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7-3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试卷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试卷与答案

21.一线性系统,当输入是单位脉冲函数时,其输出象函数与传递函数相同。

22.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之间的比较结果称为偏差。

23.对于最小相位系统一般只要知道系统的 开环幅频特性 就可以判断其稳定性。

24.设一阶系统的传递G(s)=7/(s+2),其阶跃响应曲线在t=0处的切线斜率为2。

25.当输入为正弦函数时,频率特性G(j ω)与传递函数G(s)的关系为s=j ω。

26.机械结构动柔度的倒数称为动刚度。

27.当乃氏图逆时针从第二象限越过负实轴到第三象限去时称为正穿越。

28.二阶系统对加速度信号响应的稳态误差为1/K 。

即不能跟踪加速度信号。

29.根轨迹法是通过开环传递函数直接寻找闭环根轨迹。

30.若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虚轴越远越好。

21.对控制系统的首要要求是系统具有.稳定性。

22.在驱动力矩一定的条件下,机电系统的转动惯量越小,其.加速性能越好。

23.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21)(+=s s G ,则系统的时间常数是 0.5 。

24.延迟环节不改变系统的幅频特性,仅使相频特性发生变化。

25.二阶系统当输入为单位斜坡函数时,其响应的稳态误差恒为2ζ/?n 。

26.反馈控制原理是检测偏差并纠正偏差的原理。

27.已知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32.012)(++=s s s G c ,其最大超前角所对应的频率=m ω 1.25。

28.在扰动作用点与偏差信号之间加上积分环节能使静态误差降为0。

29.超前校正主要是用于改善稳定性和快速性。

30.一般讲系统的加速度误差指输入是静态位置误差系数所引起的输出位置上的误差。

21.“经典控制理论”的内容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

22.控制系统线性化过程中,变量的偏移越小,则线性化的精度越高。

23.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21)(+=s s G ,则系统的时间常数是 0.5 。

24.延迟环节不改变系统的幅频特性,仅使相频特性发生变化。

25.若要全面地评价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需要同时根据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来做出判断。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厉玉鸣)(第三版)第7章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厉玉鸣)(第三版)第7章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第一位字母 被测变量
分析 电导率 密度 电压 流量 电流 时间或时间程序 物位 水分或湿度 压力或真空 数量或件数 放射性 速度或频率 温度 黏度 力 供选用 位置
后继字母 修饰词 功能
报警 控制(调节)
差 检测元件 比(分数) 指示 自动-手动操作器
积分、累积 安全
积分、累积 记录或打印 开关、联锁 传送 阀、挡板、百叶窗 套管 继动器或计算器 驱动、执行或未分类的终端执行机构
静态——被控变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平衡状态(变化率 为0,不是静止)。
19
第三节 过渡过程和品质指标
当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给定和干扰)和输出均 恒定不变时,整个系统就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系统的各个组成环节如变送器、控制器、控制阀都不改变 其原先的状态,它们的输出信号也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这种状态就是静态。
9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方块图中, x 指设定值;z 指输出信号;e 指偏差信 号;p 指发出信号;q 指出料流量信号;y 指被控变 量;f 指扰动作用。当x 取正值,z取负值,e= x- z, 负反馈;x 取正值,z取正值, e= x+ z,正反馈。
图7-6 自动控制系统方块图
10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31
第三节 过渡过程和品质指标
五种重要品质指标之五
(5)震荡周期或频率
过渡过程同向两波峰(或波谷)之间的间隔时间叫振 荡周期或工作周期,其倒数称为振荡频率。在衰减比相同 的情况下,周期与过渡时间成正比,一般希望振荡周期短 一些为好。
32
第三节 过渡过程和品质指标
举例
某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在单位阶跃干扰作用下的过 渡过程曲线如下图所示。试分别求出最大偏差、余差、 衰减比、振荡周期和过渡时间(给定值为200℃)。

精品文档-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千博)-第3章

精品文档-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千博)-第3章
第三章 时 域 分 析 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典型输入信号 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一阶系统时域分析 二阶系统时域分析 高阶系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改善系统性能的措施 利用MATLAB进行时域分析
1
怎样分析系统:首先建模,二是规定典型信号,三是求出 系统输出,对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分析一个控制系统的运动, 必须先判定该系统是否稳定。即使负反馈控制系统是稳定的, 它的运动质量也有优劣之分。图3-1表示三个系统输出变化过 程。
58
例3-7 设系统特征方程为 试用霍尔维茨判据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
59
解 观察特征方程,可知满足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所以, 列出的4阶霍尔维茨行列式如下:
不难求出:D1=1>0, D2=-7<0, D3=-45<0,D4=-450<0。 所以系统是不稳定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0
第四节 一阶系统时域分析 由一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称为一阶系统。图3-9所示 的自动控制系统就是一阶控制系统。它的传递函数为
(3-20)
73
由于单位脉冲函数、单位阶跃函数、单位斜坡函数有以下 关系
(3-21) 因此单位斜坡响应的导数是单位阶跃响应, 单位阶跃响应的导 数为单位脉冲响应。
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如图3-12所示。
74
图 3-12 一阶系统单位脉冲响应
75
第五节 二阶系统时域分析 一、典型二阶系统
典型的二阶系统结构图如图3-13所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为
50
相应的劳斯表为
令劳斯表中第一列各元素为正,得使全部闭环极点位于 s=-1垂线之左的K1取值范围:

