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合集下载

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十首】

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十首】

【导语】诗经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琅琅上⼝的诗句让⼈⽿熟能详,天趣盎然的曲调像天籁之⾳娓娓动听。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

欢迎阅读参考!1.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 蒹葭 佚名〔先秦〕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

蒹葭采采,⽩露未已。

所谓伊⼈,在⽔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

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结成霜。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河⽔那⼀⽅。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太长。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在那⽔中央。

河边芦苇密⼜繁,清晨露⽔未曾⼲。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河岸那⼀边。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就在⽔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未全收。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边那⼀头。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就在⽔中洲。

赏析 如果把诗中的“伊⼈”认定为情⼈、恋⼈,那么,这⾸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这⾸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公的追求和失落,⽽是他所创造的“在⽔⼀⽅”可望难即这⼀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种格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的结构是:追寻者——河⽔——伊⼈。

由于诗中的“伊⼈”没有具体所指,⽽河⽔的意义⼜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切因受阻⽽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发⽣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种象征,把“在⽔⼀⽅”看作是表达社会⼈⽣中⼀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个艺术范型。

这⾥的“伊⼈”,可以是贤才、友⼈、情⼈,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的“河⽔”,可以是⾼⼭、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关于诗经的诗

关于诗经的诗

关于诗经的诗1、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

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诗经》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周南-关雎》3、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并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并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诗经》4、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诗经》5、奏乐其镗,热情高涨用兵。

土国城漕运,我富豪之家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属于,痛心有忡。

爰位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期之?于林之下。

死去生契阔,与子成说道。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国风·邶风·奏乐》6、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诗经》7、如月之恒,如日之再升。

例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哀帝。

例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顺。

——诗经《小雅》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9、国风·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存有匪君子,如切如磋,例如琢如搓。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存有匪君子,终不容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存有匪君子,充任耳琇莹,可以弁例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存有匪君子,终不容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例如箦。

