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比较》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和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和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和运算》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以及学会角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角的符号表示方法,再通过角的加减运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基本概念,对于角的画法和识别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比较和运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角的符号表示方法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3.让学生学会角的运算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比较方法。
2.角的符号表示方法。
3.角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角的符号表示方法,再通过角的加减运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几何图形。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钟表的指针所形成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各种几何图形中的角,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操练(10分钟)让学生用尺子和圆规画出不同大小的角,并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符号表示所画出的角的大小。
例如,用“∠1”表示第一个角,“∠2”表示第二个角,等等。
《第2课时角的比较》示范教学方案
第四章 直线与角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第2课时 角的比较一、教学目标1.掌握两个角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2.理解互余与互补的角的性质.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算能力.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难点:互余、互补角的正确判断.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余角和补角》微课.五、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请同学们事先准备好的直角纸板,用剪刀把直角从顶点剪开,思考:这两个角有什么关系?再把平角纸板并用剪刀把平角从顶点剪开,思考:这两个角有什么关系?一边合作学习一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可以测量,也可以剪下来拼等等,学生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应鼓励.教师用多媒体演示∠1+∠2与Rt ∠AOB 重合,再移动一角,问∠1+∠2与Rt ∠AOB 相等吗?同样∠α+∠β与∠AOB 重合,再移动一角,问∠α+∠β与∠AOB 相等吗?通过上面的演示,我们看到有时两个角的和是90°,有时两个角的和是180°. αβA OB1 2 AO B设计意图:从活动实践导入本节课的知识,使新知识更加容易理解.【新知讲解】1.余角和补角的定义:互为余角定义: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互为补角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注意:要特别向学生指出:互余与互补角是研究两个角的关系,单独一个角不能说是余角或补角,就像称呼两兄弟一样,而且不会随位置的改变.2.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画一画:如图:已知∠AOC ,作出它的余角和补角(只要满足条件的角都可以).教师提出问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同角的余角相等.同理可推出:同角的补角相等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余角和补角有什么关系?想一想:如图,如果∠1与∠2互余,∠1与∠3互余,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由此得到补角和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注意:学生往往对“同角”,“等角”的认识不太清楚,在“同角”的情况时说“等角”,在“等角”的情况时说“同角”,因此要对学生强调指出:“等角是相等的角”,而“同角是同一个角”.另外,这个性质在目前的应用还不太多,但今后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设计意图:讲解过程强调提问思考的过程,让学生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O C AO CA本图片是微课的首页截图,本微课资源讲解了余角与补角的概念及其它们的性质,并通过讲解实例与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有利于启发教师教学或学生预习或复习使用.若需使用,请插入微课【知识点解析】余角和补角.【典型例题】例1.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解:设这个角为x度,则这个角的余角是(90–x)度,补角是(180–x)度由题意,得180–x=4(90–x)解方程,得x=60(度)所以这个角的度数为60°例2.如图,已知:点O为直线AB上一点,OC是∠AOB的平分线,OD在∠COB内,看图填空(填“<”“>”“﹦”)(1)∠AOD______∠AOB∠AOD______∠DOB∠AOC______∠BOC(2)∠AOD的补角是______ ∠COD的余角是______∠BOD的补角是______ ∠AOC的补角是______答案:(1)<,>,=(2)∠BOD,∠BOD,∠AOD,∠BOC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补角与余角的含义的理解.【随堂练习】1.已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2倍多12°,求这个角解:设这个角为∠α,它的补角为(180°-∠α),根据题意,得(180°-∠α)=2(90°-∠α)+12°解这个方程∠α=12°,即这个角为12°2.已知∠1=20°,∠2=30°,∠3=60°,∠4=150°,则∠2是____的余角,_____是∠4的补角.答案:∠3,∠23.若∠1+∠2=90°,∠3+∠2=90°,∠1=40°,则∠3=______°,依据是_______.答案:40°,同角的余角相等4.如图,已知∠AOB在∠AOC内部,∠BOC=90°,OM,ON分别是∠AOB,∠AOC的平分线,∠AOB与∠COM互补,求∠BON的度数.解:由∠AOB与∠COM互补,得∠AOB+∠COM=180°.由角的和差,得∠AOB+∠BOM+∠COB=180°,∠AOB+∠BOM=90°.由OM是∠AOB的平分线,得∠AOB=60°.由角的和差,得∠AOC=∠BOC+∠AOB=90°+60°=150°.由ON平分∠AOC得∠AON=75°.由角的和差,得∠BON=∠AON-∠AOB=75°-60°=15°.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练习,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补角与余角的认识以及在对角的求解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以便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矫正.六、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谈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由学生来完成)本节课学习了余角和补角,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到出了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学案(2)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4.3 角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与操作,体会角的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2.在图形中认识角的和、差关系,在操作中认识角的平分线. 3. 会进行度、分、秒的互化及角度的简单运算. 4.会进行角度的“加、减、乘、除”运算.. 学习难点:1. 角度的“除法”运算.2. 度、分、秒的互化及角度的计算 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38-P140;2.尝试完成教材P140的练习第1题;3.限时20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 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一、自主学习:1.已知线段AB 和线段CD (如图),你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大小?ABCD2.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如何表示这些角?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关系?3.什么是1°的角?什么是1′的角?什么是1″的角?还记得吗?如果不记得了,没关系,先看看书再完成下面的问题. (1)35°15′与35.15°相等吗?为什么?)4135(与35°15′相等吗?为什么?(2)32平角=________度, 51周角=_______度.(3)3.32°=______度_______分_______秒. 12°9′36″=_______度.(完成上面的问题如果有困难,不妨与同学交流)二、合作探究:1.下面的三组图形,每组中都有两个角,你能判断它们的大小吗?说说你的方法.ABCOABCDEFBAC D EFABC DE F(1)(2)(3)【老师提示】如果你不会,可以参考我们前面对两条线段是如何比较大小的.2.P140练习第1题.3.P138思考:4.计算:(1)46°55′+23°35′ (2)46°55′-23°35′(3)68°21′-32°48′ (4)23°35′×3 (5)15°23′18″×44.想一想,你还能用三角尺可以画30°、45°、60°、90°这些特殊角吗?(1)我们能不能用三角尺画出15°的角呢?怎样画?试试看.(2)能用三角尺能画75°的角吗?(3)你还能用三角尺画哪些度数的角?试着画画看.5.角的平分线.(1)任意画一个角,取名叫∠AOB .你能否从角的顶点作出一条射线,把∠AOB 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如果能,试说出你的方法.(2)角的平分线:如图,射线OP 是∠AOB 的角平分线,那么图这几个角有怎样的大小关系?POB A6.我们知道线段有三等分点、四等分点,那么一个角会不会有三等分线或四等分线呢?如图,给你一个角,你能作出它的三等分线吗?试试看.三、当堂检测1. 如图,已知OB、OC是∠AOB的三等分线,试说出几个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2.P140练习第2、3题.3.计算:122°48′÷3三、学习小结:四、作业:P143习题4.3第4、6题P143习题4.3第3、5、10、11题.ABCDO。
