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6章:不等式,教案,课时第 (8)
人教版高二数学第六章不等式结课教案-第六章-不等式
第六章 不等式小 结学习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并能证明;2. 掌握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定理,并会简单地应用;3. 掌握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如: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
4. 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本章的基本内容 1.不等式的性质定理1:如果a>b ,那么b<a ;如果b<a ,那么a>b ; 定理2:如果a>b 且b>c ,那么a>c .定理3:如果b a >,那么c b c a +>+ (加法单调性)反之亦然 推论1:如果b a >且d c >,那么d b c a +>+(相加法则) 推论2:如果b a >且d c <,那么d b c a ->-(相减法则)定理4:如果b a >且0>c , 那么bc ac >;如果b a >且0<c 那么bc ac <(乘法单调性) 推论1 : 如果0>>b a 且0>>d c ,那么bd ac >(相乘法则) 推论1:(补充)如果0>>b a 且d c <<0,那么dbc a >(相除法则) 推论2 如果0>>b a , 那么nnb a >)1(>∈n N n 且 定理5:如果0>>b a ,那么nn b a >)1(>∈n N n 且2.几个重要不等式定理1: 如果R b a ∈,,那么(当且仅当时取“=”) 定理2:如果a ,b 是正数,那么ab ba ≥+2(当且仅当时取“=”)定理3:如果+∈R c b a ,,,那么,(当且仅当时取“=”)推论:如果+∈R C b a ,,,那么33abc c b a ≥++(当且仅当时取“=”)推广:(均值不等式):≥,3.极值定理:已知y x ,都是正数,则(1) 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y x =时和y x +有最小值p 2;(2) 如果和y x +是定值s ,那么当y x =时积xy 有最大值241s 。
高中数学《不等式》教案
高中数学《不等式》教案教学内容:不等式
教学目标:
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不等式的解法和解集表示法。
3. 能够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熟练掌握各种不等式的解法。
2.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并解决不等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并和等式做比较,引发学生思考。
二、讲解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15分钟)
1. 讲解不等式的符号表示及性质。
2. 讲解不等式的解法,包括加减法、乘法、除法等。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练习不等式的基本运算和解法。
2. 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解决不等式问题。
四、实际问题应用(10分钟)
1. 列举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建立不等式解决。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
1. 总结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2. 展望下节课内容,讲解高级不等式的解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练习题,巩固不等式的知识。
教学板书:
不等式
1. 定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代数式。
2. 符号表示: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
3. 特性:加减法、乘除法性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了解,并能够熟练解决基本的不等式问题。
下一步可以引入更复杂的不等式,挑战学生的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不等式人教版教案
高中数学不等式人教版教案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数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难点:能够熟练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堂活动设计、相关课外练习题;
2. 确保课堂的教学设备齐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引言(5分钟):介绍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不等式的形式和符号含义。
2. 直观理解不等式(10分钟):通过绘制图形、实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等式的意义。
3. 不等式的性质(15分钟):讲解不等式的传递性、加减乘除不等式两边的数等方面的性质,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规则。
第二课时:
1. 不等式的应用(15分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不等式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2. 解题方法指导(10分钟):讲解解不等式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 练习与总结(15分钟):进行一系列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和运用,做好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中,要重视引导学生体会不等式的实际意义,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解题思维。
同时,要注重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数学不等式全部教案
第一教时教材:不等式、不等式的综合性质目的:首先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一个等价关系,了解并会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ⅠⅡ。
过程:一、引入新课1.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不等是绝对的,相等是相对的。
2.过去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不等式 从而提出课题 二、几个及不等式有关的名称 (例略) 1.“同向不等式及异向不等式” 2.“绝对不等式及矛盾不等式” 三、不等式的一个等价关系(充要条件) 1.从实数及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谈起0>-⇔>b a b a 0=-⇔=b a b a 0<-⇔<b a b a2.应用:例一 比较)5)(3(-+a a 及)4)(2(-+a a 的大小解:(取差))5)(3(-+a a )4)(2(-+a a07)82()152(22<-=-----=a a a a∴)5)(3(-+a a <)4)(2(-+a a例二 已知x0, 比较22)1(+x 及124++x x 的大小解:(取差)22)1(+x )1(24++x x22424112x x x x x =---++=∵0≠x ∴02>x 从而22)1(+x >124++x x小结:步骤:作差—变形—判断—结论 例三 比较大小1.231-和10解:∵23231+=-∵02524562)10()23(22<-=-=-+ ∴231-<102.ab 和ma mb ++ ),,(+∈R m b a 解:(取差)ab m a m b ++)()(m a a a b m +-= ∵),,(+∈R m b a ∴当a b >时ab>m a m b ++;当a b =时a b =m a m b ++;当a b <时a b <ma mb ++ 3.设0>a 且1≠a ,0>t 比较t a log 21及21log +t a 的大小解:02)1(212≥-=-+t t t ∴t t ≥+21当1>a 时t a log 21≤21log +t a;当10<<a 时t a log 21≥21log +t a 四、不等式的性质1.