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年最新六年级下册机器人教案
设计制作小机器人教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制作小机器人教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b4d5999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6.png)
设计制作小机器人教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小机器人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简单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小机器人;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介绍机器人学习目标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探讨机器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机器人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
2.理论讲解:简要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并列举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3.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探讨机器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4.总结: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引导他们了解机器人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课:设计机器人学习目标学习使用简单的材料设计机器人的外观;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步骤1.激发创意: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机器人外观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2.材料介绍:介绍一些常见的材料,如纸板、塑料瓶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3.设计和制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和制作小机器人的外观,并使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践操作。
4.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小机器人,并分享设计的灵感和制作过程。
第三课:团队合作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小项目。
教学步骤1.团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项目分工: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每人负责机器人的某个部分设计和制作。
3.合作完成: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各自部分的设计和制作,并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小机器人。
4.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制作的小机器人,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机器人概念和制作过程的理解;评估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资料无。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机器人的搭建》教案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机器人的搭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9eb10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5.png)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机器⼈的搭建》教案⼩学六年级下册第2课机器⼈的搭建第⼆课时⼀、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齿轮间传动的使⽤⽅法。
(2)了解机器⼈的执⾏部件。
(2)认识微电脑,知道微电脑各个端⼝的作⽤,掌握微电脑与其它部件的连接⽅法。
(3)了解套装机器⼈组件中所包含的常⽤的传感器,为后续应⽤做好准备。
(4)能运⽤机器⼈组件合理搭建车型机器⼈。
2. 过程与⽅法(1)通过将不同⼤⼩的齿轮进⾏咬合搭建,掌握齿轮搭配使⽤的效果。
(2)通过观察“风车”、“移动的⼩鸟”作品,了解齿轮齿条的应⽤。
(3)通过观察微电脑各端⼝及各类型传感器,了解微电脑的基本组成结构,各类型的传感器的应⽤。
(4)通过搭建“车型机器⼈”,掌握机器⼈基本部件的使⽤⽅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组合作搭建机器⼈,培养⼩组合作精神,体验成功搭建机器⼈的喜悦,进⼀步增强学⽣学习机器⼈的兴趣。
⼆、教材分析本课是学⽣使⽤机器⼈组件完成机器⼈设计与搭建的⼊门课,掌握正确的搭建⽅法,尤其是微电脑与其它部件的连接⽅法,对以后的课程学习起着重要作⽤。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已经认识并掌握了机器⼈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本课学习如何使⽤机器⼈的⽀撑部件、执⾏部件、微电脑和传感器来设计、组装机器⼈。
教材分三步进⾏阐述:1、认识机器⼈的组件;2、搭建机器⼈的“⾝体”;3、组装机器⼈的传感部件和控制部件。
教学重点:1.齿轮的应⽤。
2.认识微电脑,知道微电脑各个端⼝的意义,掌握微电脑与其它部件的连接⽅法;3.掌握机器⼈的搭建⽅法。
教学难点:1.齿轮的应⽤。
2.掌握机器⼈的搭建⽅法。
教学过程问题⼀:搭建完成的同学可以⽤⼿摇动⼀下看看是否会摇晃?如果不稳定请找出以下积⽊件,将齿轮固定在⼤板上。
这个时候⽤⼿再晃动齿轮发现很难能晃动,已经⽐较稳定了。
问题⼆:找出⼀个24齿的齿轮,利⽤同样的⽅式固定在⼤板上,并且这个齿轮可以与40齿的齿轮进⾏咬合。
(此为案例,搭建⽅法不⽌⼀种)问题三:⼤齿轮转动⼀圈,观察⼩齿轮转动的圈数?⼩齿轮转动⼀圈,观察⼤齿轮转动的圈数?两个⼤⼩不同的齿轮相互咬合时,⼤齿轮转动⼀周,⼩齿轮转动超过⼀周。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1机器人的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1机器人的](https://img.taocdn.com/s3/m/8163e563bd64783e08122b09.png)
第11课机器人的传感器1教学目标1、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含义。
2、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方法。
3、感受自动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
4、通过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实例,感受自动识别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学情分析对自动识别技术有浅显的了解。
3重点难点重点: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
