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楚水是故乡
探寻三镇历史,追溯荆楚文化,领略武汉精神
1978年在随州发掘的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给 了全世界一个特大惊喜。墓中出土了我国现存最大、保 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其编钟铭文,是一部重要的 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专著,全套编钟音域宽广,音列充实, 音色优美。它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 迹。
回眸历史 远古走来无数“第一”
• 长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创造了光耀千古的人 类文明史。楚国伟大诗人屈原,伴长江而辉煌,创作了 千古绝唱《离骚》,引领荆楚大地诗人辈出。据不完全 统计,仅唐代诗人出自荆楚地区的诗篇就达两千多首, 就一个地区产生的诗作数量来说,仅次于都城长安。 “惟楚有才”的传统一直传承至今,成为湖北人的骄傲 与自豪。 • 艺术领域,宋代,襄阳人米芾及其长子米友仁的书 画堪称一绝。明清时期,湖北地区的艺术以戏曲成就最 高,汉剧,是一种以“西皮”、“二黄”两大声腔系统 为主体进行演唱的地方戏曲,清代汉剧进京,与徽班彼 此影响,同时吸收昆腔、秦腔等剧种的曲调、表演方法, 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剧种,这就是“京戏”,它为中国
一脉相承 文化精神震古烁今
• 溯千年历史,看当今辉煌,荆楚文化源远流长,生机勃 发。 • 楚先民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创业精神 和“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的顽 强毅力,著称于世。 矢志不渝、深沉执着的爱国精神,如一条红线贯穿 于湖北文化发展的始终。从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 诗人屈原,卞和献玉、昭君出塞、木兰从军,到燃烧的 红烛——现代爱国诗人闻一多,解放战争英勇战斗的中 原突围将士,都体现了湖北人民“受命不迁”、“深固 难徙”的悠久爱国传统和深厚爱国情怀
汉口
• 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 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 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 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 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 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 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 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 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84 年。
荆楚江湖梦
侠气纵横的江湖,始终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精神乌托邦,从古到今都是许多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
虽然现代人的世界距离江湖已经十分遥远,但若想追寻江湖的风貌,也并非没有去处。
在中国有一片土地,既有壮丽旖旎的山水江湖,又有蕴藏于内的人文江湖。
它的名字叫荆楚,也就是湖北。
●荆山楚水:最初的江湖梦今天的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它以长江、汉水、清江为主动脉,环抱近千个湖泊,坐拥十七州市,被誉为千湖之省、鱼米之乡。
可谁又能想到,最初的荆楚,不过是一个弹丸之地。
那是在遥远的西周时代,周成王将一块南方的蛮荒之地赐给了楚部落的首领熊绎。
说是封地,其实很小,跟个鼓励奖似的。
熊绎也不嫌小,就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楚国。
这位国君没钱没地也没粮,穷到连祭祀大典的供品都拿不出来,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从隔壁的鄀(ruò)国偷了一头小牛,才把大典对付过去。
熊绎清楚地知道,这样下去,楚国肯定没什么前途,于是,他带领着楚人一路向南,在荆山一带开辟疆土。
他穿着破烂的衣衫,驾着荆竹编的柴车,在草莽之中努力开荒,子民们被国君的行为所鼓舞,无不奋起追随。
这就是著名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也是最初的荆楚精神。
仅仅数百年后,楚国就夺取了江汉平原的大片领土,雄踞一方,跻身战国莲间鲤/文荆楚江湖梦七雄之一。
从区区五十里的子男之田,到纵横五千里的中南霸主;从鼓角争鸣的古战场,到四通八达的九省通衢;直至近代,洋务运动大兴实业,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楚人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特质始终没有改变过。
最初的江湖梦,和楚人对梦想不懈的追求,让荆楚有了真正的大江大湖。
今时今日的湖北风光,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缤纷,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清新,还有“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恢宏。
钟灵毓秀的湖北,看似一幅画,实是一本书,荆楚独有的历史印记和人文精神,让这里的风景格外光彩夺目。
