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第17课 《评价历史人物—评秦皇汉武》

合集下载

历史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教案

历史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教案

历史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始皇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2)掌握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和影响;(3)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和观点,对秦始皇进行客观的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秦始皇的历史地位;(2)学会对比分析,从多角度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得失;(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不盲目迷信或贬低历史人物;(2)认识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始皇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2)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对秦始皇的客观评价。

2. 教学难点:(1)秦始皇在各个方面的成就和影响的深入理解;(2)对秦始皇功过得失的平衡评价;(3)运用历史资料和观点进行客观评价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秦始皇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2)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观点;(3)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秦始皇的相关内容;(2)准备个人的观点和理由;(3)掌握合作探讨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秦始皇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对秦始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始皇的生平事迹;(2)引导学生关注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比分析秦始皇的功过得失;(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和观点,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辩论;(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师生共同对秦始皇进行客观的评价;(3)强调历史观的正确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第17课评价秦皇汉武教学反思

第17课评价秦皇汉武教学反思

第17课评价秦皇汉武
教学反思
黔西县第四中学政史地教研组袁兴贵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的标题是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7课是本单元的第5节课,主要讲如何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本课的核心知识是学习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方法。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他首先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并且创立了很多影响后世的制度。

其中最著名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直到今天,中国依然深受影响。

此外,他还统一了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为了阻挡匈奴族的入侵,还修筑了万里长城。

汉武帝在刘邦、文帝、景帝等实行修养生息而累积了巨大财富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被司马光称为有始皇之功,而无始皇之弊的著名皇帝。

但以今天的眼光回过头去看,这两位皇帝也不全是功劳,也有其不足之处。

因此,在如何评价这两位皇帝的时候,要告诉学生,既看到他们的功劳,也要看到他们的不足。

比如,秦始皇使用民力太过,没有让人民休养生息,而且刑罚太过苛酷从而直接导致了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

而汉武帝也因好大喜功而连年用兵导致汉朝国库空虚,国力削弱。

历史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教案

历史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教案

历史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始皇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2)掌握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和影响;(3)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对秦始皇进行客观的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秦始皇的成就和不足;(2)学会对比分析、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客观评价的态度;(2)认识历史人物的功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2)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学会对秦始皇进行客观评价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秦始皇的功过是非界限;(2)如何运用历史资料进行客观评价。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秦始皇的相关历史资料;(2)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3)准备教学课件和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秦始皇的相关内容;(2)搜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3)准备发言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秦朝的建立;(2)提问:“你们对秦始皇有哪些了解?”;(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始皇的生平事迹;(2)教师提问:“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有哪些成就?”;(3)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始皇的功过是非;(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3)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4. 评价秦始皇(1)学生根据讨论成果,对秦始皇进行评价;(2)教师点评,总结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人物的功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尊重事实,客观公正。

五、课后作业2.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学会运用历史资料进行客观评价;六、教学过程5. 评价秦始皇(续)(1)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分享对秦始皇的评价文章;(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共同探讨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岳麓初中历史七上《第17课 评价历史人物_____评秦皇汉武》word教案 (1)

岳麓初中历史七上《第17课 评价历史人物_____评秦皇汉武》word教案 (1)

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评秦皇汉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评价秦皇汉武,初步掌握和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丰富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人物的多样性。

②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个性,对历史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②帮助学生认识秦皇汉武的雄才大略。

重点难点:对秦皇汉武的评价。

教学环节:活动目标:1.通过评价秦皇汉武,初步掌握和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2.丰富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人物的多样性;3.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一、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二、查阅资料,做好摘录。

三、对于秦皇汉武的评价,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位单个进行,也可以将两人进行对比评价,比较其异同。

评汉武帝: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政治上,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②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深入大漠追击匈奴;④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总之,他在位时期,西汉实现大一统局面,进入鼎盛时期。

评秦始皇:他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统一中国,第一次实现大一统局面;建立专制集权中央制度,被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统一货币、度量衡,使经济得到发展;④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越族凿灵渠。

他还是一位暴君:焚书坑儒,摧残文化;实行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造成经济损失;③实行严酷的刑法,且生活腐化。

活动小结: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教案

历史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历史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

2. 培养学生对秦始皇的评价能力,理解秦始皇的历史地位。

3. 引导学生思考秦始皇的贡献与不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秦始皇的生平事迹、历史地位及其评价。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秦始皇的贡献与不足。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秦始皇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秦始皇这位历史人物。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始皇的生平事迹,包括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等。

