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与民族工业发展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在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在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在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切实维护国家安全摘要国家安全是关系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

扩大对外开放在为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以及环境与生态安全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在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要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关键词对外开放;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通过深化改革,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关键问题;通过扩大开放,吸收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但扩大开放在为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以及环境与生态安全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国家安全是一个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

因此,在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要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一、要切实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政治安全,包括国家主权、基本制度、意识形态的安全以及政府体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等。

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政权巩固等是政治安全的主要表现形式。

由于国家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的效果如何,最终都要通过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表现出来。

可见,政治安全是深层次的安全问题,是主权国家存续的根本因素。

因此,在扩大开放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坚决防范和打击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和差异。

冷战结束后,我国已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各种敌对势力进行“西化”和“分化”的主要目标。

因而,我国政治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他们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和“分化”战略图谋。

所谓“西化”,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各种敌对势力采取种种手段,企图颠覆中国的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而在中国搞资本主义制度。

所谓“分化”,就是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通过种种方式和手段来干预中国内政,分解和分裂中国,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影响及对策作者:庄艳华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01期摘要:中国对外开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举国上下重新瞩目入世的影响与对策时,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对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作出系统深入的研究。

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特别是对那些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形势将更加严峻。

关键词:经济;对外开放;影响;对策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基本任务如果对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作出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其基本任务有两个方面。

(一)考察这一理论的发展现状,即在概括介绍现阶段占主流地位的观点和理论界对各个重要问题的探讨的基础上,分析所取得的理论成就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同时,针对学术界就一些主要理论问题产生的不同认识作进一步的分析,結合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作前瞻性研究。

(二)考察这一理论的发展历史,即其产生、推进和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该理论是在我国哪些不同历史时期受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条件和经济开放实践的影响而产生与发展的;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占主流地位的理论观点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对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发生重要影响的代表性人物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见解和观点,如何评价其历史地位;在同一历史时期就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有哪些重要的不同认识;这一理论的演进过程经历了哪些大的阶段,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性。

之所以承担两个方面的任务,是由中国经济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内在需要所决定的。

首先,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思想源远流长,并对现代经济理论有重要影响。

即使自近20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对外开放理论也伴随实践的发展而经历了不断演进的过程。

对这一理論的历史是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以及具体的表现(一)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形势。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即生产全球化和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所谓的生产全球化,拿戴尔电脑举例,当顾客需要戴尔电脑时就会通过拨打戴尔电脑的800免费服务电话咨询购买,公司人员会把订单输入戴尔电脑的订单管理系统,随后订单被发送到其生产系统中去。

浅析外资引进与民族经济的发展

浅析外资引进与民族经济的发展

静态 指标包括有 :品牌指标和产 备改造 。 外商投 资促 进了中国汽车 、 电 系 , 如供销渠道 、 技术开发、 市场 、 信贷
二 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 外
商投资企业生产的丰富多彩的轻纺产 资企业及 其配套企 业产 品的出 口, 进
改革开放的 2 0多年 中, 外商对华 品 , 不但满足 了国 内市场的部分需求 , 入 国际市场 。外商投资企业是 中国 出
了明显 的增加 。 协议金额在 19 9 3年达 额 4 . 亿美元 , 中利用 国外贷款约 机 制 ,有 些地 区和企 业对 外举债不是 11 其
维普资讯

