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各地语文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一.命题思想1、去年平均分及格率83点多84点多优秀率2.72、今年及格率上略降些80左右优秀率4——53、难度上稍微有一点二、结构简析1、语言积累运用2、古诗文阅读,以往只是局限于默写,现在课标“初中生有初步鉴赏古诗文”的能力(新题型),在样题中有两套有古诗文鉴赏题。

3、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分值提高一点,无大的变化。

4、作文,去年“半命题话题”今年“命题和话题”,话题作文弊端:学生背诵作文,考场上套;不认真研度导语,语言空泛,没有一个中心。

如《牵动我心的声音》,能写真挚的感情,而没有扣住‘牵动“。

建议:扎实立足与作文教学,怎样审题,怎样写各种文体的作文。

三、各题型简析1、字音字形2、仿句练习(内容、形式)两处要求。

3、综合性学习选自教材《告别初中生活》,可讲可练习,可以提供给学生素材较多。

4、名著阅读:阅读标准推荐的书中的东西,学生认识浅薄,外国作品不熟,不认识人物。

以后:有可能是一部名著,一个情节。

5、6古诗文阅读(1)学生“炼”字功底差,语言品味是一个难度。

(2)检测诗歌主旨7——10,虽然07年考过《岳阳》,以往检测是典型性的知识点。

文言文根本:语言教学,“精讲”篇目有可能考查(附录不会),使初中文言与高中文言文严重脱节。

四、阅读五、阅卷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一)题:共性错误:1、字音、字型不准确2、语病修改,有些学生使用删除法3、仿句(1)无句式特点(2)词语间搭配不合理4、错字多,圆——园,清——青,涟——莲,直少一横,沧海错的较多,啄少一点等。

5、口语交际(1)审题不清(2)用生僻字起名,网络起名,“回忆录”“情书”6、名著:人物经历、性格体会不到,不够典型,名著不到位。

教学反思:1、字词不踏实2、修改病句、仿写不系统3、古诗文忽略默写改进:1、夯实基础2、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技巧。

3、把知识系统化4、多考查默写5、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二)题:古诗文阅读共性错误:1、“割”体会不到是山高将山的阳光切断2、不懂哲理3、‘去’“谪”解释不当4、审题不细,理解反,“是乙文对甲文”改进:引导生理解诗意(三)记叙文阅读1、学生概括能力不佳,审题不严,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2010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试卷分析

2010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试卷分析

2010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试卷分析丁吉环一、总体评价今年的语文试题切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从设题形式、试题难度以及题量等方面来看与往年保持相对的稳定,但在考试内容的要求、题型结构的设计上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更注重考查能力,在稳定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较好地实现了既保证平稳过渡又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目标,符合天津市考生的实际。

试题从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全方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突出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在继续体现对汉语的应用性考查、突出语言的规范性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和突出天津地方特色,而且能够进行大胆探索和调整,突出了能力考查。

在试卷结构上,也作了调整,题目的设计也更具灵活性、开放性。

在选材上,视野开阔,角度新颖,比去年更具内在的统一性和审美性。

在总体把握上,适当地控制难度,并且注意把更多空间留给主观试题,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在完成主观性试题的过程中进行探究性思维,展示能力。

整套试卷设计严谨,整体性强,特点鲜明,整体质量高。

较为充分地显示了天津市的水平和特色。

二、试卷分析一卷第一大题为基础知识题。

分别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形的能力、现代汉语实虚词的使用、病句的辨析等内容,从形式上,甚至顺序上都与前几年高考无异,其中近义词辨析,考查考生根据既定语言环境正确选用词语的能力,重点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与恰当使用。

考生要根据具体语境的限制与暗示,正确选用词语。

本题涉及常用实词、虚词和成语的考查,难度适中。

第二大题为科技文阅读。

三个题目涉及对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推断,其中推断题难度稍大一些,也是学生答题中错得较多的一道题,本题在取材、命题、难度上都与去年的这一类科普作品的体例相仿。

学生主要注意审清题干,将选项中的内容逐一在原文中找出对应点,仔细比对即可。

第三大题为文言阅读题。

第8题考查的四个文言实词都曾在课内出现,稍有了解或根据上下文略作推断,应不成问题。

2010年天津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0年天津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0年天津中考语文试卷分析2010年天津中考题型延续了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的特点,根据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要求,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着自己的特点。

整张试卷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着重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体而言,我认为今年中考语文试卷具有以下特点:加强基础训练,重在培养能力。

中考越来越注重对能否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一)语文基础部分。

1、第1、2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是否夯实扎实,错别字涉及同音字和形近字,成语涉及熟语感情色彩语义等2、第3题考查语病辨析3、第4题考查修辞方法4、第5题考古诗词鉴赏评价能力;(二)文言文重实词理解和句子疏通的能力,侧重虚词实词考查、对文本内容寓意的理解,而其中文言句式的语法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1、①第9、10、11题考课内文言文阅读能力,14、15、16题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其中9—11题课内阅读若学生失分率很高只能说明是在上课没有很好的听讲,这三道题一般考察的是词语解释、特殊句式和选文分析;3、在课外文言文中,14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15题是句子翻译,16题是对选文内容的综合分析;(三)12、13题考古诗文默写,试卷将尽量减少非能力性考查的题目,纯粹考记忆的题目可能逐步减少。