最新202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6.3 角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主要师生活动一、复习导入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与梳理线段的知识点,然后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角可以类比线段学习,比如上节课学习的定义,到表示方法,这节课也会学习大小比较和运算,同学们可以思考能否也通过叠合法和度量法比较大小,运算是否也是计算角的和差倍分的关系.二、探究新知知识点一:角的比较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师生活动:学生先自主思考并小组交流,再由小组代表发言,预测会有两种方法,度量法和叠合法.教师引导和规范学生操作步骤,得出结果如下:度量法:因为55°>40°,所以∠1>∠2.叠合法:想一想:你能用图形和几何语言说明两个角的大小关系吗(两个角分别记作∠AOB,∠A'O'B' )?师生活动:学生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表示,指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有且仅有三种情况.知识点二:角的运算探究1: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预测学生能确定角的个数,明确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如下:3个:∠AOB、∠AOC、∠BOC∠AOC =∠AOB +∠BOC∠AOB =∠AOC-∠BOC∠BOC =∠AOC -∠AOB教师关注学生是否能发现角的和差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类比线段的和与差,发现角的和差关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共顶点的几个角,可进行加减.探究2 :如图,借助三角尺画出15°,75°的角.用一副三角尺,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试一试.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归纳,如下:用三角尺画特殊角,关键在于把它写成30°,45°,60°,90°角的和或差.凡是15的整数倍的角,都能用三角尺画出,而能用三角尺画出的,也只限于这样的角.例题精析:例1 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 = 53°17′,求∠BOC的度数.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适当的评价并整理板书.解:由题意可知,∠AOB是平角,∠AOB =∠AOC +∠BOC所以∠BOC =∠AOB-∠AOC= 180° - 53°17′= 126°43′总结:∠同单位加减(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分别相加、减);∠度分秒是60进制(相加时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作60).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总结解题思路与过程.知识点3:角平分线探究3:你能在∠AOC内找一条射线OB,使∠AOB =∠BOC吗?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巡堂指导,预测会有不同方法,教师可让这些学生代表分别展示,预测两种方法(如下):对折法:生巩固角的和与差概念外,也使学生对这些特殊角的大小有直观的认识,培养对角的大小的估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题目锻炼学生运算能力,初步学习几何语言在解题中的运用,体会几何与代数之间的联系与不同,加深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设计意图:从角的和差问题中,将射线OB的位置特殊化,并类比线段的中点,引出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不仅知识的产生、发展自然连续,也体现了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能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完善认知结构.度量法:教师追问:同学们知道图中三个角的数量关系吗?学生思考,学生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总结与填空.教师再以此引出角平分线的定义.定义总结:师生活动:教师讲解,再让学生朗读定义,加深印象.类比:仿照角平分线的结论,你能写出角的三等分线的结论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适当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规范完成几何书写.例2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板书:解:360°÷7 = 51°+ 3°÷7= 51°+ 180′÷7≈51°26′答:每份是51°26′的角.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注意度、分、秒是60进制的,要把剩余的度数化成分.设计意图:进一步明晰角平分线的概念,为后续学习轴对称和研究有关图形的翻折问题打下基础.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体会几何知识的关联性,巩固几何语言的书写.设计意图:通过题目帮助学生巩固角平分线的知识与角的运算,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算能力.又通过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其他可能性,建立分类讨论思想,养成严谨思考的习惯.三、当堂练习例3 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OB是∠COD的三等平分线,∠BOD = 15°.则∠AOB等于( )A. 75B. 70C. 65D. 60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适时评价与引导.思考:除此题所给图片的情况,你还能想出其他情况与答案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教师予以评价与指导,得出另一种结果,∠AOB = 15°.三、当堂练习1. 比较大小:60°25′60.25°(填“>”,“<”或“=”).2. 计算:(1) 180° - 98°24′30″(2) 62°24′17″×43. 如图,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若∠AOB = 50°,∠DOE = 30°,那么∠BOD是多少度?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角的大小比较.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角度的运算.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强化试图能力和运算能力.板书设计角的比较与运算一、角的概念二、角的表示三、角的度量和单位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数形结合,培养识图能力。
河南省开封市第三十三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4.5 角的比较》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1、从联想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入手,会用“数”和“形”两个面比较角的大小;2、掌握角的和差的意义,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3、理解补角、余角概念,掌握相关性质。
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学习收获学习点拨1、回忆线段长度比较的方法,对角的比较是不是有所启发?2、裁剪两个角的模型,利用你设计的方法对两角的大小进行比较。
小组交流交流各自的角的比较方法,讨论方法的不同之处及方法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二:学习过程1如图,求解下列问题:①比较∠AOC与∠BOC, ∠BOD与∠COD的大小.②将∠AOC写成两个角的和与两个角的差的形式.2、观察下列各角哪个角最大,并用适当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看看你的结论是否正确.ABCDO三达标巩固自主学习学习收获学习点拨1、想想怎样可以将一条线段平分,你能想办法将一角平分吗?2、怎样理解角平分线呢?3、角平分线有什么性质,如何用几何的方法表示角平分线?小组交流交流平分角的方法,讨论怎样用几何方法表示角平分线。
.自主学习学习收获学习点拨1、将一纸条沿画线剪开,对剪出的角标上∠1∠2∠3∠4,试比较四个角有什么关系。
2、用两个相同三角板探索其中锐角之间的关系。
3、阅读课本。
小组交通过上面的操作,讨论什么是两个互余、互补,余角、补角有什么性质,如何用几何方法表示。
流四 学后记五 课时训练1、如图,∠ABC=30°, ∠CBD=70°,BE 是∠ABD 的平分线,则 ∠DBE= ,∠CBE= 。
2、如图,AO ⊥CO,BO ⊥DO, ∠BOC=30°, 则∠AOD= 。
3、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21少20°,则这个角为 。
4、如图: ∠1>∠2,那么∠2与21(∠1-∠2)之间的关系是【 】 A 、互补 B 、互余 C 、和为45° D 、和为22.5° 5、已知AOE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O B 平分∠AOC , ①∠AOB+∠DOE=90°,试问∠D OC 与∠DOE 有什么关系?②若OB 平分∠AOC ,OD 平分∠COE,则BO 与DO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6、如图是跷跷板示意图,若∠O CA=90°,∠CAD=20°,则小孩玩跷跷板时上下最大可转动多少度的角?A BCE DABCOD12ABCDEO。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与运算》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角的比较方法和角的运算规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会运用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角的加减运算和乘除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角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角的比较和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能够运用角的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角的加减运算和乘除运算,能够运用角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比较方法,角的加减运算和乘除运算。
2.教学难点:角的运算规则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角的大小比较和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角的大小比较和运算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直尺等。
2.课件准备:角的比较和运算的课件。
