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互感和自感教案

互感和自感教案

互感和自感教案教案标题:互感和自感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互感和自感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互感和自感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原理。

2. 互感和自感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互感和自感的相互关系。

2. 运用互感和自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包含互感和自感相关内容的物理教材。

2. 实验器材:变压器、电感线圈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介绍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互感和自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互感和自感的定义和原理。

2.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说明互感和自感的区别和联系。

3. 讲解互感和自感的计算方法。

Step 3:实验演示(20分钟)1. 利用变压器进行互感实验演示,观察互感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利用电感线圈进行自感实验演示,观察自感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Step 4:讨论与练习(15分钟)1. 与学生讨论互感和自感的应用,如变压器、电感传感器等。

2. 给学生提供一些互感和自感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和讨论。

Step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互感和自感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分享相关拓展知识,如互感和自感在电路中的应用等。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深入理解互感和自感的原理。

2. 引导学生研究互感和自感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如手机充电器、电感传感器等。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演示环节的参与和反应情况。

2. 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相关问题的讨论和解答能力。

教学资源:1. 物理教材和课件。

2. 变压器、电感线圈等实验器材。

3. 互感和自感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演示和问题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互感和自感的知识。

《互感和自感》教案

《互感和自感》教案

第六节互感和自感一、教材分析:互感和自感都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电磁感应现象自己完成互感和自感现象的分析,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互感和自感现象,了解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

(2)知道自感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感系数,了解它的单位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共性中发掘新的个性,从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有关电磁感应得规律,提出自感现象,并推出关于自感的规律。

会用自感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了解自感现象的利弊以及对它们的防止和利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自感现象及自感系数。

难点: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分析,通、断电自感的演示实验中现象解释。

四、教学用具:通、断电自感演示装置,电池四节(带电池盒)导线若干。

五、教学过程:电路之间。

线圈之间,而且可以发生于任何两个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

问题情景:(互感中的能量)另一电路中能量从哪儿来的?小结: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从一个电路传到另一个电路。

3、互感的应用和防止:见课本。

二、自感现象1、问题情景:由电流的磁效应可知,线圈通电后周围就有磁场产生,电流变化,则磁场也变化,那么对于这个线圈自身来说穿过它的磁通量在此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

是否此时也发生了电磁感应现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2、演示实验:实验1 出示自感演示器,通电自感。

提出问题:闭合S瞬间,会有什么现象呢?引导学生做预测,然后进行实验。

(实验前事先闭合开关S,调节变阻器R和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准备好实验)。

开始做实验,闭合开关S,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观察到的现象:在闭合开关S瞬间,灯A2立刻正常发光,A1比A2迟一段时间才正常发光。

学思考现象原因。

请学生分析现象原因。

总结:由于线圈L自身的磁通量增加,而产生了感应电动势,这个感应电动势总是阻碍磁通量的变化,既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变化,故通过A1的电流不能立即增大,灯A1的亮度只能慢慢增加,最终与A2相同。

互感与自感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互感与自感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互感和自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互感、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3.了解自感电动势大小的计算式,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能用电磁感应原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某些自感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互感、自感现象的利弊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

培养、提高学生尊重科学,利用实验探索研究自然的科学素养。

2.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营造科研的氛围。

3.通过了解自感的应用与防止,体会物理知识与技术的融合之美。

4.互感和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自感电动势的作用,运用自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新课师:先观察一个实验,小线圈和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大线圈和交流电源组成回路,两个回路之间是相互绝缘的,当接通电源,将小线圈放在大线圈附近时,大家预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生:小灯泡会亮。

师: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呢?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知识,有没有同学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呢?学生可以讨论,然后让学生给出自己的解释。

结合学生的解释,进而总结。

师:在小线圈里产生了感应电流,那么必然产生了感应电动势,上述这种现象我们就叫做互感现象。

让学生归纳出什么是互感现象。

二、新课教学(一)互感现象给出互感概念: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种现象叫做互感,这种感应电动势叫做互感电动势。

