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虚无主义的克服与共产主义信仰的重建_唐忠宝

合集下载

批判与重建价值迷失与信仰回归

批判与重建价值迷失与信仰回归

批判与重建:价值迷失与信仰回归作者:段栋峡来源:《江汉论坛》2012年第01期摘要: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以“实践”为基点的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对社会历史领域的彻底“祛魅”,但其过度地拒斥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容易产生一个令人担忧的倾向: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没有“批判”意识的“单向度的人”复活,并由此导致了“意识的不幸征服”——“价值迷失”。

因此.克服哲学发展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庸俗化”的倾向,恢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历史辩证法中再现“社会主义理想国”,进而重塑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走出当前剧烈社会转型下价值迷失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价值迷失;单向度的人;拜物教;历史唯物主义中图分类号:B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2)01-0079-05全球化与多元化双重变奏下的中国现代化转型.客观上将中国人置于了一个新的时空场域和新的话语体系。

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和后现代性话语下的范式瞬变,使一切固有的价值变得难以有序担当: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物的升值与人的贬值”相伴而生.国人在多元价值和多元主义冲突面前无所适从,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没有“批判”意识的“单向度的人”复活,整个社会弥漫着“价值迷失”与“信仰缺失”的慵懒氛围。

拨开历史的迷雾、探寻“价值迷失”的哲学诱因、解构国人价值图式,为重塑主流意识形态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提供哲学沉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剧烈转型下的价值迷失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是一个急剧而又多元化的现代化过程,新鲜感与悲痛感的并存、物质的丰富与精神匮乏的并存、教条与突变并存,使社会生活的突兀感日益呈现。

在多元文化价值的冲击下和“乌托邦”的幻灭中,整个社会信仰缺失、消费主义、虚无主义盛行——价值迷失。

(一)“拜物教”的全面复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从浪漫主义的政治狂热到普遍弥漫的价值冷漠、从乡村生活到都市生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剧烈转型:加之受传统两极思维惯性影响.十年“文革”、破“四旧”造成了传统文化和社会意识结构的断裂。

价值哲学视野下共产主义信仰的危机及其应对

价值哲学视野下共产主义信仰的危机及其应对
能动 作 用 , 中 国共 产 党正 是 因为 有 着 坚 定 的 共 产 主 义信 仰 才 能取 得 仰 , 同样 共 产 主 义信 仰 发 展 过 程 也 是 呈 现 “ 现 状—— 危 革命 的 胜利 。 共 产 主 义 信 仰 建 立 在科 学 的 真理 性 、 价 值 合理 性和 实 践 精 神 的 辩 证 统 一基 础 之上 , 但 是 市 场经 济 的发 展 , 改 革 开放 的不 断推 进 ,西 方 文 化 的 不 断 渗透 ,人 们 对 共 产 主 义 信 仰 发 生 了认 识 上 的偏
机— — 新生 ” 的过程。因此人 们 不必对共 产主义信仰 危机 产 生 畏惧 的心理 , 而是要 五 : 视 共产 主义信 仰危机 , 将其 看做 是
差、 执行上的顾忌。 本 文 以 全新 的视 角 折 射 出在 价 值 哲 学视 野下 共 产 必然 会将 共产主 义信 仰危 机化 为其发展 的动力。 主 义信 仰 的 危机 表现 形式 以及 在 价 值 哲 学 角 度 分 析 共 产 主 义信 仰危 应 对 ,
机 的哲 学 产 生原 因 , 最 后 提 出 化 解 共 产 主 义信 仰 危 机 的措 施 。
其 历史发 展 中的一个 必然 阶段 ,主要我 们采取 科学 的 方式
1 . 2 共 产主 义信仰 危机 的本质。共产主 义信 仰危 机是
对该 意识 中心思 想 的怀 疑与 否定 ,属 于精 神 范畴 的危 机 , 危机 价值哲学 应对 共 产 主 义信 仰 是 中 国共 产党 取 得 革 命 胜利 的重 要 原 但 是精 神 意识 危机 是 社 会现 实危 机 的体 现 , 因 此共产 主 义 因, 是 构 建 社会 主 义 制 度 的重 要 价值 意识 形 态 , 但 是 随 着 信 仰 危机 的本质 是 一些错 误 的社会 实践 而导 致 的危机 。 也 我 国 市场 经 济 的 建 立、 改革 开 放 步伐 的加 快 , 西 方享 乐 主 就 是 说在 社 会现 实 中人们 没 有很 好地 践行 共 产主 义信 仰 , 义思 想 以及 个人 经 济利 益 主义逐 渐 地渗 透 到我 国 , 再加 上 人 们在 实践 中偏 离 了共 产主 义 的价值 目标 , 尤其 是共 产党 对大 众 思想 教育 工作 的重视 不 够 , 使得社 会 对 共产 主 义信 员在 实践 工作 中忽视 了人 们 的根 本利 益 , 一 些共 产党 员利 仰产 生 了认 识 的偏 差 , 导致 社会 中出现 了一些 不和 谐 的 因 用 人们 赋 予其 的权 利 进行 谋私 行 为 、 将 国家 的集体 利 益通 素, 因 此为 了实现 中国 梦 的伟 大复 兴计 划 , 需 要社 会 坚 信 过 不法 渠 道 转 化 为 自己的财 富 , 产 生 了享 乐主 义 、 拜金 主 共产 主 义信仰 。 义, 忽视 了人 们 的根 本利 益。 这 些不 良现 象影 响了共 产主 1 共产主 义 信仰 危机产 生 的必 然性及 本 质 义在人 们 心 目中的形 象 , 但 这只 是其在 发 展 过程 中 的~ 个 1 . 1 共 产主 义信仰 危机 产生 的必然 性。辩 证 主义告 诉 曲折 过程 。 人们 : 任 何事 物并 不是直 线发展 , 而是 呈现在 曲折 中不 断前 2 共产 主义信仰 危 机 的表现 形式 共产 主 义是 共 产主 义理 论 、 社会 实践 以 及社 会制 度 的 进 的。共 产主义信 仰在社 会 中 的发展 过程 也是 不 断地 呈 现 共 产 主 义 信 仰 是 人 们 对 共 产 主 义 理 论 和 理 想 的 出曲折 的发展过程 。 比如 马列 主 义思想在 开始 的 时候 并 不 有 机 统 一 , 敬仰 , 并 将其 作 为人 生 的最 高奋 斗 目标 。随 着社 会环 境 的 能适 应 中国的革命 国 情需要 , 但是在 经过 了时间 的检 验后 ,

