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1. 引言隧道是现代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隧道监控量测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的细则,以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监控设备选择在隧道监控量测工作中,需要选择适当的监控设备。

这些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 具备高清晰度图像采集功能,以便实时观察隧道内的运行情况。

- 能够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

- 具备烟雾、火灾等灾害监测功能,能及时发现并报警。

- 具备车辆行驶状态监测功能,如车速、车流量等。

- 具备智能分析功能,能根据监测数据识别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

3. 监控布局设计在隧道监控量测实施过程中,应合理设计监控布局。

以下是一些建议:- 根据隧道长度和形状,确定安装监控设备的位置。

- 针对关键区域,如车辆进入和离开隧道口、隧道内的交叉口等,增加监控设备数量,以便全面监测。

- 注意隧道内的盲区,合理布置监控设备以消除盲点。

- 考虑到监控设备的覆盖范围和角度,确保能够全面观察隧道内的各个区域。

4. 数据采集和分析监控设备的作用不仅仅是实时观察隧道内的情况,还可以采集和分析数据,从而提供更多的管理决策支持。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要点:- 对于环境参数的采集,如温度、湿度等,应进行长期的数据记录和分析,以寻找隧道内的变化趋势。

- 对于车辆行驶状态的监测,应及时记录并分析车速、车流量等数据,以评估隧道的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

- 对于灾害监测的数据,如烟雾、火灾等,应设置相应的报警阈值,并及时发出警报。

5. 报警与处置监控量测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及时发现并处理隧道内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

以下是一些关于报警与处置的建议:- 设置合适的报警阈值,确保只有在真正有异常情况发生时才会触发报警。

- 确定报警信号的接收方,如相关部门或人员,以便他们能够及时采取行动。

- 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包括应急联系人、应急电话等信息,以便在异常情况发生时能够快速应对。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监测目的监测基坑结构应力和变形情况,掌握基坑围护结构的动态,验证基坑支护的设计效果,保证支护结构稳定、地表建筑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并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

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

提供判断基坑结构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车站主体结构的施作时间。

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确保施工安全。

通过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基坑结构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修改或确认车站主体结构设计参数。

控制地表的下沉,确保地面交通顺畅和地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本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发展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2、监控量测流程图监控量测流程图见下图:监控量测流程图3、监测项目及频率监测项目及频率见下表: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表4、监测点的选设监测测量点可分为控制点和观测点(或测点)。

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等。

各种测量点的选设及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基准点的选设必须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通视条件好、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基准点的数量不少于3 个,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或检验。

工作基点应选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并应满足下列要求:①设置在地表的工作基点:采用人工挖孔或大钻孔埋设法在地表设置的工作基点,其钢筋长度不应小于 3m,直径为 20mm,并作保护;②设置在建筑物上的工作基点:应选择在地铁施工影响区以外、建成时间较长且有地下室的建筑物上设置。

工作基点直径不得小于20mm,并作保护。

观测点选设在变形体上能够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并便于工作基点或邻近的基准点和其它工作点对其进行观测。

定期对基准点、工作基点进行检测。

5、监测方法(1)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①基础沉降监测a 监测前在便于监测高度处布设监测点,每个基础角点均布设监测点,且满足 15~20m 的间距要求。

隧1控制测量施工作业指导书(中铁上海局)

隧1控制测量施工作业指导书(中铁上海局)

隧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福州至厦门铁路隧道工程测量作业。

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2.1.1阅读设计图纸,复核隧道中心里程、标高及结构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1.2计算主线及轮廓线坐标,并由各分部技术负责人独立校核签字。

计算人与复核人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坐标计算和复核。

2.1.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2.1.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2.2 外业技术准备2.2.1 根据规范要求,对设计单位交接的控制网点进行现场检查其安全性及稳固性,并对CPI、CPII及高程控制网点成果进行复测确认,复测成果及时上报监理及业主单位进行复核审批。