存有匪君子,例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仁义讽刺兮,不为虐兮。

《诗经》10、国风·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诗经10首

诗经10首

诗经10首
一、《国风·周南》
伐柯人兮维取角,有羞色兮奈何求。

抉乎哉兮维穷奇,抉乎哉兮维赤词。

二、《国风·邶风》
雨送露兮归浣衣,采桑子兮合歌舞。

倚树俟兮颜色圆,实思量兮心所羞。

三、《国风·小雅》
昔我往矣兮,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兮,雨雪霏霏。

四、《国风·大雅》
岂无咎兮不用辞,山川异域兮归至时。

仰之弥高兮鞫之彭融,维其生民兮育诸侯。

五、《国风·夏雅》
桃之夭夭兮,灼灼其芳菲。

之子于归兮,宜其室家。

六、《国风·泰雅》
桃之夭夭兮,有蕡其实果。

之子于归兮,宜其家室。

七、《国风·颂》
士之立兮恭恭惟敬,聿其谓兮维万方。

厥谟厥志兮维斯言,莫敢不从兮莫敢忘。

八、《国风·蓼莪》
蓼莪之花兮,虽小犹有芳。

士之立兮,恭恭惟敬。

九、《国风·桑扉》
桑扉而开兮,桑枝未施。

士之立兮,恭恭惟敬。

十、《国风·鹿鸣》
鹿鸣乎鹜鸣兮,彼此相视言语间。

士之立兮恭恭惟敬,聿其言兮维万方。

诗经的篇目

诗经的篇目

诗经的篇目01.《国风·周南·关雎》先秦·诗经02.《国风·周南·葛覃》先秦·诗经03.《国风·周南·卷耳》先秦·诗经04.《国风·周南·樛木》先秦·诗经05.《国风·周南·螽斯》先秦·诗经06.《国风·周南·桃夭》先秦·诗经07.《国风·周南·兔罝》先秦·诗经08.《国风·周南·芣苡》先秦·诗经09.《国风·周南·汉广》先秦·诗经10.《国风·周南·汝坟》先秦·诗经11.《国风·周南·麟之趾》先秦·诗经12.《国风·召南·鹊巢》先秦·诗经13.《国风·召南·采蘩》先秦·诗经14.《国风·召南·草虫》先秦·诗经15.《国风·召南·采蘋》先秦·诗经16.《国风·召南·甘棠》先秦·诗经17.《国风·召南·行露》先秦·诗经18.《国风·召南·羔羊》先秦·诗经19.《国风·召南·殷其雷》先秦·诗经20.《国风·召南·摽有梅》先秦·诗经22.《国风·召南·江有汜》先秦·诗经23.《国风·召南·野有死麕》先秦·诗经24.《国风·召南·何彼襛矣》先秦·诗经25.《国风·召南·驺虞》先秦·诗经26.《国风·邶风·柏舟》先秦·诗经27.《国风·邶风·绿衣》先秦·诗经28.《国风·邶风·燕燕》先秦·诗经29.《国风·邶风·日月》先秦·诗经30.《国风·邶风·终风》先秦·诗经31.《国风·邶风·击鼓》先秦·诗经32.《国风·邶风·凯风》先秦·诗经33.《国风·邶风·雄雉》先秦·诗经。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大量的民间诗歌和宫廷诗歌。

以下是诗经的一部分内容及译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栖居在河中沙洲。

文静美丽的姑娘,正是君子好配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
译文: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

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
译文: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
照顾。

以上是诗经的部分内容及其译文。

诗经的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周朝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对生活、情感的深切感受。

这些诗歌以其简洁、生动、富有音乐性的语言,传达了古代人们对自然、情感、人生等方面的朴素理解和追求。

诗经全文

诗经全文

《诗经》全文目录国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雅鹿鸣之什南有嘉鱼之什鸿雁之什节南山之什谷风之什甫田之什鱼藻之什文王之什生民之什荡之什颂周颂·清庙之什周颂·臣工之什周颂·闵予小子之什鲁颂·駉之什商颂【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

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礻颉之。

∷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诗经 关于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 关于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关于诗经全文及译文《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经》,或称《诗三百首》,是一部完全的诗集。

它最初只是一本诗集。

然而,自汉代以来,儒家学者将《诗经》视为经典,尊称《诗经》,并将其列入前五经。

本文是关于诗经全文及译文,仅供大家参考。

《诗经》全文 (带注释和译文)年龄孔丘《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

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诗经》现存诗歌 305 篇,包括西周初年到年龄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墉、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

墉:后来并入卫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

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

王:周平王东迁后的国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齐: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

魏:古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

唐:晋的前身,在今山西省。

秦:在今陕西省境内。

陈:在今河南省淮阳、柘城以及安徽省毫县一带。

桧:桧国后为郑国所灭,二国领土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

曹:在今山东省曹县、荷泽、定陶一带。

豳:也作邠,在今陕西郴县、旬邑县一带。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 105 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 40 篇。

其中周颂为西周王朝前期的作品,均为西周统治者用于祭奠的乐歌,内容多歌颂周代贵族统治者及先公先王,共 31 篇;鲁颂为公元前 7 世纪鲁国的作品,歌颂鲁国国君鲁僖公,共 4 篇;商颂是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 7 世纪宋国的作品,共 5 篇。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诗经精选十八首

诗经精选十八首

诗经精选十八首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计305篇。

以下是其中精选的18首:
1. 《关雎》: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展现了古代社会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2. 《蒹葭》: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卷耳》:描绘了劳动人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

4. 《樛木》:以樛木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5. 《螽斯》:以螽斯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子孙繁衍的期望。

6. 《桃夭》: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色,寓意着美好的爱情。

7. 《兔罝》:以兔子和狗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品质的赞美。

8. 《鹊巢》:描绘了鹊巢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 《螽羽》:以螽羽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的祝愿。

10. 《鸱鸮》:以鸱鸮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宁的祝愿。

11. 《采蘩》:描绘了采蘩草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12. 《采薇》:描绘了采薇草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13. 《蓼蓼》:以蓼草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宁的祝愿。

