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产业转移

合集下载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报告: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一、产业转移的概念及背景产业转移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业聚集区的位置、规模和范围发生变化,而国家、地区和城市之间的产业地理空间分布任意改变。

伴随新技术、新产品、新生产方式、新市场、新产业等的崛起和发展,以及国际间各个区域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加深,推动了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的发生。

二、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现状(一)日本国际制造业面临的压力在当前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日本国内的制造业不得不面对许多压力和挑战。

在全球化经济下,制造业转移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部在欧美、日本的国际公司同时在中国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转移逐渐加速,形成了强烈的国际竞争态势。

(二)日本国际制造业市场环境特点1. 日本市场已发展成熟、竞争激烈,制造成本高。

2. 工人成本相对较高,制造门槛较高,形成了工艺、管理、品牌等优势。

3. 先进技术需求大,面临巨大的技术更新压力。

(三)日本制造业转移的方向和趋势1. 转向市场更加活跃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越南、印度等新兴经济体。

2. 由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日本企业也开始搭建跨国生产基地。

3. 公司之间的产业链协作也愈加紧密,许多小型企业通过工业集群形式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发展。

三、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对我国的启示(一)我国应鼓励制造业转移,并制定准确的产业政策1. 抓住人口红利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加快推进制造业向内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转移和升级。

2. 利用自身市场环境的优势,通过出口、技术合作等方式吸引外资,提高产业先进性和竞争力。

3. 着力培养高技能劳动力,加强制造业过程自动化和数字化。

(二)我国应加强与日本的制造业合作1. 加大与日本企业在制造、技术等方面的产业协作,借鉴日本的经验,加快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 利用中日韩自贸协定,加强与日本的技术合作,为我国制造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影响

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影响

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影响产业转移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的产业转移或重新配置。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产业转移已成为国际经济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影响,以及如何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挑战。

一、产业转移的趋势1. 东亚地区的崛起东亚地区的国家,如中国、韩国、日本等,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制霸者。

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政策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因此,许多国际企业选择将生产基地转移到这些地区。

2. 高技术产业的转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成为高技术产业的领导者,但由于劳动力成本高和市场饱和等原因,许多高技术企业选择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如中国和印度。

3. 资源型产业的转移许多国际企业选择将资源型产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地区。

石油、煤炭、金属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不均,因此许多企业选择在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设立生产基地,以降低生产成本并确保资源供应的稳定性。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产业转移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转移来的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收入水平。

此外,产业转移还可以带来外汇收入,促进国家的贸易平衡。

2. 加剧资源竞争产业转移往往涉及到跨国资源的调配和利用。

一些低收入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如水、土地、矿产等,可能会过度开采或过度利用。

这将导致资源的紧缺和环境的恶化,加剧了全球资源的竞争。

3. 不平等的经济发展产业转移可能导致不平等的经济发展。

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吸引了更多的外资和技术,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其他国家或地区则陷入了经济停滞或衰退。

这种不平等的经济发展会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社会的不稳定性也可能因此加剧。

4. 挑战传统产业产业转移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和技术水平高,在某些产业领域,新兴国家的企业往往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这使得一些传统产业陷入困境,面临被淘汰或重组的风险。

日韩经济转型给我们的启示

日韩经济转型给我们的启示

83研究报告VOL.1 NO.1MAR.2010日本区域经济一体化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与冲击,但是,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会因此而停顿。

日前召开的G20伦敦峰会表明,虽然新自由主义理念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仍然得到广泛认同。

广东要充分利用发达国家与地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困惑与迷茫,按照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加快提升广东的国际竞争力。

走访日本各界人士,我们发现,作为亚洲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发达国家,日本2008年人均GDP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他们有着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日本的区域发展战略(一) 日本的区域经济政策二战后,日本政府通过确立战略性主导产业,利用其前向与后向的关联,推动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带动日本经济快速增长。

为了追赶欧美先进工业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重点发展重工业广东省外事调研小组摘 要:二战后,日本政府通过确立战略性主导产业,利用其前向与后向的关联,推动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带动日本经济快速增长。

韩国的工业化起步是在国内市场封闭的前提下进行的,而韩国的经济转型,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则是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实现的。

日、韩两国的经济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难之路,特别是20世纪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加快了两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转型的步伐,使两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总结和吸取日韩两国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特别是广东现阶段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韩;经济转型;启示中图分类号:F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065(2010)01-0083-09和化学工业。