性质1:如果b a >,那么a b <;如果a b <,那么b a >(对称性) 证:∵b a > ∴0>-b a 由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0)(<--b a 0<-a b a b < 2.性质2:如果b a >,c b > 那么c a >(传递性)证:∵b a >,c b > ∴0>-b a ,0>-c b ∵两个正数的和仍是正数 ∴+-)(b a 0)(>-c b0>-c a ∴c a >由对称性、性质2可以表示为如果b c <且a b <那么a c < 五、小结:1.不等式的概念 2.一个充要条件 3.性质1、2 六、作业:P5练习 P8 习题6.1 1—3 补充题:1.若142=+y x ,比较22y x +及201的大小 解:241yx -= 22y x +201=……=05)15(2≥-y ∴22y x +≥2012.比较2sin 及sin2的大小(0<<2)略解:2sinsin2=2sin(1cos)当(0,)时2sin (1cos)≥0 2sin ≥sin2当(,2)时2sin (1cos )<0 2sin<sin23.设0>a 且1≠a 比较)1(log 3+a a 及)1(log 2+a a 的大小 解:)1()1()1(223-=+-+a a a a当10<<a 时1123+<+a a ∴)1(log 3+a a >)1(log 2+a a 当1>a 时1123+>+a a ∴)1(log 3+a a >)1(log 2+a a ∴总有)1(log 3+a a >)1(log 2+a a第二教时教材:不等式基本性质(续完)目的:继续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前面的性质进行论证,从而让学生清楚事物内部是具有固有规律的。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复习教案第六章不等式新人教(6)
第六教时教材:不等式证明一(比较法)目的:以不等式的等价命题为依据,揭示不等式的常用证明方法之一——比较法,要求学生能教熟练地运用作差、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过程: 一、复习:1.不等式的一个等价命题2.比较法之一(作差法)步骤:作差——变形——判断——结论 二、作差法:(P13—14)1. 求证:x 2 + 3 > 3x证:∵(x 2 + 3) - 3x = 043)23(3)23()23(32222>+-=+-+-x x x∴x 2 + 3 > 3x2. 已知a , b , m 都是正数,并且a < b ,求证:bam b m a >++证:)()()()()(m b b a b m m b b m b a m a b b a m b m a +-=++-+=-++ ∵a ,b ,m 都是正数,并且a <b ,∴b + m > 0 , b - a > 0 ∴0)()(>+-m b b a b m 即:b a m b m a >++ 变式:若a > b ,结果会怎样?若没有“a < b ”这个条件,应如何判断?3. 已知a , b 都是正数,并且a ≠ b ,求证:a 5 + b 5 > a 2b 3 + a 3b 2 证:(a 5 + b 5 ) - (a 2b 3 + a 3b 2) = ( a 5 - a 3b 2) + (b 5 - a 2b 3 )= a 3 (a 2 - b 2 ) - b 3 (a 2 - b 2) = (a 2 - b 2 ) (a 3 - b 3) = (a + b )(a - b )2(a 2 + ab + b 2)∵a , b 都是正数,∴a + b , a 2 + ab + b 2 > 0又∵a ≠ b ,∴(a - b )2 > 0 ∴(a + b )(a - b )2(a 2 + ab + b 2) > 0 即:a 5 + b 5 > a 2b 3 + a 3b 24.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同一路线走到同一地点,甲有一半时间以速度m行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n 行走;有一半路程乙以速度m 行走,另一半路程以速度n 行走,如果m ≠ n ,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指定地点? 解:设从出发地到指定地点的路程为S , 甲乙两人走完全程所需时间分别是t 1, t 2,则:21122,22t nSm S S n tm t =+=+ 可得:mnn m S t n m S t 2)(,221+=+=∴)(2)()(2])(4[2)(22221n m mn n m S mn n m n m mn S mn n m S n m S t t +--=++-=+-+=- ∵S , m , n 都是正数,且m ≠ n ,∴t 1 - t 2 < 0 即:t 1 < t 2 从而:甲先到到达指定地点。
第六章不等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教案
第六章不等式教学设计Ⅰ总体设计一.本章知识结构框图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3.掌握用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4.掌握某些简单不等式的解法.5.理解不等式及其几何意义.6.通过不等式的一些应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现实世界中的量之间,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7.恰当应用信息技术对一些重要不等式的几何背景进行探究,从图形的、解析的、数据的等多种思维形式研究不等关系,重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三.内容编排本章教材是在初中介绍了不等式的概念,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高一学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和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的基础上,研究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证明和一些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与数、式、方程、函数、三角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讨论方程或方程组的解的情况,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讨论线性规划问题等,都要经常用到不等式的知识,不等式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也有广泛的应用.可见,不等式在中学数学里占有重要地位,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本章教材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学习不等式的性质.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不等关系存在的普遍性,给出了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在这基础上,给出了不等式的性质,一共讲了五个定理和三个推论,并给出了证明.不等式的其他性质,都可由它们推导出来.第二部分学习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信息技术整合本首先利用数学家大会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趣味性环境,证明了一个重要的不等式a2+b2≥2ab,通过这一公式,得出了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理,最后,通过几个例题,说明此定理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三部分讲不等式的证明.通过七个例题,分别介绍了证明不等式的三种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第四部分举例介绍不等式的解法.通过例题,复习、总结了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组、含绝对值不等式、简单高次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的解法.第五部分讲含绝对值不等式.在这一部分里,介绍了含绝对值不等式的一个定理及其证明,并给出它的两个推论,在例题中,介绍了它们的应用.本章内容中,不等式的证明和不等式的解法是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不等式的证明是难点.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是学好本章的关键.