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综合业务云平台设计与实现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 总体架构

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 总体架构

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总体架构1 范围本文件给出了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总体架构及相关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设计、研发、建设和运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融合媒体 converged media有效结合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视听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借助于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和形式,将新闻资讯等内容广泛传播给受众,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的新型媒体。

3.2融合媒体云平台 converged media cloud platform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与工具,重构融合媒体业务流程,开展媒体服务类、综合服务类、运营服务类等业务的综合技术支撑平台。

3.3云平台工具 cloud platform tool由平台服务层向开发者、软件服务层向用户提供的,为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特定软件。

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I 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P 应用程序(Application)CIFS 通用网络文件系统(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CPU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GPU 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H5 超文本标记语言第五版(HTML v5)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GY/T 354—2021HTTPS 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ID 身份标识号(Identity Document)I/O 输入输出(Input/Output)IP 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NFS 网络文件系统(Network File System)SDN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VxLAN 虚拟扩展局域网(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5 融合媒体云平台架构5.1 概述融合媒体云平台通过能力建设、接口开发、流程重构,实现多渠道内容资源的汇聚共享和统一管理。

2023-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方案-1

2023-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方案-1

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方案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方案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传媒行业面临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使媒体集成化、多元化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已成为当今新闻传媒业界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针对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方案,提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明确融媒体中心的定位与职能融媒体中心作为集成消息剪辑、制作和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平台,应明确自身的定位与职能,为企业媒体效益提供坚实的保障,且为其提供媒体资源整合。

第二步:了解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形式第一个就是自建融媒体中心平台,由企业自建实现自主权;另一个就是委托搭建,由相关的机构负责搭建,企业出钱即可,利用系统完成RCE的前段服务。

因自建平台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运营成本高;而委托搭建则资金投入小,建设快,运营成本低,两种方式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第三步:选择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方案根据不需要专业人才的驾驭,易上手、价格实惠的原则,建议选择系统化的方案,也就是RCE(Radio Console Engine)(无线电控制引擎)。

它为闻讯中心提供前段服务,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打通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壁垒。

第四步:配备专业化的人才融媒体中心平台具有行业性、专业性、复杂性等特点,要想保证其正常运营,必须有一支专业化的专家团队,至少应有管理、技术、编审、新媒体等方面的人员。

第五步:加强后期维护与更新融媒体中心平台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定期进行升级、改进和维护。

因此,公司应定期评估和更新融媒体中心平台,适时对其进行技术改进、软件升级等,保持其稳定运行。

总之,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方案的实施,是新闻传媒企业继续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其实现转型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基础。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企业应严把各个环节,注重质量控制,以保证融媒体中心平台的高效运营。

融媒体新闻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和实践

融媒体新闻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和实践

117传媒技术·传媒业态融媒体新闻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和实践屈元礼(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有限公司新农村频道,河南 郑州 450000)摘 要:为构建先进的新闻资源共享平台,突破传统新闻资源传播形式,有效汇集与筛选新闻资源,保证新闻信息资源的充分运用,文章对融媒体的含义进行概述,然后通过融媒体新闻资源共享的设计,详细分析其重点技术的建设,并结合实际提出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素质、构建统一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数据平台与技术、拓展传播途径与创新传播形式的实践策略,给新闻媒体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资源;县级融媒体中心;大数据;CDN 技术;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TP393.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5-117-03 DOI:10.19483/ki.11-4653/n.2020.05.033本文著录格式:屈元礼 .融媒体新闻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和实践[J].中国传媒科技,2020(5):117-119.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做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并有效引导与服务于群众。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大要求。

习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指示引领媒体融合快速发展。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整合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发展,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是网上还是网下,新闻资源舆论正能量引导是总要求。

[1]特别是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应该优势互补,实现新闻行业资源共享,这成为当下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对新闻资源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融媒体概述1.1融媒体含义所谓融媒体,主要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将电视、广播及报纸等既有的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通过人力资源、内容构建及宣传方式等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及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建设探讨

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建设探讨

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建设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传统的电视行业中,一些前卫的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电视台的建设中。

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建设也是近年来电视台自主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是指将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传媒技术相结合,实现电视、网络、手机、平板等多屏互动的新型媒体服务平台。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传媒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电视台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传播价值,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粘性,促进电视媒体与其他新媒体互动和融合。

一、技术设施建设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需要建设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以满足数据存储、计算和处理等需求。

该平台还需要配备高质量的网络设备,以保证平台的高速、安全、稳定运行。

另外,电视台需要与移动通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合作,增强平台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二、内容生产和整合融合媒体云平台要提供多种内容形式,包括电视节目、网络直播、移动应用等。

电视台需要考虑如何把不同媒体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以满足用户对多平台的需求。

内容制作方面也需要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

三、用户服务和体验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要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包括个性化推荐、支付、社交、互动等。

同时,电视台需要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的使用行为和习惯进行分析和挖掘,以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服务。

四、开放和互联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要实现与其他新媒体的互动和融合,需要与其他平台开放接口,与其他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

该平台还需要支持统一认证、单点登录、数据交换等功能,以增强用户使用体验,便于用户从不同媒体平台中快速、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和服务。

总的来说,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建设,可以在智慧城市、文化旅游、娱乐休闲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视台可以充分利用融合媒体云平台的优势,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媒体服务,实现与其他新媒体的有机融合,推动传媒业的数字化转型。

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的架构及关键技术探究

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的架构及关键技术探究

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的架构及关键技术探究作者:吴红辉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5期摘要:现阶段,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台的冲击日益加剧,使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被撼动,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多,各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广电为了谋求新的发展之路,应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融合媒体平台,以此来提升电视台的制播能力。

