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大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大全篇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
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
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
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
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
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
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1.指导预习,教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
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40学习版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好的阅读习惯会使人受益一生。
对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其最关键是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词汇量的储备。
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阅读的质量,既能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自身语文修养,又能为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学习能力迫在眉睫。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为小学教师必须从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通过不同手段巧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爱读,乐读并从中巧妙培养学习能力。
1、树立榜样。
在班内树立榜样,教师可以在课上有意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外名人读书自学的故事:例如莫泊桑、毛泽东、鲁迅、张海迪等。
因为这些伟人和名人在平时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培养了学习能力,所以成就了他们一生的辉煌。
也可以在班上表扬一些爱读书能力强的同学来激励学生;另外教师也应经常阅读来丰富个人修养与内涵,这样更能对学生的内心产生强烈震撼。
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苦读书,才能培养学习能力。
为此,我在班级中布置了"读书园地"专栏,哪个学生读完一本书,就在园地中给他贴一面小红旗,每个月给读书多的学生发小奖状。
这样在树立榜样的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阅读的积极性。
2、开展阅读活动。
多开展促进阅读的活动。
如开设一节阅读课,由课内阅读引领到课外阅读。
用课外阅读促进课内阅读,互相促进,体验学习能力提高的快乐。
例如学了《草船借箭》后,可以开展"我说三国"的活动。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一步了解《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了解人物个性,论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阅读促进能力提高是多么好!当然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阅读知识竞赛,以此来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快乐阅读。
必须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
就是要使学生在阅读时感到愉悦。
学生在阅读时感到愉快了,就有助于培养学习能力。
1、多样化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感悟”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感悟”堡镇小学宋国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要求学生循序渐进地读书,在学生粗读课文初步感知其大意之后,着重抓好“读通课文”的训练,让学生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染,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书声琅琅,学生长期浸染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既悟情又悟法,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如何从文章内容出发,让学生能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呢?古人曾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必突出一个“读”字,读的面要广,读的人数要多,读的时间要多,要读得落地有声,书声琅琅亦是语文课的主要特点之一。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主要是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在实际教学中,初读课文不是要求读一两遍,而是让学生反复地读,读到朱熹所说的那样“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误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初读强调的是整体把握,要把整篇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语感始能得到初步的培养。
学生初接触课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题目抓题眼,审清题意,提问设疑,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大体轮廓。
这一阶段还包括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生字新词的学习必须扎扎实实。
阅读教学第一个层次是整体感知,初读的形式应以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为主,也可以小组同学群体的交流、切磋。
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可在解题认识小壁虎的基础上,通过抓题眼“借”,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壁虎的尾巴哪去了?他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可能提的不是很逻辑,但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却是新奇而有趣的,他们心理上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
此时,教师就要把握时机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此时学生按要求进行的自由式朗读既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又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迅速感知了课文的内容。
课文读通了,再反复练习读,在读中,学生多次接触生字的形,又可减缓字形,又可减缓字形教学和写字教学的坡度。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
浅谈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又以对阅读教学的关注最多。
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注意趣味性生理学对兴奋问题的研究表明,当人们感到有趣时,便精神饱满,心情愉悦,脑垂体分泌活跃,新陈代谢加快,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提高,情绪处于积极状态,思维敏捷。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由此可见,兴趣是获益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注意集中的持久性很差,所以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变换不同的方式,适时运用领读、伴读、齐读、竞赛读、分角色读。
借助插图、录音、投影器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原动力。
要使学生有兴致读,产生想读的愿望。
教学中,我总会认真钻研教材,多为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尽情地朗读。
我对每个学生说,老师提的每一个问题,它的答案都能通过你的朗读找到。
当学生从不知到知之时,我总会及时送上表扬、鼓励。
当学生把知之转化成有感情地诵读时。