 1960 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旨在以重化工业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全面起飞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了建设太平洋工业地带的设想。

随后制定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更明确指出:工业的正确配置必须逐步向投资效率高的地区集中。

日韩战略产业转移突然积极 中国承接还需理性

日韩战略产业转移突然积极 中国承接还需理性

月 夏 普 向南 京 中 电 熊 猫 液 晶 显 示 科 技 有 限
2009


月底

韩 国总 统 办
制 造 业 占投 资 企 业 数 与 投 资 额 的 比 重 分 别
64 4 %与 86 2 6 %
. .
公 司转让 其第
山第

代 液 晶 面 板 生 产 技 术 及龟

公 室 发 布 公 告 称 为 了 增 强 两 园 之 间 的 商业

些 年 为迎 合 中 国 剧 增 的 轿 车 市 场 而 输 入 汽
惊 呼外 资 正 在 外 逃 有些 过 头 了

但现 在看 来 这 些 担心

大 存 储 类 (D R A M )芯 片制 造 商 的 三 星 还 决
定 :将 该 公 司 拥 有 的 门 市政 府

车 丁 业 其 对 服 务 业 的 投 资 比 例 相 对较 大

代 以下液 晶面板生产线
于 核 心 技术外 泄 的 争 议


和 2006 年长虹 收

年 实现 量 产 主要 生 产

2200 12
×
2500m

m
些 分 析 人 士 认 为 金 融 危 机 引发 不 同


购 等离 子 厂 商 O R I O N 时

都 引发 过 韩 方 关
等韩 国 企 业 打
, 、 、

10
月 当业 界 对 韩 国 方 面 是 否

才达 成 最 终 协 议

移 的 产 业 具 有 资金 技 术 人 力 密 集 型 的 特 点

日韩对华产业转移的贸易效应研究

日韩对华产业转移的贸易效应研究
( 一) 日韩 产 业 转 移 对 我 国对 外 贸 易 区 的面板 数 据发 现 , 在 其 他 宏 观 经 济 变 量 和 制度 效 应确 定 后 , 制 造 业 的 国 际 贸 的 影 响
构 建 了 贸 践. 促 进 双 边 经 济 合 作 发 展 。实证 分 析 表 关 要 素 的 不 可 跨 国 流 动 假 设 .
易 和 直 接 投 资 间 存 在 着 很 强 的 双 向 反
本 模 型 以 我 国 的进 出 口总 额 ( I M 和
关键词 : 日本 ; 韩 国; 产业转移 ; 投资 ; 馈关系。
E X) 为因变量 . 以 日韩 对 华 产 业 转 移 引 致 F DI J和 F DI K) 为 自 变 2 O世 纪 7 0年 代 开 始 出 现 产 业 转 移 的 直 接 投 资 存 量 (

提 供 了 干载 难逢 的机 遇 . 我 国 迅 速 发 展 面 来 看 .这 一 行 为 也 开 辟 了 新 的 生 产 场
量 来源 于 《 中 国外 商 投 资 报 告 》 和《 世界 投
和 我 国 进 出 口贸 易 总额 来 源 于 《 中 国统 计
成 为 全 球 范 围 内 的 贸 易 大 国 和 国 际 产 业 转 移 大 国
贸 易之 间 则 为 替 代 关 系 日、 韩 两 国通 过 过 检 验 1 9 8 2 ~ 1 9 9 8年 间 8 1个 国家 或 地 证 分 析 产 业 转 移 对 华 投 资 促 进 了 中 日、 中韩 出 口贸 易的 增 长 . 其 中 中韩 出 口贸 易受 到 的
影 响 较 为 显 著 贸 易效 应
对4 9个 国 家 的 年 直 接 投 资 流 量 和 存 量
国 际 产 业 转 移 是 指 一 些 国 家 和 地 和 贸 易 互 补 关 系 的 研 究 成 果 。 支 持 贸 易 量 . 选取 2 0 0 1 — 2 0 1 1年 日本 、 韩 国对 华 直

第二节产业转移

第二节产业转移

三国均为发达国家。地一阶 b
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
品销往abc三国;第二阶段,
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
中国
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
此判断4至7小题
图例
产品销售方向
a b
中国 贸易壁垒
I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
生产工厂
国家
第二节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 产业转移国可将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 产业转移对象国可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知识结构 概念和分类
劳动力因素
影响产
产 业 转
业转移 的因素