(四)现代文重在信息筛选、整合和根据文意进行推断和评价的能力,侧重思想和艺术的双向考查。

出题顺序一般是以文章的顺序为主。

1、第6、7、8题考课内现代文阅读能力,三道客观题;2、第17-20考课外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更加着重考察了学生对文章理解和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四道主观题;(五)知识部分注重对语知运用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语言知识的提取能力和结合语境进行判断的能力,21、22考综合性学习23、24考名著导读;这类题学生经常会希望辅导老师给出复习范围,其实学生本校的老师在考试之前就会给出一定的范围,而且在中考中不会出现太偏的内容,都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例如《水浒》中宋江的绰号是什么?水浒108将不会考每一个人的绰号、性格特点或是典型事迹,在考试中所考察的都是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

2010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0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12011-2-27 15
3.从“庄稼”的角度思考,或曰从自身成 . 庄稼”的角度思考, 长的角度切入,面对“水资源”的客观条件, 长的角度切入,面对“水资源”的客观条件, 荷花” “菱”、“稻”、“荷花”们该如何选择才能发 挥出自身优势呢?如果你是“ 请到深水区, 挥出自身优势呢?如果你是“菱”,请到深水区, 如果你是“荷花” 那也大可不必羡慕“ 如果你是“荷花”,那也大可不必羡慕“菱”的 水深,你在浅水区照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 水深,你在浅水区照样“出污泥而不染, 而不沃” 而不沃”。不同的环境就应该选择不同的方式去 规划自己的人生, 规划自己的人生,人在很多时候应该主动地去调 整自己,如果你的面前是一片深水区域, 整自己,如果你的面前是一片深水区域,如果你 坚持做一颗“水稻” 恐怕永无“出头”之日了, 坚持做一颗“水稻”,恐怕永无“出头”之日了, 何不改变一下向“ 的方向发展, 何不改变一下向“菱”的方向发展,这同样可以 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把才能运用到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位置, 把才能运用到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位置,大 材大用,小才小用,资源合理配置,扬长避短, 材大用,小才小用,资源合理配置,扬长避短, 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20112011-2-27
4
诗文默写形式依旧“ 选 。 诗文默写形式依旧“8选5”。
20112011-2-27
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依旧考小说,但探究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依旧考小说, 有突破。 有突破。 考许辉的小说,从形象分析、 考许辉的小说,从形象分析、环境分析到对 小说要素的考量,再到对小说内在意蕴的认识。 小说要素的考量,再到对小说内在意蕴的认识。 考题是对考生的由表面现象到本质, 考题是对考生的由表面现象到本质,由直观 语言到深层寓意方面的思辨能力的考查。 语言到深层寓意方面的思辨能力的考查。 小题探究题: 有人认为, 第14小题探究题:“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 小题探究题 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 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 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 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本身阅 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 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 的见解。 的见解。”这是要求考生对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 精神和民族心理予以思考,与以往谈启示不同。 精神和民族心理予以思考,与以往谈启示不同。

2010年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10年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析一年级一、基本情况分析我们班有48人,全部参加了考试,平均分为95.51分。

其中100分11人,90——99分30人,优秀率85%,及格率百分之百。

二、试卷总体分析该试卷知识覆盖面较广,信息量大,贴近学生生活,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检测了运用的能力。

题量适中,难易适度。

依据课标,尊重教材。

本次考试有二大块内容,基础知识的考核和写话能力的考核。

基础知识的考核内容较为全面,包括字、词、句、阅读短文,题目有一定的灵活性。

阅读能力的考核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设计的,主要考查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题目具体分析(一)、基础知识我最棒绝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

尤其是第1、4、5、8等小题,全班学生都正确。

第2题有些学生出现错误,多音字中“数”、“乐”错的多。

第6小题是补充词语,有些学生字或拼音写错了。

根据课文内容连线有学生粗心连错了。

(二)、课文知识我最棒第1题默写《悯农》,全班都正确。

第3、4、5、6、7小题有几个学生十分了,主要原因是句子不完整,粗心造成的。

(三)、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能力这一部分,大部分的学生能完全读懂儿歌的意思并且顺利完成课后的习题。

也有少部分学生在这一题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独立阅读能力不够,在以后还要对阅读方法上多加指导。

总之,从学生完成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比较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虽然学生的阅读题完成得不是很理想,但跟试卷的难度也有一定的关联。

四、今后改进教学策略1.更加重视书写端正、规范,卷面整洁。

2.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仔细审题、仔细答题、仔细检查。

3.注重在教学时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而不是通过题海战术。

4.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5.重视词语的积累,增大阅读量,提高说话、写话的能力。