基于此,本文将对广电融媒体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以及建设架构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关键技术在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大媒体集团纷纷将目光转移到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上,力求运用该项技术为自身在媒体市场中争取到更多的份额,目前此项技术已经成为传统广播媒体向新媒体转变的核心技术,并以此构架出新型的融合媒体平台。

一、广电融媒体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一)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在互联网基础上诞生的计算方式,能够将软硬件信息资源与其他计算机设备共享,通过通用的网络业务,对软件、其他Web服务进行访问,将数据信息与软件均转移到数据中心服务器中。

其主要技术优势体现在:一是安全,云计算中具备最为安全、可靠的信息存储中心,用户无需担心数据丢失、病毒侵入等问题;二是方便,对用户端设备没有过多的要求,使用起来十分便利;三是数据共享,能够在不同设备与应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因此在广电融媒体平台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云标签技术在系统平台中使用了一套新型的云标签技术,当内容进入到平台以后,由编辑人员利用云标签技术做好标记,然后将全部内容输入到内容池当中。

在云标签的利用中,通过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四个维度做好标引,借助云标签聚合起来,以虚拟栏目的方式在终端展现。

云标签技术的应用使APP以模板化的方式呈现,随意改版,有效克服了传统树形架构、栏目划分中的弊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三)DOCKER容器技术首先,该项技术能够简化配置且没有任何副作用,能够将环境、配置放入代码当中进行部署,Docker配置不受环境的限制,能够促使应用环境与底层环境均实现解耦;其次,该技术能够对代码进行管道化管理,从开发到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另外,使开发环境与生产环境能够更加贴近,使每个服务都在自己的VM中顺利运行,Docker装载系列的存在能够在单机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对生产分布部署环境进行模拟,使开发与生产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1]。

融合媒体云的智慧广电平台分析与研究

融合媒体云的智慧广电平台分析与研究

融合媒体云的智慧广电平台分析与研究作者:胡杰来源:《中文信息》2020年第07期摘要: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传播平台,是开展新闻宣传活动的重要阵地。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生活中的不断普及和深化,视听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渐提高,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开始和新型媒体平台进行有机融合,广播电视+视听新媒体已成为新闻舆论的新阵地。

为了保证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以及播出内容的质量,需要积极建设智慧广电平台监测监管体系。

本文针对融合媒体云的智慧广播电视平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建设智慧广电平台的有效措施,力求可以推进智慧广电平台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融合媒体云;智慧广电平台;建设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7-0-01融合媒体云是打造新型智慧广电平台的重要方法,可以促进主流媒体的创新型发展,为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为了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广电建设有关要求,我国很多城市都开始大力建设融合媒体云,将融合媒体云建设作为智慧广电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

融合媒体云的综合性较强,同时也需要强大的数字技术支撑,因此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各个地区都需要考虑当地广播电视的发展情况,结合多项内容和多项技术搭建智慧广电平台,促进广播电视的健康发展。

目前智慧广电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需要有关部门认识到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有效贯彻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发展战略。

一、建设智慧广电监测监管平台1.建设智慧广电监测监管平台的重要性融合媒体云的智慧广播电视平台可以满足人们的视听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越的视听服务,但是同时也让广播电视的可控性降低[1]。

为了保障智慧广电建设的安全性,必然要积极建设监测监管体系,在提高广播电视播放质量的基础上,为宣传内容安全性提供保障。

目前广播电视在制播覆盖体系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有线广播电视、无线广播电视以及卫星等多种方式呈现出协同化的发展趋势。

贵州融合媒体综合业务云平台系统项目-新奥特

贵州融合媒体综合业务云平台系统项目-新奥特

贵州融合媒体综合业务云平台系统项目根据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从技术发展的趋势分析,贵州融合媒体综合业务云平台实现以下目标:1)提供融合媒体综合业务支持,推动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高度融合,为贵州广播电视台融合转型,打造成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平台采用私有云、公有云有机结合的方式,具备完整的业务结构,实现全媒体汇聚、全媒体内容生产、全媒体内容管理、全媒体发布等功能;提供丰富的全媒体制作工具,涵盖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内容生产与发布,满足全媒体融合生产的基本需求;构建全新的全媒体采编播流程,为传统媒体、新兴媒体提供统一的内容支持。

3)平台具备全面的管理功能,包括全媒体业务协同管理、用户信息与交互管理、分发渠道管理、广告与经营管理、版权管理等。

4)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实现大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为各项决策、节目生产、管理运营提供科学的、有力的依据。

5)平台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网络资源的池化,构建资源虚拟化、开放智能、弹性高效的技术基础平台。

适应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的需求,全面扩展传统的广电技术体系范畴,构建基于云技术全新的技术架构体系。

1.项目步骤规划当前,全媒体融合的业务需求尚不明确,处于尝试、探索阶段,相应的融合媒体综合业务云平台也没有固定模式,媒体业界均处于试验阶段。

同时,其投资将是巨大的。

因此,依据《意见》中“积极推进、科学发展”的原则,我们按照一期(1-2年)、二期(2-3年)、三期(3-5年)的三个阶段进行项目建设步骤规划:一期规划用适当的投入,以新闻业务融合转型作为初期试点的核心,构建实验性质的融合媒体综合业务云平台。

初步实现全媒体新闻内容融合生产,为电视、广播、报纸、网站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提供内容支撑。

平台具备基本的全媒体业务协同管理、互联网用户信息管理、社交与互动管理等功能,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适应新兴媒体传播特点,满足新闻内容全媒体融合生产的需求。

