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大院装饰纹样的文化内涵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晋商大院是晋商商人在山西太原建造的传统大院,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晋商文化的象征。
在晋商大院中,雕刻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外部和内部装饰中。
建筑物的外墙经常装饰有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
这些雕刻艺术品常常以传统的千层雕、栏板雕和门雕等形式呈现,形象生动、细致入微。
在雕刻的设计中,常常包含了对自然界万物的描绘,如花卉、鸟兽、山水等,也有一些雕刻是对古代文学和历史故事的表现。
这些雕刻艺术品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精神内涵,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精深。
在晋商大院的内部装饰中,雕刻艺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木雕装饰常常用于大厅、走廊、梁柱等场所,经常以各种各样的花朵、鸟兽、人物等为主题,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而且,多数木雕花纹的构思和深刻都显示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态度。
在晋商大院的家具上,也可以看到精美的木雕和镶嵌艺术。
富有装饰性和实用性的雕花榫卯、锁坛和木雕镶嵌坛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晋商大院内部的装饰品。
这些木雕和镶嵌艺术,不仅体现了晋商大院主人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木工技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美学。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还与中国的传统宗教信仰紧密相关。
大量的雕刻艺术品以佛教和道教为主题,通过雕刻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中国古代人对于宗教信仰的崇敬和虔诚。
晋商大院的牌坊和门前经常会有石雕的或木雕的佛像和神像,供人们祈福和崇拜。
这些雕刻艺术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含义,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精髓和美学价值。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通过形象、意境和构思,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人文和宗教信仰的丰富内涵。
这些雕刻艺术品不仅体现了晋商大院主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成为晋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晋商大院“三雕”图案艺术研究

摘要:山西晋商大院“三雕”图案艺术建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工艺精湛,是能直观感受晋商传统文化历史的最佳选择,最能反映北方民居的显著特色。
集合砖雕、木雕、石雕于一体的“三雕”图案艺术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在我国独树一帜,体现了晋商的传统价值追求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现通过认识晋商大院“三雕”的概况,了解“三雕”图案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文化价值,并研究晋商大院“三雕”图案艺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以及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将晋商“三雕”图案艺术发扬光大。
关键词:晋商大院三雕图案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9-0096-02Abstract:The "three engraving" pattern art building of Shanxi Shanxi Merchants courtyard is not only a long history but also exquisite workmanship, which is the best choice to directly feel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istory of Shanxi merchants,and can best reflect the notable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ern dwellings. A collection of brick, wood carving, stone carving in one of the "three birds" pattern art as a cultur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 our country become an independent school,name card, embodies the traditional value pursuit of Shanxi and unique aesthetic taste. Through understanding of Shanxi "three birds", to understand the "three birds"pattern art forms and cultural value, and to study the compound three sculpture art pattern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further the Shanxi three sculpture art carry forward.Keywords:Shanxi Merchants' courtyard Three carving patterns Cultural connotations 晋中学院戎喜平一、认识晋商大院的“三雕”晋商大院的“三雕”建筑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世世代代山西人的保护和传承,晋商大贾通过走南闯北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将在各地欣赏见识到的南北建筑融会贯通,在衣锦还乡,修建宅邸时,应用集合砖雕、木雕和石雕的“三雕”建筑的装饰方式,出来的建筑作品不仅雕刻精美绝伦,而且构图内容十分丰富,大量体现出了礼益忠孝等儒家内容,彰显出了晋商大院的宏大厚重,古朴静雅,使人叹为观止。