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合集下载

第10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轮通关】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讲梳理

第10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轮通关】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讲梳理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明朝的民族政策
北面:鞑靼、瓦剌 重修 明中后期,两次突破长城 深入内地,包围北京; 还曾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 明英宗(土木之变) 1571年,鞑靼首领 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 朝 (隆庆和议);双 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 (互市)。
东北:女真各部 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 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
司礼监权重,出现 宦官专权
不断加强的产物。
④ 改革科举制 考试命题专取四书五经,写作时必须遵循程朱理学的有
关解释,行文格式一律固定为“八股文”。
思考2:中央政治制度变化的影响
明 ①废除宰相, 朝 权分六部

治 ②设置内阁

度 ③宦官专权 的 特务政治

化 ④八股取士
利: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专权;使 中央集权得以加强,巩固国家的 统一社会得以稳定
六、清朝统治危机的出现
1.(1)内部危机——人口的增长
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对照表
明洪武26年 0.70亿
明万历28年 清康熙39年
乾隆59年 道光20年
1.97亿 1.50亿 3.10亿 4.10亿
(2)内部危机——农民起义
(1)原因 ①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②人口基数比较大,人口统计范围扩大。 ③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大量种植。 ④赋税制度的变革放松了对人口的控制。 (2)影响 ①给清朝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资源 危机,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②使得大量的人口为了生存而转向工商业领域, 促进了清朝工商业的发展。
都指挥使司
军政
按察司
监察、司法
二、海上交通和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西 洋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历史中考专项训练:选择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历史中考专项训练:选择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选择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七下)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1、(2009·四川绵阳)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刘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准备写一篇历史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刘锐同学想法的是()A.浅议焚书坑儒 B.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明清的君主专制 D.清王朝的振兴答案:C2、(2009·山东济宁)不属于特务机构的是()①三省②六部③军机处④锦衣卫⑤东厂⑥三司A.①②④⑥B.①②③⑥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B3、(2009·山东济宁)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皇帝是()A.太祖努尔哈赤B.太宗皇太极C.世祖福临D.圣祖玄烨答案:B4、(2009·黔东南州)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两个皇帝是()A.秦始皇、明太祖B.秦始皇、明成祖C.秦始皇、隋文帝D.隋文帝、雍正帝答案:A5、(2009·南京)“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材料中的“我朝”是指()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答案:D6、(2009·苏州)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

这表明清初实行()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 D.文字狱答案:D7、(2009·山东威海)明朝时期,明成祖为加强君而采取的措施是()①实行削藩政策②搞锦衣卫③废丞相④设东厂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答案:C8、(2009·连云港)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唐朝中央机构明朝中央机构清朝军机处内景A.专制皇权 B.监察权力 C.丞相权力 D.地方权力答案:A9、(2009·江苏宿迁市)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设立和废除丞相(宰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A.秦朝和唐朝 B.西汉和唐朝 C.秦朝和明朝 D.西汉和明朝答案:C10、(2009·广东揭阳)清专制统治力量加强的重要表现是()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立东厂 C.曾设军机处 D.设立锦衣卫答案:C11、(2009·湖南娄底)清朝一个秀才清晨起来读书,忽见风吹书页翻动,猛然来了诗兴,吟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后来被官府捉拿斩首。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导学案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导学案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导学案2、 列举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知识建构 问一问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年建立的 朝;继此朝代后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完善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朝代、 、 、 、 、 、 。

、完成下列知识建构明朝:时间 、建立者 、都城 。

1616年, 统一女真,建金,史称 。

年, 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顺治帝迁都 。

废除 ,取消 ,把权分交 。

设立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建立 ,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 ,使皇帝集权受影响。

过程: 时建立, 时,进一步扩大皇权。

目的: 。

特点:题目选自 ,内容遵循《 》的观点。

影响:禁锢 ,阻碍 。

目的: 。

表现:明清时最厉害, 朝达到顶峰。

影响:严重阻碍了 。

创设情景“ 衣冠禽兽”一词的由来“衣冠禽兽”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

明朝中期以前的“衣冠禽兽”是赞语,有让羡慕的味道。

明朝官员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即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 ;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一样的水鸟;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官服绘兽,即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文武官员一至四品穿红袍;五至七品穿青袍;八品、九品穿绿袍。

