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月经病辩证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以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证型:脾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肾气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盐水炒)、大熟地、白芍(酒炒)、茯苓2、月经后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以上者证型: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当归、熟地、人参、山药、杜仲、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虚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寒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腹痛明显,舌淡,苔白,脉沉《温经汤》吴茱萸、当归、白芍、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气滞证:月经延后,量少或正常,色暗有血块,脉弦《乌药汤》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3、月经过多:月经量超过80ml,但周期正常。
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保阴煎》生地、熟地、白芍、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三七、茜草4、月经过少:月经量少,或者经行少于2天,周期正常。
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虚证:经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黄芪、党参,山药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桃红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5、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周期正常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妇科病证方及趣味巧记总汇
中医妇科病证方及趣味巧记总汇妇科有点和外科完全相反,辨病概念相对容易,除了个别证型需要注意,辩证也容易,无怪乎涉及阴阳虚实寒热的区分,但在选方却完全是懵逼,妇科专方多。
如果之前没有过多学习运用中医妇科相关知识,那么记忆运用时会感觉太痛苦了,因为不同的病相同的病证,却不同的方子。
妇科的用方要记得东西很多,妇科病主要掌握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妇科杂病等。
总之妇科学习复习起来比较困难,应该多用些时间进去。
一.以下是妇科病证方相关可背诵的资料,请大家多背多记。
月经病01.月经先期先期连续早七天,气虚血热两因连。
脾虚归脾补中益,肾虚归肾固阴煎。
阳盛血热用清经,阴虚两地凉血痊。
肝郁血热不难治,方用丹栀逍遥散。
用方趣记:丹青两不顾。
02.月经后期后期推后多七日,不通不荣两因迟。
当归地黄应肾虚,血虚补元煎来治。
实寒良方虚金匮,乌药专治是气滞。
辨证清楚用方明,芎归二陈去痰湿。
用方趣记:美女直播流行袒胸露乳——当今大量捂胸。
当——当归地黄饮,今——金匮肾气丸,大——大补元煎,量——良方温经汤,捂——乌药汤,胸——芎归二陈汤。
03.月经先后无定期先后不定期,责之脾肾肝。
肝郁逍遥散,肾虚固阴煎。
肝肾定经汤,牌虚归脾丸。
用方趣记:硅谷上市企业市值随股市波动而不定(不定期)小(道遥散)硅(归脾丸)谷(固阴煎)。
以上为月经周期出现问题: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
04.月经过多月经过多辨分明,脾虚举元或安沖。
血热通用保阴煎,失笑一下血瘀通。
用方趣记:失保举——失去了保护托举,所以月经过多。
失——失笑散,保——保阴煎,举——举元煎。
05.月经过少过少不通与不荣,血虚滋血或小营。
当归地黄补肾虚;血瘀通瘀或桃红。
痰湿苍附导痰妙,二陈芎归亦有功。
用方趣记:秭归是屈原沉江之地,属楚国。
楚王率兵出征,结果兵力太少,打不过敌方,仓皇逃回秭归。
仓——苍附导痰丸,逃——桃红四物汤,秭——滋血汤,归——归肾丸。
以上为经量的异常:过多,过少。
06.经期延长经期延长仔细辨,气虚便下举元煎。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9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9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9女性在妇科疾病方面相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响,常见的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糜烂等。
