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路感染及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临床诊治的专家共识(行业调研)

合集下载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疾病PPT演示课件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疾病PPT演示课件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24-01-15
目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后 • 并发症与风险管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与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01
定义
02
发病机制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Primary Vesicoureteral Reflux, PVUR)是指尿液在排尿时从膀胱逆流至输尿管和肾盂的现象。
手术干预
对于严重反流或反复感染的儿童,可考 虑手术干预,如输尿管再植术等,以纠 正反流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儿童多饮水、避免憋尿、保持大便 通畅等,有助于减少反流的发生和减轻 症状。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小儿原发性膀 胱输尿管反流的病因、症状、诊断和 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对疾病 的认识和理解。
利用超声技术观察膀胱和输尿管的形态、 结构以及反流情况。
VCUG(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肾核素扫描
在患儿排尿时,通过X线观察膀胱和输尿管 的形态及反流程度,是诊断膀胱输尿管反 流的主要方法。
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观察肾脏的摄取、 排泄情况,了解肾功能及反流对肾脏的影 响。
诊断标准
国际反流分级标准
根据VCUG结果,将膀胱输尿管 反流分为五级,从Ⅰ级(轻度反 流)到Ⅴ级(重度反流),用于 评估反流的严重程度。
智能化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发智能化辅助 诊断系统,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多学科协作诊疗
加强小儿泌尿外科、儿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之间 的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膀胱输尿管返流和泌尿道感染_儿科影像学开展的实践和目...

膀胱输尿管返流和泌尿道感染_儿科影像学开展的实践和目...

膀胱输尿管返流和泌尿道感染:儿科影像学开展的实践和目前的争议美国医院目前的标准是首次患泌尿道感染的婴儿和小儿要行影像学检查来评估膀胱输尿管返流。

膀胱输尿管返流的严重程度被认为和发生的持久的肾瘢痕化有关,后者可能导致以后生命中严重的后遗症,例如高血压、蛋白尿和终末肾病。

介入方法比如以后的影像学检查、抗生素预防和外科的纠正都被认为能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因为缺少证据,现有的实践指导方针主要是建立在泌尿道感染和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病理生理知识基础上。

随着医学的发展,儿科组织正在向关于泌尿道感染和膀胱输尿管返流中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作用一些传统的理论提出疑义。

本文将复习泌尿道感染和膀胱输尿管返流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描述最近实践方法的进展,强调一些目前的争议,后者将可能导致未来实践方法的改变。

流行病学儿童时期患泌尿道感染的累积风险女孩为2%,男孩为8%,25%~40%的患者被发现有膀胱输尿管返流。

伴有发热的泌尿道感染的小儿50%~91%被发现在肾皮层闪烁显像上有缺失,表明患有急性肾盂肾炎。

然而当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时,79%~86%的肾脏闪烁显像肾皮层显示异常。

虽然这些数据表明膀胱输尿管返流是急性肾盂肾炎一个促进因素,但是Ditchfield等人发现61%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在肾脏闪烁显像时并没有膀胱输尿管返流,53%返流的患者在肾脏闪烁显像时并没有任何影像缺失表明急性肾盂肾炎。

因此,膀胱输尿管返流和急性肾盂肾炎各自频繁地发生。

闪烁显像诊断急性肾盂肾炎的小儿,38%~57%的患儿将发展成持久的肾瘢痕化。

Oh等人一项最近的研究发现膀胱输尿管返流的严重程度与肾脏闪烁显像上急性肾盂肾炎发生的频率相关;然而,急性肾盂肾炎变成肾脏瘢痕化的可能性和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程度不相关。

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病理生理学输尿管末段斜行进入膀胱壁到达输尿管口部(图1)。