利用信息技术对一些不等式的几何背景进行探究,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益于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四.课时分配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6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6.1 不等式的性质约3课时6.2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约2课时6.3 不等式的证明约5课时6.4 不等式的解法举例约2课时6.5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约2课时小结与复习约2课时五.学法指导1.信息技术的介入,给学生学习本章内容增添了新的工具.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可以更好地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思想,为不等式的解决方法提供多种呈现形式,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学习本章时恰当应用信息技术是必要的.2.不等式的内容主要有在不等式的证明、解不等式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将使一些不等式的几何背景呈现更为清晰,为传统教学中抽象思维的培养注入形象思维的活力,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亲自操作,在变动的状态下,分析引起不等关系变化的原因,发现各数学对象之间的逻辑联系,从动手实践归纳、猜想、发现不等式,探究其形成背景及时加以验证,然后理论证明,体验数学的本质,这样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完整性连续性将是很有益的.3.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与学习伙伴展开讨论,研究问题.4.注意适度形象化.在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既可以先绘制出图形观察不等关系,然后从逻辑角度证明其正确性,也可以先证明,然后寻找其几何背景,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去认识.比如:作出函数y=f(x)的图象,观察图象判断2)()2(b f a f b a f ++)(与的大小关系并给出证明. (1)f (x )=x 2; (2)f (x )=x 2log (x >0).6.信息技术可能使得原先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起来,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更好的数学,甚至更难的数学,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一些问题适度开放,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六.教法建议1.信息技术在不等式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教师应该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搞好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从教学方法上讲,教师应该注意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比较多地在操作中探究不等式的几何背景,深入到主动探究中去,利用几何图形探究不等式存在的必然性.教师要抓住动态演示的优势,让学生在动态中观察和研究问题.由于不等式的抽象性,学生的学习较为枯燥,信息技术可以更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以及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发现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规律,可以先让学生猜想、归纳自己的发现,及时加以验证,体验数学的本质,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规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出问题.传统的教学,问题往往是由教师提出来的,信息技术的采用,就可能使学生更方便地产生联想,提出自己的设想,然后探求结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发现,提出问题.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的采用使得不等式的教学生动起来,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教师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利用信息技术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数学实验:问题 建筑设计规定:民用建筑的采光度等于窗户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面面积,采光度越大说明采光条件越好. 问当窗户与地面增加相同面积后,采光条件是变好还是变坏了,为什么?上面的实际问题可以归结为下面的数学问题:给定函数xb xa x f ++=)(,当a >b >0时,判断f (0)与f (m )的大小.(1)使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函数xb xa x f ++=)(的图象,观察f (0)与f (m )的大小. (2)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f (0)与f (m )的大小关系. (3)如果b >a >0,结果怎样?教学实践已经表明,动态的演示,生动的画面,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十分有趣,都很高兴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效果是明显的.4.要把握好信息技术介入的“度”,注意各种教学方式之间的平衡.不能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一切都形象化,削弱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要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用在改变教学模式上,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321-1-2246f(x)=x 2(a+b)/2a b。
高中数学新教材第六章教案
高中数学新教材第六章教案
主题:三角函数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和图象。
3. 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 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实验材料等。
2. 学生复习相关知识,做好课前预习。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
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介绍三角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函数的应用场景。
2. 概念讲解
讲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和周期性,周期、相位等概念。
3. 图象分析
介绍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讲解图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4. 练习训练
通过练习题训练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掌握程度,加深对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5. 实际问题解决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和掌握。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本节课进行评估和反思,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高中不等式性质教案
