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化学 4.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同步检测 苏教版选修6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6课件:4.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o(H2 O)6 ]2+ +4Cl粉红色
将溶液稀释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的颜色由蓝色逐渐转变为 粉红色;加入能取代[Co(H2O)6]2+中的水分子的物质(如浓盐酸、氯化钙等), 会使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逐渐转变为蓝色。 二氯化钴的水合物在加热时会逐步失水,并呈现不同的颜色。 因为二氯 化钴水合物存在下列平衡,温度改变,平衡将发生移动。 CoCl2 · 6H2 O
粉红色
CoCl2 · 2H2 O
紫色
CoCl2 · H2 O
蓝紫色
CoCl2
蓝色
-7-
课题3 反应条件对化 学平衡的影响
一 二 三
首 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习
UITANG LIANXI
四
四、乙酸乙酯的水解
乙酸乙酯的水解是一个可逆反应: 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在纯水中,即使加热,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速率也很慢,而酸或碱对它都 有催化作用。酸可加速其达到水解平衡,而碱除了起催化作用外,还能与水 解产物中的酸起反应,使该反应的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所以,等量的酯在 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用酸或用碱作催化剂,其水解的效果是不同的。
课题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
课题3 反应条件对化 学平衡的影响
首 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情境导入
增加炼铁高炉的高度,能不能减少 高炉气中 CO 的含量?
高中化学.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案苏教版选修-课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设计理念】本节课首先回顾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形成判断平衡移动的思维模式。
然后设定新的变量——压强,提出问题“压强是否影响化学平衡状态?”按照上节课的探究方法,先思考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压强是否影响化学平衡,然后动手实验、记录,分析结果。
在这个过程在,通过实验产生了新的观念,进而又将这一观念加以应用,解决新情景中的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创造性的过程分析和应用能力。
同时,体会勒·夏特列原理定性分析的局限性和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贡献。
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读不懂题或者不知道如何处理题目所提供信息,其原因和学生不善于形象思维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会适时让学生设计某反应发生时的情景,并画出来,再口头描述。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化学反应的限度第四课时,教程紧随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设定恒温条件,改变体系的压强,讨论压强是否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教程提供了实验探究、交流·研讨、身边的化学和历史回眸等素材,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生在课程中从实验探究获取直观体验,通过勒·夏特列原理定性解释实验现象,获取新的观念。
通过交流·研讨,利用比较Q与K的大小来定量判断压强是否影响化学平衡状态。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体验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贡献。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已经在化学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从定性描述逐步过渡到定量描述,同时感悟本节的基本学科观念、方法,初步构建微粒观、动态观和定量观。
学生知道可逆反应建立平衡的过程,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用理论加以解释。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如何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验证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何利用比较Q与K的大小的方法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方法,这对本节课学生的讨论环节提供了方法支持。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4.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同步检测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4.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同步检测1.(2011年高考重庆卷)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A.明矾溶液加热B.CH3COONa溶液加热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解析:选B。
明矾溶液加热使水解程度增大,酸性增强,酚酞试液不变色,A不符合题意;CH3COONa溶液水解显碱性,使酚酞试液显红色,加热使水解程度增大,酚酞试液颜色加深,B符合题意;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 NH+4+OH-,加入NH4Cl,使平衡左移,溶液颜色变浅,C不符合题意;NaCl不水解,对颜色无影响,因此D不符合题意。