难点:几种常用自动识别技术的特点。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课1、演示:语音输入或鼠标写字软件进行手写输入。
2、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属于哪种应用吗?3、讲解:自动识别技术是将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4、出示课题:第14课自动识别技术活动2【讲授】自动识别技术二、了解身份证防伪技术1、展示:第一代、第二代身份证的图片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9页,思考以下问题:(1)大家知道第二代身份证在防伪技术上有什么重大改进吗?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小结:第二代身份证采用高度防伪的激光防伪技术,以及内置一颗理论上无法复制的RFID芯片(俗称电子标签)。
(2)第二代身份证在防伪技术上还存在哪些弱点?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小结:由于RFID卡内所有的数据理论上可以被身份证阅读器所捕获,而捕获者就可以将卡内的所有数据完全复制成另外一张卡。
(3)未来的身份证将采用哪种更加先进的防伪技术?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小结:依靠人体的身体特征,如人的指纹、虹膜来进行身份验证是一种方便、安全的保障手段,称为生物识别身份证。
3、总结: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更好的技术。
三、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1、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知识讲解:根据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具体特征,可以将自动识别技术分为条型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和磁识别技术等。
2、条型码识别技术(1)展示教材81页图片3、4(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0到81页,思考以下问题:A条形码是由什么组成的?B条形码有什么作用?(3)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谈一谈生活中应用条形码识别技术科的具体事例,体会其应用价值。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27156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c.png)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六班级下册信息技术《熟悉机器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了解机器人的产生和进展,及应用范围的基础上,对机器人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1、熟悉机器人,并能够知道他怎样完成和执行任务的。
2、通过机器人与人的类比,了解机器人与人类的相像点与不同点。
3、让孩子通过对机器人的熟悉了解,从而对机器人的搭建和程序设计产生深厚的兴趣。
教学流程:老师活动同学活动教学设想教学内容一、引入孩子们,你们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呢?将你设计的机器人与人作对比,看看你的机器人和我们人类有哪些相像的地方?孩子们介绍自己设计的机器人的功能。
从这些功能来分析机器人最基本的特点。
(身体、会走路、会发出声音)类比人与机器人的差异,从而引导孩子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特征。
老师活动同学活动教学设想教学内容二、教学流程通过上面的比较之后,我们分别来介绍机器人的"大脑'、"手'和"脚'、"眼睛'、"听'、"说'各个部件。
1、RCX(大脑) 我们每个正常人的言行都是靠我们的大脑思维发出指令的,同样我们的机器人也是如此。
展现RCX、RCU图片让孩子们理解:RCX、RCU就是机器人的大脑,它知道在各种纷繁简单的环境中怎样去处理各种问题。
只要你在计算机上设计好机器人的程序,也就是给他下达命令,当然要机器人能够理解的语言,通过一条能够连接机器人和电脑的下载线将命令送到机器人的大脑(CPU)让你的机器人去执行这个任务。
孩子们喜爱电脑吗?正如我们的电脑有一个CPU一样,为什么孩子那么喜爱电脑啊,你看,你在电脑上打开你的嬉戏,立刻美丽好玩的嬉戏界面立刻就会映入你的眼帘,电脑的反应这么快,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着我们的CPU! 同学观看视频:下载一个走轨迹的程序,并让机器人完成走轨迹的任务。
老师活动同学活动教学设想教学内容2、眼睛和感觉器官(传感器)(1)光电传感器(眼睛)原来机器人是通过光电传感器来识别这条黑线,并且沿着这条黑线走。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走近机器人_南出版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走近机器人_南出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13a96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c.png)
课题第8课走近机器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机器人, 了解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2. 熟悉三代不同的机器人。
过程与方法1. 体验信息的获取、加工及表达过程。
2. 学会对机器人进行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机器人的功能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各种机器人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机器人是人类伟大的发明, 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并且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神奇的新朋友吧!二、课堂学习(一)机器人的诞生“机器人”的概念起源于卡雷尔•卡佩克的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
1959年, 美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
2019年, 我国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仿人型机器人——“先行者”。
(二)机器人的发展教师通过图片或相关影像资料展示三代不同的机器人, 向学生介绍其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三)机器人的分类简要介绍我国对机器人的分类方法。
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三、课堂活动1. 将全班随机分为几个小组。
2.从网络上下载有关机器人的图片, 按照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对其进行分类, 并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3. 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各自的活动成果。