老百姓把做官的称为“衣冠禽兽”。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当官的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文官武将身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洪水猛兽。

于是,“衣冠禽兽”开始具有贬低的含义,老百姓也就把为非作歹的官员称为“衣冠禽兽”,比喻道德败坏。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政治方面:(1) (明朝) ; ( 2)、(明朝) 清朝: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八股取士文字狱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3)、(明朝);( 4)、(清朝)思想文化方面:(5)(明清)、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胡惟庸早年投奔朱元璋,深得宠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教学反思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下册-打印版
【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八学习主题的第一课,第八学习主题是同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与封建帝国的危机并存是我国明清时期的突出特点。

本主题分别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民族关系以及封建国家的危机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明清时期的情况。

明清时期、统治者对内通过设立内阁、军机处,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本课重点是明清专制集权加强,难点是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按教学大纲规定一个课时完成,时间紧任务重。

本节课的授课班级是初一(3)班,大部分学生对历史都很感兴趣,上课时均能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个别学生的课外知识十分丰富,所以课程进行较为顺利。

关于厂卫制度,学生在许多影视剧中或多或少有了解,所以讲解过程中,我没有采取教师主讲的方式,而是板书思考题然后逐一解答,最后,课堂目标完成。

美中不足的是,难点还应结合文革某些现象,多采用纵向横向练习对比,加深印象,巩固记忆这是我今后教学中所要注意到的。

初中-历史-下册-打印版。

七下历史期中填空练习(1-14课)

七下历史期中填空练习(1-14课)

七下历史期中填空练习(1-14课)第六学习主题: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制”1、581年,北周外戚称帝,建立以为都城的隋朝,年号为。

他就是。

589年,隋灭,统一全国。

他统治期间,出现了“”的局面。

2.、618年,建立唐朝。

626年,即位,是为唐太宗,他以为年号。

3、改革措施:①;他任用、、和等在中担任要职②,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以代替劳役。

③,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④,大力培养人才;唐朝中央设、等学校。

⑤,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

4、意义: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政治、社会、国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1、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提拔了、等名臣。

2、唐玄宗名叫。

他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

①②③。

④⑤。

3、意义:经过唐玄宗的治理,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唐朝进入时期,史称“”。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1、从三国到南北朝时期,主要用选拔官员。

隋朝统一全国后,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的正式创立。

、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唐朝的科举考试分和两大类。

常科中,最重要的是,其次是。

2、科举考试的程序:先在州府,合格参加尚书省组织的,武则天创立了,最后,经吏部考核后量才任用。

3、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一种新的制度,表明我国选官制度,从转变为为主,有利于选拔到有真才实学的人,沿用1300多年。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1、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手段有:、、、。

2、是藏族的祖先。

7世纪初,唐太宗把嫁给。

唐中宗时把公主嫁给,823年唐蕃正式,并建立会盟碑。

3、南诏是和的先民。

8世纪初,统一各诏,建立了以太和城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4、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