广播融合媒体平台

广播融合媒体平台

广播融合媒体平台广播融合媒体平台:是指以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打造的广电“媒体云平台”,平台将基于融合发展云架构,通过能力建设、开放接口、流程重构,支持广电敏捷生产和新业务的弹性部署,在满足传统业务流程的同时,满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多业务流程,满足新业务运营的基础性要求,能够为新业务提供统一的内容支撑、技术服务、数据分析、运营计费等服务一体化技术业务平台。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科研项目组起草了《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2015)》,旨在加强顶层设计,为各级广播电台建设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融合媒体平台提供指导,推动各级广播电台在内容生产、传播方式、业务形态、服务模式、产业格局等多方面开展创新实践。

广电行业业务复杂度高,而融合媒体平台的建设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体投资高,技术难度高。

媒体要实现智能匹配、融合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创新传播形式。

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当前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新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深刻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为创新生产开辟了广阔空间。

特别是云计算技术的业务与主机松散耦合、高效资源利用、业务灵活适配、运行效率提升、弹性运营管理等相关技术特征,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与其他行业基本相同的体系构架,正好契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需求,将给广电融合媒体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将帮助广电优化媒体内容制作、存储、分发流程,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内容生产和传播提供强大支撑,实现改变以往单一的采编、传播方式,向“台网”融合、“多屏”融合生产转变,以基于融合媒体内容库的“融合生产”为核心,形成融合媒体运作的新业态。

1平台特征各地广播台网已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各类现代信息技术和广播数字技术,实现了广播电台各功能网安全有效的互联,形成了全台统一、安全高效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在此基础上,为解决广播业务融合媒体化的需要,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广播业务的融合生产、运营、管理,即广播融合媒体平台,及主要特征如下:(1)资源的有效管理与配置:广播融合媒体平台不仅能够实现硬件资源的有效管理与配置,更能实现采编播人员、节目内容等资源的有效管理与配置。

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_推广实施方案

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_推广实施方案

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_推广实施方案推广实施方案发贵州省三网融合推广实施方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贵州省三网融合推广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有关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方案主要内容如下:一、工作目标(一)三网融合范围全面扩大。

总结三网融合试点经验,将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范围扩大到全省,并实质性开展工作。

(二)网络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到2022年,宽带通信网、互联网全面实施光网工程,具备面向全省用户提供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业务的网络能力。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全面实施宽带化改造,具备面向全省用户提供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和其他电信增值服务的网络能力。

(三)融合业务持续快速发展。

支持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申请行政许可审批,适度竞争的融合业务格局基本形成。

到2022年,全省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及手机电视用户规模超过120万户,基于有线电视网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用户规模超过70万户。

(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

融合业务应用更加普及,信息消费内容、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丰富,信息消费规模持续增长。

到2017年,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和手机电视业务收入达到1.2亿元,基于有线电视网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收入达到1亿元。

(五)监管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三网融合可管、可控的技术管理系统和业务支撑系统基本建立。

建立健全符合三网融合业务运营要求的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体系。

二、主要任务(一)全面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

1.确定开展双向进入的地区和业务。

在全省范围全面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

省广电和电信企业提出需要开展双向进入业务推广的县(市、区、特区)及拟开展的双向进入业务,报省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由省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汇总后向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备。

市级台融媒体的直播方案与实践

市级台融媒体的直播方案与实践

市级台融媒体的直播方案与实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传统的电视台在向融媒体转型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开展直播业务,以适应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拓展传播渠道。

市级台融媒体的直播方案与实践在这一背景下备受关注,本文将从直播方案的设计、技术支持、内容策划及落地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直播方案的设计市级台融媒体的直播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技术支持、内容策划、传播渠道、用户需求等。

市级台需要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直播平台,考虑到直播内容的多样性和观众的多元化需求,目前市面上有不少优秀的直播平台可以选择,如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等,还可以考虑搭建自己的直播平台。

市级台需要配备专业的直播设备,确保直播画面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市级台还需要考虑内容策划和传播方式,根据不同节目类型和主题进行针对性的内容策划,选择适合的传播渠道进行直播,以实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二、技术支持市级台融媒体的直播方案需要得到充分的技术支持,包括直播设备的采购和维护、直播平台的选择和搭建、直播流程的优化等。

市级台需要购置高质量的直播设备,包括摄像机、麦克风、混音台、编码器等,保证直播内容的高清晰度和良好的音频效果。

市级台需要选择合适的直播平台,搭建自己的直播频道,在直播平台上进行账号认证和内容审核,保障直播内容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市级台还需要优化直播流程,包括直播预约、节目录制、直播推流、互动交流等环节,确保直播整体流程的顺畅和效率。

三、内容策划市级台融媒体的直播方案需要进行精细化的内容策划,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选择合适的直播内容进行策划和制作。

市级台需要了解用户的喜好和需求,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兴趣和偏好进行内容策划,例如观众年龄、性别、地域等特征,选择适合的直播内容和形式。

市级台需要关注市场趋势和热点话题,选择当前热门的新闻事件、娱乐八卦、商业活动等进行直播报道,增加直播的话题性和吸引力。

市级台还需要选择适合的传播方式,例如短视频直播、全程直播、互动直播等,充分发挥直播的传播效果和互动性。

贵州广播电视台全高清4讯道EFP系统设计概述

贵州广播电视台全高清4讯道EFP系统设计概述

49Advanced TelevisionEngineering2018/7贵州广播电视台历时一年时间集成了一套功能完善的EFP 系统,并圆满完成了2016年北京两会期间贵州广播电视台北京演播室历时20天的节目录制、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 主体工程完工仪式的央视直播等节目。

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定位、系统布局设计以及主要设备的选型,同时对系统的技术创新之处进行了说明。