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摘要:晋商大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其中的雕刻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首先介绍了晋商大院的历史背景和雕刻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然后详细展示了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表现和特点,探讨了雕刻艺术与建筑结构、宗教信仰的关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
最后总结指出,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记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雕刻作品不仅是建筑的装饰,更是文化的载体,传承着晋商文化的精神和智慧。
【关键词】晋商大院、雕刻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背景、地位、表现、特点、建筑结构、宗教信仰、传承、精髓、记忆、重要意义。
1. 引言1.1 晋商大院的历史背景晋商大院,是指位于山西晋中地区的大型民居建筑群,是晋商文化的代表之一。
晋商,是指明清时期在山西一带兴起的商业家族,以其发达的商业贸易和慈善事业而闻名。
晋商大院经常被称为“中国古代民居博物馆”,其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晋商大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山西地区因煤矿资源丰富而吸引了大批商贾前来发展。
这些商贾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修建了许多富丽堂皇的大院,其中就包括了许多精美的雕刻艺术作品。
这些大院不仅是商人的居所,更是展示他们财富和品味的场所,也是他们对家族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地。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展现了建筑技艺的高超水平,更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通过对晋商大院的雕刻艺术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晋商对于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雕刻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雕刻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通过对雕刻艺术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更深远的启示。
晋商大院“三雕”艺术的装饰动机探析

晋商大院“三雕”艺术的装饰动机探析晋商大院是山西一种传统的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价值而备受关注。
晋商大院的建筑风格独特,取材丰富,装饰精美,其中一项独特的装饰元素就是“三雕”,即石雕、木雕和灰雕。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更多是代表了建筑主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晋商大院“三雕”装饰的动机。
首先,晋商大院“三雕”的装饰动机之一是为了彰显主人的地位和身份。
在古代中国,建筑装饰元素是反映主人身份的重要方式,因此很多富有的商人和官员都会在家族建筑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资金进行装饰。
晋商大院的“三雕”装饰,是对这种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石雕、木雕和灰雕都是顶级的艺术品,需要使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因此这些装饰元素的存在不仅可以反映主人的财富,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
其次,晋商大院“三雕”的装饰动机之二是为了彰显主人的审美品味。
晋商大院主人作为富有的商人和官员,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高度的文化素养。
因此,他们有着敏锐的艺术眼光和独到的审美品味。
在装饰晋商大院的过程中,主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观念来进行设计,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晋商大院装饰元素有着独特的特点的原因。
例如,有些晋商大院的石雕图案精美华丽,有些则采用简洁的线条和形态,这些都反映了主人对艺术和美学的理解和喜好。
最后,晋商大院“三雕”的装饰动机之三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和历史。
晋商大院虽然是商人和官员家族的住所,但他们也是社会中人,不仅仅有经济上的贡献,还有着自己的社会责任。
因此,晋商大院主人不仅仅要追求自己的利益,还要关注自身对于华夏文化和历史的责任。
晋商大院“三雕”装饰元素虽然是代表了主人独特的艺术品位,但也是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弘扬和传承。