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补充与评价。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机器人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 你对它们的哪些功能最感兴趣呢?在课后通过其他方式作进一步了解吧。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走进机器人世界》教案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走进机器人世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51901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6e.png)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走进机器人世界》教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课走进机器人世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器人的定义,知道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装置,具有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
2)掌握机器人的基本组成,能分辨模块、框架、护帽、齿轮、主板、传感器。
3)了解机器人的组装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机器人模型,了解机器人的的零部件组成。
2)通过观察、分析模块和框架,掌握模块的框架搭建的方法。
(3)通过交流汇报、动手组装,了解机器人的搭建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机器人的存在及其价值,体验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研究机器人的兴趣。
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2人为一小组,6人为一大组。
要求每个大为小组举动课前准备组选出组长。
导入新课同砚们,随着科技开展进步,人工智能也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
机器人也走进了我们生活,举例子。
设计问题一:你心目中的机器人他们具有哪些功能呢?回答问题观看图片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组内推举做准备。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了解机器人的构成1、教师展示机器人模型。
2、学生观察机器人模型的零部件组成,认识了解模块、框架/毗连框架、轴/护帽、齿轮/ 轮子、电子部件。
3、学生分组对零部件进行分类,看哪组速度更快。
4、认识模块的特点:1)侧面有不同数量的齿牙;2)组装时齿牙的不同有甚么影响?3)分组比赛:看哪一组能最快组装出来三个方形,看哪一组5分钟之内组装的方形最多。
5、模块和毗连框架的组装方法给出3个3*5框架和2个5孔毗连框架,请学生自由组合,看看有几种组合方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把它们连接到一起的?两人一组合作。
6、给出小猪的组装步骤,请学生2人为一通过了解机器人模型的零部件充分了解机器人的组装构成窥察、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窥察组搭建小猪的模型,也可以对此进行创新改装,思考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最好。
归纳教师总结:机器人由模块、框架、护帽、齿观察分析讨论拓展学生思维。
1.1初识机器人(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川教版
![1.1初识机器人(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川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87b13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4.png)
(1)教师讲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2)介绍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如感知、决策、执行等。
(3)引导学生了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方法,如图形化编程、代码编程等。
3. 互动环节
(1)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简单的机器人编程操作。
(2)学生互相交流编程心得,讨论如何让机器人完成特定任务。
if (到达(x, y)) {
x = 随机数(0, maxX);
y = 随机数(0, maxY);
}
移动到(x, y);
}
```
3. 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注意到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他们更能体会到编程的乐趣,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学生们在项目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展现了很高的创新能力。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项目规划上还存在不足,对任务分解和进度把控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项目规划与管理能力。
- 掌握项目实施的基本步骤,如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编程调试等。
6. 信息意识与计算思维
- 培养学生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提高信息敏感性。
- 通过编程实践,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计算思维。
7.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 学会运用数字化工具,如编程软件、机器人套件等,进行自主学习。
- 鼓励学生创新思考,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机器人项目。
var y = 0; // 当前位置纵坐标
var maxX = 100; // 区域最大横坐标
var maxY = 100; // 区域最大纵坐标
function setup() {
初始化机器人硬件;
x = 随机数(0, maxX);
y = 随机数(0, maxY);
六年级信息技术机器人教案
![六年级信息技术机器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9285b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1.png)
六年级信息技术机器人教案
嘿,小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六年级信息技术机器人这档子有趣的事儿!
你们知道吗,机器人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魔法精灵,它们能做很多超厉害的事情呢!想象一下,有个小机器人能按照你的指示跑来跑去,多有意思呀!
在学习机器人的过程中呀,就好像是在探索一个神秘的科技宝藏。
我们要先了解机器人的身体构造,这就好比我们要知道自己的身体有手有脚一样重要。
那些零件呀,传感器呀,都是机器人的小秘密武器呢!然后呢,我们得学会怎么给机器人下达命令,让它知道我们想要它干啥。
这可不容易哦,就像你跟一个不太懂你语言的小伙伴交流一样,得有耐心,还得讲清楚。
编程就像是给机器人施魔法的咒语。
我们要用那些代码,让机器人乖乖听话,做出我们想要的动作。
这可需要我们动点小脑筋啦!可别小瞧自己哦,你们都是超级聪明的小魔法师呢!当你成功地让机器人按照你的想法行动起来的时候,哇,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啦!
