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题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复习题附参考标准标准答案

古代汉语复习题附参考标准标准答案

古代汉语复习题附参考标准标准答案《古代汉语》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六书”名称最早见于 [ ]A.《左传》B.《汉书》C.《周礼》D.《说文解字》2.作为书面语地文言文,其基础是 [ ]A.先秦口语B.两汉口语C.先秦书面语D.两汉书面语3.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释地大型工具书是 [ ]A.《康熙字典》B.《经籍籑诂》C.《辞源》D.《词诠》4.列出“六书”细目,并且下了定义,做出了界说地是[ ]A.《周礼注》B.《汉书》C.《左传》D.《说文解字》5.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地字典是 [ ]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尔雅》D.《正字通》6.《诗词曲语辞汇释》地作者是 [ ]A.杨树达B.张相C.朱起凤D.符定一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地一组是 [ ]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C.夕末刃及D.朱又曰目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衬体象形字地一组是 [ ]A.页须瓜果B.犬牢本州C.夕末刃文D.聿眉曰目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地一组是 [ ]A.亦降甘下B.犬信本州C.牧末刃及D.敝寇逐取10.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地是 [ ]A.宀B.厂C.示D.邑11.下列为古今字地一组是 [ ]A.泪淚B.早蚤C.後后D.责债1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煖”中“煖”是“暖”地异体字,其结构上地差别是 [ ]A.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B.同是会意字,成分不同C.同是形声字,形符不同D.同是形声字,声符不同13.下列为通假字地一组是 [ ]A.寶宝B.村邨C.无毋D.竟境14.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推行地规范化字体是 [ ]A.小篆B.楷书C.大篆D.隶书15.被称为古汉字与今汉字分水岭地是 [ ]A.楷书B.隶书C.大篆D.小篆16.“缤纷”一词是 [ ]A.叠韵联绵词B.双声联绵词C.双声叠韵联绵词D.音译外来词17.下列四句中有偏义复词地是 [ ]A.苟富贵,无相忘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从左右,皆肘之D.无羽毛以御寒暑18.下面列举地词义变化地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地一例是[ ]A.色:臉色—颜色B.汤:开水—菜汤C.狱:案件—监狱D.子:子女—儿子1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句中“莫”地詞性是 [ ]A.副词B.名词C.形容词D.无定代词20.下面各句,“之”是结构助且用于主谓之间地是 [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21.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地一句是 [ ]A.修道而不贰,则天下能祸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D.沛公旦欲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2.“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中“土”作状语,所起地作用是 [ ]A.表示对人地态度B.表示方位处所C.表示动作进行地状态D.表示工具或依据23.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地一句是 [ ]A.許子奚爲不自織B.沛公安在C.且焉置土石D.臣實不才,又誰敢怨24.下列句子,具有意动用法地一句是 [ ]A.管仲,世所谓贤臣,而孔子小之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C.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D.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25.一首五言律诗地首句地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那么它地第六句应该是 [ ]A.平平平仄仄B.仄仄平平仄C.仄仄仄平平D.平平仄仄平二、判断题:1.所谓黏,就是下联出句第二个字地平仄要跟上联对句第二个字地平仄相反. [ ]2.由连词“而”连接地名词活用为动词. [ ]3.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字地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 ]4.异体字就是形体不同地字. [ ]5.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则活用为动词. [ ]6.“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中“妻子”是偏义复词.[ ]7.作后置定语地词或词组,一般只能是表示修饰意义地. [ ]8.隶书是汉字发展演变史第一次由政府推行地规范化字体. [ ]9.异体字就是形体不同地字. [ ]10.“犹”“谓”都是古人用于注音地术语. [ ]1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兄”是名词,在句中作宾语. [ ]12.上古汉语中代词“是”作宾语一般要前置. [ ]三、名词解释:1.《说文解字》2.《经传释词》3.指事4.异体字5.通假6.隶书7.连绵词8.偏义复词9.使动用法10.意动用法11.反切12.义疏四、词语解释: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揭:2.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恨:3.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防:4.今子爱谗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其:5.姜氏何厌之有....?何厌之有:6.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 贱:贵:7.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或:8.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9.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斃.于车中..斃:10.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弟:1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焉:12.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稍:13.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14.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爱:1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行李:16.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戎狄之与邻:17. 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引领:18.昼夜勤.作息.勤:19.公孙鞅曰:“……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之:20.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颇:21.臣实不才,又谁敢怨...?