●魅力楚文化:不一样的江湖味楚文化是长江文明的代表,和诞生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有着显著的区别,用一道填空题就能讲明白这种区别究竟在何处:提问:我们中国人是()的传人。
九年级脚踏一方土地作文600字
九年级脚踏一方土地作文600字【篇一】九年级脚踏一方土地作文600字脚踏一方土,头顶一片天,我深深地爱着我脚下踏着的这片土地,我要歌唱这片美丽的土地。
宽阔的道路通我家。
以前,一到下雨天,我就非常愁,愁怎样去学校,愁怎样走出这里,愁怎样通过这片泥泞地。
当我们需要出门时,总需要鞋子上套袋子,稀泥溅在鞋子和裤子上。
现在,无论怎样恶劣的天气,不管什么时候出门都不用担心。
高楼大厦坐落家乡。
随着科技的发达,社会也在持续地变化。
家乡里的一些不起眼的矮小的平房已经焕然一新,在新农村里脱颖而出,坐落在这个乡镇里。
美丽的风景在我身边。
我的家乡是一个风景胜地。
郁郁葱葱的森林为我们遮挡酷热的阳光。
在夏天里去树林里玩耍,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最美丽、最清澈的漳河水就在我的家乡。
在夏天,在清凉的河水中泡一泡,爽极了。
特别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里,五彩缤纷的花儿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头,嫩嫩的,绿绿的。
蝴蝶和蜜蜂在花丛里嗡嗡的闹着,因而招来了很多游人到这儿欣赏这美丽的家乡。
洗净岁月的铅华每当我们打开尘封已久的中华文明历史长卷,荆楚大地上风华绝代的英雄豪杰、贤人逸士、才子佳人层出不穷,从中华名族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神龙氏,到共和国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明代推行“一条鞭法”的政坛领袖张居正;从为安疆保国远嫁塞北的王昭君,到求国泰民安奋勇革命的恽代英……这里还孕育了茶圣陆羽、发明家毕昇、医圣李时珍、国学大师熊十力、民主斗士闻一多、戏剧巨擘曹禺、地质学家李四光、革命先驱陈潭秋等很多名流,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开宗立派,独领风骚。
至此,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钟灵毓秀的荆山楚水之间,自古至今,竟走出了如此多的优秀人才。
他们是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们是文人、学者,他们是科学家、艺术家……他们是绚丽多姿的荆楚历史文化的拓荒者、建设者,湖北的历史文化因他们而厚重。
脚踏一方土,就爱上了这个方土,我深爱的这片土地,就是我最爱的家乡——漳河!【篇二】九年级脚踏一方土地作文600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楚国唯美诗句
楚国唯美诗句1.关于楚国的诗词有哪些1.《鞠歌行》唐代:李白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2.《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唐代:李白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3.《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唐代:刘长卿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4.《碧磵驿晓思》唐代:温庭筠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5.《杂诗》唐代:王维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
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
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
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
6.《长城下唐代:曹邺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
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
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
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7.《送人南游》唐代:温庭筠送君游楚国,江浦树苍然。
沙净有波迹,岸平多草烟。
角悲临海郡,月到渡淮船。
唯以一杯酒,相思高楚天。
8.《兰溪(在蕲州西)唐代:杜牧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9.《秋夜与友人宿》唐代:杜牧楚国同游过十霜,万重心事几堪伤。
蒹葭露白莲塘浅,砧杵夜清河汉凉。
云外山川归梦远,天涯岐路客愁长。
寒城欲晓闻吹笛,犹卧东轩月满床。
10.《经李给事旧居》唐代:许浑归作儒翁出致君,故山谁复有遗文。
重阳简介
楚国发源地或在保康重阳(2009-10-16 12:17:23)标签:杂谈分类:鄂西北(十堰、襄阳、随州市)2009年9月19日至20日在保康县召开的湖北省楚国文化研究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中国早期楚文化研讨会上,楚国源头得到进一步论证。
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名与会专家学者大多认为,保康重阳就是楚国的发源地。
标志着楚文化研究专家一直争论不休的楚国发源地问题终于有了学术定论。
(楚源地问题一直是史学界争议不休的话题。
此前,史学界有“陕西商洛说”“河南丹淅(丹、淅二水合流之处)说”等观点。