提高互感与自感理解的教案设计

提高互感与自感理解的教案设计

提高互感与自感理解的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互感与自感的概念。

2.掌握提高互感与自感理解的方法。

3.学会运用所掌握的方法来提高自身的互感与自感能力。

教学内容:1.什么是互感?互感是指在交往中,人与人之间能够感知、感受对方的情感状态、心理感受以及意图和需要,并能够做出适当的反应。

互感不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

2.什么是自感?自感是指个人对自身心理状态、感受和需要的感知和认知。

自感与互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人们具备了自我感知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从他人眼中观察自己,从而实现互感。

3.提高互感与自感的方法3.1倾听对方的需要和情感互感是建立在关注他人需要的基础上的,因此在交往中,要倾听对方的意愿和情感,积极回应他人的需求和情感。

3.2关注自身的情感状态和需求只有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和需求,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因此,在交往中,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情感状态和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以获得更好的交往效果。

3.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互感和自感的重要途径。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更好地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互感和自感的建立。

4.课堂训练4.1分组训练将学生随机分组,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互感与自感。

例如,有的小组可以扮演在公共场合举行集会,而另一些小组可以扮演在私人场合聚会的场景。

在模拟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交流,加强互感与自感的训练。

4.2情感体验在教室里,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贴纸、笔记本、海报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任何感受和情感。

在分享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倾听和理解,加深互感与自感能力的训练。

5.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训练和情感体验的活动,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互感和自感能力进行评估。

评估方面可以通过问卷、讨论和观察等方式来进行,以了解学生互感和自感能力的提高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自感互感精品教案

自感互感精品教案

自感互感精品教案篇一: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课用)(选修3-2)第四章第六节《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互感现象,了解互感的应用与防止;(2)知道自感现象,理解它产生的机理和起到的作用;(3)能够判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并会用它解释一些现象;(4)知道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决定因素,知道自感系数的决定因素;(5)了解自感现象的应用与防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个自感实验的观察、设计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2)通过自感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物理知识的奥秘。

(2)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营造科研的氛围;(3)通过了解互感和自感的应用和防止,体会物理知识与技术的融合之美。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路的基本知识和电磁感应的相关规律,会判断回路是否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以及感应电动势的方向,而且还掌握了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有关。

但头脑中还没有互感这个概念,也没有意识到当变化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本身也会产生感应现象。

学习中对相关的自感现象的感知和解释也是学生遇到的最大挑战。

教学重点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特点教学难点运用自感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一、新课引入【演示实验】一个线圈和一个灯泡,把它们连成一个闭合回路,小灯泡无法发光。

把线圈放到一个盒子上,小灯泡发光。

引发学生思考,盒子里放什么东西,小灯泡才会发光。

学生猜想后揭晓谜底,是一个接上交变电流的线圈。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线圈接上交变电流,另一个线圈里也会产生电流。

通过前面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迁移,学生分析出电流变化引起磁场变化,使得穿过另一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另一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引出互感现象。

二、互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原因是磁通量变化的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此时这个线圈就充当这个回路中的电源。

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

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

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在高中物理的电磁学部分,自感和互感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揭示了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以下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范本。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感和互感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的产生条件。

3. 了解自感和互感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4. 能够进行自感和互感相关的实验操作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自感现象- 定义:当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由于磁场的变化而在导体自身产生的电动势。

- 自感电动势的表达式:\( \varepsilon = -L \frac{dI}{dt} \),其中L为自感系数。

- 自感现象的应用:延迟开关、电磁铁等。

2. 互感现象- 定义:当两个电路相互靠近时,一个电路中的电流变化引起的磁场变化,会在另一个电路中产生电动势。

- 互感电动势的表达式:\( varepsilon = M \frac{dI}{dt} \),其中M为互感系数。

- 互感现象的应用:变压器、无线充电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感和互感的本质。

2. 结合实验演示,直观展示自感和互感现象。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手电筒的开关)引出自感现象。