市场因素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其他因素
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
随堂练习:
1.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到中国兴办汽车厂,
主要原因是
A.利用大量劳动力
B.近原材料产地
C.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D.广阔的消费市场
2. 为了吸引外资,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目的主要是为了
进口总费用 =50到岸价+12.5关税+10.625增值税+6消费税=79.125万
案例:日韩乘用车进军我国市场
产业转移原因分析
1、香港企业在深圳投资属 于何种产业转移? 区域产业转移
2、香港企业为何选择在深 圳投资? 廉价劳动力、良好的投 资环境等
影响产业转移因素之三:内部交易成本
企业生产投入
图 5.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 (1)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 • (2)产业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由于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而

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3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36讲 含解析

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3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36讲 含解析

[最新考纲]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思维导图]1.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规律。

2.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1.产业转移(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3)产业转移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导致产品成本差异。

劳动力充足、素质高且价格较低廉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包括工业联系、地方服务、生产组织和职工培训等的资金投入。

(3)市场因素市场饱和或市场满足不了自身发展需要,促使企业转移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

(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

提示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较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3.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6·全国文综甲卷,3~4 2016·全国文综乙卷,1~3 2016·全国文综丙卷,4~6 2015·海南地理,3~5以某类工业的转移为素材,对产业转移的方向和原因进行设问。

以文字信息为主,图形提供辅助信息,多结合工业知识设置问题.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中等偏低。

考向一国内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2016·全国文综乙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日韩产业升级历史发展趋势

日韩产业升级历史发展趋势

日韩产业升级历史发展趋势日韩产业升级历史发展趋势近年来,亚洲地区的经济特别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其中,日本和韩国是亚洲两个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他们的产业升级历史发展趋势为后来者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启发。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详细探讨日韩产业升级的历程和趋势。

一、日本的产业升级历史发展趋势日本的产业升级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15世纪末至16世纪末)。

当时,日本各地割据成立的诸侯国为了争夺统一日本的权力,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不断改进和提升武器装备。

这些军备竞赛促进了冶炼、金属加工和海军建设等产业的发展。

尤其是镰仓时代(12世纪末至14世纪初)后期,由于铸造技术的进步,日本的冶金业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冶金体系之一。

18世纪中期,日本幕府时代的政治制度开始兴起,国内政治相对稳定。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城镇人口增加,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尤其是江户时代(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后期,日本的城镇化和商业化趋势愈发明显,许多新兴产业如纺织业、印刷业、铁器制造业等得到迅猛发展。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日本的产业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与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相对应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这一运动使得日本近代化、工业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大力推动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其中,1872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奖励工业奖法令》,提供大量资金和奖励,以加速新兴工业的诞生和发展。

创立工厂和企业成为日本社会的新热潮,工业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日本的产业升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大正时期(1912年至1926年)和昭和时期(1926年至1989年)是日本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通过模仿外国先进技术、引进外国投资和开展技术合作等途径,日本的多个产业如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等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尤其是二战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使得日本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现代化和产业升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四章 第三节 产业转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四章 第三节 产业转移

国香港等地区
21世纪以来
中国东部沿海地 区以及一些周边 国家
产业承接区
转移产业类型
中国 东部沿海 地 家电、服装、
区,此外还有泰国、马 汽车 、电子 来西亚、菲律宾、印
等产业 度尼西亚等国 中国 中西部 地区, 以及 越南 、柬埔寨、 服装 、制鞋、老挝、缅甸等东Fra bibliotek亚 家电等产业
国家
三、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产业转出的国家或地区:原产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 到新的 主导产业 ,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_产__业__升__级___ 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1.劳动力
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
2.市场
3.政策
4.其他因素
应用体验
【例1】 (2021浙江1月选考)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承
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下表为2019年中部四省发展状况部分
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指标
河南
湖北
江西
山西
人口/万人 9 640
5 927
4 666
针对训练 (2021河北唐山高二期末)近年来,位于南亚的孟加拉国经济发展迅速,部分 中国服装企业将成衣制造厂逐渐转移至该国。目前,该国拥有6 000多家成 衣制造厂,所需原材料、辅料、机械设备等多从中国进口,产品面向欧美市 场,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值的80%以上。据此完成1~3题。 1.孟加拉国吸引中国服装企业投资建设成衣制造厂的主导因素是( ) A.人工成本 B.矿产资源 C.研发技术 D.基础设施
温州、广州、泉州是中国最具规模、最集中的传统制鞋基地。而今,“东 鞋西移”的趋势十分明显,成都已与广州、温州、泉州并称为中国鞋业“三 州一都”,形成中国鞋业生产的新格局。据此完成3~4题。 3.“东鞋西移”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劳动力 C.原料 D.技术 4.“东鞋西移”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导致转出地产业空心化 B.导致转出地大量民工失业 C.增加承接地就业机会 D.致使承接地生态环境恶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产业转移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产业转移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产业转移【点拨高考】产业转移是高考的重点内容,是探究区际间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热点知识。