谁敢怨:22.中郎将苏武使匈奴,见留..二十年.见留:2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之:24.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骨肉:2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26.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抢:27.故兵出粮给.而财有余.给:2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感激:29.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则:30.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归:31.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不我与:3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33.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加:34.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有其实.”徒:35.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书:36.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息:37.之.二虫又何知?之:3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39.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杰交通...交通:40.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是:41.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但:42.自兵兴六十余日,战所杀害仅.十万人.仅:43.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微独:44.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哀:4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卑鄙:五、标点翻译题:1.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斃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2.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3.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鲁有昆弟五人者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吾未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4.张丑为质于燕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丑曰燕王所为将杀我者人有言我有宝珠也王欲得之今我已亡矣而燕王不我信今子且致我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夫欲得之君不可说以利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境吏恐而赦之5.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6.昔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其妇采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如今日也采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返及还乃向所挑之妇也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A3.B4.D5.B6.B7.A8.A9.D 10.A 11.D 12.C 13.C 14.A 15.B16.C17.D 18.D 19.D 20.C 21.C 22.C 23.A 24.A 25.C二、判断题:1.×2.√3.√4.×5.×6.×7.√8.×9.×10.×11.×12.√三、名词解释:1.《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撰写地文字学著作.本书收录篆文935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部首.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地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地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地字典.2.《经传释词》是清代王引之所著地虚词著作.本书收录虚词一百六十个,按照守温三十六字母排列.本书只从西汉及其以前地古籍中选取例句.对于虚词地一般用法,解释从略;对于虚词地特殊用法,旁征博引,反覆求证,详加阐述,颇有创见.查阅它,可以了解虚词在两汉及其以前时期不同语言环境中地特殊用法.3.所谓指事,就是运用象征性符号来表达抽象概念或在象形字基础上加指示性符号指称物体中地一部分地造字方法.4.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地字,叫做异体字.如:岳嶽、体體、仙僊、杯盃、绔袴.5.在古代书面语言中,有本字不用,而用一个与本字音同或音近地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做通假.因为通假是以古音地相同或相近为前提地,所以又叫“古音通假”.在通假中,用来替代本字地字叫做通假字,被借用地字叫做本字或正字.如:“蚤”与“早”,常通假,“蚤”是通假字,“早”是本字.6.隶书是起源于秦代而通行于汉代地一种字体.它分古隶(秦隶)和今隶(汉隶).古隶通行于秦代至汉初,其笔画虽然开始向平直发展,但还没有完全摆脱篆书地书写形式.今隶通行于西汉至晋初,已经基本上摆脱了篆书地圆笔笔意,而且讲究波势和挑法,比较公正美观.隶书是汉字字体演变是上地一个重要转折,是古汉字和今汉字地分水岭.所以,我们把汉字从篆书到隶书地变化叫作“隶变”.7.两个音节连缀表义地单纯词叫做连绵词.又叫“联绵字”、“连语”、“謰语”等.如:参差、彷徨、优游、颠沛.8.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关地词素组成,其中只有一个词素表词义,另一词素只起陪衬作用,不表示词义.这样地词称为偏义复词.如:“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中“园圃”义偏于“圃”,而“园”之起陪衬作用.9.主语使宾语所表示地人或事物成为这一动作行为地施事者,叫做使动用法.简单地说,就是主语使宾语动.如:“齐桓公合诸侯国异姓.”中“国”是名词地使动用法,“国异姓”意为“使异姓建立国家”.10.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表示地人或事物怎么样,或者把宾语所代表地人或事物当作,叫做意动用法.简单地说,就是主语认为宾语动.如:“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中“鱼肉”是名词地意动用法,“鱼肉之”即“把他当作鱼肉”.11.义疏,是疏通其义地意思.这是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地注释.义疏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在唐代又称作“正义”,也称作“疏”.这类注释常常旁征博引,罗列大量材料,证发经注;但有时不免烦琐冗长,使人目眩.12.反切是古代常用地注音方法,具体方法是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取前一个字地声母,后一个字地韵母和声调.如:攀,普班切.四、词语解释:1.揭:举起.2.恨:遗憾.3.防:堤坝.4.其:活用为第二人称代词,你.5.何厌之有:即“有何厌”:有什么满足,是宾语前置.6.贱、贵:均为意动用法,“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意为“认为仁义之士低贱,认为治狱之吏高贵.”7.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有地人”.8.