中医学认为,女性的月经周期与生殖系统的健康密切相关。
体内阴阳平衡调节不良,导致血气不畅、气血亏虚等问题,往往会引发多种妇科疾病。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女性最常见的妇科问题之一。
常见的不规律月经,月经量少、间歇性出血,还有闭经等问题。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需要综合因素分析,包括脾虚、肝郁、气血虚等因素,中药治疗较为常见,包括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等草药,辅助运用接合术、刮痧、艾灸等手段,最终达到调养身体、恢复月经规律的效果。
二、痛经痛经是月经前后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腰酸、腹痛、乳房胀痛等。
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滞、血瘀、肝郁等因素导致了子宫及其周围组织的痛感。
治疗痛经主要包括消除气滞、通经活血、平肝止痛,经常应用的艾灸、拔罐、推拿等手段都有一定的缓解和治疗效果。
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怀孕前后的女性容易发病。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病因与肝气郁结、瘀血内生、气血不和等因素有关。
治疗子宫肌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和病因,中药方治疗常用大黄、郁金、茯苓、当归等中草药,能够有效舒缓疼痛、缩小肌瘤,同时改善经血质量等诸多问题。
四、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需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中医认为,卵巢囊肿的发病与体内气机不畅、血瘀气滞等有关。
治疗卵巢囊肿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生活饮食等,配合中药方剂如玄胡、桃仁、红花、莪术等,一般情况下治疗周期较长,在药物和生活调养方面也需要积极协调。
五、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是宫颈上皮也就是子宫颈口的过度生长,较常见于正处于青年期和育龄的女性。
中医认为宫颈糜烂病因涉及到脾虚、肝木郁、气滞血瘀等因素,治疗时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调理。
应用艾灸、膏方及中药、妇科器械等均有治疗作用,具体方案需针对不同的病例进行确定。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随着人们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的提升,月经不调已经成为女性的常见病,表现为月经过多、月经延后、月经过少、月经提前等。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还会诱发妇科炎症、痛经、头痛、子宫肌瘤等疾病,甚至还会引起不孕不育。
中医将其归为经期延长、崩漏等范畴,常以中药汤剂、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
基于此,本文将综述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具体如下。
1、发病机制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和寒热湿邪侵袭、情志因素、房劳所伤、饮食失宜、劳倦过渡等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间接或直接地损伤冲、任、督、带和胞宫、胞脉、胞洛,以及肾-天葵-冲任-胞宫功能失调而致。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让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最终引起月经失调。
“经水出诸肾”月经不调的重要病因是肾虚,临床治疗时可从肾入手。
但有关学者认为,冲脉失利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主要病因,诊治此病时,应对冲脉实施辩证论治,根据寒热之别、阴阳气血等使用平逆、固冲、理冲、温冲等方式进行治疗。
足以看出,月经失调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同学者有不同诊治方法。
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中医辨证论治月经不调多表现为月经先期、月经过少、月经后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
2.1月经先期月经多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连续3个周期以上,多是因气虚和血热因素导致的。
(1)对于因气虚导致月经提前的患者,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