2010年下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1.doc

2010年下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1.doc

2010年下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里耶小学贾全芝一、试卷分析:我个人认为本次试卷命题比较科学,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

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凸现了双基要求,强调了积累应用,关注着学生能力的发展。

着力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打牢“双基”,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二、考情分析:本次考试,我校大部分学生试卷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准确率高,得分理想,但也有少数个别学生试卷不是很美观,知识掌握情况不太好,失分情况严重,得分不理想。

逐题分析如下:第一大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握掌握情况,从试卷看,准确率较高,充分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视。

第二大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只有极个别学生选择错其中的一个多音字的读音,失分率较低,可以看出学生的掌握情况比较好。

第三大题,主要考查学生对ABB式词语、带有“千”和“万”的词语以及带“风”字的词语的积累和掌握情况,考试效果虽然比较乐观,但还有个别学生写错字的现象。

第四大题,按要求写词语和相关的句子,内容基本上是出自课本的现存的知识,得分率也比较高,但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感到棘手,因而他们的得分也不是太理想。

第五大题,考查学生对本期所学相关古典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第一小题“《论语》是一部记录()言行的书”这一空的答题准确率不是太高,部分学生填的根本就不是人名,而是填“教育、学习、治学”等答案,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得教育学生学习必须细心,对于学过的知识应该铭记在心。

第六大题,默写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学生对于古诗的默写比较好,但说自己喜欢的原因时,说不精彩,语言表述能力欠缺,有待教师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七大题,写出自己知道的了不起的中国人是谁,并说出理由,这题和上一题差不多的效果,大多数都能说出自己心目中了不起的中国人是谁,但说理由的时候有些含糊其辞,这说明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比较狭窄,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拓宽课外知识面。

2010学年春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卷面分析

2010学年春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卷面分析

2010年春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卷面分析一、题型分析(一)积累和运用本大题共31分,9道小题,分别考查了学生汉字书写、字音、成语运用、病句修改、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国学积累、图表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命题立足课标、突出重点、难易结合,很有考查价值。

特别是第5小题和第9小题。

第5小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情况。

第9小题也是今年中测试卷中比较好的一道试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感悟理解表达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共23分,两篇文章,9道小题。

第一篇是记叙文《寒冷的味道》(黄明山),故事情节简单,却蕴含生活哲理,使考生在做题中也能得以思想的熏陶本题共有5个小题,体现了由分到总的原则,命题也比较简单,分别涉及到概括内容、分析文段作用、结合文意补写句子、概括人物形象、谈读后感受等考点,都是平常教学中的重点。

老师们普遍认为,第8、10、11小题出的很好,第8小题既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考查了学生补写的能力,一举多得,非常好;第10小题让学生把握司机的形象,还要结合具体的事例,实际上也是多方面的考查了学生的理解、概括和语言表述能力;第11小题让学生完成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形式新颖,不仅有考查价值,还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二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主要讲速冻食品保鲜问题,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富有知识性。

所设置的4道小题涉及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文语言特点和对文段的理解概括。

试卷设题巧妙(如第12小题拟写标题),考查内容全面细致,重点突出。

但是大多数评卷教师也认为,今年中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部分有点缺乏新意和变化。

首先是文段题材和类型缺乏新意。

《前方遭遇塌方》属于灾难题材,启示人们在灾难和危险来临的时候,要沉着冷静,团结互助,共度难关。

此类文章学生已将见过很多了。

第二篇文章同去年一样,同是说明文,而且还都是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在考点上没有变化。

大家认为,今年如能出一篇议论文阅读会更好一些,如果年年考说明文,可能会引导广大师生轻视议论文教学。

2010语文试卷及质量剖析[资料]

2010语文试卷及质量剖析[资料]

【二】
稳中求变,特色鲜明
主题:文化和成长
特色:1.贴近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立足语文特性,凸显语文味和文化味。
3.注重能力考查,对教学起积极导向作用。
4.作文题目平实大气,倡导“真实作文”。
答题情况和典型错误分析
【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题目
语文 知识 积累 及 运用
设6道题,考试目标分别为: 题号 分 值 平均分 难度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2.辨析词义; 1 4 3.08 0.77 3.句子排序; 2 2 1.86 0.93 4.默写古诗词名句; 3 2 1.72 0.86 5.了解教材及附录中重要作家作品; 4 8 4.88 0.61 0.67 6.综合性学习,包括: 5 4 2.10 0.52 ( 1)汉字演变; (⑴、⑵ 2)理解诗歌情感; 4 2.88 0.72 6 (3)赏析题目。 ⑶ 3 1.53 0.51
【试题诊断】
,,,,,,,,,,,,,,,,,,,,,,,,,,,,,,,,,,,,,,,,试题满分8分,平均分4.88,得分率61%。,,,,, ,,,,,,,,,,,,,,,,,,,,,,,,,,,,,,,,,,,,,,,,主要失分原因有: ,,,,,,,,,,,,,,,,,,,,,,,,,,,,,,,,,,,,,,,,,,,,,1.背诵不正确,混淆了类似的诗句或将别的诗句移花接 木填入,如将“黄鹂”写成“黄莺”; ,,,,,,,,,,,,,,,,,,,,,,,,,,,,,,,,,,,,,,,,,,,,,2.对诗句不理解,只死记硬背,混淆同音字与形近字, 出现错别字,如将“夜雨”,,,,,写成“夜语”;,,,,, ,,,,,,,,,,,,,,,,,,,,,,,,,,,,,,,,,,,,,,,,,,,,,3.,,,,,书写潦草、不规范,笔误、漏字现象也时有发生。 ,,,,,,,,,,,,,,,,,,,,