)尽管学术界对“楚”的意义有种种解释,但这种解释可能更形象生动---楚字上部是“林”,下部等同于足字,两字相合就是“丛林中一只跋涉的脚”。
换言之,楚是林地狩猎民族,这也是楚崇凤,视凤为至尊、至善、至美的神鸟,惯以凤鸟为图腾的原因之一。
要追溯早期楚发源地,必须从“熊绎辟荆山”开始。
这从《左传.昭公十二年》云: “昔者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荜路褴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可知,故研究早期楚文化,一定要讲到荆山与沮水。
《中国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湖北省》荆山条载:荆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西岸。
面积约3100平方公里。
因昔盛产荆条(灌木)得故名。
海拔一般为800~1200米,最高点望佛山(又名望夫山)1946米。
主峰聚龙山1852米,因山东南有两条山梁,一沙土梁,一岩石梁,状如两条龙而得名。
山体呈东西走向,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4.5公里。
面积36平方千米。
多茅草。
长江支流沮、漳河源于山南,汉江支流蛮河源于山北。
1989年版《辞海》也有相同的记载:“荆山在湖北西部,武当山东南,汉江西岸。
漳水发源于此,西北东南走向,主峰聚龙山,在保康中部,东南谷地宽广,西北巍峨陡峻。
富丛林。
西周时楚立国于此一带,有抱玉岩。
相传春秋楚国卞和得玉于此。
”为此,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克陵提出“熊绎辟荆山,渊源就在现在的保康聚龙山一带”,他根据1972年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古墓出土的古地图,利用国际先进的测绘方法,得出荆山就是保康县境内的聚龙山。
《渡荆门送别》 文章解读
《渡荆门送别》文章解读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是中国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渡过荆山之前送别亲人的情景。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解读,分析其主要意境和表达手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渡荆门送别》共分为五个句子,共十四行。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荆山边与亲人分别的场景,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和不舍之情。
同时,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互呼应,增强了整首诗的表现力。
首先是第一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这里,诗人通过“渡远荆门外”的描述,给读者展现了他们离开荆山的情景。
接下来的“来从楚国游”则描述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地是楚国,也展示了诗人对旅途的期待和兴奋。
然后是第二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经过荆山之后,山势逐渐变得平缓,与江流一起,进入了辽阔的大荒地带。
这里景物的变化也隐喻了诗人生活状态的变迁。
接下来的第三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通过“月下飞天镜”,诗人给读者展示了夜晚的景象,与前面的山水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云生结海楼”则描绘了云雾弥漫、如同海浪冲击的景象,给读者带来壮观的视觉效果。
然后是第四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水的眷恋之情,并用“万里送行舟”的方式来传达离别之痛。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离别时的无限思念和心中的痛苦。
最后一句是:“青楼隔浦岸,玉殿带山楼。
”这里,诗人用“青楼隔浦岸”来形容离别之处的场景,而“玉殿带山楼”则是对目的地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离别后的前景。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的对比,传递了诗人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离愁。
渡荆门成为离别之际的象征,山川、江流、月亮、云雾等元素都在这首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突显了离别时的悲凉和诗人的情感。
总的来说,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是一首表现离别之情的优秀诗作。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表达的对比,诗人将自己的思念之情传递给读者,引发了人们对离别的思考和感慨。
渡荆门送别翻译、原文及赏析
渡荆门送别翻译、原文及赏析(推荐)渡荆门送别翻译、原文及赏析《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创作的律诗。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推荐)渡荆门送别翻译、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战国时属于楚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远,是“远渡”的倒写。
来从,是“来作”之意。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乘船远渡荆门,是来楚国做一次旅游。
