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尼采对虚无主义价值的重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435期·
2010第2期
□宋海勇1王海锋2
试论尼采对虚无主义价值的重估
虚无主义是尼采哲学中的焦点问题。《权力意志》从第1条开始,谈的就是虚无主义的问题,而且零零散散地谈了几十个段落。尼采的整个哲学都是在同虚无主义搏斗,目的就是要克服虚无主义。
一、虚无主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尼采通过“上帝死了”的口号向我们传达虚无主义。“上帝”就是尼采心目中“最高价值”的代表,“上帝”历来就被人们认为是值得追求的东西,它是寄居于超感性领域的“真实存在者”,无论是被冠以美名的基督教、道德法则、理性权威还是历史的进步抑或是大多数人的幸福,都被认为具有超越于现实生活之上的价值。
本来,“最高价值”的设立也是为了防止虚无主义,给人类的生活注入意义,何以在尼采这里“最高价值”成了他竭力攻击的对象呢?在《权力意志》第12节关于“宇宙学价值的衰落”的论述中,尼采分析了虚无主义出现的三种原因:首先,人们在世界中寻找现象的“意义”时,因生成的事实最终向人们证实了“通过生成达不到任何目的,实现不了任何目标……这样一来,对于生成的所谓目的的失望,就成了虚无主义的原因”。〔1〕其次,人会自觉地构想一种总体性,臆想自己可以因此而获得一种价值感,“认为人是同高踞于人之上的整体相连的,并且是依赖于这个整体的,它就是神性的标准……但是,请看!这种普遍的东西根本没有!”〔2〕人们从根本上失去了对自身价值的信仰,这同样成为虚无主义出现的原因。最后,当人们认识到靠生成达不到任何目的,在生成中也没有可供个人藏身的统一性时,就会在谴责世界虚假性的同时构想一个位于彼岸的“真实世界”。“然而,一旦人们明白了,臆造这
个世界仅仅是为了心理上的需要,明白了人根本不应这样做的时候,就形成了虚无主义的最后形式”。〔3〕在尼采看来,虚无主义者用以解释生命总特征的“最高价值”都是一些伪价值,而现实生活的价值又已经被掏空,所以虚无主义运动是必然会发生的。不过,尼采认为其本身并不值得批判,“虚无主义运动只是生理颓废的表现”,〔4〕“应该全力加以批判的乃是把传染病拖进有机体的健康部分的做法”,〔5〕要批判的是颓废在有机体中占据优势地位的状况,因为由颓废的强势对生命作出的估价将不利于生命的健康状态。因此,尼采不单是要反对至今已占据统治地位的虚无主义所宣扬的一个又一个对生命作出怀疑和否定的价值判断,更是要反对虚无主义对生命作出评价的资格与权柄。
二、虚无主义的嬗变
尼采认为,从巴门尼德提出“存在”概念,将存在归为一,虚无主义运动便已经开始了,因为这是第一次对存在者整体作了“统一性”的设定。巴门尼德把世界分成肯定的领域(存在者)和否定的领域(不存在者),从而作出了“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的区分。通向真理之路只有一条途径,就是“存在者存在”,而对于存在者的把握只有通过理智与心灵的手段。从此,“真理只能栖息于最苍白、最抽象的普遍性之中,栖息于由最不确定的言语筑就的空壳之中,如同栖息于蜘蛛网中”。〔6〕
柏拉图继承了巴门尼德关于“存在”的思想和苏格拉底关于“辩证法”的思想原则,创制了“理念论”。“理念论”区分了“真实的世界”和“虚假的世界”,“理念”踞有的是完美、自足、永恒不变的“真实世界”,现实事物则因其有生有灭、残缺不全且靠分有“理念”以取得自己存在的资
(1.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2.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尼采哲学的全部努力就在于克服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在对“最高价值”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渐渐暴露了自己的虚无主义本性最终导致了对生命和自身的否定。尼采通过对价值谱系的考察发现了隐蔽在虚无主义运动背后的权力意志,从而主张以权力意志作为价值设定的新原则来重估一切价值。
关键词:虚无主义;最高价值;权力意志
〔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10)02-010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计划”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2002)。
[收稿日期]2009-08-01
[作者简介]宋海勇(1982-),男,吉林磐石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西方哲学;
王海锋(1979-),男,陕西扶风人,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哲学基础理论及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哲学百家】
102
·总第435期·
2010第2期格和意义而被称为“虚假世界”。从柏拉图开始,人们已经开始把最本己的价值设定让渡给了异己的权威,现实世界的意义受到了怀疑,虚无主义运动展开后的本质业已确立。
建立在新柏拉图主义基础上的基督教世界观把世界区分为天国与尘世,完全割裂了尘世与天国的现实联系,只将天国“许诺”给求拯救、自视“有罪”的忏悔者。“基督教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种虚假的负罪状态”,〔7〕人的现实生命不过是悬在上帝耳边一个可有可无的闹铃。可见,在天国与尘世断然分立的同时,生命在超世信仰面前已经丧失了最本己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虚无主义运动就此达到了顶峰。
叔本华经历了理性主义的疲惫,继康德之后再次掀起虚无主义运动。他把康德的“物自体”直接把握为可以直觉的“生命意志”,认为代表匮乏、盲目欲求的“生命意志”是自然界中任何事物最内在的本质,匮乏必然带来痛苦,而“在欲求已经获得的对象中,又没有一个能够提供持久的,不再衰退的满足,而是这种获得的对象永远只是像丢给乞丐的施舍一样,今天维系了乞丐的生命以便在明天又延长他的痛苦”
。〔8〕在尼采看来,叔本华“根本误解了意志”,因为“他把意志贬低到应该予以否定的地步,这是意志的疲惫,或意志薄弱的伟大象征”
。〔9〕这种“疲惫的意志”不再能向事物中植入意义,“以前我们拿来赋予世界价值的范畴,如‘目的’、‘统一性’、‘存在’等等,现在又通过我们之手抛弃了———于是,世界呈现无价值的外观……”〔10〕
尼采认为,必须对以往一切价值进行重新估价才能最终使生命重获尊严,通过对价值之起源和本质的洞察,最终促成虚无主义的完成状态,从而使生命再次走向强健。对此,尼采说道:“当价值的来龙去脉业已澄清之际,宇宙在我们眼里也就失去了价值,变成了‘无意义的’了———不过,这只是一种过渡状态罢了。
”〔11〕三、权力意志:作为新价值设定的基本原则
尼采通过对价值谱系的考察发现,以往的形而上学家常常是这样解释“最高价值”之起源的:“最高价值的事物一定另有单独的源起———它们不可能来源于这易逝的、诱惑的、骗人的、微不足道的世界,来自这狂妄、贪欲的混沌。相反,在存在的怀抱里,在永恒之物中,在隐蔽的上帝中,在‘自在之物’里———正是在这里肯定有其根基,而不会在任何其他地方!
