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一、问题分析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字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1. 缺乏趣味性。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以文本内容为中心,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语文阅读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 缺乏实践性。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课文内容的传授和理解,而忽视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阅读需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的阅读能力难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缺乏对实际情境的阅读应用能力。
3. 缺乏个性化。
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与领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习效果存在差异。
4. 缺乏多元化。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单一,往往只局限于学生对特定课文的阅读理解,缺乏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和形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
5. 缺乏互动性。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以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学习氛围单一,互动性不足。
以上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也制约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有必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二、改进措施1. 增加趣味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加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如通过趣味动画、多媒体资料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4. 多元化阅读内容。
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多元化,增设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和形式,如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科普文章、报纸杂志等,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
5. 增加互动性。
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分享等方式来增加教学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得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研究一、引言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一直是教师们面临的难题。
本文将从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二、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1.精选优质文学作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要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在选择文学作品时,教师应该注重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文学作品,如《小王子》、《绿野仙踪》等,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除了文学作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读物。
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体验,进而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和提高阅读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与自然、人物、社会生活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多彩。
3.综合性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综合性的阅读材料,如古诗词、现代诗歌、寓言故事等。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综合阅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1.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主动参与阅读,在引导下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内容。
2.交际式教学交际式教学是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沟通,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和分享,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交流和思想交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对话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彼此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10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10篇第一篇一、激发主体性,让个性阅读开展起来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是教师主宰课堂,互动多为形式化,本质是片面突出书本知识学习,学生多是静听接受,机械地吸收课文里的信息;学生的生活体验、阅读经历、阅读思考被忽视,即使开展自主探索和合作也是单线思维,奔着既定的思维方向和答案而去,可以说,师生双方都缺乏兴趣与积极性。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让学生愉悦接受,快乐提升。
我们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与精神的主人,让学生有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我发现权利和动力。
阅读课堂也应如此,要遵循学生认知与学习的基本原则,让学生热情饱满地参与阅读,学会阅读,进行个性阅读。
我们老师要了解、关注学生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能力层次要求不同的阅读任务。
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重视形象记忆,开展儿歌教学、游戏教学,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
中高年级重视学生的预习,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先说说自己预习阅读中的问题和发现,鼓励他们去合理表达,引导他们有条理地陈述。
当然,个性化阅读不是随意阅读,学生要有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意识,能够将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个性阅读有一定的意义。
如《桂花雨》的个性阅读,就可以让学生谈谈生活中自己遇到的类似的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对自己生活和学习以及成长有什么意义,怎么看待桂花蕴含的情感等等。
二、注重自我感悟,让个性阅读动起来我们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出四步学习方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这对学生自主和个性阅读的开展和生成很有帮助。
这样,课前学生要自主学习什么,达到什么要求,课堂学习中他们会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讨,如果让他们读得深入,理解得深刻等等。
这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前精心谋划与布局实施。
1.合理分解教学目标,让学生能读能想。
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的主要方面。
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字词识记、课文朗读,我们就教给学生方法,作为常规作业,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研究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并不明确,因此容易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研究,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意见。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养成,首先离不开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品读优秀的文字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把握1. 遇到难度较大的阅读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情况。
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欣赏文字的美感、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4. 注重差异化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难度,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
这导致学生缺乏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下降,阅读成为他们学习中的负担而非乐趣,这也影响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
有必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
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
本研究也旨在为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讨,旨在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和学生阅读能力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为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和培养具有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学生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通过研究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找到最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丰富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死板,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倦和抵触情绪。
研究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教学的活力和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和教育质量。
通过研究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增强他们的教学信心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在教育领域的职业发展和成长。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成为了教师们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激发兴趣、引导思考和提高阅读能力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一、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创设阅读氛围。
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放置一些与阅读相关的装饰物,比如书架、书签等,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
