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研究
浅谈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与改造——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
浅谈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与改造——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摘要:宽窄巷子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它规划与建筑的独特风格:完整的城池格局与兵营的结合;北方胡同与四川庭院结合;民国时期的西洋建筑与川西民居结合;营房,住宅与商业结合;这些特征加上宽窄巷子本身的建筑艺术特色与历史文化信息,使之越发成为稀缺的艺术珍品。
宽窄巷子还是成都休闲市井生活的最佳体现。
从清朝满城时期的八旗子弟提笼架鸟,莳花弄草;到民国时期达官贵人觥筹交错,大宴宾朋,再到现如今文人游客一杯清茶、一把竹椅品味生活。
宽窄巷子无论在哪一时期都是成都生活的写照之一。
关键词:宽窄巷子;保护;改造;历史沿革;价值分析一、宽窄巷子的历史沿革与价值分析成都是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西南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旅游的中心城市,有着“第四城”的美誉。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成都市四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文殊院历史文化保护区、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水井坊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处,位于市中心天府广场西侧约1000m,地理位置优越。
保护区北、南、东、西分别以泡桐树街、金河路、长顺上街及下同仁路西50~100m为界,总控制面积约为319342㎡(约合479.02亩)。
其中核心保护区约占66590㎡(约合99.89亩),包含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传统街巷。
1、历史沿革成都自公元前311年筑城,历经2300余年,城名未改,城址未变,在中国几千年的城市建设史中极为罕见。
1646年,成都全城毁于战火,现存建筑基本为清代陆续修建的,城市格局依然保持千年传统,概括起来就是“两江环抱,三城相重”。
“两江”指环绕成都的郫江与锦江,又称府河与南河;“三城”则指大城、少城(清代为满城)、皇城。
宽窄巷子就是满城的代表街巷。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清政府出于军事要求,调集荆州驻防八旗官兵入川,并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留驻成都,在原少称为是修筑满城,实行“旗汉分治”。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作者: 学号: 年级:调查与分析调研思路调研报告的分析方法采用调查访谈与理论分析紧密结合的方法。
调研过程有文献收集,确定调研方向,实地勘探、获取现状资料 、整理归纳资料 、分析结果。
调查主要采用下列方式、方法:现场勘踏、拍照、观测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定量分析的问卷调查以及定性分析的访谈等,分析评价建立在坚实的数据资料基础上。
问卷调查中总样本量为100份,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为82%;访谈中共10名被访者.在表达形式上,每一部分分析都由调查访谈的内容和理论知识两部分结合存在,充分体现了社会调研应联系实际,并最终分析解决问题。
调查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宽窄巷子是如何围绕休闲这一主题展开保护与改造,研究其规模、特色、空间处理以及如何与周边历史环境结合,侧重点是接到的尺度比例,如何处理使其更适宜现代人生活,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同时,发展现代空间,不使之冲突。
【摘要】当代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对历史街区整体和区域的保护理念的强调,不仅强调对历史、艺术价值较高的文物性历史建筑进行原真性保护,而且主张对大量存在的一般性的历史建筑、街区以及存在期间的文化内容、生活方式进行整体的规划保护,同时也要求保持地区活力,瞒住现代生活的要求;重视对历史见证遗产的再利用,对于大量存在的一般性历史建筑既反对大拆大改,也不再主张不做任何变动的保护方式,而是主张保护和发展相结合,保护应到满足现代生活所需的内容。
较好的协调保护与历史遗产与现代生活、传统保持与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街道尺度; 比例; 公共空间; 改造前言李白有诗云:“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在诗圣杜甫眼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人陆游又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诗句,真切道出当年成都的优美环境与休闲生活。
近年来,成都又先后荣获调研流程图深入研究阶段 验证阶段 结题阶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604-论成都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模_省略__以锦里_文殊坊_宽窄巷子为中心_王小明
文/王小明成都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街区星罗棋布,如何更好地进行保护开发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益于现存历史文化资源的保留,还能对文化产业的升级转型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锦里、文殊坊和宽窄巷子是近年来成都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实践中比较成功的案例。
本文拟从这三处历史文化街区出发探讨成都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的模式,从而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一、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保护开发的背景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的保护开发是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导向的结果。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欧美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形成强烈冲击。
成都文化产业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了集中培育城市文化品牌、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文化产业布局、优化整合和开发文化资源的构想以应对冲击。
同时,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速发展和大规模建设中,成都城内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遭到破坏与损毁,千年古城的历史风韵日趋衰减。
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成都市政府于2003年出台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由城市格局保护、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和传统文化保护组成的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锦里的保护开发源于武侯祠需要得到更好的发展。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文化、娱乐、休闲等方面的需求上升,旅游业蓬勃发展。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旅游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武侯祠由于缺乏配套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设施,留住游客、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成为其短板。
为此,武侯祠博物馆提出依托文化底蕴深厚的武侯祠品牌和独具特色的三国文化资源,复建锦里古街,将其包装打造成一条全新的民俗文化休闲街,使锦里成为延伸和放大武侯祠及三国文化品牌资源的重要载体。
文殊坊是成都市确立的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也是成都市政府规划的六大旅游体闲商业区之一。
文殊坊片区传统上商贸发达,文化昌盛,因此该区域历史上公馆林立、装修考究、园林精致。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50年代以后不少高质量的民居院落大都变成了大杂院,导致这一片区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安全和卫生隐患。
宽窄巷子案例分析