学习机器人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哦,得像每天吃饭一样坚持。
就好比你喜欢的游戏,不天天玩怎么能变得厉害呢?而且呀,在这个过程中,可别怕犯错。
犯错就像是不小心摔了一跤,爬起来拍拍屁股继续走就行啦!说不定还能从错误中学到新东西呢。
还有哦,和小伙伴们一起探讨学习机器人,那可比自己一个人闷头学有趣多啦!大家可以一起分享想法,互相帮助。
就像一起去探险,人多力量大嘛!
小朋友们,机器人的世界真的是超级精彩呀!等你们去发现,去探索。
只要你们有热情,有耐心,肯定能在这个神奇的领域里玩得开心,学得愉快!加油吧,未来的机器人小专家们!别犹豫,别害怕,大胆地去和机器人做朋友吧!。
六年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你好
![六年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你好](https://img.taocdn.com/s3/m/a1ffed19e45c3b3567ec8be6.png)
课题机器人你好设计者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各组成部分及相应功能2.学会利用积木搭建机器人3.熟悉机器人的编程环境教学重点重点:利用积木搭建机器人难点:机器人的编程环境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激趣导入自主学习探究训练师: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机器人现在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承担了很多工作,也带来了无限乐趣,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下机器人。
师板书课题让我们看看机器人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师找生说1.认识积木机器人的身体是由各种积木搭建的,主要有什么?学生通过阅读书上内容,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找生说。
2.搭建投石器学生通过阅读书上内容,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共同熟悉积木的组装方法,找生上前演示操作。
对于学习慢的同学,采取小组帮带,共同进步。
教师巡视,对出现问题的小组及时解惑。
3. 认识控制器控制器中含有什么?学生通过阅读书上内容,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找生说。
导入: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机器人吗?机器人的种类都有哪些呢?机器人现在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承担了很多工作,也带来了无限乐趣,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下机器人。
教师课前布置作业:机器人的身体是由什么搭建的?主要有什么?交流、讨论。
汇报资料内容。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巩固运用4. 认识控制菜单四种控制菜单都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书上内容,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找生说。
5. 认识编程环境1)打开“机器人快车教育版E2”的图标2)认识软件界面完成“我的收获”师生共同对答案。
板书设计第八课机器人你好1.认识积木2.搭建投石器3.认识控制器4.认识控制菜单5.认识编程环境教学反思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
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十一课《让机器人动起来》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十一课《让机器人动起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af690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9.png)
第十一课《让机器人动起来》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是在《认识机器人》《与机器人“对话”》几课后,学生真正进入到实战设计、组装、编程控制机器人的一课。
本课要求学生学会设计、搭建一台简易机器人小车,并通过与计算机联机,编程并下载简单的移动转向程序,并让学生实地执行操作并学习进行调试。
学情分析: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及各部件功能,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LOGO语言,并会根据给定任务设计LOGO程序来完成任务,到此为止,学生迫切希望看到真正的机器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动起来,而不仅仅满足于屏幕上的仿真运动了。
本课我们将以通用机器人为例,学习如何将机器人与计算机连接,如何将编好的程序下载到机器人的“大脑”里,在运行程序后,如何根据场地的情况调整机器人的运动折算率。
本课将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想”变为“现实”。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自己设计、搭建机器人。
过程与方法:使用智慧LOGO语言编程软件写出使机器人能在普通的地面或者桌面上动起来的程序;然后将程序下传给机器人,并进行测试和调试;最后让机器人按照我们的意愿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技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整个机器人活动的流程:机器人的设计、搭建——程序设计——下传程序——调试程序——完成任务。
四、教学难点:1、掌握下传程序的步骤和方法;2、克服小学生的焦躁心理,对调试工作要做好、做到位。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投影演示结合实践操作等直观教学法六、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2、课前打开电脑。
七、教学过程:。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常见的机器人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常见的机器人](https://img.taocdn.com/s3/m/f49a1a2caf1ffc4ffe47acec.png)
第11课常见机器人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了解机器人的分类;了解未来的机器人。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分类;了解未来的机器人。
2、培养学生制作机器人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了解机器人的分类;了解未来的机器人。
[教学难点]:对未来的机器人的想象。
[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机器人的组成。
可是具体机器人又分为哪些种类,你们知道吗?同学们上节课用因特网了解到的是否有这方面的资料呢?