随着膀胱充盈尿扩张,输尿管的壁内段和黏膜下段压力增加阻止尿液返流回输尿管末段。

儿童尿路感染指南共识

儿童尿路感染指南共识
尿路感染的管理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1.缺乏特异性
2.<3月:发热、呕吐、哭吵、嗜睡、喂养困难、发育落后、黄疸、血尿或脓尿等
3.>3月龄:发热、纳差、腹痛、呕吐、腰酸、尿频、排尿困难、血尿、脓血尿、尿液浑浊
4.是否存在女婴外阴炎、男婴包茎合并感染
1、临床表现:
尿液分析
影像学
04
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
2、辅助检查:
尿培养
B超
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MCU)
泌尿系感染分类
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病程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
定位
病程
发作次数
首次UTI:复发性UTI:(1) UTI发作2次及以上且均为急性肾盂肾炎(APN);(2)1次APN且伴有1次及以上的下尿路感染;(3)3次及以上的下尿路感染
病因和发病机制1、致病原: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占首次感染的80%。其次为克雷白杆菌、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变形杆菌等。 革兰阳性菌较少见,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见于全身败血症所继发。
对肾功能损害小的药物
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合临床疗效选用抗生素
抗菌药物治疗原则
01
02
03
04
05
06
首次UTI的治疗
≤3月龄婴儿:全程静脉敏感抗生素治疗10~14 d
>3月龄:若患儿有中毒、脱水等症状或不能耐受口服抗生素治疗,可先静脉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2~4 d后改用口服敏感抗生素治疗,总疗程10—14 d
最新指南
预防儿童尿路感染的抗生素预防(2023指南)
不建议在以下情况下低剂量持续抗生素预防:以前有尿路感染(UTI)的儿童、复发性UTI、任何级别的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孤立性肾积水、神经源性膀胱。对于有明显梗阻性泌尿道疾病的儿童,建议在手术矫正前给予CAP治疗。对于不推荐CAP的情况,建议在早期诊断尿路感染发作和及时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密切监测。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介绍PPT培训课件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介绍PPT培训课件
况。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膀胱输尿管反流可引起尿频、尿 急、尿痛等症状,影响患儿的生 活质量。医生需关注患儿的症状 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生活质
量。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保守治疗措施及随访观察
保守治疗
对于轻度反流和无症状的患儿,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包括定期随访观察、生 活习惯调整(如避免过度用力排尿、保持大便通畅等)以及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检查等进行鉴别。
尿道狭窄
该病表现为排尿困难、尿 线变细等。可通过尿道造 影、尿道镜检查等进行鉴
别。
评估反流程度及影响
分级标准
根据反流程度可分为Ⅰ-Ⅴ级, 级数越高表示反流越严重。医生 需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反流
级别。
对肾功能的影响
长期严重的膀胱输尿管反流可导 致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肾积水、 肾功能不全等。需通过肾功能检 查、影像学检查等评估肾功能状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3
并发症防治策略的完善和优化
通过深入研究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发病 机制和相关因素,完善和优化并发症防治策略, 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可能引发 多种并发症,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这 些并发症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案可供选择,但治 疗效果和预后评估仍缺乏统一的标准 和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新型诊断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 先进、准确的诊断技术,提高小儿原发性膀胱输 尿管反流的诊断水平。