2.某温度下,有反应H2(g)+I2(g) 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不变,升温,正反应速率减小B.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增大C.温度不变,压缩气体的体积,平衡不移动,颜色加深D.体积、温度不变,充入氮气后,正反应速率将增大解析:选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逆反应速率都加快;该反应属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或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但其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因为I2(g)的存在,颜色加深。
注意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则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
3.(2011年漳州高二检测)从植物花中提取一种有机物,可用简化式HIn表示,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In(溶液红色) H+(溶液)+In-(溶液黄色),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在该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该指示剂显黄色的是( )A.盐酸B.碳酸钠溶液C.氯化钠溶液D.过氧化钠解析:选B。
使指示剂显黄色说明平衡向右移动,即必须使c(In-)增大。
应加入能与H+反应的物质,B符合题意。
而D中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褪色。
高中化 专题四 化反应条件的控制 课题3 反应条件对化平衡的影响课时限时训练 苏教6
课题三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间:45分钟)1.以下是几位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以后发表的一些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B.化学平衡理论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解析A项即改变外因怎样提高反应速率;B项即改变外因促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D项是改变外因怎样提高反应速率,改变外因促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综合考虑,C项错误.答案C2.从植物花中提取一种有机物,可用简化式HIn表示,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In(溶液红色)H+(溶液)+In-(溶液黄色),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在该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该指示剂显黄色的是()A.盐酸B.碳酸钠溶液C.氯化钠溶液D.过氧化钠解析使指示剂显黄色说明平衡向右移动,即必须使c(In-)增大。
应加入能与H+反应的物质,B符合题意.而D中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褪色.答案B3.在乙酸乙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试剂,乙酸乙酯水解程度最大的是()A.2 mol·L-1 H2SO4溶液B.2 mol·L-1 NaOH溶液C.蒸馏水D.4 mol ·L-1CH3COOH溶液解析乙酸乙酯水解时存在如下平衡:CH3COOC2H5+H2O CH3COOH+CH3CH2OH。
使用氢氧化钠作催化剂的时候,NaOH和CH3COOH反应使乙酸乙酯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所以选用NaOH时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最大。
故选B。
答案B4.反应X(g)+Y(g)2Z(g)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解析因为此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没有变化,故减小容器体积,平衡不发生移动,所以A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可同等倍数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故平衡不会发生移动,所以B项错误;增大c(X),平衡将正向移动,但X的转化率减小,所以C项错误;此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所以D项正确。
高中化学选修实验化学课件-4.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苏教版
C10H18(l)
C10H12(l)+3H2(g)
ΔH1
C10H12(l)
C10H8(l)+2H2(g)
ΔH2
ΔH1>ΔH2>0;
请回答:
C
(1) 有利于提高上述反应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____。
A.高温高压 B.低温低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高压
2、(2018.4选考30题节选)
(4)近年,科学家研究了乙醇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
实验一
氯化钴溶液颜色的变化
检 索咨询
氯化钴 (CoCl2)
淡蓝色粉末,溶于水及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可与 水结合形成各种颜色不同的水合物, 可用于制造隐显墨 水、变色硅胶、干燥剂等。
[CoCl4]2- + 6H2O (蓝色)
[Co(H2O)6]2+ + 4Cl- △H<0 (粉红色)
方案设计
方案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题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
1、增大反应物浓度或者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会使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反之,逆向移动。
2、升高温度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 移动
3、反应前后气态物质总物质的量发生变化的反应,在恒温下,增 大压强,平衡向着计量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1、乙酸乙酯水解可以在哪些条件下进行?哪个条件下水解程度大?
酸性、碱性
碱性
2、通过什么现象观察水解程度的大小? 预测乙酸乙酯油层厚薄?