1)脾气虚:是因体质素弱,或饮食失节,或劳倦思虑过渡,损伤脾气,脾伤则中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统,以致月经先期来潮。
脾为心之子,脾气既虚,则赖心气以自救,久则心气亦伤,致使心脾气虚,统摄无权,月经提前。
舌诊时,舌质呈现淡红,舌苔薄白。
脉诊时,脉细弱。
可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药物:人参、黄芪、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等,其中人参、黄芪益气为君;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为臣;当归补血,陈皮理气为佐,升麻、柴胡升阳为使,诸药合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摄血归经,能有效改善月经不调。
女性各类体质引发妇科病的常见症状
这类人大多体形瘦长,性格外向、活泼,甚至有点急躁。他们常感到手脚心发热、脸上冒火、眼睛干涩、脸上总像涂了腮红。这些人特别不喜欢夏天的暑热,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更加口干、皮肤干、想喝水、大便也偏干燥、容易失眠
月经提前、月经量少、更年期综合症
湿热质
这类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痤疮、粉刺,皮肤还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身重困倦、大便燥结或黏滞不爽、舌质偏红苔黄腻。他们多性格急躁易怒,对又潮又热的气候较难适应
各类体质发生妇科病的常见症状列表
体质
日常症状
妇科症状
气虚质
平时怕冷、怕热、怕风、易感冒
月经先期(月经提前)、月经量多、流产
阳虚质
这类人怕冷,夏天也不敢吹空调,尤其是上腹、背部或腰膝部总觉得有风,衣服比别人穿得多,手脚却冰凉,吃饭喝水总喜欢热的,吃或喝凉的东西总会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
痛经、月经错后、不孕症
月经错后、月经量少、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
血瘀质
这种体质的人大多体形偏瘦,性格急躁,容易健忘。面色、口唇偏暗,常有色素沉着,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瘀斑。不仅如此,他们头发易脱落,还常感到这疼那疼的
痛经、子宫肌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妇科肿瘤
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妇科
痰湿质
他们体形肥胖,更重要的是腹部肥满松软。眼皮微肿、脸上皮肤油脂较多、容易出汗、常感到胸闷、痰多、动不动就会觉得四肢酸困沉重。性格上一般比较温和
月经错后、闭经、不孕症
气郁质
这种体质的人大多体形偏瘦,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容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咽喉部常有堵塞感或异物感,容易失眠、健忘
月经病总论+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 现明显不适症状,或在经断前后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中医学统称为月经病。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 发病。
妇科学中常见的月经病包括异常子宫出血、闭经、多囊 卵巢综合征、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经 前期综合征及绝经综合征等。导致月经病的主要因素是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或异常, 及靶器官子宫或下生殖道等生殖系统异常或其他内分泌 系统腺体功能的紊乱。治疗的重点则是找出根本病因从 而调节性腺轴的整体功能。
中医妇科学中常见的月经病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 间期出血、崩漏、痛经、闭经、经行前后诸证、经断前 后诸证等。
中医学认为,月经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外六淫、内伤 七情、饮食劳倦或房劳所伤,或禀赋不足,可使脏腑功 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二脉损伤,从而发生月经 病。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调经。 治本,即消除病因;调经,即通过治疗使月经恢复正常。 具体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理
冲任等。 肾为先天之本,“经水出诸肾”,月经的产生和调节以
肾为主导。
补肾以填补精血,补益肾气为主,使阴生阳长,阴平阳 秘,精血俱旺。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统摄之功。扶脾在于 健运脾胃以化生气血,升阳止血以调经。