2. 讲授新知:详细解释自感和互感的定义、表达式和应用。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完成自感和互感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案例分析:讨论自感和互感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深化理解。

5. 小结回顾:总结自感和互感的重点知识,回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业与评价1. 布置相关习题,巩固自感和互感的理论知识。

2.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3. 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自感和互感概念的掌握情况。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特点;2. 学习互感和自感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1. 互感和自感的定义及特点;2. 互感和自感的公式和计算方法;3. 互感和自感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互感和自感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互感和自感的定义:互感指两个或多个线圈共用一个铁芯时,其中一个线圈中的电流改变时,将在其他线圈中感应出电动势;自感指线圈自身电流变化时感应出自身电动势。

2. 引导学生理解互感和自感的特点:互感是由于磁场的传递而产生的;自感是由于电流本身的变化而产生的。

三、讲解互感和自感的公式和计算方法(20分钟)1. 讲解互感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互感系数:M = k * √(L1 * L2);- 互感的计算:M = |M1 - M2|。

2. 讲解自感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自感系数:L = k * n² * A / l;- 自感的计算:L = μ₀ * N² * A / l。

3. 进行计算实例的演示和解析。

四、讲解互感和自感的实际应用(15分钟)1. 互感的实际应用:- 变压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电动机和发电机原理。

2. 自感的实际应用:- 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打火线圈的原理和应用。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特点;2. 展望互感和自感在未来的应用领域。

六、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互感和自感的应用还有哪些?2.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互感和自感的实物、电路图等相关材料。

教学评估:1. 指导学生完成互感和自感的计算题;2. 班级讨论互感和自感的应用领域,并进行展示。

3. 提问学生互感和自感的定义、特点和计算公式。

教学拓展:1. 学生可通过参观实验室或科技馆,了解实际应用中的互感和自感设备;2. 学生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互感和自感的应用领域。

互感和自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互感和自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互感和自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互感现象:介绍互感的概念,解释互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展示互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2. 自感现象:介绍自感的概念,解释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展示自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3. 互感和自感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互感和自感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相互作用。

4. 实验演示: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互感和自感现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互感和自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互感现象:简要介绍互感的概念,解释互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展示互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3. 讲解自感现象:简要介绍自感的概念,解释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展示自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4. 互感和自感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互感和自感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相互作用。

5. 实验演示: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互感和自感现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互感和自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互感和自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互感和自感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动画。

2. 实验器材:准备互感和自感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线圈、电流表、电压表等。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前言互感和自感是基础电磁学中的重要概念,其理论和实践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于电工学、电子技术等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深刻理解互感和自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们将重点围绕如何设计一堂互感和自感的课程展开讨论。

我们将阐述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实例来加深他们对互感和自感的理解,从而让学生轻松掌握这一概念。

第一部分:互感和自感的概念与原理首先,我们将为学生讲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准备一系列的精心设计的PPT,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两个概念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例如,教师可以按照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解:1.互感和自感的定义:互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电路之间互相影响的一种现象,而自感则是指电流在电容器中流动时产生的电磁场。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电路的结构,但这种差异反映了它们的行为差异。

2.互感与自感的区别:互感受到一个电路内电流的影响,而自感是受到自身电流的影响。

它们的作用也不同。

互感在传输能量方面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变压器、电动车、电路等方面,而自感主要用于需要储存电能的应用中。

通常,使用互感和自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的各种物理现象。

3.互感和自感的计算:教师可以通过等效电路的图像来解释电路中互感和自感的计算方法。

例如,使用等效电路计算互感和自感可以使用变压器的原理或差分电感表来进行计算。

这样的图像化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互感和自感的计算方法,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

第二部分:互感和自感的实例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已经向学生讲解了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原理。

但要在教学中真正增强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的理解,还需要通过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实例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