观察乙酸乙酯油层的厚薄
碱性条件下薄
3、实验时哪些量要相同? 乙酸乙酯体积 酸的体积
碱的体积 反应温度 热水浴(75℃左右)
新苏教版化学选修6(浙江专用)同步课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浙江选考·加试要求] ———————————————————————————
1.氯化钴溶液的变色原理。 2.浓度、温度变化对氯化钴溶液平衡体系的影响。 3.不同条件下(酸、碱性)乙酸乙酯水解的速率和程度。
1.通过实验加深对可逆反应的了解和认识、加深对 化学平衡移动的理解。
()
A.体积不变,升温,正反应速率减小
B.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开始时正反应速率
增大
C.温度不变,压缩气体的体积,平衡不移动,颜色加深
D.体积、温度不变,充入氮气后,正反应速率将增大
解析: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该反应属于气体 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或压缩体积,平衡不移 动,但 其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因为I2(g)的存在,颜色加深;温度、 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则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小,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C
增大,应加入能与H+反应的物质,B项符合题意。而D项中
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褪色。 答案:B
4.反应A(g)+3B(g) 2C(g) ΔH<0,达到平衡后,将气
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
3
87.8 100
80
92.6 100
4
92.3 100
120
94.5 98.7
6
93.0 100
选择性100%表示反应生成的产物是乙酸乙酯和水
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________(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
条件。
A.120 ℃,4 h
高中化学 课时跟踪检测(十)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苏教版选修6
课时跟踪检测(十)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A.反应停止了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解析:选D 非平衡状态的正、逆反应也都在继续进行,所以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不是达到平衡的特征,达到平衡的特征应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2.在乙酸乙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试剂,乙酸乙酯水解程度最大的是( ) A.2 mol·L-1 H2SO4溶液B.2 mol·L-1 NaOH溶液C.蒸馏水D.4 mol·L-1 CH3COOH溶液解析:选 B 乙酸乙酯水解时存在如下平衡:CH3COOC2H5+H2O 催化剂CH3COOH+CH3CH2OH,NaOH和生成的CH3COOH反应使乙酸乙酯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所以选用NaOH时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最大。
3.对于平衡CO2(g) CO2(aq) ΔH=-19.75 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 D.降温增压解析:选D 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使平衡向正向移动,而正向气体体积减小同时放热,因此可以降低温度,同时还可增大压强。
4.反应2A(g)+B(g)2C(g) ΔH>0。
下列反应有利于生成C的是( )A.低温、低压 B.低温、高压C.高温、高压 D.高温、低压解析:选C 由ΔH>0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此反应还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
因此,升高温度、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生成C的方向移动。
5.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N2O4(g),达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相比,NO2的体积分数( ) A.不变 B.增大C.减小 D.无法判断解析:选C 可以假设原来在容积为1 L的容器中通入了1 mol NO2,达平衡后NO2%=a,然后又通入1 mol NO2,具体过程假设如下:6.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g)催化剂CO2(g)+H2(g) ΔH<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增加压强B.降低温度C.增大CO的浓度 D.更换催化剂解析:选B 选项A,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压强对CO的转化率无影响;选项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化学平衡向右移动,提高CO的转化率;增大CO的浓度会降低CO的转化率;选项D,更换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高中化学 4.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案2 苏教版选修6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衡移动的涵义。
2、了解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够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3、通过“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及
分析实验现象并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4、能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对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解释。
过程与方法
1、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2、在学习、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
1、了解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够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2、通过“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以
及分析实验现象并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以
及分析实验现象并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2、实验探究法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三、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 4.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案3 苏教版选修6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目标】 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平衡移动原理,掌握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重难点】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复习回顾】 1.化学平衡的本质是什么?2.如果影响速率的外界因素发生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是否改变?3.如果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4.如果不等,是否影响平衡的移动?【新内容】如果影响平衡的移动,平衡向那个方向移动? 1.温度的影响【活动•探究】 学生观察教材P46实验,完成下表内容。