2.1.2 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2.1.3 配置足够的测量仪器设备,测量仪器设备精度必须满足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精度要求,保证仪器设备经过国家检定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2.1.4 隧道工程开工前,应根据相关测量规范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工作需要,在CPI、CPII及二等水准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同级扩展加密测量工作,建立洞外测量控制网。

2.1.5施工图纸资料及线路设计参数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检查计算,准备实施测量工作。

3 技术要求3.1 内业资料要求3.1.1 首先必须对图纸会审,理解设计意图,对线性要素、中桩坐标复核,对全线标高根据图纸提供的要素进行复核,作好会审记录,对错误或疑问及时联系设计院明确。

3.1.2 加强对图纸的管理,对于设计变更部分,在原图用红笔标注,通知所有测量人员,图纸应标明有效或无效。

3.1.3 测量内业计算资料必须做到两人独立计算复核,必要时经过第三者计算复核或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复核。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10.1.监控量测目的围岩监控量测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是确保安全及结构安全、指导施工顺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采用新奥法设计与施工的隧道,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程序。

以量测资料为基础及时修正初期支护参数,确保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实施动态设计、施工。

10.2.控项目及量测点布置监控量测项目包括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选测项目根据施工时的具体情况以及设计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选定。

见表10-1和表10-2。

表10-1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10-2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按表10-3规定。

表10-3 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隧道二次衬砌沉降缝两侧不均匀沉降观测、洞口段与洞口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应15d进行一次。

洞内沉降缝每侧布设四个以上观测点;洞口布点视过渡段情况而定。

10.3.量测频率各项量测项目量测频率应根据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分别按下表10-4和10-5确定。

表10-4 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表10-5 量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10.4.量测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及反馈每次量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并绘制量测数据时态曲线和距开挖面关系图。

对初期的时态曲线应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化速度。

数据异常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加厚喷层、加密或加长锚杆、增加钢架等加固措施。

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根据量测结果按表10-6指标进行:表10-6 变形管理等级⑴按变形等级指导施工。

⑵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加强初期支护系统。

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mm/d,拱部下沉速度小于0.15mm/d时,围岩达到基本稳定。

围岩量测-11

围岩量测-11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永蓝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作业。

2 量测项目实施监控量测的目的具体包括:(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

(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

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3)通过监控量测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

(4)通过监控量测进行大跨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5)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

(6)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监控量测计划隧道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及频率见下表《监控量测项目表》。

同时配备选测项目所需的设备,必要时实施选测项目。

监控量测项目表表中,1、2、3、4、项为应测项目,在开挖过程中随着进度情况安设测点进行观测,5、6、7、8、9项为选测项目,根据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由监理工程师决定。

3主要量测方法3.1隧道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

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

在节理、裂隙发育的镶嵌状、块状脆性硬岩地段应重视观察围岩的节理、裂隙走向及发育程度,对易引起坍塌的岩块及时进行锚杆支护或喷射砼封闭。

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

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3.2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量测围岩及初支变形量测是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障。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工程项目JHSK-I标四工区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审批: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吉图珲客专JHSK-I标项目经理部四工区二0一一年五月十日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工程项目JHSK-I标四工区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一、编制总则第1条为加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充分发挥监控量测在隧道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规范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的要求,并结合本标段的特点和施工图纸,编写本作业指导书。

第2条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参数的调整和二次衬砌施作的时机提出依据,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指导施工过程和施工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监控量测须纳入关键工序管理。

二、编制依据《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本标段施工图纸以及铁道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120号文件。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吉图珲客专JHSK-Ⅰ标段四工区隧道监控量测工作。

四、作业准备监控量测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包括:监测项目的确定、人员和仪器设备的组织,以及技术工作的准备。

1、人员配备工区结合施工图纸及施工特点,成立专业监控量测小组,按照隧道划分,负责全工区隧道监控量测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2、制定监测作业指导书工区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隧道施工图纸,针对不同隧道的地质状况制定出可行的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并上报监理。