宽窄巷子案例分析宽窄巷子,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个街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川西民俗文化和美食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宽窄巷子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过度商业化、环境破坏、文化失真等。
本文将以宽窄巷子为例,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问题。
一、背景介绍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是成都市中心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
这个街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成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宽窄巷子始建于清朝,是成都市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川西建筑和北方四合院的特点。
此外,宽窄巷子还承载了成都的历史和文化,是成都城市发展的见证之一。
二、问题分析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宽窄巷子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过度商业化使得许多原有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遭到了破坏,许多游客和商家的涌入也使得街区的环境卫生和交通状况变得十分恶劣。
其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文化失真,许多商家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扭曲和改编,使得街区的文化特色逐渐消失。
最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也使得街区的建筑和环境质量下降,许多历史建筑由于缺乏维护和修缮而逐渐破败。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需要制定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措施,对街区的建筑和环境进行保护和控制。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限制商业化的程度和速度,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
其次,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等方式,向游客和市民宣传街区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最后,需要引入专业的旅游管理团队,对街区的旅游开发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划。
可以制定旅游线路、设置旅游标识、提供导游服务等,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对街区文化的认识。
四、结论总结宽窄巷子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景点,但同时也面临着过度商业化和文化失真的问题。
成都宽窄巷子保护性开发的特点与启示
成都宽窄巷子保护性开发的特点与启示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
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
该区域是我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目前,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已经成为成都市的新名片,是游客来蓉旅游的必选景点之一。
一、基本情况2004年9月以来,针对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建筑留存历史久远、危房多、环境差、安全隐患突出、对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作用不强的状况,成都市对宽窄巷子进行了保护性改造,并对其商业功能进行了整体性开发。
成都文旅集团与青羊区政府一起对宽窄巷子整体实施规划、保护、建设、招商及运营。
在整个项目修复过程中,一直把打造创意产业作为项目核心,并且围绕核心制定了“策划为魂,保护为本,落架重修,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
成都市先后投入6.3亿余元,修复了院落45个,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成地下停车场11000多平方米。
现有餐饮、酒吧、旅店、茶馆、零售、健身等多种业态。
2022年6月14日(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整体改造后的宽窄巷子正式开放,成为“5·12”地震后成都旅游业复苏的标志性旅游项目。
二、项目定位宽窄巷子是成都文化的集中体现,记载了老成都的城市历史和生活记忆,孕育了现代成都的生活精神,体现和延续了成都人的生活态度。
因此,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性改造工程将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与现代商业成功结合,以“成都生活精神”为线索,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形成汇聚民俗生活体验、公益博览、高档餐饮、宅院酒店、娱乐休闲、特色策展、情景再现等业态的“院落式情景消费街区”和“成都城市怀旧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形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老成都原真生活情景体验街区”。
同时,根据三条巷子的不同特点,分别确定了“宽巷子老生活”、“窄巷子慢生活”、“井巷子新生活”的不同定位。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成都市宽窄巷子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以其独特的风貌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历史,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探索。
宽窄巷子以其独特的“场所精神”而驰名,而如何保护和延续这种场所精神,则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展开浅析。
一、宽窄巷子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宽窄巷子是成都市内一处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清朝时期,已有将近300年的历史。
这一区域保存着大量清代的民居建筑,使得它成为了中国独一无二的历史遗存。
在宽窄巷子这一区域,游客可以看到大量古老的四合院建筑,这些建筑保存着大量清代的特色,可以为游客展现出当时成都的风土人文。
不同于其他历史文化街区,宽窄巷子以其宽窄两条街巷的形式,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使得这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由于这些特色,宽窄巷子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同时也成为了当地人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宽窄巷子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代表着成都历史文化的瑰宝。
二、宽窄巷子中的“场所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场所精神”是指一种地方特有的氛围与精神。
在宽窄巷子中,这种场所精神表现得尤为明显。
宽窄巷子以其独特的建筑和街巷风貌,营造出了一种古朴、淳朴的情怀,使得这里显得格外迷人。
宽窄巷子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与当地居民在这里活动,形成了一种既热闹又宁静的氛围。
宽窄巷子还保存了大量的传统文化遗产,如蜀绣、川剧等,因此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承与汇聚的重要场所。
这一切都构成了宽窄巷子的“场所精神”,使得这里成为了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独特场所。
宽窄巷子的“场所精神”保护与延续,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要从源头上保护好宽窄巷子的建筑与环境。
要加大对宽窄巷子的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对古建筑进行及时修复与保养,并在原址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环境的过度商业化开发,使得原有的历史风貌遭受破坏。
要加强宽窄巷子的文化传承力度。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成都市宽窄巷子是一处融合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活力的特色街区,不仅是成都的旅游胜地,更是保留了传统场所精票的重要地方。