从 自身的 配套 能力和偿付 能力 出发 , 为。 尤其是跨国公司实力雄厚 , 竞争力 盲 目引进 国外 的技术和设备 , 造成生 争法规 的不健全 , 采取 一些不公 平的 责任和风险推给国家。国内资金的配 制生 产、 垄断性并购、 价格歧视等 。 套能 力未对弓1 外资数量形成 约束 , 进 导致重复引进等失控现象的发生 。
的 直 接 投 资 流 入 量 发 生 了 巨 大 的 变 同 时 大量 出 口到 国 际 市场 。 合营 企 业 口增 长 的重 要 源 泉 。
化 , 化的总体特点是 , 变 实际利用 外资 不仅本 身引进技术和设备 ,而且带动
资 由 19 8 8年 3 .4亿 美 元 增 长 到 业的产 品已经进入 了国际市场 。外资 19 20 04年 6 62 9 0 .9 8亿美元 ,并呈现 出 在 引进 技术 改造 国内工业方面 发挥 了 不断上升 的趋势。其中对外借款 也有 重要作 用。19 94年中国技术 引进成 交
动态指 标包括有 以下几方 面 : 技 业升级。外资直接投 资带 来了一批先 亿元 ( 包括关税) 占当年全国财政 不 , 术控制指标、 国产化率指标、 经营管理 进适用 的技术 ,填补 了中国许多产业 收入额 5 8 12亿元 的 75 .%。 权指标、股权 指标 、雇佣本 国劳动力 技术的空 白,使许多行业的大批产品 数、 纳税额 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 地指标 两方面 。 () 5 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外商 更新换代 ,一大批老企业得到技术设 投资 企 业与 国 际经 济有 着 天然 的联 子、 通信 等重要产业 的发展 。同时 , 外 关系等 ,这些经济联 系带动了外商投

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一、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始终将把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使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大大缩小了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和社会发展差距,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超过了历史上的五千年。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探索,形成了完善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策体系。

如果说民族平等政策是中国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执行贯彻各项民族政策的制度保障,那么,少数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政策则是妥善解决民族问题、缩小地区差距、实现民族真正平等的重要手段。

2、实际意义少数民族地区是指以少数名族人民为主聚集生活的地区。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等边疆地区。

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一般是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落后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与此相联系,伴随着落后的经济状况,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也较为缓慢。

基于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逐渐全面、平衡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文献综述1、特色经济的含义关于特色经济,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特色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比较多,如王生鹏等认为,特色经济是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品为核心,以特色技术为支撑,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2006);杨丽认为,特色经济是依托资源禀赋进行产业选择、培育的一种经济发展的特殊模式(2007);李澜等认为,所谓特色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依据本区域现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资源禀赋和生产力水平,能最大限度地扩张经济总量,结构合理且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显著,能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2007)。

第二种观点认为特色经济是一种区域经济体系。

产业经济学之产业安全

产业经济学之产业安全
二、经济开放条件下面临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一)开放型市场经济体系蕴涵着不安全性 (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经济安全问题 (三)按照国际惯例运做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
外开放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 (二)提高综合国力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基础
第四节 提高中国产业安全度
一、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性建议 (一)逐步缩小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 (二)优化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结构 (三)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引导和地区引导力 度 (四)拓宽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渠道
二、开放经济条件下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其他问题 (一)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市场保护政策
1、贸易保护政策的难点 2、贸易保护政策的新动向 (二)借用外债与利用外资的宏观调控政策
三、如何利用外资发展本国民族工业 (一)地区导向政策 (二)产业导向政策 (三)经营活动监督 (四)业绩要求
第三节 中国产业安全问题分析
一、中国工业领域利用外资的基本特征 (一)组建合资企业是投资的主要方式 (二)东部地区是投资热点地区 (三)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华人企业是投资主体的主流 (四)外商以实物作为投资的比重加大 (五)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和产业布局效应
第二节 外资利用与产业安全
一、理论争端 (一)学派纷争 1、依附理论 2、现代化理论 3、关于跨国公司国籍的争论 (二)争端的延续 1、体制论 2、结构论
二、机理透视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民族工业发展外部政策环境建设的关 联
(二)外商直接投资与民族工业发展外部经济环境建设的关 联
(三)外商直接投资与民族工业发展的要素转移关联 (四)外商直接投资与民族工业发展的市场结构关联 (五)外商直接投资与民族工业发展的出口市场
1、产业结构分析 2、产业布局分析
二、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控制问题分析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控制倾向

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崎岖发展道路

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崎岖发展道路

・研究探讨・262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崎岖发展道路贵阳市观山湖区第六中学 刘 强【摘要】对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也就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史学界一直有一个经典的评论:“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改革开放过后,随着计量史学等西方史学思想和考辨精神的引进,越来越多的史学家开始以一种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的态度来评价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最后归宿。