”〔12〕
这种把“‘美好的情感’当成论据、
把‘隆起的胸膛’当成神性的风箱、把信念当作‘真理的标准’
、把对手的需求当成智慧的问号”的论证被尼采讥为“哲学史上最不体面的伪造与欺骗”。
“‘价值’观,就生成内部生命相对延续的综合产物而言,也就是保存和提高的条件”。
〔13〕
保存和提高的是生
命。对于生命,尼采说:“‘生命’是力的确定过程的永久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斗争着的力增长不匀,‘服从’和‘命令’是对抗游戏的形式。”〔14〕看来,“生命”还不是尼采哲学的阿基米德点,处于生命内部增长不匀并相互斗争着的力的对抗性才是尼采对世界的终极阐释,这种状态被尼采称为权力意志,“生命仅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因为生命乃是权力增长形式的表现”。〔15〕鉴于“生命”在生成中构成了权力意志的诸中心,所以尼采往往也把生命等同
于权力意志。既然价值的设定要依照生命的保存与提高树立尺度,而生命又只是权力意志增长的形式表现,所以“价值及其变动始终同设定价值权力的增长成比例”,〔16〕价值的设立最终还是要以权力意志的增长为标准。
权力意志与以往的价值设定有何不同,尼采选定权力意志作为新价值设定的原则根据何在?
首先,从价值设定的角度看,权力意志实现了从在生命之外设定价值向在生命之内设定价值的转变。传统的虚无主义者之所以会把价值设定在自身之外,主要在于生成世界的流变易逝给他们造成了痛苦,为了避免痛苦他们转而虚构了一个“最高价值”寄居其中的“真、善、美”的“真实世界”
,并用这样的世界来论证现实世界的生存。而尼采则主张将内在于生命的权力意志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什么是善?———凡是增强权力感、权力意志、增强人自身中力的,都是善。什么是恶?———凡是来自软弱的东西都是恶”。〔17〕权力意志作为价值设定的新角度内在于人的生命,根植于人的日常生活。
其次,从权力意志的本质看,意志在相互斗争所衍生出的命令与服从、占有与同化的等级形式中追求不断的壮大和提高。权力意志在增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命令与支配的等级,这种示差的等级性因素反过来又促进权力意志的提高与增殖,这种生生不已的创造性力量不可遏制地开拓出许多新的地平线。价值是应该不断更新的,“人的任何上升都会导致克服较狭隘的解释,权力的提高必然带来新的解释”。〔18〕尼采对虚无主义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其设立了永恒不变的“最高价值”,这种只图保存不求提高的价值设定在尼采看来只能说明人类的精神权力处于不能征服的境地,不能征服也就是衰落的象征,意味着对生命的背叛。
最后,从权力意志的运作机制看,权力意志是自己发布命令,自己执行。命令者既不承认任何外在的权威也不处在自身的权威之外,这是一种从服膺传统虚无主义的“你应”的骆驼精神向狮子般“我要”的批判精神的转变。传统的虚无主义精神之所以仅能造就人的从属性,就在于它不能使精神成为自己的主人,而“既能发号施令,也会自豪地服从”的权力意志最终将把人性从从属的谦卑地位带向人性的克服与超越,从而使人在支配自己的同时也能支配整个世界,赋予世界从己而出的价值,实现真正的价值创造。■
参考文献:
[1][2][3][4][5][9][10][11][13][14][15][16][德]尼采著,张念东,凌素心译.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商务印书馆,1991:425、425、425、679、585、228、426、427、434、158、285、279.
[6][德]尼采著,李超杰译.悲剧时代的哲学.商务印书,2006:65.
[7][德]尼采著,田立年译.曙光.漓江出版社,2007:24.[8][德]叔本华著,石冲白译,杨一之校.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273.
[12]Beyond Good and Evil ,translated by Judith Norm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6.
[17][18][德]君特·沃尔法特编著,虞龙发译.尼采遗稿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12、205.
责任编辑:江海洋
【哲学百家】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