考查材料紧贴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命题时多与区域相结合,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以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和区域图为载体,考查产业转移;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其经济发展的条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等。

试题具有分值高、综合性强的特点,对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评价等能力的要求也很高。

2021年的考查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变动,既体现对基本原理的考查,也会适当对考生知识广度的进行考查。

【知识梳理】一、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二.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初期) 重工业,(中期) 高科技工业,(后期)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转移。

三.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如下图:四.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产业转移的直接表现是部分或全部生产在地域空间上发生变化,根据变化的地域空间范围不同,可分成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两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虽然目的相同但原因或影响因素并不相同,具体现象应该具体分析。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五.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六.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七.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八、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思路(1)要注意抓住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转出”,二是“为什么转入”,也就是产业转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产业转移经典案例

产业转移经典案例

产业转移经典案例
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产业转移案例:
1. 20世纪60年代,日本将本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亚地区,如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等。

这些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利用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转移,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3. 20世纪80年代,美国将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国家,这些国家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便利条件,实现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4. 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中西部地区转
移的趋势加速。

许多外资企业将生产基地从东部沿海地区迁移到中西部地区,以利用当地较低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

5.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兴市场的发展,一些传统产业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例如,德国的汽车制造业正在向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转移,同时德国也在积极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以适应未来产业变革的需要。

这些案例表明,产业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政策环境、技术进步等。

对于参与产业转移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合作与交流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02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完整版(黑龙江省大庆中学)

202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完整版(黑龙江省大庆中学)

选择题读“地球经纬网略图”(下图,虚线为极圈及区归线),回答下题。

图中乙地位于甲地的( )A. 东北方向B. 西北方向C. 东南方向D. 西南方向【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经度,170°E经线和甲之间有180°经线,东经度数逆时针方向增大,图示为北极,乙在甲的北方。

东西方向选距离较近的一侧,乙在甲的西方。

结合在一起,图中乙地位于甲地的西北方向,B对。

A、C、D错。

选择题四幅图中位于低纬度并联系两大洋的海峡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B【解析】试题①为英吉利海峡,位于中纬度和题文相矛盾,A错;②为马六甲海峡,位于低纬度且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B对;③为麦哲伦海峡,位于中纬度和题文相矛盾,C错;④为曼德海峡,位于低纬度,但沟通的是红海和阿拉伯海,不是两大洋,D错。

选择题下图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 )A. 比例尺变为1:2000000B.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C. 每点代表2000人D.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答案】D【解析】若将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图幅是原来的4倍,则图B比例尺是原来的2倍,原图比例尺是1:1000000,比例尺变为1:500000,A错。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B错。

每点代表1000人,C错。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D对。

选择题读海南岛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岛内封闭实线为等高线),读图中相关等值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虚线值的大小:④>③>②>①B. 实线值的大小:a>b>cC. 从实线看,此岛现在是夏季D. 从等温线看,此岛现在是冬季【答案】D【解析】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岛内封闭实线为等高线。

根据图示等值线,虚线值的大小:④﹤③﹤②﹤①,A错实线值的大小:a﹤b﹤c,B错。

从实线看,此岛山地地形为主,不能表示季节,C错。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单元测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单元测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22题;共58分)1.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比如我国北方冬季穿衣比较厚重,而南方穿衣相对较单薄。

下列关于南北方的地域差异,表述错误的是()A. 气象灾害方面南旱北涝B. 建筑方面南尖北平C. 历史交通方面南船北马D. 饮食方面南米北面2.读图,下列关于甲、乙两岛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比例尺较大的是甲岛B. 实际面积较小的是乙岛C. 两岛地势的共同特点是西高东低D. 热带所占面积比例较大的是乙岛3.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A. 促进东部地区改变能源结构B. 促进东部地区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C. 有效改善大气环境D. 有利于带动东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4.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长江中下游平原誉称“鱼米之乡”,但汉代“或火耕而水耨,或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落后。