MK7-3型阻拦装置定长冲跑控制阀结构特点及控制规律

MK7-3型阻拦装置定长冲跑控制阀结构特点及控制规律

MK7-3型阻拦装置定长冲跑控制阀结构特点及控制规律MK7-3型阻拦装置定长冲跑控制阀是一种用于飞机起落架的阻拦装置,它主要可完成飞机起落架的抬起和放下,并且可以精确控制飞机行进的力度和速度。

其结构特点和控制规律如下。

1. 结构特点MK7-3型阻拦装置定长冲跑控制阀采用的是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定长冲跑控制阀、三通阀、单向阀、减压阀、液压缸与液压泵组成。

定长冲跑控制阀具有精密密封性,通过开关控制,可以实现准确的冲跑长度和速度控制。

在起落架抬升时,阀门关闭隐藏在机体内部,从而防止起落架掉落。

当起落架降落到一定高度时,阀门会打开,从而实现起落架下降。

三通阀的作用是控制液压泵的流向,从而控制液压油向上油缸和下油缸的流动方向。

单向阀可防止液压油倒回液压泵,从而保证环路的稳定性。

减压阀可根据系统的压力,调节起落架上下的力度和速度,从而保证起落架的安全性。

液压缸是起落架的主要载荷,它能够承受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的大荷载,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液压泵是装置的动力源,它通过内部的液压传动系统,来为整个装置提供足够的液压动力。

2. 控制规律MK7-3型阻拦装置定长冲跑控制阀的控制规律主要是通过周期性开关来实现的。

在起落架运动过程中,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决定了起落架的运动速度和力度。

开关的控制信号是通过飞机上的电路系统来控制的。

在起落过程中,控制阀的关闭可以阻止起落架下降,从而确保起落架的稳定性。

当飞机降落时,控制阀会打开,以保证起落架的缓慢下降,从而避免起落架的损坏。

同时,控制阀的周期性开关还可以调节起落架上下的力度和速度,从而使起落架运动更加稳定流畅,确保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MK7-3型阻拦装置定长冲跑控制阀具有结构紧凑、性能优良、控制灵活、可靠性高等特点,它在飞机起落架的控制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优化,该装置的性能和安全性将不断提高,为飞机的起降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保障。

相关数据是在研究或者实践中获取的关于某些现象或者事件的数据。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1. 引言自动控制是一门研究如何实现系统的稳定和性能优化的学科。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为提高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和安全性起到重要作用。

2. 控制系统基础2.1 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

它可以将实际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以便进行分析和设计控制策略。

2.2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是理解控制系统行为的重要工具。

常用的信号类型有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而系统可以通过输入输出关系进行描述。

3. 线性控制系统3.1 常见控制器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和微分控制器是常见的线性控制器。

它们根据系统误差的不同类型,分别进行修正和控制。

3.2 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通过测量系统输出,并与期望输出进行对比,从而实现误差修正。

闭环控制系统更稳定,但需要合适的设计方案。

4. 非线性控制系统4.1 反馈线性化反馈线性化是一种处理非线性系统的方法。

它通过改变系统输入和输出,使得系统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近似为线性系统进行控制。

4.2 多变量控制系统多变量控制系统涉及多个输入和输出变量的控制。

它需要考虑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

5. 齐次与非齐次系统5.1 齐次系统齐次系统是其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满足齐次性的系统。

它的特点是具有线性、时不变、可加性等性质。

5.2 非齐次系统非齐次系统是不满足齐次性的系统。

它可能由于扰动或非线性因素而引起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差异。

6. 状态空间法6.1 状态空间模型状态空间模型是一种用状态变量表示系统状态的方法。

它更直观地描述了系统的动态行为,并便于进行分析和控制。

6.2 状态反馈控制状态反馈控制通过测量系统状态,并与期望状态进行对比,从而实现误差修正。

它在系统稳定性和性能优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7. 控制系统设计7.1 控制系统设计步骤控制系统设计通常包括建模、分析、控制器设计和仿真等步骤。

每一步都需要合理和有效地完成,以确保设计的最终效果。

自动控制系统例子

自动控制系统例子

自动控制系统例子
【篇一:自动控制系统例子】
问题太简单了
生活中看到最多的是:
1、电视机的遥控系统,它采用红外线脉冲和数字编码技术
2、洗衣机的自动控制系统,有一种是采用定时控制技术(最简单)
3、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他利用温度传感器实行压缩机是否运行
4、电饭煲控制系统,它采用水蒸发以后。

温度超过100以上,然后用温度控制器实行电路的开关
5、汽车的自动换档控制系统,利用汽车的速度传感器,检测速度,然后利用电磁控制系统实行自动换档
6、水塔的自动打水系统,利用水位传感器,检查水位是否过低和过高,过低供水过高停止
7、电瓶车、手机、笔记本等等的自动充电系统
8、宾馆商场的自动门等等,可谓数不胜数
我们公司非常欢迎勇于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

挖掘机控制系统.