生汇报
师:其实不同种类的机器人,能完成的事情也不同噢。
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新授
1、机器人的分类
师;一般在机器人的应用上,我们把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两大类。
(1)工业机器人
生看课本P63-64,思考问题:
1/2
A.工业机器人在应用上具体起什么作用?
B.工业机器人在其他方面又为人们减少了哪些伤害?
(2)特种机器人
生看课本P64-65,思考问题:
A.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特种机器人有哪些?
B.特种机器人又帮助了我们什么呢?
2、未来的机器人
师:通过前面的了解,你们有否想过未来机器人可能会起到什么更不同凡响的作用吗?
(1)生说一说自己想象中的未来机器人是怎样的?(2)读书P60-67,看看书中对未来机器人是如何解析的?(3)你们觉得通过你想象和对书中的理解,你觉得你想象中的未来机器人有可能会成为现实吗?
(4)如果可能,你认为该怎样去实现?
三、课堂小结
2/2。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教育机器人_南出版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教育机器人_南出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f620a7e45c3b3566ec8b82.png)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教育机器人_南出版
课题第10课教育机器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教育机器人的主要特点。
2.熟悉机器人的基本工作流程。
3.熟悉VJC仿真软件的工作环境。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测试机器人运动的方法。
2.感受仿真机器人的运动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悉VJC仿真软件的工作环境。
难点:
熟悉机器人的基本工作流程。
教学准备
1.VJC仿真软件。
2.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育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教育领域,通过多样的形式发挥教育功能。
那么,它们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及其编程平台——VJC仿真软件。
二、课堂学习
(一)机器人的基本工作流程
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我们首先为机器人设计相应的动作过程,并在计算机上编写相应的程序,再通过数据线将程序写入机器人,由机器人执行命令,完成相应的动作。
(二)初识VJC仿真软件
软件主程序窗口组成:菜单栏、工具栏、四个模块库、流程图生成区、JC代码生成区以及垃圾箱。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_电子工业版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_电子工业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683b0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e.png)
生摸索问题,完成实践任务。
(五)评判交流。
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提出以下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1、通过本活动,说一说你对智能机器人明白得和设想及体会。
2、你喜爱机器人项目吗?你了解纳英特机器人吗?
3、假如让你设计一个机器人,它应具备哪些功能?
(六)总结。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_电子工业版
第6课,机器人
教学目标
⑴了解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⑵了解教育机器人的组成。
⑶明白得机器人简单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机器人应用范畴。
教学难点
机器人组成。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一)情形导入:
师:你了解机器人吗?你心目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模样的?机器人离我们还专门遥远吗?今天就让我们与他们面对面地接触,让我们一起步入机器人的奇异世界吧!
(二)学习指导:
师播放一段视频,请学生摸索:
1、通过观看刚才的演示,试说明机器人是如何样处理信息的?
2、机器人的活动与人的活动有哪些类似的地点?