古代不利开发的自然条件是( )。

①系分隔②土质黏重③气候潮湿④交通落后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5.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配套实施的首要工程是()A. 航运设施工程B. 灌溉工程C. 节水工程D. 治污工程(2)南水北调东线与中线相比,其优点是()A. 水质好B. 工程量小C. 全线可以自流D. 供给范围大(3)有专家指出,东线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有关成因叙述正确的是()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⑤沿途地区有大量的海水侵入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③④⑤D. ②③⑤6.上海“白猫”洗涤品企业参与组建“白猫”(重庆)××公司的现象()A. 属于国际产业转移B. 不属于产业转移C. 属于区域产业转移D. 与产业结构调整无关7.读下列两图(莱索托为甲图、安道尔为乙图),回答下题。

产业转移(2)

产业转移(2)

11.【白静】产品生产环节中,附加值最低的环节()A.加工阶段 B.设计阶段 C.营销阶段 D.以上都不是12.【白静】下列属于发达国家向海外转移的产业有()①技术密集型②劳动力密集型③资源密集型④资金密集型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14~15题。

13.【白静】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A.消费市场扩大B.原料供应充足C.劳动力廉价 D.技术水平较高14.【白静】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A.环境污染加剧B.就业压力增加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图4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5—17题:图415.【白静】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16.【白静】该产业部门属于()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17.【白静】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交通运输 B.技术C.劳动力价格 D.原料右图表示某产业部门从20世纪80~90年代的布局变化。

(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转移方向)据图完成18~20题。

18.【白静】该产业部门属于: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 .资源密集型产业19.【白静】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A.向该产业生产条件具有优势的区域转移B.①国家出经济衰退C.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超过①国家D.占领更多国家的市场,扩大产品出口20.【白静】有关①②③④地区的国家今后产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的国家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B.②地区的国家侧重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C.③地区的国家成为①②地区的国家研制产品的加工装配地D.④地区的国家可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产业结构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国外产业转移例子

国外产业转移例子

美国将汽车生产转移到日本:20世纪70年代,美国将部分汽车生产转移到日本,这是因为日本在管理、技术和工程方面具有优势,并且拥有更低的劳动力成本。

欧洲将纺织和服装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为了利用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欧洲将纺织和服装产业转移到了中国、印度、孟加拉国等发展中国家。

美国将制造业转移到墨西哥:美国的部分制造业企业为了利用墨西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将工厂迁移到了墨西哥。

韩国将部分电子产业转移到中国:为了利用中国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韩国的部分电子产业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中国。

欧洲将部分机械制造业转移到东欧国家:为了利用东欧国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靠近欧洲市场的优势,欧洲的部分机械制造业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东欧国家。

日本将纺织和服装产业转移至孟加拉国:孟加拉国具有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这使得日本的企业纷纷将纺织和服装的生产线转移至此。

这种转移不仅利用了孟加拉国的劳动力优势,也使得日本能够专注于更高附加值的产品设计和品牌建设。

美国将制造业外包给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企业开始将大量的制造业业务外包给中国。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制造业基础强大,而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这种转移使得美国能够更专注于研发和创新,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韩国将造船业转移至越南:越南的人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这使得韩国的造船业开始向越南转移。

这种转移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使得韩国能够更专注于高端船舶的制造和研发。

欧洲将钢铁产业转移至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资源,这使得欧洲的钢铁企业纷纷将生产线转移至此。

这种转移不仅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也促进了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

以上这些案例表明,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力是追求更低的成本、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市场。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的趋势还将继续存在。

日韩战略产业转移突然积极 中国承接还需理性

日韩战略产业转移突然积极 中国承接还需理性

日韩战略产业转移突然积极中国承接还需理性以前被日韩两国紧紧捂住的面板和半导体产业,如今却接踵进入中国。

难道真是天上掉馅饼?原来,无奈的它们却有着自己更深的市场用意。

在不知不觉中,中国似乎已成外资技术密集型产业青睐之地!2009年12月底,韩国总统办公室发布公告称,为了增强两国之间的商业合作,顺应中国液晶电视市场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韩国政府批准了全球前两大液晶显示器(LCD)制造商――三星电子、LG显示器在华分别建设一条7.5代和一条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计划。

在此之前,作为全球最大存储类(DRAM)芯片制造商的三星还决定:将该公司拥有的一条8英寸和一条6英寸芯片生产线连同产品、技术一起转让给厦门市政府。

据悉,双方为此商谈了2个多月才达成最终协议。

此前,液晶面板与半导体产业的投资或转让一直受韩国政府严格控制,这也是其他相关核心技术拥有国家的共同做法。

韩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颁布了《产业技术流出防制法》,明确指出LCD和半导体都属于核心战略产品。