在当今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保护和延续宽窄巷子的“场所精神”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宽窄巷子中的“场所精神”进行浅析,并探讨如何有效保护和延续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宽窄巷子的历史与“场所精神”成都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是成都城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古老街区之一。
宽窄巷子包括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的街巷,以清朝建筑风格和成都传统文化为特色,被誉为“大街小巷、老成都的缩影”。
宽窄巷子的建成可以追溯到清雍正年间,在当时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和贵族居住区,是成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宽窄巷子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承载着成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传统四川文化的独特魅力,品味传统的茶文化、川剧文化、锦绣文化等。
宽窄巷子被视为成都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成都人自豪和骄傲的地方。
宽窄巷子的“场所精神”体现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保护与传承上。
从建筑风格到商业模式,从文化氛围到民俗风情,宽窄巷子都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的包装和呈现,使得古老的街巷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体验到现代文化的活力。
这种平衡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创新的“场所精神”,成为了宽窄巷子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二、成都宽窄巷子的发展现状与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宽窄巷子所处的城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宽窄巷子的重要性和吸引力愈加突出,吸引着大量游客和商家前来,它成为了成都市中心的热门景点之一;随着城市建设和商业化的推进,宽窄巷子所处的环境和氛围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些商家和开发商为了迎合商业利益的需要,开发了一些违背传统文化精神的商铺和娱乐设施,导致宽窄巷子的独特风貌受到了破坏。
成都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成都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以成都市锦里,宽窄巷子为例王荣玺,吴维阳(2010级建筑1004班)摘要:历史街区中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通过它们,可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某个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因为,它们见证了这个城市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变革。
本文就如何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中选取了成都锦里、宽窄巷子两个街区的规划项目进行比较研究.分别对其文化特色、活动项目、空间环境作了分析,评价了各个案例的社会、经济效益.总结了不同开发模式的优劣及其对规划方法的影响。
历史空间的重新营造、呼唤历史场所精神的回归进行探讨。
关键词:历史街区;锦里;宽窄巷子;保护;开发利用一、研究背景在继“最佳人居城市”之后.成都在2007年又获得了“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桂冠,历史街区的修缮与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虽然对旅游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和影响,但在灾后重建的规划策略中。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商业开发更进一步被作为了震后振兴旅游的突破口.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真实记录和宝贵财富。
随着人类改造世界的手段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和范嗣越来越广。
对建设的热衷有时会盖过对历史的珍视,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大拆大建往往给文化遗产带来了无可挽回、难以估量的损失,引起了民众的抗议和各界专家、学者的反思。
在这样的背景下。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在各国相继提出,经历了近百年的深化、演变,至今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与单纯的文物建筑保护不同,单纯的文物建筑数量有限,因而人们要以强调它在历史、科学和艺术方面的价值而抽掉或部分抽掉它原有的使用价值。
而历史街区则不同,不仅范围大,而且是人们居住环境的载体。
它一方面作为历史的承载者,给人们以传统的回忆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作为居住建筑,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再对其的保护中不应只是注重物质实体方面,还应注重它的人文环境,满足人们在历史街区中对新生活方式的需求。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策略
1 成都地图和宽窄巷子位置
3 标有满城及宽窄巷位置的历史地图
作者单位: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 2 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100084) 收稿日期:2010-01-05
2 宽窄巷子总体鸟瞰(摄影 黄靖) :
建筑学报
44
陆续修建,城市格局依然保持千年传统, 呈现“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特征,宽 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就是少城(满城)的 代表。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清政府出 于军事要求,调集荆州驻防八旗官兵入 川,并于康熙六十年(1721 年)留驻成都, 并在原少城位置修筑满城, 实行 “旗汉分 治” 。辛亥革命后,满城城墙拆除,汉人 可以进入,原有的官兵住宅逐渐被公馆、 私宅替换, 民国时期达到建设高潮。 解放 后大量居民涌入,民居院落渐变为杂院, 人口增多房屋不堪重负,拆改搭建破坏 了传统建筑的风貌,到 20 世纪 90 年代, 满城只剩下道路格局, 仅存宽、 窄巷子传 统院落和民居建筑,其余传统建筑风貌 荡然无存(图3)。
历史保护与研究 STUDY AND CONSERVATION OF HISTORY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策略
刘伯英 1,2
黄靖 2
1 项目概况 成都是我国首批 2 4 个历史文化名城 之一,西南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旅 游的中心城市。1986 年成都市总体规划明
历史文化保护 保
摘要 / 在对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 调查研究基础上, 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中总结出 立足于完整性、原真性、多样性、可持续性的 保护策略。 关键词 / 成都宽窄巷子 护策略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Chengdu historic culture conservation area of wide lanes and narrow lanes, this paper sums up the conservation tactics being of completeness, authenticity, multiplicity and sustainability.
成都宽窄巷子的分析与总结
1)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形象模糊。宽窄巷子是清朝满族兵丁胡同,改造后并没有再现当年的风貌。而是与成都锦里等仿古街一样,历史背景模糊,各种文化元素混杂,文化主题不明确。宽窄巷子的商业业态以餐饮为主,但绝大多数餐饮店并不能够让游客体验到此街区文化的独特性与唯一性。
2)过浓的商业气息破坏了老成都恬静、悠闲的市井生活气息。绝大多数原住居民的离开使街区原有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独特而且浓厚的民俗民风得不到延续。
2)原真性保护
在整体性保护的基础上,注重原真性的保护:完整保留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3条传统街巷;最大限度地保护传统院落,整治和恢复遭到破坏的院落,使整个街区保持清末民初时期的院落形态;依据详尽的建筑测绘,将院落中的传统穿斗木结构民居建筑完整的落架重修,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建筑样式、施工工艺,确保原真性的建筑风貌;对需要简单维修加固的建筑物、构筑物如围墙(包括老夯土墙、砖墙)、门头(中式的龙门、门楼,带有西洋风格的砖门楼),采取隐蔽性维修加固,或是替换部分毁坏部件;街区中具有历史文化特征的遗存物和装饰物,如古井、碑刻、门墩、拴马石、古树等,原地原物保.