从宰相制度的演变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以材料与问题为主探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从宰相制度的演变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以材料与问题为主探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叫太 监批 。批 红 的实权 ,落 到太 监手 里 ,太监 变 成 了真皇 帝 ,掌 握政府 一 切最 高最后 的决定
权 。遇到太监懒批的,便拿来当作包鱼包I的 土 J 废 纸用 。这种 黑 暗腐败 ,在 历 史上 ,只有 明代
有 。 ”
接 着教 师介 绍下 列 学术观 点 :明末清 初思 想家 黄 宗羲 认 为 :“ 明之 无 善治 , 自高皇帝 有 ( 明太祖 )罢 丞相 始 也 ” 。孟森 先 生认 为 明朝 的流 弊 有三 点 :一 、“ 明代 之 弊 ,无 过于信 用
以看 出宰相 地位 和权 势 的变 化 :
“ 两汉时期 ,皇帝对丞相待之 以礼。丞相
谒 见皇 帝 时 ,皇 帝起 立 ,赐 丞 相座 。丞 相生 病 了 ,皇帝 还要 亲 自前 去探 视 。隋唐 时期 的官 员
《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2 1 年第 2 01 期
“ 武十 三年 正月 ,诛丞 相 胡惟 庸 ,遂罢 省 ” 洪 。 二 、探 究朱元璋 为什 么要废 除宰 相
军机处 自 雍正七年 (7 9 12 )始于隆宗 门内 设置军机房 ,止于 1 1 年 5月,清末 “ 91 预备 立宪 ” ,撤销军机处 ,成立 以庆亲王奕勖为首 的责任 内阁 。 简要 介绍 清朝 中枢 机 构 的历 史沿 革 努 尔 哈 赤 时期 ,八旗 旗 主 “ 治 国事 ” 共 ; 皇太极 时期 ,议 政 王大 臣会 议 ,凌 驾 于 内阁、

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 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 缮 写 。后 名 军机 处 ,地 近 宫廷 ,便 于 宣召 。为 军机大臣者 ,皆亲臣、重臣,于是承 旨、出政 皆在于 此矣 。 ” 结合材料和课本 ,学生可 以得 出结论:出 于西北 军事用 兵 的 需要 、阶级 斗争 的需要 、巩 固皇权 的需 要 。 三 、读材 料 “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 年 ,威命 所寄 ,不 于 内阁而 于 军机 处 ,盖隐然 执政之府 也”“ 机务及用兵 皆军机大臣承 旨, 天子无臼不与 ( 军机 ) 臣相见, 大 无论宦寺 ( 宦 官)不得参,即承 旨诸 臣 ( 军机大臣)亦只供 传达 缮撰 ,而 不 能稍 有赞 画 于其 间也 ”由此 , 可 知军 机处 的性 质是 :处理 全 国军 政大 事 的常 设 核心机 构 。其影 响 为 :军机 处设 立后 ,逐渐 取代 了内 阁和 议 政王 大 臣会 议 的职权 ,但 军机 大臣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 ,完全听命于 皇 帝 ,军 国大 事 皆 由皇 帝 一人裁 决 。君主 专 制 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四、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从 16 年朱元璋建立 明朝到 l4 年鸦片 38 80 战争前夕,历时 4 0 7 多年,这是我国历史上一 个 重要 的封建 统 治 时期 ,也 是我 国封 建制度 由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8第八学习主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PPT课件 (1)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8第八学习主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PPT课件 (1)

B.享有军政等方面大权
C.监督办理“金奔巴制度”
D.册封达赖和班禅
D 37.康乾时期,丝织生产超过苏州、杭州的都市是( )
A.无锡
B.广州
C.南京
D.松江
A 38. 乾隆年间只准开放一处对外开放港口与国外贸易,
这一是
()
A.广州
B.宁波
C.厦门
D.南京
C 39.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的叙述,
收复台湾。

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
流域,在
和尼布楚修
建城堡。
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取得两次
的胜利。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

》。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
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5.明清时期,仍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但考
试的题目选自“四书五经”,考生答卷必须按照呆板
固定的格式来写,论述的内容须遵循宋朝朱熹的《四
书集注》,这就是

6目.明的清:为统了治集者权大的兴需文要字,狱加: 强思想控制
内容: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
A、发展对外贸易 B、扩充疆域 C、扩大海外市场
B D、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
24.下列对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出使西洋到达印度古里 B、先后共六次下西洋
C、一共到达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D、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
25.我国什么时候就有人远涉重洋,到南洋一带谋生(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节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标解读】1、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①中枢机构的变化 ②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 ③选官制度的演变 ④监察及谏议制度 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①从明清中枢机构的变化,看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②分析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堂知识结构】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唐→宋→元)古代政治 表现 2、选官制度:战国至汉初→汉武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 制度成熟 3、监察制度:秦汉→隋唐→宋→明清特点1、中央集权加强:汉朝→宋朝专制集权 表现 2、专制皇权加强:明清时期不断加强影响: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主干知识梳理】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中枢机构的演变1、早期:秦汉秦朝实行 制, 是中枢机构中的最高的行政长官;汉武帝时设 与三公相制衡,东汉 取代了三公的权力;魏晋南北朝时三省出现,但是尚未构成中枢机构。