3.作业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如门的形状、钟表的指针等,引导学生了解角的大小比较和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角的比较和运算的定义和规则,让学生初步了解角的大小比较和运算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三角板、量角器等教具,进行角的比较和运算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角的大小比较和运算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导学案:角
角【学习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角的有关概念;2认识角的表示方法3能进行度与度分秒之间的转化【学习重点】:1角与角的相关概念;2角的度量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学习难点】:角的表示方法的选择与角的单位转换。
【导学指导】一 引入新课1.如图所示(图见课件),是小学时学过的什么图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这种图形的形象吗?你可以画出这种图像吗?2.带着目标预习新课(看课件中的4个要点) 二 讲解新课 (一)角的定义静态角 角的定义: 边 顶点 . 题组一判断:下面的图形那些是角?动态角 角的定义: (二)角的表示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如图,能把∠α记作∠O 吗? ∠α还可以怎么表示? 2.在上图中共有几个角?分别把他们读出来。
题组二一.判断下面说法对不对:B5(a)∠1就是∠A ; (b)∠2就是∠B ; (c)∠3就是∠C . 二 .将图中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并填写下表引题 如图点A.B.C 表示足球比赛中三个不同的射门位置,问:你用什么判断图中∠A ∠B ∠C 的大小关系(用量角器来判断)(三)角的测量用量角器量角时要注意:(角的比较方法1:度数大的角也大)1.对“中”——角的顶点对量角器的中心2.重合——角的一边与量角器的零线重合3.读数——读出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度数 题组三(所有图见课件) (四)角的度量单位转换题组四(度化分秒小数乘60,先分在秒:_____化度则分秒除60) 1.用度、分、秒表示:(1)16.24°=___°____′_____″2.用度表示:39°36′=_______°三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角的定义 角的表示方法 角的测量 角的单位转换讲)四 课堂检测(一)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ABD 与∠ABC 是同一个角吗?(2)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几个?(3)以点A 为顶点的角有哪几个? 以D 点为顶点的角呢?(二)判断题.(1)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
七年级数学4.3.2角的比较与运导学案算
C B A 七年级数学4.3.2角的比较与运算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现实情境中,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丰富对角的大小关系的认识,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2)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借助三角板拼出不同度数的角,•认识角的平分线及角的等分线,会画角的平分线.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认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动手操作画图、拼图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目标导航:1.让学生通过联想线段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找到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重点)2.让学生通过联想线段和与差的作法,掌握角的和与差的作法和计算。
(难点)3.培养学生类比联想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的大小关系,分析角的和差关系,•认识角平分线及画角平分线是本节课的重点.2.难点:认识复杂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是难点.3.关键:从动手操作过程中,认识角的大小关系,•认识角的和差关系及认识角平分线,也是学好本节课知识的关键. 温故知新:教师活动: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如右图所示)1.提出问题:比较图中线段AB 、BC 、CD 的长短.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怎样比较图中∠A 、∠B 、∠C 的大小?2、如何用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注:讲解过程应强调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的操作过程.尝试应用:估计图中∠1、∠2的大小关系,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检验(图见课本134页图4.3-6)3.认识角的和差.如图,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动手操作:观察课本图4.3-8,用三角板拼出15°、75°的角,自主探究还能拼出多少度的角。
小组交流后说出这些角的度数,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4.认识角的平分线.在透明纸上画一个角,沿着顶点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AOC被折痕OB分成的两个角有什么关系?在图中,射线OB把∠AOC分成相等的两个角,即∠AOB=∠BOC,∠AOC与∠AOC•和∠BOC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怎样用式子来表示?射线OB叫做什么?探究结论:角平分线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例1. 如图4.3-12,O是直线AB上一点,∠AOC=53º17’,求∠BOC的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角的比较或运算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量角器测量不同角的度数,并进行比较或运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角的比较与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角的度量、比较与运算,使学生能够形象地感知和描述几何图形及其关系。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角的运算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
3.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使学生掌握角的度量与运算方法,能准确进行角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针对难点,教师应设计具体实例,如“一个角是120度,它的补角是多少度?”或“如果一个角是30度,加上一个45度的角,结果是多少度?”通过这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并掌握解决方法。同时,通过练习题目的设计,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角的比较与运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角的大小或进行角度计算的情况?”比如,在拼图时需要比较两个角是否相等,或是在测量角度时需要进行计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奥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学案1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的和差倍分关系.
2. 会进行简单的运算与推理.
学习重点:
角的比较方法、结合图形用数学符号写角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 学习难点:结合图形对角的和、差、倍、分关系进行推理.
一、自主学习
1.如下图,比较∠AOB 与∠A ′O ′B ′的大小.
B /O /()A /()B O A
∠AOB ∠A ′O ′B ′
∠AOB ∠A ′O ′B ′
∠AOB ∠A ′O ′B ′
2.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图中有 三个角
∠AOC 是∠AOB 与∠BOC 的和,记作
∠AOB 是 的差,记作∠AOB=∠AOC-∠BOC ∠AOC- =∠BOC
3.利用一副三角板,你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解:
4.如图,如果∠AOB =∠BOC ,那么 ∠AOC =2∠AOB =2 , ∠AOB =∠BOC = 2
1 . B /
O /()A /()
B
O A B /()O /()
A /()
B O A
C B O A
解平分线: . 角的三等分
D
C
B
O
A
∠AOD =3 .
∠AO=∠BOC=∠COD=3
1 . 二、合作探究
1.例1 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 =53º17′,求∠BOC 的度数.
解:
例2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解
2.完成练习。
第九章 《角》复习导学案
第九章角导学案教师寄语平时的积累造就未来的成功【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角的概念、和、差、倍、分、度、分、秒。
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直角、锐角、钝角、余角、补角、对顶角、垂线、垂线段等概念。
3、会比较角的大小,会进行角的和、差的简单计算,过一点能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4、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补角相等,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和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合理推理、说理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知欲和好奇心。
【复习要求】(做好准备,迎接挑战)1.根据学习目标复习本章的内容。
2.画出本章的知识网络。
3.掌握好典型例题及练习。
【前置准备】1、本章的有关概念。
2、本章的知识网络。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任务一:角的比较与度量1、如图(1)所示,从O点出发有OA OB OC OD、、、四条射线,则图中有______个角,它们分别是______.ADD图(1) 图22 、 如图(2),已知:120AO BO CO DO AOD ∠= ⊥,⊥,, 则B O C ∠的度数是( )A .60B .80C .100D .120 3、选择:3点整时,时针和分针成( )6点整时,时针和分针成( )4点整时,时针和分针成( )3点半时,时针和分针成( );A .直角B .锐角C .钝角D .平角4、想一想:CD ⊥EF,AD ⊥BD(1)中哪些角互为余角?哪些角互为补角? (2)∠ ADE 与∠ BDC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ADF 与∠BDE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EFC任务二:角的动态定义和、差、倍、分已知∠AOB=90°,∠BOC=30°,OM 平分∠AOC, ON 平分∠BOC,求∠MON 的度数。