3)多样性保护
宽窄巷子在近300年的历史演变中,具有极强的多样性与包容性特征。最初是满城与大城、少城的融合,北方胡同四川民居的结合;民国时期受西方建筑影响,建筑风格带有明显的西洋特征,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简易房,七八十年代这种变化已经成为宽窄巷子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宽窄巷子这种多样性特征,是对整体性与原真性保护的重要补充。多样性的保护就是不必恢复历史街区某一历史时期的风貌,反映各个历史时段的印记,也是历史文化保护的一部分。在建筑设计时,既要强调原真性保护,同时对已经没有保护价值或者已经探寻不出历史信息的建筑进行重新设计,而不必强求“修旧如旧”,僵化和八股式的仿古;应该按照现今的技术手段与科学观点完成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这也是国际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达成的共识。在设计与实施时充分考虑了这种多样性的延续:在功能上既保留了原来的居住,还增加了商业、餐饮、酒店、展示、观演等;建筑设计中除了大量采用传统木结构外,还部分使用砖混、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局部加固等多种结构形式;建筑风格除了传统川西民居、带有民国西洋特征的砖墙立面造型外,加入适当的现代元素,以玻璃、钢、金属板材以及灯光效果突出时代特征;在实施的过程中,建设方也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实施策略,而非整体搬迁统一建设的单一模式;最终有保留现状、回迁、合作建设、统规自建等多种形式,充分体现了居民参与的原则。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研究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Sichuan Building Science 第32卷 第4期2006年8月收稿日期:2005207225作者简介:佘 龙(1976-),男,四川成都人,建筑学硕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研究工作。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研究佘 龙(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摘 要:通过对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大量实地调查、测绘与研究,分析总结了成都满城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成因、整体特征和类型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针对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发展及利用的思路与对策。
作者认为,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与利用的问题上,辨证扬弃地吸收传统街巷空间环境的历史文脉,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力图将今天的保护区建设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结合。
从而使保护区既能体现地域、社会、文化和经济特色,又要满足现代人的居住、生活、工作和游憩的生活方式,使今天的保护区规划和建设走上一条达到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整体和谐的道路,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 U984.1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933(2006)04-0196-081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研究1.1 成都历史文化保护区概况成都古城拥有三大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如图1所示。
其中,大慈寺和文殊院保护区属于一类,都是以宗教建筑为核心的多功能商住区。
而宽窄巷子保护区是清代满城遗留部分,为外来的兵营式北方胡同街巷。
其主要特色为:“鱼脊骨”形的道路格局,安静闲适的居住环境;素净雅致的街巷景观,清新恬静的居住氛围;丰富多变的庭院空间,灵活巧妙的处理手法;淡雅朴素的建筑造型。
该区是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保存最好的一个,尤其是其独特的街巷空间,属于三大保护区中的特殊类型,因此成为作者的论文研究对象。
1.2 宽窄巷子保护区历史文化概况1.2.1 历史溯源说到宽窄巷子,不能不谈成都满城(图2)。
成都宽窄巷子保护与更新
宽窄巷子保 护区航拍图
2 土地利用
• 现状土地利用
3 功能配置 4 空间形态
1.规划区整体空间风貌较为完整,是清代文脉的 延续 2.由于规划区域周边近年的大幅度开发,整个规 划区以宽窄巷子为中心基本呈现由内到外从低层 到多层的态势。低层区以1-2层为主,局部3层, 多层区为6~7层 3.低层区建筑密度较高,肌理致密,尺度宜人, 材质为木质与传统老砖为主;多层区密度中等, 肌理稍为松散,尺度稍大,材质为现代砖、水泥、 钢、玻璃等。 4.公共空间
巷子空间尺度
路口空间尺度
பைடு நூலகம்入口
鸟瞰
西入口 鸟瞰
(五)道路设施及交通规划
宽窄巷子道路交通规划
宽窄巷子停车场布置图
(六)市政管网设施 (七)旅游策划
(1)主题词 (2)主题形象 (3)旅游线路 (4)游线入口 (5)旅游活动 (6)旅游住宿
• 6.3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导则
一.宽、窄巷子 二.支矶石街及井巷子 三.下同仁路、长顺上街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现状研究
一、成都历史文化保护区概况
• 成都城拥有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其中 大慈寺和文殊院历史文化保护区属于同一 类型,都是以宗教建筑为核心的多功能商 住区,而宽窄巷子则是以居住为主、非成 都本土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分布图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现状研究
宽窄巷子建筑高度控制图
(三)整合空间形态
1.基本原则
宽窄巷子风貌设计图
2.具体保护方式 (1)整体空间形态 (2)开放空间体系
营造点、线结合的开放空间体系
确定横轴、纵轴景观轴线 宽巷子内部分极富特色、收放有度的宅前开放 空间 控制横、纵轴线两侧景观界面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
《历史建筑及街区保护与更新》课程论文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摘要:近些年,随着各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古迹特别是市区中的文化街区建筑改造活动成为城市未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面对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城市发展的必然性,成都宽窄巷子的文化街区改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重构后各方面的各有利弊得失。