我常常会为他们的进步带头鼓掌。
这样,信心有了,胆子大了,兴趣就浓了。
二、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个性《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生个性。
既然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铺设了个性化的平台,重视个性化解读文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来判断,那就要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个性。
读起来、读进来、读出来、读下去
读起来、读进来、读出来、读下去——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摘要】我们的语文阅读能让学生“读起来、读进来、读出来、读下去”,让学生有兴趣去读,能在读中有说感悟,有所体会,进而去品味文章的语言,这样我们的阅读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关键字】阅读兴趣感悟品味坚持古往今来学习语文的经验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学生的读为本。
学生阅读能力是在“读起来——读进来——读出来——读下去”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因此阅读教学,能够架起学生与人类社会思想联系的桥梁,能够与文化人的灵魂沟通,开拓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认识,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与社会的融合,能够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一、“读起来”——激发兴趣如何激发学生读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
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1、设置阅读情境,感受阅读之乐通过讲故事的情境吸引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
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
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
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2、精心设计读书要求,变盲从性读书为“探宝式”读书所谓“探宝式”读书,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主动到文中去体情、悟道、观景。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例 如 ,在 进行课文 《丑小 鸭》学 习的时候 ,由于小学生 的基础
假设 自己此时是狐狸 或者是老虎 ,自己当时的内心活动究竟是什 知识不 足 ,因此往往很难 切身感受 其悲惨遭遇 。因此只能通过想
么样 的情况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 的形 式 ,对其进 象 的方式予 以引导 ,将 其代入到故事 之中 ,并以此为基础 进行文
三 、加 强 读 与 悟 的 全 面 结 合
中,便会产生相应的共鸣 ,进而能够从 中有所感悟 。因此 ,对学生
(一 )基本概念分析
的个人情感进行调动 ,可 以促使其更 好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之 中。
“读 ”可 以看作是“悟 ”的基 础 ,而“悟 ”又 可以看作 是“读 ”的具
当学生 自己充分进入到文章 中设立的情境之后 ,依靠 分析文字材 体延伸 ,只有将 二者有机结合 ,才能促使学生发 自内心产生感悟 。
例如 ,在进行课文 《狐假 虎威》学 习时 ,如果 仅仅只是 文字分 心 的情感将会不断累加 ,最终将完全融入故事情境之 中[31。
析 ,学 生只能了解其表面含义 。此时教 师便 可以从情感角度引导 (二 )具体案例分析
学生进 行理解 ,让 学生分别从狐狸 和老虎的角度 出发进 行思考 ,
行还原 ,并根据 自己的理解 ,对故事 的后续进行改 编 ,思考 当老 虎 本的再 创造 。诸如 ,文中说 明当丑小 鸭进入 到树林之后 ,小鸟讥笑
知道真相之后会做出什么行为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 出学 它 ,猎狗追赶 它 ,此时教师便 可 以提 问 ,“小鸟到底会 讥笑它什
生 内心 的情感 ,促 使其对文章 中的人 物形象产生共 鸣 ,进 而加深 么?”学生便会根据对于上下文的理解 ,想象 文中描述 的画面 ,然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情感培养_田金菊
摘 要朗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它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础。
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文朗读应正确、流利、有感情。
我认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是要做到读出其“味”,把握其“情”,进入其“境”;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读书的全过程,关心课文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事情的发生、发展,真正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并非就读而读。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情感培养;新课程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既然是工具,就要让学生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
这种技能的获得需要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所谓朗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它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项重要技能。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在不同的学段分层次提出“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个要求。
我国朗读学家张颂在其《朗读学》中强调:朗读“不是一种机械单调的读字活动”,它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口头表达艺术。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呢?我认为要从“读出其‘味’、把握其‘情’、进入其‘境’、提高其‘效’”上下功夫,这样,就能培养小学生朗读课文的情感,才能提高小学生朗读的水平和能力。
一、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文本,读出其“味”(一)深刻而独特的解读文本教师对文本解读的高度决定着教学的高度,教师只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才能“深入浅出”,“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调控课堂。
学生在一堂课中,对课文能感悟多少、收获多少,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师理解得越深入到位,学生就能理解到更多。
聚焦阅读训练,提升语文素养——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的“三力”
2020年11月 总第530期30聚焦阅读训练,提升语文素养——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的“三力” ◎ 陈茜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涉及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四个领域。
阅读训练一刻也离不开这几个关键词。
问题在于如何培养、如何选择恰当的途径去提升这些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极为关键。
一、以“兴趣”为导向,师生共读共品,营造阅读的感召力自古以来,学校教育的代名词就是读书,学生被称为读书郎。
由此也可以看出阅读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首先要从营造阅读的氛围入手。
阅读氛围好,孩子们对书一定是爱不释手。
那么,这种境界何以实现?1. 活动激发,兴趣引导激发兴趣的方式有很多。
学校和班级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利用整块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并获得读书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
比如,可以组织“诗文朗诵赛”“阅读交流吧”“新书推荐会”“课外阅读季”“图书跳蚤市场”“读书辩论赛”等活动。
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广泛,气氛活跃,学生十分乐于参与。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带来的满满收获。