但无论以哪一种标准来评价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我们都能得出一条共同的结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道路是异常崎岖的,其面临的生存发展环境大多数时候是异常险恶的,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大多数时候是极其不利的。

【关键词】近代民族工业 崎岖 发展道路公元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清王朝的完败而告终,随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随后的半个世纪,清王朝在历次对外战争中败多胜少,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和协定,被迫开放了越来越多的通商口岸,甚至于被迫割让了大量领土与外国。

满清王朝对外战争的失利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损失毋庸置疑,这种损失和对中华民族的危害用“无可估量”来说也不为过。

但站在另一个角度,西方列强的巨舰大炮也轰开了闭关锁国的满清王朝的大门,让封闭的中国不得不睁开眼睛,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19世纪那个全新的世界。

我们可以这样说,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了清王朝被迫改变闭关锁国的国策而再次对外开放,哪怕这种开放是被迫的,是极度不情愿的,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血火屠杀和民族阵痛的。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苏州、杭州、沙市、重庆等一系列通商口岸的开辟,香港岛、台湾岛等被迫割让给英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直接导致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模式和资本主义经济与生活方式被移植入古老中国的机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满清王朝遇到了自入关以来的最大亡国危机:英法联军的海陆联军几乎封锁了中国沿海地区并一度攻入京师北京,焚毁了满清皇家园林圆明园。

新时期对外开放学案版

新时期对外开放学案版

多层次 有重点; 点线面 宽领域相结合 全方位开放格 局。
金版教程69页 要点归纳2
二、对外开放的层次
1、点:经济特区的创办
(1)为什么设立经济特区?
阅读金版教程67页史料二:邓小平1984年考察特区时候对特区 描述的讲话。
补充邓小平的话: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 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 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由此得出设立特区的动机和影响: 1、特区是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窗口、试验田。 2、是对外宣传中国政策的窗口,可产生良好的国际影响。 3、特区物质水平、精神文明(收入就业治安)提升了,对偷渡问 题解决起作用。 4、特区的成功经验对沿海开放起到示范推广作用。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 1、概况: • 1)1984年, 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见地图)。(哪些是近 代被迫开放过的?) • (对外经济活动权限;外商投资政策;目的。) • 2)1985年以后,相继开辟四个-----;-----;-----;-----为沿海经 济开放区。 •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 济开放地带。 • 2、意义: • 1)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 • 2)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 3)带动内地开发。 • 课本历史纵横 • 开放地带优势以及经济地位。
开放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即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与经济体制改革并称为重大战略决 策。 比较19世纪末中国被迫的“门户开放”即全境开放,当今中国的 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主要区别 金版教程69页要点归纳: (1)背景、前提不同 (2)目的、性质不同 (3)内容不同:
(4)结果、影响不同

民族工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

民族工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

民族工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近年来,民族工业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族工业不仅为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率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加强了国家的经济独立性和国际影响力。

本文将从民族工业的定义、发展历程、当前形势以及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民族工业的定义及历程民族工业是指以本国素材、技术和工人为主要生产要素的工业,它的发展与民族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20世纪初期,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殖民和掠夺让中国的经济和工业长期陷于落后状态。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在国家计划和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逐步壮大。

二、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 20世纪50-60年代:工业基础的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经过若干年的坚实努力,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

国有企业作为民族工业的重要支持力量,它们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逐步形成了具现代化水平的生产力和体制,能够为国家和民族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2、 20世纪70-80年代:民族工业的逐步壮大在国有企业的支持下,中国的民族工业迅速壮大。

1984年,中国工业产值占GDP的比例达到了68%,工业化进程加速。

同时,1984年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年,对外开放的政策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3、 21世纪以来:创新驱动的民族工业21世纪开始以来,中国的民族工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由于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关注和投资,中国的民族工业被赋予创新驱动的重要责任。

而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工业也在逐步演变为更加风险和收益双高的商业领域,在市场经济的合作竞争中广泛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的成果。