五、监控量测的技术要求1、监控量测目的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研究监测工程状况的累计记录,积累量测数据,有助于修正工程设计,并通过观测数据与理论上的工程特性指标进行比较,以便了解设计的合理程度,为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隧道洞内支护结构和周围岩体的变形及应力状态及其稳定情况密切相关,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岩体的各种破坏形式产生之前通常有大的位移、变形、受力异常等,通过观测结果来验证施工方案的正确性;确定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定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目录一适用范围 (2)二工作准备 (2)2.1仪器配置 (2)2.2人员配置 (2)三主要工作依据 (2)四监控量测的目的 (2)五监控量测主要工作内容 (3)5.1编制监控量测实方案 (3)5.2埋设观测设备: (3)5.3实施观测 (3)六监控量测工程 (4)6.1必测工程 (4)6.2选测工程 (4)七监控量测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4)7.1隧道洞内、外观察 (4)7.2洞内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5)7.3地表下沉测量技术要求 (6)八量测结束标准 (8)九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与反应 (8)9.1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 (8)9.2监控分析结果反应与应用 (12)9.3信息反应流程 (14)9.4工程对策 (16)十监控量测资料的验收 (17)十一考核 (17)十二附表 (17)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适用于贵广客运专线中铁二十一局指挥部所管区段〔D3K238+376~D3K270+004〕内隧道工程。

二工作准备2.1仪器配置全站仪要求:标称精度不低于2〃,2mm+2ppm。

收敛仪要求:数显电子收敛仪。

水准仪要求:不低于DS1标称精度。

所有仪器设备按规定送到有鉴定资质的专业鉴定单位鉴定并出具鉴定证书,合格前方可投入使用。

做好仪器的日常保养工作,保证仪器良好的工作状态。

2.2人员配置每个洞口配置量测人员2人。

三主要工作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标准?〔GB12897—2006〕;(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标准?〔TB 10601-2021〕;(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TB10121-2007 );〔4〕有关沉降观测系统的设计文件、图纸;四监控量测的目的确保施工平安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确保隧道施工平安,杜绝因监控量测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平安事故,尤其要杜绝施作初期支护后因监控量测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关门〞事故;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完成)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完成)

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JHS Ⅵ标(GDK283+044.6-GDK323+000段)隧道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吉图珲客专JHS 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一年八月九日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隧道工程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双线隧道围岩监控量测。

2 作业准备2.1开工前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类型和参数、工期安排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等编制量测计划。

编制内容应包括量测项目、量测仪器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反馈方法及组织机构、管理体系等。

同时还应考虑量测方法的经济性,并注意与施工的进程相适应。

2.2现场量测仪器应根据量测项目及测试精度来选用,一般应尽量选择简单适用,稳定可靠,操作方便,精度合理,便于进行结果处理和分析的测试仪器。

2.3现场成立专门监控量测小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监测、数据处理和仪器维修保养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设计和施工。

3 技术要求3.1熟练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

3.2熟练掌握监测点布设方法。

3.3熟练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及时指导现场施工。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埋设监控量测点→进行量测并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指导施工。

5 施工要求5.1 监控量测布点5.1.1 Ⅲ级围岩开挖完后直接在围岩岩面打眼,埋设监控量测点;5.1.2 Ⅳ、Ⅴ级围岩有钢架地段,开挖完成后,在岩面预埋两根Φ16钢筋,将监控量测点的钢板焊接在钢筋上,然后喷射砼。

预埋件示意图如下:5.2 监控量测项目5.2.1 必测项目是隧道施工中必须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包括:监控量测工艺流程图A洞内外观察;B水平收敛量测;C拱顶下沉量测。

5.2.2 选测项目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的监控量测项目,作为必测项目的验证和补充,包括:A地表下沉量测;B围岩内部变形量测;C锚杆轴力量测;D围岩压力量测;E支护、衬砌应力量测;F钢架内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洞内外观察、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洞口段与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为现场施工中必测项目。