国际上针对与异常子宫出血相关的医学术语和定义长期混淆,缺乏 一致的命名方法、统一的标准和病因分类,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于2005年建立了月经异常工作组(FMDG),2007年发表了关于“正 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的共识,2011年又发表了“育龄期非 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
前者是指近6个月内至少出现3次AUB,不需要紧急临床 处理,但需进行规范诊疗的AUB。急性AUB指需要立即 处理的严重的大出血,可见于有或无慢性AUB病史的患 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 第八章月经病第一节月经病小论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衄、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等。
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
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之外,尚须注意身体素质对月经病发生的影响。
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
论治过程中,首辨他病、经病的不同。
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愈。
次辨标本缓急的不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崩暴下,当以止血为先,缓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到彻底治疗。
再辨月经周期各阶段的不同。
经期血室正开,大寒大热之剂用时宜慎;经前血海充盛,勿滥补,宜予疏导;经后血海空虚,勿强攻,宜于调补,但总以证之虚实酌用攻补。
这是月经病论治的一般规律。
月经病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
“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
补肾在于益先天之真阴,以填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则月经白调。
即使在淫邪致病的情况下,祛邪之后,也以补肾为宜。
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以健脾升阳为主,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源盛而流自畅。
然而用药不宜过用甘润或辛温之品,以免滞碍脾阳或耗伤胃阴。
疏肝39: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之品,使肝气得疏,气血调畅,则经病可愈。
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病在气者,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佐。
气血来源于脏腑,其补肾、扶脾、疏肝也寓调理气血之法。
中医妇科病证辨证论治
脉沉弱
治法 方药 中成药
圣愈汤 定坤丹、同
补血益 合血安 仁乌鸡白凤
气止血 胶囊加 丸、乌鸡丸
减
等
健脾益 气,固 冲止血
固冲汤 加减
人参归脾丸、 益妇止血丸、 女金丸
补益肝 肾,固 冲止血
调肝汤 加减
鹿角胶,安 坤赞育丸, 全鹿丸等
瘀血阻 络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 活血祛 净,血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 瘀,温 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经止血
逍遥散 加减
逍遥丸、调经丸、妇 科十味片
二、痛经★★
助阳暖宫,温经暖宫止痛。
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经色黯淡,畏寒肢冷,腰腿酸软,小便清长。
确定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黄,舌淡胖,苔薄白
分型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中成药
肾虚证
月经先后不定,其色淡 黯,头晕耳鸣,腰膝酸 软,小便频数,舌淡, 苔薄白,脉沉细
补肾益 气,养 血调经
固阴煎 加减
女金丸、乌鸡白凤丸、 参桂鹿茸丸
肝郁证 经行或先或后,经量或 疏肝解 多或少,色紫红有块, 郁,和 血行不畅,胸胁、乳房、血调经 少腹胀痛,情志不舒, 心烦易怒,暖气食少, 时欲叹息。舌质淡红, 苔薄,脉弦
弱舌。淡暗,舌淡黯,苔薄作白,胀脉沉。细舌而弱紫。 黯或有瘀点,
坤灵丸,少腹逐瘀丸(脉颗粒弦) 涩。
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月确经定阳先 治后法虚不、内定方,剂寒其应色用淡和经黯中,成期头药晕选或耳用经鸣,后腰膝小酸腹软,冷小便痛频,数,舌淡助,苔阳薄暖白,脉沉细温经汤 舌淡润,苔薄白,脉沉得迟。热痛减,经量少,经 宫,温 加减
月经病
习题