从大众的眼光来看,成都宽窄巷子的改造无疑是成功的,它也为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的改造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改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问题。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宽窄巷子1.背景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美誉。
成都作为历史上的西南重镇、七朝古都,历时两千年名声显赫,历史古迹不计其数,文化底蕴雄浑浓厚。
大慈寺、文殊院、宽窄巷子并称成都的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尤以宽窄巷子地位显著,成了老成都特殊的标志和永恒的记忆。
宽窄巷子承载了蜀都千年“少城文化”,最能展现成都的特色。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国后,张仪、张若筑城,少城肇兴,其后格局变化甚微。
至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清朝廷调荆州八旗三千官兵来川。
清朝廷在成都西垣秦代少城遗址上修建了满城,以驻旗兵,亦称作少城。
满城方圆十里,城墙高耸、楼阁相望,城内建筑结构、衙门位置、营房方位都严格按照八旗军的传统方式来安排,建有官街8条、兵丁胡同42条。
如今保存完好的宽窄巷子拥有200多年的历史,处于闹市中长图1:成都历史地图图2:宽窄巷子航拍图顺街和同仁路之间,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组成,是成都市中心遗留下来的规模相对完整的清朝古街建筑。
由此可见,宽窄巷子拥有非凡的历史地位和极高的文化价值。
2.宽窄巷子的价值特征宽窄巷子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它规划与建筑的独特风格:完整的城池格局与兵营的结合;北方胡同与四川庭院的结合;民国时期的西洋建筑与川西民居的结合。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成都市宽窄巷子作为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川西民居风貌和悠久的历史传承,成为了成都市的一张城市名片。
宽窄巷子的“场所精神”所包含的历史记忆、文化积淀和生活气息,对于保护与延续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保护、文化传承和生活质感等方面,对成都市宽窄巷子中的“场所精神”进行浅析。
一、历史保护的必要性宽窄巷子作为成都市的核心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保护其“场所精神”,首先要从历史保护的角度出发。
宽窄巷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其独特的“巷”字格局和闹中取静的特色,反映了古代成都城市规划的特点,代表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面貌。
古巷中的传统民居建筑、青砖灰瓦的风格,更是展现了成都传统建筑的特色。
保护宽窄巷子的历史,不仅是为了保存这些建筑物的原始风貌,更是为了让后人能够从中感受到这片古老文化的魅力。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宽窄巷子的历史风貌正在受到威胁,因此加强对它的历史保护,显得尤为迫切。
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宽窄巷子的“场所精神”也包含了深厚的文化传承。
成都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
而宽窄巷子作为成都市的代表之一,更是集中地展示了成都的文化特色。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成都的古典文化,品味川西的传统风情。
保护宽窄巷子中的“场所精神”,也是为了延续这一份深厚的文化传统。
特别是在当今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宽窄巷子的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它承载了成都的历史记忆,传承了成都的文化基因,是成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载体。
保护宽窄巷子的文化传承,就像是传承城市文化的“记忆石碑”,对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生活质感的呈现宽窄巷子中的“场所精神”还包括了生活质感的呈现。
这里既有古老的风貌,又有现代的商业活力,古今交融,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氛围。
在宽窄巷子,游客可以品味到传统的川西美食,感受到传统手工艺品的魅力,也可以体验到现代时尚的购物娱乐。
调查报告之宽窄巷子
现在宽窄巷子里修建了许多休闲娱乐的地方,这里每天都接 待着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不同游客。大家都说来了成都不能不 去看看“宽窄巷子”。
这里已经成了我们成都的一张名片了。
报告人:
吴奇峰
梁惟熙
苗峻玮
调 查 报 告
成都的街道
宽窄巷子
内容来源:
① 采 访 邻 居
②看地图和资料
③实地考察
宽窄巷子在成都市 青羊区, 同仁路以东, 长顺街以西。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由 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 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 落组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 化保护区之一。
过去的宽窄巷子并不叫这个பைடு நூலகம்字,而是分别称为“兴仁 胡同”和“太平胡同”。直到民国初年,这种明显具有北方 风格的名称才被“宽窄巷子”所取代,并一直沿用至今。
成都宽窄巷子案例分析(一)2024
成都宽窄巷子案例分析(一)引言概述:
成都宽窄巷子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之一,也是旅游景点和商业区。
本文将以成都宽窄巷子为案例,分析其背景、历史、建筑特色、影响和发展现状。
正文:
一、背景
1. 成都宽窄巷子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成都宽窄巷子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
3. 成都宽窄巷子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
4. 成都宽窄巷子的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政策
二、历史
1. 成都宽窄巷子的历史沿革和演变过程
2. 成都宽窄巷子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成都宽窄巷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4. 成都宽窄巷子对成都城市发展的影响