EFP 系统 箱体布局 设备选型 创新设计 贵州广播电视台刘海波EFP 系统,即电子现场制作系统。

它是以一整套设备连结为一个拍摄系统来保证节目生产的方式。

虽然台内拥有配置比较完善的转播车,但转播车对于环境、道路、供电等要求比较高,无法满足环境复杂,条件恶劣情况下的节目制作。

为了满足台内节目的多变性以及高质量制作,配置一套高标清兼容的EFP 系统成为必然。

考虑资金、便携性、兼容性等诸多因素。

贵州广播电视台历时一年进行设备选型、功能比较,最终集成了一套功能完善的EFP 系统,并圆满完成了2016年北京两会贵州广播电视台北京演播室历时20天的节目录制、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 主体工程完工仪式的央视直播等节目。

一 功能定位该EFP 系统的功能定位为: z 为贵州广播电视台高标清同播提供技术支持,满足环境复杂、条件恶劣情况下的节目制作; z 满足贵州广播电视台中小型论坛、访谈、综艺节的产品;z 系统设计做到操作直观简单,信号调度灵活,维护管理方便,主要设备箱体牢固轻便,方便运输、搬运以及架设;操作安全、快捷,在系统信号输出端口方面能够为多通道录制和新媒体信息采集提供丰富的信号格式和信号内容;在规模、功能上具备升级的余地。

二 系统设计规模及构成系统设计规模及构成如下:z 系统设计为全高清制作内核,可通过下变换兼顾标清节目制作;z 系统采用高清有线4讯道形式,并预留扩展; z 系统具备立体声音频制作能力;具备通话、Tally 、监看等辅助系统;z 系统设计构造形成较为完整的主备路视音频制作系统,同时可对外提供各种格式的视频信号。

华为与新奥特达成企业云战略合作伙伴

华为与新奥特达成企业云战略合作伙伴

厂商之H 新奥特公司华为与新奥特达成企业云战略合作伙伴2016年12月20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深训举行,华为企业云业务部总裁杨瑞凯、新奥特C E O刘保东、新奥特副总裁戴霖等领导出席,共同幵启双方在广电媒体融合云平台解决方案上的强强联合。

双方成为企业云战略合作伙伴,新奥特将充分发挥其在广电领 域二十多年深厚的技术积淀、媒体解决方案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华 为将发挥其在云计算服务方面对品牌、技术、服务、网络覆盖等方 面的优势。

双方将共同打造广电媒体领域的云产业联盟,联合拓展 广电媒体领域云市场,共同构建广电媒体领域整体解决方案。

新奥特中标天津电视台制作网改造项目近曰,新奥特中标天津广播电视台2016年非编制作网改造顶 目。

在系统设计上,新奥特将为其建立一套高效、灵活、支持高质 量高清节目实时制作的后期综合制作网,将天津广播电视台公共、科教、都市3个频道从标清节目制作和标清演播室播出的功能转变 升级为高清节目制作、存储、高清演播室播出、网络送播等功能。

捷成f f i纪捷成世纪新奥特联合捷成世纪以及新奥特云视中标贵州台融合 媒体综合业务云项目近曰,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捷成世纪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和参股公司新奥特云视科技有限公司中标了贵州广播 电视台融合媒体综合业务云平台系统顶目。

贵州台融合媒体综合业务云平台采用私有云与公有云有机结合 的方式,具备完整的业务结构,实现全媒体汇聚、全媒体内容生产、全媒体内容管理、全媒体发布等功能。

平台与现有内容制播网协同 生产,以实现与传统电视新闻网及台内其他生产系统的融合。

系统 一期以新闻业务融合为核心,提供丰富的全媒体制作工具,具备分 发渠道管理功能,实现网站、A P P、IP T V等多种应用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灵活快速部署新业务。

打造全媒体融合生产业务流程,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具备用户信息与交互管理功 能,实现用户信息的统一管理,促进“观众”到“用户”的转化,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增加用户黏性,从而推动贵州广播、电视传统 媒体与新兴媒体的高度融合。

《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主要内容

《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主要内容

《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主要内容1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组成根据《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的总体技术架构设计,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是一个服务于媒体平台服务层和媒体软件服务层的跨接平台,系统从逻辑架构角度可划分为互动业务总线、互动模块池、互动终端应用和互动运营管理四个板块。

2 融合媒体互动业务总体流程对融合媒体互动业务的内容制作、互动内容管理、内容安全审核、多渠道互动内容发布、多样化互动操作手段、多维度互动数据采集、多来源互动数据处理、多类型互动数据存储和多场景互动数据分析与应用等方面的流程提出了总体要求。

3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建设与管理要求提出了互动业务总线、互动模块池、互动终端应用的建设要求和互动运营的管理要求。

4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安全保障从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网络安全和运维安全方面提出了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安全保障的基本要求。

5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方案介绍了基于视频特征、图像特征、音频特征、音频水印、二维码等常用互动技术方案及其应用特点。

6 融合媒体互动业务形态介绍了娱乐服务和支付服务等典型的互动业务形态和互动业务运营模式。

7 广播电视媒体的互动技术平台典型应用案例《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目录总 述第一章 理论篇1 融合媒体互动业务背景分析1.1 广播电视台互动业务发展情况1.2 互动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3 融合媒体互动业务发展趋势2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建设思路2.1 重点强化媒体融合传播特性2.2 充分贯彻架构开放融合思想2.3 深度契合业务发展创新需要2.4 全面掌握用户互动业务数据2.5 加强保障业务系统信息安全2.6 构建可管可控运营管理平台3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总体框架3.1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组成3.2 融合媒体互动业务总体流程3.3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建设与管理要求3.4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安全保障4 小结与展望第二章 技术篇1 视频特征识别互动技术2 图像特征识别互动技术3 音频特征识别互动技术4 音频水印识别互动技术5 二维码扫描互动技术6 智能识别互动入口技术小结第三章 业务篇1 互动业务形态2 互动业务运营模式第四章 实践篇1 中央电视台综合演播室节目信息互动管理系统(STUDIO+)2 北京电视台融合云平台互动服务系统3 上海广播电视台ISTUDIO互动管理系统4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荔枝云”互动应用服务5 广东广播电视台“啪啦啪啦”APP应用平台6 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TV《超级女声》云海选互动系统7 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全媒体互动平台8 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电视包装与互动系统9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媒体融合新闻中心互动平台10 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看苏州”互动平台11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看度”APP及互动系统。