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下:月亮下移。
海楼:海市蜃楼。
仍怜故乡水:仍,频频。
怜,爱。
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全句的意思是说,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翻译】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楚国境内旅游。
在旅途中,沿江两岸的崇山随着荒野的出现渐渐消失,奔腾的长江也就在无边的野上浩浩荡荡地蔓延开去,变得开阔、舒缓了。
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凌空飞下的明镜,云气蒸腾缭绕,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流水,不远万里,送我的远行。
【赏析】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其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他就诞生在中亚的碎叶(今俄罗斯托克马克)。
五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的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清廉乡。
从李白自叙青年时代的阔绰生活来看,他的家庭原来可能是一个富商。
幼年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的文化教育,青年时曾接近过戴天山的道士和纵横家赵蕤,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总的说来,手纵横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较深。
这些思想支配着她的生活,使他沿着一条传奇式的生活道路,度过了自己光彩而有坎坷的一生。
李白的诗歌以豪迈的气魄歌唱自己的进步理想,抨击权贵,藐视礼教,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2024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试卷
2024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
小雨和小雯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如图是小雨展示的“楚”字的早期写法(由“林”和“足”构成)。
请你据此猜想楚国先民的生活画面,用一句话说说:。
2.(2分)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楚”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楚”字的词语。
“楚”的本义“楚”的引申义含“楚”字的词语“楚”是一种丛生落叶灌木。
(比一般灌木长得高,远看一目了然,清晰整齐;制成荆条韧性好。
)清晰明了清楚有痛苦、心酸的感觉(1)“楚楚”连用表示鲜明整洁、娇柔秀美(2)3.(2分)小雨和小雯为学校作了一副对联。
小雨写的是“情系中华竞芳华”,小雯写的是“根植荆楚育翘楚”。
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见图)。
4.(8分)小雨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诸葛亮隐居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①”;杜牧赤壁怀古,“东风不与周郎便,②”。
周敦颐借莲言志:“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③。
”岑参以花喻雪:“忽如一夜春风来,④。
”刘禹锡吟诗酬和:“沉舟侧畔千帆过,⑤。
”苏东坡望月抒怀:“人有悲欢离合,⑥,此事古难全。
”过三峡听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⑦。
”登黄鹤楼随诗人吟诵:“⑧,芳草萋萋鹦鹉洲。
”……数不尽的经典润泽了荆山楚水,丰盈了中华文化。
5.(3分)小雯搜集的两个门店招牌名(如图)很有语文味,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品一品,说说你的发现。
6.(3分)小雨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炽(zhì)热B.拈(zhān)轻怕重(2)容易写错的词:A.锐不可挡B.穿流不息(3)容易说错的话:A.我惠赠给你的书收到了吗?B.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写的?二、阅读与鉴赏(45分)7.(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商於古道介绍
商於古道/play.php?vid=1484&playgroup=1&index=0商於古道史略李光正商於古道是指战国时期商邑与於邑之间的水陆通道,泛称“商於之地六百里”。
其地域大体包括今陕西省西安市的蓝田、商洛市的商州、丹凤、商南和河南省南阳市的西峡、淅川、内乡7县区的川道一线,大体走向与现今的312国道基本吻合。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称作“武关道”、“商於道”,唐代又称为“商山道”或“商州路”。
这条古道位于陕、豫、鄂三省交界处的“金三角”几何中心,地控秦岭之南的丹江孔道,是古代长安经蓝田、商州通向南阳、邓州、荆襄以至于江南和岭南的一条交通要道,是古代中国统一国家形成的奠基地和见证者,是彰显中国传统士人人格精神的地域载体,是古代中国关中平原与江汉平原相互联系、秦文化和楚文化相互交融的一个通道。