三、建筑特色
1. 成都宽窄巷子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2. 成都宽窄巷子的建筑结构和布局
3. 成都宽窄巷子的传统工艺和装饰
4. 成都宽窄巷子的建筑保护和修复工作
四、影响
1. 成都宽窄巷子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2. 成都宽窄巷子对成都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3. 成都宽窄巷子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
4. 成都宽窄巷子在文化传承和教育领域的影响
五、发展现状
1. 成都宽窄巷子的旅游发展现状和趋势
2. 成都宽窄巷子的商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3. 成都宽窄巷子的文化保护和传承现状
4. 成都宽窄巷子在城市规划和改善方面的发展计划
总结:
成都宽窄巷子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宽窄巷子在旅游、商业和文化领域都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成都的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代的演进,成都宽窄巷子还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为成都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成都宽窄巷子调研
街传统特色立面保存基本完好, 其中以院门的 形式最为丰富。建筑作为空间的表皮, 是空间 历史感的外部表象, 通过这些实体界面的强化, 让历史街区重塑出空间的时间厚度。
每家每户的大门呈现出不同风格、不同材料、 不同朝向、不同尺度,有屋宇式、石库门等。 加上黑灰墙与小青瓦做的窗花,整个街道的主 调呈现出清代的特征。
规划目标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性改造工程,
将努力寻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与现代商业成功 结合的经营模式,以“成都生活精神”为线索, 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形成汇 聚街面民俗生活体验、公益博览、高档餐饮、 宅院酒店、娱乐休闲、特色策展、情景再现等 业态的“院落式情景消费街区”和“成都城市 怀旧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打造“老成都底 片,新都市客厅”。
成都市宽窄巷子调研
BMA · 2012.11.27
案例区位 基本概况 主题和业态 现场照片 视频解说 调研总结
案例区位
项目区位
巷子古街市位于成都市青羊 区,蜀都大道西端,金河宾馆北 面,东接长顺上街,西通下同仁 路。全长约500米。按规划,控 制面积为479亩,核心保护区108 亩。
四川·成都
成都宽窄巷子调研
成都宽窄巷子调研
琉璃会会馆
现场照片
成都宽窄巷子调研
视频解说
调研总结 • 1、宽窄巷子作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成都最有特色的“院落式情景消
费街区”和“成都城市怀旧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是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 厅”内涵的“老成都原真生活情景体验街区”。 • 2、宽窄巷子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建筑上保留了宽窄巷子传统四川民居融合 外来文化影响形成的民居结构形态和特点,在功能上则恢复了少城作为成都城市文化 商业母体的原始功能。 • 3、宽窄巷子进驻商家大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做到了商业性与文化特色的有机结 合。 • 4、宽窄巷子既保留了老成都的原真生活体验,又融入了外地文化,实现了中西合壁。
宽窄巷子方案
宽窄巷子方案引言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是一条具有浓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老街。
作为成都市重要的文化景观和旅游胜地,宽窄巷子的改造和提升是当前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讨论不同的宽窄巷子方案,以实现对宽窄巷子的保护和利用。
背景宽窄巷子是成都市的传统老街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建筑风格。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宽窄巷子周边环境变得日益拥挤,原有的文化氛围和古建筑遭到侵蚀。
为了保护和利用宽窄巷子的文化遗产,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保护原貌方案介绍保护原貌方案即尽可能保留宽窄巷子的原有风貌和历史建筑。
在这个方案中,对宽窄巷子进行必要的修缮和维护,保持其历史文化的特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保留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的功能完善和设施改进,以提升宽窄巷子的吸引力和便利性。
优点1.保护了宽窄巷子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传承了传统的成都文化;2.在旅游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品牌效应,吸引了大量游客;3.通过维护和修缮可以改善宽窄巷子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提升街区整体品质。
缺点1.方案一需要大量资金用于修复和保护,投入较大,维护费用较高;2.由于宽窄巷子周边资源有限,容纳游客数量有限,可能会造成游客拥堵;3.对于原有商业业态的保护和调整需平衡考虑,可能会引发争议。
方案二:创意文化集聚区方案介绍创意文化集聚区方案旨在将宽窄巷子打造成集文化创意、艺术表演、创新设计等元素于一体的特色区域。
在这个方案中,可以引入创意企业、文化艺术机构、设计工作室等,形成一个创意产业生态圈,吸引创意人才和游客。
优点1.方案二能够充分发挥宽窄巷子的文化底蕴,提升其在创意文化领域的影响力;2.引入创意产业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3.创意文化集聚区能够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和艺术展示,吸引更多游客。
缺点1.方案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造和引入创意产业,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2.需要解决与居民生活、商业环境等相关的问题,协调各方利益;3.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时间,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成效。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成都市宽窄巷子是成都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反映成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宽窄巷子不仅保留了古老的街巷风貌,更是承载着成都人文精神与传统的重要载体。