融合媒体平台解决方案

融合媒体平台解决方案
融合媒体平台解决方案
2023-11-06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融合媒体平台技术方案 • 融合媒体平台应用场景 • 融合媒体平台优势分析 • 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方案 • 融合媒体平台未来发展前景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媒 体形式和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 ,包括新闻、广告、影视、音
娱乐行业
融合媒体平台将为娱乐行业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形式和互动体验,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娱乐需求。
产业生态协同发展
01
跨界合作
融合媒体平台将与相关产业进行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推动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
02
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支持
融合媒体平台将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
级和创新发展。
业务应用前景
融合媒体平台解决方案在新闻出版、文化传媒、教育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为传统媒体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 遇。
下一步工作计划
完善技术方案
进一步研究人工智能、 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融 合媒体平台中的应用, 提高平台的智能化水平 。
拓展市场应用
积极推广融合媒体平台 解决方案,拓展其在新 闻出版、文化传媒、教 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范 围。
03
融合媒体平台应用场景
新闻出版
内容生产
提供高效的新闻和文章撰写、编辑、审稿、发布等功能,实现快 速、准确地发布新闻和文章。
媒体资源管理
统一管理媒体资源,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方便 编辑人员快速检索和调用。
数据分析与优化
通过对用户行为、阅读习惯等数据的分析,优化内容生产与发布 ,提高新闻和文章的阅读量和转发率。

推动媒体融合 布局4K发展——访贵州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张青

推动媒体融合 布局4K发展——访贵州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张青

149Advanced Television Engineering 2018/8本刊编辑部当前,广电行业正处于媒体融合的重要发展期。

贵州广播电视台围绕“用户”“节目”“创新”“融合”四个中心,以实现高标准服务、高水平保障、高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战略,取得了一定成绩。

本刊记者在参加贵州召开的2018年超高清电视及媒体融合新技术应用峰会之际,参观了贵州广播电视台,采访了副台长张青先生,就贵州台发展现状、4K 超高清布局、融媒体发展的热点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本刊编辑:贵台2017年的总体发展状况,有哪些亮点?张青:贵州台近年发展趋势良好,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宣传工作成效突出,传播力进一步增强。

2017年贵州台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力弘扬了主旋律、激发了正能量、唱响了好声音,广播电视宣传阵地更加巩固。

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宣传浓墨重彩,强劲发出贵州好声音,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成为贵州新闻宣传突出成效的珍贵缩影,有多档栏目得到中宣部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赞誉和好评。

贵州卫视全国覆盖人口11.35亿,同比增加6400万人,全国覆盖率86%,排名全国第7。

全国35个中心城市及71个大中城市公共有线网100%入网,全国入网覆盖稳居西部第一,晚间大时段71城网收视保持西部前列。

公共频道、交通广播继续保持本土龙头地位,其他频率频道收听收视表现整体良好,家有购物高清频道获总局批复,为拓展经营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二,融合发展有亮点,助推做优、做强、做大主流舆论。

2017年贵州台将发展新媒体作为重大战略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积极应对媒体传播格局新变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主流声音、弘扬主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加大融合发展和媒体合作的广度深度,突出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多屏互动、移动优先,推出了一批传播广、点击量高、口碑好的融媒体产品,不断放大主流媒体的“音量”,推动融合创新、转型升级向更深层面、更宽维度、更高层次迈进。

融媒体平台建设方案

融媒体平台建设方案
第2篇
融媒体平台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传播手段日益丰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成为传播领域的重要趋势。融媒体平台的建设旨在整合多种媒体资源,提高内容传播效率,扩大传播覆盖面,增强用户体验,本方案将从平台架构、功能设计、技术路线、实施策略等方面,制定一套详细、合规的融媒体平台建设方案。
四、核心功能
1.内容管理:支持多渠道内容采集、编辑、审核、发布,实现内容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2.用户管理:实现对用户的基本信息、行为数据的管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
3.互动交流:提供评论、点赞、分享等互动功能,增强用户参与度。
4.传播分析:实时监测内容传播效果,为内容优化、策略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1.基础设施层: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确保平台稳定运行。
2.数据资源层:整合各类媒体内容,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库,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
3.平台服务层:提供内容管理、用户管理、传播分析等服务,满足业务需求。
4.应用层:开发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应用,包括网站、移动客户端、社交媒体等。
5.安全与合规层:确保平台内容、数据、传输等方面的安全与合规。
5.上线运营:完成系统部署,启动运营,收集用户反馈,持续优化服务。
6.后期维护:建立长期维护机制,定期更新内容,保障系统安全。
七、风险管理
1.技术风险:通过技术评审、定期技术培训等方式降低技术风险。
2.内容风险: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确保内容合规。
3.数据风险:实施数据备份、加密和访问控制,保护用户数据安全。
-支持多格式内容采集、编辑、排版。
-实现内容审核、发布流程自动化。
-提供版本管理、权限控制等管理功能。
2.用户行为分析系统:

广电总局发布电视台、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

广电总局发布电视台、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

广电总局发布电视台、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作者:来源:《中国广播》2016年第04期2016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各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有关单位发布了《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用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引导和规范我国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制播平台建设,提升广播电视台面向媒体融合的综合制播能力。

