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质专题
毛概 5-社会主义本质1
2.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社 会矛盾; 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根本不同,人民 内部矛盾是非对抗的、是分清是非问题,坚持民主 的、说服教育的方针,采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 法解决;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是分清敌我问题, 用强制的方法解决;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经济 上“统筹兼顾”,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政治上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案例1
艰辛探索
镜头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66年5月16日,毛泽 东发动“文化大革命”。 图为1966年夏,毛泽东、 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
从1966年8月至11月,毛泽东先 后八次接见红卫兵,接受检阅者达上 千万之多。这是红卫兵在天安门广场 接受检阅时的壮观场面。
专题十五 专题十六 专题十七 专题十八 专题十九 专题二十 专题二十一 专题二十二 专题二十三
专题九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专题九 专题十 专题十一 专题十二 专题十三 专题十四 专题十五 专题十六 专题十七 专题十八 专题十九 专题二十 专题二十一 专题二十二 专题二十三
案例1
艰辛探索
镜头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斗场景
专题九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专题九 专题十 专题十一 专题十二 专题十三 专题十四 专题十五 专题十六 专题十七 专题十八 专题十九 专题二十 专题二十一 专题二十二 专题二十三
案例1
艰辛探索
镜头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文化综合(政治)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文化综合(政治)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为了更好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发展才是硬道理,突出强调发展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并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论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
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科学技术是“潜在”生产力。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的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本质的名词解释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政治体制,主要基于公有制和社会公正的理念。
它旨在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并通过国家干预促进经济发展,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的本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和理解。
首先,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公有制。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资料主要由国家或集体所有。
这意味着生产资料,如土地、工厂、矿山和基础设施等,不再由个人或私人企业所拥有。
相反,它们被认为是全体人民共同的财产。
通过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国家可以更好地调控经济,确保资源的公平利用和分配。
其次,社会主义注重社会公正。
社会主义体制下,社会的资源和财富应该被合理地分配,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这意味着财富的积累应该服务于整个社会,并促进全体人民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而社会主义力求通过公有制和公平的分配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追求全民共享的福利。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通过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福利,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教育、医疗、住房和就业等基本权利。
这种公共服务的提供不仅能够增加社会稳定,还能够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社会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通常会采取计划经济的方式,通过国家计划来指导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的发展。
这种干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并促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国家的干预可以防止私人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滥用,并保证经济活动符合社会利益。
在社会主义体制下,政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负责制定和执行政策,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并确保人民的权益得到保护。
政府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国家致力于提供公共服务,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虽然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践存在差异,但其核心的本质特征仍然相似。
无论是北欧福利经济模式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公有制、社会公正和国家干预都是社会主义体制的基本要素。
然而,社会主义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争议。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进行经济改革和转型。
正确把握和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正确把握和理解社会主义本质正确把握和理解社会主义本质【摘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理论概括,深化了社会主义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学科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实践中,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系统的回答了在中国过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在领导全党解放思想,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过程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人们的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正文】一、科学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长期思考和研究社会主义问题的科学结晶.邓小平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其实质就是要求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本质,而这样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上前人所从来没有做过的。
还应当说,这也正是针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多方面的历史教训,而做出的一个深刻总结。
因此,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成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做出的最高的也是最深层次的新概括,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又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简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简述社会主义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并对其做出了科学的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不是从人类公平、正义等理性原则出发来批判资本主义,而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的深刻分析,从中发现否定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种种物质因素,从正在瓦解的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未来的、能够消除这些弊病的、新的生产组织和交换组织的因素,发现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最基本特征。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其主要思想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在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中分别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于社会主义的预测,是科学的,但在具体国家和国情下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邓小平1992年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出了全新的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第二个方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第三个方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高体现。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新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这。
社会主义本质的三个方面概括,既包含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又包含了生产关系;既包含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包含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既讲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又讲了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
因此,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体。
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既是前者的结果,又是后者的条件,是一种关系上的递进。
二、强调了解决与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在过去,我们不知道生产力的重要性,实行计划经济,严重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
背景资料
• 东欧八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
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民主德国。
• 亚洲六国:中国、越南、北朝鲜、蒙 古、老挝、柬埔寨。 • 拉美一国:古巴
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 “降下的旗帜,升起的困惑”
• 1991年11月25日晚9时,飘扬了70余年的 苏联国旗黯然降下,三色沙皇国旗代之 缓缓升起。 • 社会主义国家由:15-5个; • 占陆地面积由:24%-7.5%; • 人口由:16亿-12.7亿; • 共产党由:180-130家; • 共产党党员由:9100万-6400万。
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 业革命起步的机遇。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 后,清朝没有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反而用 幻想来欺骗自己,拒绝去认识外面的世界, 拒绝改变旧制。当时的欧洲,第二次工业 革命正在酝酿之中。1870~1913年以电气 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改 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美国、德国和意大 利等国家抓住机遇并获得成功。