2岁以下婴幼儿尿路感染与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临床特点

2岁以下婴幼儿尿路感染与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临床特点
表 1 2岁 以下与 2岁 以上 uTI患儿 临床资料 比较 (%)
患儿 中表现 异常 者 76例 ,阳性 率 高达 5O.8% (76/ 150),其中一侧阳性 58例 ,双侧阳性 18例,肾瘢 痕 11例 (经半年后复查证实 ),其中伴 VUR发生瘢 痕 9例 ,占 81.8% (9/11)。 2.3.3 VUR检出情况 :≤2岁婴幼儿经MCU检查共95 例 ,确诊 VUR 29例,反流输尿管共 41根,双侧反流 有 12例 ,VUR发生比例达 30.5%(29/95),并且发现 病 史中 3例其母 产前检 查 肾集 合 系统 分离者均 发生 VUR。病 史反 复发作 UTI 28例 中 ,伴 VUR有 15例 ,占 53.6%(1S/28),与同期 >2岁患儿比较,≤2岁婴幼 儿组反 流例数 及反流输 尿管根数明显较高 (尸<O.05), 肾瘢痕发生率也较高 (P<O.05),详见表 2。
DMSA以其无 创伤性 、高敏 感 I生 、高 特异性 而成 为 目前公认 的诊断 上尿路 感染 和慢性 肾 损害 、肾瘢 痕 的金标准 [ ]。本组 DMSA单 侧或双 侧阳性 共 76例 , 阳性率高达 5o.7%,说明婴幼儿发生上尿路感染比 例高 。本 组 肾瘢痕 1 1例 ,据 报道 肾瘢痕 患儿 长期 随 访终 末期 肾衰 发生 率为 1 5% ̄25%[9],故 DMSA阳性 患 儿需 密切随 访 ,专家 建议 3-- ̄6个月 复查 ,以监测有 无 肾瘢痕 形成 [ ]。本组 VUR患儿 随访 中有 2例 形 成 新瘢 痕 。
表 2 2岁以下 与 2岁 以上 uTI患儿 VUR检 出结 果 比较 /7(%)
2.2 实验室检 查结果 174例婴幼儿 UTI中,外周 血白细胞升高 85例 ,CRP升高 87例 (见表 1),尿 常规均显 示 白细胞 尿 ,中性 粒细胞 酯酶 阳性 128例 , 亚硝酸盐阳性 38例 ,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中段尿 培养阳性 65例 ,其中大肠杆菌 44例 ,但耐 ESBL 33 例,占 75%(33/44),非大肠杆菌 21例 ,血培养大 肠杆菌阳性 3例 。 2.3 影像 学检 查结果 2.3.1 USG检 查 :174例 接 受 USG检 查的 ≤ 2岁患 儿 中发现泌 尿系 异常 57例 ,包括 :呈膀胱 炎症改 变 12例 ,肾积水 26例 (其中 5例伴输尿管扩张 ),一 侧肾发育不 良3例,马蹄肾 1例 ,重复肾 7例 ,神 经源性膀胱 3例 (后二者均经 IVP及 MRI证实),肾 结石 5例 ,病史中 3例其母产前检查HflJL有肾集合 系统 分离现 象 。 2.3.2 DMSA检查 :150例接受 DMSA检查的≤ 2岁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诊断与治疗PPT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诊断与治疗PPT
尿培养:检测尿液中是否存 在细菌感染
尿常规检查:观察尿液颜色、 透明度、比重等指标
膀胱镜检查:直接观察膀胱、 输尿管、肾脏等器官的结构和
功能
肾功能检查:检测肾功能是 否正常
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测肾脏 功能是否正常
鉴别诊断
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 等症状,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 增多
肾积水:腹部肿大、腰痛等症 状,超声检查可见肾积水
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饮食规律、睡眠充足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保 持心情愉快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 并治疗疾病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 素质和免疫力
家庭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 反流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护理人员 诊断 治疗
01 预防与护理 04
02 预后与康复 05
03
护理人员:XX 医院-XX科室XX
诊断
症状表现
尿频、尿急、尿痛 尿失禁、遗尿 尿液混浊、血尿
腰痛、腹痛、腹胀 发热、乏力、食欲不振 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障碍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观察膀胱、输尿管、 肾脏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和年龄选择合 适的剂量,避免过度用药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如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等,及时 调整药物或剂量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纠正膀胱输尿管反流,改善 排尿功能
手术方法:膀胱输尿管反流修复术
手术适应症:膀胱输尿管反流严重,保 守治疗无效
手术风险:手术风险较小,但可能存在 术后并发症

儿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儿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儿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排尿和排便异常是儿童就医的常见问题。

儿童泌尿门诊约40%的患儿有排尿功能异常,其中25%~30%患者同时存在便秘。

儿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BBD)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部分患者伴发反复尿路感染和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可导致肾脏损害。

然而临床上对儿童BBD 的诊疗缺乏统一标准,影响了诊断治疗效果。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小儿尿动力和盆底学组组织我国该领域的专家,参考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CCS)、国际尿控协会(ICS)和美国儿科学会(AAP)等制定的BBD 诊疗指南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共同讨论制定了这一共识,为规范化BB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定义儿童同时存在下尿路症状(LUTS)和排便功能障碍,且排除泌尿系解剖及神经系统等器质性因素时,推荐使用ICCS定义的标准化术语即儿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BBD)”。

儿童BBD常见,与VUR和尿路感染(UTI)密切相关。

病因及发病机制BBD的病因复杂,与肌肉、神经、内分泌等相关,也与行为、生活饮食习惯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

排尿排便功能发育延迟尿不湿的过度依赖使用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复发性尿路感染饮食结构单一和饮水习惯不够科学排尿排便的不良习惯“肠脑轴”理论及肠道微生态失衡精神心理因素及其他BBD预防和治疗的基本要求是避免或克服其危险因素。

建议婴儿在1岁前开始“把尿把便训练”,逐渐过渡到可以自己如厕和自主定时排尿排便;避免“尿不湿依赖综合征”的发生。

当存在复发性尿路感染(RUTI)或经常便秘时,要注意是否存在下尿路功能障碍(LUTD),反之亦然。

诊断1.诊断原则:BBD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同时存在排尿和排便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并排除神经器质性因素。