高中不等式性质教案教案标题:高中不等式性质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运算规则。
3. 能够应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不等式的基本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 解决复合不等式。
2. 应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计算工具、实际问题的案例。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计算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通过提问或举例引起学生对不等式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不等式的符号表示、不等式的性质(加减乘除、倒置等)等。
三、例题演练(20分钟)1. 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演示不等式的基本运算规则,引导学生掌握不等式的运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答疑。
五、拓展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应用不等式性质解决问题,如经济问题、几何问题等。
六、归纳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前交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演示例题,进行巩固练习和拓展应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和作业布置。
整个教学过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时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高中不等式的教案
高中不等式的教案高中不等式的教案(通用11篇)高中不等式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并能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求最值问题;理解算数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构造条件使用基本不等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剖析归纳证明→几何解释→应用(最值的求法、实际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呈现。
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基本不等式性质,体会学习数学规律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实际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设计意图: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基于此,设置如下情境: 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问]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本背景意图在于利用图中相关面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不等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基本不等式。
三、理解升华:1、文字语言叙述: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联想数列的知识理解基本不等式已知a,b是正数,A是a,b的等差中项,G是a,b的正的等比中项,A与G有无确定的大小关系?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正的等比中项。
3、符号语言叙述:4、探究基本不等式证明方法:[问]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意图在于引领学生从感性认识基本不等式到理性证明,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前面是从几何图形中的面积关系获得不等式的,下面用代数的思想,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推导这个不等式。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式求解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解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示范演示法:老师讲解不等式解题步骤,并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 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含义及应用场景。
2. 模块讲解:分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讲解解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3. 练习训练: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和提高解不等式的能力。
4. 实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五、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题,提升解不等式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兴趣。
2. 培养细心态度:解不等式需要细心和耐心,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
3. 鼓励创新思维:在解题过程中,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上是一份高中数学不等式问题的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不等式》教案
必修5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知识点:● 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 ●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 和y 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x y ,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x y 构成的集合.●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0Ax By C ++=,坐标平面内的点()00,P x y . ①若0B >,000Ax By C ++>,则点()00,P x y 在直线0Ax By C ++=的上方. ②若0B >,000Ax By C ++<,则点()00,P x y 在直线0Ax By C ++=的下方.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0Ax By C ++=.①若0B >,则0Ax By C ++>表示直线0Ax By C ++=上方的区域;0Ax By C ++<表示直线0Ax By C ++=下方的区域.②若0B <,则0Ax By C ++>表示直线0Ax By C ++=下方的区域;0Ax By C ++<表示直线0Ax By C ++=上方的区域.● 线性约束条件:由x ,y 的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是x ,y 的线性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 ,y 的解析式. 线性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为x ,y 的一次解析式.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 y . 可行域: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同步练习一】1、不等式260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在直线260x y --=的()A .