23、宋朝设置 ,其长官为 ,但相权被分割, 掌管军政;财政归 掌管;宰相只有 权。

4、元朝废除 ,实行 制,只设 。

5、评价⑴进步性: 。

⑵局限性:随着专制皇权的强化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二)选官制度1、战国至汉初:实行 制度。

2、汉武帝时期:实行 和 制度3、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制度。

4、隋唐:实行制度⑴背景:隋朝统一后,没落,依据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需要。

⑵过程:①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开始设立___________,科举制形成;③_________日益完善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的考试选官制度。

⑶影响:前期积极影响:政治:①非贵族参政,扩大社会基础;②选拔了人才,巩固了统治;③制度成熟,中国长期领先的制度保障。

川教版七下历史第八主题复习填空

川教版七下历史第八主题复习填空

第八主题复习填空姓名:班级: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1、明朝建立的时间是,建立者是,定都今。

2、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废除和中书省,把朝廷政务交给处理,并直接对皇帝负责,使皇帝直接控制国家的军政大权。

(2)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3)利用实行恐怖专政,以强化君权。

(4)思想上:和。

4.统一女真的是,改女真为满洲的是,建立清的时间是,都城在5.清军入关的时间是年。

迁都北京的是:。

6.清朝设立,成为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7.八股文的题目选自,所论述的内容遵循的观点。

8.统治刻意挑剔文字所谓的错误而兴起的大狱是,顶峰是,危害是。

第11课明朝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受的委派。

2、郑和西洋的次数是次,第一次得时间是,出发地点是,最远到达地区是。

3、早在时,我国就有人到南洋谋生,后,更多的中国人到那里,后期,在南洋的华侨超过了10万人。

第12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1.明朝中期打击倭寇的代表人物是,主要战役是,时间是。

2.17世纪20年代占领我国台湾的是,收复台湾的是,时间是。

3.17世纪中叶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是,抵抗的代表是,战役是。

4. 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名称是,时间是,条约规定的大片地区是中国领土,从法律上划定了的边界。

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1.顺治帝册封喇嘛教首领 , 康熙帝册封。

2.帝开始设置,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进一步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乾隆时制定了制度来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

4.帝从手中,收复台湾。

1684年,设隶属省,巩固了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5.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企图分裂祖国,康熙平定叛乱后,清朝设置了将军进行管理,加强了对部边疆的管理。

6.18世纪时回部上层贵族叛乱,乾隆帝平乱后,设置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理。

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7.清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3、废除丞相
(1)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先后任命过四员丞相(李善长、徐
达、汪广洋、胡惟庸),其中胡惟庸主政时间最长、 权最重。任相七年,权倾朝野,骄恣擅权,并毒害 刘基(即刘伯温)。刘伯温很不看好胡惟庸,评价 是:“譬之驾,惧其偾辕也。” ,区区小犊,一经重用,偾辕破犁,祸且不浅了 当 朱元璋向刘伯温询问胡惟庸任丞相是否合适时,刘 伯温连连摇头道:“不可不可 。” (《明史》)
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于赤贫的农家。他在1328年10月21日 生于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他的幼年非 常困苦,放过牛,要过饭。16岁时,他被送入一个 寺院做小行童,当杂差。他的脸面有皱纹而痘点斑 斑,颚部突出,这副奇异的样子使人望而生畏。25 岁,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 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 郭子兴,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 分给大家。后来成为起义军的主要领导人。
2、军机处设置——专制顶峰(雍正)
三、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 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 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 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⑴原因: 行中书省权力过大
三司 互不统辖
⑵职能:
中央
各司其职
布政司
都指挥司 提刑按察司
民政和财政
军政
监察和司法
⑶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
例题6.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评
价,正确的是
A、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制度的划时代的变革