融合媒体的最大特征是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兴互联网媒体的结合,在融合形势下,媒体形式、生产平台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媒体形式层面来看,一是传统的有线、无线、卫星单向功能广播电视,观众只能看不能说;二是VOD点播、时移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网络视频、互联网电视带有简单双向功能的媒体,观众可以看,也可以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是混合宽带广播电视,是第二种媒体融合了丰富互联网应用的更高级媒体形式,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软件App、机顶盒遥控器或计算机(PC)终端主动参与节目互动,充分表达观点,节目播出机构可以通过数据回传通道了解节目的收视及观众的喜好情况。

从生产平台层面来看,融合之前电台、电视台传统媒体有独立的采编播体系,新媒体也有独立的采编播体系。

无论是技术系统还是媒体内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资源都是独立的,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制约了媒体产品形式的推陈出新。

融合之后,全部媒体可以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生产,方便了媒体内容资源的共享,媒体生产和播出过程中产生的运维、收视、互动数据可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挖掘处理,得到的有用信息反馈到节目生产环节,有利于节目制播的革新。

从当前IT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最适合融合媒体发展的基础技术和设施是云计算、大数据、宽带互联网。

从传播方式层面来看,融合媒体一改过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行其是的节目传播形式,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

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顺应融合媒体的发展潮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到全媒体采集、制作、播出和传输领域,加快电台、电视台、制作公司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改造生产流程,实现媒体生产的集约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云上贵州平台总体设计纲要V

云上贵州平台总体设计纲要V

“云上贵州”平台总体设计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一四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总体概述...........................................1.1 项目名称............................................1.2 项目背景............................................1.3 方案编制依据 ........................................1.4 设计思路............................................1.5 设计约束............................................1.6 术语和定义.......................................... 第二章平台定位分析..........................................2.1 关于“云上贵州”.....................................2.2 “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定位..............................2.2.1 平台建设目标...................................2.2.2 平台用户分析...................................2.2.3 平台应用功能描述...............................2.2.4 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2.5 平台数据资源整合和大数据服务.....................2.2.6 平台运维管理模式和运行质量保障措施................2.2.7 平台信息安全策略和信息安全保障措施................2.2.8 平台商业模式和经营目标.......................... 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3.1 项目调研及存在问题...................................3.1.1 贵州省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调研.....................3.1.2 各厅局信息系统现状..............................3.1.3 各厅局信息资源共享现状..........................3.1.4 贵州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现状.......................3.2 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设计需求...........................3.3 平台支撑软件设计需求..................................3.4 平台公共应用设计需求..................................3.5 平台信息资源整合设计需求..............................3.5.1 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设计需求 ........................3.5.2 信息资源交换体系设计需求 ........................3.5.3 人口基础信息共享设计需求 ........................3.5.4 法人基础信息共享设计需求 ........................3.5.5 宏观经济信息共享设计需求 ........................3.5.6 信用信息共享设计需求............................3.5.7 空间地理信息共享设计需求 ........................3.6 平台应用部署和系统迁移设计需求.........................3.7 平台信息安全设计需求..................................3.8 平台运维管理设计需求..................................3.9 平台标准规范设计需求..................................3.10 平台商业模式和经营计划设计需求........................ 第四章平台总体设计..........................................4.1 设计目标............................................4.2 设计原则............................................4.3 设计内容............................................4.4 平台总体架构 ........................................4.4.1 技术体系架构...................................4.4.2 服务体系架构...................................4.4.3 信息资源架构...................................4.4.4 部署架构......................................4.4.5 功能体系架构................................... 第五章基础设施服务设计方案...................................5.1 设计思路............................................5.2 设计目标............................................5.3 总体架构............................................5.4 机房服务设计 ........................................5.5 网络资源服务设计.....................................5.6 计算资源服务设计.....................................5.7 存储资源服务设计.....................................5.8 数据库资源服务设计...................................5.9 灾备服务设计 ........................................5.10 云平台管理系统设计 ..................................5.11 基础设施安全设计....................................5.12 运行环境设计 ....................................... 第六章支撑软件服务设计 ......................................6.1 设计思路............................................6.2 设计目标............................................6.3 功能设计............................................6.3.1 身份认证......................................6.3.2 用户管理......................................6.3.3 权限管理......................................6.3.4 Web应用服务器 .................................6.3.5 数据交换服务设计...............................6.3.6 数据交易......................................6.3.7 应用管理......................................6.3.8 应用计量......................................6.3.9 大数据服务 ....................................开发平台及工具....................................................................................... 第七章信息资源公共平台设计...................................7.1 设计思路............................................7.2 设计目标............................................7.3 总体架构............................................7.4 信息资源管理平台设计..................................7.5 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设计..................................7.6 信息资源交换体系设计..................................7.7 基础信息资源库设计...................................7.7.1 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库设计..........................7.7.2 法人基础信息共享库设计..........................7.7.3 宏观经济信息共享库设计..........................7.7.4 信用信息共享库设计..............................7.7.5 空间地理信息共享库设计..........................7.8 大数据服务系统设计................................... 第八章公共应用服务设计 ......................................8.1 设计思路............................................8.2 设计目标............................................8.3 功能设计............................................8.3.1 功能设计......................................8.3.2 邮件服务......................................8.3.3 表单服务......................................8.3.4 流程服务......................................8.3.5 门户搭建......................................8.3.6 活报表........................................8.3.7 短信服务......................................8.3.8 垂直搜索......................................8.3.9 目录服务......................................云记事............................................消息推送 ..........................................云网盘.............................................................................................. 第九章平台信息安全体系设计...................................9.1 设计思路............................................9.3 休息安全体系设计..................................... 第十章应用部署和系统迁移服务设计..............................10.1 设计思路...........................................10.2 设计目标...........................................10.3 部署方式...........................................10.4 部署设计...........................................10.4.1 新建应用系统部署 ..............................10.4.2 已建应用系统迁移 ..............................10.5 部署和迁移保障设计 .................................. 第十一章标准规范体系设计.....................................11.1 设计思路...........................................11.2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设计 .............................11.3 平台应用功能建设标准规范设计..........................11.4 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标准规范设计........................11.5 部署和迁移流程标准规范设计............................11.6 平台信息安全安全标准规范设计..........................11.7 平台运维规范设计.................................... 第十二章平台运维保障设计设计.................................12.1 设计思路...........................................12.2 运维保障设计 ....................................... 第十三章平台运营体系设计.....................................13.1 收入(盈利)模式分析.................................13.2 市场定位...........................................13.3 发展策略...........................................13.4 赢利点及产品定价....................................13.5 预期市场推广效果....................................13.6 盈利模式...........................................第十四章第一级.............................................14.1 第二级.............................................14.1.1 第三级....................................... 第一章总体概述1.1 项目名称“云上贵州”平台总体设计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综合业务云平台设计与实现作者:蒋伟辉薛波来源:《新媒体研究》2018年第13期摘要随着新兴媒体迅速崛起,我国传统媒体发展出现了新挑战与发展机遇,推进融合媒体云平台建设成为当前重要工作。