历史上,这里是先秦时期华夏、苗蛮、东夷三大族团交错过渡地带,是楚族、楚国、楚文化的发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经略南国的战略通道,是战国时期秦、楚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是秦国扭转乾坤,一统天下的战略支点,是初唐、盛唐时期大唐帝国的第二条“国道”,也是一条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诗歌之路”,商鞅、张仪、楚怀王、四皓、刘邦等都在这里有过精彩的历史表演。
(一)终南形胜,荆山楚水古商於之地,是中原华夏文化与南方苗蛮文化的过渡交汇地带,是南北文化与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走廊,是融合华夏文化与苗蛮文化的大熔炉,也是华夷交界和交战的地方。
据文献记载,从尧、舜、禹到夏、商、周,“丹淅之会”曾是南蛮和三苗的势力范围,中原文化实体要想经略南方,首先就要控制这个要害地区。
《吕氏春秋﹒召类篇》载:“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
”《竹书纪年》说:尧五十八年,“帝尧使后稷放太子丹朱于丹水”。
说明早在三代时期,商於之地既是华夷多个民族、各种文化的交流地带,也是南北文化的边缘地带。
古商於之地,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远在商代末年,楚族的首领鬻熊率领族人参加周武王所发动的灭商战役,成为周文王礼敬的“贤者”之一,受封为楚子。
论南朝诗歌中的“荆山楚水”意象
论南朝诗歌中的“荆山楚水”意象作者:胡武生来源:《荆楚学刊》2020年第01期摘要:荆州所在地区居长江中上游,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故东晋南朝历代皆以荆州为仅次于都城建康之重镇,鲍照、谢朓、沈约、范云、王融、江淹等当时著名的文人皆得以行宦于荆州。
南朝诗人笔下的“荆山楚水”意象,因融入长江、汉水交汇这一独特的自然风貌,汉女、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楚、三国吴旧址等历史掌故,而呈现出神奇、美丽、历史底蕴深厚的特点。
关键词:南朝;山水诗;荆山楚水;巫山神女;汉女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768(2020)01-0005-05南朝文人对荆楚山水进行了集中而大量的文学开发,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荆山楚水”意象,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奇山异水的行旅羁思、神女传说的浪漫书写、历史遗迹的深沉咏怀。
具体而言,既有水乡泽国、奇山异水的自然景观,又有汉女、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更有琴台、孙权故城的历史遗迹,其间又衍生出羁旅愁思的情感意象,“荆门”“积布矶”“猿”的意象,“巴山楚水”“荒城古柳”意象等。
这些大大小小的意象,使得荆楚山水在山水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以独特的面貌出现在古代山水文学史上。
一、奇山异水的行旅羁思荆楚所在区域,地理位置极其特殊,表现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是典型的水乡泽国风貌,而在其东、西、北三面,则有积布矶、巫山、荆山之奇山异水相环绕,呈现出水乡泽国与奇山异水并存的格局。
南朝诗人们准确地把握住荆楚山水的这种特点,将这两方面自然地貌表现得淋漓尽致。
齐永明九年前后,谢朓任镇西将军、荆州刺史萧子隆的镇西功曹,后又转文学。
在此期间,他创作诗赋各一篇,即《望三湖诗》《临楚江赋》,描绘江陵附近风光。
且看其诗:积水照頳霞,高台望归翼。
平原周远近,连汀见纡直。
葳蕤向春秀,芸黄共秋色。
薄暮伤哉人,婵媛复何极。
(1)(谢朓《望三湖诗》)所咏“三湖”是指江陵城东的倚北湖、倚南湖、廖台湖,而江陵系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所在地,地处江汉平原腹部,濒临长江。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意思-赏析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意思|赏析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作者:周啸天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江南,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到第三句,撇景入情。
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
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
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
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
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直是含蓄。
末句则卒章显意:朋友别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所谓不胜歧路之泣(蒋仲舒评)。
荆山楚水的意思
荆山楚水的意思
荆山楚水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泛指春秋时楚国所辖的地域。
在古代,荆楚指的是楚国的旧称,而楚国大致占据着如今的湖北、湖南和江南地区。
因此,荆山楚水通常用来指代这些区域。
这个成语中的“荆”字源自于楚国的古称“荆蛮”,而“楚”则是楚国的简称。
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代表楚国地域的成语。