可以组织一些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喜欢的作品,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借阅书籍。
2. 多元化的阅读材料。
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多种类型的阅读材料,包括故事类、科普类、诗歌类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对阅读充满期待。
3. 创意的阅读方式。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剧演绎等,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阅读的乐趣。
还可以组织一些阅读比赛,以增加学生参与的热情。
二、引导思考课外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教师需要通过一些策略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
1. 提问导读。
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读一段文字后,教师可以提问“你觉得主人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2. 分组讨论。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阅读一本书籍,并在阅读后对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思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读内容。
3. 阅读笔记与总结。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做一些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疑惑和感想。
阅读结束后,学生可以将这些笔记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思考。
三、提高阅读能力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还可以培养阅读技巧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 阅读指导与引导。
关于小学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1篇)
小学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报告关于小学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1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报告1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语文教师深感语文学科真是越来越难教了,原因是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提高,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质量不高。
这些现象,农村小学尤其突出。
虽然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农村学校以及教师的高度重视,各校也都在纷纷开展读书系列活动,掀起读书的热潮。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部分学生读书的热情,但成效并不乐观。
各项读书活动,表面上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但参与面窄,有的甚至流于形式,为了完成任务而活动。
语文老师常常抱怨,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没见到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
这个问题受到了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带领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对此现状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申报了市级课题《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作为课题组成员,笔者对所任教的年级进行了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1、了解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2、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水平,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调查,针对学生读书情况,应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让课外阅读开展落到实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调查的对象:本校全体六年级学生及学生家长,各275人。
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一)学生问卷调查表(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三)家长问卷调查表(四)家长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五、调查结果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 农村学生阅读量偏少。
调查发现,一学期,读课外书1至2本占62.1%,3至4本占15.6%,5本及5本以上占12.3%;每天读书时间在10分钟左右占58.5%,20分钟左右占34.5%,40分钟左右占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材选择不合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追求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教材的选择。
很多教材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阅读的乐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的教材。
教材内容应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二、缺乏阅读技巧指导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阅读技巧,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很多教师也缺乏对阅读技巧的系统指导。
对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预读、略读、精读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演练和训练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教师还要通过批判性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
三、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小学生往往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较弱,无法正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缺乏对细节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兴趣。
对策:教师应该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引申与拓展等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和阅读交流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缺乏阅读习惯小学生在阅读中往往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易受到外界干扰,难以保持专注。
对策:教师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阅读推广活动,如开展阅读比赛、组织文学社团等。
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并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让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
五、评价方式单一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侧重于知识点的检测,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综合评价。
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3篇)
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3篇)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精选3篇)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篇120__年6月,我校设计的课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获得了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立项。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0__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们设计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调查问卷(教师卷),对参加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一、问卷制作与调查对象《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调查问卷,由我校《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组制作。
问卷共设12道选择题和两道问答题。
20__年秋季学期伊始,我们对全校教师做了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问卷调查。
调查过程共发教师问卷65份,收回58份,占89.2%。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A.问卷调查结果1.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很深的占17.2%,知道一些的占72.8%,一点儿不了解的没有。
2.认为提高课堂教学难度很大和没有难度的都没有,但觉得有一些难度。
3.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技能的占100%。
4.知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的占10.3%,了解一些的占89.7%,不了解的没有。
5.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知道得很全面占86.2%。
6.96.6%的教师知道怎样衡量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7.认为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占100%。
8.全面熟悉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占84.5%。
9.全面熟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的占98.3%。
10.全面掌握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占82.8%B.调查结果分析从调查问卷的答卷情况来看,全体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很了解的却并不多,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提出来好长时间了,而我们的教师没有做深层次的研究,只是听过一些名教师的次数有限的讲解,缺少理论学习与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语文阅读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
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把握是关键。