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第10课 鸦片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运用表格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 1.了解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
并分析其影响。 侵华的史实。
2.掌握《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
内容,认识其对中国的危害。 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
3.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 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开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__上__海___五处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3.影响 (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主权和__领__土___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2)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__半__殖__民__地__半__封__建__国家。
知识点三 战火再燃 1.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英联络__美__法__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过程 (1) 第 一 阶 段 (1856 ~ 1858 年 ) : 英 军 进 攻 广 州 →法 国 加 入 →攻 陷 广 州 → 进 逼 _天__津___→签订《天津条约》。 (2)第二阶段(1859~1860年):挑起冲突→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圆__明__园__→签订 《北京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
史料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 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①。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 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②。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注:①“必须”反映了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刺激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的工业文明。 ②反映了鸦片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思考 史料反映了作者对鸦片战争怎样的客观评价? 提示 肯定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客观进步作用。认为鸦片战争推动了中 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高二下学期历史校本作业:1 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校本作业:1 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完成时间35分钟班级姓名座号课时作业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天津模拟)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里主要强调( )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3.“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这首唱了600多年的民谣代表了洪洞古槐后裔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这种现象深受中国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回顾历史,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B.嫡长子的大宗地位是绝对的C.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4.(2016·郑州调研)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 )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5.(2016·南昌模拟)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

部编本历史新教材与川教版教材的不同

部编本历史新教材与川教版教材的不同

部编本历史新教材与川教版教材的不同作者:刘建辉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25期摘要:历史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历史教材工作事关重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提出要把教材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实抓好。

历史教材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涉及民族问题,要不断强化统筹管理。

关键词:历史教材部编本川教版七年级下册2009年,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对初中历史教材编写进行了专题研究,指示教育部要组织编写历史教材。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新课标,着手组织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2017年秋,部编本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开始在全国使用。

作为历史教师,我校历史教材开始由过去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实验教科书(川教版)(以下简称老教材)到现在的新教材,经过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个人认为七年级下册新老教材有如下变化:一、部编本历史教材的课文辅助部分切合实际,形式多样,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老教材辅栏中提出了看、写、记、说等方面的要求,个人认为写、记两部分内容过于简单,没有很大帮助。

新教材取而代之的是课文旁设“相关史事”“人物扫描”。

老教材每课都设计有“学习活动”,具体包括“编写历史小故事”“课堂讨论”“编演历史短剧”等,个人认为这些是难以开展的,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对学生要求过高,过去基本是没法展开的,我是给学生展示历史图片、史书简介、历史比较小结、电视剧片段等。

新教材的课文后设有课后活动,以形式灵活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还有知识扩展,介绍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

二、部编本历史教材的内容更加科学,真正落实新课标,有利于学生学习。

老教材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新教材只在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3节“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老教材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新教材只在第3课《盛唐气象》的第2节“民族交往与交融”涉及。

老教材只在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第3节“唐与回纥的关系”用3句话“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以安禄山、史思明为首的叛军猖狂一时,攻占大片土地。