死:为动用法,“死国”:“为国家而死”.9.斃:倒下、仆倒.10.弟:范围副词,只管.11.焉:合音词,于此:在那里.12.稍:副词,渐渐地,逐渐地.13.鱼肉:名词意动用法,意为“以之为鱼肉”:把他当作鱼肉.14.爱:吝啬、吝惜.15.行李:外交使节.16.戎狄之与邻:与戎狄为邻.“戎狄”作宾语前置.“之”宾语前置地标志.17.引领:伸长脖子.18.勤:辛劳、辛苦.19.之:活用为第二人称,“你”.20.颇:程度副词,表示轻微程度,略微、稍微.21.谁敢怨:“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谁敢怨”:“敢怨谁”.22.见留:被扣留,被动结构.23.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地独立性.24.骨肉:“骨”,名词使动用法,“使骨生肉”.25.劝:勉励、鼓励.26.抢:触碰、撞击.27.给:丰足.28.感激:感动,奋发.29.则:如果,连词,表假设.30.归:使动用法.“归之”:使之归.31.不我与:不与我,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32.然而:然,代词,这样;而,连词,但是.33.加:程度副词,更加.34.徒:范围副词,只是.35.书:名词活用作状语,“书告”:用书信告知.36.息:儿子.37.之:指示代词,这.38.痛恨:痛心、遗憾.39.交通:相互勾结.40.是:指示代词,这件事,作宾语前置.41.但:范围副词,只.42.仅:范围副词,言其多,几乎,将近.43.微独:微,否定副词,非;独,范围副词,只是.“微独”:不只是.44.哀:因动用法,“哀吾丧”因吾丧而哀.45.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五、标点翻译题:1.标点: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斃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翻译:译:韩厥梦见子舆对自己说:“明天早上,你要避开车左和车右地位置.”所以,第二天早晨在中间驾车追赶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地,那个驾车地是个君子.”齐侯说:“说他是君子而射他,是不符合礼节地.”于是就射左边那个,左边那个坠落到车下;射右边那个,右边那个倒在车中.綦毋张丢失了车子,跟韩厥说:“请允许我搭乘你地车.”綦毋张跟在左右,韩厥都用肘撞他,让他站在后面.韩厥俯下身放稳那个车右.2.标点: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翻译:晋庄宗喜欢打猎.在中牟打猎地时候,践踏了民田.中牟县令站在(晋庄公)马前,直言极谏,为民请命.晋庄宗愤怒地把县令责骂了一通.县令走了.晋庄公准备杀他.伶人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行,就率领诸位伶人跑着去追赶县令,把他抓到晋庄公地马前,责备他说:“你是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地天子喜欢打猎吗?为什么要纵容农民种庄稼来供应赋税呢?为什么不让你县地人民挨饿而空出这片土地以备我们地天子来驰骋猎获呢?你犯地罪,应该判处死刑.”于是上前向晋庄宗请求,赶快执行死刑.诸位伶人共同呼应.晋庄宗大声笑了起来.于是县令才免于被杀.3.标点: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鲁有昆弟五人者,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吾未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翻译:有个到墨子门前游玩地人,身体强健,思虑敏捷通达,(墨子)想让他跟着学习.墨子说:“暂且跟着学习吧!我将推荐您去做官.”用好话劝说他才学习.过了一年,就要求墨子兑现以前地许诺——推荐他去做官.墨子说:“不推荐您去做官.您听说过鲁国那个故事吗?鲁国一家有兄弟五人,他们地父亲死了,大儿子喝酒成癖而不管埋葬.他地四个弟弟说:‘您同我们埋葬,将给您买酒.’用好话劝说他才埋葬.埋葬过后,就要求四个弟弟兑现以前地许诺——给他买酒.弟弟们说:‘我们不能给您买酒.您埋葬您地父亲,我们埋葬我们地父亲,难道只是我们地父亲吗?如果您不埋葬,那么,别人就会笑话您,所以劝您埋葬.’现在您为了行义,我也为了行义,难道只是我行义吗?如果您不学习,那么,别人就会笑话您,所以劝您学习.”4.标点:张丑为质于燕,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丑曰:“燕王所为将杀我者,人有言我有宝珠也,王欲得之.今我已亡矣,而燕王不我信.今子且致我,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夫欲得之君,不可说以利.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境吏恐而赦之.翻译:张丑在燕国做人质,燕王想杀他.(张丑)逃跑了.将要逃出国境地时候,边境上地差吏抓住了他.张丑说:“燕王要杀我地原因,是因为有人说我有宝珠,燕王想得到它.现在我已经把它丢失了,可是燕王不相信我.如果您把我送到燕王那里去,我将说您夺了我地宝珠并且把它吞了下去.燕王一定会杀了您,剖开您地肚子和您地肠子.想得到利益地国君,不能向他谈利.我要是被杀死,您地肠子也会一寸一寸地被割断.”边境上地差吏害怕了,就释放了他.5.标点: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翻译: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不停止,对侍奉地人说:“我确实是个国士!喝酒五天五夜了,却没有一点儿病.”优莫说:“您努力吧!还和商纣王差两天.商纣王七天七夜,可是您才五天.”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要灭亡吗?”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和商纣王差两天,不灭亡还等待什么呢?”优莫说:“夏桀王灭亡,是因为遇到了商汤王;商纣王灭亡,是因为遇到了周武王.现在天下地君主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夏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但是也危险了.”6.标点:昔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其妇采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如今日也.”采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返.”及还,乃向所挑之妇也.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翻译:从前,鲁国人秋胡,娶妻三个月就外出谋求官职去了.三年后休假,回家来.他地妻子在郊外采摘桑叶.秋胡来到郊外,却不认识自己地妻子,见了她就喜欢上了,就拿出一镒黄金送给她.妻子说:“我有丈夫,外出谋求官职还没有回来.我深闺独处,到现在三年了,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被羞辱过.”连头也不回地继续采摘桑叶.秋胡惭愧地退了回来.秋胡到了家里,向家人问道:“妻子在哪里?”家人说:“到郊外采摘桑叶去了,还没回来.”等到妻子回来,却是刚才挑逗地那个妇女.夫妻都感到惭愧.妻子跳到沂水里自杀了.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pN9LBDdtrd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DJ8T7nHuGT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QF81D7bvUA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4B7a9QFw9h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ix6iFA8xoX。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复习题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复习题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复习题1一、名词解释1.图画文字图画文字是在文字画基础发展出来的,图画文字与有声语言有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因此说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作原始文字)。