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下,如何保护和延续宽窄巷子中的“场所精神”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场所精神”的内涵、保护现状以及延续措施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为宽窄巷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场所精神”的内涵所谓“场所精神”,就是指特定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所衍生出的独特情感和精神气质。
对于宽窄巷子来说,它所承载的“场所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积淀宽窄巷子作为成都市的古老街巷,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
这里曾是古蜀文化的发祥地,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成都古城的韵味和历史的温度,了解古蜀文化的精髓。
2.传统文化宽窄巷子是成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这里保存着大量的传统建筑、民俗风情和手工艺品,集中展示了成都的传统文化元素。
无论是四合院式的建筑、百年老字号的店铺,还是古老的巷道和街巷风情,都在诉说着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3.人文气息宽窄巷子作为成都的城市地标之一,聚集了众多文化、创意、时尚的店铺和餐饮场所,一些音乐艺术和文化创意活动也经常在这里举行。
这里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吸引了许多创意人群和文艺青年。
宽窄巷子不仅是一个实体空间,更是一个承载着成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重要场所,它所具有的“场所精神”是成都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宽窄巷子“场所精神”的保护现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宽窄巷子的保护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游客的大量涌入给宽窄巷子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一些传统建筑和场所的原始风貌受到了破坏,一些商业化经营活动也破坏了宽窄巷子的原有秩序和氛围。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规划建设的不断推进,宽窄巷子周边的环境和社区也面临着一些变革和挑战。
为了保护宽窄巷子中的“场所精神”,成都市加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Sichuan Building Science 第32卷 第4期2006年8月收稿日期:2005207225作者简介:佘 龙(1976-),男,四川成都人,建筑学硕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研究工作。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研究佘 龙(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摘 要:通过对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大量实地调查、测绘与研究,分析总结了成都满城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成因、整体特征和类型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针对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发展及利用的思路与对策。
作者认为,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与利用的问题上,辨证扬弃地吸收传统街巷空间环境的历史文脉,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力图将今天的保护区建设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结合。
从而使保护区既能体现地域、社会、文化和经济特色,又要满足现代人的居住、生活、工作和游憩的生活方式,使今天的保护区规划和建设走上一条达到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整体和谐的道路,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 U984.1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933(2006)04-0196-081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研究1.1 成都历史文化保护区概况成都古城拥有三大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如图1所示。
其中,大慈寺和文殊院保护区属于一类,都是以宗教建筑为核心的多功能商住区。
而宽窄巷子保护区是清代满城遗留部分,为外来的兵营式北方胡同街巷。
其主要特色为:“鱼脊骨”形的道路格局,安静闲适的居住环境;素净雅致的街巷景观,清新恬静的居住氛围;丰富多变的庭院空间,灵活巧妙的处理手法;淡雅朴素的建筑造型。
该区是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保存最好的一个,尤其是其独特的街巷空间,属于三大保护区中的特殊类型,因此成为作者的论文研究对象。
1.2 宽窄巷子保护区历史文化概况1.2.1 历史溯源说到宽窄巷子,不能不谈成都满城(图2)。
在成都城西,以将军衙门为中心,方圆约10里的范围内,曾是有名的满城。
此城范围大体上是南起君平街、小南街,东自半边桥街至东城根街;北至八宝街、小北街;西至同仁路、成都军区后勤部。
根据“旗汉分治”原则,康熙五十七年清政府由荆州派旗兵驻防成都,选址大城西垣内新筑少城(图3),作为旗兵营地及将军治所。
满城内的建筑布局都是按照八旗军的传统规定来安排的。
满城以今长顺街为中线,两旁共有官街图1 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分布图2 秦、清成都城8条,兵街42条,以五行相克来布置。
宽巷子、窄巷子即是仁里头条胡同和仁里二条胡同,为正蓝旗驻地。
满城内的重要衙署有将军衙门(今成都军区招待所),副都统衙门(今商业街省委驻地),左司衙门691图3 清代满城(来源:成都满城史)(今东胜街),右司衙门(今西胜街),此外,还有将近20来个小衙门。
每座城门设盘查厅,另外,还有卡子房12所,为城内警戒放哨的据点。
1.2.2 满城格局研究清雍正五年四川省会由保宁(阆中)迁来成都后,成都清城即大城才重新得以大修,由此看满城先于清城9年就开始在城西砌筑,满城既为兵营,同也为城池。
大城以皇城为中心,背北倚重著名的武担山甚至往北之凤凰山高地,向南则以府河南河相交弯环处为格局考虑南向边界。