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川教版历史课程网

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川教版历史课程网

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川教版历史课程网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WTT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川教社历史课程网:://.chuanjiaoban./article.php?id=5403川教版历史教科书全部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5课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第6课春秋争霸第7课战国七雄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第9课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第10课战国百家争鸣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11课秦朝的统一第12课陈胜、吴广起义第13课西汉的兴盛第14课丝绸之路第15课东汉的兴衰第16课秦汉时期的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7课三国鼎立第18课从西晋统一到南北对峙第19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书法主题活动历史学习经验交流会实验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题活动一创办“历史角”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夏朝和商朝第5课西周的兴亡第6课春秋争霸第7课战国争雄第8课商鞅变法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第9课秦朝的统一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第12课张骞通西域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主题活动二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主题活动三三国南北朝历史综合学习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上)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第18课卓越的工程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第20课汉字的演变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附录(一)朝代简表(上)附录(二)中国古代历史大事年表(上)附录(三)历史学习资源分类推荐(1)《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主题活动四历史遗址考察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第八学习主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第12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主题活动五演讲会第九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第15课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第16课建筑奇观第17课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第18课唐诗与宋词第19课明清小说第20课石窟艺术宝库第21课书法与绘画主题活动六走近印刷术主题活动七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欣赏会附录(一)朝代简表(下)附录(二)中国古代大事年表(下)附录(三)历史学习资源分类推荐(2)《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题活动一列强侵华史综合学习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5课洋务运动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辛亥革命第8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9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第12课红军长征主题活动二红军长征故事会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15课国共合作抗日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主题活动三抗日救亡歌曲演唱比赛第五学习主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全面内战的爆发第18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第六学习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课近代民族工业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第七学习主题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教育和科学技术第22课思想文化附录一简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历史学习资源分类推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5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第6课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第11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第12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第四学习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第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第五学习主题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第16课朋友遍天下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第19课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第21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第3课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第三学习主题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古代希腊第5课古代罗马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第四学习主题古代文明的交融第7课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第五学习主题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9课古代的文字与文学第10课古代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第11课古代宗教世界近代史(上)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第12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第13课英国的新生第14课美国的独立第15课法国大革命第16课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第二学习主题工业革命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学习主题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第19课美国南北战争第20课俄国农奴制的废除第21课日本明治维新第四学习主题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22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23课巴黎公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近代史(下)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主题活动三辩论会:我看萨拉热窝事件第六学习主题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第3课自然科学的革命第4课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世界现代史第一学习主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5课伟大的十月革命第6课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第二学习主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第7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第9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四学习主题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第14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五学习主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6课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第17课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第六学习主题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8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向第19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七学习主题现代科技与文化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21课现代文学艺术成就第 11 页共 11 页。

课时作业1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课时作业1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第3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全国名校联盟联考)清顺治皇帝说:“尔等(内阁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

”这说明()A.军机处分割了内阁权力B.内阁的票拟权被剥夺C.内阁制约着皇权的滥用D.内阁权力受到了限制解析军机处始设于雍正皇帝时期,故A项错误;内阁享有票拟权,故B项错误;内阁作为皇帝的内侍机构,为专制皇权服务,故C项错误;据材料“皆朕亲裁”可知内阁权力受到了皇权限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8·江西重点中学联考)《清史稿》:“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

”这表明()A.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内阁学士的地位尊崇C.军机处控制了内阁D.军机与内阁相互牵制解析军机大臣位高权重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可知重用内阁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可知是地位尊崇,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内阁,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体现军机处与内阁相互牵制,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8·辽宁大连调研)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时年24 岁的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 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

这反映了()A.专制皇权空前加强B.皇帝与司礼监关系密切C.中央集权大大加强D.内阁与司礼监互相牵制解析材料反映皇帝利用内阁和司礼监互相牵制,不用上朝即可控制朝政,故反映出皇权空前加强,故A项正确。

皇帝与司礼监关系密切,体现不出“时年24 岁的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故B 项错误;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互相牵制是材料内容,但不能体现出材料现象的本质,故D项错误。

答案 A4.(2017·湖南考前演练)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倍受大臣们的尊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也多为首辅举荐,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

必修一第10课教案

必修一第10课教案
3、英国的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特别是严重危害了清王朝统治。中国开始了禁烟运动(高潮是虎门销烟)中英两国的民族矛盾迅速激化,英国借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砸门”
通过帮助学生理清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从而掌握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拓展: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请大家结合史实对此进行判断。
思考与判断:百年的中国屈辱史是从何时开始的?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教训?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一)历史背景:战争爆发前中国与世界
1、清政府:危机四伏(帮助学生从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全方位把握)
2、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列强:蓬勃发展(运用比较法来认识中西对比的巨大差距)
思考: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怎样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这种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注意点:在帮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影响的时候,必须理清层次。整个影响首先应该明确这场战争的性质,然后从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的变化三个方面来理解影响,并注意三个变化之间的关系。本课一个重要概念“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应该在这里讲清楚:所谓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而半封建是指封建主义仍然占统治地位,但民族资本主义正在产生发展。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都包括了政治、经济、思想各个方面的变化。像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半封建都是对这个概念的错误理解。最后在理解鸦片战争影响的时候结合三个模块中新思想的萌发也要提一下。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反抗除了直隶提督的抵抗外,还应该把太平天国的反侵略斗争结合进去。
(三)结果和影响:
1、结果:《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定以及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对应练习--第10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对应练习--第10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0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基础过关练题组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秦朝北筑长城,防备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