这是一次人类文明史上的质的飞跃。

2.三书说唐氏在《中国文字学》中写道:“象形、象意、形声,叫做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

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

形意声是文字的三方面,我们用三书来分类,就不容许再有混淆不清的地方。

”3.直音法用整字标注整字音,这种方法叫做直音法。

4.古今字古今字是指在不同是时代用来表示同一个词的一对或一组字。

这一对字或一组字,产生在前的叫古字,产生在后的叫今字,合称古今字。

二、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1.朋-象形字2.窗-会意字3. 北-会意字4.桌-形声字5.劣-形声字三、按照要求说明句中的古今字、通假字。

1. 写出下列句中古字,并说明其今字。

①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责”是古字,“债”是今字。

②禽获鹿白二十。

“禽”是古字,“擒”是今字。

③观往事,以自戒。

“戒”是古字,“诫”是今字。

④少者奉盘,长者奉水。

“奉”是古字,“捧”是今字。

2.说明句中通假字及其所通之字的意义①天见其明,地见其光。

“光”通“广”,是广大的意思。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是背叛的意思。

③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已”通“矣”,用在句末,与“了”相同。

④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亡”通“无”,没有的意思。

⑤差若豪厘,谬以千里。

“豪”通“毫”,是毫毛的意思,比喻细微之物。

四、简答题1. 同音字有什么作用?答:同音字可以区别同音词。

同音字可以用来注音。

同音字之间,有的还具有同一关系。

人们也可以利用同音字来探求词的同源关系。

同音字之间,还可以形成通假关系。

2. 为什么说从篆书到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变化?答: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的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1.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2.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許子奚爲不自織?
沛公安在?
且焉置土石?
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下列句子"责"用本义的一句是
C.夕、末、刃、及D.未、又、曰、目
3.“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中,“兵”的词义保留在下列成语巾的是
( )
A.先禮后兵B.窮兵黷武C.短兵相接D.兵不厭詐
4.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
A.獄: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裁:原义为“裁衣”,引屮为“裁断,裁决”。
5.下列各句中的“也”,用在句中表示提顿语气的一句是()
A.寡人之於國也,盡心为耳矣
B.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
C.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
D.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
6.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1.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2.姜氏欲之,焉辟害?
3.我二十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4.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30.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A .钟鼎文B .隶书
B.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 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忪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16.下而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某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A.響:回聲一聲 音B.色:臉色一颜色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问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问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问题及答案问题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历史上使用的早期汉语形式。

它起源于上古汉语,经过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变,包括先秦汉语、魏晋南北朝汉语、隋唐五代汉语等,最终发展成为现代汉语的基础。

问题二:古代汉语的特点有哪些?古代汉语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文字形式:古代汉语采用象形、指示和会意法创造出一系列汉字,与现代汉字形式不同。

2. 词汇丰富:古代汉语中的词汇种类繁多,受到了古代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影响。

3. 语法结构: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例如动宾结构常常颠倒,修饰语在前、修饰词在后等。

4. 发音变化:古代汉语的发音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的变化。

问题三:为什么研究古代汉语?研究古代汉语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1. 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文献的基础,通过研究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历史事件和思想。

2. 文学研究:古代汉语是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工具,研究古代汉语有助于研究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3. 文化传承:研究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守护中国文化,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问题四:如何研究古代汉语?研究古代汉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研究基础知识: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语法结构和常用词汇。

2. 阅读古代文献: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包括诗词、散文和历史文献等,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参加专业课程:参加古代汉语相关的专业课程或学术讲座,深入研究古代汉语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4. 练写作:通过写作练,提高对古代汉语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问题五: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是什么?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影响:古代汉语中的许多词汇仍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例如传统文化词汇、典故等。

2. 语法变化: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一部分特点,例如句法结构、修饰语的位置等。

3. 文化传统:古代汉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想法,这些古代文化传统依然对现代汉语和中国社会产生影响。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_普通用卷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_普通用卷

古代汉语课程一单选题 (共24题,总分值24分 )1. “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据推算,时就有了六书的具体名称(1 分)A. 《周礼》商代B. 《诗经》东周C. 《周礼》西汉D. 《诗经》西周2.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成体系的最古老的文字,是距今3300多年前的商代文字-。

(1 分)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楷书3. 战国文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古文、一类是秦国文字,即(1 分)A. 六国小篆B. 六国大篆C. 战国小篆D. 战国大篆4. 古代汉语是。

(1 分)A. 古代的语言B. 古时候华夏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语言C. 古时候汉族共同使用的一种语言D. 古代的汉语言5. 现在普遍认为小篆是时代的秦国文字(大篆)逐渐演变而成的,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

(1 分)A. 春秋隶书B. 战国小篆C. 春秋战国楷书D. 春秋战国小篆6.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成体系的最古老的文字,是距今3300多年前的商代文字-。

(1 分)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楷书7. 本书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现代汉语的上限为(1 分)A. 明末清初B. 明初C. 元末明初D. 五四时期8. 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系统,即;二是六朝以来以北方话口语为基础加工而成的书面语系统,即。

(1 分)A. 文言白话B. 古文古白话C. 文言古白话D. 古文言古白话9. 产生于东汉末魏晋初,其形体一直沿用至今无变(1 分)A. 楷书B. 隶书C. 篆书D. 金文10. 东汉在《汉书》中指出六书的具体名称,后人一直沿用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的六书的名称(1 分)A. 司马光许慎B. 班固许慎C. 班固袁枚D. 司马光袁枚11. “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据推算,时就有了六书的具体名称(1 分)A. 《周礼》商代B. 《诗经》东周C. 《周礼》西汉D. 《诗经》西周12. 东汉在《汉书》中指出六书的具体名称,后人一直沿用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的六书的名称(1 分)A. 司马光许慎B. 班固许慎C. 班固袁枚D. 司马光袁枚13. 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一种过渡字体(1 分)A. 秦隶B. 汉隶C. 楷书D. 小篆14. 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一种过渡字体(1 分)A. 秦隶B. 汉隶C. 楷书D. 小篆15. 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1 分)A. 词B. 语素C. 字D. 句子16. 西周的文字以为代表,例如商代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上的文字(1 分)A. 金文B. 石鼓文C. 甲骨文D. 大篆17. 战国文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古文、一类是秦国文字,即(1 分)A. 六国小篆B. 六国大篆C. 战国小篆D. 战国大篆18. 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系统,即;二是六朝以来以北方话口语为基础加工而成的书面语系统,即。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多项选择题1、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从总的方面来看,大致有______。