文章以贵州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综合业务云平台为例,首先介绍了云平台的系统架构和业务流程,然后从SasS应用层、PaaS平台层和IaaS基础层三个方面对云平台进行了具体介绍,以使读者对整个系统的设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关键词融合媒体;云平台;智能汇聚;融合生产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3-0027-03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突飞猛进,传媒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层次变革。

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快速崛起,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形成的强势地位及相对垄断的传媒格局被打破。

为解决在新兴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用户流失、广告营收下滑、舆论引导能力下降等问题,须顺应互联网传播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的趋势,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流媒体传输以及网络安全等诸多新技术,从平台打造、内容生产、信息传输等方面全方位提供媒体融合发展的方法和路径,建设适应全媒体环境下新融合业务技术支撑系统,构建全新融合媒体云平台。

1 系统架构1.1 三层架构设计融合媒体综合业务云平台采用了三层架构设计,分别是SaaS应用层、PaaS平台层以及IaaS基础层。

1)SaaS应用层。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应用服务产品体系,应用服务须支持多租户、可配置、可扩展、网络化;二是服务运营管理体系,服务须安全稳定,支持产品管理、终端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

在SaaS应用层提供智能汇聚、融合生产、内容库管理、内容发布、全媒体业务协同指挥等模块。

这一层是通过网络浏览器来接入,在远程服务器上的任一应用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运行。

通过这种模式,不需要顾虑类似安装等琐事,能够方便用户使用,并提供一定的可定制性以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

2)PaaS平台层。

构建在IaaS基础层上,把软件开发、测试和部署环境以服务方式对外进行提供。

PaaS平台层为各业务提供包括中间件、数据库、操作系统、开发环境等在内的软件栈,允许进行应用远程开发、配置、部署。

PaaS平台层作为云平台关键层,可根据电视业务特征定义平台级服务,在协调统一平台各厂商接口标准后,可以智能流程引擎为核心进行业务串接。

3)IaaS基础层。

作为云计算应用基础,资源池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是其三大特征。

主要的用户是系统管理员,将虚拟机或者其他资源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

能够保证具备很好的可管理性,可更好地调度和管理物理资源,保证基础实施高效率的运行。

IaaS基础能力包含: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能力、管理能力。

这些集中在云端能力对终端用户来说是透明的,是平台核心和基础。

1.2 业务流程设计在业务流程上系统将满足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兴媒体三种融合模式:即从新兴媒体到传统广播电视(将新兴媒体上智能汇聚的内容,经加工后通过广播电视播出);从传统广播电视到新兴媒体(将广播电视制作播出的内容,经加工后通过新兴媒体发布);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兴媒体全面融合(在选题策划、资料准备、内容生产、内容发布阶段、后期分析等各个阶段统一管理,全面融合)。

业务流程设计如下。

1)整个业务流程实行统一调度管理,包括报片选题、任务分配、资源调度、采访追踪和节目审核等。

通过规范化流程管理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全媒体内容聚合将传统电视内容、媒资内容、互联网内容、用户上传(UGC)内容、互动业务内容(微信、微博)等通过各种方式汇聚到全媒体内容库,作为节目制作的基础内容、线索来源。

3)编辑可根据全媒体内容库中线索、选题统一策划新闻主题,并指定相关内容在哪些渠道、哪个日期进行播出或发布,如电视、微博、微信、网站等。

4)记者可登录个人云平台账号,在新闻生产模块中查看安排给自己的选题。

可使用云平台提供的工具进行选题制作,包括文字、视音频内容快编。

编辑中可调用项目中已汇聚好的素材,也可检索全媒体内容库中的公共内容作为素材来源。

5)制作完成的内容可提交给责编审核,责编审核通过后,可根据需求提交给传统媒体播出或融媒体平台发布。

6)传统广播电视与融合媒体云平台可互相推送内容。

可使用云平台生产工具完成稿件初级编写和节目粗编,并将编辑内容推送给电视和广播生产系统,由电视、广播生产系统完成后期节目串编、节目精编、包装和播出。

广播、电视制播系统节目生产中制作的花絮也可推送到全媒体内容库,在新媒体作预热内容发布。

广播、电视播出内容可同步到全媒体内容库,供下次节目制作使用。

7)据不同节目类型,以上业务流程也可灵活调整,既可完整实施,也可从某一节点插入,以适应不同业务需求。

2 SaaS应用层2.1 全媒体智能汇聚系统能将媒资内容、传统电视内容、互联网内容、用户上传(UGC)内容等统一汇聚到管理平台,实现内容统一管理与应用。

通过快速、高度自动化智能处理,对内容进行自动分类、聚类分析、关键信息提取分析,向节目制作人员提供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同时也向融媒体业务系统提供所需优质新闻内容,实现全台新闻类节目面向融合媒体的生产与发布。