上方且包含坐标原点B .上方且不含坐标原点C .下方且包含坐标原点D .下方且不含坐标原点2、不在326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是()A .()0,0B .()1,1C .()0,2D .()2,03、不等式490x y +-≥表示直线490x y +-=() A .上方的平面区域B .下方的平面区域C .上方的平面区域(包括直线本身)D .下方的平面区域(包括直线本身)4、原点和点()11,在直线0x y a +-=两侧,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0a <或2a > B .2a =或0a =C .02a <<D .02a ≤≤5、不等式组13y xx y y <⎧⎪+≤⎨⎪≥⎩,表示的区域为D ,已知点()10,2P -,点()20,0P ,则()A .1D P ∉,2D P ∉B .1D P ∉,2D P ∈C .1D P ∈,2D P ∉ D .1D P ∈,2D P ∈6、431210x y x y y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整点的个数是()A .2个B .4个C .5个D .8个7、不等式组43035251x y x y 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图形是()A .四边形B .第二象限内的三角形C .第一象限内的三角形D .不能确定8、已知点()3,1--和()4,6-在直线320x y a --=的两侧,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24,7- B .()7,24- C .()(),724,-∞-+∞ D .()(),247,-∞-+∞9、不等式260x y +-<表示的区域在直线260x y +-=的() A .右上方 B .左上方C .右下方D .左下方10、不等式组260302x y x y y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A .4B .1C .5D .无穷大11、不等式组5003x 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是()A .B .C .D .12、不等式组()()5003x 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一个()A .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梯形D .矩形13、已知点()00,x y P 和点()1,2A 在直线:3280l x y +-=的异侧,则()A .00320x y +>B .00320x y +<C .00328x y +<D .00328x y +>14、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5003x y x y x -+≥⎧⎪+≥⎨⎪≤⎩,则24z x y =+的最小值是()A .5B .6-C .10D .10-15、某电脑用户计划使用不超过500元的资金购买单价为60元、70元的样片软件和盒装磁盘,根据需要软件至少买3片,磁盘至少买2盒,则不同的选购方式共有()A .5种B .6种C .7种D .8种16、设R 为平面上以()4,1A ,()1,6B --,()3,2C -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包括边界),则43z x y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是()A .最大值14,最小值18-B .最大值14-,最小值18-C .最大值18,最小值14D .最大值18,最小值14-17、目标函数32z x y =-,将其看成直线方程时,z 的意义是() A .该直线的横截距B .该直线的纵截距C .该直线纵截距的一半的相反数D .该直线纵截距的两倍的相反数18、某公司招收男职员x 名,女职员y 名,x 和y 须满足约束条件51122239211x y x y x -≥-⎧⎪+≥⎨⎪≤⎩,则1010z x y=+的最大值是() A .80 B .85C .90D .95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等式组20202x 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A. B .4 C. D .220、点()2,t -在直线2360x y -+=的上方,则t 的取值范围是() A .23t > B .23t <C .23t >-D .23t <-21、若01x ≤≤,02y ≤≤,且21y x -≥,则224z y x =-+的最小值是()A .2B .3C .4D .522、已知非负实数x ,y 满足2380x y +-≤且3270x y +-≤,则x y +的最大值是() A .73 B .83C .2D .323、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222x y x y ≤⎧⎪≤⎨⎪+≥⎩,则2z x y =+的取值范围是()A .[]2,6B .[]2,5C .[]3,6D .()3,524、已知6枝玫瑰与3枝康乃馨的价格之和大于24元,4枝玫瑰与5枝康乃馨的价格之和小于22元,那么2枝玫瑰的价格与3枝康乃馨的价格比较的结果是() A .2枝玫瑰价格高 B .3枝康乃馨价格高C .价格相同D .不确定25、已知点()3,1和点()4,6-在直线320x y m -+=的两侧,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26、原点在直线210x y -+=的①左侧,②右侧,③上方,④下方,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是________.27、若01x ≤≤,12y -≤≤,则4z x 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__.28、若0x ≥,0y ≥,23100x y +≤,260x y +≤,则64z x 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29、已知12a ≤≤,13b -≤≤,则2a 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30、求2z 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使式中x 、y 满足约束条件*20204,x y x y x x y -≥⎧⎪+-≥⎪⎨≤⎪⎪∈N⎩,则z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最小值是____________.31、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10x y y x y +≤⎧⎪≤⎨⎪≥⎩,则2z x 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32、设2z x y =+式中变量x ,y 满足4335251x y x y x -≤-⎧⎪+≤⎨⎪≥⎩,则z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33、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4335251x y x y x -≤-⎧⎪+≤⎨⎪≥⎩,分别确定x 、y 的值,使2z x y =+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步练习二】1.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5003x y x y x -+≥⎧⎪+≥⎨⎪≤⎩,,.则24z x y =+的最大值为()A .5B .38-C .10D .38 答案:D2.下列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可用来表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平面区域的是()A .10220x y x y +-≥⎧⎨-+≥⎩B .10220x y x y +-≤⎧⎨-+≤⎩C .10220x y x y +-≥⎧⎨-+≤⎩D .1022x y x y +-≤⎧⎨-+≥⎩0答案:A3.已知点1(00)P ,,231(11)03P P ⎛⎫ ⎪⎝⎭,,,,则在3210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是() A .1P ,2P B .1P ,3P C .2P ,3P D .2P 答案:C4.若222x y x y ≤⎧⎪≤⎨⎪+≥⎩,,,则目标函数2z x y =+的取值范围是()A .[26],B .[25],C .[36],D .[35], 答案:A5.设a 是正数,则同时满足下列条件:22ax a ≤≤;22a y a ≤≤;x y a +≥;x a y +≥;y a x +≥的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一个凸边形. 