三、民族工业与国家经济发展之关系1、民族工业的作用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民族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加速经济的增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就业率。

对外开放的历史发展与反思

对外开放的历史发展与反思

对外开放的历史发展与反思一、标题:对外开放的历史发展与变迁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外交关系的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这一政策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对外开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

自那时起,中国不断推进对外开放,通过引进外资、加强贸易合作,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影响力。

本文将对对外开放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未来对外开放的思考和展望。

二、标题: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外开放作为中国近几十年来的一项重大政策,其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改善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其对于中国的宏观经济、产业分布、结构调整、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数据、比较经验等方式,探究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标题:反思对外开放政策的实际效果虽然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一些外国企业通过在中国进行投资吸收中国的优秀人才和市场资源,而自身更注重利润和技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贸易不平衡,技术转让缺乏保护等问题。

本文将重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发挥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

四、标题:对外开放的经验教训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不断推进的改革和开放。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经验教训,例如进入WTO后面临的现实挑战、行业结构的不平均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政策对中国产业发展带来的全球竞争力大幅提高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对外开放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五、标题:未来对外开放政策思考当前,我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着巨变,国内经济将逐步转型,未来对外开放政策将如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时期下,我们更应该思考未来的对外开放政策。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开放方式和布局”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未来对外开放可能需要的政策措施。

论孙中山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的思想

论孙中山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的思想

论孙中山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的思想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也是振兴中华、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改革家,是中国近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先驱。

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明确提出了“开放”、“对外开放主义”和经济现代化的思想,并系统地阐述了一系列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观点,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孙中山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现代化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必然走向,体现了人民的深切热望,对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孙中山是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现代化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杰出的规划者和先驱者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国真正伟大而且能够提出解救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独立、民主、富强的人只有孙中山,他是倡导中国社会改革、推行中国现代化道路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具体设想的先驱者。

1.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振兴实业”以使中国富强、走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发展史中的一个优良传统。

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开明派代表人物林则徐就开始认识到中国的军舰、枪炮已“非外夷之敌”,因而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技术制造军舰、枪炮,以达到“制夷”的目的。

鸦片战争后,魏源进一步发展了林则徐的这一先进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但魏源学习西方的主张,已不限于军事技术和军事工业,而是要以引进军事工业为开端,进一步引进某些非军事工业。

不仅如此,他还主张,在建立新式工业时,除设立“官局”即封建国家所有的制造机构外,也可允许商民“自愿仿设厂局”。

这已朦胧地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问题。

这些思想,成为后来资产阶级思想家引进西方新式工业主张的直接先驱。

19世纪50年代末,太平天国后期主要领导人洪仁玕,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采用西方新式生产技术来开矿、制造和建立火车、轮船等交通运输事业的全面移植西方大机器生产的主张,他还主张在建立新式工业时采用雇佣劳动,允许出资人得到利润,并给采用新技术的人以“专利权”。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工业也成为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民族工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一、历史背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建国初期主要以农业为主导,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改革。

从此以后,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民族工业也迅速崛起,成为了中国制造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现状分析目前,中国民族工业在制造业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涵盖了汽车、电子、通信、航空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在一些技术密集型、高端制造领域,中国民族工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中国民族工业企业也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有些企业甚至已经成为了全球知名品牌。

然而,中国民族工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依然存在着一些低端产业过剩和高端产业不足的问题;其次是创新能力不足,很多民族工业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依赖于进口技术和设备;再者是环境污染严重,一些民族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环保不力的问题,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未来发展趋势面对挑战和机遇,中国民族工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政府将继续支持民族工业发展,加大对创新和技术升级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其次,中国民族工业企业需要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最后,环境保护将成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民族工业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只有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中国民族工业才能走向更加繁荣和强大的明天。

希望中国民族工业在未来能够实现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加强

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加强

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加强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加强是相辅相成的。

近年来,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同时,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在不断加强,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始于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

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中国政府在加强国内市场的同时,弹性掌握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结构。