2003年京东方收购现代3条4代以下液晶面板生产线,和2006年长虹收购等离子厂商ORION时,都引发过韩方关于核心技术外泄的争议。

但现在,不仅是三星、LG等韩国企业打破了常规,包括夏普、日立在内的日本企业也纷纷效仿,积极地将液晶面板生产线转移到中国。

一股新的产业迁徙大潮正在形成。

不同以往在制造领域,日韩对华产业转移早有先例,但由于强调技术保密性,这些转移的产业战略意义不大。

据国家商务部在2年前做出的外资统计资料显示,在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占投资企业数与投资额的比重分别达到64.4%与86.26%,涉及电子、电器、汽车制造、炼油、机械和轻纺等领域。

其中,增长最快的电子通讯业已形成规模经济。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韩企纷纷进入租赁、金融保险和住宿餐饮等行业。

日本方面,除了近些年为迎合中国剧增的轿车市场而输入汽车工业,其对服务业的投资比例相对较大。

“这次发生在液晶面板和半导体制造领域的产业转移,之所以被定义为日韩企业第二次对华战略性产业转移,原因在于它们转移的产业具有资金、技术、人力密集型的特点。

中国韩国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

中国韩国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

国际服务贸易作业组员:题目:搜索劳动行业,三次行业结构等数据验证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理论中,“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下面我们将从中日韩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的具体数据来验证此定理。

1.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根据图4—1趋势图分析,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

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也出现了若干年份的回调和波动。

大致来看,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五个阶段(见表2.1),离结构类型最高形态"三二一"只差一个发展阶段。

这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虽有曲折,但总的来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结构处于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

与此同时,按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来衡量,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也十分明显。

在此期间,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分布是从第一产业大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流动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大幅下降,同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却大幅上升(见图2.2)。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1950年的84%下降到2004年的46.9%,下降了约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的从业人数比重由1950年的7%上升为2003年的22.5%,上升了1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从业人数比重由1950年的9%上升为2004年的30.6%,上升了21.6个百分点。

如果仔细研究这种变动就会发现,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流动主要出现在1970年以后的工业高速增长期,1985年以后趋于稳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流动则主要出现在1985年以后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

从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这个角度来看,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70年以前大致为"一三二"型,1970年至1993年为了"一二三"型,其后为"一三二"型,目前离"三二一"发达类型还差两个阶段。

液晶面板行业 全球产业转移规律

液晶面板行业 全球产业转移规律

液晶面板行业全球产业转移规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进行全球产业转移。

液晶面板行业也不例外。

液晶面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手机等产品中的重要零部件,它的产业链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驱动IC、背光源等多个环节。

目前,全球液晶面板市场主要由韩国、日本和中国大陆三个地区垄断。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液晶面板行业正在经历着全球产业转移。

这种转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韩国液晶面板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

由于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韩国的液晶面板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大陆,以降低成本。

例如,三星在中国大陆设立了多个液晶面板生产基地,包括位于杭州的第八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第二,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企业崛起。

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企业在技术和产能方面的不断提升,使得它们开始崛起并挑战韩国和日本的垄断地位。

例如,BOE、京东方等公司在技术和产能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并抢占了一定市场份额。

第三,印度等新兴市场开始崛起。

由于人口基数大,消费市场潜力大的新兴市场开始成为液晶面板企业的新热点。

例如,三星在印度设立了生产基地,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在印度建设一条第八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总的来说,液晶面板行业的全球产业转移正在加速。

随着技术和成本的不断提高,液晶面板企业将会更多地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成本更
低的国家和地区,这将对全球液晶面板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日韩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转移比较