14. 《鹑衣》:以鹌鹑和衣服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品质的赞美。

15. 《鹤鸣》:以鹤鸣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宁的祝愿。

16. 《燕燕》:描绘了燕子飞翔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7. 《击鼓》:描绘了击鼓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宁的祝愿。

18. 《凯风》:以凯风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这些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 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 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 黍离 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 之痛 《世说新语·言语》 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城 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 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 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稼艺黍于双阙。麦 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信哉!(《洛阳伽 黍离之悲 蓝记序》)
具体但又飘渺的追求目标: 具体但又飘渺的追求目标: “伊人”既是具体可感的,又是有距离的、朦 胧的、空灵的 不懈的追求: 不懈的追求: 主人公的苦苦追寻中、等待、期盼,以致痴迷 状态,出现幻觉无法逾越的障碍: 的障碍: 的障碍 主人公既无法得到,又不愿放弃。表现出一种 深沉的忧伤。 中国传统爱情悲剧审美模式。
《国语·周语》: 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 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 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 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汉书.食货志》: 孟春三月,群居者将散,行人 行人振木铎行于路以采诗,献之 行人 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考槃》 《卫风·考槃》: 卫风 考槃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 在水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沚。
★ 表现出征人为了保家卫国,保持了高昂 的斗志(抗敌豪情) 抗敌豪情) 抗敌豪情
四牡业业/四牡骙骙 四牡翼翼 四牡业业 四牡骙骙/四牡翼翼 四牡骙骙 四牡翼翼,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1、装备的精良,士气的旺盛 2、临敌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好整以暇
栾鍼:“日臣之使于楚也, 子重问晋国之勇。 臣对曰:‘好以众整。’ 曰:‘又何如?’ 臣对曰:‘好以暇。’” (左传·成公十六年)
2、诗经的分类: 风雅颂 、诗经的分类
颂:“宗庙之乐歌 祭神祭祖。 宗庙之乐歌” 宗庙之乐歌 雅:正,都城之乐 都城之乐,当时王畿洛阳附近 都城之乐 的音乐。 风:各地民歌 各地民歌 风雅颂是按音乐标准 音乐标准划分的 音乐标准
3、《诗经》的结集和流传 《诗经》
孔子编定(诗,诗三百) 汉初设五经博士,立在学官 三家诗:齐、鲁、韩诗 毛诗:毛传 毛亨、毛苌序诗。毛诗后起 毛传 诗 而取代三家。 流传至今的《诗经》就是《毛诗》。 郑玄笺注,孔颖达正义,朱熹集传 孔颖达正义, 郑玄笺 孔颖达正义
赏析
1、感物起兴,情景交融 主人公经过故都,只见黍稷青青,怅惘徘徊于田 间小道,悲从中来。 ——悲凉的感情从何而来 ? 眼前茂盛的庄稼, 当年繁华的都市,富丽堂皇的宫殿。 览此物象以起兴。
2、反复、层递的修辞手法,逐层深入地表达 内心的感情。 直接抒情“摇摇”→“如醉”→“如噎” 朱熹《诗集传》: 噎,忧深不能喘息,如噎之然。
在水一方 琼 瑶 词 家庆 曲
在水一方(邓丽君).mp3