这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外在体现,更是晋商大院主人感恩和回报社会的一种精神表达。
综上所述,晋商大院“三雕”装饰元素的存在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包括彰显主人身份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展示主人审美品味的独到和独特、以及传承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责任和精神表达。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作者:张建军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7期摘要:我国山西地区周围分布着数量众多的气势如虹、设计精良、装饰精巧的典型的明清大院,大院中处处可以看到精致的砖雕、木雕以及彩绘等艺术形式,它们时时刻刻都彰显着我国渊博的传统文化,彰显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在观赏这些庭院的同时能够学习知识、感受美的内涵,使人的精神不断得到净化,思想得到有效升华。
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晋商大院中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晋商大院;雕刻艺术;中国;传统文化我国山西一带分布着数量众多的气势如虹、设计精良、装饰精巧的典型的明清大院,这些庭院也是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
从选址到建造再到装饰的全过程中,晋商大院都与当时的社会状态相符,其中的一砖一瓦都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家风思想。
置身庭院之中,能够看到精致的砖雕、花雕、木雕等装饰形式。
1 技术精湛,装饰精美晋商大院中的每一件雕刻艺术品都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
他们必须对作品及构件进行精准设计、细致雕刻,才能成就一幅好的作品。
他们的设计过程不单单是为了艺术或者好看而展开,更多的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设计以及加工,使每一件雕刻作品既能体现出实用价值,也能给人们带来审美上的享受,使两者可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艺术和生活的有效结合。
晋商大院中的石头、砖以及木头等材料上的雕刻分别采用了浮雕、圆雕等手法,使观赏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艺术内容。
在晋商大院的所有建筑物装饰中,最为常见的是石雕,利用浅浮雕或线雕的手法进行雕刻,使建筑物显现出坚实、稳固以及厚重的感觉。
在墙头、坪头等结构中多见砖雕的装饰形式,它为建筑物营造出一定的层次感,并且显得建筑物小巧玲珑。
斗拱、门楣等位置上比较常见的装饰物是木雕,同时利用彩色的线条对其进行装饰,为建筑物营造出多式多样、富丽堂皇的氛围。
在晋商大院中,设计者巧妙的构思以及设计使其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装饰物的精美也体现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审美状态。
晋商大院建筑装饰的艺术成就

晋商大院建筑装饰的艺术成就摘要:民居建筑不单单是物质的体现,同时也具有更深层次的精神反映,因此,大院民居室内装饰可以传达出一种社会意识、文化素养以及居住者所具备的审美能力等。
大院室内的装饰内容不单单是满足功能需求或是追求美的享受,还具有更深层次的艺术成就。
关键字:室内装饰;文化;设计1.1大院装饰的文化体现英国思想家泰勒,被誉为“人类学鼻祖”。
他认为文化是包罗万象的,是人类智慧下的产物,包含历史、风俗习惯、生活习惯、艺术、文学等。
我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精神财富宝库,是连接过去的重要纽带,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
室内装饰反映出居住者的文化意识,主要体现在室内的陈设、匾额、书画、雕花等,在晋商大院中,匾额、楹联最为突出地表达出了居住者的思想意识。
这些室内装饰在具有实际功能意义的同时也展现出居住者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大院的室内装饰凝结着居住者的思想与情感,传达了晋商的文化情感和生活理念。
曹家祖上因不识字,在生意上吃过亏,所以曹家大院室内的楹联和雕刻题材等都表达出劝学的思想,希望后世子孙勤读书、多读书。
位于晋中市灵石县的静升王家,在其建筑群中,有着数量丰富的楹联、匾额,形式上丰富多样,所表达之含义也深邃育人,可以说是门门有匾额,院院有楹联,形成了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居住环境。
据统计,王家大院的匾额有120多块,楹联高达83副,作为明清时期北方典型民居建筑的王家大院,楹联文化的精髓已经和建筑融为一体,大院楹联用典颇有渊源,引经据典,大多取自《诗经》、《尚书》、《礼记》等。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晋商却通过代代累积,代代传承,在明清时期创造出自己的时代,这与其重教育,诗书礼仪传家是分不开的。
1.2内外装饰的协调统一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不单单局限于一个部件,始终注重室内外空间的联系,使之整体风格协调统一。
大院民居的室内装饰绝对不是“闭门造车”,其设计风格都是基于建筑装饰风格,追求相互统一,相互联系。
大院民居采用的技术手法和装饰题材等方面都有极为相似的地方。
晋商大院“三雕”艺术的装饰动机探析

晋商大院“三雕”艺术的装饰动机探析晋商大院是中国独特的建筑群体,它以其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艺术装饰而闻名于世。
“三雕”艺术就是晋商大院的重要装饰元素之一。
在晋商大院中,“三雕”艺术多种多样,包括建筑雕、木雕和砖雕,它们为晋商大院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那么,“三雕”艺术的装饰动机是什么呢?它是如何体现晋商大院的建筑美学和文化内涵的呢?下面将对晋商大院“三雕”艺术的装饰动机进行探析。