任务三:对顶角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OE ⊥AB,∠COE=55°,求∠AOD 的度数?D C【达标检测】1、现在的时间是9点30分,则钟表上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 ) A .75 B .90 C .105 D .1202、已知A,B,C,D 为直线l 上的四点,P 为直线l 外一点,且PA=5cm,PB=4 cm,PC=3 cm,PD=2 cm,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A.等于2 cmB. 等于3 cmC. 小于2 cmD.小于或等于2 cm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对顶角相等; 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 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6),点A B C 、、在一条直线上,已知153237∠=∠= ,, 则C D 与C E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5、 如图(7)所示,O AB 是直线上的点,OD AOC ∠是的平分线,OE COB ∠是的平分线,28COD ∠=,求E O B ∠的度数.ABAB图(6 ) 图(7)学习小结:1.我掌握的知识:2. 我不明白的问题:。
《量角的大小与角的大小比较》导学案
《量角的大小与角的大小比较》导学案学习内容:量角的大小与角的大小比较,教材第38页例1,练习四第4,6,7题。
学习目标:进一步学习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度量不同方位的角的度数。
学具准备:投影仪,量角器。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1.角的量法。
说一说,度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两重合一看数)2.量出下面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
(例1,小组内交流讨论)⑴量角注意:从量角器哪一边起,看哪一圈的度数?这里用量角器量角时,量角器的半圆是对着角的哪个方向的?刚才量角用的是哪一圈的刻度?请拿出自己的量角器,沿内圈的0刻度线起,10、20……数到180。
再沿外圈,从0刻度线起,10、20……数到180。
⑵比较角的大小思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如果没有,那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请选择填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开口(有、没有)关系,与边长(有、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越小)。
3.引入新课。
上面量的角,都有一条边是水平方向的,如果把角方向改变一下,像这里图中的角,我们也可以按照“两重合,一看数”的方法量出它的大小,这就是今天量角的练习内容。
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两重合,一看数”的量角方法,能正确、熟练地量出各种角的度数。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量出下面角的大小。
出示:36页中间∠1.∠2强调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与一条边重合,再读出角的大小的刻度。
注意:从量角器哪一边起,看哪一圈的度数。
在看刻度数时要特别注意,先弄清要看哪一圈的刻度,再读出是多少度。
2.练习四第4题。
先想一想,每个角的度数要从量角器哪一边看起,看哪一圈的,再量每个角是多少度。
注意:这里用量角器量角时,量角器的半圆是对着角的哪个方向的?提示:在把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时,量角器的半圆要对着角的“开口”。
3.练习四第7题。
(1)现在请按上面的方法,自己来量下面第7题里的角。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大小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a. 30°和45°
b. 60°和90°
c. 120°和150°
(2)从生活中找出三个例子,说明角的大小比较在实际中的应用。
2.提高拓展题:
(1)运用作辅助线法或角度加减法比较以下角的大小,并简要说明解题思路:
a. ∠ABC和∠DEF,其中∠ABC = 100°,∠DEF = 80°,射线BC和射线EF平行。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角的定义及角的度量单位。
2.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建立角的分类概念,理解各类角的特点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角度概念的抽象性: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图形,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并将其与具体图形联系起来存在一定难度。
2.提出问题: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讨论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讲授新知
1.概念讲解:介绍角的定义,强调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图形。讲解角的度量单位——度,并引导学生理解度数与角度大小的关系。
2.方法讲解:
a.直接比较法:通过观察两个角的大小,直接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角的大小比较游戏、实际情境问题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变式和问题驱动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b.作辅助线法:通过作辅助线,将两个角转化为同一直线上的角,从而比较它们的大小。
兴仁县四中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3 角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导学案新人教版
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角的大小比较与运算(板书课题).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②会进行度、分、秒的换算,并能解决角的运算题.(2)过程与方法①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②动手计算,熟练解决有关角的运算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情感态度①角的测量和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②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3.学习重、难点:重点:①角的大小比较与运算;②角平分线的概念;③感受类比思想.难点: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换.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范围:教材第134页至第135页的内容.(2)自学时间:10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类比线段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4)自学参考提纲:①与线段的大小比较相类似,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也有两种方法:一是度量,二是叠合法,用叠合法比较时,必须使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另一边落在同一侧.(如课本图4.3-6所示).②如图,图中共有3个角?∠AOC是∠AOB与∠BOC的和.记作:∠AOC=∠AOB+∠BOC;∠AOB是∠AOC与∠BOC的差,记作:∠AOB=∠AOC-∠BOC;类似地,∠BOC=∠AOC-∠AOB.③一副三角尺的角有哪些?利用角的和或差,用一副三角形尺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与同学交流一下.④a.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图,若射线OB是∠AOC的角平分线,则有∠AOB=∠BOC,或∠AOB=12∠AOC,或∠BOC=12∠AOC或∠AOC=2∠AOB,或∠AOC=2∠BOC,反过来也成立.b.与a类似地,还有角的三等分线,四等分线等,你能分别画出图形,并用几何语言描述它们吗?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充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相应的指导,重点是几何语言描述.(2)生助生:小组内同学间相互交流研讨,互助解题疑难.4.强化:(1)角的大小比较方法.(2)角平分线的意义、注意几种语言间的转换.(3)类比思想.(4)练习:如图,OC平分∠AOB,OD平分∠AOC,则图中相等的角有∠AOD=∠DOC,∠AOC=∠BOC,∠AOD=12∠AOC=14∠AOB.1.自学指导:(1)自学范围:教材第136页例1和例2.(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阅读课文,注意解题格式,并按照例题旁边方框中的提示动手演算验证.不懂的地方,小组内讨论解决.(4)自学参考提纲:①角度的加减运算,要将单位对齐相加减,即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分别相加、减.分、秒相加时逢60要进位,如23°45′37″+70°26′40″=93°71′77″=94°12′17″;相减时要借1当作60,例1中应借1°,化为60′.即:180°-53°17′=179°60′-53°17′=126°43′②例2中,是怎样将剩余的度数化成分的?如果用精确到秒来表示计算的结果,答案是多少呢?例2中,将余数的度数乘以60化成分.360°÷7=51°+3°÷7=51°+180′÷7=51°+25′+5′÷7=51°25′+300″÷7=51°25′43″③做教材第136页“练习”的第2、3题.练习2:360°÷8=45°,360°÷45°=24(份).练习3:∠AOD=12∠AOB-∠COD=90°-31°28′=58°32′.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②差异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同学间相互交流研讨,互助解疑难.4.强化:学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再归纳强化.三、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交流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及学生的感受等.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过程应体现:(1)善于从图形中发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数学式子进行计算.