答案:六6.原点(00)O ,与点集{()|2102250}A x y x y y x x y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位置关系是,点(11)M ,与集合A 的位置关系是. 答案:O 在区域外,M 在区域内7.点(3)P a ,到直线4310x y -+=的距离等于4,且在不等式23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则P 点坐标是.答案:(33)-,8.给出下面的线性规划问题:求35z 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使x ,y 满足约束条件5315153x y y x x y +≤⎧⎪≤+⎨⎪-≤⎩,,.要使题目中目标函数只有最小值而无最大值,请你改造约束条件中一个不等式,那么新的约束条件是.答案:30153x y y x x y --≤⎧⎪≤+⎨⎪-≤⎩,,.9.某运输公司接受了向抗洪救灾地区每天送至少180t 支援物资的任务.该公司有8辆载重6t 的A 型卡车与4辆载重为10t 的B 型卡车,有10名驾驶员,每辆卡车每天往返的次数为A 型卡车4次,B 型卡车3次;每辆卡车每天往返的成本费A 型为320元,B 型为504元.请为公司安排一下,应如何调配车辆,才能使公司所花的成本费最低? 若只安排A 型或B 型卡车,所花的成本费分别是多少?解:设需A 型、B 型卡车分别为x 辆和y 辆.列表分析数据.A 型车B 型车 限量车辆数 xy10 运物吨数 24x 30y 180费用320x504yz由表可知x ,y 满足的线性条件:1024301800804x y x y x y +≤⎧⎪+≥⎪⎨≤≤⎪⎪≤≤⎩,且320504z x y =+.作出线性区域,如图所示,可知当直线320504z x y =+过(7.50)A ,时,z 最小,但(7.50)A ,不是整点,继续向上平移直线320504z x y =+可知,(52),是最优解.这时min 320550422608z =⨯+⨯= (元),即用5辆A 型车,2辆B 型车,成本费最低.若只用A 型车,成本费为83202560⨯=(元),只用B 型车,成本费为180504302430⨯=(元).10.有粮食和石油两种物资,可用轮船与飞机两种方式运输,每天每艘轮船和每架飞机的运输效果见表.轮船运输量∕t飞机运输量∕t粮食 300 150 石油250100现在要在一天内运输至少2000t 粮食和1500t 石油,需至少安排多少艘轮船和多少架飞机?解:设需安排x 艘轮船和y 架飞机,则3001502000250100150000x y x y x y +≥⎧⎪+≥⎪⎨≥⎪⎪≥⎩ , ,,.即6340523000x y x y x y +≥⎧⎪+≥⎪⎨≥⎪⎪≥⎩,,,.目标函数为z x y =+.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 作出在一组平行直线x y t +=(t 为参数)中经过可行域内某点且和原点距离最小的直线,此直线经过直线63400x y +-=和0y =的交点2003A ⎛⎫⎪⎝⎭,,直线方程为:203x y +=.由于203不是整数,而最优解()x y ,中x y ,必须都是整数,所以,可行域内点2003⎛⎫⎪⎝⎭,不是最优解. 经过可行域内的整点(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且与原点距离最近的直线经过的整点是(70),, 即为最优解.则至少要安排7艘轮船和0架飞机.11.用图表示不等式(3)(21)0x y 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解:12.求22z 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使式中的x ,y 满足约束条件27043120230x y x y x y -+≥⎧⎪--≤⎨⎪+-≥⎩.方式效果 种类解:已知不等式组为27043120230x y x y x y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直线270x y -+=,43120x y --=和230x y +-=, 再根据不等式组确定可行域△ABC (如图). 由27043120x y x y -+=⎧⎨--=⎩解得点(56)A ,.所以22222max ()||5661x y OA +==+=;因为原点O 到直线BC 的距离为|003|355+-=,所以22min 9()5x y +=.13.预算用2000元购买单价为50元的桌子和20元的椅子,并希望桌椅的总数尽可能多,但椅子数不能少于桌子数,且不多于桌子数的1.5倍.问:桌、椅各买多少才合适?解:设桌椅分别买x ,y 张,由题意得502020001.500x y y x x y x y +≤⎧⎪≤⎪⎪≤⎨⎪≥⎪≥⎪⎩,,,,.由50202000x y x y =⎧⎨+=⎩,,解得20072007x y ⎧=⎪⎪⎨⎪=⎪⎩,.∴点A 的坐标为20020077⎛⎫ ⎪⎝⎭,.由 1.550202000y x x y =⎧⎨+=⎩,,解得25752x y =⎧⎪⎨=⎪⎩,.∴点B 的坐标为75252⎛⎫ ⎪⎝⎭,以上不等式所表示的区域如图所示,即以20020077A ⎛⎫⎪⎝⎭,,75252B ⎛⎫ ⎪⎝⎭,,(00)O ,为顶点的△AOB 及其内部.对△AOB 内的点()P x y ,,设x y a +=,即y x a =-+为斜率为1-,y 轴上截距为a 的平行直线系.只有点P 与B 重合,即取25x =,752y =时,a 取最大值. y ∈Z ∵,37y =∴.∴买桌子25张,椅子37张时,是最优选择.14.画出不等式组200112x x y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并求出此不等式组的整数解.解: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如图所示,其整数解为22x y =-⎧⎨=-⎩,;0001x x y y ==⎧⎧⎨⎨==-⎩⎩,,;;1122210210x x x x x y y y y y =====⎧⎧⎧⎧⎧⎨⎨⎨⎨⎨=====⎩⎩⎩⎩⎩,,,,,;;;;.15.已知点(31),和(46)-,在直线320x y a -+=的两侧,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7a <-或24a >B .7a =或24a =C .724a -<<D .247a -<<答案:C16.给出平面区域如图所示,若使目标函数z ax y =+(0)a >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有无穷多个,则a 的值为()A .14B .35C .4D .53 答案:B17.能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是()A .01220y x y ≤≤⎧⎨-+≤⎩B .1220y x y ≤⎧⎨-+≥⎩ C .012200y x y x ≤≤⎧⎪-+≤⎨⎪≤⎩D .10220y x x y ≤⎧⎪≤⎨⎪-+≤⎩答案:C18.已知目标函数2z x y =+中变量x y ,满足条件4335251x y x y x -≤-⎧⎪+<⎨⎪≥⎩,,.则()A .max min 123z z ==,B .max 12z =,无最小值C .min 3z =,无最大值D .z 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答案:C19.下列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可用来表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平面区域的是()A .10236010220x y x y x y x y +->⎧⎪+-<⎪⎨--≥⎪⎪-+≤⎩B .10236010220x y x y x y x y +-<⎧⎪+-≥⎪⎨--≥⎪⎪-+<⎩ C .10236010220x y x y x y x y +->⎧⎪+-≤⎪⎨--≤⎪⎪-+>⎩D .10236010220x y x y x y x y +-≥⎧⎪+-<⎪⎨--<⎪⎪-+≥⎩ 答案:C20.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5003x y x y x -+≥⎧⎪+≥⎨⎪≤⎩,,.则24z x y =+的最小值为()A .5B .6-C .10D .10-答案:B21.满足||||2x y +≤的整点(横、纵坐标为整数)的个数是()A .11B .12C .13D .14答案:C22.不等式260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在直线260x y -+=的()A .右上方B .右下方C .左上方D .左下方答案:B 23.不等式组(5)()003x 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一个() A .三角形B .直角梯形C .梯形D .矩形答案:C24.不在326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是() A .(00),B .(11),C .(02),D .