隧道-变形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变形量测作业指导书

变形量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新奥法”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与围岩密贴喷混凝土、锚杆、钢筋网等,并积极利用围岩本身的支承能力来达到衬砌结构的稳定。

监控量测工作是采用新奥法设计、施工的隧道在监视隧道围岩稳定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施工程序,它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是确保施工及结构运营安全、指导施工程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

2.监控量测项目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

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

本标段主要监控量测项目有:2.1 必测项目必测项目是在采用锚喷构筑法施工时必须作为一道工序进行的项目,它包括:(1)洞内外观察;(2)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3)拱顶下沉量测;2.2 选测项目选测项目是根据围岩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条件有选择地进行的项目,它包括:(1)地表下沉量测;(2)围岩内部变形量测;(3)锚杆轴力量测;(4)围岩压力量测;(5)支护、衬砌应力量测;(6)钢架内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7)围岩弹性波速度测试。

3.量测断面的间距和量测频率3.1 洞内、外观察洞内、外观察是直接利用肉眼对隧道内外围岩及其支护、衬砌结构变化进行观察,以了解围岩稳定状况,对隧道施工其指导性作用。

3.1.1 洞内观察洞内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段观察两部分。

(1)开挖工作面观察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内容包括围岩围岩等级变化、节理发育程度、岩层及裂隙走向、地下渗水情况等。

每次观察后必须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见附表1),对于易引起坍塌的岩块及时进行锚杆支护或喷射混凝土封闭。

(2)已施工段观察对已施工段的观察每天进行至少一次,主要观察内容为: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和二次衬砌的工作状态,并作好详细的记录。

3.1.2 洞外观察洞外观察应每天进行一次,观察重点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其观察内容为: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监控量测的目的:监控量测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出依据,是确保施工及结构运营安全、指导施工过程、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采用新奥法原理设计、施工的隧道,监控量测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施工程序。

二、监控量测的项目:1、必测项目是施工中必须作为一道工序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它包括:(1)洞内外观察(2)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3)拱顶下沉的量测。

(4)地表沉降2、选测项目是根据围岩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条件自行确定的监控量测项目,作为必测项目的验证和补充。

它包括:(1)围岩压力量测(2)钢架内力量测(3)喷混凝土内力量测(4)二次衬砌内力量测(5)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量测,(6)锚杆轴力量侧(7)隧底隆起(8)围岩内部位移(9)爆破振动(10)孔隙水压力(11)水量(12)纵向位移三、量测断面的间距和频率1、地质及支护状况的观察,对判断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开挖前方的地质预报等十分重要,所以地质观察和记录对开挖后的每一个工作面都应进行,必要时还要进行地质描述。

对初期支护应进行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等的状况描述。

2、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等确定,其间距按表1采用。

拱顶下沉量测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应在同一断面内进行,并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应从表2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间距表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频率表表1表(2)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3、地表下沉量测应根据隧道埋置深度、地质条件、地表有无建筑物、所采用的开挖方式等因素确定是否进行。

地表下沉量测的测点应与净空水平收敛及拱顶下沉量测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沿隧道中线,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可按表3采用。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4、需要进行横断面方向地表下沉量测时,其测点间距应采取2~5米,在同一量测断面内应取7~11个测点。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监控量测是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内容,应将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作为隧道施工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地下工程的受力特点及其复杂性,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所得到的信息,为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以及调整施工方法、改变支护设计参数、调整预留变形量等修正设计提供原始依据,同时将量测等到的结果迅速反馈到设计施工中去,以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

一、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1、监测内容根据隧道围岩地质情况和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北衙隧道确定的量测内容见下表。