特别是像角平分线这些特殊几何元素.(2)角的计算要根据问题适时进行分类讨论.(3)结合已有的线段计算认知,来类比角的计算规律和方法.一、基础巩固1.(10分)如果∠1=∠2,∠2=∠3,则∠1=∠3,如果∠1>∠2,∠2>∠3,则∠1>∠3.2.(10分)按图填空:(1)∠AOB+∠BOC=∠AOC;(2)∠AOC+COD=∠AOD;(3)∠BOD-∠COD=∠BOC;(4)∠AOD-∠BOD=∠AOB.3.(1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若∠AOB=2∠AOC,则OC是∠AOB的平分线B.若∠AOC=12∠AOB,则OC是∠AOB的平分线C.若∠AOC=∠BOC=12∠AOB,则OC是∠AOB的平分线D.以上说法都不对4.(40分)(1)48°39′+67°31′(2)77°42′-34°45′(3)21°17′×5(4)109°24′÷6解:(1)116°10′;(2)42°57′;(3)106°25′;(4)18°14′.二、综合应用5. (20分)如图,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1)如果∠AOB=40°,∠DOE=30°,那么∠BOD是多少度?(2)如果∠AOE=140°,∠COD=30°,那么∠AOB是多少度?解:(1)由题意知∠AOB=∠BOC,∠EOD=∠DOC,∴∠BOD=∠BOC+∠COD=∠AOB+∠DOE=40°+30°=70°.(2)∠COD=30°,∵∠COE=2∠COD=60°,∴∠AOC=∠AOE-∠COE=140°-60°=80°,∴∠AOB=12∠AOC=40°.三、拓展延伸6.(10分)如图,将长方形纸片的一角作折叠,使顶点A落在A′处,EF为折痕,若EA′恰好平分∠FEB.(1)判断∠A′EB与∠FEA的大小关系.(2)你能求出∠FEB的度数吗?解:(1)∵EA′平分∠FEB,∴∠BEA′=∠FEA′又∵△A′EF由△AEF折叠得到.∴∠AEF=∠A′EF,∴∠FEA=∠A′EB(2)∵∠FEA+∠FEA′+∠A′EB=180°,又三者相等,∴∠FEA=∠FEA′=∠A′EB=60°,∴∠FEB=∠FEA′+∠A′EB=120°.第2章代数式章末复习【知识与技能】1.用字母表示数.2.列出代数式.3.对代数式进行加减.4.合并同类项.5.先化简,再求值.【过程与方法】1.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在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并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积累活动经验(学习或思维的方法、策略等).【教学重点】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教学难点】代数式的化简.一、知识结构【教学说明】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零散的知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代数式:把数与表示数的字母用运算符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字母或一个数也是代数式.2.用字母表示式子时应注意:①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②两个相同字母相乘时,也写成乘方的形式.③当数字1与字母相乘时,1也省略不写.3.代数式的值:如果把代数式里的字母用数代入,那么计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4.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字母或一个数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与字母相乘得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5.多项式:由几个单项式的和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6.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7.同类项:含有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称为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8.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9.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运用加法结合律把括号去掉,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A.0是代数式.B.S=2πR是一个代数式.C.单独的一个数12不是代数式.D.单独一个字母a不是代数式.2.有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是b,若把它们的位置交换,得到新的两位数是(C)A.abB.baC.10b+aD.10a+b3.计算:(2x2-3xy+6)-2(3y2x-xy-3) 解:原式=2x2-3xy+6-6xy2+2xy+6=2x2-6xy2-xy+124.先化简,再求值:-5+x2-5x-x2+3x+4,其中x=-12.解:原式=(x2-x2)+(-5x+3x)+(-5+4)=-2x-1把x=-12代入原式=-2×(-12)-1=05.某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表:(1)请你用含t的代数式来表示该物体运动速度y.(2)当该物体运动的时间为20秒时,此时物体的速度是多少?答案:(1)y=0.2t+0.5;(2)4.5(米/秒).6.1千瓦时电(即通常所说的1度电)可供一盏40瓦的电灯点亮25小时.(1)1千瓦时的电量可供n瓦的电灯点亮多少时间?(2)若每度电的电费为a元,一个100瓦的电灯使用12时的电费是几元?答案:(1)1000n时,(2)1.2a元.【教学说明】通过典型例题,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推理能力.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1.已知多项式ax+bx合并的结果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a=b=0B.a=b=x=0C.a-b=0D.a+b=02.某同学自己装订笔记本,第一本用了a张纸,第二本用的纸张数是第一本的78,两本共用了(A)张纸.A.a+78a B.a-18aC.a+18a D.a+783.已知x2+2xy=3,y2=2,则代数式2x2+4xy+y2的值为(A)A.8B.9C.11D.124.先列出式子,再求结果:一个代数式加上5x2+4x-1得6x-8x2+2,求这个代数式.解:6x-8x2+2-(5x2+4x-1)=6x-8x2+2-5x2-4x+1=-13x2+2x+3答案:(x2+1)等6.如图:用代数式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12(a-b)h7.为节约能源,某单位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电费:用电不超过140度,按每度0.45元收费,如果超过140度,超过部分按每度按0.60元收费.(1)若某住户四月份的用电量是a度(a≤140),这个用户四月份应交多少电费?(2)若该住户五月份的用电量是a度(a>140),则他五月份应交多少电费?(3)若该住户六月份的用电量是200度,那么他六月份应交多少电费?答案:(1)当a≤140度时,应交电费0.45a元;(2)当a>140度时,应交电费为(0.6a-21)元;(3)140×0.45+(200-140)×0.60=99(元).8.同一时刻的北京时间、巴黎时间、东京时间如图所示.(1)设北京时间为a(7<a≤23),分别用代数式表示同一时刻的巴黎时间和东京时间.(2)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8,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问这一时刻的巴黎时间、东京时间分别为几时?答案:(1)巴黎:a-7;东京:a+1(2)巴黎:15:08;东京:23:08【教学说明】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本节课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规律.同时,学会归纳概括和总结,积累学习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惑?布置作业:教材“复习题”中第2、8、12、14、15、16题.能达到我们所制定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着重精讲例题,在解题过程中实现三个目标,化解重点难点,使学生了解、理解、掌握并应用!注重基础重在实效:题目面对大众,不搞偏难怪.在解题的过程中强化书写格式.从学生的做题情况,对于发现问题作出及时处理以达到规范.同时也存在几个缺点:①有的知识点没有顾及到;②有的学生没有自觉地解决问题;③与学生互动不激烈.在授课过程中要精讲多练,多让学生发问,而且也要让学生多多总结,学以致用.第3课时球赛积分表问题【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掌握用方程计算球赛积分一类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学生在从事探索性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1.让学生知道球赛积分的算法.2.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教学难点】弄清题意,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等量关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上一课时我们探究了有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通过学习学生应初步掌握了有关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本课时我们继续探讨有关球赛积分表的问题,先来看一个问题:暑假里,《新晚报》组织了“我们的小世界杯”足球邀请赛,勇士队在第一轮比赛中共赛了9场,得分17分.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勇士队在这一轮中只负了2场,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呢?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球赛积分表问题(教材第103~104页探究2)设问1:通过观察积分榜,你能选择出其中哪一行最能说明负一场积几分吗?进而你能得到胜一场积几分吗?【教学说明】教师让学生观察教材或课件中的积分表进行思考.观察积分榜,从最下面一行数据可以看出:负一场积1分;设胜一场积x分,从表中其他任何一行可以列方程,求出x的值,如可以从第一行列方程10x+4=24.由此得x=2.即:负一场积1分,胜一场积2分.设问2:你能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果一个队胜m场,则负(14-m)场,胜场积分2m分,负场积分(14-m)分,总积分为2m+(14-m)=m+14.设问3: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设一个队胜了x场,则负了(14-x)场.如果这个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负场总积分,则得方程2x-(14-x)=0.由此得x=14/3.由于x的值必须是整数,所以x=143不符合实际,因此没有哪个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负场总积分.【教学说明】以上探究中,教师通过逐层提出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索解题思路,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另外,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渗透特殊值法、分类讨论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一份试卷共25道题,每道题都给出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要求学生把正确答案选出来,每题选对得4分,不选或选错扣1分,如果一个学生得90分,那么他选对几题?现有500名学生参加考试,有得83分的同学吗?为什么?【教学说明】本题要注意其结果是否符合实际,这题可让学生板演后再讲解.【答案】一个学生得90分,他选对23题;若有500名学生参加考试,不可能有得83分的同学.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小结:(1)由学生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学后有何感受?(2)由学生说说在积分问题中有哪些基本等量关系?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4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积分问题的解题思路告诉我们:表格数据能够给我们提供重要的解题信息,而利用方程解决这类问题不仅可求得具体数值,而且还可以进行推理判断.另外,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让学生进行检验.由于本课时的学习有了上一课时作为基础,所以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合作交流,而教师仅起引导作用.。