• • • • • • 崩漏的发病机理主要是: A.瘀阻冲任,血不归经 B.热伤冲任,破血妄行 C.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 D.脾虚气陷,统摄无权 E.阴虚火旺,破血妄行
习题
• • • • • • 引起崩漏的常见原因有: A.脾虚、肾虚、血瘀、血热 B.气虚、血热、血瘀、肝火 C.脾虚、肾虚、阴虚、血热 D.阴虚、血热、气虚、血瘀 E.脾虚、肾虚、肝火、血虚
习题
• 阴道突然大量出血,如崩,面色苍白,汗 出肢冷,脉微欲绝,应首选: • A.独参汤 • B.举元煎 • C.大补元煎 • D.固本止崩汤 • E.固阴煎
习题
• 经血非时而下,或量多如注,时或量少淋 漓,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潮热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其治疗 选方是: • A.左归丸 • B.右归丸 • C.固经丸 • D.归肾丸 • E.六味地黄丸
范围
• 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 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乳房胀痛 、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感冒、经行 发热、经行口糜、经行泄泻、经行浮肿、 经行风疹块、经行吐衄、经行情志异常、 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绝经妇女骨质 疏松症等。
病因
• • • • • • 寒热湿邪侵袭 内伤七情 房劳多产 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体质因素
习题
• 固本止崩汤主要适用于下列哪一组症状: • A.经血非时而下,色淡红,质清晰,畏寒肢冷, 尿频 • B.经血非时而下,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 膝酸软 • C.经血非时而下,色黯红有块,小腹疼痛拒按 • D.经血非时而下,色淡红,面浮肢肿,体倦懒言 ,纳少便溏 • E.经血非时而下,色鲜红,口干喜饮,面赤烦躁
5、虚热证
• 主要证候: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 多势急,血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 ,咽干口燥,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 证候分析: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 • 治法: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 方药:上下相资汤(《石室秘录》) 人参 沙参 玄参 麦冬 玉竹 五味子 熟地 山萸肉 车前子 牛膝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是指中医针灸专业的医生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妇科常见病症的表现特点,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性标准。
以下是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病症诊断标准:1. 气血不调: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期间或经后有出血、腹胀等症状。
2. 血虚不足:表现为月经过多、色暗、期间或经后有出血、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3. 湿热内蕴:表现为白带黄腻、腹痛、尿频、口苦等症状。
4. 寒凝血淤: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血块排出、手足发凉等症状。
5. 肝郁气滞:表现为情绪烦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二、病因病机诊断标准:1. 情志内伤:由于情绪压力过大,导致肝气郁结,经络不通,出现月经不调、经痛等症状。
治疗重点在于疏肝理气,舒缓情绪。
2. 脾胃失调:由于饮食不规律,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足,出现月经量少、色淡等症状。
治疗重点在于健脾益气,调理饮食。
3. 寒湿侵袭:由于阴寒湿邪侵入体内,阻滞经络,导致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等症状。
治疗重点在于祛湿化寒,活血止痛。
4. 气血失调:由于气血不足或气血郁滞,导致经血量多或少,色暗或淡等症状。
治疗重点在于调理气血,活血化淤。
三、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以下治疗原则:1. 活血化瘀:用于治疗寒凝血淤的疾病,可采用温经活血、祛瘀通络的中药和针灸手法。
2. 祛寒化湿:用于治疗湿热内蕴病症,可采用祛湿利水、清热解毒的中药和针灸手法。
3. 疏肝理气:用于治疗肝郁气滞的病症,可采用理气舒肝、调和气机的中药和针灸手法。