借助科技进步、人才引进、资本投入和国际合作,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迅速发展。

随着中国的民族工业逐渐崛起,中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也得到了“强化”和改良。

中国民族工业在战略定位上的趋势,是以创新和技术应用为基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目前,中国高铁、通讯、新能源、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的民族工业已经转型升级,成为全球技术和工业的领跑者之一。

中国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自主研发以及更好的服务于全球市场。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加强对于民族工业的崛起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一直致力于加强经济和社会的管理和治理,进而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中国在推进电子治理、信息化、组织体系、领导制度和政策调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治理质量的认可和满意度也有所提升。

这一加强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模式为民族工业的崛起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国际力量的领先者。

中国在加强对外开放的同时,也致力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世界安全体系的稳定。

这一持续的外交努力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和机会。

总的来说,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加强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将继续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自主研发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竞争力和地位;同时,中国将继续探索并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努力为民族工业的崛起提供更加稳定和有利的政策和环境。

当前深化开放若干重要问题探讨

当前深化开放若干重要问题探讨

当前深化开放若干重要问题探讨作者:叶辅靖来源:《开放导报》2024年第03期[摘要]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除需把握其核心要义外,还需要重点研究若干重要问题,如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内外因素的变与不变,世界的底层逻辑是否变化,重点锚定发达经济体的开放是否需要改变,如何处理发展、开放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当前制度型开放的重点是输出规则还是向国际高标准规则学习,需要重点对标哪些国际高标准规则,国际投资者对我的核心关切有哪些,如何培育开放的国内社会大生态以及如何辩证看待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超强生产能力,如何正确处理沿海、内陆和沿边开放的关系,如何看待高水平开放中的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出口市场的重点拓展方向等问题,以更好厘清有关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认识误区,确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方向,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

[关键词] 高水平开放若干重要问题辨析[中图分类号] F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24)03-0007-08[作者简介] 叶辅靖,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部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法宝之一。

要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需把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要义,厘清有关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认识误区,确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方向。

一、关于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内外因素的变与不变近年来,美国把我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加紧遏制打压我国发展,其他许多发达国家也追随美国,恶化我开放的外部环境,导致负面因素显著上升,甚至压倒了正面因素,使我国开放合作的难度大为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策略都要进行相应调整。

为了应对这种变化,要更加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更加强调安全,更加强调扩大内需和国内大循环为主,更加强调“一带一路”,更加强调制度型开放,更加强调金砖组织、上合组织、南南合作,更加强调全球“南方”国家,更加强调亚非拉,更加强调东盟,其共同背景就是外部环境的变化。

工管专业论文选题

工管专业论文选题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知识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经营创新研究
3、整体薪酬研究
4、跨国人力资源管理
5、美国工业管理的演变及新发展的探讨
6、发展我国原材料、能源工业的途径的探讨
7、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
8、股份合作制问题研究
9、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效益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研究
10、关于劳动力市场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11、劳动力合理流动问题研究
12、知识员工的薪酬管理
13、我国工业技术结构合理化问题研究
14、人力资源分层分类管理研究
15、核心员工的报酬研究
16、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7、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8、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
19、高级管理人员地激励研究
20、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研究
21、员工离职倾向研究
22、对外开放与民族工业发展问题研究
23、地方工业发展模式研究
24、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25、员工忠诚度研究
26、我国工业企业规模结构发展趋势的探讨
27、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研究
28、企业股份制改造问题研究
29、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研究。

试论利用外资与民族地区工业发展

试论利用外资与民族地区工业发展
措施 。
关 键词 : 民族 经 济 ; 用 外 资 : 业 ; 果 评 价 利 工 效
中 图 分 类 号 :0 3 F 6. 6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 oeg i e I— F rin Dr t n e
文献标 识 码 : A
因 素 在 对 外 开 放 前 . 族 地 区 生 产 技 民
试 论 利 用 外 资 与 民族 地 区 工 业发 展
杨 柳 青 青
( 武汉 大 学经济与 管理 学院 湖 北 武汉