需注意结合患儿有无全身系统疾病及精神心理行为异常等共病的存在。

2.BBD的诊断方法:(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病史采集注意排尿和排便异常的症状发生时间和特征。

常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失禁、遗尿、排尿困难、便秘、腹泻、大便失禁、遗粪等。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科普宣传PPT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科普宣传PPT

如何诊断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 管反流?
如何诊断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临床表现
症状包括反复尿路感染、尿急、尿频等。
有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定期检查很重要。
如何诊断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辅助检查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排尿造影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反流的程度及影响。
如何诊断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分级标准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科普 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2. 为什么要关注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 流? 3. 如何诊断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4. 治疗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方法 有哪些? 5. 如何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什么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 反流?
膀胱输尿管反流根据严重程度分为几个等级,医 生可据此制定治疗方案。
分级越高,治疗的复杂性和风险越大。
治疗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 流的方法有哪些?
治疗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
常用抗生素预防尿路感染,特别是在反流严 重的病例中。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
治疗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方法有哪些?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反流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 复。
手术方式包括膀胱输尿管连接部位的重建等 。
治疗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方法有哪些?
随访观察
在治疗后,定期随访非常重要,以监测病情 变化。
医生会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效 果。
如何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 管反流?
如何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提高卫生意识
什么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定义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是指尿液从膀胱反流 至输尿管或肾脏的病理状态。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护理查房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护理查房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护理查房
简介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是儿童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生
活质量。

护理查房是对患儿进行系统性护理观察和评估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指导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查房内容
1.病史询问:查询患儿病史,包括疾病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就诊情况等。

2.体格检查:观察患儿的一般状况、体温、心率、呼吸、皮肤情况等,重
点检查尿量、尿频、尿色、尿质及腹部压痛等指标。

3.腹部触诊:轻柔触诊腹部,观察有无腹部包块、压痛等症状。

4.心肺听诊:仔细听诊心肺部位的杂音、呼吸音等变化。

5.尿常规检查:收集患儿尿液进行常规检查,包括尿比重、pH值、蛋白
质和白细胞等指标。

6.超声心动图:对患儿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功能,排除心脏结构异
常。

7.饮食护理:根据医嘱,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
摄入刺激性食物。

8.心理护理: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患儿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9.床上用品清洁:定期更换床单、被套等用品,保持周围环境清洁整洁。

10.定期复查:定期安排复查,及时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是一种需要综合护理和关注的疾病,护理查房是关键
环节之一。