在这一部分,我们希望向学生提供多个有代表性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原理。

例如,一些示例实例可以包括:1.基于电位变化的诊断设备:这一实例课程可以着重讲解电位变化的概念,如失重和加速。

互感和自感 教案

互感和自感 教案

互感和自感教案教案标题:互感和自感教案目标:1. 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及其在电磁感应中的作用。

2. 能够区分互感和自感的异同点。

3. 掌握计算互感和自感的公式,并能够应用于相关问题的解决。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来验证互感和自感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及其作用。

2. 互感和自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 区分互感和自感的异同点。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应用互感和自感的公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及公式、实验设备和材料。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电磁感应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实例,引导学生回顾电磁感应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的兴趣和思考。

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并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其作用和意义。

重点强调互感和自感在电路中的应用和影响。

Step 3:互感和自感的异同点(10分钟)教师通过对比互感和自感的定义、产生原因、计算公式等方面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Step 4:计算公式的引入(10分钟)教师介绍互感和自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应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Step 5: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改变线圈的匝数、电流大小等条件,观察互感和自感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验证互感和自感的影响。

Step 6: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巩固所学的互感和自感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Step 7: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互感和自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变压器、电感器等。

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Step 8: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互感和自感的重要性。

物理人教版第四章电磁感应《互感和自感》优秀教案.doc

物理人教版第四章电磁感应《互感和自感》优秀教案.doc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使用的是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六节“互感和自感”。

互感和自感都是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实例,本质上都是由于电流变化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产生电流的条件,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后进行教学的,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运用。

因此对互感、自感现象的研究,即是对电磁感应规律的巩固和深化,也是为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波奠定了知识基础。

同时,本节知识又与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的学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电路结构,知道了判断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的计算等电磁感应的规律,已经学会对互感现象的分析,但头脑中没有互感这个概念,也没有意识到当线圈通过变化的电流时,线圈本身也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学习中对自感现象的解释以及分析相关的自感现象的特点是学生遇到的最大挑战。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互感和自感现象。

(2)能够利用电磁感应有关规律分析断电、通电时自感现象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讨论和体验,解释实验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具备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2)通过分析电路结构和实验探究,体会比较研究这一物理学常用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互感和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种现象,体验特殊现象的普遍性。

(2)通过对实验观察和分析,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互感与自感现象的共性及个性2.教学难点:自感电动势的作用及方向五、教学资源线圈,小音响,自感现象演示仪,干电池,学生电源,导线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任务及活动设计目的活动一学生回忆或看书,一起回复习学过的知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答识,为本节课知识回顾 2.怎样判断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做准备的方向?1活动二有趣的小实将音响和线圈连接,播放器和另一线学生分组讨论,猜测与线验,调动学生圈连接,两个线圈相互靠近时音响发新奇小实验出声音,离得越近声音越大。

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全文

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互感与自感》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流程内容目的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引入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高的电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环保意识,同时设下悬疑为自感、互感埋下伏笔。

得还需要什么器材?怎么做?有没有办法让其亮度变化?实验结果:3.分享学习成果,展示图片:让学生主动参与本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列举变压器、磁性天线等生活实例让学生感觉到互感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互感实现了能量和信息的传递缅怀伟大的科学家,展现他们的人格魅力,对法拉第、亨利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社会的高贵精神涌现敬佩情怀。

点燃学生激情,将实验推向高潮,同时过渡到自感现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通电自感实验演示:实验使原理的分析让理《互感和自感》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互感现象、自感现象和磁场的能量三个部分,是在学生学习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后才学习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具体运用的两个实例。

因此,对互感、自感现象的研究,既是对电磁感应规律的巩固和深化,也为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波奠定了知识基础。

同时,互感、自感现象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该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电路结构,知道了判断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的计算等电磁感应的规律,已经学会对互感现象的分析,但头脑中没有互感这个概念,也没有意识到当线圈通过变化的电流时,线圈本身也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学习中对自感现象的解释以及分析相关的自感现象的特点是学生遇到的最大挑战。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技能。