4. 健脾益气:用于治疗气血不足的病症,可采用健脾益气、补益气血的中药和针灸手法。
四、治疗方法:根据病情,结合患者的体质、脉象以及辨证论治,采用以下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方剂,如调理气血的四物汤、活血化淤的桃红四物汤等。
2.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促进病症的疏导,如疏肝解郁的足三里、舒经活血的三阴交等。
冲任二脉失调,月经才不调!
冲任⼆脉失调,⽉经才不调!中医认为,冲任失调是导致⽉经不调的主要原因。
冲任⼆脉失调,⽉经才不调!⾸先简单介绍⼀下何为冲任失调:⼈体有⼗⼆条正经,还有奇经⼋脉,⽽冲为冲脉,任为任脉,此⼆者都属于奇经⼋脉。
1、冲脉冲脉的“冲”有要冲、要道的意思。
冲脉的经脉循⾏很有意思,它前布于胸腹,后⾏于背,可谓分布⼴泛,贯穿全⾝。
这⼀特点决定了它与⼗⼆条正经相通,能够通调⼗⼆经⽓⾎。
⼗⼆正经通于五脏六腑,所以冲脉⼜能调节五脏六腑的⽓⾎。
所以冲脉有“⼗⼆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之称。
2、任脉任脉的“任”有担任、妊养的意思。
任脉起于胞中,与⼥⼈的⽉经、妊养、⽣殖功能密切相关。
任脉循⾏于腹⾯正中线,腑为阴,所以任脉对全⾝阴经脉⽓有总揽的作⽤,故有任脉“总任诸阴”、“阴脉之海”的说法,它能总揽⼈体阴脉之间的联系,调节阴经⽓⾎。
3、冲任失调⼥⼦以⾎为本,来⽉经、妊娠孕育都与⽓⾎为基础,所以只有当任脉、冲脉⽓⾎旺盛时,⽓⾎才能下注于胞中,或者泻出为⽉经,或者妊养胚胎。
如果任冲失调,任脉、冲脉⽓⾎不⾜或者运⾏不利,⼥⼦便会发⽣⽉经失调、绝经或者不孕等病症!调和冲任⼆脉,调和⽉经!那么问题来了,怎样通过刺激⽳位来调理⽉经不调呢?经过上⽂的介绍,答案显⽽易见,⾸先就要调和冲任⼆脉!(调和冲任、⽉经不调)基础取⽳:1、关元关元是任脉的要⽳,⽽“冲任同源”,故关元能同时调理任脉、冲脉。
关元被誉为“第⼀性保健⼤⽳”,古⼈认为它是男⼦藏精、⼥⼦藏⾎之处,能培补元⽓、肾⽓,适应范围⼴泛,各种妇科问题、男科问题都能治疗。
关元在肚脐下⽅4横指处。
2、⾎海⾎为⼥⼦之本,所以解决⽉经问题,离不开⾎海。
⾎海属于脾经,脾主运化⽽统⾎,所以它专治⾎之疾病。
⾎海在⼤腿内侧,髌⾻内侧端上2⼨。
3、三阴交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且这三条阴经⼜在关元处与任脉相交,肝主疏泄⽽藏⾎,脾主运化⽽统⾎,肾主⽔⽽藏精,任脉主胞宫,故三阴交是调理男⼥⽣殖问题的主⽳。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一、病症诊断标准1. 外阴瘙痒:患者出现外阴瘙痒感,可能伴有红肿、糜烂等症状。
2. 白带异常: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量增多、颜色、质地、气味发生改变。
3. 月经不调:患者的月经周期异常,如经期提前、延迟、经量过多或过少等。
4. 阴道炎:患者出现阴道炎症状,如瘙痒、灼热、白带增多等。
5. 子宫肌瘤:患者宫腔内或宫壁发现肿块,伴随下腹痛、月经过多等症状。
6. 卵巢囊肿:患者出现下腹坠痛、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状,且阴超检查发现卵巢囊肿。
7. 子宫脱垂:患者下腹坠痛、排尿困难、月经过多、性生活困难等症状。
8. 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后不规律等症状。
9. 子宫颈糜烂:阴道检查发现子宫颈呈现红斑、糜烂,伴有白带增多等症状。
10. 乳腺增生:患者乳房肿块触知,伴随乳房胀痛、周期性加重等症状。
二、治疗方法及原则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血养气等方剂,以调理体内阴阳平衡。
2. 艾灸疗法: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艾叶的药性,刺激经络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活化气血,达到治疗效果。
3. 针灸疗法:使用针刺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循环,平衡阴阳,改善病情。
4.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患者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畅通,缓解病症。
5. 膏方外用: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适当的膏方外用药物,如抗菌、消炎、止痒等药物,对疗效明显的病症起到良好作用。
三、辅助诊疗措施1.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等,以帮助明确诊断。
2. 彩超检查:通过彩色超声波检查,帮助确定子宫、卵巢等病变情况,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 经络疏通:通过经络疏通技术,刺激经络穴位,促使气血畅通,帮助治疗妇科疾病。
4. 营养调理: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注:以上为一般妇科疾病的标准,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建议遵医嘱就诊。