40 7 ) 3 0 2
要 : 族 地 区 . 业 发 展 离不 开 资 本 支 持 . 理 利 用 外 资 是 重 要 的 渠 道 由 于 民 族 地 区工 业 基 础 薄 民 Y - 合
化 . 为 推 动 工 业 发 展 的 重 要 力 量 成
1 民族 地 区 工 业 利 用 外 资 的
作 用
11 缓 解 建 设 资 金 紧 张 矛 盾 . 进 民 族 . 促
地 区 工 业 持 续 快 速 发 展 资 金 短 缺 曾 是 长 期 制 约 民 族 地 区
争 , 变 当地 市 场 的 竞 争格 局 . 其 产 业 起 到示 范作 刚 其 次 . 资企 业 的 到 改 使 外
理 经 验 . 进 了 民 族 地 区 工 业 结 构 的 优 促
术 落 后 , 品 结 构 单 一 . 以 满 足 人 们 产 难 广 泛 的 需 求 外 国直 接 投 资 通 过 技 术 转 移 其 “ 出 ” 应 . 高 生 产 效 率 . 善 溢 效 提 改 技 术 结 构 : 过 前 向 连 锁 与 后 向 连 锁 效 通 应 对 上 、 游 产 业 的 影 响 . 变 当 地 的 下 改 产 业 结 构 、 升 产 业 高 度 : 过 强 化 竞 提 通

对外开放论文

对外开放论文

对外开放论文对外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外部开放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国家的发展和增强国家的影响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对外开放的意义、影响和挑战。

对外开放可以带来许多经济上的好处。

首先,通过对外开放,国家可以扩大市场,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外资的引入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投资机会,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

同时,外国技术的引进可以提升国内技术水平,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此外,对外开放还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增加国家的出口额,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国际贸易,不仅可以丰富国内市场的产品种类,还能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给消费者,推动经济的繁荣。

除了经济上的好处,对外开放还可以促进政治上的合作与交流。

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加深政治上的理解与互信,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通过开展政治对话,国家可以共同解决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增进相互利益,并共同应对国际挑战和威胁。

此外,对外开放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加深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然而,对外开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对外开放可能会导致国内产业的竞争压力增加。

对外开放可能会使国内企业面临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国内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对外开放还可能会使国家面临外部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不确定性和金融风险可能会对国家经济造成冲击,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

综上所述,对外开放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外开放,国家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改善政治关系,加强文化交流。

然而,对外开放也会带来竞争压力和外部风险。

因此,国家需要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应对挑战,实现对外开放的最大利益。

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

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
,
各 国的 经 济 经 过 十 多年 的 恢 复和 发 展 都积 累 了 一 定 的 经 济实 力和 建设 经 验 各 国独 立 后 邮电
,

,

其结 果 是新加 坡和 马 来 西 亚 的 制 造 业 发 展 比 其 他三 国 更 快 重
,
,
各 国 政府 控 制 了 海关
,

交通
制造 业 在 国 民 经 济 中 的 比
.
经济 之 窗

一 一一
济生 活

风 俗 习 惯 等方 面 不 尽 相 同
,
第 三 世界

都是 发 展 中 国 家

属 _ 研究 东 盟 国 家
,
但同
的对 外 开放;
对 我 国 的 四 化 建 设 不无借 鉴 作
东盟 国 家的经济发展 与 对 外 开 放
杨 甫旺

本文 试对 东 盟 国 家 的 对 外 开 放 作 一 些初
,
步 子迈 得较大
资本 主 义世 界 经济处 于

) 借 助 外资 建 立 和 发 展 民 族 工 业

,
相 对繁荣 阶 段
国 际 市场 相 对稳 定

这对 东
,
实 现工 业 化 资
,
新 加坡 和 马 来 西 亚 在 引 进 外

盟 各国 实行 对外 开 放 十 分 有 益
再者
东盟 各国
东盟


资 方 面 主 要 采取 吸 引外 国 私 人 资本 直接 投 其他 三 个 国 家 则 主 要采取 借 款 的 形 式
3 )