2010年语文毕业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2010年语文毕业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2010年语文毕业质量检测试卷分析打开语文试卷,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人文关怀气氛,鼓励性语言开卷可见,答题要求设计清楚明了。

学生还未动笔便有了成功的信心,本应该紧张的升学考试却能让人轻松愉悦的开始。

所以我认为:这次试卷出得妙。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镇语文课程改革,更新办学理念,解放教师的教学思想,扩大学校的教学成果,现就本次语文检测情况作如下分析:一、对试卷总的印象“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试卷中这两点得到充分体现,难易、分量适中,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试卷题目给以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试卷设计,凸现双基要求,强调积累运用,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

着力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打牢“双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①体现重点: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拼音”“字”“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语文大厦”的构建离不开这一砖一瓦。

在试卷中就直接检测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读,写也能影射出学生的写作基础是不是很扎实,没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怎能写出象样的作文来?没有砖瓦怎能建成辉煌的大厦?②体现实践性,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③试题体现开放性。

习作题开放了选择材料的空间,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能力。

考虑了学困生,对他们施以人文关怀。

④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和舞台。

试卷中的“一语赞滦南”等题目给了老师和学生一个提醒。

语文知识学得再多,书背得再熟再死,如果离开了实际生活的运用,又有什么价值?它不是古董,不是被陈列在博物馆供人欣赏的。

粗看这题目似乎很简单,再看有点门道。

这种题目有一定的趣味和伸缩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更给语文老师一个警示: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二、各校答卷情况分析1、大部分学生试卷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还有少部分试卷不是很漂亮,要长抓不懈。

2、基础知识部分丢分较少,可见老师们在平时对基础砸的比较牢。

2010年语文全国课标卷分析

2010年语文全国课标卷分析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刻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祠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臵。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很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分析
□ 余 闻
★全国课标卷
第一大题
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段选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原载王力等《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一书),为命题需要,原文有所删改。选文围绕人们喜闻乐见的书法艺术组织材料,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字平易,行文流畅,可读性较强,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 1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龙湖一中:罗李霞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改革意识。

试题的学科性、导向性、文本性鲜明。

试题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加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2010年中考试题特点今年中考试题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同时,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又形成了以下特征:1.依据课标,淡化教材。

中考试题命题时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重视对基本能力的考查。

2. 注重知识的覆盖面,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试卷结构合理试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宽,试题量逐渐减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便于学生发挥创造性能力。

3.注重积累,落实基础,强调语感,突出考查语言运用能力试题对语文知识积累的注重主要体现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的考查。

试题加大了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考查力度,考查方式已由简单的默写,发展到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4.注重阅读欣赏,强调整体感知,着眼语言品味,彰现个性解读阅读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

命题注重文本的理解,从词句理解、内容概括到文章分析。

古诗文阅读试题的选材经典而浅易,同时兼具意趣。

着重考查课本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式的理解,立足于读懂文意。

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选材比较广泛,兼顾不同文体的文章,阅读量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设题立足文本的整体阅读和理解。

5.注重综合与探究,增强了语文实践性,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在综合与探究这一方面设置的题型丰富多样,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表达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以及生活中语文运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作文这一题,学生具备相对清晰的思路,卷面书写比较规范,能够使用多种表达方式。

但是优秀作文很少,出现问题:(1)选材不够新颖,视野不开阔,大部分选材就是考试、父母等,事例雷同现象严重。

(2)语言较流畅,但不够生动、感人,缺乏文采。

(3)材料作文要么立意不准,要么简单扩写、续写材料,要么泛泛而谈,缺乏说服力。

2010年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

2010年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

2010年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一、(5题,共15分,每小题3分)第1题命题点密: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

从今年字音的考查看,重点考查多音字与难读字的读音。

考查词语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教材中相对难读的词语,以注音的词语为主;二是现实生活中使用的新词和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三是口语中容易读错的词语。

从今年命题看,明显增加了难度与区分度。

考查的词语尽管是常见词语,但错误却集中在声调上了。

解题指津:解答字音的题目,一般使用的方法是排除法。

就是通过阅读题目,迅速排除错误项。

今年的难点是考查声调的问题,这无形之中增加了难度。

A项全部是正确的读音。

B项“和稀泥”中的“和”应读huò。

C项中“扪心自问”的“扪”应读mén。

D项“顺遂”的“遂”,应读suì。

C、D两项都是调号的错误。

参考答案:A(B 和huò; C扪mén D遂suì)第2题命题点密:重点考查考生字形的辨析能力,能力层级A 级。

考查的词语都是常见常用的字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课本中的词语,二是生活中常用的词语。