3、通过观看和检测,了解机器人各种模块的结构和作用。
生参与分组,分工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
(三)实践操作。
师布置任务:
1、将机器人与电脑相连接,下面我们来学习操纵机器人的差不多操作。
2、了解与机器人进行交流的工具───图形化交互式机器人操作平台。
3、学习机器人操纵程序的下载、运行。
4、测试机器人。
师演示步骤:(过程略)
生分组进行操作。
(四)巩固练习。
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摸索和进行实践操作。
1、摸索机器人与电子玩具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认识纳英特机器人的组成。
3、将机器人与电脑连接起来。
机器人向我们走来(教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长春版
![机器人向我们走来(教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长春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5dfb6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0.png)
机器人向我们走来(教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长春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机器人编程知识,能够进行基本的操作。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器人的基本概念2. 机器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3. 机器人编程基础4. 机器人操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机器人编程基础。
2. 教学难点:机器人编程基础,机器人操作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备课,准备教学PPT,搜集相关资料,准备机器人编程软件和操作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机器人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机器人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机器人能做什么?2. 机器人基本概念1. 教师讲解机器人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机器人分类和应用领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分类,如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2. 学生通过图片和案例了解各种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4.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1. 机器人编程基础1. 教师讲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概念,如编程语言、算法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简单的编程语句和逻辑。
2. 机器人操作实践1. 教师演示如何操作机器人,如移动、抓取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体验编程控制机器人。
3.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三课时1. 机器人创新设计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机器人。
2. 学生分组讨论,绘制设计图纸,并进行简要的介绍。
2.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行走
![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行走](https://img.taocdn.com/s3/m/e57f495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d.png)
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行走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理解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2.学习如何编程控制机器人通过编程语言;3.掌握如何利用机器人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信息;4.了解如何应用机器人进行某些简单任务。
2. 教学准备1.机器人套件(包括机器人主体、底盘、电机等)、计算机、编程软件;2.学生们的电脑;3.课件PPT。
3. 教学步骤3.1 教师引入教师可以对于机器人的产生背景、机器人的常见应用及其优势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于机器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从生活中或者媒体中寻找相关的素材。
3.2 机器人的基本构成讲解机器人的基本构成,包括机器人主体、底盘、电机和传感器等。
通过与实际机器人进行联系,让学生能够对机器人的构成有一个直接的了解。
3.3 机器人的编程语言通过讲解机器人编程语言(例如Scratch)、编程理念和编程语句等相关内容,并对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使用编程语言控制机器人的方法。
3.4 机器人的行走模式讲解机器人的行走模式,包括前进、后退、转向等操作方式,同时涉及机器人的速度和加速度等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对机器人的行走方式进行有效的理解,并进行相应的实践练习。
3.5 机器人传感器应用介绍机器人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包括超声波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让学生能够理解机器人传感器的重要性,并了解如何通过传感器使机器人实现自主运行或者通过建立不同的程序适应不同的环境。
3.6 机器人执行任务通过讲解如何编写自动执行某些简单任务(如前行、停止、转身等),让学生能够了解如何利用机器人完成某些简单任务,进一步理解机器人应用的实际前景。
4. 教学总结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总结,概述机器人的相关应用和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5. 实践操作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在班内进行机器人组装、编程、运行等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机器人运行,并进一步应用机器人进行相关实践操作。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了解机器人》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了解机器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72ab0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4.png)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了解机器人》教学设计六班级下册信息技术《了解机器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本节课要求同学通过学习能明白机器人的定义是什么?知道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机器人技术的进展趋势以及人类大力进展机器人技术的目的。
2. 情感目标:培育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3.力量目标:让同学自主学习,培育他们猎取学问的力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得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智能的概念越来越丰富,人们肯定能缔造出更多、更好、更丰富、更智能的机器人'的结论。