(20), 答案:D25.ABC △中,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24)A ,,(12)B -,,(10)C ,,点()P x y ,在ABC △内部及边界运动,则z x y =-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分别是和.答案:1,3-26.已知集合{()|||||1}A x y x y =+≤,,{()|()()0}B x y y x y x =-+≤,,M AB =,则M 的面积是.答案:127.某企业生产A 、B 两种产品,生产每一吨产品所需的劳动力、煤和电耗如下表: 产品品种劳动力(个) 煤(吨) 电(千瓦) A 产品3 94 B 产品 10 45 已知生产每吨A 产品的利润是7万元,生产每吨B 产品的利润是12万元,现因条件限制,该企业仅有劳动力300个,煤360吨,并且供电局只能供电200千瓦,试问该企业生产A 、B 两种产品各多少吨,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解:设生产A 、B 两种产品各为x 、y 吨,利润为z 万元,则⎪⎪⎩⎪⎪⎨⎧≥≥≤+≤+≤+0,02005436049300103y x y x y x y x z =7x +12y作出可行域,如图阴影所示.当直线7x +12y =0向右上方平行移动时,经过M (20,24)时z 取最大值.∴该企业生产A 、B 两种产品分别为20吨和24吨时,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高考数学复习 第49-50课时 第六章 不等式-不等式的解法名师精品教案 教案
第49-50课时:第六章 不等式——不等式的解法 课题:不等式的解法 一.复习目标:在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解法的基础上,掌握某些简单的不等式的解法. 二.知识要点: 1.同解变形是解不等式应遵循的主要原则,高中阶段所解的不等式最后都要转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因此,等价转化是解不等式的主要思路; 2.不等式组的解是本组各不等式解集的交集,取交集时,一定要将各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标出来,不同不等式解集的示意线最好在高度上有所区别.三.课前预习: 1.不等式212x x <++的解集是 ( ) ()A (3,2)(0,)--+∞()B (,3)(2,0)-∞--()C (3,0)-()D (,3)(0,)-∞-+∞2.关于x 的不等式(2)50a b x a b -+->的解集是10(,)7-∞,则关于x 的不等式ax b >的解集是 ( ) ()A 3(,)5+∞()B 3(,)5-∞()C 3(,)5-+∞()D 3(,)5-∞- 3.设函数1221, 0(), 0x x f x x x -⎧-≤⎪=⎨⎪>⎩,若0()1f x >,则0x 的取值X 围是 ( )()A (1,1)-()B (1,)-+∞()C (,2)(0,)-∞-+∞()D (,1)(1,)-∞-+∞ 4.不等式2821()33x x -->的解集是.5.已知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是1(,2)2-,对于,,a b c 有以下结论:①0a >;②0b >;③0c >;④0a b c ++>;⑤0a b c -+>.其中正确的有.6.已知不等式①2430x x -+<;②2680x x -+<;③2290x x m -+<,要使同时满足①②的x 也满足③,则m 的取值X 围是.四.例题分析:例1.设全集I R =,集合22{|(21)0}A x x a x a a =-+++<, 2{|540}B x x x =-+≥,且A B ≠⊂,求a 的取值X 围.例2.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50ax x a-≤-的解集为M , (1)当4a =时,求集合M ;(2)若3,5M M ∈∉,某某数a 的取值X 围.例3.解不等式21log [2(2)1]0x x x x a aa +-++>,其中1a >,例4.已知函数()f x 在R 上是增函数,,a b R ∈,(1)求证:若0a b +≥,则()()()()f a f b f a f b +≥-+-;(2)判断(1)中命题的逆命题是否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3)解不等式11(lg)(2)(lg )(2)11x x f f f f x x -++≥+-+-.五.课后作业:1.不等式2(3)(10)0(1)x x x x --≥-的解集是 ( ) ()A (,0)(1,3][10,)-∞+∞()B (,0)(0,1)[3,10]-∞()C (0,1)(3,10)()D [0,1)(3,10)2.已知不等式2230x x --<的解集为A ,不等式260x x +-<的解集为B ,不等式20x ax b ++<的解集为A B ,则a b +等于 ( )()A 3-()B 1()C 1-()D 33.设函数(),()f x g x 都上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不等式()0f x >的解集为(,)m n ,不等式()0g x >的解集为(,)22m n ,其中02m n <<,则不等式()()0f x g x ⋅>的解集是() ()A (,)22m n ()B (,)(,)2222m n n m --()C (,)n m --()D (,)(,)22n n m m -- 4.若不等式22113()3x ax x -+>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X 围是. 5.已知20ax bx c ++>的解集为{|0}x x αβ<<<,则不等式20cx bx a -+>的解集是.6.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0x a x b x c--≥-的解为12x -≤<或3x ≥,则不等式0()()x c x a x b -≤--的解集为. 7.解不等式1318329x x +-+⋅>.8.解不等式:(1)2(2)(1)(1)(2)0x x x x ++--≤;(2)22032x x x -<+-.9.已知0a >且1a ≠,关于x 的不等式1x a >的解集是(,0)-∞,求关于x 的不等式1log ()0a x x->的解集.10.若不等式221(1)x m x ->-对满足||2m ≤的所有m 都成立,求x 的取值X 围.11.设集合2{|2(1)10}M x ax a x =-+->,已知M φ≠,M R +⊆,求a 的取值X 围.。
2020高三数学教学案第六章不等式
第一课时 不等式的性质1、掌握实数的运算性质及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2、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3、能正确使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两个代数式大小的比较,以及判定某些不等式是否成立。
知识点:1、实数的运算性质2、不等式的性质基本方法:比较两个代数值(或式)的大小:作差比较法与作商比较法.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和比较法的应用. 难点:不等式性质及推论的证明.1、设a 、b 、c ∈R ,判断下列各命题的真假1)若a >b ,则ac 2>bc 2 2)若ac 2>bc 2,则a >b3)若a <b <0,则a 2>ab >b 2 4)若a <b <0,则a1<b15)若a <b <0,则|a | >| b | 6)若c >a >b >0,则ac a->bc b - 7)若a <b <0,则a b >b a 8)若a >b ,a 1>b1则a >0,b <02、若1-<a <b <0,则有( )A .b 1<a 1<b 2<a 2B .b 1<a 1<a 2<b 2C .a 1<b1<b 2<a 2D .a 1<b1<a 2<b 23、(1)若3≤m <6,31m <n <2m ,则m +n 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2)若角α、β满足2π-<α<β<2π,则2αβ-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4、若3()f x x =,1)(2+-=x x x g 且x <1,则)(x f 与)(x g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例1、已知三个不等式:ab >0,bc ad ->0,bdac->0(其中a 、b 、c 、d 均为实数)用其中两个不等式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确定可组成的正确命题.例2、(1)若x <y <0,试比较))((22y x y x -+与))((22y x y x +-的大小 (2)设a >0,b >0且a ≠b ,试比较a a ·b b 与b a ·a b 的大小。
高中数学第六章不等式教案
高中数学第六章不等式教案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学会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通过练习和应用,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