由于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清,社会生 产力发展缓慢,“文化大革命”时 发生停滞和倒退。
1955年,我国GNP占世界的4.7%, 1978年下降到2.5%; 1960年,我国GNP与日本相当,而 1978年却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
• 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 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 1980年,“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 想”,“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问 题”。 • “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 坚持。 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 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 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 1990年2月,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 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 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 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 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毛概答案22
毛概材料分析题答案专题一一:(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意义。
答:必要性: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答:中国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你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
从时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而不仅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稳定性;从空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不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性。
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部表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反映,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外在樗。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邓小平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他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科学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划清了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揭示了社会主义优于高于资本主义的根源,从理论层面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邓小平的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概括和发展。
一,邓小平从生产力的高度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无疑是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指出:“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本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简答题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简答题
摘要: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和作用
四、如何在实践中贯彻社会主义本质
正文:
社会主义本质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和特点的理论概括,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包括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些内容相互关联,构成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任务,它意味着要摆脱生产关系的束缚,发挥生产力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决定性作用。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任务,只有生产力得到全面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平正义。
剥削和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而社会主义制度要消除这些矛盾,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它要求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调整分配结构,实现贫富差距的合理调整,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在实践中贯彻社会主义本质,首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生产力
的发展。
其次要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消除剥削和两极分化。
最后,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
第七讲社会主义本质及其规律
第七讲社会主义本质及其规律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要搞清楚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一词与社会主义思潮、社会主义问题紧密相联。
社会主义问题的复杂性决定着社会主义思潮的多派别性,进而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多义性。
“社会主义”的多义性表明社会主义有许多种。
其中,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有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有作为一种体制或制度的社会主义,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
此外,还有空想社会主义、非科学社会主义,等等。
每一种社会主义的具体含义和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每一种社会主义又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它们之间既有内在逻辑的历史的相统一的联系,又有具体的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区别。
其联系主要在于:一方面,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它源于社会实践运动和一定社会体制、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是作为一定社会的实践运动、体制、制度和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的理性思考和思想理论表现,是特定社会实践运动、体制、制度和社会形态的本质的反映和理论抽象,带有超越时间、空间的特质;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它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特定社会的实践运动、体制、制度和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它所拥有的正确性、科学性、真理性的程度直接影响到特定的社会实践运动、体制、制度和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发展水平、质量及发展方向。
其区别主要在于: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主要属于理论的范畴,是一种对社会主义具有本质的抽象性、普遍性和前瞻性的认识;而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则大体上属于实践的范畴,它涉及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具体的实际问题,是一种对社会主义具有现象性、特殊性和现实性的行为。
从“社会主义”多义性的联系与区别看,要完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必须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有机的辩证统一上下功夫。
邓小平在1982年5月曾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1980年,酝酿阶段 虽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概念,却抓住了社会主义 本质的内容,即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第二阶段:1980、5—1987年(十三大),形成阶段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原则: 第一是发展生产力; 第二是共同富裕。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作了完整概括。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 第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 第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制度。
总
结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以往认识社会主义只 是停留在社会主义特征或基本特征层次上,归纳出 社会主义应当具备的一些最一般的属性,优点是可 以清楚地把社会主义同其他社会形态区分开来。不 足之处是这种认识主要在于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 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而没有进一步回答具有这样特 征的社会他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如故不能把 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就不能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 会主义的问题。
列宁第一个进行了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伟大尝试。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第一,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 劳动生产率,这是无产阶级国际根本任务,具有最终决定意 义。第二,生产资料由国家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第三, 社会主义的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第四,列宁晚年认为 社会主义允许一定范围的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这不会改变社 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第五,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并提出了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 由于列宁领导苏联社会主义的时间不长,对社会主义实践的 探索只是初步的。
毛概专题八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科学 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 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 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 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和基础,是社会主义的 根本要求。 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 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 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 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 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 离开本质谈基本特征,就不能深刻地反映社会主 义的内在要求;离开基本特征谈本质,就不能很 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 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社会和谐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的重大判断。