4.3角(角的简单运算)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4.3角(角的简单运算)导学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会运用角平分线、余角、补角的概念进行角的运算。
2、经历角的基本计算到变化中的计算体会数学之间的类比思想与转化思想。
3、在解决角的运算问题中,让学生能够克服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运算难点:角在变化中的计算三、教学准备:学生导学案、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程(一)课前回顾1、如上左图,角的和、差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上右图,角平分线:若OP 是∠AOB 的角平分线,则________=________=21________。
3、余角与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则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则称这两个互为补角。
(二)新课探究例1:如图,若∠AOD =20°,∠BOC =80°,OD 、OE分别是∠AOB 和∠BOC 的角平分线。
(1)求∠AOB 的度数; (2)求∠AOE 的度数;(3)求∠DOE 的补角的度数;课堂练习1:如图,已知点O 在直线AB 上,∠COE=90°, OD 平分∠AOE ,若∠COD =25°。
(1)求∠AOC 的度数; (2)求∠BOD 的度数。
EABA课堂练习2:如图,以直线AB 上一点O 为端点作射线OC ,使∠AOC =65°,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
(注:∠DOE =90°)(1)如图①,若直角三角板DOE 的一边OD 放在射线OA 上,则∠COE =________°; (2)如图②,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顺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 若射线OC 恰好平分∠AOE ,求此时∠COD 的度数。
(3)如图③,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任意转动,如果射线OD 始终在∠AOC 的内部, 试猜想∠AOD 和∠CO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与运算》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2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和角的运算方法,包括角的度量、角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解决一些与角有关的问题,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角的概念和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角的度量方法和角的运算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角的比较和运算的内在联系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来逐步领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角的度量;让学生掌握角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角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角的比较和运算的内在联系,角的乘除法运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和角的运算方法;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与角有关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角的比较和运算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角的度量: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进行角的度量实践,巩固角的度量方法。
3.角的加减法:讲解角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让学生进行角的加减法实践,巩固角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初一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初一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432角的比较与运算【学习目标】:1、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能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2、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画角平分线。
【重点难点】:角的大小比较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是重点;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是难点。
【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回顾线段大小的比较,,怎样比较图中线段AB、B、A的长短?(8)度量法;(2)叠合法。
AB<A<B那么怎样比较∠A、∠B、∠的大小呢?二、自主学习1、比较角的大小(1)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2)叠合法:把两个角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
教师演示:(1)∠AB<∠AB′;(2)∠AB=∠AB′;(3)∠AB>∠AB′。
2、认识角的和差思考: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图中共有3个角:∠AB、∠A、∠B。
它们的关系是:∠A=∠AB+∠B;∠B=∠A-∠AB;∠AB=∠A-∠B3、用三角板拼角探究:借助三角尺画出10,70的角。
一副三角板的各个角分别是多少度?_________学生尝试画角。
你还能画出哪些角?有什么规律吗?还能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是:凡是的倍数的角都能画出。
4、角平分线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角并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想想看,折痕与角两边所成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如图(1)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_____出发,把这个角分成_______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类似地,还有角的三等分线等。
如图(2)中的B、。
B是∠A的一平分线,可以记作:∠A=2∠AB=2∠B或∠AB=∠B= 。
、例题学习例1 如图,是直线AB上一点,∠A=3017′,求∠B的度数。
例2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堂练习】:本140-141页1、2、3。
【要点归纳】:1、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角的和差关系;2、用一副三角板画角;3、角的平分线及表示。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同步练习、导学案(3篇)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重点)2.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能够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相关计算问题,会用量角器画角的平分线;(难点)3.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用量角器画角平分线、用折纸法确定角平分线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重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有一天聪聪和明明各带了一把折扇(状态如下).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聪聪:“我的折扇张开大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明明:“我的折扇长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同学们有办法帮他们进行判断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角的比较如图,射线OC,OD分别在∠AOB的内部,外部,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A.∠AOB<∠AOD B.∠BOC<∠AOBC.∠COD<∠AOD D.∠AOB<∠AOC解析:A.∠AOB与∠AOD的边OA重合,OB在∠AOD内,所以∠AOB<∠AOD,A 正确;同理B、C正确;D.∠AOB和∠AOC的边AO重合,OC在∠AOB内,所以∠AOB>∠AOC.D错误,故选D.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比较大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比较大小的方法.探究点二:角度的有关计算【类型一】利用角平分线进行角度的计算如图,∠AOB=120°,OD平分∠BOC,OE平分∠AOC.(1)求∠EOD的度数;(2)若∠BOC=90°,求∠AOE的度数.