2. 教师引领,言传身教一个爱看书的老师会带动一个爱看书的群体。
教师应发挥榜样作用来感染学生,并采取多种方式引领学生,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有策略的指导。
对低年级的学生,着重指导他们看以图为主的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初步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对中年级的学生,着重指导他们看以文为主、图为辅的书籍;对高年级的学生,则结合课本读书吧的推荐,着重指导他们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以及经典名著,并引导他们开展小组探究性合作学习。
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思想、年龄和爱好的不同以及课堂教学需要的不同,认真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读物,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和鼓励学生阅读历史、人文、地理、科学等方面的读物,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分层次加强阅读指导,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
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文章的阅读,阅读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学习形式。
阅读既是学习语言的过程,又是使用语言的过程,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信息,知识越多,越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忽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有些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思想教育课,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本身特有的工具性。
轻视字词句等方面的训练,只顾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忽视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而有些教师只专注于字词句和内容分析,而不注意深入挖掘课文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不能让学生从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未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应试教育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思想已被功利主义思想所取代,而在功利主义思想下,教师对学生进行功利主义的阅读教学,片面追求教育结果,以考试的分数论成败,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学生价值的实现。
功利主义的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按照考试模式对课文进行讲解,把熟记、难写的字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完全不涉及原文的情、意、道。
有的教师甚至将课文编成考题,要求学生在不读全文的基础上完成考题。
(三)重内容理解,轻人文熏陶语文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要靠学习主体__学生感悟获得,而不是只靠教师讲解。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育中应该特别重视“重意会、重感受、重直觉、重自悟”的人文方法。
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偏重于对阅读内容的详细分析理解,而轻视和机械进行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老师阅读教学心得体会5篇
小学语文老师阅读教学心得体会5篇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语文老师阅读教学心得体会,欢迎来查阅小学语文老师阅读教学心得体会1《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白的7件事》这本书很适合一线教师阅读,它是窦桂梅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写照,是她思维方式、思想、心灵的物化。
不仅仅充满智慧,更以流畅的文笔、诗意的语言,在不经意间诠释了自我对语文、对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更详细列举了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读书目,阐明了读书的不一样境界。
其中“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在窦桂梅教师说的七件事中,这件事我觉得最重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带领孩子们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我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应对学生何来侃侃而谈的底气?又如何能引领学生畅游书海?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如今好多学校都要求学生很多进行课外阅读,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及终身发展都有好处,可是在我们对学生提出了这样要求的同时,我们的教师读了多少书?说真的,当时应对这三个问题,我觉得惭愧。
我是语文教师,我问自我:我读了多少书?虽说有时也看看,专业的,人文的,休闲的,都会涉猎一点点。
但细想想,却从来没有过读书计划,想看时就翻翻;也不成系统,全凭自我的喜好;更不能坚持,有时间就看了,没时间就作罢,如此这般,总觉得没什么收获。
“读书,是最好的精神美容”“和学生一道在阅读中呼吸”“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这本书中,窦桂梅教师从我们自身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阐述了语文教师读书的重要性,我很赞同她的观点。
掩卷沉思,自我要静下心来,认真读书了,感觉自我读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能坚持,记读书笔记还很欠缺。
浅谈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关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文学科的系统优化及其社会意义值得聚焦关注。
本文指出在全国小学阶段所有的中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中,阅读课内容和同样占得了一个很大部分的学习比重。
本文以教育大背景、小学生学习特点、语文学科阅读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引言:"读写一体化"教学强调知识教学环节的有机整体性和内在系统性,可以充分实现对学生综各各项基本能力水平的协调平衡发展。
21世纪的现代教育之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挖掘学生潜力,阅读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发现、感悟、表达。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化品位,赏析名句感悟情怀的过程中,唤醒学生对母语的灵感与热爱将是未来语文学科的发展教育趋势!一、立足教育大背景,融入阅读素养理念立足国情,近年来,阅读素养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关注。
“双减”政策的落地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校内活动时间和家庭自主时间,也有更多可能的阅读机会和阅读时光。
无论是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还是学校或社会机构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读什么”“用什么方式读”“通过阅读带给学生什么成长和收获”等问题都需要更迫切严肃的再定位与再思考。
在目前小学教育阶段,阅读主要呈现量化的积累与强化诵读的模式。
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后反复熟读,从内容结构意境中分析,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理解,提升感受作者的情感升华。
古诗词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可以滋润学生的内心情感,感受诗人抑郁不得志的悲愤或者豪情壮志的抒发,其中主题多样,蕴含丰富,国家、仕途、爱情、大自然、边塞、友情等,对学生而言,在鉴赏中也是人生智慧的启迪。
整体大环境要加强阅读熏陶,为学生打造阅读空间。