挖掘机控制系统.

挖掘机控制系统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摘要:进入21世纪,我们的社会每一天都在进步,大规模土木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而挖掘机,是用铲斗挖掘高于或低于承机面的物料,并装入运输车辆或卸至堆料场的土方机械。

本文主要介绍挖掘机的工作原理,用PLC编程实现下位机控制,分别用手动和自动的设计来模拟实现挖掘机的工作状态,使挖掘机能够完成预先设计好的动作。

通过PLC程序编写,I/O分配表和对硬件电路的连接,最后利用组态王6.53对挖掘机控制系统进行模拟调试,采用组态软件建立人机监控界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把人从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挖掘机;PLC;组态王;手动;自动1绪论1.1挖掘机的发展及应用挖掘机作为施工机械中的中流砥柱多年来为施工单位所依赖,挖掘机马力强劲,功能有着较强的不可替代性。

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对挖掘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其动力系统的要求在提高,在操作的舒适度、能耗和尾气排放上都比原来要求更高了。

还好有一直在进步的科技基础作为支撑,使人们对挖掘机的改造和创新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世界资源严重匮乏、石油天然气价格猛增的今天,对机械设备的动力来源改造越来越多地被提上课题,人们在努力寻找一种可再生的新型能源替代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于是我们看到了大街上的出租车公交车的动力都由传统的石油燃料转变为电力和其它可再生能源,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而且减轻了环境的负担。

挖掘机也不例外,国内已经有很多公司注意到了电动挖掘机的商机,开始努力研究并且批量生产以电力为动力来源的挖掘机,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也将对电动挖掘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2 挖掘机的现状工业发达国家的挖掘机生产较早,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是斗容量3.5-40m³单斗液压挖掘机的主要生产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产特大型挖掘机。

从20世纪后期开始,国际上挖掘机的生产向大型化、微型化、多功能化、专用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简介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简介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简介课程编号:A1620025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学分/学时:4/64开课学期:第5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1)》、《高等数学A(2)》、《线性代数》、《电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适用专业:自动化考核方式:考试考核形式:大作业、期中测试、实验评估、期末考试等组合形式建议教材:(1)谢克明编著.自动控制原理(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2)常熟理工学院电气及自动化工程学院自编讲义.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校内讲义,2015年内容简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一门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基础工程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建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校正)三个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SISO自动控制系统的经典控制理论与方法,并能初步结合实际,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以及在MATLAB与Simulink支持下对控制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

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其他控制理论与控制系统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动控制原理Automatic Control Theory课程编号:A1620025学分:4学时:64学时(讲课:56学时实验:8 学时实践:0学时)学时:周开课学期:第5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1)》、《高等数学A(2)》、《线性代数》、《电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适用专业:自动化建议教材:(1)谢克明编著.自动控制原理(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2)常熟理工学院电气及自动化工程学院自编讲义.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校内讲义,2015年主要参考书:(1)胡寿松主编.自动控制原理(第5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2)李友善主编.自动控制原理(第3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3)富兰克林,鲍威尔主编; 李中华,张雨浓译著.自动控制原理与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开课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修订日期:2018年9月一、课程说明《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基础工程课程,它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答案解析1-7(考试重点)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答案解析1-7(考试重点)

红色为重点(2016年考题)第一章1-2 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

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

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反转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

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1-4 题1-4图为水温控制系统示意图。

冷水在热交换器中由通入的蒸汽加热,从而得到一定温度的热水。

冷水流量变化用流量计测量。

试绘制系统方块图,并说明为了保持热水温度为期望值,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系统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各是什么?解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不断测量交换器出口处的实际水温,并在温度控制器中与给定温度相比较,若低于给定温度,其偏差值使蒸汽阀门开大,进入热交换器的蒸汽量加大,热水温度升高,直至偏差为零。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冷水流量加大,则流量值由流量计测得,通过温度控制器,开大阀门,使蒸汽量增加,提前进行控制,实现按冷水流量进行顺馈补偿,保证热交换器出口的水温不发生大的波动。

其中,热交换器是被控对象,实际热水温度为被控量,给定量(希望温度)在控制器中设定;冷水流量是干扰量。

系统方块图如下图所示。

这是一个按干扰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

1-5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及各部件的作用,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Uc的平方成正比,Uc增高,炉温就上升,Uc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

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Uf。

Uf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Ur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Ue,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u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1~3章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1~3章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2、被控制量:在控制系统中.按规定的任务需要加以控制的物理量。

3、控制量:作为被控制量的控制指令而加给系统的输入星.也称控制输入。

4、扰动量:干扰或破坏系统按预定规律运行的输入量,也称扰动输入或干扰掐入。

5、反馈:通过测量变换装置将系统或元件的输出量反送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比较。