本校具备完善的实验设施与条件,有优越的多媒体和网络。

《互感与自感》效果分析新课引入激发兴趣,并且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收获,悄然无声中进行了学习目标的渗透.学生经过小组探究,通过展示和评价,提升了研究、探索、交流的能力。

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互感与自感的概念,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2.通过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互感的概念和原理;2.自感的概念和原理;3.互感和自感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电磁现象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问:你们平时接触到哪些与电磁现象相关的场景?第二步:知识讲解1.介绍互感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图示、实例等简单方式让学生理解;2.介绍自感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图示、实例等简单方式让学生理解;3.通过实例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互感和自感的异同。

第三步: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配备互感器和自感器两种实验器材;2.实验内容:a.用互感器制作变压器,观察其互感效应;b.用自感器制作电容器,观察其自感效应;c.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第四步:实验分析1.汇总各组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2.通过数据和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互感和自感的特点和应用。

第五步:讨论和思考1.引导学生讨论互感和自感的应用领域,例如变压器、电路设计等;2.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第六步:展示和总结1.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各组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2.总结互感与自感的概念、原理及应用,并进行思考和反思。

四、教学资源1.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电磁现象的特点;2.互感器和自感器等实验器材;3.实验操作指导书和实验步骤介绍。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2.收集学生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3.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的积极程度;4.学生展示和总结的准确度和完整性。

六、教学延伸1.给学生提供互感和自感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拓展思维;2.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拓展性问题,加深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的理解。

通过此设计的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辨能力。

(完整版)互感自感教学设计

(完整版)互感自感教学设计

○2原电流I变小
结论:感应电流的方向阻碍原电流变化。

4.自感线圈(电感)
特性:电阻很小,产生的自感电动势阻碍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讲解,什么叫阻碍?产生出来的实际效果如何?
○1当电流变大,阻碍使电流慢慢变大
○2当电流变小,阻碍使电流慢慢变小
知识运用:课本演示1、课本演示2(通电自感、断电自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电路进行分析并分析预言实验现象A.闭合开关,两盏灯发光情况会怎样?
B.先闭合开关使灯泡发光,然后断开开关,断开后灯泡情况如何?引出概念知识运用问题引导
学生发言培养成功感
黑板演示实验探究
I1 I变大
I1 I变小。

第六节:互感和自感教案

第六节:互感和自感教案

第六节互感和自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互感现象的电磁感应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自感现象及其特点。

(3)、明确自感系数的意义及决定条件。

(1)、能用电磁感应原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某些自感现象。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尊重科学,利用实验探索研究自然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自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试验法、练习法【教学用具】3.8V 、0.3A灯泡四只、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导线、开关,自感模拟组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问题一: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了几种不同形式的电磁感应现象。

如磁铁向线圈中插入或拔出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等,都会引起感应电动势,发生电磁感应现象。

你们认为引起电磁感应现象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结论:不论用什么方式,也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都能引起电磁感应现象。

如果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就会有感应电流。

二、新课教学在以下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在电力工程中和电子电路中,(二)、自感现象1、演示实验,提出问题互感现象有时会影响电路正常工作,这时要设法减小电路间的互感现象。

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由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

变压器就是利用互感现象制成的。

如下图所个线演示实验1:断电自感现象。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接通电路,灯泡正常发光后,迅速断开开关,可以看到灯泡闪亮一下再逐渐熄灭。

演示多媒体课件。

问1:灯泡闪亮一下,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灯泡的亮度由其实际功率决定。

灯泡闪亮一下,表明在开关断开这一瞬间,灯泡两端的电压比原来大。

)问2:在开关断开这一瞬间,增大的电压从哪里来的。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互感和自感的概念;2.培养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真正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组织实验和讨论。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铜线、铁丝、电源、导线、小灯泡、电磁铁等;2.实验装置:电路实验台;3.实验记录表格;4.教学PPT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用比喻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自感的概念:“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铁磁性的物体接近磁铁时会被吸引?”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2.教师介绍互感的概念,以及互感和自感之间的关系。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在电磁铁的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线圈,然后通电,观察实验现象;2.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初步分析。