作为现实的还是虚幻的虚无主义——读唐忠宝的《虚无主义及其克服

作为现实的还是虚幻的虚无主义——读唐忠宝的《虚无主义及其克服

第16卷第1期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 ol. 16 No. 1 2017 年 1 月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an.2017【综述与书评】作为现实的还是虚幻的虚无主义读唐忠宝的《虚无主义及其克服——马克思的启示》都超飞(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96)[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在一定意义上,虚无主义作为西方现代性之后 果或困境的一种集中表现和表征,是近代以来特别 是当下人类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对虚无 主义存在各种不同的解说,尼采从价值论维度、海 德格尔从基础存在论维度对虚无主义进行了深刻 的揭示。

然而,尼采和海德格尔的诊断都未揭示虚 无主义与存在本身之关联以及存在与人的关系,换 言之,存在与人的关系仍然处于某种晦暗不明中。

这就引发出以下问题:存在与人的关系是什么?尼 采和海德格尔对虚无主义的诊断的合法性何在?被海德格尔认为对人的理解达到其哲学“虚无主义 的极致”的马克思的哲学对前两者的超越以及其与 虚无主义到底是什么关系?唐忠宝副教授的著作 《虚无主义及其克服——马克思的启示》(人民出版 社,2014年12月出版)(下文简称《启示》)从价值与 存在的关系人手,结合尼采和海德格尔的相关理 论,从价值论和存在论的视阈对虚无主义的本质进 行透视,以此为奠基,从理论批判、现实考察和理想 目标三个维度对马克思哲学与虚无主义、与传统形 而上学的关系进行深人探究,从而较为充分地挖 掘、揭示和阐明了马克思哲学对于克服虚无主义的 合理性、价值和意义。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 意义的深人挖掘,更是对中国在遭遇现代性问题上[文章编号]1671-6973(2017)01-0125-03做出的值得称赞的尝试性建设。

一、虚无主义及其与形而上学的关系虚无主义源自拉丁文“nihil”(虚无、无)一词,根 据海德格尔的说法,德国宗教哲学家雅科比19世 纪初在《给费希特的信》中首次在一般哲学的意义 上使用了它。

论现代社会的价值虚无主义及其扬弃

论现代社会的价值虚无主义及其扬弃

论现代社会的价值虚无主义及其扬弃I. 现代社会的价值虚无主义概述:- 藏身于社会变革中的价值虚无主义- 多元化价值观的出现引发的价值虚无主义- 价值虚无主义对人类精神和道德世界的影响II. 价值虚无主义的扬弃:- 扬弃价值虚无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重新理解和认识人类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观课程与价值教育的策略III. 价值观课程的设计:- 理解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影响- 价值观教育的实现方式和方法- 社会和技术环境的影响和应对IV. 价值教育的实践:- 教育与社会责任- 核心价值观的传承- 反思和批判V. 价值教育的发展前景:-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构建和谐社会- 价值教育的意义和使命总结:- 将价值置于发展的核心地位- 面对挑战和困难,拥抱变革与进步- 学习价值观,重建社会与文化的认知第一章:现代社会的价值虚无主义概述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多元化的文化与价值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然而,这些多元化价值观的出现却带来了不确定性和焦虑,导致人们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缺乏精准的界定和共识。

因此,形成了价值虚无主义的现象。

价值虚无主义是指一种思潮,认为世界没有任何价值或目的意义。

它是由于多元化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出现,逐渐侵蚀了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导致人们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价值虚无主义对人类精神和道德世界造成了影响,缺乏价值认同的人可能会在生活中感到孤独和失望。

对于现在的社会变革而言,价值虚无主义已经被视为一种难以忽视的问题。

因此,探寻如何扬弃价值虚无主义并重建现代价值观成为了当下的重要任务。

第二章:价值虚无主义的扬弃扬弃价值虚无主义是摆脱当前难以回避的任务,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关键。

扬弃价值虚无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通过重新理解和认识人类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富有正义和和谐的社会。

价值观课程是扬弃价值虚无主义的一种必要方式。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理想信念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理想信念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理想信念文章标题:坚定理想信念,共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引言】1. 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记忆。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定历史真相的思潮,对于建设国家和民族、培养人民的理想信念是极为危险的。

2. 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守护真实的历史,守护我们的灵魂。

【历史的真相】3. 历史的真相是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经历的全部。

历史的真相是丰富多彩的,是一切生命的记忆。

有人说,历史是一个国家的镜子,也是一个人的镜子。

4. 历史的真相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历史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它特有的价值。

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邪恶的。

历史的真相应该受到尊重,被传承。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性】5. 历史虚无主义,是对历史真相的否定。

它企图篡改历史事实,挑战人们的理想信念,割裂人们的血脉。

我们不能容忍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因为它威胁着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6.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捍卫真相的尊严,捍卫民族的尊严,更是捍卫我们的灵魂。

历史的真相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应该勇敢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守护历史的纯真。

【坚定理想信念的必要性】7. 理想信念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坚定的方向。

人们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无法前进,就无法生存。

理想信念,是我们生命的基石,是我们文化的核心。

8. 当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我们要保持文化的自信,守护民族的尊严。

我们要告诉世界,我们有着自己的文化,我们有着自己的历史,我们有着理想信念。

【对历史虚无主义和理想信念的个人观点和理解】9. 对我个人而言,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伤害,是一种对真相的亵渎。