反送到输入端的信号称为反馈信号。

6、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人信号相减,其差为偏差信号。

7、负反馈控制原理:检测偏差用以消除偏差.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引回插入端,与输入信号相减,形成偏差信号。

然后根据偏差信号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力图消除或减少偏差的过程。

8、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9、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10、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11、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1)、稳定性:系统的工作基础。

(2)、快速性:动态过程时间要短,振荡要轻.(3)、准确性:稳态精度要高,误差要小. 12、实现自动控制的主要原则有:主反馈原则、补偿原则、复合控制原则。

第二章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3、求传递函数通常有两种方法:对系统的微分方程取拉氏变换,或化简系统的动态方框图。

对于由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组成的电气网络,一般采用运算阻抗的方法求传递函数.4、结构图的变换与化简化简方框图是求传递函数的常用方法。

王划一自动控制原理1-1绪论-文档资料

王划一自动控制原理1-1绪论-文档资料

生的。这使得这种“水位恒定的要求”变得难以实现
了。
所谓控制就是强制性地改变某些物理量(如上例
中的进水量),而使另外某些特定的物理量(如液面
高度h)维持在某种特定的标准上。
这人种工人控为制的例流入子。
地强制性地改
变进水量,而 使液面高度维
水箱
持恒定的过程,
h
即是人工控制
流出
过程。 8
1.2.2 自动控制的定义及基本职能元件
般用r(t)和c(t)表示。
c(t)
r(t)
0
t
0
t
29
2.离散系统
控制系统中只要有一处的信号是脉冲序列或数码 时,该系统即为离散系统。这种系统的状态和性能一 般用差分方程来描述。实际物理系统中,信息的表现 形式为离散信号的并不多见,往往是控制上的需要, 人为地将连续信号离散化,我们称其为采样。
c(t)
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控制能力的闭环系 统。比如,人可以用手拿到放在桌上的书等物,体现 了闭环控制的原理。
直流电动机转速闭环控制的例子。 19
电动机
负载
电 位 器
功率 放大器
M
给定 位置
F 测速发动机
负载 扰动
电位器 ur +- e
uf
功率 ua 放大器
转速 电动机
测速发动机 20
闭环控制的特点: ① 控制作用不是直接来自给定输入,而是系统的偏 差信号,由偏差产生对系统被控量的控制; ② 系统被控量的反馈信息又反过来影响系统的偏差 信号,即影响控制作用的大小。这种自成循环的控制作用, 使信息的传递路径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路,称为闭环。 ③ 提高了控制精度。 闭环控制系统的典型方框图如图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 3

自动控制原理 3

cos( d t p ) 0
d tan( d t p ) tan n
d t p n
n = 1时出现第一次峰值
tp d n 1 2
当 ξ 一定时,tp 与 ωn 成反比; 当ωn一定时,tp 随 ξ 增大而增大。
3. 最大超调量
3.4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指标
xo(t)
Mp
1.0
%
0.5
0
td tr tp ts
t
一. 瞬态响应指标定义
上升时间tr:
对于欠阻尼系统,响应曲线从0到第一次达到稳态值所经 过时间。
对于过阻尼系统,响应曲线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 所需时间。
延迟时间td:
响应曲线从0上升到稳态值50%所 需的时间。
n 1 1 s s n s n 2
xo (t ) 1 n te
nt
e
nt
(t 0)
1 e
临界阻尼二 阶系统单位 阶跃响应曲 线
nt
(1 nt )
xo(t) 1
0
t
临界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是稳态值为1的非周期上 升过程。
xi (t ) 1(t )
1 X i (s) s
单位阶跃响应为
x0 (t ) 1 e
1 t T
(t 0)
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的特点
1) 一阶惯性系统总是稳定,无振动。 2) 经过时间T,曲线上升到0.632的高度,反过来,用实验 的方法测出响应曲线达到0.632的时间,即是惯性环节的时 间常数。 3) 经过时间3T~4T,响应曲线达稳定值的95%~98%,可 以认为其调整时间已经完成,故一般取调整时间(3~4)T 。

自动控制原理02常用串联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02常用串联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R1
U A R2
C
(3)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有源网络实现
i1 i3
R3
i2
R0 R1 R3 R2 R3 R1 R2 R3 _ Cs 1 U U o ( s) R1 R2 R1 R2 i i 0 Uo U i ( s) R0 R3Cs 1 图6-10 有源超前网络
PI控制器--工程设计常用

1/T
_
( )
Ui
R0

Uo
图6-16 PI控制器
0 -450 -900
U o (s) Ts 1 传递函数: K U i ( s) Ts
R1 K R0
图6-17 PI控制器频率特性
说明:PI控制器给系统增加了一个积分 环节,改善了系统的稳态性能
T R1C
,R1、R2远远大于R3、R4, 式(6-31)可转化为(6-27)。
Tb

R4C2
6.2.3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C0
R1
PID控制器--工程设计常用
传递函数:
1 U o (s) C1s 1 U i (s) R0 C0 s 1 R0 C0 s R1 R1 ( R1C1s 1)(R0C0 s 1) R0 R1C1s
对数频率特性
L ( )
0 1/T
m
1/bT