通过严格执行查房内容,协助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取得更好的护理成效。

护士们要扎实掌握护理知识,勇于接受挑战,在面对患儿时做到全心全意,细心呵护。

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反复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反复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16・中国实用庚卩]2019年1月第46卷第1期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Jan.2()19.\ol.46,No.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反复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谷松磊沈彤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361003通信作者:沈彤,Email:1605122496@【摘要】目的探讨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反复尿路感染(UT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3例膀胱输尿管反流合并UTI患儿的临床资料,将首次UTI后未再反复的21例患儿作为UTI单独组,将UT1三2次的22例患儿作为UTI复发组分析比较两组反流程度、尿培养阳性率、培养大肠杆菌的构成比、尿白细胞增高持续时间、细菌培养耐药率及预防使用抗生素率结果LTI复发组与UTI单纯组比较,患儿反流程度(X,二0.036/=0.850)、尿培养阳性率(x‘二2.805,P=0.094)及培养大肠杆菌构成比(X2=0.786,P二0.37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尿白细胞增高持续时间(/二-2.209,P二0.033)、细菌培养耐药率(X,二6.044/=0.014)及预防使用抗生素率(x‘=12.444/<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LTI反复与尿白细胞计数持续增高时间长、细菌培养耐药及未使用预防抗生素治疗有关【关键词】尿路感染;膀胱输尿管反流;预防抗生素基金项目:厦门市科技局(3502Z20149016)1)01:10.3760/ema.j.issn.1674-4756.2019.01.005Influential factors of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with vesicoureteral refluxGu Songlei,Shen TongDepartment of Pediatrics,Xiam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Xiamen361003,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Shen Tong,Email:1605122496@qq.corn[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children with vesicoureteral reflux.Methods Clinical data of43children with urinaiy tract infection complicated by vesicoureteral reflux who were treated in Xiam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from January72015to December2017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Children only had urinaiy tractinfection for once were selected as urinaiy tract infection group(n=21),and children who got urinaiytract infection more than one time were selected as recurrence group(n二22).The severity of reflux,positive rate of urine culture,composition ratio of cultured Escherichia coli,duration of leukocytosis,resistance rate of bacterial culture,rate of antibiotic prophylaxi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reflux(=0.036,P=0.850),positive rate of urine culture(x?二2.805,P二0.094)or composition ratio of Escherichia coli(X’=0.786,P=0.375)bet w ee 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group and recurrence group.But the lastedtime of urine white blood cells increasing(t=-2.209,P=0.033),resistance rate of biicterial culture(二6.044,P=0.014)and the rate of antibiotics prophylaxis(x二12.444,/J<0.001)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s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with vesicoureteral reflux is correlated to the long time of increase in urine white blood cell,bacteriadrug-resistance and not using antibiotic prophylaxis.[Keywords]Urinary tract infection;Vesicoureteral reflux;Antibiotic prophylaxisFund program:Sup p ort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3502Z20149016)DOI: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9.01.005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是尿路感染(UTI)患儿临床最常见的尿路畸形,易出现感染反复u;UTI的反中国实川恢刊2019年1第46卷第1期Chinese Jou rnal of Pr actica l Medici ne.Jam200V“L46,N<>.I-17•复或持续可形成肾瘢痕,严重损害患儿肾功能,甚至出现终末期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儿中以先天性肾梗阻和畸形为主,病因以VUR最常见4。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应该如何预防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应该如何预防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应该如何预防*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应该如何护理,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一、预防:本病的防治主要是防止肾损害的发生和进展,最重要的是制止尿液逆流和控制感染。

抗逆流手术应用于临床已有30多年,由于PVUR可因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或减轻,故手术适应证应严加限制。

Willscher等认为仅适用于:VUR持续存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仍反复感染者;重度VUR伴有感染者。

近年使用内镜下注射teflon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Normand及Smellie认为输尿管植入术并不能改善其预后。

Torres等观察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病人的结果,认为从确诊到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时间并无差别。

多数学者主张严格控制感染,等待VUR自行消失或减轻。

对儿童VUR严格控制感染,经10年观察很少发现肾内瘢痕形成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护理方法,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常见护理措施。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常见护理方法:*一、护理1.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2.注意休息,适当运动。

3.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尿路感染。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怎样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护理方法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相关资料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可以找到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降钙素原对尿路感染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的诊断价值及其关联性

降钙素原对尿路感染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的诊断价值及其关联性

降钙素原对尿路感染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的诊断价值及其关联性康艳;张林【摘要】To explore the diagnositc value and association with procalcitonin(PCT)in children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vesicoureteral reflux(VUR). Methods From Jan 1st 2012 to Dec 31st . 2015,children admitted with the firs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from in-patient of one hospital were recruited in the study,all the patients performed the detection of PCT,CRP, VCUG and urine bacterial culture. Children with hospital acquir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or experienced with urinary tract operation were exclude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on-VUR group and VUR group(including mild VUR subgroup and severe VUR subgroup),as well as sequential grades according the results of VCUG(gold standard). Data of PCT,CRP(detected within 24 h of admission),urine bacterial culture,ultrasonography of the urinary system,voiding cystourethrography( VCUG)were collected for analyzing. Diagnositic performances of PCT and CRP in VUR were compared. Results Among 156 children included, 58 had VUR(including 38 cases of mild VUR and 20 cases of severe VUR),98 had no VUR,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age and sex between VUR and non-VUR groups(Z = -1. 667,P =0. 096;χ 2 =0. 291,P =0. 590). Levels of PCT(ng·mL-1 )and CRP ( mg·L-1 )in the VUR group[1. 01(0. 78,1. 28)vs 0. 40(0. 10,0. 60);14. 2(8. 9,31. 1)vs 11. 0(6. 6,19. 5)]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n-VUR group( Z = - 7. 863,P = 0. 000;Z = -2. 327,P = 0. 02). There were statisitical differences in PCT level among groups of non-VUR,mild VUR subgroup[0. 99(0. 68,1. 16)],and severe VUR subgroup[1. 57(0. 93,1. 96)]. There were statisitical differences in CRP level between groups of non-VUR and severe VUR subgroup[28. 9(12. 7,45. 2)]. There were statisitical differences in PCT and CRP level between mild VUR subgroup and severe VUR subgroup. But there was no statisitical difference in CRP level between non-VUR and mild VUR subgroups[12. 6(8. 5,19. 5)]. The best cutoff of PCT to discriminate VUR and non-VUR was 0.77 ng·mL-1 ,with the sensitivity of 77. 6%,specificity of 90. 8%,AUC ROC of 0. 877 (0. 811 ~0. 943). After adjusting for sex,CRP and other confounding factors,the risk of children with PCT≥0. 77 ng·mL-1 was 3. 604 times higher than children with PCT ﹤0. 77 ng· mL-1 . Conclusion Procalcitonin may play a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f vesicoureteral reflux in children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and may be independently used to predict the VUR.%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对儿童尿路感染伴膀胱输尿管反流( VUR)的诊断价值及其关联。