•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 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得 出的重要结论,也是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等等。
• 列宁:落后国家建设 社会主义,首要的任务 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 实践: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新经济政 策”,充分运用商品、市场和经济手段建 设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
• 部分国有制 • 发展商业允许私商存在和一定范围的贸
易自由
• 国营企业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给企业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
义
理论意义
第一,社会主 义本质理论把 我们对社会主 义的认识提高 到了一个新的 科学水平 。
在社会主义
思想史上,第 一次提出了社 会主义本质的 科学论断,把 我们对社会主 义的认识,由 特征层面进一 步深入到本质 层面。
0420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修课目录
0420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修课目录0420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修课目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目录选修1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专题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2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3 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4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走向未来专题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1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2 “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十月革命3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专题三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1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3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4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1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 社会主义的本质专题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1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2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 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综合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选修2 经济学常识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1 斯密的理论贡献2 斯密的政策主张3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4 李嘉图的政策主张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4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专题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于主要模式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1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2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3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4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1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2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修3 国家和国际组织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1 国家的本质2 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3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4 国际组织概观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1 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2 英国的议会和政府3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4 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专题三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1 美国的联邦制2 美国的两党3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4 美国的利益集团专题四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1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2 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4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题五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1 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2 中国与联合国3 走进世界贸易组织4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5 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选修4 科学思维常识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1 探究思维奥秘2 学会科学思维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1 思维需要逻辑2 准确把握概念3 恰当运用简单判断4 学会运用符合判断5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上)6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下)7 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8 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专题三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1 思维应该辩证2 学会分析综合3 领会思维具体4 推动认识发展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1 思维力求创新2 运用发散思维3 驾驭聚合思维4 善用逆向思维5 把握直觉、想象和灵感6 鸟瞰思维研究选修5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一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2 积极维护人身权3 依法行使财产权4 切实保护知识产权5 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专题三信守合同与违约2 订立合同有学问3 言而有信守合同4 违约与违约责任专题四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1 通往就业之路2 就业维权之道3 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专题五家庭与婚姻1 构建和睦家庭2 法律保护下的婚姻3 夫妻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专题六法律救济1 不打官司解决纠纷2 心中有数打官司3 诉讼的基本程序4 用证据说话5 律师面面观选修6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专题一公民道德建设1 学会做人道德为先2 继往开来综合创新3 社会主义荣辱观4 “八荣八耻”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专题二公民的道德生活1 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2 工作岗位上的职业道德3 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4 健康成长中的个人品德专题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1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2 经济秩序呼唤诚信伦理3 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伦理4 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专题四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引导1 科技发展:锋利的双刃剑2 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3 网络的伦理困惑4 科技事业与人类福祉专题五对环境的伦理关怀1 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2 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3 呵护人类共有的家园4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及其科学内涵
1.简述社会主义本质及其科学内涵;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从国内看,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4.近代中国社会是什么性质的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由这样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决定的近代革命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答;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5PPT_
16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建设的时期,头八年内„„在经济建设方 面,那时候的任务是恢复经济和实现第一 个五年计划。不论在革命方面和建设方面, 那时候都有一条适合客观情况的、有充分 说服力的总路线,以及在总路线指导下的 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办法,因此教育了干 部和群众,统一了他们的认识,工作也就 比较做得好。这也是大家知道的。
出版社1999年版,第305页。)
18
资料: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 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 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 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了书面报告。 报告对建国以来12年的工作,特 别是“大跃进”以来的工作经验 和教训进行了总结。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突出强调和系统
上图为七千人大会期间领导人在一起
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1962年刘少奇在“七千 人大会”上指出:“我们应
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
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 的方法来进行建设,要按经
济办法管理经济。”(《刘少奇
选集》下卷 第423页)
图为刘少奇在பைடு நூலகம்千人大会上作报告
30