20lgb
特点: 用其高频幅值衰减特
-20dB/dec
( )
0 -900

m
性,降低系统的开环
截止频率,提高系统 的相位裕度。
图6-13 串联滞后校正频率特性
6.2.2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选择和填空)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选择和填空)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1.如果被调量随着给定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控制系统叫( )A. 恒值调节系统B. 随动系统C. 连续控制系统D.数字控制系统2.主要用于产生输入信号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B.给定元件C.反馈元件D.放大元件3.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 )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

A.输出量B.输入量C.扰动量D.设定量4. 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A.给定元件B.放大元件C.比较元件D.执行元件5. 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 )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微分B.相乘C.加减D.相除6. 开环控制系统的的特征是没有( )A.执行环节B.给定环节C.反馈环节D.放大环节7. 主要用来产生偏差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B.给定元件C.反馈元件D.放大元件8. 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s e s s G τ-+=121,则该可看成由( )环节串联而成。

A.比例.延时 B.惯性.导前 C.惯性.延时 D.惯性.比例10. 在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 )A.输入B.引出点C.比较点D.传递函数1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A.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B.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C.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D.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第二章 自动控制的数学模型1. 已知)45(32)(22++++=s s s s s s F ,其原函数的终值=∞→t t f )(( ) A.0 B.∞ C.0.75 D.32.正弦函数sin ωt 的拉氏变换是( )3.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它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输入信号B.初始条件C.系统的结构参数D.输入信号和初始条件4.对复杂的信号流图直接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 )A.终值定理B.初值定理C.梅森公式D.方框图变换5.采用系统的输入.输出微分方程对系统进行数学描述是( )A.系统各变量的动态描述B.系统的外部描述C.系统的内部描述D.系统的内部和外部描述6.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A .正弦函数B .单位阶跃函数C .单位脉冲函数D .复变函数7.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 )A .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B .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C .系统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 .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8.方框图化简时,并联连接方框总的输出量为各方框输出量的( )A .乘积B .代数和C .加权平均D .平均值9.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151+=s s G ,则该环节是( )A.比例环节B.积分环节C.惯性环节D.微分环节10.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t x t x t x t xi 2263000=++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ω+s A 1.22.ωω+s B 22.ω+s s C 221.ω+s DA.26322++s s B.26312++s s C.36222++s s D.36212++s s11. 引出点前移越过一个方块图单元时,应在引出线支路上( )A.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B.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C.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D.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12.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Tss G 1=,则该环节是( ) A.比例环节 B.惯性环节 C.积分环节 D.微分环节13. 已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是()21.0t t y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 A. 32.0s B.s 1.0 C.21.0s D.22.0s14. 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A.判断稳定性B.计算输入误差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D.求系统的根轨迹15. 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 ) ,而与系统输入量的形式和大小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

响应曲线如图3-2所示。图中
为输出的稳态值。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法
图 3-2 动态性能指标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法
动态性能指标通常有以下几种:
延迟时间td: 指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上升时间tr: 若阶跃响应不超过稳态值, 上升时间指响应曲线从 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 对于有振荡的系统, 上升时 间定义为响应从零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上升时间越 短, 响应速度越快。
可由下式确定: (3.8)
振荡次数N: 在0≤t≤ts内, 阶跃响应曲线穿越稳态值c(∞)次 一半称为振荡次数。
上述动态性能指标中, 常用的指标有tr、ts和σp。上升时间tr 价系统的响应速度; σp评价系统的运行平稳性或阻尼程度; ts是同
时反映响应速度和阻尼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应当指出, 除简单的一 、二阶系统外, 要精确给出这些指标的解析表达式是很困难的。
中可以看出, 随着阻尼比ζ的减小, 阶跃响应的振荡程度加剧。 ζ =0时是等幅振荡, ζ≥1时是无振荡的单调上升曲线, 其中临界阻尼 对应的过渡过程时间最短。 在欠阻尼的状态下, 当0.4<ζ<0.8时过
渡过程时间比临界阻尼时更短, 而且振荡也不严重。 因此在 控制工程中, 除了那些不允许产生超调和振荡的情况外, 通常都希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4. 脉冲函数 脉冲函数(见图3-1(d))的时域表达式为
(3.4)
式中,h称为脉冲宽度, 脉冲的面积为1。若对脉冲的宽度取趋于 零的极限, 则有
(3.5) 及
(3.6)
称此函数为理想脉冲函数, 又称δ函数(见图3-1(e))。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法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答案1-7(考试重点)演示教学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答案1-7(考试重点)演示教学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答案1-7(考试重点)红色为重点(2016年考题)第一章1-2 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

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

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反转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