我们不能否定历史,也不能让历史虚无主义成为我们心灵深处的阴影。

10. 我坚信,理想信念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生命的支柱。

历史的真相也是我们共同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和守护它。

价值虚无:时代认知断裂的填充物

价值虚无:时代认知断裂的填充物

价值虚无:时代认知断裂的填充物
赵梦妮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36)011
【摘要】在思考《平凡的世界》对60、70后的价值观所造成的深刻影响之余,反省80、90后为什么无法对这部曾经被一代人奉为圭臬的遗作同样产生共鸣?我们早早丢失了历史丢失了信仰丢失了曾经不惜孤注一掷也要的最高追求,开始被刺金时代迷蒙了双眼,再也很难辨清理想和妄想的区别,最后表现出极度轻视权威和妄自尊大.那么在当代的中国社会环境下,我们所追求的人生价值意义到底是什么?【总页数】2页(P136-137)
【作者】赵梦妮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18
【相关文献】
1.听证会里的共识断裂与价值虚无 [J], 李晓亮
2.颓废、虚无的状态与犬儒主义的文化认知r——日本第四消费时代青春电影研究[J], 张冲;王艳秋
3.新时代高职生虚无主义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J], 倪义宝
4.价值虚无主义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影响及应对 [J], 时伟
5.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新时代之思——兼论当下信仰危机与价值虚无的化解及应对[J], 唐忠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价值虚无化思潮及其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

价值虚无化思潮及其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

价值虚无化思潮及其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的挑
战与对策思考
唐忠宝
【期刊名称】《理论导刊》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价值虚无主义及其诱发的价值相对主义尧多元主义严重威胁着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因此,必须从理论与现实的双重视角对价值虚无化思潮作出回应院透视社会现实中的资本虚无本质,确保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正确导向;坚持以共产主义学说为支撑,构建兼具神圣性与世俗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唐忠宝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无锡2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1
【相关文献】
1.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下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 [J], 雷志成
2.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J], 雷志成;
3.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养成的危害及应对 [J], 毕昌喜
4.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J], 雷志成
5.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J], 雷志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虚无时代的价值理路

虚无时代的价值理路

虚无时代的价值理路
庞楠
【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26)006
【摘要】价值虚无主义是传统形而上学设定的最高价值的贬斥,上帝之死带来了社会价值失序以及人心价值迷茫的精神和文化危机.面对虚无主义的历史运动,尼采主张以生命的权力意志克服虚无主义.海德格尔从存在论出发,认为尼采的价值哲学由于耽搁了存在之思仍在虚无主义之中.施特劳斯批评尼采和海德格尔对虚无主义的推进,认为只有以“自然正当”作为价值的确定性基础,人们才能走出价值虚无主义的泥沼.事实上虚无主义与现代性同构.在现代性语境下,虚无主义是随传统共同体的解体、人的自我理性在原子武自我观的支撑下价值独断的结果.只有回归价值的生存论根基,建构在共享式自我观主导下的构成性共同体,人才能走出价值虚无的伦理困境.
【总页数】5页(P8-12)
【作者】庞楠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2.47
【相关文献】
1.价值虚无:时代认知断裂的填充物 [J], 赵梦妮
2.新时代高职生虚无主义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J], 倪义宝
3.新时代高职生虚无主义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J], 倪义宝
4.价值虚无主义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影响及应对 [J], 时伟
5.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新时代之思——兼论当下信仰危机与价值虚无的化解及应对[J], 唐忠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世价值与信仰重建.txt

普世价值与信仰重建.txt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信仰重构——我们的危机来自哪里?【正文】(一)我们真正的危机是看不到危机。

2004年胡锦涛主席在“中央人口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他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我认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工作重心也应该突出一个字,那就是“人”。

著名学者俞可平曾讲:“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这句话做了阐释和进一步说明:“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条件”。

在这里所讲的人不是概念的、抽象的人,而是一个一个真实存在的、活生生的人。

我认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正是应该落在这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身上。

可是,我们现在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危机,那就是人的“精神危机”抑或叫做“信仰危机”。

因为我们没有信仰,所以什么都不信,所以我们什么都不怕;因为我们没有信仰,所以那些本不该被原谅的罪恶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都可笑的被允许了。

所以我们日复一日的被身边的悲剧和谎言包围着,而在这包围之中我们又不知不觉丧失了对他们的同情和对自身的反省。

我们不是为他们的正当权益受侵犯而呼吁和呐喊,却是作为一个看客“欣赏”着他们的悲剧。

看着他们受难我们连基本的恻隐之心都丧失了,相比那些受难者,我认为我们才是真正的“受难者”。

一个缺乏了信仰,一个缺乏了基本感情的人,谁又能说他是一个幸福者、他是一个完整的人呢?反观我们自身,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中有这么多诸如矿难,诸如自杀,诸如司法中的冤狱事件,诸如形形色色的暴力拆迁?我这里有一组数据,是关于我国自杀事件的:我们国家每年自杀人数是28.7万,平均每两分钟自杀1人,五倍于世界的平均数字。

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死了6万人,我们举国悲恸、我们国家降半旗致哀、我们全国人民都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可是又有谁想到过这自杀的28.7万人,又有谁为他们降过半旗,又有谁为他们流过眼泪呢?有人会说,他们是自杀、是自己选择的死亡,可是你又想过他们为什么自杀吗?蝼蚁尚且偷生,若不是比死亡更大的痛苦他们会自杀吗?究其深处,我认为这些问题的发生与我们国民的“精神危机”不无关联。