学校要起到领头羊标杆作用,扎实落地,做好监督,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优化教师配置;家中要树立正确成才观念,注重孩子人格培养。
具体措施有:学校方面对图书馆进行投资,鼓励学生借阅书籍,阅读蔚然成风。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_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发布时间:2021-04-19T09:52:30.530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作者:胡仲令[导读] 语感作为语言能力和语文基础能力的前提,是课堂教学效果检验的重要标准,也是教学进程评价和扩展的依据胡仲令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小学 401122摘要:语感作为语言能力和语文基础能力的前提,是课堂教学效果检验的重要标准,也是教学进程评价和扩展的依据。
近年来,其重要作用逐渐引起了专家和学者及一线教师的重视,对语感及语感教学的研究也逐步展开。
语感是学好小学语文的要素,也是评价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指标,培养他们的语感不仅能储备语言材料,而且能提高他们的文字能力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关键词:语感培养;小学语文引言:对于语感的论述,我国许多教育专家都对其进行了不同角度和层面的定义,使关于语感的理论逐渐细化。
尽管如此,对于语感的清晰定义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需要确定的小概念和不同语词间的逻辑关系。
因而在组织语感教学时,常会出现含义交叉、模糊、难以实施的问题。
因此对于语感定义的重新认识则显得尤为重要。
由定义推及语感与课标相应要求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语感培养的策略,从而作用于教学实践,使语感教学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严谨化,实现课标对于语文素养培养的要求,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时代在不断进步,中国也迈步走向全球化,我们往往会因为外国语言的市场需求而忘记了中文的魅力。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在日常的教学中,仔细设计丰富的环节,突出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
通过一些科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渐渐对语文产生兴趣,从而提高语感的综合能力。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处于比较低龄的阶段,他们看世界的眼光和成年人是有许多不同的。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按照他们的思维去看世界,并且支持他们的丰富想象。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只是在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还在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提高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效率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始。
语感的重要性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出而日渐深入人心。
“形成良好的语感”不仅写入了课程总目标,而且在课程标准中多处被提及。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语感一方面涉及语言的直接的外在方面—-语音、字形;另一方面也涉及语言所表示的抽象意义,是两者的有机统一,有理性积淀融解其中。
它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意色彩感受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读中感悟,训练语感;品词析句,增强感悟;积累语言,深化感悟,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只是在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还在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提高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效率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①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②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
”当今语文教育的著名学者王尚文先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③可见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50教育版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摘 要: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包括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学习五部分,其中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具有较大影响。
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可促使他们在自主阅读中获得更多知识,提升其语文素养,所以教师要加大阅读教学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能力;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写作水平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中最重要的策略就是让他们对阅读感兴趣,热爱读书。
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因此,一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读书。
通过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古今中外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让学生们对阅读的好处有一定的认知;二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师要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人手,对低年级小学生要多给他们讲书中的寓言故事或者神话故事,对于高年级小学生则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查书寻找答案;三是教师要做好示范作用。
教师在闲暇时间要大量阅读,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在课堂上可以做到旁征博引,让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阅读魅力,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去主动阅读。
二、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师充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后,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实施多样化的创新教学方法,以达到不断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由于小学生年龄的限制,他们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阅读和思维认知。
过分抽象的阅读风格不能有效地为学生发挥作用。
因此,教师应注重将阅读能力具体化、形象化,潜移默化地将创新的教学方法融入到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使其更小。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培养作者:谢爱丽来源:《当代教育探索》2013年第07期感悟,是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理解、评价、读写结合的拓展、思想认识的同构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产生新认识。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质量。
那么,我们如何在阅读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悟”读策略呢?一、阅读时点拨感悟导读时点拨悟,就是要抓住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对话”,在教学中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师生相互质疑,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探究,促进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1、由小处悟到大处。