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1-4 题1-4图为水温控制系统示意图。

冷水在热交换器中由通入的蒸汽加热,从而得到一定温度的热水。

冷水流量变化用流量计测量。

试绘制系统方块图,并说明为了保持热水温度为期望值,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系统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各是什么?解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不断测量交换器出口处的实际水温,并在温度控制器中与给定温度相比较,若低于给定温度,其偏差值使蒸汽阀门开大,进入热交换器的蒸汽量加大,热水温度升高,直至偏差为零。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冷水流量加大,则流量值由流量计测得,通过温度控制器,开大阀门,使蒸汽量增加,提前进行控制,实现按冷水流量进行顺馈补偿,保证热交换器出口的水温不发生大的波动。

其中,热交换器是被控对象,实际热水温度为被控量,给定量(希望温度)在控制器中设定;冷水流量是干扰量。

系统方块图如下图所示。

这是一个按干扰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

1-5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及各部件的作用,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Uc的平方成正比,Uc增高,炉温就上升,Uc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

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Uf。

Uf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Ur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Ue,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u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教学设计

《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教学设计

《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自动控制装置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简单自动控制装置,并了解其应用场景。

(3)学生能够掌握简单自动控制装置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自动控制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自动控制装置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常见简单自动控制装置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2、教学难点(1)理解自动控制装置中反馈机制的作用。

(2)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动控制装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理论基础。

2、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其工作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自动控制装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案例分析法展示实际的自动控制装置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动控制装置,如自动感应门、恒温热水器、自动灌溉系统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这些装置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介绍自动控制装置的定义:能够自动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使其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的装置。

(2)讲解自动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通过检测被控对象的状态,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产生控制信号,驱动执行机构对被控对象进行调整,使被控对象的状态保持在期望的范围内。

(3)以恒温热水器为例,详细分析其组成部分和工作过程。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心得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心得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心得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的时候,我原本以为会是一堆枯燥的理论和复杂的公式,没想到还有实验环节。

而正是这个实验,让我对这门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们的实验是关于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和校正。

一开始,看到那些实验设备和线路,我脑袋都大了。

一堆的仪器仪表、电路板,还有错综复杂的线路,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电子迷宫。

老师在前面讲着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我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

好不容易开始动手操作了,我紧张得手都有点抖。

第一步是连接线路,我拿着导线,眼睛死死盯着插孔,生怕插错了。

每插一根线,都要反复确认好几遍,心里还默默祈祷着千万别出错。

好不容易把线路连好了,打开电源,却发现仪器没有任何反应。

我瞬间慌了神,心里想着:“完了完了,这可咋办?”赶紧又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线路,发现原来是有一根线松了。

虚惊一场之后,我长舒了一口气。

接下来是调试参数,这可真是个技术活。

要根据不同的要求,不断地调整电阻、电容的值,然后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

我小心翼翼地转动着旋钮,眼睛紧紧盯着示波器上的波形,心里盼着能出现理想的曲线。

可是,事情往往没有那么顺利。

调了半天,波形还是乱七八糟的,不是超调太大,就是响应太慢。

我急得满头大汗,心里那个烦躁啊,真想把这些东西都扔一边不管了。

就在我快要崩溃的时候,旁边的同学提醒我:“你试试先把某个参数固定住,再调整另一个。

”我听了他的建议,重新静下心来,一步一步地调整。

嘿,还真别说,这方法还挺管用。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看到了那让人满意的波形,那一刻,我心里的成就感简直爆棚。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犯了一个超级搞笑的错误。

有一次,我调好了参数,正得意洋洋地准备记录数据,结果一不留神,胳膊碰到了一个旋钮,参数全变了。

我当时那个郁闷啊,真想给自己一巴掌。

没办法,只能重新再来一遍。

还有一次,我为了看得更清楚示波器上的波形,把脸凑得特别近。

结果,旁边的同学不小心碰到了桌子,我的头就直接撞到了示波器上,疼得我“哎哟”一声叫了出来。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分类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前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即反馈控制系统)由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两大部分组成,根据其功能,后者又是由具有不同职能的基本元部件组成的。

图1.12是一个典型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示意图,图中组成系统的各基本环节及其功能如下。

1.被控对象如前所述,被控对象是指对其莱个特定物理量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出即为系统的输出员,即被控量,通常以c(r)(或y(f))表示。

2.阁量元件测量元件用于对输出量进行测量,并将其反馈至输入端。

如果输出量与输入量的物理单位不同,有时还要进行相应的量纲转换*例如,温度测量装置(热电偶)用于团量湿度并转换为电压(见固1.2),测速发电机用于测量电动机轴转速井转换为电压(见田1.9)。

3.给定元件根据控制日的,给定元件将给定量转换为与期望输出相对应的系统治入量(通常以r(‘)表示),作为系统的控制依据。

例如,图1.9中,给定电压M2的电位器即为给定元件。

4.比较元件比较元件对输入量与测量元件测得的输出量进行比较,并产生偏差信号中的电压比较电路。

通常,比较元件输出的偏差信号以‘(2)表示。

5.放大元件放大元件是特比较元件结出的(檄弱的)偏差信号进行放大(必要时还要进行物理量的转换)。

例如,图1.9中的ATMEL代理放大器和晶闸管整流装置等。

6.执行元件执行元件的功能是,根据放大元件放大后的偏差信号,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按照设定的要求变化。