考查形式为两个字组成的词语,三字词语及成语,三字词语大都是现实中正在使用的新词。

如今年的“交谊舞”“擦边球”等。

所以一定要注意生活中常用的新鲜词语,这也凸显了语文要贴近生活的引导。

解题指津:答题方法可以采用排除法。

很明显,A项中“膨涨”的“涨”,应为“胀”,偏旁与“膨”相同。

B项中的“捉谜藏”中的“谜”应为“迷”,“谜”应组成“谜语”。

D项中的“名门旺族”,“旺”应为“望”。

“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

参考答案: C(A涨——胀 B谜——迷 D旺——望)第3题命题点密: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山东命题人对标点题情有独钟,连续五年考标点,说明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今年还是老题型,考查点还是集中在特殊引号、间接引用和顿号上。

2010学年第一学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10学年第一学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10学年第一学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一、命题导向全县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是一份难易适中、从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的试卷。

从考试内容看,八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重点知识都有考察,且题型灵活,以检测学生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的能力为主,兼顾课内与课外,基础与提高。

从试卷结构看,结构上与中考试卷板块一致,只是分值上有所差异,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从总体看,本试卷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以本为本”,力求指导教学,以便语文学科呈现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促进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下面,结合八年级语文教学,就本试卷在初中语文教学指导意义上的利弊略作分析。

二、试卷特色(一)试卷结构:课标引领,参照中考,稳中有变试卷秉承“课标引领,参照中考,稳中有变”的基本思路。

试卷共分四大板块,即“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另加3分的卷面书写。

共22小题,分值100分。

板块上与中考一致,只是分值上有所差异。

“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设5小题,21分,占21%,“现代文阅读”有两大题,均选自课外,共8小题,18分,占18%,“古诗文阅读”共三大题,8小题,18分,占18%。

全卷充分考虑到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虽参照中考,但仍坚持“以本为本”的宗旨。

与往年相比,2010年初二期末试卷有以下一点小变化:第一部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今年仍坚持立足教材的原则,有的直接选自教材,有的涉及所学课文基本内容,意在引导师生对教材的重视,引领语文教学的回归。

但是,第四小题的“古诗文默写”今年新增加了文言文的考查内容。

第五小题的“名著阅读”难度较大,没有仔细看过原著是很难答好此题的。

(二)试题命制:内外结合,自主原创,开放有度试卷的编制以八年级上册教材为重要命题范围,同时延伸至与课内程度相当的课外材料。

明显来自教材的试题材料有18分,约占作文、卷面书写除外分值的31.6﹪。

试卷仍按照四大块来出题,但考查方式趋于灵活多样,命题注重营造作答的人文氛围,体现出个性化、人性化的特点。

2010年上期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2010年上期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2010年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云外五年级四班孙立平一、试题特点这次期末考试试题,主要是从基础、阅读、口语交际、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全面的检测。

整套试题紧扣教材,注重学生实际,知识的灵活性适度,题量和难度适中,且知识的覆盖面较广,不失为一套优秀的综合检测试题。

现在结合这套试题本身、学生作答情况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具体教学。

二、各指标明细统计(附后表)三、存在问题:“基础知识积累”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牢固,基础也比较扎实,基本上能达到教材的要求。

这说明抓牢基础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语言的基本积累,夯实生字词,切实完成教材的要求,按教材要求真正完成“识字写字”、“背诵课文”、“读读背背”,以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素材库”。

“阅读与应用”部分:完成效果尚可,学少数生的感悟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这说明注重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本卷在这一部分中突出了对词句段理解能力的测试,从词、句、段、篇四个方面的不同角度检测了学生的小学语文基本功。

第一、从词的理解上看,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做得很好!第二、从句的理解上看,本卷侧重考查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句子的积累运用,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还算比较到位。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要求学生能口头,而且必须书面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这项训练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训练。

除了这一点,我们还应注重选择一些常见句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边读边想,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三、从段篇的理解上看,本卷考查了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分课内和课外两部分)。

对于短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尚可,有小部分学生对短文的理解流于表面,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和精髓。

而这种能力的提高则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注意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还应注重全体,特别是对中差生的训练。

但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扩大阅读量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所以我们平时应该非常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

2010年语文中考分析

2010年语文中考分析

2010年语文中考分析2010年河北省中考已经顺利结束。

综观今年的语文试卷,与往年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为了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现对今年的语文试卷作简要的分析评价。

一、试卷总体评价河北省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要求,贯彻落实《河北省2010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以下简称《语文学科说明》的精神。

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进,选拔性与导向性兼顾,突出语文学科特点”的指导思想。

命题强调能力立意,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以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试卷注重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功能,有利于推动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试卷覆盖面广,结构清晰简约,选材适合考生的阅读水平,题干表述简洁、指向明确,考点设计新颖,试题难易适度、分布合理,试题赋分科学合理,参考答案及示例准确周详、便于操作。