在中国历史上,楚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
它位于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楚国人民勤劳智慧,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因此,荆山楚水也代表了楚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
荆山楚水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楚国的地域、人民和文化。
如今,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散考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散考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散考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散考,欢迎大家分享。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李白在江夏(今湖北省武昌市)送友人孟浩然东去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送别之际,诗人面对云水苍茫之中渐行渐远的一叶扁舟,一种离忧伤别浓浓愁绪和独处天地之间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著名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下面对诗中涉及的黄鹤楼、扬州、孟浩然、李白与扬州的关系,以及对诗意、诗句的不同理解作一散考:一、关于黄鹤楼黄鹤楼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其余三座为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江苏镇江的北固楼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原在武昌城西南二里的黄鹄矶上。
有的文章云黄鹄矶位于蛇山的首部,不确。
黄鹄矶与蛇山并非一地。
因1956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要利用黄鹄矶作为桥墩底座,方将黄鹤楼由黄鹄矶迁于今址——蛇山之上。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的孙吴,据《元和郡县图志》:“吴(大帝孙权)黄武二年(公元223),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
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因兵燹、水患诸原因,屡遭毁坏亦历代都有兴建,而且建筑样式皆有所不同。
现今的黄鹤楼为1993年武汉市政府所建,样式仿唐,楼高七层,外圆而内方。
至于为何叫黄鹤楼,有各种说法,但都与仙人过境有关:《太平寰宇记》云:“昔费文玮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号为黄鹤楼”;《南齐书·州郡志》则记为仙人王子安:“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也”。
武汉当地还有个传说,说有位辛氏曾在城西矶头卖酒,有个道士前来饮酒数坛不醉,辛氏知是奇人,殷勤供奉而不索一文,道士临别时,取佐酒之桔皮画鹤于粉壁之上,每有客前来饮酒,鹤即起舞,四方闻之,前来饮酒观看者塞途,辛氏亦因此致富。
《渡荆门送别》全诗鉴赏
《渡荆门送别》全诗鉴赏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
⑺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白话翻译】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游览。
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二说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三说作于开元十四年(726年)。
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724年)辞亲远游。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李白诗鉴赏】“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的虎牙山对峙,形同荆州门户。
在到达荆门之前,李白应该在四川境内水流湍急的三峡中颠簸了好些天。
诗的首二句虽平叙事实,其语气却是十分兴奋爽朗的。
荆门以外便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故地,在三国时又曾是蜀主刘备起家的地方。
诗人提到“楚国”这个历史地理的概念,自然能引起读者有关历史文化的一些联想。
荆山楚水
武汉东湖一角
英山茶园
大别山红杜娟
荆州油菜地
思考与讨论
•
面对大自然中丰富而繁 杂的自然美景,我们应选 取那一部分进行构图呢? 能表达什么样的意境?
学习提示
•
构图取景角度不宜过
大,构图中要有亮点,把 亮点画得精到,其它景物 作为衬托,才能把主题表 达更完美。
作品欣赏
水粉画
水粉画
水粉画
中国画
•
家乡的一山一 水,一景一物,都 值得我们去表现, 更需要我们去珍惜, 去保护。
作业
• 运用自己熟悉和喜欢的表 现方式,创作一幅山水田 园风光图
荆山楚水
导学
•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祖国腹地,荆山巍峨, 楚水浪漫.在五千年的悠悠岁月中,文化在这 里沉积,荟萃,闪耀,造就了湖北文明的辉煌. 在18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江汉汇合,湖泊 密布,滋润了一方沃土,构成了”水乡泽国” 的绮丽景观.