【讨论】对反应2NO 2(g)N 2O 4(g) △H =-57.2kJ·mol 来说,从实验事实可以看出,降低温度,平衡向生成 的方向即 热的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 的方向即 热的方向移动。
【举一反三】 请根据下列数据判断反应改变温度时,平衡移动的方向及平衡移动的方向与化学热效应(吸热或放热)有什么关系?可逆反应原平衡状态 改变 条件新平衡状态 移动 方向N 2(g)+3H 2(g)2NH 3(g) △H <0[N 2]=20mol·L -1[H 2]=40mol·L -1 [NH 3]=10mol·L -1 降温 [N 2]=19.5mol·L -1[H 2]=38.5 mol·L -1[NH 3]=11 mol·L -12HI(g)H 2(g)+I 2(g) △H >0[HI]=1.20mol·L-1[H 2]=0.20mol·L-1升温[HI]=0.80mol·L -1[H 2]=0.40mol·L -1[I 2]=0.40mol·L -1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平衡移动方向) 温度变化 混合气体颜色 c (NO 2)1 将充有NO 2的烧瓶置于空气中2 将充有NO 2的烧瓶放入冷水中3将充有NO 2的烧瓶放入热水中[I2]=0.20mol·L【总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平衡向的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 4.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件 苏教版选修6
4、乙酸乙酯水解(shuǐjiě)的影响因素
酸对乙酸乙酯的水解(shuǐjiě)起催化剂的作用
碱对乙酸乙酯的水解(shuǐjiě)起催化剂的作用外 还能促进水解(shuǐjiě)平衡向右移动。
第七页,共12页。
1、探究CoCl2溶液颜色(yánsè)的
第八页,共12页。
2、探究影响乙酸乙酯水解程度(chéngdù)的因素
甲基橙、 硫酸(liú suān)
酯层最厚
甲基橙、 NaOH
酯层界于中间
第九页,共12页。
石蕊(shí ruǐ)、 NaOH
酯层最薄
第十页,共12页。
第十一页,共12页。
增大压强,平衡 (pínghéng)向气体体积 减小的方向移动,颜色变 浅
第十二页,共12页。
特征:逆、等、动、定、变
一定条件下,平衡状态是该条件下化学 反应进行(jìnxíng)的最大限度。
第三页,共12页。
2、化学平衡(huàxuépínghéng)移动
定义: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
平衡的建立(jiànlì)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1) 原平衡状V正≠V逆) (V正´= V逆´)
(2) 因V正 ≠ V逆 ,所以当: V正 > V逆 时 平衡向 正方向移动 V正 < V逆 时 平衡向 逆方向移动
(3) 平衡移动的主要表现:各组分的浓度(nóngdù)发
第四页,共12页。
❖化学平衡(huàxuépínghéng)移动原理(勒夏特
专题4 化学反应 (huà xué fǎnyìng)条 件的控制
第一页,共12页。
课题3 反应条件(tiáojiàn)对化学平 衡的影响
高中化学专题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单元综合测试苏教版选修6
专题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只有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改变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3.下列各种物质中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是①盐酸②NaOH溶液③CuO④过氧化氢酶⑤FeCl3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 D.全部4.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2NO 2(g)N2O4(g) ΔH<0,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A.温度130 ℃、压强3.03×105 PaB.温度25 ℃、压强1.01×105 PaC.温度130 ℃、压强5.05×104 PaD.温度0 ℃、压强5.05×104 Pa5.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6.已知反应A2(g)+2B2(g)2AB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B.温度和压强的改变均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C.增大压强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向体系中通入“惰性”气体,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7.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甲.在500 ℃时,SO2和O2各10 mol反应乙.在500 ℃时,用V2O5作催化剂,10 mol SO2和5 mol O2起反应丙.在45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丁.在50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 D.丁、丙、乙、甲8.已知反应A 2(g)+2B2(g)2AB2(g)的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向发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度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9.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N 2(g)+CO2(g) ΔH=-373.2 kJ· mol-1,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10.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33% B.40% C.50% D.65% 11.已知:4NH3(g)+5O2(g)===4NO(g)+6H2(g) ΔH=-1025 kJ·mol-1,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最新年高中化学 专题4 课题三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案 苏教版选修6(考试必备)
课题三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考报告】一、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
2.特征3.本质: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二、化学平衡移动1.概念:改变条件时,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被破坏,新平衡建立的过程。
2.实质:外界条件改变,使旧化学平衡中正、逆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使v (正)不等于v (逆)。
3.移动方向⎩⎪⎨⎪⎧v (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 (正)<v (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4.外界条件影响化学平衡规律(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会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则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反应前后气态物质总物质的量发生变化的反应,在恒温下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会使平衡向气态物质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