1998年江泽民在刘少奇同 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 “刘少奇同志积极探索适合我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强调,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 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 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 建设。50年代中期,他提出 社会主义经济要既有计划性, 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要充分 利用自由市场,利用价值规律 来调节生产。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20
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
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
种结合,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
论述社会主义本质
论述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经济体制,其本质是追求社会公平和人的解放,以达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它与资本主义相对立,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财富公有制,以及按劳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1. 社会主义追求社会公平: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
它主张消除贫富差距,缩小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促进资源的公正分配,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机会平等。
2. 社会主义追求人的解放:社会主义强调人的解放和自由。
它主张消除剥削和压迫,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不再受制于资本家的利益追求,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工作和生活。
3. 社会主义主张社会财富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是社会财富公有制,即生产资料和重要的生产要素归全体人民所有。
这种经济形式有利于防止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寡头垄断,保障社会资源的公正利用,避免财富的不正当积累。
4. 社会主义倡导按劳分配原则:社会主义主张按劳分配原则,即根
据个人的努力和贡献来确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这有助于激励人们积极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保障了每个人得到合理的回报。
此外,社会主义的本质还体现在其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等方面。
社会主义旨在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让人民共同分享社会财富和发展成果。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社会主义的实践可能存在不同的具体形式和路径,但其本质的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
社会主义本质ppt.
1980年4月,邓小平 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 ‚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 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 (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 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 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 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 长期停滞在很低的水平总 (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 (会赞比亚总统) 不能叫社会主义。‛
1980年5月,邓小平在 会见几内亚总统时说:‚社 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 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 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 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 质。‛
怎样全面、准确地 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 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答疑解惑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 力。 社会主义的首要 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 和文化生活水平。
关于社会主 义本质的论述, 不仅讲发展生产 力,而且讲解放 生产力
生产力 发展迅速
社会主义 优越性充 分体现
社会主义 优越性无 法体现
社会主义 得到巩固 和发展
社会主义 难以巩固 和发展
1985年4月邓小平在会 见坦桑尼亚副总统时说: ‚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 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 持。……但问题是什么是 (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 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 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 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 (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 题。‛
1986年9月,邓小平在 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 荣的口号同主义的致 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 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 第二是共同致富。‛
解放生产力
消灭剥削
发展生产力
消除两极分化
最 终 达 到 共 同 富 裕
社会主义 本质观的特点
• • • •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主义根本手段和最终目标的统一 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和最后结果的统一 社会主义效率和公平原则的统一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10分)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有制主体地位,二是共同富裕。
首先,公有制主体地位确保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确保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主体地位和稳定性,避免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存在的私有制和剥削制度,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更强的优越性和稳定性。
其次,共同富裕确保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完善。
共同富裕的实现,确保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同时也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确保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共同富裕的实现,确保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同时也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为指导,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要坚定公有制主体地位,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要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
个崭新的阶段。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第十四课 社会主义的本质
2.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 条件,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 定性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归根结 底是生产力提出的要求。社会主义的进一 步发展,也离不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生产力水 平是逐步 提高的
3.把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 本质来认识,既从根 本上恢复了马克思主 义的本来思想,又从 根本上纠正了我们过 去所犯的错误;既反 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迫切需要, 又对当代世界提出的 挑战作出了回答。
“不留空白”
在改革中,要坚持共同 富裕,防止两极分化,生产 力发展了,如果不走共同富 裕的道路,社会财富集中在 少数人手中,少数人富,多 数人穷,那就和资本主义制 度没有本质区别,就背离了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不 仅会导致社会出现种种矛盾, 妨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 且还可能危及社会主义制度 自身的安全 。
“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 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 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两级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一、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社 会主义的本质——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
二、社会主义应该能够避免 两极分化
一、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社会主义 的本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3.“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是条件,是途径。 它是生产力充分发展的根 本要求和必然结果,同时, 它又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制 度条件,只有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才能达到 共同富裕 。
齿轮的相互作用
二、社会主义应该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 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 富裕的构想是:
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 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 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 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形成的背景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应该说,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是很清楚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实现共产主义,也就是实现社会主义,要有个绝对前提: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巨大增长,如果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巨大增长,就只能有贫穷的普遍化,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增加生产力总量。
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多次明确指出:新的社会制度巩固下去的根本条件是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否则就不能战胜资本主义。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邓小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社会主义要优于资本主义,它的生产发展速度应该高于资本主义”。
我们党过去的失误是:在取得民主革命胜利以后,在一段时间里,没有正确地理解地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僵化,在实践中严重偏离了马克思主义,主要表现在没有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没有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使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弯路。