(2 分)2、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个系统是______。

(2 分)3、下列句子中都有双声连绵字的是?(2 分)5、给《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作注释的是?(2 分)6、下列上古韵部中属于入声韵的是?(2 分)8、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______。

(2 分)9、下列句子中“是”作指示代词的是?(2 分)10、连词“则”的主要用法是______。

(2 分)单项选择题11、下列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2 分)12、下列句子中与“公语之故”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13、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

(2 分)14、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处所的一项是()。

(2 分)15、“六书”之名始见于__________。

(2 分)16、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比喻的一项是()。

(2 分)17、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1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克”的意思是?(2 分)19、下列句子中与“公赐之食”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20、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2 分)21、《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可见”,指的是“六书”中的()。

(2 分)22、下列各句中,用“所”字帮助表示被动的一句是?(2 分)23、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是______。

(2 分)24、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第一次给“六书”中的每一书下了定义,并举例予以说明,其中“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六书”中的______。

(2 分)25、“穆公访诸蹇叔。

”其中“访”的词义是?(2 分)26、________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该书收单字56000左右。

(2 分)27、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2 分)28、“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中“给”的意思是?(2 分)29、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对待的一项是()。

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 B伏牺氏 C仓颉 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 B郊胡鸽邵 C河诂语超 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 B增加意符 C读音相同 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 B张玉书 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 B翦——剪 C说——悦 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 B赴——讣 C矢——屎 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古代汉语试题(1)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10分)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

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

”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

A.曰B.为C.谓D.谓之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

古汉语复习题与答案

古汉语复习题与答案

古汉语复习题与答案1. 解释下列古汉语中的虚词“之”的用法。

答案:在古汉语中,“之”作为虚词,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①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她”、“它”;②助词,用于连接名词和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③连词,用于连接两个句子,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而”;④语气词,用于句末,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2. 请列举并解释古汉语中的几种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答案: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包括:①名词用作动词,例如“山”用作“攀登”;②动词用作名词,例如“走”用作“逃跑”;③形容词用作动词,例如“白”用作“使……变白”;④动词用作形容词,例如“快”用作“迅速的”;⑤名词用作状语,例如“水”用作“在水中”。

3. 简述古汉语中“使动用法”的特点。

答案: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后面直接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产生某种动作或状态。

这种用法的特点是动词和宾语之间存在一种使役关系,即动作的发出者通过某种方式使动作的承受者完成某个动作或达到某种状态。

4. 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意动用法”。

答案:古汉语中的“意动用法”是指动词用作形容词,表示主语对宾语的某种心理活动或感受。

例如,“乐”字在古汉语中可以表示“喜欢”,如“乐善好施”中的“乐”就是意动用法,表示“喜欢做善事”。

5. 请解释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及其作用。

答案:古汉语中的“倒装句”是指句子成分的顺序与现代汉语不同,通常是为了强调、突出某个成分或是为了符合韵律、节奏的需要。

例如,“何陋之有”中的“何”和“之”就是倒装,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倒装后强调了“何陋之有”即“没有什么简陋的”。

6. 列举并解释古汉语中的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答案:古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包括:①对偶,即两个句子或句子中的两个部分在结构、意义、韵律上相互对应;②排比,即句子中并列使用相似结构的短语或句子,以增强语气;③设问,即作者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用以引起读者的思考;④反问,即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加强语气;⑤夸张,即故意放大事物的特点,以突出其效果。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导语:古代汉语是中国悠久历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研究古代汉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门古老而美丽的语言。

一、古代汉语基础知识题1. 古代汉语中有多少个声调?答案:古代汉语中共有四个声调。

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2. 请用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蹉跎岁月,白首如新。

”答案:浪费光阴,年老却容颜无改。

3. 古代汉语中的“聚敛”是什么意思?答案:古代汉语中的“聚敛”意指聚集和储存财富。

二、古代汉语诗词填空题填入适当的古代汉语词语,使下面的诗句完整。

1. 春风_____满_____家,燕子_____燕_____梁。

答案:不破楼兰终不还。

2. 人生__________若_____,遗_____强已自难遂。

答案:七十古来稀。

3. 故人_____我_____意,长在_____年_____东。

三、古代汉语翻译题将下面的句子由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善男信女,当自愿修学、积德行善。

答案:好男好女应该自愿学习、积累善行。

2. 忍让以待天时,宜加强力行自励。

答案:应忍耐等待时机,同时要加强自己的努力。

3. 孙子兵法中有云:“善战者,求之于势”。

其实是指善于抓住战机。

答案:《孙子兵法》中说:“善于战斗的人,是根据形势来寻求战机。

”这实际上是指善于抓住战机的意思。

四、古代汉语解析题分析下面的古代汉语句子,指出其中的句式和主谓宾结构。

1. 张三临江而立,挥泪而别。

答案:句式为主谓状。

主谓宾结构为“张三(主)临江(状)而立(谓),挥泪(状)而别(谓)”。

2. 唯闻新人叹,那有旧人哭。

答案:句式为主谓宾。

主谓宾结构为“唯闻(谓)新人(主)叹(宾)”,“那有(谓)旧人(主)哭(宾)”。

3. 行百里者半九十。

答案:句式为主谓。

主谓宾结构为“行百里者(主)半九十(谓)”。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提供了一些基础知识、诗词填空、翻译和解析题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的是:A. 君子B. 德C. 学而时习之D. 不亦说乎答案:A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左传》答案:A3. “夫子何为者?”中的“夫子”指的是:A. 丈夫B. 老师C. 父亲D. 尊称答案:B4.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学习”?A. 学B. 习C. 问D. 阅答案:A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古代汉语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其基本含义是__________。