中医医案——月经不调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滋阴益肾法为主治愈月经不调两例病案一:董某,30岁。
初诊:1984年9月7日。
主诉及病史:月经错乱,净后10天复转,于7月28日至今持续淋沥未净,腰酸腹胀,更衣难下。
诊查:情绪烦躁,脉象弦细,舌质偏绛艳红。
辨证:证属阴虚内热,经夙失调。
治法:治用三黄忍冬藤汤化裁。
处方:制军炭10g 黄芩炭6g 川柏炭6g 忍冬藤炭12g 生地榆10g 丹皮9g 茜草9g 当归炭6g 木贼草9g 炒贯众10g 马齿苋10g二诊:9月12日药后经量反增多,色转鲜红,腰酸腹胀有改善,脉细缓,舌质偏绛,改用生地龙牡汤。
处方:炒生地15g 煅牡蛎30g 煅龙骨15g 旱莲草10g 黄芩炭6g 荆芥炭6g 川断炭10g 狗脊炭10g 冬桑叶12g三诊:9月19日经淋已净,仅感口干咽燥,腰脊酸楚,夜寐不酣,肢软头晕,舌质偏绛干燥,脉细,改用养阴生津补肾调冲。
处方:制玉竹10g 制首乌10g 制黄精10g 怀山药12g 桑寄生10g 炒杜仲10g 川石斛10g 炒知母9g 潼疾藜12g四诊:9月28日。
前用养阴生津补肾法,诸恙大有好转,食欲正常,夜寐已安,口干咽燥已除,脉细,舌质润。
前方药继服,以防复发。
病案二:汪某,32岁。
初诊:1984年4月18日。
主诉及病史:月经先期,半月一行已年余,量多如崩,色鲜红,夹有血块,伴腰酸、带多、头晕。
经子宫内膜诊刮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诊查:脉弦细,舌质红绛。
辨证、治法:为肾阴亏损,冲任失固。
治用补肾固摄。
处方:炒生地20g 陈萸肉12g 川断炭9g 煅牡蛎30g 煅龙骨15g 旱莲草13g 炙龟板30g 狗脊炭9g 制黄精12g二诊:前投养阴补肾之剂,经期推迟4天,血量减少,5天净。
惟觉潮热、头晕、腰酸,舌脉如前,治宜秦艽鳖甲汤。
处方:地骨皮12g 炒知母9g 陈青蒿9g 柴胡9g 天花粉9g 川秦艽9g 茯神12g 当归9g 大生地12g三诊:经期已转正,潮热已退,脉细缓,舌质红,拟原方继进,善后之治。
彭卫东教授运用经方辨治妇科病3 则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16投稿邮箱:sjzxyx88@224作者简介:通讯作者*:彭卫东,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妇科炎症、痛症。
·中医中药·彭卫东教授运用经方辨治妇科病3则杨成君1,赵茹1,王薇1,彭卫东2*(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四川 成都)摘要:导师彭卫东教授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妇科疾病,在古人的经验下加以辨证施治,效果显著。
选取真武汤治疗妇人腹痛、柴胡桂枝汤治疗热入血室、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等验案并加以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思路和思考。
关键词:彭卫东;经方;妇科病;经验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6.139本文引用格式:杨成君,赵茹,王薇,等.彭卫东教授运用经方辨治妇科病3则[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6):2245.0 引言经方现普遍指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之方剂,其有以下三个特点:一、经方以用药精当、配伍严谨、效如桴鼓等特点,及其独持的辨证理论体系和卓越的临床价值己被伤寒学家和历代临床医家所尊崇,因此有“众法之宗,群方之祖”之美誉[1]。
二、经方独特的辨证体系-六经辨证,能够精准地判断病性和病位,指导准确辨证和治疗用药。
三、经方强调方证对应。
经方大师胡希恕指出“方证是辩证治疗的尖端”,其内涵丰富,外延引申宽广。
但其核心内容为”有是证则用是方”,甚至“有是证则用是药”。
在临床应用上经方古为今用,临床被用于各个学科,以经方为纲,在其基础上辨证加减,疗效显著。
导师彭卫东遵仲景之学说,善用经方治疗妇科病,辨证准确,效果显著。
现举典型验案与同道分享。
1 真武汤治疗妇人腹痛薛某,女,36岁,2017年4月15日入住我院。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四)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四)1、属于气滞血瘀型闭经的证候A、月经停闭,形体肥胖,带多色白B、月经停闭,精神抑郁,少腹胀痛C、月经停闭,四肢欠温,小腹冷痛D、月经停闭,头晕眼花,心悸气短E、月经停闭,胸胁满闷,呕恶痰多2、患者月经数月不行,形体肥胖,胸脘满闷,呕恶痰多,带下量多,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应是A、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B、燥湿祛痰,行气通经C、健脾祛湿,活血调经D、燥湿祛痰,健脾止带E、燥湿健脾,消食导滞3、痛经的主要证候表现为A、经行腹痛,起于初潮者,称原发性痛经;经行以后出现腹痛,称继发性痛经B、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剧痛或隐痛,伴随月经周期发作C、经前、经期腹痛属实;经后腹痛属虚D、胀甚于痛者为气滞;痛甚于胀者为血瘀E、刺痛属热;绞痛属寒4、患者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伴腰骶胀痛,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