当代中国价值虚无主义研究述评

当代中国价值虚无主义研究述评

当代中国价值虚无主义研究述评作者:王颖姜秉权来源:《各界·下半月》2019年第02期摘要:在当下价值虚无主义思潮漩涡中,当代中国人生活中的精神缺失日益凸显。

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学界对于价值虚无思潮的研究已经初有成果。

本文分别从研究意义、具体内涵、产生背景、表现特征与应对措施这五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对当代中国价值虚无主义思潮研究成果进行,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予以评析。

关键词:价值;虚无主义;当代中国当前有一种弥漫在当代中国人民生活中,影响人们生存态度和情绪体验的价值虚无主义思潮,它作为一种社会负面情绪,正向更大范围的人群传播和蔓延。

像贺来、邹诗鹏、刘宇、唐忠宝等部分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开始着手研究价值虚无主义,论证当代中国价值虚无主义的研究必要性,产生的根源、探寻产生的表征,探索克服路径。

一、研究必要性在当代中国,由于社会利益结构与就业方式等的变化,使得一种叫作价值虚无主义思潮悄然流行,它不仅对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造成冲击,也使得人们陷入了精神生活的焦虑、迷茫与痛苦之中。

因而对当代中国价值虚无主义思潮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实意义在当下面临的挑战中,学者贺来认为,该思潮关涉到人存在的根基,不得不说是最为深刻的,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同样,宋德孝认为,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各种虚无主义不仅对个人的价值观念,也在悄然的影响着当下整体社会传统的认知观念,并产生了诸多不良的影响。

因此,重点批判价值虚无主义显得及时而必要。

唐忠宝在研究时,从价值观层面做出总结,“直面价值虚无化思潮,并对其做出积极回应,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理论意义有关于理论意义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拓宽当前研究范围。

宋德孝认为,当前在我国学术界,人们对于虚无主义的批判多集中在历史虚无主义,对虚无主义的其他多样形态,尤其对价值虚无主义的整体研究还不够具体深入。

价值虚无化思潮及其应对_社会主义_省略_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_唐忠宝

价值虚无化思潮及其应对_社会主义_省略_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_唐忠宝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价值多元化对核心价值的树立以及主流文化的建设造成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价值虚无化思潮进一步消解着人们心中的最高价值,神圣性维度被世俗性维度所遮蔽,人们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仰缺失和价值迷失。

从一定意义上说,在现代性的生成、演进过程中,传统价值观念被严重摧毁,而新的价值观念却迟迟没有建立起来。

因此,直面价值虚无化思潮,并对其作出积极回应,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价值虚无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严峻挑战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从理论形态上看,多元价值的客观存在容易催生出价值多元主义思潮。

价值多元主义意味着在众多价值观中,不存在着中心、核心或主流的价值,即价值观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显然,价值多元主义不仅会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建,同时也无益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价值多元主义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相对主义,也就是说,在面对价值判断、道德考量及伦理规范时,人们之间各自为政,无法达成共识,他人眼中的是非、对错、善恶的标准,都只是相对的。

例如,一些人主张:“自由”应该成为全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但可能有人就会提出异议,并声称他们不仅不去追求自由,反而逃避自由。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埃里希·弗罗姆就曾经指出:“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在摆脱曾一度赋予其生命以意义和安全的所有纽带,获得自由后,陷入了无能力及孤立的不安全状态。

我们看到,个人无法忍受这种孤立,与外面的世界相比,作为孤立的个人,他完全无助,所以极为恐惧。

同样由于他的孤立,他与世界的一体被打破,也失去了方位感,怀疑自我,怀疑生命的意义,乃至指导他行动的所有原则,这些怀疑折磨着他。

无助与怀疑麻痹了生命,为了生存,人竭力逃避自由———消极的自由。

”[1]那么,这种价值相对主义何以产生?其内在机制是怎样的呢?如果从价值观的视角来看,价值多元主义及价值相对主义的根源在于价值虚无主义。

论虚无主义的克服

论虚无主义的克服

论虚无主义的克服作者:熊义刚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16期一、虚无主义的概念和成因虚无主义是一种精神或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

它在传统的在上的价值从根基上破灭后,发现生活的无意义后和自身的必死性且不曾有来世或救赎等,在意识和行动中产生干什么都行都无所谓的想法,残酷野蛮破坏杀戮和慈善积极美好维护是没有什么差别的,都具有同等的合理性或不理性。

在青少年时期,我们都接受或相信了超越形态的或属“心”的观念,比如典型的西方的以上帝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中国的是以天道或道为核心的道德和生活观念。

可由于时代的发展阶段和个人的生存年岁和经验的特定规定性而产生出了虚无主义。

具体说来,时代原由是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产生了根本性、突破性的大进展,科学对传统生活世界的去“蒙寐”,使一切都展现在“光天化日”之下,人们的眼睛终于在科技之光推动下张开,发现原本没有上帝及其一系列的超越的生活和道德观念,也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天道。

对于西方,由于基督教的一套观念都是向上看的,使人眼睛盯着天国或彼岸而否弃尘世感性生活的意义;对中国则是被一套由天道规定的道德礼仪法(儒或佛)或存在方式(道或佛)所束缚和罩住,而这一套观念虽比起西方的一套的观念超越性要弱,但这一套观念始终是建立在一种属“心”、“道”的倾向,其基础是想象的而非“科学”的且并没有真正面对感性的物质性生活,所以对属“肉”的物质性的生活也是一种遮蔽和贬抑,比如现在面对物欲横流的问题人们马上就想到恢复中国传统的智慧去化解等等。

这两套不同的观念都是对属“肉”的一种新生活的否弃或遮蔽、贬抑。

虚无主义就时代来说,是这样发生的。

它的朝“上”的超越的或属“心”的以上帝或天道为核心的观念在科学的解构或去“蒙寐”下逐渐失落解体,它们再也罩不住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安稳的基础。