答案:爱人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___篇。

答案:《子衿》3. “朝闻道,夕死可矣”体现了__________的思想。

答案:孔子4. 在古代汉语中,“士”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读书人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__________。

答案:《论语》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既有现实主义精神,又不乏浪漫主义色彩。

诗中多用赋、比、兴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实感受。

2. 阐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在行为和态度上保持适度,避免走向任何极端。

中庸强调内心的平和与稳定,认为这是达到道德完善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它倡导人们在处理事务时既不过分激进,也不过分保守,而是要寻求一个平衡点。

3. 描述《左传》的文学价值。

答案:《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其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历史事件的生动叙述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上。

书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技巧,如夸张、对比等,使得叙述富有文学性和戏剧性。

古代汉语试题10套及解答

古代汉语试题10套及解答

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3)古代汉语试题(2) (5)试题(2)参考答案 (6)古代汉语试题(3) (8)试题(3)参考答案 (8)古代汉语试题(4) (10)试题(4)参考答案 (10)古代汉语试题(5) (12)试题(5)参考答案 (13)古代汉语试题(6) (15)试题(6)参考答案 (16)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题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题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题古代汉语考试复习题古代汉语2常用词汇总1、听:(一)单指听。

如“夫子式而听之”;引申为理会。

“先王胜其法,不听而泣”(二)听从。

“谏而不听,则逃之”“其势宜听”(读四声)(三)治理、判断。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垂帘听政”(读一声,旧读四声)(四)任从、由着、放任。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听其自然”(读四声)2、临:(一)从高处往地处看。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居高临下”引申为从上监视着。

“上帝临女”又为从上面到下面来。

做敬词“请君临之”用于抽象意境,表示遇到。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二)对着书画的范本进行摹做。

“临摹”(三)众人相聚而哭。

“卜临于大宫”特指众人定时在灵柩前哭。

“朝暮临”(旧读四声)3、量:(一)、(读一声)动词,计算物体容积。

“为止斗斛以量之”。

引申为量长短。

“石称丈量,径而寡失”(二)、(读四声)名词,斗斛一类的量器。

“谨权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三)、(读四声)才具,才华抱负“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四)、(读四声)审查,揣度。

“量敌而后进”“量力而行”4、因:(一)动词,依靠,凭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二)介词,表示通过的意思。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三)介词,表示由于的意思。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发展为“因为”(四)名词,缘由。

“无因而至前”(五)副词,于是。

“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5、完:(一)、完善、完整。

“巢非不完也”“初入无完群”先演变为双音词“完整”(二)、修缮,修葺。

“大叔完聚,缮甲兵”“父母使舜完廪”作动词是表示使之完整6、官:(一)、行政机关(指处所)。

“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于万人之官”可理解为“官府”。

引申为行政职务。

“敢告不敏,摄官承罚”可理解为“官职”又引申为行政机关的首长。

“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二)、耳、目、口、鼻、心合成五官“人之百事,如耳目口鼻之不可以相借官也”7、行:(一)、(读hang二声)名词。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的是:A. 君子B. 仁义C. 礼仪D. 道德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史记》3. 古代汉语中,“吾”和“余”在人称代词中分别代表什么?A. 我、你B. 你、我C. 我们、他们D. 他、她4. “夫子何为者”中的“夫子”指的是:A. 丈夫B. 老师C. 父亲D. 儿子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A. 儿子的衣领B. 学者的衣领C. 女子的衣领D. 儿童的衣领6.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指的是:A. 三个秋天B. 形容时间很长C. 形容时间很短D. 形容天气很冷7.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朋友”?A. 兄弟B. 姐妹C. 同志D. 君子8. “朝辞白帝彩云间”出自哪位古代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9.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A. 桃花的颜色B. 桃花的香气C. 桃花的形态D. 桃花的生命力10. “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论语》C. 《道德经》D. 《庄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在古代汉语中,“___”一词常用来表示“老师”或“导师”。

2. “___”是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朋友”的词语。

3. “___”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量词,用来计数车辆。

4. “___”在古代汉语中表示“这样”或“如此”。

5. “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等待”的动词。

6. “___”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智慧”或“聪明”。

7. “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早晨”的词语。

8. “___”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表示“给予”的动词。

9. “___”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勇气”或“勇猛”。

10. “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忠诚”的词语。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你”?A. 吾B. 尔C. 己D. 彼答案:B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献?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答案:A3. 在古代汉语中,“江”和“河”分别指的是什么?A. 长江和黄河B. 黄河和长江C. 河流和湖泊D. 湖泊和河流答案:B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什么意思?A. 茂盛B. 枯萎C. 凋谢D. 凋零答案:A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什么?A. 不冒险就不会有收获B. 虎穴很难进入C. 虎子很难得到D. 冒险是必要的答案:A6. “温故而知新”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7.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是什么意思?A. 说话B. 说服C. 高兴D. 说服别人答案:C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的是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团结合作C. 谦虚学习D. 尊师重道答案:C10. 下列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多此一举B. 恰到好处C. 画龙点睛D. 点石成金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

答案:《离骚》1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过于______,就没有人愿意与他为伍。

答案:苛求13.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黄鹤楼》。

答案:崔颢14.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诗出自______的《摸鱼儿》。

答案:元好问1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的______卦。

答案:乾1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十套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十套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十套试题答案元,头,本义。

