则的根本保障,对政府形成了强有力的外约束,政府再也不可能垄断一切权力,政府成为多中心体制中功能比较特殊(公共利益的维护者)的一元。

政府不可以侵犯其他权力中心的独立地位。

2.治理工具在网络治理模式中,以规制性和强制性工具的第一代治理工具已经被主要包括激励、沟通工具以及契约的第二代治理工具取而代之。

传统政府管理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

网络治理主要通111过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建立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等方式解决公共议题。

政府作为在政策网络中具有“驾驭”(steering)能力的主体,灵活地运用各种治理工具,影响和协调其他主体的行为,发挥“领航”(goal2oriented)的作用,实现对目标群体行为的改变,达到预期目的。

根据国外的经验,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企业的伙伴合作方式也有很多,如“公办,商、民共助”,“商办,公、民共助”和“民办,公、商共助”等等。

通过多种方式鼓励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共同参与过去通常由政府直接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并整合为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共同承担。

如政府业务合同出租;通过合适的方式鼓励私人资本投入到学校教育、廉租住宅、医疗服务等领域。

31治理结构网络治理作为一种治理模式的结构而言,经常是在与科层和市场相比较的过程中得出其特征。

从实践来看,这种新的治理范式与传统的科层治理和市场治理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参见表1)。

因而,它是人类社会治理范式在网络信息时代跃迁的新走向,契合了网络社会治理的新要求。

表1 治理结构的类型范式参数科层治理市场治理网络治理规范基础雇佣关系契约—财产互补关系组织形式正式组织、权威结构分散、独立正式与非正式组织正式与非正式组织、复杂网络弹性程度高度低度中度行动基调与氛围正式的、官僚体制的精确计算与(或)怀疑的开放的、相互有利的行动者的自由度低度高度中度行动者的偏好依从的独立的相互依赖的沟通工具例行惯例价格关系参与态度疏离计较积极参与者的自愿度低度中度高度相互间的承诺程度中度低度高度信息分析的程度低度中度高度凝聚力量的基础奖惩制度管理要求满足信任解决冲突的方法行政命令—管理监督争论议价—诉诸法庭互惠的规范—信誉的考量 41治理机制网络治理机制有能力平衡在四重维度环境中的竞争与合作需求,将有效突破市场机制与科层组织不能治理团体间网络交易行为的局限,从而形成一套有效的治理机制,进而实现共同的结果。

一是信任机制。

信任是治理网络得以形成、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

行动主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得以形成、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

行动主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信任,可以推动网络治理中的合作,有效解决彼此间的分歧,减少集体行动的障碍,约束行动者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为实现共同的目标通力配合;二是互动机制。

互动机制是网络治理的内生机理。

互动机制的运作,表明个体或团体具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纽带对其他参与者施加影响的能力与对环境的反应能力。

通过互动机制,个体或团体能获得进入其他个体或团体资源的机会与实施对隐性资源或知识的交流;三是适应机制。

具体而言,面对治理环境的急骤变化,需要网络治理结构中的每个结点都有能力和动机相互合作,打破信息隔离和不对称现象,彼此共享信息,实现在自己的优势范围内尽力协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