超“上”的或通向“心”的道路被极大地破坏和阻塞。

而由于人们长期对超越的“上”的或天道的“心”的信赖而对感性的属“肉”的物质性生活的否弃或遮蔽,纵使上帝死了天道塌了,人们不可能立即恢复对属“肉”的物质性的生活的热爱或信赖、亲近,这是朝“下”的生存道路同样被破坏或阻碍。

《共产党宣言》与虚无主义的克服

《共产党宣言》与虚无主义的克服

《共产党宣言》与虚无主义的克服
林雅玲
【期刊名称】《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
【年(卷),期】2016(0)8
【摘要】虚无主义已成为现代文明的信仰危机,必须寻求加以克服的根本途径。

从《共产党宣言》视角来看,虚无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人们以利己主义为指导,对商品、货币和资本的崇拜取代了对崇高价值的崇拜,从而导致意义、价值世界的没落。

《共产党宣言》中列举的几种"社会主义"对于解决随资本主义文明而来的虚无主义是无力的。

共产主义运动是克服虚无主义的根本途径。

换言之,唯有破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从根本上终结虚无主义。

【总页数】4页(P71-74)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虚无主义;共产主义
【作者】林雅玲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33.3
【相关文献】
1.《共产党宣言》与现代欧洲虚无主义 [J], 张红岭
2.虚无主义的症状、成因与马克思论虚无主义的克服 [J], 黄学胜
3.作为现实的还是虚幻的虚无主义——读唐忠宝的《虚无主义及其克服——马克
思的启示》 [J], 都超飞
4.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消解及克服 [J], 刘腾子
5.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逻辑陷阱及其克服路径 [J], 林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价值虚无主义

价值虚无主义

价值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自古就有,但现代精神生活中暴露和蔓延的价值虚无主义是典型的现代性现象。

现代性构成了价值虚无主义的温床,价值虚无主义构成了现代性的精神困境。

作者简介:虚无主义自古有之,但现代精神生活中暴露和蔓延的价值虚无主义是典型的现代性现象。

现代性构成了价值虚无主义的温床,价值虚无主义构成了现代性的精神困境。

面对这一重大问题,马克思对价值虚无主义的历史诊断提供了切中时代脉搏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在19世纪行将终结之际,尼采以先知般的口吻预言了价值虚无主义这一“不速之客”的来临。

当然,仅就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而言,与其说它是一种现代性的历史事实,毋宁说它是一种蕴藏在西方历史中的基本逻辑和基本运动,虚无主义自有其古典形态和历史传统。

传统或古典的虚无主义在实质上是表征绝对价值权威的超验的神、理念或天道对人的存在及其价值的否定,带有鲜明的观念论色彩。

前现代的社会结构呈现出诸领域尚未分化、高度同质的特点,这样一种“机械团结”的社会模式产生了一种充当整合社会生活统一性的“大全式”的价值秩序,其典型表现形式即传统宗教和形而上学。

它以神、理念所表征的崇高价值褫夺和消解了人作为价值主体的自由和尊严,本身就充满了虚幻性和压迫性。

现代性瓦解了古典虚无主义及其观念论基础,但也正是在与传统的断裂和脱域中将价值虚无主义这一现代性的幽灵召唤出来,其实质是理性化—世俗化进程中形成的物化逻辑和资本逻辑对崇高价值的罢黜、意义世界的疏离和人自身价值的虚无化。

作为轴心时代培植起来的用以应对虚无主义挑战的文化传统,理性主义在现代性境遇中呈现出来的内在分裂却极大地抽空了自身的潜能,由此倒转为塑造虚无主义的文化机制。

现代性奠基于理性化之上,但由理性化驱动的世俗化进程以及由此形成的物化逻辑,却偏离乃至僭越了承载目的和意义维度的价值理性的规约和引导,而单向度地滑入工具理性的统治之下,但后者所建立的现代世界乃是由经验事实和数理逻辑填充而成的碎片化的、价值中立的“力学体系”。

抵御虚无主义思潮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抵御虚无主义思潮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义制度 ; 随着 美国等西方 势力所 谓冷 战思维策 略 的改变 ,国 潮 的核 心论 调 。 际 反 社会 主 义 政 治思 潮 从 公 开 挑 战转 向意 识形 态 领 域 的 逐 步 所谓 “ 告 别革 命 ” , 其 一是 否 定 中华文 明的历史 , 乃 至 中国
渗透 , 图谋 以思想控制的 “ 软实力 ” 来达到颠覆社会主义 国家 文 明的 起 源 : 其二是提 出 “ 告 别 革命 ”主 张 , 全 面 否定 包 括 近 制度 的战略 目标 ; 历史虚无 主义思潮 在我国得 以泛起和 持续 现代中国历史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 民主主义革命历史; 其
【 关键词 】 历史虚无主义 思潮 坚定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 歪 曲和诋毁 列宁、 斯大林领 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 在 我国史学 界、 理 论界和文化传播 等领域沉 渣泛起 的历 清算运动 ” 史虚无 主义 思潮 , 原本是从西方移花接木而来的 “ 舶来 品”, 命和建设历史, 彻底否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地 以反 思与改革为借 口, 极力推行所 谓 ‘ 道 的民主 反映了当代 资本主义的共 同政治倾向和价值诉求 , 是西方众多 位和意义, , 搞乱 人的思想判断, 导致 整个社会 陷入严重 的 反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潮之一;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 突出表 的社会主义” 消解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 同和坚定社会主 现, 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 诋毁和嘲弄中国人 民争取民族 动荡和危机 , 事 实表 明, 历史虚无主义在瓦解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诋毁和否定我 国社 义的信念 。 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 。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试 的过程 中, 充当了腐蚀和破坏社会意识形态的工具, 起 到了釜 图从根本上解构 中国特 色社会主 义道 路的合法性和现实性 , 因此, 必须从本质上揭露其否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危害性 , 坚 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信念。 底抽薪的作用。 苏东剧变后 ,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呈现了低潮 ; 铲除 以中国 为主要代表 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威胁 , 成为当代西方 资本主义现