一 1 9 8 0 年 年 平 均 增长 率

新疆塔城地区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刍议

新疆塔城地区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刍议

新疆塔城地区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刍议作者:***来源:《西部学刊》2024年第11期摘要:近年来,新疆塔城地区对外开放政策措施保障有力,经济发展保持良好的态势,进出口贸易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但利用外资、国际旅游发展较为缓慢,口岸发展相对滞后。

受特色资源挖掘不足,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够合理、基础设施联通水平较低等因素制约,塔城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不高。

为此,建议从加快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丰富对外开放载体等方面入手,提升塔城地区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塔城地区;对外开放;质量;水平中图分类号:F1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1-0009-04Research on Enhancing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Opening in Tacheng, XinjiangXu Yuanbo(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Office, Tacheng Open University, Tacheng 834799)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Tacheng,China’s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the opening-up policy measures are effec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maintain a good trend,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shows a sustained positive trend, but the use of foreign capital, internat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slow, the port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 Restricted by factors such as insufficient excavation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small scale and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industries, and low level of infrastructure connectivity, Tacheng is not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at a high level.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o start from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acheng key development and opening-up pilot zone,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structure, establishing an open industrial system, upgrading the level of infrastructural connectivity, and enriching the carriers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opening-up of the Tacheng to the outside world.Keywords: Tacheng;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quality; level2022年10月,習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

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外开放成为世界各国开展经济贸易的重要手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迁。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起点我国对外开放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自1896年举行的广州商团以来,中国先后举行过多次外交展览会,在农业、手工业、轻工业等领域吸收国外技术和设备,推进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列强的侵略和殖民压迫,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极其有限的成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建设,实现了从落后到先进、自给自足到自给有余的跨越式发展。

二、改革开放的开端改革开放进程中,对外开放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1978年底,我国开始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政策,首先是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区域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助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

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迈向全球化的步伐加快。

我国先后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与越南、欧美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扩大了对外开放的范围和深度,推动了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三、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速度和力度不断增加。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将以更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外贸进出口总额不断攀升。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外贸额连续多年排名全球第一。

201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1.54万亿元。

2.吸引外资不断增加。

我国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截至2019年底,全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1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对外开放与民族工业发展问题研究考生姓名:专业:工商管理准考证号:指导老师: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日期:2011 年日目录摘要 (3)第一章开放条件下民族工业的基本概定 (5)一、济运行的趋同性和经济利益的差异性 (5)二、生产国际化条件下的经济控制权问题 (5)第二章民族工业与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5)一、发展民族经济是后进国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所面临的特殊挑战 (6)二、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后进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依托 (7)三、民族工业的成长是后进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 (8)第三章外商投资推动我国民族产业发展 (8)一、外商投资推动民族产业规模扩张 (8)二、外商投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9)三、外商投资推动民族产业升级 (10)四、民族产业在利用外资中成长 (10)五、外商投资增进民族产业安全 (12)第四章深化开放和我国民族工业的成长 (12)总结 (15)参考文献 (16)摘要当今时代总的趋势是经济生活日益走向全球化,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程度愈来愈广泛和深刻。

与此同时,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距并没有缩小而是在相对地扩大。

现实生活中这种全球化和差异化并存的局面,说明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民族性或国家性问题并没有消失,对外开放条件下民族工业的发展仍然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问题。

大力发展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就忽视民族工业发展,在新时代中,二者必须协调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人们对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也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我国民族工业也随着对外开放而进入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但经济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二者之间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经济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我国对外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