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有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需定期检查。
谁容易发生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年龄因素
一般在婴儿期和幼儿期发病率较高,随着年 龄增长,部分患儿可能自行缓解。
但仍需进行监测和评估。
何时进行检查和诊断?
何时进行检查和诊断? 检查方法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静态膀胱造影等 。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评估尿液反流的程度和肾脏功 能。
家长应关注儿童的排尿习惯和症状变化。
如何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定期体检
高风险儿童应定期进行尿路健康检查。
早期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处理。
如何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教育与宣传
普及小儿尿路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和教师的 警觉性。
通过社区活动,加强对小儿尿路健康的重视 。
如果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 如何应对?
家长的理解与关心是儿童康复的重要因素。
谢谢观看
大约30%有尿路感染的儿童可能会合并此病。
谁容易发生小儿原发性膀胱 输尿管反流?
谁容易发生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高风险人群
有家族史的儿童、先天性尿路畸形的儿童更 容易发生。
此外,曾经有尿路感染的儿童也应提高警惕 。
谁容易发生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临床表现
患儿可能表现为反复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染、尿频、尿急 等症状。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是尿液从膀胱反流到 输尿管和肾脏的异常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和肾功能损害。
什么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发病机制
由于膀胱颈部的瓣膜机制失效,导致尿液在排尿 时反流。
这种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解剖结构异常有关。
什么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流行病学
在小儿中,尤其是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男孩 的发生率高于女孩。