所谓由小处悟到大处,就是指导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使教材成为“读进”和“悟出”的桥梁。
比如《大瀑布的葬礼》一文用对比的手法具体地描述了巴拉那河上塞特凯思达大瀑布的景象,关于瀑布的描写是全文的重点。
为突破这一重点,我创设一个旅游情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小处悟到大处,进行研读感悟,体验大瀑布:(1)假设20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个旅游团又来参观塞特凯思达大瀑布,会看到什么景象?如果你是旅游团的一员,你会向导游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导游,你会面对游客作出怎样的解释?(2)假设20年后的今天,如果在我们这个旅游团里,就有“巴西总统”,此时此刻,你这个“巴西总统”会有何感慨?你将会发表什么样演讲?2、由正面悟到反面。
所谓从正面悟到反面,就是启发学生用逆向思维来感悟课文的空白之处意思,以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
悟的巧妙,有的能够刺激学生对课文信息重组的兴趣;有的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有的能够引导学生作多向的推理;有的能够挑起不同意见的争辩;有的能够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发现……学生都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然后加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简议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及其措施
简议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及其措施摘要:小学六年级作为小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储备量,并且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
基于此,本文简述了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对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及其措施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注意事项方法措施一、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阅读教学在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功能和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多读,在读中体会和感悟。
只有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深入到作品中去体会和感悟,才能使阅读变得更加有效。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更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读书,并在读书中不断学习和思考,吸收优美辞藻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学会在阅读中理解内容、增强语感、体验感悟,让学生真正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精髓所在。
二、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主要有粗读、通读、精读、诵读等。
1.粗读。
就是粗略地读书,这个过程通常在课前完成,是预习的一种方法。
在粗读过程中,不要求学生掌握文章内涵,只要了解大概内容和自主查阅一些生字生词,即可达到预习效果。
2.通读。
这个过程用时不长,只要求学生通顺地朗读一遍文章,达到加深文章印象的目的,并引出一些基本问题。
如通读《少年闰土》后引出鲁迅先生的简介等一些基本问题。
3.精读。
所谓精读,就是有重点地读,读文章中优美的语句和词汇,鼓励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阅读,引导学生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从而达到感悟文章意境、提升审美情操的目的。
4.诵读。
诵读即有感情地朗读,考验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诵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如在《老人与海鸥》一课中,当学生诵读到“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语文课外阅读,是指小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的活动。
这是一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语文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科目,而语文课外阅读则是语文学习和素养提升的关键环节。
通过语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和人生感悟,提升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值得探讨。
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应当以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为主,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解读。
在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多层次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外阅读,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可以通过亲子阅读的形式,与孩子一起讨论、交流,增进家庭和谐,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内容也应当多样化。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时,我们既要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也要注重当代文学作品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
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能够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温暖。
而当代文学作品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需要与语文教学相结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应当与正式的语文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培养
感悟,是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理解、评价、读写结合的拓展、思想认识的同构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产生新认识。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质量。
那么,我们如何在阅读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悟”读策略呢?
一、阅读时点拨感悟
导读时点拨悟,就是要抓住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对话”,在教学中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师生相互质疑,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探究,促进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1、由小处悟到大处。
所谓由小处悟到大处,就是指导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使教材成为“读进”和“悟出”的桥梁。
比如《大瀑布的葬礼》一文用对比的手法具体地描述了巴拉那河上塞特凯思达大瀑布的景象,关于瀑布的描写是全文的重点。
为突破这一重点,我创设一个旅游情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小处悟到大处,进行研读感悟,体验大瀑布:
(1)假设20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个旅游团又来参观塞特凯思达大瀑布,会看到什么景象?如果你是旅游团的一员,你会向导游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导游,你会面对游客作出怎样的解释?