3. 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秦始皇的评价,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秦始皇的贡献与不足。

4. 案例分析(5分钟)教师展示与秦始皇相关的案例,如焚书坑儒、长城修建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三、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2. 课后作业完成质量:评估学生作业中的观点、论据和逻辑性。

3. 学生对秦始皇的评价能力:评价学生在评价秦始皇时的全面性、客观性。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水平。

五、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人物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秦始皇的角度,体验他的生活和工作,进一步理解秦始皇的决策和贡献。

六、教学内容拓展1. 秦始皇的后世影响:分析秦始皇的统治措施对后世中国的影响,如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2. 秦始皇的历史争议:介绍秦始皇历史地位存在的争议,如焚书坑儒事件的真实性、长城修建的目的等。

七、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秦始皇的贡献与不足,要求每组提交讨论报告。

2. 课堂演讲:邀请学生代表进行课堂演讲,分享他们对秦始皇的评价。

八、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提供相关历史教材,为学生提供秦始皇的基本信息。

评价秦始皇教学案例

评价秦始皇教学案例

《如何评价秦始皇》教学案例——“合作探究”课堂模式的实践运用南京高淳外国语学校 程晓燕一、案例背景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模式在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日益多样化。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模式下最时髦的名词,也是我们教学设计中最喜于乐见的形式。

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我们并未深究,往往流于形式,给学生一个问题,组织一下小组讨论,就形成了所谓的“合作探究”。

真正的合作探究应该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生,将课堂打造成“寓教于学”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主题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有“活动与探究”的环节,其中心课题是“讨论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评价人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需掌握评价人物的一般方法——辩证看待,重点分析,实事求是。

秦始皇作为封建帝王,历史早有定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要将评论人物的方法教与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讨论中得出结论。

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感悟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我将此环节安排在一节历史研究课上。

在备课的时候,我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主要是针对秦始皇的功绩和“秦的暴政”组织了相关的图片和材料,最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

让学生经过小组探究,真正去了解秦始皇,正确评价秦始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真正的历史观。

以下是笔者一次真实的历史研究性教学,此讨论课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也开始构思自己的“合作探究”课堂模式。

三、实施过程多媒体展示: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

教学设计:主题活动二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教学设计:主题活动二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主题活动二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一、人物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历史人物的评价,必须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下,具体注意下列几点:1.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

2.确定评估标准。

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

3.防止以偏概全。

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

4.克服英雄史观。

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但不能夸大。

二、对秦始皇的评论1.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

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前210年,秦始皇死去。

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秦始皇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同的。

三、关于汉武帝汉武帝时期的西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比较强盛的时期。

他在位54年,实行了许多新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政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颁行“推恩令”,;取消一些王、侯的资格。

2.在军事方面。

集中俱全,充实中央的军事力量;改革兵制。

3.在经济方面,整理财政,统一货币制造和垄断盐铁经营。

4.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

5.注重人才的开发。

6.民族和对外关系方面,重要措施有:发动对匈奴战争;派张骞出使西域;对东北方和南方用兵,扩充领土。

历史学家对汉武帝的描述:“汉武帝上一位较活泼、较天真、重感情的人物。

历史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教案

历史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教案

历史评价历史人物——评秦始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和事迹,掌握其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2. 分析秦始皇的功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评价能力。

3. 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1. 秦始皇的生平和事迹。

2. 秦始皇的功过分析。

教学难点:1. 秦始皇的历史地位评价。

2. 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秦始皇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秦始皇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秦始皇的了解和印象。

二、秦始皇的生平和事迹(15分钟)1. 教师详细介绍秦始皇的生平和主要事迹,如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修建长城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学习,记录重要信息。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的功过,如统一六国带来的和平、修建长城的壮丽等。

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秦始皇的历史地位评价(15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对秦始皇的评价,如史书、文学作品等。

2. 学生分析这些评价的立场和背景,思考秦始皇的历史地位。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对秦始皇的评价。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秦始皇相关的历史研究,如查阅史书、研究学术论文等。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能力。

六、秦始皇的统一六国(15分钟)1. 教师详细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强调其对国家统一和发展的贡献。

2. 学生跟随教师的学习,理解统一六国的重要性。

七、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20分钟)1. 教师讲解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等。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八、秦始皇的文化政策(15分钟)1. 教师介绍秦始皇对文化的政策,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2. 学生分析这些政策对文化交流和发展的影响。