(3)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4)催化剂:加催化剂只能改变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并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三、氯化钴溶液的变色原理在氯化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二氯化钴的水合物在加热时会逐步失水,并呈现不同的颜色。
四、乙酸乙酯水解条件的比较1.影响因素:H+或OH-对酯的水解都有催化作用。
乙酸乙酯的水解方程式为:。
2.水解条件的比较点拨一、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建立的实质是v(正)=v(逆),因此只要是外界条件改变导致v(正)≠v(逆),化学平衡都会发生移动。
即改变条件使v(正)>v(逆)时,化学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改变条件使v(正)<v(逆)时,化学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改变条件仍使v(正)=v(逆)时,化学平衡不移动,但反应速率有改变。
因此,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的一般思路是:应用上述方法分析时还应注意:(1)不要把平衡的移动与反应速率的变化混同起来。
如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不是v(正)增大、v(逆)减小。
【测控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6优化作业:4.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题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非标准1.在高温下,反应2HBr(g)H2(g)+Br2(g)ΔH>0达到平衡,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实行的方法是()A.减小压强B.增大体积C.上升温度D.增大氢气浓度解析:HBr、H2都是无色,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即增大溴的浓度。
增大体积,虽然平衡不发生移动,但却减小了溴的浓度,故混合气体颜色变浅;上升温度,平衡向右移动,增大了溴的浓度,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答案:C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A.反应停止了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C.正逆反应都还在连续进行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解析:非平衡状态的正逆反应也都在连续进行,所以正逆反应都还在连续进行不是达到平衡的特征;达到平衡的特征应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答案:D3.对平衡CO2(g)CO2(aq)ΔH=-19.75 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接受的方法是()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解析: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即使平衡向正向移动,而正向气体体积减小同时放热,因此可以降低温度,同时还可增大压强。
答案:D4.在反应FeCl3+3KSCN Fe(SCN)3+3KCl达到平衡后,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的下列固体物质,溶液颜色几乎不变的是()A.KClB.KOHC.Fe2(SO4)3D.KSCN解析:反应FeCl3+3KSCN Fe(SCN)3+3KCl的实质是F e3++3SCN-Fe(SCN)3,加入KOH、Fe2(SO4)3、KSCN都会使平衡发生移动导致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答案:A5.在乙酸乙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试剂,乙酸乙酯水解程度最大的是()A.2 mol·L-1H2SO4溶液B.2 mol·L-1NaOH溶液C.蒸馏水D.4 mol·L-1CH3COOH溶液解析:乙酸乙酯水解时存在如下平衡:CH3COOC2H5+H2O CH3COOH+CH3CH2O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同步检测1.(2011年高考重庆卷)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A.明矾溶液加热B.CH3COONa溶液加热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解析:选B。
明矾溶液加热使水解程度增大,酸性增强,酚酞试液不变色,A不符合题意;CH3COONa溶液水解显碱性,使酚酞试液显红色,加热使水解程度增大,酚酞试液颜色加深,B符合题意;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 NH+4+OH-,加入NH4Cl,使平衡左移,溶液颜色变浅,C不符合题意;NaCl不水解,对颜色无影响,因此D不符合题意。
2.某温度下,有反应H2(g)+I2(g) 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不变,升温,正反应速率减小B.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增大C.温度不变,压缩气体的体积,平衡不移动,颜色加深D.体积、温度不变,充入氮气后,正反应速率将增大解析:选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逆反应速率都加快;该反应属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或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但其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因为I2(g)的存在,颜色加深。
注意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则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
3.(2011年漳州高二检测)从植物花中提取一种有机物,可用简化式HIn表示,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In(溶液红色) H+(溶液)+In-(溶液黄色),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在该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该指示剂显黄色的是( )A.盐酸B.碳酸钠溶液C.氯化钠溶液D.过氧化钠解析:选B。
使指示剂显黄色说明平衡向右移动,即必须使c(In-)增大。
应加入能与H+反应的物质,B符合题意。
而D中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褪色。
4.反应A(g)+3B(g) 2C(g) ΔH<0,达到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解析:选C。
题目提供的是一个正反应方向放热的化学反应,所以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不分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即温度降低,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5.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黏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
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CH3COOH+C2H5OH 浓硫酸△CH3COOC2H5+H2O。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 m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5)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且能重复使用。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同一反应时间同一反应温度反应温度/℃转化率/% 选择性/% 反应时间/h 转化率/% 选择性/%40 77.8 100 2 80.2 10060 92.3 100 3 87.8 10080 92.6 100 4 92.3 100120 94.5 98.7 6 93.0 100选择性100%表示反应生成的产物是乙酸乙酯和水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________(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120 ℃,4 h B.80 ℃,2 hC.60 ℃,4 h D.40 ℃,3 h②当反应温度达到120 ℃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液体混合一般应将密度大的液体加入到密度小的液体中。