教师应该选择和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教材,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这些都是保证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把握也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学生往往面临阅读难度适应性不足、阅读自主性和引导性的平衡问题以及阅读能力的评估与提升难题。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针对性研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和设计适合学生阅读能力的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把握,研究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如何平衡阅读难度适应性、自主性与引导性,以及如何评估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2. 正文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把握在于教师和教材的选择与设计、阅读策略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教师应该选择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教材,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合适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断、归纳等,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校本研修手册范文(通用3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校本研修手册范文(通用3篇)第一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校本研修手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阅读教学,多局限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思想、写作特色方面,其实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还必须要注重读的训练。
因为,在新课程实践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着眼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
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
学习语言,单凭讲解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抓住读这一主线,反复实践,精于指导,学生才能从读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这种借助读而达成的悟性理解,是富有创造力的。
也正是阅读教学中由学生读中理解语言的有效方法。
一、尝试性朗读尝试性朗读一般在刚接触课文时进行,很多学生阅读文章,往往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去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
这样,就要注意教给学生摄取筛选信息的能力。
1、学会寻找关键词语。
学会寻找关键语句,是一种摄取、筛选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永远的歌声》一文时,教师提问:课文从哪几件事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开始,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概括。
教师提示说:你们能否从课文中找出能揭示问题的关键词语吗?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们很快把答案找出来。
课文主要从学生为老师采药和捉鱼两个方面体现了学生爱老师的特点。
2、学会寻找中心语句。
中心语句往往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有的起点题作用,有的起总结作用。
学会寻找中心语句,也是一种摄取、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例如,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章有哪些中心句能揭示作者的感悟?学生们带着问题,很快从文章中筛选出有关的语句信息。
在阅读中学会寻找关键词语和中心句,有利于增强学生摄取、筛选信息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之一。
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难点则在于解决学生对于词汇、句子、篇章的理解困难。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研究。
1.培养阅读兴趣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其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的行为。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有趣的阅读材料,开展有意义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参与阅读,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积极性。
阅读技能是学生顺利进行阅读活动的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识字能力、语音辨析、语义理解、篇章结构等。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阅读是一种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练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通过每天持续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从而提高其阅读量和阅读速度,培养其持续阅读的能力。
1.词汇理解的困难小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对于一些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成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注重对词汇的解释和注解,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生词和成语,增强其词汇理解能力。
有些句子结构复杂,语法繁琐,学生往往难以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句子的解析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增强其句子理解能力。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往往难以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对于文章中的段落和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也难以把握。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辅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具体细节,增强其篇章理解能力。
4.阅读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小学生的阅读态度和习惯形成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态度和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主动参与阅读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研究1.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如讲述有趣的故事、设置游戏化的阅读活动等。
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机会,为其提供有趣、适龄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词语理解能力、句子理解能力和篇章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如教学生使用词典查找生词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1. 词语理解难点:小学生的词汇量有限,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往往遇到许多生词和困难词汇,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教师可以采用词语解释、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意义,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2. 句子理解难点:小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较难理解复杂的句子结构,以及句子中的省略和倒装等现象。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标点符号和语言逻辑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义。
3. 篇章理解难点:小学生在阅读篇章过程中,往往难以抓住重点,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提高篇章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工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培养学生对阅读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而教学的难点则是词语理解、句子理解和篇章理解。
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第一步: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首先,教师需要明确自己进行该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例如想要了解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存在的困难,或者想要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步: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阅读教师需要收集阅读教学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包括教学教材、学生习作以及相关研究论文等。
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和文献,教师可以对现有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三步:设计研究方法教师需要设计适合自己研究的方法。
例如,可以选择对一些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阅读的学习态度和困难;也可以设计实验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等。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
第四步:收集数据根据研究方法,教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这可以通过观察课堂教学、分析学生习作、进行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
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提供实证材料,用于回答研究问题。
第五步:数据分析和解释在收集到数据后,教师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如频数、百分比等;也可以使用质性方法进行主题分析、情感分析等。
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找出规律和关联,解释数据所呈现的现象。
第六步:结论和总结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得出结论和总结。
结论可以是对研究问题的回答,也可以是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等。
通过总结研究结果,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第七步:撰写研究报告最后,教师需要将研究结果整理成研究报告。
报告可以包括研究背景、目的和问题、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解释、结论和总结等内容。
研究报告可以用于学术交流和分享,也可以作为教学研究的参考和借鉴。
以上是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研究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研究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加知识储备、培养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和研究。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1.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在文本前进行适当的引导,提出问题或讲解背景知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多元化选择: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包括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科普知识、历史故事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 阅读技巧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技巧,如预测、推测、总结、归纳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果。