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范仲淹《岳阳楼记》).集,鸟停息在一起,本义。

7.塞向墐户。

(《诗·幽风·七月》).向,朝北的窗户,本义。

8.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庄子·让王》.绥:车中把也,即车中的绳子,作扶手用的,本义。

十三、解释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间]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参与,引申。

2.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史记·管晏列传》)缝隙,本义。

3.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

(《史记·韩信破赵之战》)小路,引申。

4.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千万卷。

(汪琬《传是楼记》)隔些时,引申。

5.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左传·庄公十年》)毛病,引申。

6.韩信使人间视。

(《史记·韩信破赵之战》)偷偷地,引申[发]1.发使使燕。

(《史记·韩信破赵之战》)派遣,引申。

2.塗有饿莩而不知发。

(《孟子·梁惠王下》)开仓济民,引申3.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尽心上》)把箭射出,本义。

4.齐王使使者间赵威后,书未发。

(《战国策·赵策》)打开,引申。

5.夫鹓鶵发于南海。

(《庄子·秋水》)出发,引申。

6.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告子下》)起,引申。

十四、解释加点词或词组,说明它们古今意义变化的类型。

1、饮于河渭。

(《山海经》)河,黄河,今扩大。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条。

(《论浯·微子》)丈人,老人,今缩小。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水经注》)响,回声,今扩大。

.4、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恨,遗憾,词义加重。

.5、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去今,离开。

今转移。

古代汉语专题(121202)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专题(121202)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专题(121202)-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早)自来谢项王。

”这句话中,“蚤”和“早”的关系是A.异体字B.古今字C.繁简字D.通假字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2、《李将军列传》:“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句中“苦”的用法是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D.名词用作状语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3、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A.然煮烹烧B.徒道建造C.鄙阶阵都D.物特牢牺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4、《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这句话中“但”的词性是A.转折连词B.范围副词C.情态副词D.程度副词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5、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关系的一组是A.叛畔采彩B.原源昏婚C.知智扣叩D.责债桮杯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6、下列各组汉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上下甘未B.曰末一果C.瓜又亦刃D.上云寸中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7、在“失期,法皆斩”中,“法”当作A.宾语B.定语C.主语D.状语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8、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A.射之,豕人立而啼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踵门而告文公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1、下列字母中不属于全浊声母字的是A.並B.澄C.定D.日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2、《李将军列传》:“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句中“苦”的用法是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D.名词用作状语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3、下列句中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B.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C.人狂我,我焉得不狂也D.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4、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A.射之,豕人立而啼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踵门而告文公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5、在“失期,法皆斩”中,“法”当作A.宾语B.定语C.主语D.状语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6、下列汉字中,属于象形字的是A.牧B.村C.行D.本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7、下列各组汉字,都属象形字的一组是A.目眉象人木B.具走行羽刃C.马本虫佳鸟D.上鱼然燕奉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8、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关系的一组是A.原源、张胀B.叛畔、反返C.采彩、极及D.责债、杯坏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1、《论语·子路从而后》:“(丈人)植其杖而芸。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五经》?A.《诗经》B.《尚书》C.《道德经》D.《礼记》答案:C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诗经》B.《楚辞》C.《左传》D.《论语》答案:A3. “温故而知新”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4.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以下哪部著作?A.《中庸》B.《大学》C.《孟子》D.《庄子》答案:B6.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 春B. 夏C. 秋D. 冬答案:C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学习态度?A. 谦虚B. 勤奋C. 好奇D. 专注答案:A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创新的重要性B. 遵守规则的重要性C. 个人努力的重要性D.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答案:B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谁的名言?A. 孔子B. 荀子C. 韩愈D. 苏轼答案:A10. 下列哪个成语与“掩耳盗铃”意思相近?A. 自欺欺人B. 亡羊补牢C. 杯弓蛇影D. 画蛇添足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12.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答案:诗经13. “________”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答案:论语14.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答案:史记15. “________”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主要阐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

答案:中庸16.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由老子所著。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一、单选题1.是旁指代词的是A、他B、奚C、兹D、斯参考答案:A2.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B、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焉用亡郑以陪邻?参考答案:A3.“虏魏太子申以归。

”以,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认为B、介词,把、用C、介词,凭借D、连词,来参考答案:D4.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亡国破家相随属。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A5.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亡国破家相随属。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C6.表示远指指示代词的是A、兹B、斯C、此D、彼参考答案:D7.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B、置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C、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D、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参考答案:B8.下列疑问代词中不是指处所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9.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B、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C、置诸橐以与之。

D、威王问兵法。

参考答案:B10.下列是第二人称代词的是A、男B、女C、他D、余参考答案:B11.表示近指指示代词的是A、彼B、夫C、此D、然参考答案:C12.“何功之有哉”之,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到B、代词、他C、助词、表示提宾标志D、代词、这参考答案:C13.“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鱼肉是A、名词作状语B、名词活用作动词C、形容词活用作名词D、动词活用作名词参考答案:B14.下列疑问代词中指人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15.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齐威王欲将孙膑。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上古汉语时期的是()。

A. 于是B. 所以C. 然而D. 因为2.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的()。

A. 语气词B. 助词C. 动词D. 名词3. 在古代汉语中,“吾”和“我”的区别在于()。

A. 人称不同B. 语气不同C. 用法不同D. 时代不同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倒装句式的是()。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意为()。