日韩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转移比较
Ab t c : a a n o t r aSdr c n e t e t n Ch n Si c e s g i e e t e r . h s o n r s i d s il rn f r s r t J p n a d S u h Ko e ’ ie ti v s n i a 1 n r a i r c n a s T e e t c u ti ’ n u t a a se a m i n n y wo e r t h s d r a mp c n C i a n u t a s u t r . c r i g t ema y c a g so p n a d S u h Ko e ’ d r c v sme t n a ma ea g e t i a t h n ’ i d sr l t cu e Ac o dn t n h n e fJ a n o t r aS ie t n e t n o S i r o h a i i Ch n n t e p s y a s t i a e n l z s a d c mp r s te c a a trsis o a a n o t r aSi d sr lta se r m h i a i h a t e r , h sp p r a a y e n o a e h h r c e i c f J p n a d S u h Ko e ’ n u ti r n fr fo t e t a mo i e o n u t a r n f h n u t i r u in o n u til t n f r h i o y s u t r f i d s il Va se n h t f i d s i lta s e_t e i d s y d s i t f i d sr r se .t e man b d t c e o n u t a v r r r tb o a a r u r n fr a d te g o r p ia o i o sd sr u i n o d sra t n f r Th sp p ras i e e e e c o ma e b u ru e o r in i v sme t n e g a h c l st n it b t fi u til r se . i a e l g v sa r f r n e t k e e s ff eg n e t n d p i i o n a o o a u g a e C i a d sr l t cu e p r d h n ’ i u ti r t r . Sn a s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内市场饱和、汇率飙升、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和欧美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叠加,日韩加速了海外布局步伐,中国也是其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但同时我国周边国家、地区也纷纷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我国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容小觑。

(一)国内诸多行业有望受益于日韩产业转移
2009年我国实际利用日、韩外资的增幅分别为12.4%、-13.88%,2010年小幅下调为-0.5%、-0.3%,今年1-11月分别为50.4%、-5.5%。

尤其是日本,大地震后出于产业安全的考虑,进一步扩大了在华投资,今年1-11月已对华投资59.38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总和。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分析,今年日本对华投资呈现四大特征:制造业上马大规模投资项目;运输机械零部件厂商进军中国;大型企业成立中国业务运营总部;企业将基地扩大至上海市和江苏省等中国东部地区。

从我国具体行业来看,制造业、汽车、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诸多领域都展现出积极对接日韩产业转移的强劲动力。

一是制造业。

尤其是低端制造业领域对日韩资金的吸引力加大。

国际协力银行对日本近1000家制造业公司进行的调查显示,其产品海外生产的比率已达33%,这是自1989年开始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

调查还预计3年后,这一比率将升至38%,其中电机、电子产业更是会突破50%。

在海外地区的选择方面,中国依然是各企业最重要的投资生产地。

二是汽车产业。

本轮转移不仅是整车生产和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加速入华,而且战略投资比例越来越高,针对本地市场的研发也日益深化。

一方面是由于从09年开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大国,在本土生产的优势显而易见;另一方面是中国许多地方设立的汽车或零部件产业园区,能满足产业配套问题。

丰田汽车就预计未来在新兴市场很可能出现“100%本地采购零部件”的低端车型。

三是电子信息产业。

目前,中国已成为日本软件的主要发包目的地。

而且从日本IT产业的趋势看,以前更多是把制造环节的转移,现在已着眼把包括研发在内的全产业链转移到中国。

四是节能环保产业。

随着中国步入高速发展道路后,能源和环保的压力更大,急需加强国际合作,而日本有着世界领先的节能环保技术和多年技术输出经验,两国在环保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互补性很强。

仅在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这一平台上,前五届双方就签订了120个项目,本届也有51个项目签约。

(二)来自周边国家的国际竞争加剧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来自东南亚、新加坡、台湾等周边国家(地区)的竞争也在加剧。

尼康等日本电子产品制造商明确表态将增加东南亚产能;全球微处理器大厂瑞萨电子计划在2013年前将晶片生产外包比率由8%升至25%,计划将车用微控制晶片生产转移到新加坡;松下公司宣布投资100亿日元,将智能手机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台湾,并将在2012年投资6.5亿美元在马
来西亚建太阳能电池生产厂。

此外日立、松下还将在印度设立新的研究所,增加录用当地技术人员。

可见我国在承接日韩高端制造、研发及供应链管理等环节上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

这一现象反映的正是日本在其产业规划过程中最深刻的考量,不能失去中国市场,所以围绕着中国周边布局;不能放弃日本制造的高端定位,所以不能把产品打上made in china的标签。

而且这次将是长期的被迫转移,所以日本企业将会从战略高度更加系统地考虑这个问题,根据每个产业的不同特点、竞争优劣势、市场容量等因素做出新的布局。

此外中日两国关系敏感,也使得日企在往中国转移的时候有所顾虑。

当然,东南亚等国低廉充裕的劳动力、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以及政府的优惠政策也加大了其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

如日前印度批准了新的生产政策,有意在2022年将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由16%提高到25%,并借此创造1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