2. 阅读理解训练:通过阅读理解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来回答问题,并进行思考讨论。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1. 主动思维引导:鼓励学生以主动的思维方式来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策略意识。
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记录关键词、进行思维导图等。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扶持、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合作意识。
四、开展阅读研究1. 教师阅读研究:教师可以研究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影响,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得相关数据和经验,以指导阅读教学实践。
2. 学生阅读研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材料,进行个人或小组研究,探究相关问题。
可以进行实地调查、访谈、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策略和研究,可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创设适合学生的阅读环境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是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重点把握: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材和教学手段,设计有趣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去读书、读报、读图、读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还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预测、推理、归纳、比较、分析等,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文章的立意、观点、结构等,引导学生思考、辨别、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1.理解难点: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面临着词语理解、句子理解、章节理解等多个层次的难点。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2.应用难点:语文阅读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是学生对所读内容的运用能力。
学生需要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到阅读中,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实践性的练习和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思辨难点:语文阅读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阅读不仅是对文字的理解,还需要学生能够思考、辩证、判断,提出合理的观点和理由。
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考虑。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提高语文阅读的效果和质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总结与反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成果(4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总结与反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成果(4篇)一、基本情况分析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们的知识学习广泛了,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学习方法改变了。
针对现状,我将孩子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品学兼优的孩子,这些孩子学习品质很好,有很好的自制力,能主动学习,应该说具有冲击重点中学的实力。
第二类学生,所占比例最大,他们努力学习,但基于多种原因,如: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正确,青春期思想波动等,造成成绩不拔尖,但他们也有冲击重点的希望,这些学生就是所谓的可上可下的学生,发展好了,是重点,稍有松懈就将与重点擦肩而过。
第三类学生,是老师最心疼的孩子,这些孩子一直努力学习,渴望有一份理想的成绩,他们善良懂事,但成绩始终不理想,以致自己信心都大打折扣,面对这些学生,老师都倾注了更大的热情,耐心的辅导,生怕伤到他们敏感的自尊。
第四类学生是我平时关注最多的孩子,活泼好动,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也因此常常违反纪律,表现在旷课,上课搞小动作,甚至课堂上说话,影响其他同学听课,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也普遍不好。
面对这些孩子我有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针对上学期本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本人在本学期对语文教学工作做了些调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作出总结二、存在问题与不足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
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关注整体,激励性语言使用不足不到位。
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辅差工作完成较好,培优工作则显不足。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星槎小学欧阳淑妍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
凡是好态度和好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
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
”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的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主要表现在:1、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
教师是主宰,主宰着学生和文本。
师生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不平等的关系。
2、没有真正的对话。
有的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往往是为了迎合老师的、言不由衷的答问。
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
3、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
阅读教学都是串讲串问,是繁琐的课文内容的分析。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1)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
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
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
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
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例如四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读好书呢?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其次是默读。
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
默读的练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五六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
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
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
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并在以后
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学过的诗文,要提倡多背诵。
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
二、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切感受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
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
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
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
如创设教学情景绝对是多媒体的拿手好戏。
运用它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激活学生与学习对象相关拥有认识,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詹天佑为了解决火车爬上陡坡的难题,设计了“人”字形线路。
火车从南口向东北出发,并带两个火车头。
前面的火车头拉,后面的火车头推,过了青龙桥,向西北折反,原来前面的火车头就推,后面的火车头就拉。
但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火车前进的方向改变和车头的操作是一大难点,而且比较抽象,他们难以理解。
这时借助多媒体动画播放火车如何通过“人”字形线路而顺利爬上陡坡,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再让学生结合画面和书上的描述进行朗读,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独立思考,鼓励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
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自主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自主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
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
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四、指导学生的朗读,从读中去感悟。
阅读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前,只是说:“我们要带着喜悦的感情朗读。
”并认为这就是朗读指导。
其实,严格说来,这不是朗读指导,而是朗读要求。
学生之所以读不出感情,常常不是因为不知道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而是不了解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
教师应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
在朗读技巧上给予具体的指导。
如教学《穷人》这一课时,我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先了解了桑娜和渔夫一家清苦的家庭环境,再让学生充分体会在这样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桑娜没有与丈夫商量,就把邻居的两个孤儿抱回家后的矛盾、紧张、害怕等复杂的心理,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朗读,从读中去感悟人物的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样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总之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