A. 苗条B. 美丽C. 贤淑D. 温柔6.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

A. 吾射不中而反B. 被明月兮佩宝璐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 吾日三省吾身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

A. 桃花的颜色B. 桃花的形状C. 桃花的香气D. 桃花的生命力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B.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9. “温故而知新”出自()。

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左传》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__》。

12. “________,死而后已”出自《左传》,表达了忠诚不渝的精神。

13. “________,白露为霜”是《诗经》中的名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14. “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出自《琵琶行》,表达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15. “________,死亦为鬼雄”出自《离骚》,表达了屈原的坚定意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

“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通”一般是指狭义的通假字。

它们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通”:表示通假字,是指“写错或印错的字 ”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 。

“同”: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体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某字”。

二是表示异体字。

即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①音同形似。

如:“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坐”通“座”, “座位” ②音近形似。

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 “嘱咐” ③音同形异。

如:“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横放的” ④音近形异。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 “没有”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文言实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

词的意义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形式延伸出来的,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

偏义合成词两个语素的意义相近相类或相对,并列组成双音词后,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成为该双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的意义却摒弃不用,只是作为一种陪衬。

例1:“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古今异义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 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指“去”,“离去”)2. 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公姥:偏指“姥”,“婆婆”)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偏义复词,果园。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古今异义词的分类 1、词义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孟子》) 其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

“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2、词义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3. 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 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没有那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5. 词义强化: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6.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7.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名词活用作动词规律小结:⑴、名词+宾语如:籍吏民,封府库。

⑵、副词作状语+名词如: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⑶、能愿动词+名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⑷、名词+补语如:今王鼓乐于此。

⑸、所+名词如:乃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⑹、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如: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⑺、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⑻、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谓语中心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⑼、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名词活用为状语古代汉语: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的类型有:一、表示时间1、时汉连伐胡。

2、日侍坐备顾问。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那样)三、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船)四、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1、童子隅坐而执烛。

(在墙角)五、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1、面署第一(当面)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名词活用使动带宾语,有使宾语成为……的意思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意动带宾语,有“以……为……”的意思,即把宾语当作……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三者的区别使动:在客观上使宾语产生变化或造成某种结果。

意动:主观意念的感觉,只是主观上觉得(认为)宾语怎样了*为动:为宾语而行动。

形容词的活用:1.作名词在“之”“其”后充当中心词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2.作宾语或主语:义不杀少而杀众乘坚策肥大无侵小3.在数词之后四美具,二难并世所谓“竹林七贤”也作动词后带宾语(形+名,而非偏正关系) 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素善留侯张良4.前面有“所”字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5.后面带代词: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6.使动使宾语成为某种状态春风又绿江南岸大王必欲急臣7.意动.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状态(以……为……)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三、动词的活用作名词1.作宾语或主语尔安敢轻吾射惧有伏焉一屠晚归2.在“之”“其”后充当中心词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则其至又加少矣3.两个动词组成并列结构谗谄之蔽明也不明复有株治使动1.不及物动词后带宾语项伯杀人,臣活之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2.及物动词改变原有动宾关系单于愈益欲降之(苏武)外连衡而斗诸侯3.及物动词带双宾语空许以负秦风晋侯饮赵盾酒意动1.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带宾语且庸人尚羞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为动1.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即“主语为宾语怎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为……死) 既泣之为三日,乃誓疗之(为……泣)四、数词的活用1.作名词数词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其一犬坐于前2.作动词数词在句中表示动作和意义,起了动词的作用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作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怎么样或为什么的意思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使动”和“意动”的辨析“使动”和“意动”都是词的活用,二者结构相似,但有区别,表现在以下两点上:1.表示的意义不同。

用如“使动”的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变为什么”的意义;而用如“意动”的词,对宾语含有“认为(感到)它怎样”,或者“把它当成(看作)什么”的意义。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活”用作“使动”;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例中“利其然”是“认为这样做有利”2. 表现的主客观不同。

“使动”必须是主语使宾语表示的人或事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客观的变化,“意动”的主语没有让宾语表示的人或事发生变化,只是主语的一种主观认识,因而“使动”的主语可以是人或物,而“意动”的主语一般只能指人。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用作“使动”常见文言句式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白话文用动词“是”联系判断句中两部分,而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

文言文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1.用助词“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断。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夫战,勇气也。

粟者,民之所种。

2.在主谓间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

例如: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环滁皆山也。

⑥臣本布衣。

“乃”“则”“即”有“就是”之意。

3.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示判断。

例如:①此为何若人?②问今是何世?4.“者”也”都不用,完全凭句意去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袅雄。

5.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例如:视之,非字而画。

判断句:(1)……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者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3)……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者,……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5乃、则、即、皆、固、诚、耳、亦、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史记•魏公子列传》)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⑧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6)……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7)……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8)……非……(否定判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9)无标志判断句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特例:有些判断句并不表示判断,也就是说,它们的主语和谓语并不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

这种特例有三种形式。

(1)用判断句表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荀子•王制》)②夫鲁,齐晋之唇。

(《左传•哀公八年》)(2)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用带“也”的判断句放在表示结果的分句之后来说明原因。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3)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较复杂的内容。

①夫战,勇气也。

②“离骚”者,犹离忧也。

(二、被动句在动词作谓语的句子里,主语不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施动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文言被动句有以下几种:1.在动词谓语后边也用介词“于”,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或配合“所”字一起使用,例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在动词前边用“见”作为被动标志,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