教学难点: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教学预备:乐高训练机器人的RCX、光电传感器、触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舞蹈机器人、爬墙机器人、体操机器人的视频录象;电影"机械公敌'的片段;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设计以争论法、谈话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六、同学课前预备:同学在课前依据老师供应的问题绽开调查(以教材为主,可以查看相关课外书籍或阅读internet)并做好记录。
课前调查问题:1、机器人有那些特点?2、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制造机器人?3、你心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电视里、新闻中常常听到"机器人'这个词语,那么机器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机器人的世界,共同学习究竟什么是机器人。
(板书课题)课前,各个小组已经就机器人的相关学问进行了一些调查,盼望同学们能畅所欲言、就自己调查的问题主动参预争论。
(二)、分组争论:争论目的:合作、争论共享数据、得出结论、解释结论,并进一步改善项目策略。
争论内容:对调查内容进行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依据问题得到的结果。
六班级下册信息技术《了解机器人》教学设计争论方式: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同学先在组内就调查的内容绽开争论,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重点说一说机器人的特点、人类制造机器人的缘由以及将来机器人技术的进展方向,组长做好记录,做好归纳总结,并代表组内在全班绽开相互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机器人的发展过程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三定律。
2、了解古代典型机器人。
3、了解现代机器人的诞生和发展过程。
4、感受机器人的应用价值,树立遵循机器人三定律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现代机器人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三个不同阶段机器人功能差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机器人管家》视频片断。
2.介绍故事梗概:这是科幻电影《机器人管家》中的一个片断,故事中的机器人为了能让主人过上轻松、偷快的生活,充当了管家的角色,它尽职尽责地承担了主人家中的大小事务,为主人省却了许多烦杂琐事。
3.“机器人”这个词虽然最早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但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致力于制造出一种超脱于人,能独立工作的机器,以帮助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这种理想中的机器就是机器人。
回眸人类历史,类似的机器在古代就已出现,只是没有将之与机器人这一名词联系起来而已,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请你列举一些古今中外典型的机器人。
二、了解机器人的三定律和发展过程(一)任务一、机器人三定律1.引言:科幻小说和科幻影视中出现的各种机器人,有的是人类忠实可靠的朋友,以为人类服务为己任,时刻为人类着想;有的却成了人类的敌人,以破坏人类美好生活或毁灭人类为目标。
因此,人类一直以矛盾的心情密切关注着机器人的发展。
虽然这些情景仅在科幻作品中出现,但为了防患于未然,美国当代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在科幻作品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为机器人建立了一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建立机器人三定律?机器人三定律的内容是什么?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5-56“开阔视野”的内容。
4.播放《机器人三定律》视频片断。
5.引导学生说说建立机器人三定律的意义,并予以适当评价。
6.教师进行总结:(1)机器人伤人事件。
(2)机器人三定律:①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可伤害人或眼看着人将遇害而袖手旁观。
L②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它的命令,当命令与第一定律有抵触时,不予服从。
③第三定律:机器人必须在不违背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情况下保护自己。
(二)任务二、机器人发展过程【古代的机器人】1.引言:世界上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工业机器人的诞生距今仅有50多年时间,而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追求应用机器人为人类服务的梦想从来没有停歇过。
机器人在各种领域应用的事例更是屡见不鲜。
2.播放《三国演义》木牛流马视频片断,播放过程中予以必要说明。
3.展示指南车、木鸟、记里鼓车、机器鸭、地动仪等图片。
4.讲解所展现的古代机器人的应用情况及应用价值。
(1)指南车。
(2)木鸟。
(3)记里鼓车。
(4)地动仪:在地震发生时,能指示地震的大致方向,它是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也是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直到一千七百多年后,欧洲才制成与此类似的仪器。
(5)机器鸭。
(6)自动机械人偶。
【现代机器人的发展过程】1.引言:由于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对低下,当时研制的机器人大多停留在供人娱乐和观赏的层面上,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具有实用功能的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并由此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2.提出问题:现代机器人从间世到现在已有几十年时间,它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机器人有什么特点?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8 - 60“现代机器人的发展”的内容。
4.教师小结: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代机器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并简略讲述三个阶段的功能。
三、创新实践1.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的形象不只是在影视作品中不断出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也将会越来越高,在学习过程中,你还知道机器人的哪些信息?2.出示活动主题任务:(1)列举你熟悉的神话故事或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说一说或用电子文档记录这些机器人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什么特点及作用?(2)从因特网上查阅有关机器人发展过程的资料,并说一说或用电子文档记录下来。
(3)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有关机器人应用的事例,它的出现对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有哪些作用?说一说或用电子文档记录下来。
(4)尝试制作一个可以用轮子行走的机器人。
任务说明及要求:①分组:按兴趣相近的原则分组。
②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组内成员明确各自任务,合作完成。
③选择主题(1)一(3)的小组,由组内成员推荐一位同学汇报活动成果;选择主题(4)的小组.由组内成员展示小组制作的作品。
四、总结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补充学生的观点,并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第10课机器人的基本结构教学目标:1、感受机器人的神奇。
2、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及主要特征。
3、通过机器人的外观形态,了解机器人的特征,撩开机器人上神秘面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机器人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及主要特征教学难点:了解机器人的应用情况及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福娃机器人》视频片断。