晋商大院“三雕”艺术的装饰动机源自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珍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雕刻一直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可以传达人们对生活、自然、宗教等方面的认知和情感。
晋商大院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自然也带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三雕”艺术在晋商大院中的装饰动机可以被理解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珍视。
晋商大院通过“三雕”艺术的装饰,使得传统文化在建筑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让游客和观众在欣赏建筑的同时也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雕”艺术的装饰动机还可以理解为对建筑环境的美化和艺术提升。
作为建筑的装饰元素,“三雕”艺术能够在装饰建筑的同时提升建筑的整体艺术水平。
通过对建筑雕、木雕和砖雕的精心雕刻和设计,晋商大院能够使得建筑更加具有艺术感和美感。
这不仅可以让建筑更加具有观赏性,也能够让整个建筑环境变得更加优美和和谐,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
“三雕”艺术的装饰动机还可以理解为对建筑环境的美化和艺术提升。
“三雕”艺术的装饰动机还源自对传统工艺技术的继承和发扬。
建筑雕、木雕和砖雕都是中国传统的工艺技术,在古代中国就已经被广泛使用。
这些传统工艺技术不仅需要熟练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还需要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通过在晋商大院中广泛运用建筑雕、木雕和砖雕,可以说是对传统工艺技术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晋商大院通过“三雕”艺术的装饰,不仅可以使得传统工艺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挥,还可以使得这些技艺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继承。
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晋商大院三雕装饰艺术特色分析研究

晋商大院三雕装饰艺术特色分析研究得益于明清时期政府开明的经商政策,晋中地区巨贾云集、商业繁盛,晋商经商足迹更是遍布全国,成了当时全国十大商帮之首。
受中国传统“落叶归根”思想的影响,许多在外经商的商人在功成名就之后会荣归故里,倾尽心力修建祖宅。
其丰厚的财富资本使其有能力选用最好的建筑材料、工匠师傅来修建规模宏大、艺术考究的民居大院。
与此同时,晋商的不断外出经商也使其在无形当中接触到全国各地乃至外国文化,从而对晋商的审美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的外物表现体现在晋商大院装饰艺术中。
而其中的三雕装饰艺术更是在全国范围内都称得上是首屈一指,尤其是晋商大院三雕装饰精美的图案、考究的雕刻工艺更是极为罕见,极具艺术观赏以及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三雕装饰艺术背后所蕴藏的深刻文化内涵,更是为我们对三雕装饰艺术的赏析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指导,使我们能够从装饰图案表象看到其中蕴藏的风水、宗法、礼仪、风俗、佛道等传统精神,由此在内外的联系之下使晋商大院在三雕装饰的作用下形成了外雄内秀、纤细繁密的装饰风格。
1 晋商大院三雕装饰概述三雕装饰主要指的是在建筑物中起装饰作用的砖雕、木雕、石雕,这三者同时也是我国传统建筑物表面装饰的主要方式,极具中国传统建筑特色。
受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三雕装饰在构图、雕刻手法、题材内容等方面也有所不同,集中展现了一个地区人们独特的审美情趣。
对晋商大院三雕装饰艺术特色的分析要以当地著名的晋商大院为主,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包括常家庄园、曹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
这些大院的修建以及其中的三雕装饰艺术,虽然因主人的喜好以及见闻等,在具体细节上各有所不同,但总体风格、特色以及构图、雕刻手法是一致的。
从整体来看晋商大院三雕装饰艺术无论是在造型、构图还是工艺上都精巧绝伦。
其中不仅融入了当地传统建筑艺术精髓。
如乔家大院的修建严格采用撕缝、淌白的砌砖方法,更在大院内设土地祠砖雕建筑,以示对山西古老神祇的尊敬;同时也融入了我国南方建筑装饰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商大院装饰纹样的文化内涵
作者:刘琳琳韩玉涛
来源:《城市地理》2015年第10期
摘要:晋商大院作为北方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是中国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装饰纹样具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影响晋商大院装饰纹样的成因以及纹样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了其装饰中所传达得传统信仰、社会意识及民俗商风等深刻内容。
关键词:装饰纹样;文化;信仰;表达方式
引言
英国思想家泰勒,被誉为“人类学鼻祖”。
他认为文化是包罗万象的,是人类智慧下的产物,包含历史、风俗习惯、生活习惯、艺术、文学等。
晋商大院建筑装饰不单是满足功能需求或是追求美的享受,还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其装饰纹样的内容可以传达出一种社会意识、文化素养以及居住者所具备的审美能力等。
1.影响装饰纹样题材的原因
1.1传统信仰
信仰、崇拜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十分普遍。
我国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封建传统社会里,人们的思想意识主要是受到儒、道、佛三教的思想影响。