(2)假设20年后的今天,如果在我们这个旅游团里,就有“巴西总统”,此时此刻,你这个“巴西总统”会有何感慨?你将会发表什么样演讲?
2、由正面悟到反面。
所谓从正面悟到反面,就是启发学生用逆向思维来感悟课文的空白之处意思,以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
悟的巧妙,有的能够刺激学生对课文信息重组的兴趣;有的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有的能够引导学生作多向的推理;有的能够挑起不同意见的争辩;有的能够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发现……学生都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然后加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这样悟的教学片断,充满了感性,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感受、想象、情感,使学生在感性化的学习中领悟课文,完善人格,关注生命方式,得到和谐的发展。
3、由静态悟到动态。
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感受出其真、其妙、其美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悟,并不仅仅是静态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文字中求形象,在有静态中求动态,珍惜每位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富有个性的发现。
如在教学《赤壁之战》一课,讲到黄盖火攻曹营这一计策的巧妙周密时,
我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创设情境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让学生扮演黄盖,我扮演黄盖的部下,在火攻曹营的路上,“部下”有意地向“黄盖”请教一些“问题”。
由于学生是黄盖这一重要角色,自然不愿被“部下”问住,便相互补充,争相回答问题,从而完全弄懂了这个计策的周密之处。
这样的悟,由静态悟到动态,创造了和谐、民主、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活跃、敏于发现,创新的见解、独到的思绪也就在悟的探究活动中潺潺而出了。
4、由现在悟到过去。
“读中感悟”是师生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过程,这其中既包含学生读中感悟的主体活动,也包含教师读中指、引、诱、辅,领其悟的主导活动。
我们只要深入钻研教材,语言文字中闪现的语感火花一点也不贫乏。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5、由远处悟到近处。
语文课本有些历史题材课文的内容,离我们的生活现实比较遥远,在导读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由远处悟到近处,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由实处悟到虚处。
语文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师若能在阅读教学中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还能获得很好的锻炼机会。
如在教《神笔马良》这课时,笔者提出研读专题:马良用神笔帮助穷人做了哪些好事?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它画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学生在实际练习中这样写道: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会画出许许多多双明亮的眼睛,送给盲童,让他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出各种各样的书,献给希望工程,让希望工程把这些书捐给失学儿童,让他们重新感到读书的快乐;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描绘美丽的地球姥姥,让她的脸不再那么脏,那么黑了,让她穿上公主般的衣服,让和蔼可亲的地球姥姥回到她年轻时候的美丽。
我仿佛看到地球姥姥笑了,笑得多么甜呀!……这一句句、一段段血肉丰满的语言跃然纸上,令人爱不释手。
引导学生由实处悟到虚处,就是注重实践,超越自我。
这样的感悟虽然是让学生写下来,但学生必须在研读文本、感悟内涵的基础上加以探究,发挥想象。
当学生有了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时,就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自身的悟感、想象、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9.由空白处悟到生活处。
有些课文,留下一定的艺术空白,这就为创造“悟”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艺术空白,引导学生驰骋想象,创造“悟”的广阔空间。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已有知识水平和可接受能力,鼓励学生展开大胆而又合理的想象,予以补充。
二、结尾时升华感悟。
阅读课的结尾,教师要引导学生升华感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升华悟的过程中学到方法,找出规律。
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创新性的培养。
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
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
如教完《詹天佑》
课文最后一节时,我设计了请学生“从课文里找依据,给‘京张铁路’重新起名字”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有人说这是中国第一条铁路,故起名为“中国第一路”;有的说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达到了当时国际一流水平,故起名为“创新路”;有人为纪念后天佑,故起名“天佑路”;有人因这条路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故起名“争气路”;有人说京张铁路修筑之成功,是因为詹天佑爱国,故起名“爱国路”;有人根据这是中国人设计修筑的第一条铁路的事实,起名为“中国路”;有人说这条铁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故起名“智慧路”;各种各样,不一而足。
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