价值虚无主义及其克服路径探析

价值虚无主义及其克服路径探析

价值虚无主义及其克服路径探析摘要:价值虚无是虚无主义根源之处,价值虚无表现为精神家园的失落,幸福感的每况愈下和生活世界的平庸化等。

中国当代虚无主义是对中国传统精神价值和当代西方精神价值的双重虚无。

当代中国价值虚无现象不是在物质条件恶化的背景下出现的,而是物质的相对繁荣的境况下产生的。

解决价值虚无的路径就是协调人的主观尺度和理性能力之间的关系,简单化的理解也就是协调好人的欲望和能力的关系,保持二者的平衡。

关键词:价值虚无;历史路径;关系属性;主体尺度当今时代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进而也是一个价值虚无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没有普遍的、永恒的、绝对的客观价值,甚至没有价值。

人们可以自以为是、自由选择,因为“一切皆允许”;同时人们也倍感孤独和虚无,因为“一切皆虚妄”[1]414。

一、价值虚无的表现及内涵虚无主义可以从不同侧面来进行透视,从价值角度来看就是价值虚无。

虚无主义的各个领域如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以及存在虚无主义都伴随着价值的虚无,因此价值虚无是虚无主义根源之处,就此意义上讲虚无主义就是价值虚无主义。

价值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思潮,上世纪初肇始于西方,蔓延及全球,影响深远,于今为烈。

开放的中国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从中国的情况看,价值虚无体现于以下方面。

1.精神家园的失落人不仅是物质存在,更是精神的存在,自然就需要精神家园,但精神家园的失落是一个普遍的事实。

它直接导致人们在精神上无家可归的命运,多数人对世界缺少敬畏感,对人生缺少神圣感,处于一种无信仰或伪信仰状态,没有高尚的人生目标,没有高贵的精神追求。

今天人们在见面后都会互问对方混得怎样,一个‘混’字概括了人们典型的漂泊流浪、无根的精神状态。

2.幸福感每况愈下由于没有长远的精神追求,理想主义完全绝迹,活着再无精神超越的可能,生活彻底走向世俗化。

人们生活过得忙碌疲惫,一旦停歇却又倍感无聊,物质丰盛却无法感受生活的美好,针对社会生活状况的调查显示与物质繁荣相伴的是人们幸福感的步步下滑。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理想信念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理想信念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在当下社会,历史虚无主义已经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历史虚无主义是指否认、贬低或者歪曲历史真相的一种思想倾向,它可能会对国家、社会乃至个人的认同感和认知观念造成不良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意味着历史真相被篡改,这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有责任积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我们需要了解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页重要篇章,包含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真相被歪曲或者被篡改,那将对后人们了解历史、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民族认同感产生极大的阻碍。

而这种阻碍可能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甚至是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混乱。

我们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保护历史真相,保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指一个人对于理想和信仰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仰,是人生道路上的精神支柱。

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使一个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奋斗和进取。

而历史虚无主义往往是由于理想信念的淡薄和缺失而产生的。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不断学习、思考和提高自己的理想信念,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守护历史真相。

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复杂性。

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单纯的存在于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段时间,它可能潜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教育领域,一些学校或者教师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故意歪曲历史事实,给学生灌输虚假的历史观念。

我们需要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积极开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工作,从源头上杜绝历史虚无主义的滋生。

当然,要想真正做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坚定理想信念,我们需要做好自身的修养。

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纯正的爱国情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心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屹立不倒,保持永不屈服的精神,成为一个真正的理想信念坚定者。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希望每个人都能站稳自己的立场,保护历史真相,坚守理想信念,共同守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虚无主义的取向路径

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虚无主义的取向路径


种消费风气后, 往往又会对消费者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
造成消费者的“ 强迫性” 消费 , 这就进一步加剧了金钱至上
的价 值观 。
除了广告文化之外 , 在影视作品中, 物质至上的价值观
也 有着 清楚 的体现 。例如 , 在 一 些青春 偶像 剧 中 , 男主 角往
往不是 自己创业成为了大老板, 就是官二代 、 富二代 , 受到
了一条从 积极虚 无主 义到 消极虚 无主义 的道路 , 这 与尼 采所分 析 的虚 无主义及 其 克服 的路 径 正好 是相
反 的。如何 克服 当代 中 国大众 文化 的价值 虚 无主义 , 需要我们 做深入 反 思和探 讨 。
关键 词 : 大众 文化 ; 价 值观 ; 虚无 主义 ; 路径
誉等 等。 比 如 有 的 广 告 打 出 了 “ X X X, 男 人 的标 准 ” 、 “ X X X, 身份的 象 征 ” 等 广 告 语 。劳 力士 表 的 广 告 语 就 是 :
拥有财富和地位的所谓成功人士。这样的电视剧往往被看 作励志剧。但是 , 这些人所谓的成功往往是通过放弃 自己
面, 把物质本身作为人生追逐的 目标 , 奉消费主义为圭臬 ,
是小 了时 代 , 窄 了格 局 , 矮了思想。 ” 这样 的批 评 是有 道 理
的 。思想 之 “ 矮” 正体 现 了价 值观 的混 乱 。现 实 生活 中 , 拥
耀性消费” ( 又译为“ 夸示性消费” ) 。当社会形成 了这样
虚无主义( n i h i l i s m ) 是现代人重要的精神和灵魂问题 , 是现代性的重要表征和伴生物。自尼采以降 , 海德格尔、 福 柯等人都非常关注这一问题 。当代 中国大众文化在其发展

价值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的表现、成因及应对策略探讨的开题报告

价值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的表现、成因及应对策略探讨的开题报告

价值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的表现、成因及应对策略探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价值虚无主义思潮。

价值虚无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强调生命没有意义,价值是虚无的,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其意义。