总而言之,今年的语文试卷是一份富有新意的、比较理想的试卷,相信它对我省的中学语文教学将会产生积极而有益的影响。

二、试卷主要特点1、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精神在继承中前进,在稳定中创新,是我省语文试卷的特点。

今年的语文试卷是近十年来变化最大的,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精神。

大而言之,第一部分的分值由2000年的12分提高到今年的23分,是历年来最高的,体现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的重视;首次增加了古诗词阅读的考查,填补了我省中考的空白;文言文阅读首次增加了独立的课外文言小段,真正考查考生借助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历史性的突破;现代文阅读由考查三篇文章变为考查两篇文章。

减少了一篇文章,给考生提供了更多思考时间。

小而言之,考查汉语拼音的整体认读、汉字的书写以及错别字的辨识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形式;语病辨识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扩大了病句类型的考查范围;首次增加了标点符号运用的考查;增加了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考查,等等。

2010语文考试总结

2010语文考试总结

2010年春季学期语文州考成绩分析陈世皇2010年全州统考已落下帷幕。

高二年级语文阅卷工作业已完成。

结合本次成绩,结合本人语文教学实际及学生状况,现分析如下:一、试卷评价:本试卷按近几年高考模式设置题型,分为基础选择题,阅读题,语文能力考察题,作文题四大版块,总分150分。

题量适中,分值合理。

涵盖了高考所突出的重要考点,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如基本字音、字形、成语理解,病句判断、近义词辨析,又突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检测,如文言翻译,散文阅读,短句变长句,仿写,分析评价小说人物形象。

既强调积累,又强调运用。

题量适中,内蕴丰富。

同时,本试卷亦注意了与文本的高度结合。

如名句填空题,以及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另外,像散文阅读,以文学名家为中心的仿写,都在有意识的给学生人文内涵的熏陶,体现了语文的情感张力。

本次作文题也颇具特色,回避了空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对学生情感心理的一种探讨。

“行走”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现状或学习现状,更突出了对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更让学生能进行理性反思。

既有话可说,又剖析灵魂。

本试卷灵活性强,有较大的难度,尤其是散文阅读题,答案要点难以充分把握。

二、成绩分析及相关问题分析我班共72人参加考试,及格10人,其中优分0人,100以上2人。

1、选择题。

21分6人,30分以上0人,15分以下占了37人。

学生对讲过的知识点了解的不深,不透,文言阅读全凭感觉,对文言基础知识没有下大力气去运用。

很多学生文言版块得分为0分或者3分。

2、诗歌鉴赏。

我们对诗歌鉴赏部分作了长达一个星期的专题复习,但多数学生没有对规范的表述用语进行理解和掌握。

故而,答题不得要领,本次诗歌鉴赏题相对比较简单,但得分依然停留在4分左右。

3、名句填空。

学生对名句填空,及基本文学常识平时留心不够,往往一带而过,很多句子考过多遍,但本次依然填写不到。

如《赤壁赋》与《长亭送别》中的名句,有近50%的同学还是写了错字。

4、散文阅读。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结构分析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结构分析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卷结构分析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卷共分为两卷:第I卷和第II卷。

两卷共有七道大题,其中包含20道小题和一篇作文,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卷具体结构和内容分析如下:一、试卷整体结构分析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卷结构的第一层次是第I卷:基础知识及阅读题。

共三道大题,10道小题,30分,占全卷的20%;第II卷:非选择题(表达题)。

共四道大题,11道小题,120分,占全卷的80%。

本试卷的结构划分体现出对语文能力层次的划分,符合新课改理念,符合《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语文课程考试能力要求的六个能力层次:识记(A);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表达应用(E);探究(F)。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卷结构的第二层次是第I卷基础知识及阅读题分成两个板块“基础知识题”(12分,占全卷8%)和“文本阅读题”(18分,占全卷12%);第II卷非选择题分成两个板块“语言文字应用”(60分,占全卷40%)和“写作”(60分,占全卷40%)。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卷结构第三层次的划分是在阅读题上,“古代诗文阅读”板块分成三个分题:“文言文阅读”(4题,共19分);“古代诗歌阅读”(2题,共8分);“名篇名句默写”(选考,1题,共5分)。

“现代文本阅读”板块分成两个分题“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共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4题,共22分)。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卷的这个结构框架,既继承了原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模式,又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进行调整,整体安排合理。

同时,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卷还对部分考点内容进行调整,使它与新课改语文教学内容一致起来。

二、新课改特征分析新课改的一个特征就是选择性,而基础性则一直是语文高考的特征之一,包括新课改之后的语文高考。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卷恰当地处理了选择性与基础性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卷凸显生活化情境引导哲理性思考2010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人文性和语文味并重的原则,突出了能力考查的重心,考试指向保持平稳,在题型的“变”与“不变”中彰显了语文试卷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考查的特点。