1. 教师讲解秦始皇的军事成就,如修建长城、征战南越等。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东汉的兴衰》是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东汉的建立、发展、衰落过程以及东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阅读和分析,使学生了解东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东汉时期的历史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丰富和拓展知识。

学生对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资源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汉的建立、发展、衰落过程,掌握东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汉的建立、发展、衰落过程,东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难点:东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方面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深入理解东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等。

3.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4.学习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论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汉时期的地图,让学生对东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东汉是如何建立的?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东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光武帝、董卓之乱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案
课题: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评秦皇汉武第课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活动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课程目标:
1、通过评价秦皇汉武,初步掌握和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批注:
2、丰富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人物的多样性。

3、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秦始皇是大名人,必然会有大的争议,誉之者称他“千古一帝”,毁之
者视之为“暴君之首”。

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的、
一分为二地认识秦始皇的功过是非?通过讨论,我们将要达到这个目的。

教学重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难点: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写人物评价的基本结构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
●布置教室营造气氛
一、请书法好的同学在黑板上写上“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暴君”,
教室四周贴几张同学们亲手画的秦始皇漫画像。

也可将课本上秦始皇的画
像画在黑板上,旁边把李白《古风》中的诗写上: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
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二、把桌椅摆成两大组面对面的形式,在桌上摆上“功大于过”“过大
于功”的字样。

●活动开始
[主持人]经过同学们精心的拷贝,威风凛凛的秦始皇已经站到了我
们的面前。

大家看他目光炯炯、虎视眈眈,一副威严而傲慢的神态,腰间
还佩戴着一柄长剑,流露出了当年他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秦始皇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出生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诸侯割据,强国争雄,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他13岁父亲去世,被立
为秦王,22岁开始亲政,他以惊人的胆识和气魄,消除政敌,夺得实权;
接着又审时度势,决心统一中国,经过17年的兼并战争,先后击败了韩、
赵、燕、楚、魏、齐六国。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
定都咸阳,成就了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为了巩固统一,他勇于改革,大
胆开拓,做了不少顺应历史潮流的事情;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政令、
文字、货币、度量衡,做到了“车同轨书同文”,他修筑长城,北击匈奴。

尽管修长城在当时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它对阻挡匈奴南侵,保护生产发
展,确实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暴君,他钳制思想、焚书坑儒,
致使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被“万马齐喑”所代替,为了追求享乐,他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修阿房宫,筑骊山墓,为了镇压人民反抗,秦始皇疯狂使用残酷刑罚……
岁月之河静静的流淌着,秦始皇走了,带着一身的功和过,走入历史的苍茫之中,他永远是他,变的只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秦始皇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之首”?你有什么看法,大胆说出来吧!
正反两方我们已经分得泾渭分明了,在我左手边的是正方代表队,他们的观点是“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在我右手边的是反方代表队,他们的观点是“秦始皇是‘过大于功的’”。

好了,万事俱备,就让我宣布本班历史辩论赛现在开始!
双方交替发言,首先让我们用掌声欢迎正方一辩××同学发言,时间是四分钟。

[主持人]秦始皇是“暴君”还是“杰出的政治家”,这一论题,正反双方的同学们已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对于所有思考这一问题的同学而言。

这无疑是一场智慧的盛宴,至于谁是谁非,谁高谁低,则请专家决定,现在请历史老师为本场辩论赛做评析,请。

●教师评析总结
1.肯定学生的成绩
辩论赛毕竟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因此不管辩得如何,论得怎样,都应该肯定学生的这种勇气,为以后类似活动的开展奠定一个信心基础。

表扬学生为辩论赛所作的一切努力,尤其要表扬站在双方辩手背后默默无闻的“智囊团”,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在后方的群策群力,团结一致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前方战士英雄无畏、侃侃而谈的潇洒风度。

2.评析辩题
关于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的评价,史学界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第二种意见是过大于功;第三种意见认为秦始皇是有大功也有大过的历史人物,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史学家都持第三种看法。

对秦始皇争议最大的,是他的“焚书坑儒”。

用毛泽东的话说是:“秦始皇挨了几千年的骂,骂的主要是两条:杀了460个知识分子,烧了一些书。


对于焚书抗儒,史学界有两种说法。

一种意见认为,“焚书坑儒”是为了镇压鼓吹复辟倒退的儒生和儒家思想,具有“厚今薄古”的重要意义,当然也不否认其明显的阶级局限性。

另一种意见认为,“焚书坑儒”从出发点到立足点,都是彻头彻尾野蛮反动的,它导致万马齐喑,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后果极为恶劣。

教学(后记)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