监测内容汇总表序号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监测目的1 地表下沉DS32型水准仪、塔尺掌握隧道施工时地表沉降的规律2 隧道拱顶下沉DS32型水准仪,钢挂尺、塔尺了解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支护结构变位规律3 隧道水平收敛数显式收敛仪(SGS-1收敛仪)4 支护状态观测每次开挖后对开挖面进行观测,如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处理;对已施工的区段每天至少观察一次,发现结构开裂、突出等异常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了解隧道支护结构及围岩地稳定情况2、测点布置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沿隧道纵向在拱顶及内轨顶布设测点,单线测点间距:V 级围岩5-10米,Ⅳ级围岩10-30米,Ⅲ级围岩30-50米;双线或三线大跨测点间距:按单线围岩级别降一级处理。

预埋环采用ф22钢筋(或购买膨胀螺栓),长30cm ,制环材料采用Ф6钢筋,将环焊接在ф22钢筋尾端。

按照围岩级别以相应的间距埋设预埋环,打30cm 深风钻孔,用水泥将直杆部分埋入孔中,环外露即可。

拱顶点应布置在隧道中线上。

拱顶点、水平收敛点布设在同一里程断面上。

①全断面开挖水平收敛点高度布设在轨顶标高处。

示意图如下:预埋环埋设示意图Ф6,环内径≤15ф22螺纹钢轨顶标高隧道中线ф22螺纹钢预埋环制作示意图1 测点布置示意图②台阶法开挖水平收敛点高度布设在上半断面拱脚标高上1m 处。

12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2020版)

12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2020版)

目录1.适用范围 (1)2.作业准备 (1)3.技术要求 (1)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7)5.施工要求 (7)6.劳动组织 (11)7.设备机具配置 (11)8.质量控制及检验 (11)9.安全及环保要求 (15)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成昆铁路*标段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施工作业。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1)熟悉设计文件对监控量测的相关要求。

(2)熟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等文件要求。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1)建立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2)建立测量控制网,布置监控量测点。

(3)配置监控量测使用的全站仪、反射片、手电、冲击钻、早强锚固剂等。

配置专用量测软件,APP终端采集设备等。

建立满足信息化管理要求的现场网络条件。

3.技术要求监控量测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分析、预警发布与处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纳入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

施工中应将现场监控量测作为工序纳入作业循环,并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做出评价,优化设计参数,实施动态管理。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跟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与工程类比法相结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决策。

3.1监控量测项目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

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

具体见表1。

选测项目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埋1深及其它特殊要求,经参建各方研究确定。

具体见表2。

表1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2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2备注:F.S.为元件满量程; (应力应变的精度表述应为元器件满量程的比例)3.2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设计文件、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确定,按表3规定实施。

表3 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注:1、II级围岩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监控量测作业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docx

监控量测作业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docx

监控暈测作业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2.11.1工艺概述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是喷锚构筑法施工的重要内容,应纳入施工工序。

监控量测实施需遵循以下原则:1应按照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2监控量测作业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监测项冃和监测频率。

3应在经济适用的原则下选用精度高、耐久性好的仪器设备。

4应遵循“勤量测"的原则,及时进行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5应确保口常的监测数据及时分析,正确指导施工。

2.11.2作业内容1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2编制实施方案;3测点埋设及初始数据的采集;4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5提交监控量测成果。

2.11.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1 监控量测控制标准(1)监控量测控制标准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等内容,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安全性、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周围建(构)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

(2)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可参照表2.11.3-1和表2.11.3-2选用。

表2.11.3-1 跨度BW7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注:①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

表列数值可在施工屮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

②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I'可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③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2〜1.3后釆用。

表2.11.3-2 跨度7m<B^12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注:①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