散发生活气息试卷首次采用了“新闻概括”和“语言得体”两种新题型。

“新闻概括题”以杭州美化建筑工地围墙、赋予其文化内涵为主题,“语言得体题”以众所周知的杭州禁烟、控烟为背景,两题都具有杭州地域文化和地方生活特色。

整份考卷随处散发着生活气息。

科普文阅读文章以“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的设想为说明对象,阅读时学生自然会结合年初的西南大旱而引发学生对“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一话题的沉重思考。

从考卷选择的材料看,更多地触发学生进行哲理性思考,是今年试卷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作文以“成长路上无捷径”为题,具有写作内容的广泛性,顾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认识水平,留有广阔的选材、立意空间。

倡导深入式阅读散文阅读材料《父亲是一条鱼》,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以优美的语言赞美了深沉的父爱,着力对人物形象的剖析,文章较为感性,情感浓厚,考生阅读没有障碍。

不过,试题指向均较深入,考生答题时须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作深入式周密思考:既要留意表层的意思,也要挖掘深度的意蕴;既要关注外在的方法,也要体味内在的旨义;既要分析情节材料,也要归纳人物特点。

文言文阅读的简答题,要求考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还要对“尊卢沙”、“这类人物”作出评价;古诗鉴赏也要求考生充分理解诗意,并对诗歌表现方法进行深入式赏析。

应该说,2010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将会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更为积极的导向作用。

就今后的语文教学定位和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底蕴提出了理性思考。

上海卷■选文重视思想文化价值阅读材料选用了孟浩然的诗、苏轼的散文、关于顾炎武五易其稿的笔记小品、解释“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的说明文、倡导打破思维惯性的小小说等。

这些材料文质兼美,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含量,既立足传统,注重文化积淀,又关注当下,联系现实生活,能够给考生带来心灵滋养和思想启迪。

■试题体现二期课改精神试卷题型稳定,考点覆盖面广,新增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人物形象分析、想象性扩写等考查内容。

试题设计力求体现课改精神,如第19题要求学生举出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用中国红表示喜庆的例子,坚持了学用结合的导向;第20题要求学生筛选并概括文本的要点填写读书卡片,将教材中做读书卡片的有关知识迁移运用到考试中来,解决实际问题,导向积极,对教与考的统一相谐开启了新的思路。

■作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作文题《黑板上的记忆》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度大。

试题有效规避了套题,需要考生现场发挥,有利于表达真情实感,有利于检测考生的真实水平。

题目自身的“高熟悉度”——与黑板天天打交道,可以迅速让考生产生亲近感;置身考场的“高可视性”——考场前后皆黑板,由此而构成的“磁场”定会触发考生的写作灵感,从而迅速打开感情和思想的阀门。

一切与黑板有关的人和事,无论是铭记在心灵深处的陈年往事,还是昨日刚刚结识的好友新朋,都可取材。

可写人,可叙事;可围绕一人写,也可塑造群像;可写一件完整的事,也可写连缀多个生活片断。

总之,撷取记忆中与黑板有关的生活“浪花”,皆可成文。

武汉卷语文学业考试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

(一)识字与写字。

识字方面,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的掌握情况;写字方面,考查学生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二)阅读。

阅读主要考查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优秀诗文的记诵积累等。

现代文阅读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优秀诗文的记诵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荐篇目(80篇/段)为考查范围。

(三)写作。

重在考查学生规范、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叙述、状物、抒情、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

要求能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

(四)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情况中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口语交际的考查可以有多种形式。

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目前拟采用在纸笔测试中设置口语交际情景,让学生用笔解答的考查形式。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内容是丰富、开放的,考查的形式也应是灵活多样的。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目前拟采用在纸笔测试中设计体现综合性学习特点和要求的试题进行考查。

黄冈卷考查形式有四种:直接背诵填写、根据提示填写、理解填写、欣赏填写。

要求积累与欣赏的古代诗词具体目录见附录部分。

2.语言知识积累语言知识主要包括汉字书写,汉字的音、义,词语的选择与运用,成语的运用与积累,标点符号的运用,病句判断及修改,修辞的积累与运用,语言的运用与表达等。

3.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根据所提供的情景进行的语言表达。

中考将有选择性地考查其中两种。

4.古现代诗文的阅读理解现代诗歌阅读主要针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分析及鉴赏,要求阅读理解的现代诗歌具体篇目见附录部分。

古诗词的赏析以诗词中名句及字词运用为内容,重点篇目见附录部分。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主要考查重点文言实词和常用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翻译文言语句、整体感知文章(段)内容及根据文章(段)内容进行的必要的知识迁移等。

考试不涉及句式方面的知识。

阅读材料兼顾课内外内容,逐步从课内走向课外。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及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所选用阅读的现代文,包括一般文章和文学作品。

一般文章的阅读考查重点是词语的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侧重在学生对形象(性格)、情感、语言的领悟及初步的文学作品鉴赏上。