通常,电动机、液压马达等都可作为执行元件。

7.校正元件校正元件又称补偿元件,用于改善系统的性能,通常以串联或反馈的方式连接在系统中。

在图1.12中,作用信号从输入端沿箭头方向到达输出端的传输通路称为前向通路;系统治出量经测旦元件反馈到输入端的传输通路称为主反馈通路;前向通路和主反馈通路构成的回路称为主反馈回路,简称主回路。

除此之外,还有局部反馈通路以及局部反馈回路等*将只包含一个主反馈通路的系统称为单回路系统,将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反馈通路的系统称为多回路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系统变换后与变换前的特征值完全相同,这说 明对于非奇异线性变换,系统特征值具有不变性。
(2)变换后系统传递矩阵不变 变换后系统的传递矩阵为
G ′( s ) = CP( sI − P −1 AP ) −1 P −1 B + D
= CP( P −1 sIP − P −1 AP ) −1 P −1 B + D
a12 L a1n ⎤ ⎥ a22 L an1 ⎥ M M ⎥ ⎥ an 2 L ann ⎦
⎡ ⎤ λ − a22 L −a2 n − a12 L − a1n ⎢ ⎥ 1+1 n +1 − M M LL − M M ( 1) ( 1) ⎢ ⎥ ⎢ ⎥ λ − ann − an 2 − an −1,2 L − an −1,n ⎢ ⎥ M M ⎢ ⎥ adj (λ I − A) = ⎢ ⎥ M M ⎢ ⎥ ⎢ ⎥ λ − a11 L − a1,n −1 − a21 L − a2,n −1 ⎢ ⎥ 1+ n n+n M M LL (−1) M M ⎢(−1) ⎥ ⎢ ⎥ L L a a a λ a − − − − − − − − n 1 n , n 1 n 1,1 n 1, n 1 ⎣ ⎦
¾ 线性变换的不变性 (1) 特征方程和特征值的不变性 变换后系统的特征值为
λI − P AP = λP P − P AP = P λP − P AP
−1 −1 −1 −1 −1
= P ( λI − A) P = P
−1 −1
−1
λI − A P = P
−1
P λI − A
= P P λ I − A = I λI − A = λI − A
& = APx + Bu⎫ Px ⎬ y = CPx + Du ⎭

& = P −1 APx + P −1 Bu⎫ x ⎬ y = CPx + Du ⎭
−1
⇓ A = P AP , B = P B , C = CP , D = D
称满足条件的系统{A, B, C, D}和{ A , B , C , D }互为相似系统, 相应的动态方程称为等价动态方程, 实现他们之间转换的线性变换为等价变换。

k
& (t) = b1 + 2b2t + ⋅ ⋅ ⋅ + kbk tk −1 + ⋅ ⋅ ⋅ x & = Ax A(b0 + b1t + ⋅ ⋅ ⋅ + bt k + ⋅ ⋅ ⋅) = ∑kbk tk −1 x
k =1
b1 =
Ab
0
b
2
=
1 2
A b
2
0
L
b
k
=
1 k ⋅ b0 A k!
1 2 2 1 2 2 x(t ) = b 0 + Ab 0 t + A b 0 t + ⋅ ⋅ ⋅ + A b 0 t + ⋅ ⋅ ⋅ 2 k! 1 2 2 1 k k = (I + At + A t + ⋅ ⋅ ⋅ + A t + ⋅ ⋅ ⋅)b 0 k! 2 x ( 0 )= b 0 ∞ 1 k k = ( ∑ A t )x(0) k = 0 k!
状态方程描述(模型) 系统的运动分析(求解状态方程) 保证状态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A和B中各元必须有界 7.3.1 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1) 幂级数法
& = Ax ← 自由运动 ) (x
设解为:
x( t ) =
b