这一政策将使印度在全球制造和供应链管理体系中接触到更多潜在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在电子产品领域。

二、各省市纷纷发力抢占日韩产业转移机遇
对于这一波日韩产业转移潮所带来的机遇,不少地方政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展开竞争。

(一)东部沿海省市
广东、上海、江苏等吸引日韩资金的传统重地,今年也抢抓机遇,积极行动。

7月广东11个城市组团赴日招商,签订外商
投资项目125个,外资总金额17.75亿美元。

9月上海“金山日本企业产业园”揭牌;11月安川电机在上海设立安川电机(中国)公司,将亚洲视为公司发展根据地。

江苏在震后短短2个月时间,新设日资企业80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1.1%;6月日本最大汽车制动系统原厂供应商—爱德克斯(常州)管理有限公司落户江苏常州;11月江苏“丹阳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投产,预计未来三年将吸引300家日本零部件机电企业。

(二)环渤海省市
辽宁、吉林、山东等省份凭借其靠近日韩的地缘优势、大量的日语人才、丰富的天然资源,正成为日韩产业转移的新据点。

辽宁大连着手规划新建10万平方公里的日本城;推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等多个园区作为日本产业转移的重点园区。

吉林提出“引进百户战略投资者”,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化工、商贸及服务业等领域大项目。

山东经过震后一段观望期,日资项目合同履约和在建项目建设进程明显加快,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日资大项目有6个为震后设立。

(三)中部省市
得益于“中部崛起”战略的纵深推进,湖北、安徽、河南等省市在承接日韩产业转移中也快马加鞭。

6月湖北孝感高新区的投资15亿元的日本矢崎汽车零部件项目落户。

安徽合肥也传来日本精工投资230多亿日元在华建设日本以外全球投资最大、设
备最精良的轴承生产基地开工的消息。

河南在2011中国(河南)—韩国洽谈会上,达成总金额321亿元的62个投资项目,合同外资130亿元人民币,主要涉及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现代农业及先进制造业领域。

(四)西部省市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重庆、陕西等我省周边省市也加大了引资力度。

重庆市凭借优越条件,已吸引了铃木、雅马哈、住友化学等400余家日企;两江新区成为日立打造资源循环和低碳经济等领域的技术示范项目窗口及研发生产制造基地;9月“中韩产业园”在两江新区开园,将打造为引进韩国优势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产业基地。

震后陕西迅速行动,4月初召开“中国陕西-日本、新加坡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对接会”,签约10个项目,投资3.6亿元。

三、我省吸引日韩投资的现状
四川与日、韩长期以来保持了良好的经贸关系,经济互补性较强。

日本是四川的第六大投资来源地,在川日企已超过300家。

(一)日韩在川投资占比较小,但增速喜人
日韩对我省实际投资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从08年的0.3%上升到09年的1.1%,再到2010年的2.2%,占比虽较小,但增幅很大。

09年以来,日韩逐渐从金融危机的打击中复苏,对川投资步伐加速。

从08年的负增长,到2009年、2010年的连续激增。

去年更是达到峰值,实际利用日资、韩资分别为12397
万美元、1141万美元,同比激增237.8%、 430.7%,新批项目数从09年的17个增长为29个。

(二)日韩大企业不断扩张,带动中小企业入川
今年1-11月,全省实际利用日资、韩资分别为7458万美元、3109万美元,同比增长-28.71%、319.6%,较去年增速有所回落;新批日韩项目23个,增资项目7个。

震后日企没有放松在我省的生产,世界500强企业神钢建机株式会社增资3500万美元,丰田通商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等也进一步扩大了业务。

在这些大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下,日韩中小企业也加速入川,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化工、机电、设备租赁、节能环保等领域。

(三)积极搭建载体,项目促进取得成效
虽然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但我省丝毫不放松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和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踪推进。

今年6月德阳市以经济开发区为落脚点构建“日韩产业园”,该园区是我国西部首个大规模承接日、韩装备制造优势产业的基地,日立集团、三菱重工、双叶电子以及韩国斗山重工有望年内落户。

4月四川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签署正式合资合同,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世界级商用车生产基地;5月三菱商事与我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机械设备、化工产品、食品加工及零售等生活产业以及贸易、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发等领域深入合作。

6月韩国希杰重组入川,10月
日立电梯确定投资成都,11月韩国韩华集团与我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2月底日本昭和电工将正式签约重组中钢集团四川炭素有限公司落户四川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