浅层阅读中的现代文考查,主要包括经典短文、消息、一般性说明文和议论文等的阅读理解分析;深层阅读即文学作品阅读,主要包括小说阅读和散文阅读两大类。

宁波卷今年中考语文试题,延续了去年试题的基本风貌,在题量、题型、难易度控制和价值指向等方面基本保持平稳,在此基础上务实创新,稳中求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加强基础,分点夯实例如“书写”一项,去年是“正确工整地书写”十几个字的2分题,今年单独成块,放在试卷的首位,改为“根据卷面书写情况”综合评分的4分题。

以此来提示考生必须端端正正写字,认认真真答题,提醒教师在教学中把好学生的书写关。

再如“名著阅读”题目设计,体现了“读与没读就是不一样”的得分原则,正确引导中学生多读一些好的课外书。

课内外文言文题目设计,有一定的广度与梯度,都是教师课堂上重点强调过让学生务必掌握的基本的词法与句法。

检验了“听与不听大不一样”的课堂听课效果。

2.注重运用,稳步求新把基础积累与实际运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全方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深化能力。

例如,在积累运用部分,基础题目几乎都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考查,试题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递进。

在填词语、点标点、改错句、换句式、写名句等方面得分相对容易,而“名著导读”、“综合性学习”两题,难度系数就提升不少,特别是“综合性学习”,重在考查学生在语文情景和语文实践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阅读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侧重考查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

两篇阅读在最后都设有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测试题,注重情景化应用)类试题,权重由去年的3分增加到6分,难度较大,充分体现了多读书多思考多得分的理念,凸显出较强的创新意识。

3.关注生话,体验过程现代阅读命题选取了人文性、文化味较强的两篇材料。

题型的设计从内容感知、结构安排,到语句赏析、表达作用,再到主题的把握,直至探索发现,很好地体现了阅读的渐进过程与阅读思维能力的梯度。

而课外文言文阅读最后一题,就是结合考生自身生活体验对文中人物加以价值定位。

4.回归传统,表达真情作文命题形式有图文提示+半命题+要求这三部分组成,特点:(1)拓展题面,为选材的多样性开阔了视野。

(2)关照现实,为立意的多元性开启了思维。

(3)张扬个性,为情感的多发性开辟了通道。

命题者提供了四幅带有真诚微笑的图片,让考生一下子产生亲切感。

题目落点小,容易入手,聚焦生活细节,让学生都有事可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题目虽然大众化,考查的重点自然会看重个性化。

独特的素材,独特的情感,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语言都是吸引改卷老师眼球的闪光点。

当然不管是隐形的还是显性的点题扣题也是不可或缺的。

安徽卷一、知识与能力并重考试为人诟病的多是论其呆板,偏颇死知识而轻薄能力。

今年语文中考题可谓二者兼顾,巧妙结合。

既有侧重识记的古诗文名句名篇的默写,和字注音、词解释;也有注重能力的仿写、口语表达题和理解分析题。

以知识考查为主导,融合能力测试。

二、课本内外紧扣语文语文是个大而宽泛的概念,它承载的太多。

以至于许多试题把政治宣示、历史回顾也简单的拿来放进去,到最后一张语文试卷甚至可以误判成政治历史考试。

这次试卷,古诗文默写文言文阅读自不必说;阅读题材料尽管来自课外,但回答技巧和方法却是平时语文教学所讲到的,如阅读【二】《乌兰巴托大草原上的九匹马》,文章的托物言志写法和对人才的态度,只要考生回忆《马说》一文就能理解作答。

再如活动题设计了演讲材料的选择,就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之“扣题”。

三、融德育于语文考查“文以载道”。

语文作为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的主要承载学科之一,人类各种美德在平时教学和考试中都不可忽视。

这次试题中就有尊师重教的“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主题系列活动题,还有提倡探索、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的《科学不怕挑战》阅读和鼓励自由的《乌兰巴托大草原上的九匹马》阅读。

四、难易精当,切合目的中考一举两得,它既是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还是高中选拔优秀学生的考试。

出题兼顾两个方面也就成为必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能有所答,又要考虑有区分度。

从题型看,有难度不大的默写题,有难度较大的运用题。

福州卷今年的中考试卷,与去年中考及前两次市质检试卷相较,题型大致相同,总体变化不大,没有出现太多新题型,与考试说明的要求也相吻合,整张试卷难易适中。

积累与运用部分,总体难度不大。

其中的语病题提供的句子较长,使不少考生紧张中不容易识别,考生反映偏难。

语言表述题开放性较强,针对三种不同人生观来点评,言之有理即可。

名著阅读题,集中在两部中国古典作品———《水浒》、《西游记》,考生们比较熟悉,且平时训练都练习过。

文言文阅读,相比往年都是以单篇文言文,今年是由两篇文言文组成的比较阅读,难度也不大。

现代文阅读,今年考的是说明文和记叙文,其中说明文谈“低碳”,话题紧扣时代热点,考点也是考试说明中的要求,紧扣了教学大纲。

而记叙文要扣准文本来回答,要求考生对生活多关注、多思考、多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