第三步:结果讨论1.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2.教师提供指导,澄清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的混淆点,并引导学生探索互感和自感的关系。

第四步:概念总结1.教师总结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并进行概念的解释;2.学生进行笔记记录,同时教师呈现相关的教学PPT和课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第五步:应用拓展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感和自感的应用拓展,例如:变压器、电感等;2.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展示应用拓展的结果和观点。

第六步:实验设计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例如:设计一个电磁铁、圆形线圈和直线线圈的互感实验;2.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分析,然后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展示。

1.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与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反馈;2.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反馈和意见建议。

教学延伸:1.教师可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的学习成果;2.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例如:电感的量化研究等。

教学评价和反馈:1.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对学生的实验表现和讨论贡献进行评价;2.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个人总结,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3.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进行学习成果的评价。

自感和互感实验课教学设计(推荐5篇)

自感和互感实验课教学设计(推荐5篇)

自感和互感实验课教学设计(推荐5篇)第一篇:自感和互感实验课教学设计自感和互感实验课教学设计2013214238 张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影响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想先,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学习,了解物理与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更加热爱物理,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1.自感现象。

2.自感系数。

三、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的产生。

四、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现象。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演示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问题1、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2、引起回路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2)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本节课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1、互感现象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产生的磁场就发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感生电场,在感生电场的作用下,另一个线圈中的自由电荷定向运动,于是产生感应电动势。

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互感。

互感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互感电动势。

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

因此,互感现象在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的特例,也是学生在认知上对电磁感应规律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化。

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储备发现、总结新知识的探究过程。

本课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实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认识过程;做好自感现象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精心设计接近学生思维发展区的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师生共同参与,课件展示互感和自感现象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经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开阔眼界和引起学生兴趣,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以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2)能够通过电磁感应的有关规律分析通电、断电时自感现象的成因,以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3)了解自感电动势的计算式e=lδiδt,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并知道其单位。

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设计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利用已知知识进行探究未知规律的能力。

(2)通过亲身感受断电自感的强大电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营造科研的氛围。

(2)体会物理知识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感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自感现象和自感系数。

教学难点:自感有关规律的认识。

教学方法:实验与理论探究;师生、生生互动。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家用电磁炉1个,小灯泡和线圈,自制自感现象演示仪等。

3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见表1。

引入:按照如图1所示,将与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的线圈放在工作的电磁炉上,灯泡发光。

问:为什么灯泡发光了?学生回答前,介绍所用的电流是变化的,展示电磁炉的内部结构――线圈。

观察好奇兴奋思考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课堂联系生活,学生感到亲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介绍、展示、引导,激发学生利用已知知识探究未知规律的欲望。

观察实验感知现象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请学生先回答问题,根据情况适时引导学生回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1)闭合电路。

(2)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回答:电磁炉线圈中的电流变化→电磁炉线圈中电流激发的磁场变化→穿过与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的线圈中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动势→闭合回路产生感应电流→灯泡发光。

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根据实际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进程。

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成功的愉悦,增强求知欲。

进行新课互感现象一、互感现象像上述实验,两个线圈之间并没有导线连接,但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互感现象。

互感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做互感电动势。

问:灯泡发光的能量哪里来的?引导学生回答:变化的磁场是传递能量的介质。

小结: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

因此,互感现象在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请大家阅读教材举例说明。

ppt展示相关图片。

问: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邻近的电路中激发出感应电动势,会不会在它本身激发出感应电动势呢?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启发。

自感现象[实验1]演示通电自感现象二、自感现象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ppt展示电路图如图2所示,对照实物图如图3所示作说明。

发光二极管与没有极性的白炽灯不同,接上正向电压,当正向电流流过时才能发光,所需工作电流很小(有的仅零点几毫安),电流很小时小灯泡不发光。

若接上反向电压,电流会更细小(微安级),并且不发光。

a1、a2是规格完全一样的灯泡。

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r,使a1、a2亮度相同(a2支路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充当参照物),再调节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