表列数值可以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的修正。

②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Z 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 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③ 初期支护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1一1.2 后采用。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目的 (2)三、编制参考资料 (2)四、监控量测的概念和必要性 (2)五、监控量测项目及仪器设备 (3)六、监控量测测点布置原则及量测频率 (4)七、监控量测流程 (8)八、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及反馈 (9)九、信息反馈及对策 (12)十、监控量测资料管理 (15)十一、安全技术措施 (16)十二、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16)十三、监测管理 (17)十四、xx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现场图 (18)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一、工程概况xx高速公路共有隧道19条,其中:主线隧道17条,双洞总长:15617米;连接线隧道2条,单洞总长:1650米;长大隧道2条:官舟隧道2295m,张家寨隧道2041m;全部隧道共有23个施工作业面,21个施工队伍。

xx高速公路隧道围岩等级以IV、V级为主,中长隧道个别段落存在III 级围岩,具体隧道情况见下表:表二:连接线隧道统计表根据施工图设计地质钻探文件所示内容,要求隧道内主洞Ⅴ级围岩采用预留核心土法环形开挖;隧道内主洞Ⅳ级围岩区段采用台阶法开挖;隧道内主洞Ⅲ级围岩区段采用台阶法或全断面法开挖;隧道内紧急停车带Ⅲ级围岩区段采用台阶法开挖。

二、编制目的为确保xx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安全及结构长期稳定,指导规范xx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行为,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确保实现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目标,特编制此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三、编制参考资料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3、贵州省xx高速公路隧道两阶段施工设计文件。

四、监控量测的概念和必要性4.1监控量测的概念隧道施工中对围岩、地表、支护结构的变形和稳定状态,以及周边环境动态进行的经常性观察和量测工作。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 适应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隧道正洞量测作业。

2. 作业准备监测点的布置:净空变化、拱顶下沉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确定。

具体按表1进行。

注: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

3. 技术要求3.1 量测频率注:1.当按表3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宜取量测频率较高的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

2.各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结束。

对于断层影响带、大变形地段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

3.2 量测方法及仪器选择3.2.1 洞内观察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特别是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并绘出地质素描图,拍摄地质数码照片。

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应派专人不间断的观察。

3.2.1.1 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的观测(1)岩层种类和分布情况,岩层强度,风化及变质情况,填充物的性状,断层的位置、走向和破碎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2)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3)涌水情况:涌水位置、涌水量、水压和水质等;(4)是否有地板隆起现象。

3.2.1.2 对开挖后已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1)是否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2)喷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3)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4)锚杆注浆和喷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3.2.1.3 观察围岩破坏形态分析(1)危险性不大,不会发生急剧破坏。

如:加临时支护之后即可稳定的情况;(2)应当引起注意的破坏。

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因受弯曲压力的影响而出现的裂隙;(3)危险征兆的破坏。

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出现有对称性局部崩落、侧墙内移等。

洞内观察必须反映在量测报表中,与相应的净空变化量测、拱顶下沉共同分析整理。

3.3 净空变化量测用于量测开挖后隧道净空变化情况。

仪器采用弹簧式JSS30/10型伸缩式数显收敛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工程编号: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单位: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蒙华铁路MHTJ-17标段项目经理部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目录1.适用范围.......................................................2.作业准备.......................................................3.技术要求 (1)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5.监控量测实施 (2)6.劳动组织.......................................................7.设备机具配置...................................................8.监控量测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土建工程MHTJ-17标段隧道监控量测。

2.作业准备2.1开工前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类型和参数、工期安排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等编制量测计划。

编制内容应包括量测项目、量测仪器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反馈方法及组织机构、管理体系等。

同时还应考虑量测方法的经济性,并注意与施工的进程相适应。

2.2现场量测仪器应根据量测项目及测试精度来选用,一般应尽量选择简单适用,稳定可靠,操作方便,量程合理,便于进行结果处理和分析的测试仪器。

2.3现场成立专门监控量测小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监测、数据处理和仪器维修保养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设计和施工。

3.技术要求3.1施工中应将现场监控量测作为工序引入作业循环,并结合地质预报做出评价,优化设计参数,实施动态管理。

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3.2监控量测应紧接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3.3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与工程类比法相结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方案。

3.4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核制度,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准性。