3.课文讲析 .
(1)情景交融,烘托氛围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 景色:秋水迷茫、芦苇浩荡、繁霜一片的 深秋景色, 时间:在不断推移,伊人始终没有出现 主人公:苦苦地追寻,期盼 深秋水畔凄迷的景色与诗人的思而 不见的孤独感相融合
(2)虚实相生,创造意境 )
4、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及其对我国诗歌的影响 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及其对我国诗歌的影响
现实主义风格,质朴自然,“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 内容广泛,史诗、怨刺诗、赞颂诗、农事诗, 婚恋诗,征役诗等。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对我国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蒹葭
1、主题辨析: 、主题辨析: (“伊人”何人?) 怨刺说(伊人为贤人 怨刺说 伊人为贤人) 伊人为贤人 爱情说
三、采薇
1、背景简介 背景简介
周代的农业文明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周代的兵役制度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 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 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 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足迹。 却见仿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3)对比的手法 知我者——不知我者 叹“无知我者” 万千思绪向谁倾诉?深沉的痛苦有谁理解? 何求——心忧 “何求”——私欲,私求 “心忧”——家国之忧
4、结尾的“天问”,感情强烈,余味无穷。 产生悲剧的慑人力量。 朱熹《诗集传》:“既叹时人莫识已意,又 伤所以致此者,果何人哉。追怨之深也”
(朦胧的指向,明快的语言,深沉的情感, 强烈的抒情色彩) 可以引起多层面的共鸣: 社会指向 人生指向 二者兼而有之
《毛诗序》: 《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笺:秦取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新为 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 音义疏:……义曰:作《蒹葭》诗者,刺襄公也。襄公新 得周地,其民被周之德敎日久,今襄公未能用周礼以敎之。 礼者,为国之本;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故刺之也。 经三章皆言治国湏礼之事。”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笺云:伊当作繄,繄犹是也。所谓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 水之一边,假喻以言逺。
2、课文讲析 、
采薇开篇,感物起兴 感物起兴 采薇
《詩義疏》:“薇,山菜也,莖葉皆如小豆。”
王事靡盬,靡使归聘 王事靡盬, 孔颖达 :“无人使归问家安否。” ★ 征人思乡之情
(同时也融入了征人的怨恨之情:对入侵之敌的恨, 怨恨之情: 怨恨之情 对统治者的怨。)
《诗经·唐风·鸨羽》 肃肃鸨羽, 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 不能艺稷黍, 父母何怙? 父母何怙? 悠悠苍天, 悠悠苍天, 曷其有所? 曷其有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无题》
(3)句式整齐,声韵和谐
四字句为基本句式; 押韵—以隔行押韵为主 重章叠句 叠字,双声、叠韵
5、思考题 、
(1)简析《蒹葭》的主题。 (2)简析《蒹葭》的艺术特色。 (3)结合《蒹葭》,谈谈《诗经》的句式和韵律特点。
余冠英《诗经选》:“这篇似是情词,男或女词”
2、背景简介 《诗经·豳风 ·伐柯》 :伐柯如何?匪 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周礼·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会 · · 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 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 者会之
月出》 《陈风·月出》: 陈风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今我来思 霏霏 我心伤悲,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全诗的落脚点:征人返家途中的回顾和 感慨;哀怨感伤。 哀怨感伤。 哀怨感伤
王夫之《姜斋诗话》: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 乐。” 乐—哀; 虚—实; 反衬手法-----
王风· 王风·黍离
王风·黍离
郑笺:“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 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 王东迁,政道微弱,下列于诸侯,其书不能 复‘雅’而同于国风。” 朱熹《诗集传》:“(申侯)与犬戎攻宗 周,弑幽王,迎宜臼于申而立之,是为平 王。徙居东都王城。于是王室遂卑,与诸 侯无异。故其诗不为“雅”而为“风”, 然其王号未替也,故不曰“周”而曰 “王”。
诗 经
日出而作兮, 日入而息兮, 耕田而食兮, 汲井而饮兮, 帝何力于我兮。 《击壤歌》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礼记·郊特牲》蜡辞 断 竹,续竹,飞土,逐肉。
《吴越春秋》
《诗经》简介 诗经》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成书时间:公元前11---6世纪 成书时间:公元前 世纪 诗歌来源: 诗歌来源: 巫史等职官奉命而作 ★巫史 公卿列士献诗 ★公卿列士 ★采集民歌
方玉润《诗经原始》: 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 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 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 有耶?
4、思考题 、
(1)《采薇》反映了征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述《采薇》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3)《采薇》是怎样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 现征人感情的? (4)《采薇》是怎样表现征人保卫祖国的豪 情和克敌制胜的信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