(2)加沸石或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
(3)该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升温可加快反应速率。
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减小生成物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
(4)从催化剂重复利用、产物的污染、原料被炭化角度分析。
(5)①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升高温度转化率提高,但120 ℃时催化剂的选择性差,60 ℃和80 ℃时的转化率相差不大,60 ℃为适宜温度,反应时间长,转化率提高,但4~6小时转化率提高不明显,可选C;②发生了副反应,有可能是乙醇脱水生成了乙醚。
答案:(1)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入冰醋酸(2)在试管a中加入几粒沸石(碎瓷片)(3)加快反应速率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4)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液(或造成环境污染) 部分原料炭化催化剂重复使用困难催化效果不理想(任填两种)(5)①C ②乙醇脱水生成了乙醚1.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A.反应停止了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解析:选D。
非平衡状态的正、逆反应也都在继续进行,所以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不是达到平衡的特征;达到平衡的特征应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2.(2011年嘉兴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 )A.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这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B.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时,那么这个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D.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解析:选AB。
当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反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时,那么这个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所以B正确;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时,那么这个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从表面上看,反应物不再被消耗,生成物也不再增加,反应物达到了最大转化率,生成物达到最大产率,这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所以A 正确;化学平衡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一旦条件改变,平衡就要被破坏,化学反应的限度也就随之而改变,所以C、D说法是错误的。
3.在乙酸乙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试剂,乙酸乙酯水解程度最大的是( )A.2 mol·L-1 H2SO4溶液B.2 mol·L-1 NaOH溶液C.蒸馏水D.4 mol ·L-1CH3COOH溶液解析:选B。
乙酸乙酯水解时存在如下平衡:CH3COOC2H5+H2OCH3COOH+CH3CH2OH。
使用氢氧化钠作催化剂的时候,NaOH和CH3COOH反应使乙酸乙酯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所以选用NaOH 时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最大。
故选B。
4.在高温下,反应2HBr(g) H2(g)+Br2(g) ΔH>0。
达到平衡,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双选)( )A.减小压强B.缩小体积C升高温度D.增大氢气浓度解析:选BC。
HBr、H2都是无色,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即增大溴的浓度。
缩小体积,虽然平衡不发生移动,但却增大了溴的浓度,故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增大了溴的浓度,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5.对于平衡CO2(g) CO2(aq) ΔH=-19.75 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解析:选D。
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即使平衡向正向移动,而正向气体体积减小同时放热,因此可以降低温度,同时还可增大压强。
6.(2011年金华高二检测)反应2A(g)+B(g) 2C(g) ΔH>0。
下列反应有利于生成C 的是( )A.低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高压D.高温、低压解析:选C。
由ΔH>0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此反应还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
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升高温度、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生成C的方向移动。
7.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 N2O4(g),达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相比,NO2的体积分数( ) 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判断解析:选C。
可以假设原来在容积为1 L的容器中通入了1 mol NO2,达平衡后NO2%=a,然后又通入1 mol NO2,具体过程假设如下:8.(2011年镇江高二检测)在反应FeCl3+3KSCN Fe(SCN)3+3KCl达到平衡后,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的下列固体物质,溶液颜色几乎不变的是( )A.KCl B.KOHC.Fe2(SO4)3D.KSCN解析:选A。
反应FeCl3+3KSCN Fe(SCN)3+3KCl的实质是Fe3++3SCN-Fe(SCN)3,加入KOH、Fe2(SO4)3、KSCN都会使平衡发生移动导致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9.对已达化学平衡的反应:2X(g)+Y(g) 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选C。
减小压强,气体体积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平衡应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10.(2011年台州高二检测)对于反应2SO2+O2催化剂△2S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双选)( )A.2体积SO2和足量O2反应,必定生成2体积SO3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必定向右移动C.平衡时,SO2消耗速率必定等于O2生成速率的2倍D.平衡时,SO2浓度必定等于O2浓度的2倍解析:选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