3.5根据监控量测精度要求,应尽量减少系统误差,控制偶然误差,避免人为错误,提高测量精度。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埋设监控量测点→进行量测并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指导施工监控量测工艺流程图5.监控量测实施5.1断面及测点布设原则5.1.1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断面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监测断面间距备注:①Ⅳ级围岩,在不良地质地段(主要指水平层软质岩等)监测断面应适当加密。

②Ⅲ级软质岩主要指:砂岩、片岩、板岩、页岩、泥质砂岩、砂砾岩、泥灰岩等。

③Ⅲ级硬质围岩、Ⅱ级围岩原则上不布设监测断面,特殊地段根据现场情况布设监测断面,特殊地段指:a掌子面施工时,有掉块、坍方等的地段;b初期支护有开裂、剥落等的地段;c需要进行设计调整的段落(进行一定的监测,为动态调整支护参数、施工方法等提供参考,验证调整效果;d其他需要进行监测的地段。

④各断面布设间距误差控制在“断面间距的10%”以内。

断面地表沉降监测断面间距备注:①H0为隧道埋深,H为隧道开挖高度,B为隧道开挖宽度;②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③地表沉降断面与洞内监测断面应尽量布置在同一断面。

①测点布设应按施工方法区分,全断面、两台阶、三台阶按下图所示进行布置,其他特殊地段施工方法的测点布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布置。

(a)全断面法(b)两台阶法(c)三台阶法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测点布置示意图②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③初支应与围岩密贴,测点埋设在钢架、格栅等初期支护上。

④测点应在初支支护后立即埋设。

⑤初始读数应在测点埋设12h内读取。

⑥拱顶下沉测点应埋设在拱顶轴线附近,数值采用绝对高程,周期性复核后视点,保证其数据可靠性。

①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横向间距为2~5m,在一个断面内应设7~11个测点,按下图所示进行布置,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②隧道中线两侧监测范围不应小于H0 +B。

当对地表沉降有特殊要求时,监测间距应适当加密,范围应适当加宽。

③基准点应设置在隧道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稳定处,并设置复核性测点,保证其数据可靠性。

5.2监测频率5.2.1洞内、外观察每施工循环记录一次,必要时加大观察频率。

5.2.2 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监测①一般为1次/天。

②台阶法施工,下部开挖过程中,频率为2次/天。

③出现异常情况时,根据现场管理要求,加大监测频率。

④当变形趋于稳定时,监测频率按下表进行。

变形趋于稳定时的监测频率⑤在初期支护稳定后,可停止该断面的监测。

初期支护稳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初期支护表观现象正常;b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平均变形速率小于1mm/d,且持续1个月以上;c变形时态曲线已经收敛。

①一般为1次/天。

②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加大监测频率。

③在二次衬砌施工通过监测断面 H0 +B距离后(H0为该断面隧道埋深,B为该断面隧道开挖宽度),且地表沉降变形时态曲线已经收敛,可停止该断面监测。

5.3.监测管理值采用变形总量、变形速率、初期支护表观现象和变形时态曲线等4项对隧道施工安全进行综合等级管理。

变形总量与变形速率应控制在管理等级范围内,及时巡视观察初支表观有无异常,同时结合变形时态曲线形态进行综合分析处理。

管理等级及对应措施一般地段变形总量管理等级备注:本表所建议变形总量管理等级应结合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台阶法开挖时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变形总量管理值分配备注:本表按隧道各分部开挖工序制定,其中(%)为各分部累计变形量相对于对应变形总量的百分比。

变形速率管理等级备注:本表所建议变形速率管理等级应结合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对隧道初期支护表观进行观察,当初期支护出现下表所述现象时,应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

需要采取工程措施的初期支护表观现象对安全的状态;围岩变形过程中,在围岩不失稳的正常情况下,在量测断面附近进行开挖施工时,受施工扰动,存在一定的变形加速现象,属于正常加速,其余变形加速属于异常加速。