在当代大学生中,这种思潮表现为对于社会和现实的疏离感、对于高尚志向和追求的缺乏、对于信仰和理念的缺失等等。

这种思潮的影响对于当代大学生本身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引起了学界和社会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价值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成因及应对策略,探讨价值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对价值虚无主义思潮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和成因,探讨其应对策略,以及价值教育的重要性。

具体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如下:(一)研究价值虚无主义的概念、特征、表现形式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影响。

(二)分析价值虚无主义在大学生中的成因,探讨其根源和社会背景。

(三)探讨价值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如对个人自身发展、社会和家庭关系等产生的影响。

(四)研究应对价值虚无主义影响的策略,如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信仰和理念等。

(五)分析价值教育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价值教育。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研法。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一)收集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了解价值虚无主义的概念、特征、表现形式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二)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信仰和理念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价值虚无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的表现和影响。

(三)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价值虚无主义在大学生中的成因及其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四)探讨应对价值虚无主义影响的策略,如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信仰和理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西方思想家习惯于对世界进行二元划分,其结果便是以超感性世界遮蔽了感性世界、彼岸世界代替了此岸世界。

如此一来,真实与虚幻发生了颠倒,虚无主义由此产生。

尼采通过上帝之死宣告了最高价值的失落,虚无主义达到了顶峰。

时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则再次昭示人们,若要克服虚无主义,必须重建一种新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必须同时兼具世俗性和神圣性双重维度。

通过分析比较,本文认为,重建共产主义信仰是克服价值虚无主义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虚无主义;价值;存在;共产主义中图分类号:B8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8-0042-05价值虚无主义的克服与共产主义信仰的重建*唐忠宝1,石敦国2(1.中央党校哲学部,北京100091;2.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世界却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难题,其中,虚无主义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关涉到了人们存在的根基问题,因此虚无主义成了现代世界中“最可怕的敌人”。

那么,到底什么是虚无主义?它真的有那么可怕吗?它是怎么产生的?人类能够克服虚无主义吗?鉴于上述问题在时下所具有的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不揣浅薄,拟对虚无主义问题作深入、细致的澄清,并从重建共产主义信仰的视角,提出一条克服价值虚无主义的现实路径。

一虚无主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范畴,对其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如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艺术中的虚无主义、法律虚无主义等等。

本文的虚无主义则主要是哲学意义上的,它大致具有如下两层含义:存在论意义上的虚无主义以及价值论意义上的虚无主义。

就存在论方面来看,虚无主义指的是存在的无根基状态,或者说不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基础,如柏拉图的理念和基督教的上帝。

存在论的虚无主义必然导致价值论的虚无主义,因为一旦否定了永恒的上帝或存在,那么一切有关善与恶、贵与贱的标准便必然遭到破坏,进一步说,普遍的道德律也必将失去效力。

这样看来,价值虚无主义的克服无疑要从存在论处寻找根源。

回顾哲学史不难发现,“虚无”离不开“存在”。

在东方思想家那里,但凡论及“虚无”、“无”,便不能不提“存在”、“有”,如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40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老子》第2章)。

在西方思想家那里,“虚无”更是与“存在”密不可分,但不同的是,西方思想往往认为“存在”在先,“虚无”在后,或者说,西方思想的传统是从存在谈起,进而论及虚无。

例如,在黑格尔那里,“虚无”是由“存在”引出,它来自“纯存在”;萨特更是提出,“存在”和“虚无”都是一种“存在”,前者是“自在的存在”,后者是“自为的存在”即意识。

东西方思想对“存在”与“虚无”的不同理解和定位决定了各自思想发展的基本走向。

由于东方人眼中的世界是从“虚无”而来、由“虚无”产生,因此便不存在对现存世界“虚无化”的过程。

但在西方人看来,由于“虚无”由“存在”而生,是“存在”的衍生品,因此可以说,西方传统的本体论(即存在论)哲学必然最终走向“虚无”。

东方思想“贵无”,却远离了“虚无”,而西方思想始终关涉“存在”,却产生了虚无主义,这着实让人费解。

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世界基本图式的不同理解。

尽管西方思想流派众多、观点迥异,但在对世界基本图式的理解上大体一致,即都将世界一分为二,如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基督教思想家的天国世界与世俗世界、康德的现象界与物自体等。

这种对世界的二元划分,也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超感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二元对立。

由于真实的感性世界被虚假的超感性世界代替、遮蔽,因此人们看似追寻“存在”,却走向了“虚无”,这就是虚无主义的本质所在。

尼采率先对虚无主义的本质作出了精辟、深刻的阐*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0GJ018)。

作者简介:唐忠宝(1983—),男,河北秦皇岛人,中央党校哲学部博士生;石敦国(1967—),男(苗族),重庆酉阳人,哲学博士,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释,他说:“虚无主义:没有目标;没有对‘为何之故’的回答。

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呢?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

”[1]尼采在这里所说的“最高价值”的典型代表就是柏拉图的理念以及基督教的上帝,由于它们代表的是“超感性的世界”,因此,虚无主义也就是“超感性世界”的失效和崩塌,其发展到顶峰,就是“上帝死了”。

尼采的思路十分清晰,由于“理念”、“上帝”这些超感性的范畴一直以来占据着西方人精神世界的最高点,是西方人的精神支柱,代表的是一种最高的价值,因此说,虚无主义就是“超感性世界的崩塌”、“最高价值的失落”以及“上帝之死”。

按照尼采的分析,由于虚无主义在于最高价值失去了“价值”,因此,要克服虚无主义,就必须对价值进行重估。

基于此,尼采提出了要“重估一切价值”,并建立以“权力意志”为核心的全新的价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尼采的价值重估,并不是仅仅要设立一些彼岸的、自在的价值标准,因为这是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做法。