儒家思想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注的重点是现实人生,其中涉及社会道德、传统伦理及后世宗法等方方面面,是奠定社会稳定的基础;道家思想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结合,是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研究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其中的“阴阳结合”、“天人合一”的传统辩证思想在古代人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佛教思想由印度传入中国之后,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并中国化,之后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启了宗教信仰的新篇章,再加上民间传统的神话崇拜,这些思想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
无论是哪一种崇拜与信仰,都源自于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境界的追求,而这些殷切的期盼映射在人们对传统神灵膜拜的活动上,人们心怀着这样的心思去生活和做事,其中就包括建造庙宇、设立祠堂等,甚至在建筑形制上、空间布置上及装饰纹样上都有着传统信仰和崇拜的影子。
传统信仰对晋商大院的建筑装饰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神灵和宗教的崇拜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大院民居的室内装饰。
在大院室内空间内部,界面的装饰、色彩的运用、纹样图案的题材、家具和陈设的摆放等装饰手法都反映出居住者的信仰与思想意识。
室内种类繁多的装饰元素展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映射出具有晋中地域特色的文化精神,山西商人通过对室内环境的布置、纹样的内在含义等方面内容表达内心对生活的期许,如多福多寿、财源广进等。
1.2商俗民风
社会环境因素会制约人们在生活中无意识产生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生活、对自然或是长期切身体会而产生的看法和观念。
商人长期生活劳作在市场、集镇、作坊等商业空间环境中,多年来从事手工业、金融、运输、商品交易等劳动生活,已经形成了一种与从事农业劳务工作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不同于农耕乡村居民的思想体系。
山西商人是靠着自己努力而积累财富,因此他们在建造自己的居所时,对于民间有关聚财敛财的民俗文化是十分重视的。
比如房顶基本都是向内倾斜的单坡形式,为了将雨水排在宅院内,有“肥水不能外流”之意;而且门槛一般都做得很高,用意是为了阻挡“财气”的外溢;在天晴时,太阳光通过天井落入房前,古代称之为“洒金”,而多雨时节雨水洒入,称之为“流银”,四面屋顶全部为向天井倾斜,四面雨水自然而然地流入堂前,人们又极具深意地称之为“四水归堂”,主要原因是水在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钱财的象征,所以不能轻易让其流走。
走进大院民居可以发现,整个建筑装饰中与富贵、钱财方面的有关的内容随处可见。
比如翼墙上的“五福临门”,彩画中的“花开富贵牡丹”,雕刻中的“招财进宝”、“指日高升”等,都反映出了山西商民普遍追求金钱、视财如命的心态。
大院民居建筑装饰中所包含的“商业”性内涵方面的内容可能还远远超过这些,但是这已经充分表现出了晋商大院建筑装饰与其他非商业民居建筑之间的显著差别。
2.装饰纹样的表达方式
建筑装饰图案的形成和发展迎合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形式多样、构思巧妙、具有趣味,表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一些植物、动物慢慢被人们赋予了美好而富有期望的意义,有了吉祥的寓意。
大院在装饰纹样的选择方面,题材是比较多样的,体现出浓厚的民俗理念、观念形态,表达出一种祈福吉祥、招财进宝、多子多福、恩泽后代的思想。
大院的装饰图案题材大体上可以用以下文字概括:
家有梧桐凤凰栖,平安守业好时光。
勤俭好德代代长,福寿安康寓吉祥。
子子孙孙人兴旺,加官进爵成栋梁。
四书五经出才子,乐善好施树门风。
大院装饰中的这些吉祥性图案、纹样运用了多种表现方式和思路,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1)有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奇。
例如“八仙过海”、“桃园结义”、“童子拜观音”、“郭子仪拜寿”等。
用来寓意吉祥、教育后人。
2)运用汉字谐音或者形意为表现手法。
比如两个柿子搭配灵芝和如意的纹样,就有了表达“事事如意”之意;蝙蝠在现代人看来是一种十分可怕的动物,但是在古代,确是一种重要的装饰图案,表达着福气。
3)象征手法。
鸳鸯可以代表夫妻
恩爱,而石榴代表着子孙兴旺,各种例子不胜枚举。
4)运用事物直接表达。
在大院室内纹样装饰中,不难发现古钱、元宝等纹样,晋商对金钱的追求毫不掩饰的表现出来,或又如五谷的图案,表达五谷丰登的愿望。
3.结语
晋商大院内处处可见的装饰纹样不光具有形式的美感,它还承载着山西商人的精神观念,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我们后人不可多得的财富。
大院的装饰内容传达出晋商那种积极进取,福旺后代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居住者的审美观、人生观,营造出形神合一的境界。
这些室内装饰在具有实际功能意义的同时也展现出居住者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大院的室内装饰凝结着居住者的思想与情感,传达了晋商的文化情感和生活理念。
参考文献:
[1]朱广宇.2010.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刘森林.2004.中华装饰_传统民居装饰意境[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3]楼庆西.1999.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颜纪臣.2006.山西传统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朱向东,王崇恩,王金平,等.2009.晋商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