其主要表现:在经济建设中片面追求高速度,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15年赶英超美的口号;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等“左”的东西泛滥成灾;轻率的改变了八大对我国社会矛盾的正确分析,错误的估计和判断我国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把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中断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使我国经济建设失去了长达20年之久的大好时光而陷于曲折缓慢的发展之中。
之后,又有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以及非洲一些国家搞社会主义越搞越穷的教训。
鉴于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经历的挫折和失误,邓小平从80年代开始思考和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他不下20次谈到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
(二)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的提出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所遇到的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第一,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
在新的时代、新的条件下,应当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
第二,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
尽管我们较快地发现了问题,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直没有从根本上突破,甚至把它的弊端推向了极端,把贫穷落后等等都当成社会主义。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之后,如何认识和突破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落后于时代的社会主义观念,我们还没有搞清楚。
第三,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如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还是继续搞阶级斗争,我国的社会主义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是阶级斗争还是改革,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是对立、斗争还是和平共处,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等等问题,我们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第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对于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以前的社会主义实践也没有干过的新事物,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企业下放经营自主权、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一定范围内的发展、兴办经济特区及大量外资的涌入等等,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的,我们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为此,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时,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早在1980年,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障碍,就曾明确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1984年6月,邓小平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1985年4月,邓小平指出:“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总结了经验,肯定了从建国到1978年30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
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
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
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
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1987年2月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前邓小平要求:“十三大报告要在理论上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清楚我们的改革是不是社会主义。
”1987年4月,邓小平在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两段历史进行对比之后,进一步指出:“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1991年,邓小平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这方面的道理一定要讲够。
但另一方面,“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是要讲。
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
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应当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多年的历史性转变和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逐步搞清楚这个问题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和不断深化(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过程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在总结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从1980年邓小平开始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到1992年做出明确概括,历时1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施家庭承包经营的改革;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但是改革开放一开始就遇到了姓“社”姓“资”的争论。
对此,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1984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推向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同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著名论断。
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邓小平更加鲜明和突出地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1985年4月,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除贫穷。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
这两大原则的概括可以说是社会主义论断的雏形。
1986年底,邓小平提出: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
这就叫社会主义。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与此同时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更严重困扰着改革的深入,先是迫切要求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命题所做的总结性的理论概括。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含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对以往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认识所作的深层次的理论概括。
第一,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过去,我们讲社会主义曾经有过的最显著的特点和最主要的错误就是突出阶级斗争而忽视发展生产力。
现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则是突出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摆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位,认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的、首要的任务,在这样的基础上科学地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针对性很强,富有新意和时代内容。
第二,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以往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发展生产力。
事实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具体制度、体制方面的弊端也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改革。
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在社会主义动力观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思想,对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体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社会形态之间的区别在本质上是生产方式的区别。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既讲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又讲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全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最终消灭剥削奠定物质基础;只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促进、保证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第四,突出了社会主义的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以往的社会,除了原始社会以外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少数人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掠夺,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而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差别。
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失。
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仍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还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和外资经济等经济形式,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的补充形式长期存在。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要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五,突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邓小平在谈到社会主义本质这个论断时,并没有把它限定在死板的定义中,而是用了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在动态中生动地描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即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也有一个逐步体现的过程。
邓小平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时,把社会主义本质逐步体现的过程更加具体地描述出来。
这个战略步骤是通过分三个阶段实现的三个阶段性的目标来表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