解析:(1)根据OD平分∠BOC,OE平分∠AOC可知∠DOE=∠DOC+∠EOC=1 2(∠BOC+∠AOC)=12∠AOB,由此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BOC=90°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解:(1)∵∠AOB=120°,OD平分∠BOC,OE平分∠AOC,∴∠EOD=∠DOC+∠EOC=12(∠BOC+∠AOC)=12∠AOB=12×120°=60°;(2)∵∠AOB=120°,∠BOC=90°,∴∠AOC=120°-90°=30°,∵OE平分∠AOC,∴∠AOE=12∠AOC=12×30°=15°.方法总结:能够根据图形正确找到角之间的和差关系,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利用三角板叠合进行角度的计算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折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则∠AOC +∠DOB=( )A.120° B.180° C.150° D.135°解析:由图可得∠AOC+∠DOB=∠AOB+∠COD=90°+90°=180°.故选B.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示,发现几个角之间的关系.【类型三】折叠问题中角的计算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C点落在C′,D点落在D′处.若∠EFC =119°,则∠BFC′为( )A.58° B.45° C.60° D.42°解析:∵将矩形ABCD沿EF折叠,C点落在C′,D点落在D′处,∠EFC=119°,∴∠EFC′=∠EFC=119°,∠EFB=180°-∠EFC=61°,∴∠BFC′=∠EFC′-∠EFB=119°-61°=58°,故选A.方法总结:掌握折叠的性质,要善于发现题中的隐含条件:折叠前后两图形是完全重合的,其角不变.探究点三:角度的换算计算:(1)153°29′42″+26°40′32″;(2)110°36′-90°37′28″;(3)62°24′17″×4;(4)102°43′21″÷3.解析:(1)相同单位相加,超过60向上一位进1即可;(2)先借1°化为分和秒,然后同一单位分别相减即可得解;(3)每一个单位分别乘以4,分、秒超出60的部分向上一个单位进1即可;(4)从度开始计算,余数乘以60继续除以3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1)153°29′42″+26°40′32″=179°69′74″=180°10′14″;(2)110°36′-90°37′28″=109°95′60″-90°37′28″=19°58′32″;(3)62°24′17″×4=248°96′68″=249°37′8″;(4)102°43′21″÷3=102°42′81″÷3=34°14′27″.方法总结:角度的运算规律为:(1)加减法时将同一单位进行加减,加法够60进1,减法不够减要借1当60;(2)乘法时将数与度、分、秒分别相乘,然后从小到大逢60进1;(3)除法时用度先除,把余数化为分,再加上原来的分,用这个数除以除数,把余数化成秒,再加上原来的秒,再用这个数除以除数,如果除不尽,就按题意要求,进行四舍五入.三、板书设计1.角的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2.角的计算(1)角平分线;(2)角的折叠.3.角度的换算【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角的大小的比较、角的和差关系,角的平分线.可利用类比线段的学习方法引出角的大小的比较的两种方法:度量法、叠合法.对于本节教学要把握以下几点:1.首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对旧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使学生能对角的知识有一个更深的记忆.2.在角的形象比较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3.重叠法是一个难点,但此法比较适用于实际中的比较.对于角度的计算要设计各个类型的教学.《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同步练习能力提升1.如图,如果∠AOB=∠COD,那么 ()A.∠α>∠βB.∠α<∠βC.∠α=∠βD.∠α+∠β=∠COD2.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OD是∠BOC的平分线,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COD=∠AOCB.∠AOD=∠AOBC.∠BOD=∠AOBD.∠BOC=∠AOB3.如图,把矩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BFE=()A.70°B.65°C.60°D.50°4.用一副三角板,不可能画出的角度是()A.15°B.75°C.165°D.145°5.已知∠AOB=30°,∠BOC=45°,则∠AOC=()A.15°B.75°C.15°或75°D.不能确定6.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折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则∠AOC+∠DOB= .7.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COB,若∠EOB=55°,则∠BOD的度数是.8.如图,∠AOC=40°,∠BOD=50°,OM,ON分别是∠AOC,∠BOD的角平分线,则∠MON= .9.计算:(1)153°19'42″+26°40'28″;(2)90°3″-57°21'44″;(3)33°15'16″×5.★10.如图,OD是∠AOB的平分线,OE是∠BOC的平分线,且∠AOC=130°,求∠DOE的度数.★11.如图,∠1∶∠2∶∠3∶∠4=1∶1∶3∶4,求∠1,∠2,∠3,∠4的度数.创新应用★12.在飞机飞行时,飞行的方向是用飞行路线与实际的南北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大小来表示的.如图,用AN(南北线)与飞行线之间顺时针方向夹角作为飞行方向角,从A到达B的飞行方向角为35°,从A到C的飞行方向角为60°,从A到D的飞行方向角为145°,试求AB与AC之间夹角及AD与AC之间夹角的大小.参考答案能力提升1.C2.A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BOC=∠AOC=∠AOB,∠BOD=∠COD=∠BOC,所以选项A中,∠COD=∠BOC=∠AOC正确.3.B根据折叠后的两个角相等,可知∠BFE=(180°-∠1)÷2=65°.4.D用三角板只能画出度数是15的整数倍的角,因为145不是15的整数倍,所以用三角板不能画出145°的角.5.C本题没有给出图形,所以∠AOB和∠BOC的位置不确定,有两种情况.6.180°由图可知,∠AOC+∠DOB=∠AOB+∠COD=90°+90°=180°.7.70°由OE平分∠COB,得∠BOC=2∠EOB=2×55°=110°,所以∠BOD=180°-∠BOC=180°-110°=70°.8.135°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COM=∠AOC=×40°=20°,∠DON=∠BOD=×50°=25°,所以∠MON=180°-∠COM-∠DON=180°-20°-25°=135°.9.解:(1)153°19'42″+26°40'28″=179°59'70″=179°60'10″=180°10″.(2)90°3″-57°21'44″=89°59'63″-57°21'44″=32°38'19″.(3)33°15'16″×5=165°75'80″=165°76'20″=166°16'20″.10.分析:OD,OE分别是∠AOB,∠BOC的平分线,而∠DOE刚好是∠AOB与∠BOC 和的一半.解:因为OD是∠AOB的平分线,OE是∠BOC的平分线,所以∠DOB=∠AOB,∠EOB=∠BOC.因为∠DOE=∠DOB+∠EOB,所以∠DOE=∠AOB+∠BOC=(∠AOB+∠BOC)=∠AOC=×130°=65°.11.分析:∠1,∠2,∠3,∠4构成一个周角为360°,再根据题目中∠1∶∠2∶∠3∶∠4=1∶1∶3∶4,所以可以用代数方法解决本题.解:设∠1=x°,则∠2=x°,∠3=3x°,∠4=4x°.依题意,得x°+x°+3x°+4x°=360°,9x°=360°,则x°=40°.故∠1=40°,∠2=40°,∠3=120°,∠4=160°.创新应用12.解:由题意,知∠NAB=35°,∠NAC=60°,所以∠BAC=∠NAC-∠NAB=60°-35°=25°.因为∠NAC=60°,∠NAD=145°,所以∠DAC=∠NAD-∠NAC=145°-60°=85°.答:AB与AC之间的夹角为25°,AD与AC之间的夹角为85°.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3 角《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2.理解角平分线和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及数量关系,能够用几何语言进行相关表述,并能解答相关问题.3.会进行涉及度、分、秒的角度的计算.【重点】:掌握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理解角平分线和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及数量关系,能够用几何语言进行相关表述.【难点】:能够解答角平分线和角的和、差、倍、分有关的问题,会进行涉及度、分、秒的角度的计算.【课堂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角的比较与计算合作探究: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观察与思考:图中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针对训练如图所示:(1) ∠AOC是哪两个角的和?(2) ∠AOB是哪两个角的差?(3) 如果∠AOB=∠COD,则∠AOC与∠BOD的大小关系如何?例1填空:(1) 如图①,若∠AOC=35°,∠BOC=40°,则∠AOB=度.(2) 如图②,若∠AOB= 60°,∠BOC=40°,则∠AOC=度.(3) 若∠AOB=60°,∠AOC=30°,则∠BOC=度.易错提醒:在计算角的度数时,若无图,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试一试:如图,借助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15°和75°的角,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例2计算(1) 120°-38°41′;(2)67°31′+48°49′.要点归纳:涉及到度、分、秒的角度的加与减,要将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分别相加、减,分秒相加时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作60.针对训练1.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出()A.15°角 B.135°角 C.145°角 D.105°角2.已知∠AOB=70°,以O为端点作射线OC,使∠AOC=42°,则∠B OC 的度数为()A.28° B.112° C.28°或112° D.68°3.计算:(1)20°30′×8.;(2)106°6′÷5.探究点2:角的平分线互动探究动手做一做:在纸上画∠AOB,然后将其剪下来,将其沿经过顶点的线对折,使边OA与OB重合.将角展开,折痕上任取一点记作点C.类比线段中点的定义,填空:∠AOC_____∠COB;∠AOB=_____∠AOC.要点归纳:一般地,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_________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应用格式:∵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AOC =∠BOC =________∠AOB,∠AOB =________∠BOC =________∠AOC.例3如图,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1) 如果∠AOC=80°,那么∠BOC是多少度?(2) 如果∠AOB=40°,∠DOE=30°,那么∠BOD是多少度?(3) 如果∠AOE =140°, ∠COD =30°,那么∠AOB 是多少度?例4 已知∠AOB=40°,自O 点引射线OC ,若∠AOC :∠COB=2:3.求OC 与∠AOB 的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度数.方法总结:涉及到角度的计算时,除常规的和差倍分计算外,通常还需运用方程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针对训练1. 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OD 是∠BOC 的平分线,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COD =21∠AOCB. ∠COD =21∠AOCC. ∠COD =21∠AOCD. ∠COD =21∠AOC2. 如图,OC 是平角∠AOB 的角平分线,∠COD =32°,求∠AOD 的度数.二、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 如图,∠AOB=∠COD=90,∠AOD=146°,则∠BOC=____.2. 已知∠AOB=38°,∠BOC=25°,那么∠AOC的度数是 .3.如图,∠AOB=170°,∠AOC =∠BOD=90°,求∠COD的度数.4.计算:(1) 12°36′56″+45°24′35″; (2) 79°45′+61°48′49″;(3) 62°24′17″×4; (4) 102°43′÷3.5.如图,已知∠AOC=60°,∠BOD=90°,∠AOB是∠DOC的3倍,求∠AOB 的度数.6.如图,∠AOB=120°,OD平分∠BOC,OE平分∠AOC.(1) 求∠EOD的度数;(2) 若∠BOC=90°,求∠AOE的度数.。