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4. 不等式的综合运用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不等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题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不等式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不等式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2. 介绍不等式的性质和基本性质。
三、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5分钟)1. 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求解方法。
2. 通过例题解析,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步骤。
四、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5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方法。
五、综合训练(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练习加深对不等式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探讨不等式在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应的作业,加强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七、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多练习,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方法,培养其解题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不等式高中数学教案
不等式高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解决简单的一元不等式。
3. 能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一元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和解法。
2. 打印不等式练习题目,用于课堂练习。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线性方程的解法,了解不等式的概念。
2. 提出一个简单的不等式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二、讲解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1. 介绍不等式的定义,即含有不等号的等式。
2. 讲解不等式的性质,包括可加性、可乘性和转化性等。
三、解决一元不等式(20分钟)1. 讲解一元不等式的解法,包括加减法解法、乘除法解法和开平方解法。
2. 给学生提供几个简单的一元不等式练习题目,让他们尝试解答。
四、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长度、面积和体积等问题。
2. 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案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五、总结复习(5分钟)1. 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练习不等式相关的题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解决简单的一元不等式,并能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强化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教时
教材:不等式证明三(分析法)
目的:要求学生学会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过程:
一、介绍“分析法”: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
把证明不等式转化为判定这些充分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
二、 例一、求证:5273<+
证: ∵052,073>>+ 综合法: 只需证明:22)52()73(<+ ∵21 < 25 展开得: 2021210<+ ∴521<
即: 10212< ∴10212< ∴
521< ∴2021210<+
即: 21 < 25(显然成立) ∴22)52()73(<+ ∴5273<+ ∴5273<+
例二、设x > 0,y > 0,证明不等式:3
1332
122)()(y x y x +>+ 证一:(分析法)所证不等式即:233322)()(y x y x +>+ 即:33662222662)(3y x y x y x y x y x ++>+++ 即:3322222)(3y x y x y x >+
只需证:xy y x 32
22>
+ ∵xy xy y x 3
2
222>≥+成立
∴ 3
133
2
12
2)()(y x y x +>+
证二:(综合法)∵33662222663226)(3)(y x y x y x y x y x y x ++≥+++=+ 2333366)(2y x y x y x +=++> ∵x > 0,y > 0, ∴3
1332
122)()(y x y x +>+ 例三、已知:a + b + c = 0,求证:ab + bc + ca ≤ 0
证一:(综合法)∵a + b + c = 0 ∴(a + b + c )2 = 0
展开得:2
222c b a ca bc ab ++-=++
∴ab + bc + ca ≤ 0 证二:(分析法)要证ab + bc + ca ≤ 0 ∵a + b + c = 0 故只需证 ab + bc + ca ≤ (a + b + c )2 即证:0222≥+++++ca bc ab c b a
即:0])()()[(2
1
222≥+++++a c c b b a (显然)
∴原式成立
证三:∵a + b + c = 0 ∴- c = a + b
∴ab + bc + ca = ab + (a + b )c = ab - (a + b )2 = -a 2 -b 2 -ab
= 0]4
3)2[(2
2≤+
+-b b a 例四、(课本例)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等时,如果水管截面(指
横截面)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的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
证:设截面周长为l ,则周长为l 的圆的半径为π2l ,截面积为2
2⎪⎭
⎫
⎝⎛ππl ,
周长为l 的正方形边长为4l ,截面积为24⎪⎭
⎫
⎝⎛l
问题只需证:22⎪⎭⎫ ⎝⎛ππl > 2
4⎪⎭
⎫
⎝⎛l
即证:224π
πl > 162
l
两边同乘
2
4l ,得:
41
1>π 因此只需证:4 > π (显然成立)
∴ 22⎪⎭⎫ ⎝⎛ππl > 2
4⎪⎭
⎫
⎝⎛l 也可用比较法(取商)证,也不困难。
三、 作业: P18 练习 1—3 及 习题6.3 余下部分
补充作业:
1.已知0 < θ < π,证明:2cot
2sin 2θ
≤θ 略证:只需证:θ
θ
+≤θθsin cos 1cos sin 4 ∵0 < θ < π ∴sin θ > 0
故只需证:θ+≤θθcos 1cos sin 42
即证:θ+≤θθ-θ+cos 1cos )cos 1)(cos 1(4 ∵1 + cos θ > 0 只需证:1cos )cos 1(4≤θθ- 即只需证:01cos 4cos 42≥+θ-θ 即:0)1cos 2(2≥-θ (成立)
2. 已知a > b > 0,θ为锐角,求证:22tan sec b a b a -≥
θ-θ
略证:只需证:222)tan sec (b a b a -≥θ-θ
即:0)sec tan (sec tan 2sec tan 22222≥θ-θ=θθ-θ+θb a ab b a (成立)
3. 设a , b , c 是的△ABC 三边,S 是三角形的面积,求证:
S ab b a c 344222≥+--
略证:正弦、余弦定理代入得:C ab ab C ab sin 324cos 2≥+-
即证:C C sin 32cos 2≥- 即:2cos sin 3≤+C C
即证:1)6
sin(≤π
+C (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