湖北梯田
清江竹排
洪湖上的打鱼人
罗田秋色
分析与归纳
黄帝铸鼎于怀德县荆山原浅谈
黄帝铸鼎于怀德县荆山原浅谈杨东晨【摘要】西安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3056年前的西周王朝定都镐京(今长安区)起,相继主要有13个王朝建都于长安,文化底蕴雄厚。
其中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周秦汉唐"文化,不仅是建设文化强市、强省的巨大推动力,而且也是建设文化强族、强国的巨大推动力。
同时,西安还是一个史前文化昌盛之地,【期刊名称】《华夏文化》【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4页(P22-25)【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黄帝;西周王朝;文化底蕴;文化强市;建设文化;史前文化;长安区【作者】杨东晨【作者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7.71西安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3056年前的西周王朝定都镐京(今长安区)起,相继主要有13个王朝建都于长安,文化底蕴雄厚。
其中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周秦汉唐”文化,不仅是建设文化强市、强省的巨大推动力,而且也是建设文化强族、强国的巨大推动力。
同时,西安还是一个史前文化昌盛之地,古史传说时代的许多人物出生、埋葬或活动于这块古老的风水宝地上,通常以“三皇五帝”作为主要代表。
其丰富的原始文化,堪称是“周秦汉唐”文化之根,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原”,就是史前文化的一滴。
我们在此仅从学术研究角度,对这一传说谈一点认识和见解,为立鼎的可靠性增加一些根据。
古史传说时代黄帝铸鼎的荆山,粗略统计就有河南、陕西、山东、湖北、安徽等5省近10个地方,其中比较明确记载铸鼎的荆山,是河南和陕西两省,拙文只谈后者。
《说文解字》释“荆”字云:“楚木也,从艸,刑声。
”注:“楚,丛木,一名荆。
”《诗经·周南·汉广》云:“言刈其楚。
”《集传》云:“楚,木名,荆属。
”《仪礼·士丧礼》云:“楚置于”注:“楚,荆也。
”《礼记·学记》云:“夏楚二物,以收其藏。
”何光岳释:“原来楚与荆通用,都是丛木杂生。
楚古音读为茨。
今湖南平江一带仍读楚为茨,即刺木之意。
论南朝诗歌中的“荆山楚水”意象
握住荆楚山水的这种特点ꎬ将这两方面自然地貌
表现得淋漓尽致ꎮ
齐永明九年前后ꎬ谢朓任镇西将军、荆州刺史
萧子隆的镇西功曹ꎬ后又转文学ꎮ 在此期间ꎬ他创
作诗赋各一篇ꎬ即« 望三湖诗» « 临楚江赋» ꎬ描绘
壑纵横ꎬ河网密布ꎬ长江似一条飘动的缎带ꎬ或纡
再看其« 临楚江赋» :“ 云沈西岫ꎬ风动中川ꎮ 驰波
南朝文人对荆楚山水进行了集中而大量的文
学开发ꎬ逐渐形成了独具特 色 的 “ 荆 山 楚 水” 意
江陵附近风光ꎮ 且看其诗:
积水照頳霞ꎬ高台望归翼ꎮ 平原周远近ꎬ
象ꎬ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奇山异水的行旅羁
连汀见纡直ꎮ 葳蕤向春秀ꎬ芸黄共秋色ꎮ 薄
思、神女传说的浪漫书写、历史遗迹的深沉咏怀ꎮ
简文帝萧纲« 经琵琶峡诗» 对琵琶峡山水的刻画
亦极形象:“ 百岭相纡蔽ꎬ千崖共隐天ꎮ 横峰时碍
游 鱼 迎 浪 上ꎬ 雊 雉 向 林 飞ꎮ 远 村 云 里
出ꎬ遥船天际归ꎮ
朝出屠羊县ꎬ夕返仲宣楼ꎮ 水满还侵岸ꎬ
水ꎬ断岸或通川ꎮ” 还有齐代刘瑱« 上湘度琵琶矶
诗» ꎬ写琵 琶 山 之 独 秀: “ 兹 山 挺 异 萼ꎬ 孤 起 秀 云
一、奇山异水的行旅羁思
直” ꎬ写一片平川沃野不尽地向远方延展开去ꎬ沟
荆楚所在区域ꎬ地理位置极其特殊ꎬ表现在:
或直ꎮ 诗中所写ꎬ一望无际的平原、散落的湖泊、
中部的大部分地区ꎬ江河纵横ꎬ湖泊众多ꎬ是典型
弯弯曲曲的长江ꎬ正是江汉平原典型的水乡风貌ꎮ
的水乡泽国风貌ꎬ而在其东、西、北三面ꎬ则有积布
矶、巫山、荆山之奇山异水相环绕ꎬ呈现出水乡泽
漫沙洲的情形ꎬ乃长江汛期之特有风貌ꎮ 萧绎不
【国学典籍】《水经注》---卷三十四
【国学典籍】《水经注》---卷三十四卷三十四又东出江关,入南郡界。
江水自关,东径弱关、捍关。
捍关,廪君浮夷水所置也。
弱关在建平、秭归界。
昔巴、楚数相攻伐,藉险置关,以相防捍,秦兼天下,置立南郡,自巫东上皆其域也。
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
江水又东,乌飞水注之。