在成都平原特定平坦的地形上,山虽不甚高,但终得山水合抱理想之地。
有了此基本山水、方位条件,南北道路轴线应运而生。
同时又有东西轴线与其交叉而成“天心十道”之处。
这便是“公厅”即本地最重要的公共建筑选址之处,此处若处在高地上则位置更佳。
阆中格局如此,大城格局及皇城位置也如此。
满城最高军事机关将军衙门选址更是如此。
首先,从现在地形标高看,将军衙门标高505154,即长顺上街三叉路口处。
向南至现金河酒店门口为504130,向西至宽巷子与下同仁路交会处为503176,向东桂花巷504145。
而恰处于南北向的长顺上街均在505左右。
此格局的脊梁上,亦自然成为满城格局的中轴线,线之北端出宁夏街正对武担山(正是造成宁夏街与长顺街发生偏斜的根本原因),南端至金河湾。
将军衙门正处于长顺上街南段两条分岔至金河路的围合之中,同时又把将军衙门推至南北向长顺街的南端制高点上。
于是长顺街就天然成为满城的中轴主干道路,成为满城街巷格局的脊梁。
满城42条兵丁胡同、8条官街东西向有序排列正是“鱼刺”形象(图3)。
这种格局不仅有山(武担山)水(金河)合抱的风水意象,还内涵了阴阳互补的居住地理环境理想,如图4所示。
作为城池,内部若作居住,可以里坊格局划分街道以便于管理,并给生活、交通带来极大方便。
但满城又为兵营,营房布置首先要有行动快捷、便于集中的道路与房舍的结构关系,“鱼刺”状格局正是兵营房舍必须如此布置的结果。
长顺街则是集中各胡同兵丁校尉的主要通道,故宽11m,宽于所有的东西向胡同。
而将军衙门正对长顺街亦如将军点兵施号的军令台,选址又在尊贵的方位和高地上,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兵营空间管理体系。
另外,即为“城”的构想,又要风水、轴线、方位、公厅等城池格局要素的完善,同时,与营房特殊要求合并布置,最后成为兵营与城市的合二为一体。
从中国城市格局的多样性而言,成都满城是罕见的城市规划特殊形态。
所以,它显得很宝贵,其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图4 典型风水格局(来源:《风水理论研究》)不仅如此,因其地形中间高,两边低,南北高,东西低,可以肯定,满城选址还为排水作了先期踏勘考察,尤其是金河从西南沿城墙流过,西方、南方的大片营房排水均流至河中。
故以宽窄巷子为点解剖,无下水体系,为明沟顺街道两侧向西流动排出。
1.3 保护区现状调查分析1.3.1 保护区范围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如图5,6所示,位于成都市中心区域,为青羊区所辖。
按1998年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791 2006No14佘 龙: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研究 区保护更新规划(调整)》的界定,保护区面积约516公顷。
后调整为北以泡桐树街为界,南以金河路为界,东以长顺上街东段接金河路口为界,西以下同仁路以西100m 为界,控制面积约为503亩。
图5 宽窄巷子保护区航拍图图6 宽窄巷子核心保护区建筑风貌分类1.3.2 土地利用现状用地以居住为主,另含少量商贸、文化娱乐、旅馆、餐饮用地构成。
公共设施服务用地偏少。
1.3.3 功能配置(1)区域内居住功能及小区级服务功能为主导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中心地段的文化中心功能。
(2)规划区内有少量餐饮、娱乐,小型商铺以及旅游接待设施,宽巷子东入口处有一农贸市场。
(3)规划区内配置有3所学校,即少城小学、泡桐树街小学、二十八中。
1.3.4 空间形态(1)规划区整体空间风貌较为完整,是清代文脉的延续。
①规划区域内成都古少城“鱼刺”胡同的空间格局至今完整保留。
②宽窄巷子内原真的营房与民居合而为一的街区及庭院形态基本保留。
③空间层次丰富完整:由街到巷,再到门厅、院落的空间层次非常清晰。
④宽窄巷子空间尺度人性化:建筑高度与街巷宽度适度,庭院空间与建筑空间尺度亲切宜人。
(2)由于规划区域周边近年的大幅度开发,整个规划区以宽窄巷子为中心,基本呈现由内到外,从低层到多层的态势。
低层区以1~2层为主,局部3层,多层区为6~7层。
(3)低层区建筑密度较高,尺度宜人,材质为木质与传统老砖为主;多层区密度中等,尺度稍大,材质为现代砖、水泥、钢、玻璃等。
(4)宽窄巷子东入口为较为宽敞的公共空间。
宽巷子内宅前较宽的区域为较为舒适半开敞公共空间,是居民喝茶、聊天、休闲的场所。
1.3.5 建筑风貌分类为了更好地体现保护规划的重点和内容,把规划区的建筑风貌进行分类,大体可分为以下5类,如图6所示。
第一类:保护完好和改造较好的历史建筑;占地面积7243m 2。
第二类:(1)原有建筑格局基本保留,但部分构件有一定损坏的建筑,占地面积2206m 2;(2)建筑原有格局模糊,但建筑重要构件保留完好,如宽巷子31号仅大门保存完好,如图7所示。
图7 宽巷子31号大门第三类:原有建筑格局及门窗、墙体、屋顶等部件有很大程度的破坏,门窗被重新开设的建筑。
891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32卷 第四类:建筑质量一般,按传统风貌修建的现代建筑。
第五类:影响传统风貌的现代建筑。
第六类:违章搭建的棚;风貌已经无存的历史建筑。
1.3.6 风貌景观(1)规划区域内除宽巷子、窄巷子外,均识别性较差,虽原有街巷格局尚存,但建筑风貌及尺度大部分已为现代特色。
(2)宽窄巷子建筑布局与营造具有特色,集中代表了清代、民国时期建筑的营造工艺。
①街区内分布有清代格局的一户三间的营房、合院式建筑、民国时期建筑,建筑布局各有特色。
②建筑结构有清代的木结构、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
③宽窄巷子的沿街传统特色立面保存基本完好。
④建筑构件、细部装饰除大门、门扇外,窗扇、雀替、垂花柱、雕梁、撑拱、月梁、滴水、瓦当等至今美观、精巧,做工精细,匠心独运,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
(3)传统街区大部分原生民居年久失修,坍塌严重,风貌破败。
有些新建民居及商业建筑造型及风貌上缺乏管理。
(4)支矶石街、井巷子、西胜街、柿子街、长顺上街周边的大部分建筑均系20世纪70年代左右的多层砖混建筑,严重影响了历史保护区的风貌。
宽巷子东口处有一农贸市场,体量较大、环境较差,对历史街区视觉冲击较强。
(5)西郊河水质及沿河风貌较差,亟待形成沿河风光带,以提升整个片区的文化品味。
1.3.7 现状街道及建筑情况宽窄巷子两条街道两侧临街住宅立面,现仍遗存着若干不同风格、不同材料、不同朝向、不同尺度的大门,形成保护区的一大空间特色。
沿街清一色黑灰色调的墙(图8)及大门(图7),气氛感觉像到了北京的胡同。
实则正是清代建筑等级制度的反映。
什么样的人该住什么样的住宅,都有严格的界限。
满城兵丁,九品都算不上,只有黑门无环了。
《大清会典事例》也说“公侯以下官民瓦屋……门用黑饰”,实则为一般百姓之门,如此正与北京胡同相似。
加之无论砖砌门还是木构门,在大门上也有别于本地作法,故仿造北方胡同民居大门亦正是“旗汉分治”有别在建筑上的标志性反映。
图8 街景满人在东北时,以骑射游牧为主的幕帐居住形式并无此般砖木结构大门,定都北京后才渐自认同了北京胡同居住文化,而当时真正居住在胡同者不多。
但旗兵到了远离北京皇都的地方后,地位降低到和老百姓一样的平凡高度,要在住宅上标明身份,惟以首都胡同作为与当地住宅的区别最能说明“皇室”身份。
确也如此,和四川全木料本色的低矮垂花门比较,满城砖砌垂花门普遍尺度宽大、高朗、全涂黑色。
走进去如漫步北京胡同。
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言:“四川成都许多大门用垂花门式,做法很象北方的垂花门,配着简洁的砖墙,由大街上看过去真是绮丽之至,令人驻足不忍遽去,”力证了满城胡同的北方神形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