关键词:全球化;对外开放;民族工业;经济发展;Abstractnowadays is general trend of economy life increasingly globalization, between the country economically interdependent degree is more and more wide and profound.At the same time,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he field of economy, competition is intense with each passing day,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gap and did not narrow but in relatively expanded.This kind of globalization in real life and differences coexist, described in ter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or national problem and did not disappear, under the open condition of nation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still a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Vigorously develop the opening does not mean we ignore the nat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he two must b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Eleven of the party 3 in since plenary meeting, we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as a long-term basic national policy and accelerat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strategic measures, remarkable result was obtained in practi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importence and the necessity of understanding is also greatly improved.At the same time, our national industry with the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ent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but economic structure undertakes adjustment ceaselessly, between the two also appeared inevitable problem,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o better and fas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 key role in Chin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has made tremendous achievements. Along with our country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s ceaseless and thorough, how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industry is worth us to think seriously.Keywords : globalization;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national industry ; economic development;第一章开放条件下民族工业的基本概定一、济运行的趋同性和经济利益的差异性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可以观察到,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两种明显的趋势,即经济运行的趋同性和经济利益的差异性。

前者是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发展,不同国家在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方式愈来愈接近。

这是由于国际分工的发展既使得现代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在国家之间广泛传播,也使得不同国家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后者则是在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中不同国家总是作为相互独立的经济主体而存在,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呈现出日益强化的趋势,国家之间的经济总量和国民福利差距也在相对地扩大,即经济生活的民族性或国家性并没有削弱。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上述两个方面是相互并存的趋势,在可以预见到的时期内这种局面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因此,尽管世界各国日益广泛地实行对外开放,然而民族工业并没有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国际贸易尤其是国际投资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但它所改变的只是各国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环境,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各国经济发展方面客观存在的利益独立性,这就如同在国内经济生活的市场化不会消除个人利益的独立性一样。

确切地讲,各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建立起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目的是为了增进本国公民的经济福利,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

而一国的经济发展如何,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看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事实上,当今发达国家之所在经济上发达,基本的标志在于它们本国的企业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能力,而不是依靠外国的投资者来在本国经济生活中唱主角。

这个世界上还没有过靠依赖外部力量而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实例。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运行的具体方式空前地多样化和复杂化,这一点在各国走向开放的过程中更加明显。

然而,不管分工和交换关系多么复杂,人们在对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方面是从来不模糊的。

国内经济的市场化没有消除不同所有者之间的界线,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也不可能使民族经济失去存在的独立性,所能改变的只能是表现的形式。

无疑,在生产国际化已经相当普遍的今天,企业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资金、技术、投入品和市场等往往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来进行考虑,然而这一切都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主体来进行控制。

企业的经营活动应当是没有国界的,但企业的所有者则无疑有明确的国籍。

比如,跨国公司总有一个母国,母公司对子公司总保持着强有力的控制。

具体经济运行过程控制权不可能处于真空状态,是否属于民族工业不难区分清楚。

二、生产国际化条件下的经济控制权问题生产国际化条件下的经济控制权问题可以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资本的所有权;二是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三是产品的商标权。

现实生活中造成人们对民族工业不易作出判断的重要因素是跨国投资企业的大量出现,但如果从上述三个方面来进行观察,我们应当还是比较容易作出明确结论的。

比如,在合资企业中基本的决定因素是各方所拥有的资本股权比例的大小,它是企业经营权利分配的基础,对技术的采用和产品商标的使用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而言,在资本股权比例方面占有较大份额,就可以获得对企业的控制权,第一个方面应当是主要的。

但是,也可以通过对技术的垄断或对商标的使用来取得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在许多场合企业控制权的转移正是从后两个方面开始的。

在市场经济中,没有自身的技术知识产权和商标权,企业迟早会被别人所控制。

因此,把上述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作为民族工业的判断标准是较为合理的,也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民族工业这个概念在开放条件下具有特定的含义,它不能够也不应当用国内工业的概念来替代。

所谓国内工业,是在一国境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工业,它为部分不赞同民族工业这一提法的学术界人士所肯定和使用,意思是说民族工业讲不清了,政府应关心和鼓励的是国内工业的发展,而国内工业则是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

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这里单纯从学术上对事物进行合理概定的角度来考虑,国内工业这一概念就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是,跨国企业进行的生产经营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不受东道国政府的控制,把它们一律称之为国内工业未免有些牵强,把它们同民族企业等同起来更只是主观的想法。

二是,如果本国企业到国外去开展经营,应不应当得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呢?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则明显不合理;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则必须要对这一概念作出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