重新闭合s,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反复几次)学生观察结果,如图4所示。

支路d2、d4发光二极管发光显示出电流方向,a1后变亮,a2立即变亮,最后两灯一样亮。

对学生的回答先不做评价,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实物图,将抽象的物理情境清晰地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直观感知。

化抽象为具体,启发学生思维。

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2]演示断电自感现象问:a1后变亮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分析得到结论。

结合图5分析,电路接通时,通过线圈l的电流增大,该电流产生的磁场增强,穿过线圈l的磁通量增加,l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反,阻碍了l中电流的增加,即推迟了a1支路电流达到正常值的时间,使a1滞后一段时间才变亮。

问:如果电路断开时,通过线圈l的电流就减小,这时会出现感应电动势吗?感应电动势的作用是使线圈l中的电流减小得更快些还是更慢些?问:在刚才的演示实验中,同学们有没有留意电路断开时的现象?再次用图4所示实物图演示几次断电自感现象。

还可播放录制的视频,以正常播放速度1/10播放,现象非常明显。

学生观察结果,如图6所示。

d3支路二极管闪亮一下再熄灭,录制的视频以正常播放速度的1/10进行播放,显示d2、a1、a2、d3都在发光。

问:d3支路二极管闪亮一下,说明流过a2的电流方向与断开前电流方向?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得到结论。

当s断开时,l中的电流突然减弱,穿过l的磁通量逐渐减少,l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同,阻碍原电流减小。

l相当于一个电源,产生了左负右正的自感电动势,与d2、a1、a2、d3构成闭合回路,储存在磁场中的能量瞬间释放,使支路d3发光二极管闪亮一下。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导体本身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感现象。

自感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自感电动势。

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导体中原来电流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亲身经历的活动越多,对物理概念理解、规律的探究越容易。

总结让学生对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规律有了系统的了解。

加深学生对自感现象规律的认识,启发学生用所学的内容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自感系数三、自感系数问: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磁通量的变化快慢有关。

)自感电动势的大小跟其他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样,跟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快慢有关。

而在自感现象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由电流引起的,故自感电动势的大小跟导体中电流变化的快慢有关。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4第2、3段。

)理论分析表明:e=lδiδt式中l为线圈的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

自感表示线圈产生自感电动势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l的大小跟线圈的形状、长短、砸数、有无铁芯有关,单位为亨利(h)。

1h=103 mh=106 μh自感系数l的大小与线圈的砸数、有无铁芯有怎样的关系?师生共同参与“千人镇”小实验。

电路图如图7所示(根据学生人数适当加1.5 v干电池节数)。

第1次先接线圈200砸,不放铁芯。

闭合开关s前,学生谈体验――“无感觉”;闭合开关s后,学生谈体验――“无感觉”;断开开关s瞬间,学生好像“无感觉”。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增长学生的见闻,强化学生对自感现象的认识,进一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已有知识研究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营造科研的氛围。

同时可消除学生一点心理戒备,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第2次接线圈400砸,不放铁芯,重复上面的操作,断开开关s瞬间,好像只有两边的两位同学有点感觉。

第3次接线圈400砸,放铁芯,重复上面的操作,断开开关s瞬间,学生突然受到电击――“双手迅速收回”。

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现象原因。

四、自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防止说明自感现象广泛存在。

凡是有导线、线圈的设备中,只要有电流的变化都有自感现象存在,因此要充分考虑自感和利用自感。

ppt展示生活中实例图片。

五、小结(1)什么叫互感与自感。

(2)自感现象满足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六、作业认真阅读教材,互感和自感现象在当代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课上我们只是介绍了一部分。

课下请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互感和自感现象的应用都渗透到哪些领域,并从中选出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应用做进一步的研究,写一篇小论文或自己的感悟和大家交流。

展示自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防止,让学生经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开阔眼界和引起学生兴趣,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