2.2 全媒体融合生产支持面向全媒体内容加工、生产。

将现有技术系统作生产平台一个模块,负责传统广播电视内容生产;平台与传统制作系统安全对接,实现资源、信息互通。

平台提供丰富桌面化制作工具,通过办公电脑即可进行新兴媒体内容制作,满足各类融合媒体内容生产的需求。

可与原有电视、广播内容制播网协同生产。

平台可将线索及相应文稿、素材一键推送至传统制播网,根据发布需求进行精编。

完成编辑的节目可分别推送到电视、广播播出及新媒体发布,以实现与传统电视新闻生产网及台内其他生产系统完美融合。

2.3 全媒体内容库全媒体内容库采用平台化架构,突出资源汇聚、资源管理、媒体业务支撑三方面功能定位。

以统一界面提供检索、挑选服务,对多途径汇聚来素材、成片、线索进行统一管理,对内容编目、检索、元数据管理、内容发布、素材存储、内容周期管理、EPG信息管理等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

2.4 全媒体内容发布全媒体内容发布模块完成将文字、图片、视音频发布到多种媒体渠道,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微信、App等。

实现内容传播最大化,内容价值最大化。

内容库支持一键推送发布系统进行多终端业务发布,也可通过数据接口提供给第三方系统进行数据调用。

3 PaaS平台层PaaS平台是基于底层不同云基础资源之上面向全媒体业务的一个开放、可运营、可动态扩展、易运维的云服务平台。

要求实现对不同云基础资源统一化管理、媒体资源统一化服务、第三方工具快速集成管理、应用产品快速部署管理、统一用户和应用管理、统一公告管理、平台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等。

为保证平台通用性,不受IaaS层限制,通过打造PaaS平台,实现对所有IaaS层基础服务统一封装和协议转换,适配不同云服务提供商的开发接口,为上下层平台提供一个标准化开发运行环境。

3.1 传统业务接口平台设计贵州广播电视台传统业务系统包括两个大洋高清新闻生产网、一个索贝综艺生产网、一个新奥特多通道综艺生产网、捷成媒资、广播生产系统等,融合媒体综合业务云平台需通过传统业务接口平台与以上传统业务系统对接,从而实现传统业务系统和云平台之间内容的互相推送。

3.2 转码服务OnAir-Transcoder转码服务是基于云架构的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平台可部署多个转码集群节点,支持弹性扩展的部署方式,能对多节点、多CPU、多核转码进行分配、调度和任务管理。

OnAir-Transcoder采用多线程分布式转码,结合视频增强技术,实现实时高密度高质量视频转码。

它可按不同格式、码率、画面比例等参数对音视频文件进行分布式高效转码,可适应不同网络带宽、不同终端处理能力实现平台所有视频转码需求。

3.3 内部用户及权限管理在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提供了统一用户管理系统,能存储所有应用系统用户信息,用户在同一门户里看到的应用系统全部通过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完成。

能实现对以上系统统一用户管理和系统权限分配,可实现用户的分组。

操作权限与模块权限相分离,可实现到栏目、页面、模块管理权限。

系统管理员可进行分级管理,自定义管理角色,并分配不同资源权限。

3.4 生命周期管理生命周期管理实施,需设定全方位策略,针对系统中全媒体内容来源、版权信息、使用授权等方面设定全媒体内容生命周期。

系统支持灵活配置方式,支持定期自动删除或归档。

支持对各来源、各类型内容分别设置生命周期。

支持缓存删除功能,过期内容先删除至缓存,再由缓存区根据设定的时间,进行彻底删除。

3.5 大数据分析引擎大数据分析引擎作PaaS平台基础服务能力,与转码、快编等视频处理能力处于PaaS平台核心应用层,可与PaaS平台消息引擎、用户管理、媒体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基础服务能力管理、云管理中间件无缝结合,为SaaS层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处理能力,大幅提升SaaS 层业务系统数据处理效率。

4 IaaS基础层IaaS基础层是开展云服务、融合媒体业务模式的基础环节,流程自动化、管理工作负载、资源整合和优化服务交互是其重要功能组成。

计算资源包含了普通刀片机和GPU刀片机,两者共同组成虚拟计算资源池,后端挂接高性能存储,作为虚机存储池。

为媒体内容单独配置了有效容量不少于600T的在线存储池。

虚拟化系统使用E9000 CH121半框刀片,使用OceanStor5300V3存储数据。

桌面云系统使用E9000 CH220全框刀片,配置GPU显卡,使用GPU虚拟化提供高性能图形处理能力。

双活系统使用2套OceanStor5300V3,保证业务连续性。

共享存储OceanStor9000提供CIFS文件系统和NFS文件系统,为Windows虚拟机和Linux虚拟机提供共享数据读写。

使用核心交换机为数据中心提供稳定的网络数据处理能力。

综合安全网关部署在交换机与办公网之间,为云平台边界提供访问控制措施,阻断并过滤网络层的攻击性行为。

考虑业务连续性和网络健壮性,两台综合安全网关以HA架构部署,当网络链路或设备出现故障时,可自动切换,以保障业务不会中断。

入侵防御系统串接在网络链路中,对非法入侵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阻断。

本次项目中终端管理及防病毒系统服务器端部署在安全管理域中,所有办公终端安装终端管理及防病毒系统客户端,所有安全策略由终端管理及防病毒系统服务端统一部署下发策略。

在安全审计方面,在接口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上均开启安全审计策略,通过在服务器上部署Agent结合WMI采集方式(Windows服务器),或Syslog方式(UNIX/LINUX类服务器)统一采集安全审计日志,并发送到日志审计系统进行集中分析与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