其治疗选方是A、血府逐瘀汤B、清热调血汤C、两地汤合失笑散D、红藤败酱解毒汤E、丹栀逍遥散5、患者经后小腹隐隐作痛,阴部空坠,喜按,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脉细弱。
治疗应首选A、补中益气场B、举元煎C、温经汤D、圣愈汤E、调肝汤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闭经-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月经停闭不行,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少腹胀痛拒按,烦躁易怒;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而涩。
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闭经-痰湿阻滞证:主要证候: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质黏腻,渐至月经停闭;伴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神疲倦怠,纳少,痰多,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膜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又称“经行腹痛”。
4、【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痛经-湿热瘀阻证: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代表方: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
月经前后诸症
加减
加薄荷、苏梗以理气宽胸
若乳房胀硬有块,加夏枯草、王不留行、橘叶、橘核、 山慈菇以通络散结。
情绪忧郁、闷闷不乐加香附、合欢皮、婆罗子、郁金。
少腹胀痛加川楝子、元胡、乌药。
若有肝郁化热,治以疏肝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景岳全 书》
丹皮 栀子 当归 白芍 柴胡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煨姜 薄荷
。
2 肝肾亏虚
外在因素——外邪、情志、生活所伤 体质因素及阴阳气血的偏虚偏旺是决定证候类型 的主要条件
西医病因尚无定论,可能与
精神社会因素、卵巢激素失调、神经递质 异常有关。
三、病因病机
本病常见的病因病机:肝郁、脾虚、肾虚、气血 虚弱和血瘀。 其中肝郁最为常见。 肝郁则乳络不畅—经行乳房胀痛 肝郁化火,上扰清窍—经行头痛 肝火夹冲气上逆扰乱心神—经行神志异常 肝火随冲气上逆迫血上溢,血热气逆—经行吐衄 肝郁及脾,脾失健运。湿渗大肠—经行泄泻 水溢肌肤—经行浮肿
为经行发热宜称经病发热
特点 发热伴随月经周期而作,高低不一。 若经行偶有一次发热者,不属此病。
病因病机
其主要病机:为经期气血变化急骤,阴阳 不和,营卫失调所致。
肝郁化火
郁而化火
肝肾阴虚
虚热内生
发热
血气虚弱
营卫失调
瘀热壅阻
瘀热内郁
鉴别诊断
1、热入血室证:伴有神志症状,即 昼则明了,暮则谵语。 2、经期感冒:以外感表证为主。
红。肝经郁火表现。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 数。
治法:清肝调经
方药:清肝引经汤《中医妇科学》四版教材
丹皮 栀子 生地 当归 白芍 黄芩 牛膝 川楝 子 茜草 白茅根 甘草 兼小腹痛者加桃仁、红花。
2、肺肾阴虚
主证: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少,色暗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证 血虚
脾气虚 月经先期气虚 肾气虚虚证 血虚虚寒
清肝止淋 清热调血
实寒
血热
实证 气滞
血瘀
肝郁
痰湿
湿热
气虚 脾气虚 肾气虚 月经先期 √ √ 无定期 √ 期延长 √ 量过多 √ 间期出血 √ 崩漏 √ √ 痛经 √ 月经后期 √ 量过少 √ 闭经 √ √
虚证 血虚 阴虚血热 √
虚寒 实寒 血热 √
血瘀
肝郁气滞痰湿 湿热 √ √
√ 虚实 √ √ √ √ √ √
√ √ √ √ √ √ √ √ √ √ √
√
气虚 虚寒 实寒 血热 血瘀 肝郁 痰湿 湿热 脾气虚 肾气虚 月经先期 归脾汤 归肾丸 两地汤 清经散 丹枝逍遥散 无定期 固阴煎 逍遥散 期延长 举元煎 二地.至.固经丸 桃红失笑 量过多 举元煎安冲汤 保阴煎 失笑散 间期出血 二地至一阴煎 逐瘀止血 清肝止淋 崩漏 固冲汤 苁蓉.左.右 清热固经汤 痛经 圣愈汤 调肝汤 少腹逐瘀 膈下逐瘀 清热调血 月经后期 当归地黄 大补元 金匮温经良方 乌药汤 量少 归肾丸 小营煎 桃红通瘀 苍附 闭经 人参养荣苁蓉 一阴煎 血府逐瘀汤 四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