0
+
b1 t +
b t
2
2
+ ⋅⋅⋅⋅ +
b t
k
k
+ ⋅⋅⋅ =
∑b t
k =0 k
S12 S 22 M Sn2
Q
−1 c
(3) 选择
取出 Q c
−1
的最后一行,构成p1行向量
p1 = [ S n1 S n 2 L S nn ]
−1 P (4) 构造
P −1
⎡ p1 ⎤ ⎢ p A ⎥ ⎥ = ⎢ 1 ⎢ ⎥ M ⎢ n−1 ⎥ ⎣p 1 A ⎦
(5)
计算P。
7.3 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7.1.4、由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阵
& = Ax + Bu x y = Cx + Du
若对上式求拉氏变换,并令初始条件为零,则有
sX ( s ) = AX ( s ) + BU ( s ) Y ( s ) = CX ( s ) + DU ( s )
整理式得
( sI − A) X ( s ) = BU ( s )
−1
7.2.2 线性变换的不变性
& = Ax + Bu x
令 x = Px
y = Cx + Du
& = P − 1 AP x + P − 1 B u x
y = CP x + D u
¾ 线性定常系统的特征方程,特征根与特征向量
1. 线性系统 { A , B , C , D }的特征方程 f ( λ ) = det( λ I − A ) = λ I − A = 0 2. 矩阵 A 的特征值 : 特征方程的根,也称为 特征根。 3 . 特征向量:若矩阵的特征值 λ , 存在向量 ρ , 如果 λρ = A ρ 则称 ρ 为矩阵的关于特征值 λ 的特征向量。
= CP P ( sI − A) P
[
−1
]
−1
P −1 B + D
= CPP −1 ( sI − A) −1 PP −1 B + D
= C ( sI − A) −1 B + D = G ( s )
这表明变换前与变换后系统的传递矩阵完全相同,系统的传 递矩阵对于非奇异线性变换具有不变性。
(λI − A)−1 =
对线性系统进行非奇异变换的目的: 计。 1. 2. 3. 系统矩阵A对角化、约当化 {A,C}化为可观统分析与综合设
任何一个可控系统,当A,b 不具有可控标准型时,一定可通过 适当的变换化为可控标准型。
⎡0 1 ⎢0 0 ⎢ & = Ax + b u = ⎢ M x ⎢ ⎢0 0 ⎢− a0 ⎣
⎤ ⎡0 ⎤ ⎥ ⎢M⎥ ⎥ ⎥ x + ⎢ ⎥u ⎢0 ⎥ ⎥ 0 L 1 ⎢ ⎥ ⎥ 1⎦ ⎣ ⎥ − a 1 L − a n −1 ⎦ 0 1 L L 0 0
可控性矩阵 Qc = [b
A b L A n − 1b ]
一个不具有可控标准型的可控系统,可以通过线性变换化 为可控标准型。 设
& = Ax + b u x
y = [c11
c12
c13
c4
称重极点对应的
⎡λ1 ⎢0 ⎢ ⎢ ⎣0
1
λ1
0
0⎤ 1⎥ ⎥ λ1 ⎥ ⎦
为约当块
P43 2-14, 2-15
7.2 状态空间的线性变换
回顾系统动态方程建立的过程,无论是从实际物理系统出发, 还是从系统方块图出发,还是从系统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出 发,在状态变量的选取方面都带有很大的人为的随意性,因而 求得的系统的状态方程也有很大的人为因素,很大的随意性, 因此会得出不同的系统状态方程。所以说系统动态方程是非唯 一的。 虽然同一实际物理系统,或者同一方块图,或同一传递函数所 产生的动态方程各种各样,但其独立的状态变量的个数是相同 的,而且各种不同动态方程间也是有一定联系的,这种联系就 是变量间的线性变换关系。
X ( s ) = ( sI − A) −1 BU ( s )
Y (s) = C ( sI − A) −1 B + D 根据传递函数阵的定义有 G ( s ) = U (s)
可控标准型
& = Ax + bu x y = cx
0 L 0 ⎤ 1 L 0 ⎥ ⎥ M M ⎥ ⎥ 0 M 1 ⎥ − a2 L − an− 1 ⎥ ⎦
x = Px
& = P − 1 A P x + P − 1b u x
⎡0⎤ ⎢M⎥ P − 1b = ⎢ ⎥ ⎢0⎥ ⎢ ⎥ ⎣1 ⎦
⎡0 1 0 L 0 ⎤ ⎢ ⎥ L 0 0 1 0 ⎢ ⎥ ⎥, P − 1 AP = ⎢ M ⎢ ⎥ ⎢0 0 0 L 1 ⎥ ⎢ ⎣ − a 0 − a1 L − a n−1 ⎥ ⎦
[
0 L 1]
对角阵标准型(I) 写成矩阵形式有对角阵标准型
&1 ⎤ ⎡λ1 ⎡x ⎢x &2 ⎥ ⎢ ⎢ ⎥=⎢ ⎢M⎥ ⎢ ⎢ ⎥ ⎢ &n ⎦ ⎣ 0 ⎣x y = [c1 0 ⎤ ⎡ x1 ⎤ ⎡1⎤ ⎥ ⎢ x ⎥ ⎢1⎥ ⎥ ⎢ 2 ⎥ + ⎢ ⎥u ⎥ ⎢ M ⎥ ⎢M ⎥ O ⎥⎢ ⎥ ⎢ ⎥ λ n ⎦ ⎣ x n ⎦ ⎣1⎦
& = Ax + Bu & = Ax + Bu ⎫ x = P x x ⎫ x ⎯ ⎯→ ⎬⎯ ⎬ 等价变换 y = Cx + Du ⎭ y = Cx + Du = y⎭ (不规范) (规范型)
② 变换前后系数矩阵关系:
&, & = Px Q x = Px , x
代入原状态方程,有
P为nxn的常数非奇异矩阵。
(1)
如果我们将各变量次序颠倒,即令:

代入该动态方程:
因此有:
(2)
上式与(1)相同。也就是说(1)与(2)代表的动态方 程是一种线性变换的关系。 进一步,由于上述非奇异的变换矩阵T可以有无数种,所 以系统的动态方程也有无数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