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角平分线+导学案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
6.3 角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第2课时角平分线一.学习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2.能利用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解决有关角的计算问题.3.会进行涉及度、分、秒的角度的计算.二.自主预习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折纸的方法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那么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将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吗?三.探究新知探究点角平分线1.动手做一做:如图所示,在纸上画∠AOB,然后将其剪下来,将其沿经过顶点的线对折,使边OA与OB重合.将角展开,折痕上任取一点记作点C.类比线段中点的定义,填空:∠AOC=∠COB;∠AOB= ∠AOC.【小结】一般地,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作这个角的平分线.应用格式:因为OC是∠AOB的平分线,∠AOB,∠AOB=2∠BOC=2∠AOC.所以∠AOC=∠BOC=12类似地,还有角的三等分线,四等分线等.练习: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通过折线作出角的平分线.例1.如图所示,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1)如果∠AOC=80°,那么∠BOC是多少度?(2)如果∠AOB=40°,∠DOE=30°,那么∠BOD是多少度?(3)如果∠AOE=140°,∠COD=30°,那么∠AOB是多少度?例2.把一个周角 7 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 (精确到分)?练习:如图所示,∠BOA=90°,OC平分∠BOA,OA平分∠COD,求∠BOD的大小.四.运用新知1.如图所示,OC是∠AOB的平分线,OD是∠AOC的平分线,且∠COD=25°,则∠AOB等于( )A.50°B.75°C.100°D.120°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所示,已知点O在直线AB上,∠BOD =115°,OD平分∠AOE,∠COD=25°,则∠COE的度数为.3.如图所示,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1)求∠DOE的度数;(2)如果∠COD=65°,求∠AOE的度数.五.达标测试1.如图所示,在下面的四个等式中,能够表示“OC 是∠AOB 的平分线”的有( )①∠AOC =∠BOC ;②∠AOC 12∠AOB ;③∠AOB =2∠BOC ;④∠AOC+∠BOC =∠AOB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5题图2.如图所示,点O 在直线AB 上,射线OC 平分∠DOB.若∠COB=35°,则∠AOD 等于( )A.35° B .70° C.110° D.145°3.如图所示,OB 平分∠AOD ,OC 平分∠BOD ,则∠AOD 与∠BOC 的关系是 .4.计算:(1)27°12′52″×3; (2)165°34′42″÷6.5.如图所示,OC 是∠AOB 的平分线,∠AOD =2∠BOD ,∠COD =18°.求∠BOD 的度数.ODAB C参考答案达标检测1.C2.C3.∠AOD=4∠BOC4.解:(1)27°12′52″×3 =81°36′156″ =81°38′36″;(2)165°34′42″÷6=27°35′47″. 5.解:因为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 所以∠BOC =12∠AOB.因为∠AOD =2∠BOD ,所以∠AOB =3∠BOD ,即∠BOD =13∠AOB ,所以∠COD =12∠AOB -13∠AOB =16∠AOB ,所以∠BOD =2∠COD.因为∠COD=18°,所以∠BOD=36°.。
《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角的比较》教学设计一、课题§角的比较二、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体会角的比较和线段比较方法的一致性。
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3.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并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角的两种比较方法、角的和、差、倍、分的作法和计算、角的平分线定义.难点是角平分线定义的各种数学表达式.四、教学手段和方法1、教学方法:情境探究、讨论法、讲授法2、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3、教学手段:多媒体动画演示,形象易懂4、教学工具:导学案,多媒体。
动手操作自主学习(1)数一数,左图中共有多少个角(2)指出上述角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做一做:你可以用一副三角板拼出哪些角度说一说:180°是怎样用三角板拼出来的观察较长直角边,它所在的射线有什么特点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几何语言表示,以及如何用折纸的方法得到角的平分线。
引导学生思考,并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深化思考。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动手操作,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引出角平分线的定义。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内容并回答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几何语言表示。
而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出我手中角的角平分线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根据观察图形,思考问题,说明数角的方法,指出其中角的类型。
小组合作,拼一拼,想一想,看能拼出多少个角度,小组代表发言,另外两名同学在黑板上还原角度拼的过程。
学生回答:预设答案(较长直角边是两个直角的对称线,或者将180°分成了相等的两个角)自学并回答。
学生根据自学,和老师一起完成角平分线的几何语言书写。
学生用折叠的方法做出一个角的角平分线。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让态度消极的学生形成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从之前的动手操作中,抽象出问题,引出下面要讲的角平分线,确保知识的连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C
D
第 2题
A
锐角, 直A
O 图1
4、如图, O 为直线 AB 上一点, OD 平分 AOC , OE 平分 BOC ,则 若 则 DOE _____ ; AOD 30 , COD _____ , COE _____ , BOE _____ , BOD _____ . :
(图 3)
移动 DEF 使顶点 E 与顶点 B 重合,一边 ED 和 BA 重合,另一边 EF 和 BC 落在 BA 的同旁 若 EF 和 BC 重合,记作( 若 EF 落在 ABC 的外部,记作( 若 EF 落在 ABC 的内部,记作( 二、角的平分线: (1)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 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2)图形: (3)表示方法:已知 OC 是 AOB 的角平分线 所以 ) ) 如上图 1 ) ) 如上图 2 如上图 3
C
1、根据图形填空: (1) AOB AOC _____ (2) AOD AOB ____ ___ COD ; (3) AOC BOD AOB _____ . 2、3∶30 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 . A. 锐 角 B.直角 C.钝角 D.平角 3、填“>”或“<” . (1) 直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钝角 角 平角. (2)如图 1, ∠AOC ∠AOB ∠BOD ∠COD ∠AOC ∠AOD ∠BOD ∠BOC
2.完成教材 119 页做一做,根据图 4-19 求解下列问题。
B C O A
)
AOB=2 AOC=2(
1 )或: AOC= BOC= ( 2
(4) 如图, O 在直线 AC 上, 是 COB 的平分线. AOB 55 , 、 点 若 OD 求 AOD 的度数.
D
B
A
O 第4题
C D A O O
E
图 3
B
评价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一、角的比较: 问题(1)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度量法:在小学学过用量角器量一个角. 方法:①分别量出( ②比较( 结果:度数大的角大. 注意:角的大小与两边画的长短无关. )的度数 )的大小.
(F) C B (E)
(F) C B
C
(F) A (D)
问题 探究
重合法:
B A (E) (D) (D) (图 2) (图 1)
杨庄一中 课题 学习 目标 学习重 难 点
旧知识链 接
七 年级数学导学案 角的比较
主 备
李锦红
1、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角与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及其 大小关系的认识 2、 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3、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角的平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