当时长城防御的主要少数民族是()A.羌、氐B.匈奴C.夷、越D.夫余、乌桓2.2013年4月16日,“匈奴与中原——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开幕,展览展示了从战国时期到汉代以游牧为特征的匈奴文明与以农耕为特征的中原文明之间的冲突、碰撞,最终走向融合的进程。

为消除匈奴对北部边疆的长期侵扰,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派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修筑万里长城C.实行和亲政策D.焚书坑儒3.(2020山东潍坊寿光现代中学高一月考)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

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绸之路畅通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C.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D.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4.当前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倡议落地实施的关键时期。

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张骞B.西域的葡萄、石榴等作物经此通道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C.其路线是从西汉的都城洛阳出发,直达西亚、非洲D.这条通道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题组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5.唐朝对归附的东突厥各部首领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这表明唐朝()A.民族政策灵活开明B.管辖突厥各部C.首先采用武力征服D.改变了突厥的社会性质6.(2020北京平谷五中高一月考)有学者在吐鲁番考古时发现了大量唐朝文书,其中公文书内容涉及土地、户籍、赋役、军事、诉讼和馆驿等,私文书内容多为借贷、买卖契约等;此外还发现了《千字文》等蒙书。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视角3 中西城市的特点
材料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古希腊城市具有多山和临海的地理条件,结合山体地形防御外敌进攻和避免海水 侵害是其重要特点。古希腊城市最初一般都修建于高地及小丘上,后来逐渐拓展,形 成建有神庙并具有防卫功能的卫城和分布市场、行政机构、居民点的下城两部分。雅 典就以卫城为核心,卫城中最早的建筑是雅典娜神庙和其他宗教建筑③。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福建土楼和古希腊建筑各自的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提示 特点:福建土楼圆形封闭结构;双重功能;聚族而居。古希腊柱式开放结构;追 求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原因:福建土楼小农经济是根源;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儒家思想影响。古希腊工商 业发达;民主政治发展;人文精神的影响。
史论史识
认知升华 村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伴随着农业发展,定居村落
逐渐形成。自然因素对于传统村镇聚落形成的影响较大,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和地质 条件等。村落是一个完善的社会组织系统,它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居住、生 活、繁衍的场所和进行生产、社会生活的基础,宗族制度、文化习俗和政治权力对村 落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史论史识
1.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
2.比较古代中西方城市的异同及原因
项目
古代西欧城市
古代中国城市
布局或 功能
依据地形;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 统;突出商业和娱乐,以“市”为主
严格礼制(等级),规范有序;功能 分区;突出政治功能,以“城”为主
同:都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种功能
发展特 中世纪城市长期自治
拓宽教材
2.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的历史纵横“耶莫遗址”,能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 两河流域出现了村落,形成有规模的定居生活;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①建立时间:1368年初
②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③都城:应天(南京)
④年号:洪武
⑤统治措施:A、废除丞相制,取消中书省,权分六部。

B、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C、建立厂卫制度,实行恐怖统治。

D、实施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限制人们的思想。

①建立背景: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

②建立时间:1636年
③建立者:皇太极
④都城:盛京(今辽宁沈阳),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

⑤国号:皇太极将后金改为清。

⑥统治措施:A、设置军机处。

B、推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①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了内阁权利,影响皇权。

②时间:雍正帝时。

③目的:为了军事上的需要。

④实质:是清朝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①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②考试内容:题目选自四书五经,形式呆板固定,内容必须遵循朱熹的《四书集注》的观点。

③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①目的:为了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

②定义:是指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

③顶峰:清朝
④危害:它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