水出天门郡溇中县界,北流径建平郡沙渠县南,又北流径巫县南,西北历山道三百六十里,注于江,谓之乌飞口。
江水又东径巫县故城南,县故楚之巫郡也。
秦省郡立县,以隶南郡。
吴孙休分为建平郡,治巫城。
城缘山为塘,周十二里一百一十步,东西北三面皆带傍深谷,南临大江,故夔国也。
江水又东,巫溪水注之。
溪水导源梁州晋兴郡之宣汉县东,又南径建平郡泰昌县南,又径北井县西,东转历其县北。
水南有盐井,井在县北,故县名北井,建平一郡之所资也。
盐水下通巫溪,溪水是兼盐水之称矣。
溪水又南,屈径巫县东。
县之东北三百步,有圣泉,谓之孔子泉。
其水飞清石穴,洁并高泉,下注溪水。
溪水又南入于大江。
江水又东径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
江水历峡东,径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
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
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蛉衡、疑。
其翼附群山,井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
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
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
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
又帝女居焉。
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
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力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
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山楚水是故乡
文王十月
长江如一条怒龙,挣破三峡的束缚,扑出宜昌便是一路无遮无挡,直冲了七百里,突然一头撞到阳岐山,龙头蓦地一扭,向北窜去,受痛的龙身子便左曲右突,扭出了个著名的“九曲回肠”。
常走水路的人会告诉你,这是到了石首了,又说:宁过三峡十八滩,怕过石首十八湾。
故乡最让我欢喜的便是水。
且别说九曲回肠几多韵致;也别说那南临洞庭秋水无烟,单是那荆山楚水间的大大小小的湖泊:三岔湖、上津湖、白泥湖、中湖……就不知迷倒了多少文人骚客。
还有那纵横交错的渔港:章华港、浮槎港、宋家港……那也是一首首流动的诗。
于是“荆南明珠”石首便是荆山楚水间真正的渔米之乡了。
水稻是主产,也产小麦、大豆、棉花、楠竹。
故乡最让人忧心的,也是这水。
长江每年要发一次怒,内涝外患,年年要抗洪。
以前曾流传一首童谣:“石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如果一丰收,狗都不吃粥。
”这皆因水患的缘故。
现在“十年九不收”早已成历史了。
故乡最让我自豪的,则是“唯楚有才”那句话。
走过了许多地方,经济发展超出故乡千百倍的数之不尽,但文风如故乡之盛者寥寥无几。
仅我们一个自然村千余户人家,近年便出了两百多个大学生,还多是名牌学府,人们说这是石首人吃鱼多因而聪明的缘故!
真正要体会“唯楚有才”这句话,你只需在春节看写对联就知道了。
进入腊月二十,大街上一溜儿排开了写春联的长龙阵,那简直就是一次书法、对联的大汇展呀!挥毫泼墨的有古稀老者,也有十一二岁的学童,围观的人更是里三层外三层。
见书者写个“龙”字,那末
一笔飞白如枯藤缠老树,人群中就有人大声叫好。
或哪一笔不得力如春蚓秋蛇,围观的人又摇头叹息。
有人为绣林公园望夫崖作一联:“长江水阔朔风冷,”还未想出下联,人群里有人叫:“楚望山高夜月孤。
”这就变成了联句比赛了。
再出上联:“城枕江隅山座市区夷陵西下七百里一峰独秀;”这是写石首的地理。
有人就联了下句:“云兴龙盖神还真武李耳东来三千年万道归宗。
”众人看时,却是南岳道观的道长。
也有作的不那么文雅但很质朴的,如有一退休的村干部,其老伴又中风偏瘫。
有人赠一联:半身不遂,勉强做些轻巧事;年纪已大,适量种点口粮田。
提笔欲写横批,有人叫:“儿孙自强”,人群中就响起声声喝彩。
那劲头,如同北京的票友观京戏。
写得好的春联,从此就在民间流传开了,成了整个正月的热门话题。
过了正月,群艺馆便有人收集整理,编成一本书叫《绣林》,“绣林”二字是大作家碧野所题,书每年都出。
(原载深圳《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