异常加速是围岩失稳的征兆,隧道施工安全存在威胁,应进行预警。

变形时态曲线在管理等级中的体现5.4监测方法5.4.1洞内、外观察洞内开挖面观察: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并与勘查资料进行对比,此项工作由地质预报单位或专业地质工程师进行整理。

洞内已施工地段观察:喷射混凝土、钢拱架或格栅钢架变形等工作状态。

主要观察内容如下:①初期支护完成后对喷层表面的观察以及裂缝状况的描述和记录,要特别注意喷混凝土是否开裂和剥落。

②钢拱架或格栅钢架有无扭曲变形、整体下沉等现象;③拱架或围岩有无异响。

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记录地表开裂、地表变形、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漏情况等,同时还应对地面建(构)筑物进行观察。

5.4.2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监测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监测采用全站仪配合反射膜片进行。

测点埋设:采用直径不小于20mm的螺纹钢,尾端(隧道洞内方向)进行45°斜切形成斜切面或者端部焊接钢板,斜切面处或钢板上面粘贴测量专用反射膜片(不小于1cm×1cm)。

预埋杆件规格详图②标识要求:测点布设以后,在测点位置用红色油漆做醒目标识,每个断面左右侧各布设1个标示牌,及时记录展示相关信息,监测点上严禁悬挂物品。

③保护要求:测点及时进行布设,并做好保护,防止破坏。

现场监测与施工必须紧密配合,施工现场应提供监测工作时间,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监测测点的埋设计划应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

④破坏与松动处理要求:如果测点被破坏,应在被破坏测点附近补埋,重新进行数据采集;如果测点出现松动,则应及时加固,重新读取初读数。

5.4.3地表沉降监测地表沉降监测可采用全站仪或精密水准仪进行,沉降测点埋设时先在地表钻孔,然后埋入沉降测点,外露1~2cm,四周用混凝土填实。

测点一般采用直径20~30mm,长50~100cm半圆头钢筋制成。

5.5.测试精度要求①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沉降测试精度为±1.0mm。

②采用测距精度不小于2±2ppm的全站仪,自由设站非接触进行监测能满足测试精度要求,但当设站点与监测点距离增大时,测量中误差会逐步增大。

因此,施测时设站点与监测点距离不宜过大,应控制在100米范围以内,同时保障测试环境的其他要求。

5.6.监测信息反馈5.6.1应用隧道施工监测信息化平台系统,及时反馈监测信息。

反馈信息,分析监测数据,核查现场情况,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与建议。

5.6.3按周、月或季进行阶段分析,分析总结监测数据,了解和掌握支护结构变形规律,对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形成阶段分析报告,指导后续施工。

监测信息反馈程序框图5.7监测工作管理①监测工作应根据合同文件和经审查批准的实施方案严格进行。

②监测工作应以项目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监测程序、报告和方法等应规范。

③监测数据应真实、有效,工作保质保量。

④监测各类报告应按合同要求及时提交。

⑤针对工程重难点,应不定期开展监测技术专题会,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优化完善监测工作。

⑥定期对监测单位进行考核。

6.劳动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量测人员配备表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7.设备机具配置监控量测设备配置表8.监控量测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8.1 质量保证措施8.1.1 将监测管理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工序来抓,并保证监测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

各施工单位应由工程技术管理中心组成专门监测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监测工作。

8.1.4 积极配合监理、设计单位做好对监测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及时向监理、设计单位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工程完成后,根据监测资料整理出标段的监测分析总报告纳入竣工资料中。

8.2 安全监测预报采用地质超前和工程类比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项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从而对工程的不同位置的稳定性进行分区分类,如分为稳定、基本稳定、暂时稳定、不稳定、危险等。

8.3安全监测反馈8.3.1 反馈优化设计根据观察和监控量测结果,调整修改支护参数,使之符合工程实际。

8.3.2 反馈指导施工①在安全预警和安全警戒阶段,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和观察资料,对施工项目、支护参数及工序进行调整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