2.提出问题:你知道刚才视频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吗?它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如此关注?3.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4.教师总结:视频中出现的主人公是福娃机器人—晶晶。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福娃机器人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首次亮相,就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究其原因,是福娃机器人不仅能歌善舞,会12门语言,承担机场候机楼出港人港、行李提取、问讯、引导等多项工作,而且还具有全方位视觉处理判断能力,能进行双向语音信息的交互传输;与人类相比,具有更强的耐力,可以做到24小时连续工作,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二、新授(一)任务一、感受神奇的机器人1.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机器人?它们有什么功能?2.展示课件:展示各种机器人图片或玩具模型,引导学生观察。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9的“学习任务”内容,观察“开阔视野”中的机器人图片,解读其中的文字说明。
教师总结:(1)随着科技芝不断发霎人类追求工作效率的同时它更关注工作环境是否危及人身的安全,因此以机器人代替人们完成枯燥、危险、劳动强度大的工作是大势所趋,其优势也日益显现。
(2)机器人的外观形态酷似人类,但也不尽然,根据机器人的功能、用途不同,其外观形态也呈现无穷变化的趋势,如教材中所描绘的,有:狗、鱼、球、人、蛇等不同形状。
(二)任务二、认识机器人【什么是机器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1-52“什么是机器人”的内容。
2.提出问题: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为什么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3.播放《什么是机器人》视频片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机器人与专家介绍的机器人有什么不同?4.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必要、适当的补充。
5.教师总结:(1)从机器人问世至今的几十年时间里,机器人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飞速发展,并向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渗透,机器人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机器人的定义也得到不断充实和创新。
(2)机器人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它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3)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环境、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不仅机器人的形状日趋多样,其功能也日臻完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这也为机器人技术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机器人的基本结构】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2-53“机器人的基本结构”的内容2.展示玩具机器人模型,播放《机器人的基本结构》视频片断。
3.引导学生将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与人体器官作类比,说一说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三、创新实践1.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畅谈各自在不同场合所见到的机器人,各自构思自己所期望的机器人的形状,想一想对机器人有什么期待。
2.说一说这种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展示学生描绘的机器人形状,引导学生说一说这种机器人具有什么功能畅谈这种机器人将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步挥的作用。
第11课认识传感器教学目标:1、了解传感器的主要作用。
2、认识不同的传感器。
3、了解传感器和主控器的链接。
4、通过实例,加深对传感器的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的传感器,了解传感器的主要作用。
教学难点:传感器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机器人MAY图片。
2.播放《家庭服务机器人》视频片断。
3.提出问题:从视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记者既可以与机器人进行幽默诙谐的对话,还可以对机器人发号施令,令机器人完成相关任务,机器人为什么会听懂人类的语言呢?为什么会按照人们的要求,做出正确选择,完成相关任务?5.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予以补充并作出适当评价。
二、新授(一)任务一、各种传感器及其功能1.引言:人体有感觉器官,因而能感知外界的光线、图像、温度、气味、声音等信息。
机器人也有感觉器官,它的感觉器官就是各类传感器,因此,它也能捕获外部环境信息。
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体感觉器官根本无法感知诸如极端的温度、不可见光线、无色无味的气体、极端高压、超高真空、超强磁场等外界信息,而机器人通过各类传感器却可以十分方便地获取这类信息。
2.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对象的信息,并将检测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成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记录、控制、显示等处理要求。
【传感器的分类】1.引言: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得到相应拓展,从而要求机器人对环境的变化也要有更强的适应力、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准确的动作,这就对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传感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传感器的分类:将传感器的功能与人的感觉器官功能作类比,传感器可分为五大类:光敏传感器:它相当于人体的眼睛; 声敏传感器:它相当于人体的耳朵;气敏传感器:它相当于人体的鼻子: 化学传感器:它相当于人体的舌头;压敏、温敏、流体传感器:它相当于人体的皮肤。
【各种传感器及其功能】1.引言:人类依靠不容感觉器官感知外界不同的信息。
同样,传感器要获取压力、温度、声音等外界不同的信息,也需依靠不同类型的传感器。
2.提出问题:人类的感觉器官有五大类,被称为人类“五官”自然延伸的传感器有哪些?他们有什么功能?3.学生阅读教材活动主题:了解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及其功能”的内容。
4.教师总结:(1)人类通过不同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各种信息,经神经系统传输至大脑,由大脑分析、判断后,做出决策。
(2)光电传感器。
(3)测距传感器(4)角度传感器。
(5)温度传感器。
(6)触动传感器(7)其他传感器。
(二)任务二、认识纳米机器人科技发展日益更新,机器人发展体积越来越小,甚至只有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但其功能却非常强大。
提出问题:什么是纳米机器人?纳米机器人有什么作用?展示纳米机器人结构示意图,播放《什么是纳米机器人》、《纳米机器人的作用》等视频片段。
三、实践传感器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有人曾戏谑:如果没有传感器,就无法生活,这话虽有一些偏激,但却真实反映了传感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