在尼采看来,克服虚无主义不能从外部的彼岸世界入手,而是必须在此岸世界中创造出价值来,也就是在内部的“自我克服”,这是一种反形而上学的价值之思。

尼采解释说:“永远不变的善与恶———是没有的!出于自身,善与恶必须总是一再克服自己。

”[2]由于传统形而上学对于善与恶等价值标准的设定只是“一种纯粹道德上的价值设定(譬如佛教的价值设定)”,因此必将“以虚无主义而告终”。

[3]可见,尼采的“重估价值”不是在以往价值的旧位置上把改变了的价值设定起来,而是意味着以往一切价值本身的失效,“重估价值”就是要创造价值,这种创造是一种“价值的变换”,“创造者的变换”,因为“估价就是创造,……通过估价方有价值”。

[4]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价值评估与创造意义上的价值重估作了比较,他说:“你们这些价值评估者啊,你们以你们的善与恶的价值和说辞来实施威力:而这就是你们隐蔽的爱和你们灵魂的闪光、战栗和洋溢。

然则从你们的价值中生长出一种更强大的威力,以及一种新的克服:蛋和蛋壳破碎于此。

而且,谁若必须在善与恶中成为一个创造者:真的,他就必须先成为毁灭者,必须先打碎价值。

所以,至高的恶归属于至高的善:而这种善却是创造性的善。

……让一切破碎吧,———能够在我们的真理上破碎的一切!有许多房屋还有待建造!”[5]这种全新的价值就是象征生命本身以及生命行为之原动力的权力意志,它具有永不满足的创造本性,它支配着万事万物,毋宁说,世界上除了权力意志之外,什么都不存在。

因此,权力意志不承认在自身之外的任何东西具有价值,相反,所有的价值设定都必须从权力意志出发并且最终又向它返回。

作为权力意志最高级形态的“超人”最能够体现出尼采重估价值的反形而上学立场。

尼采写到:“‘超人’,是用来形容一种至高卓绝之人的用语,这种人同‘现代’人、‘善良’人、基督徒和其他虚无主义者完全相反。

”[6]那么,“超人”与“人类”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尼采认为,“超人”是对“人类”的超越,他借查拉图斯特拉发问:“‘人类如何被克服?’……超人在我心里,他是我的首要和唯一,———而且他并不是人:不是邻人,不是最贫者,不是最苦者,不是最好者。

”[7]可以说,“超人”是唯一的此岸世界中的价值之最高形态,“超人乃是大地的意义!”。

[8]尼采把这种象征着权力意志的“超人”的精神力量称为“积极的虚无主义”,以区别于“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的“消极的虚无主义”。

尼采认为,“积极的虚无主义”与“消极的虚无主义”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是“提高了的精神强力的标志”,后者是“精神强力的衰退和下降”。

[9]不难看出,尼采是通过对整个西方形而上学哲学传统尤其是柏拉图主义的批判进而寻求克服虚无主义的。

但尼采的思路存在着巨大的漏洞:一方面,尼采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同时又在其对立面设定了一个新的形而上学实体,即权力意志,这无疑又重新回到了形而上学;另一方面,“那种根据价值来评估一切、把自身理解为一种价值评估并且以一种新的价值设定为己任的思想来自何处?”[10]也就是说,把价值本身当作终极的根据,而不问价值本身的来源问题,这虽然与传统形而上学以新价值取代旧价值的思路不同,但却仍然是一种囿于价值思维模式的形而上学。

尼采称自己的哲学为“倒转了的柏拉图主义”,[11]但因为柏拉图主义是形而上学,那么“颠倒了的柏拉图主义”自然难逃形而上学的窠臼。

尼采在颠覆形而上学上的不彻底,决定了他在克服虚无主义问题上的不彻底。

换句话说,以价值论的视角来看待虚无主义,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形而上学,自然也就无法穷尽虚无主义的本质。

二由尼采的分析可以看出,克服价值虚无主义必须由价值论视阈过渡到存在论视阈,这项历史工作是由海德格尔率先进行的。

海氏从存在论的立场出发,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清算,从而对如何克服虚无主义的问题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见解。

海德格尔认为,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可以归结为遗忘存在即“忘在”的历史。

表面上看,人们似乎都在谈论“存在”,但事实上,人们谈论的只是“存在者”。

在海氏看来,存在者与存在是不能被混淆的,前者指的是一切的人和物,而后者指的是存在者的存在。

传统形而上学正是没有注意到区分存在者与存在,误将存在者当成了存在,因此,“存在本身在形而上学中还是未被思考的”,[12]也就是以存在者之思取代了存在之思。

海德格尔指出,形而上学就是一直以来关于存在者整体的真理,它的典型形态就是柏拉图的理念、基督教的上帝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它们在根本上代表了“存在者”意义上的超感性领域。

现在,由于“占据统治地位的‘超感性领域’失效了,变得空无所有,以至于存在者本身丧失了价值和意义,”因此,“虚无主义,‘一切客人中最可怕的客人’,就要到来了。

”[13]海德格尔在一定程度上是认同尼采的,两位思想狂人都承认虚无主义与形而上学密不可分,克服虚无主义必须清算形而上学。

进一步说,由于虚无主义产生的内在原因是超感性世界的坍塌和崩溃,因此必须在根本上拒斥以往一切超验的形而上学。

同时,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认同又是有限的。

在海氏看来,“虚无主义这个名称和概念指的是一种存在思想,但尼采却完全是从价值思想出发来把握虚无主义的”。

[14]也就是说,探讨“虚无主义”的本质不能忽视“存在”的思想,因为“虚无”是相对于“存在”而言的,“虚无主义在其本质中就是一种与存在本身同时进行的历史”,[15]尼采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换句话说,虚无主义、虚无就是一种存在,是某种程度上有所欠缺或遮蔽的存在,海德格尔解释说,“存在之为存在是一个有别于它本身的东西,它如此地确定地是另一个东西,以至于它甚至不‘存在’。

”[16]事实上,海德格尔是将虚无理解为一个存在范畴,而不是尼采所理解的价值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