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回顾性研究

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回顾性研究

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回顾性研究
何顺清
【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
【年(卷),期】2009(007)01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对58例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31例(53%),继发性返流27例(47%);大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55%),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返流越严重,肾瘢痕形成率越高,蛋白尿及高血压与肾功能损害有关;持续小剂量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对返流治疗有效率达71%.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预后十分重要.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何顺清
【作者单位】德阳市人民医院儿科,四川德阳6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应用核素显像评价小儿肾瘢痕形成与膀胱输尿管返流 [J], 曾纪骅;赵瑞芳;季志英;吕孝妹;顾凡磊
2.改良Lich-Gregoir法治疗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 [J], 金志昌;钟红继
3.应用核素显像评价小儿肾瘢痕形成与膀胱输尿管返流 [J],
4.小儿尿路感染与膀胱输尿管返流相关性分析 [J], 蒋新辉;邵晓珊;陈卫红;李宇红;
洪漾;陈双梅;宋锦;谢偲;陈俊豪
5.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的临床研究 [J], 纪泽泉;柳文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家属对 MCU 仍有顾虑者宜尽早行核素肾静态显像 (DMSA)检 查:
①如 DMSA示肾实质损害较严重或合并双侧肾实质损 害,需尽早行 MCU检查。
② 如 DMSA示 肾实质损害较轻 ,可暂缓 MCU检查, 3个月后 随访 DMSA,期 间建议应用 预防量抗生 素 (1/3治疗量)睡前顿服。
儿童尿路感染及原发性膀胱输尿管 反流临床诊治的专家共识
(2007 上海)
1
发现技巧
尿 路感染是儿科常见 的感染性疾 病之一 。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在健康儿童中发 病率为 l%,而在尿路感染患儿 中可高达 20 % ~50%。
VUR和反复尿路感染可导致持续性 的肾脏损 害和疤痕化 ,从而可能引起高血压和慢性肾 损害。
18
发现技巧
保守治疗
①预防尿路感染的复发: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剂 量的 1/3,睡前顿服;推荐首选呋喃妥因、 磺胺甲基异恶唑;如有小婴儿中服用呋喃妥因 伴随消化道不 良反应剧烈等 ,可选择阿莫西 林一克拉维酸钾或头孢克洛类药物口服。
②充足的饮水。
③及时排尿,避免憋尿。
④尿路感染婴幼儿合并排泄功能障碍 (包括排尿
菌中伞状大肠杆菌易与尿道上皮细胞结合而削弱输尿
管的蠕动功能,使其产生反流,控制感染后反流可渐 消失,若验证2迁延反复,则反流持续不易消除。尿 路畸形合并反流者约占40%~70%。此外膀胱输尿管
功能不全,如原发性神经脊髓闭合不全,包括脑脊膜 膨出等,约有19%病例发生VUR。
8
发现技巧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诊断
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MCU)是确诊 VUR的基 本方法及分级的“金标准”。
对 <2岁 ,尿路感染伴有发热症状者 ,无论男 孩或女孩 ,均建议进行尿路超声检查 ,并在 感染控制后行 MCU检查。
9
发现技巧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五级分类法: (MCU)
Ⅰ级:尿反流只限于输尿管,
Ⅱ级:尿反流至输尿管、肾盂、但无扩张,肾盏穹隆 正常,
14
发现技巧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诊断
对 >4岁,B超显像泌尿系异常者,需在感染控 制后进行 MCU检查。对 2~4岁者 ,可根据 病情而定 。
15
发现技巧
治疗
首次尿路感染的治疗:
1)急性期治疗:
①对 <3个月患儿的治疗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10~14 d。
②对 <2岁伴发热患儿的治疗,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治 疗 10~14 d;或先静脉应用 2~4 d,继而口服抗生 素治疗 ,总疗程 10~14d
原发性:最常见,为先天性膀胱输尿管瓣膜机 制不全,包括先天性膀胱粘膜下输尿管过短或 水平位、输尿管开口异常、膀胱三角肌组织变 薄、无力,Waldeyer,s鞘先天异常等。53% 的病例为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所致反流。
7
发现技巧
膀胱输尿管反流
继发性:导致Waldeyer,s鞘功能紊乱的因素有UTI、 膀胱颈及下尿路梗阻、创伤、妊娠等。小儿UTI并发 反流者高达30%~50%。UTI时膀胱输尿管段因炎症、 肿胀、变形、而失去正常瓣膜作用。UTI的主要病原
2
发现技巧
尿路感染的诊断
一、儿童尿路感染临床症状特异性较差,需给予 高度关注 。
1)在 3月龄 以下婴幼儿 中可包括发热 、 呕吐、 哭吵、嗜睡、喂养困难 、发育落后、黄疸 、 血尿或脓尿等 ,
2)在 3月龄以上的儿童中可包括发热 、纳差 、 腹痛 、呕吐、腰酸 、尿频 、排尿困难 、血 尿 、脓血尿、尿液混浊等。
③ B超显像泌尿系异常者需在感染控制后立 即行 MCU检查 。
12
发现技巧
根据DMSA扫描摄影征象将肾瘢痕分为四 级:
DMSA扫描技术:对诊断儿童RN(反流肾)是唯一的 “金标准”,特别是5岁以上儿童。根据DMSA扫描摄 影征象将肾瘢痕分为四级:
Ⅰ级:一处或两处瘢痕,
Ⅱ级:两处以上的瘢痕,但瘢痕之间肾实质正常,
③患儿一般情况较好时 ,可口服敏感抗生素治疗 10~14 d。
16
发现技巧
预防性抗 生素的应用
对 <2岁 的患儿 ,持续应用预防量抗生素 (1/ 3治疗量),睡前顿服直到进行所有影像学检查。
17
发现技巧
手术治疗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治疗
1)对Ⅲ级以上的 VUR患儿 2)如有下列情况 ,宜尽早进行手术: ①预防感染不能有效控制尿路感染的反复; ②就诊时即发现肾发育延迟; ③随访中出现肾功能不全 ,产生新的疤痕。
APN时 ,典型表现呈 肾单个或多个 局灶放射 性减低或缺损 ,但无容量 丢失 ,也可呈 弥漫 的放射性稀疏伴外形肿 大。
其诊断该病 的敏感性 与特异性分别为 96%和 98%。
5
发现技巧
儿童尿路感染诊疗流程见图
6
发现技巧
膀胱输尿管反流
导致VUR的主要机制是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异常, 按发生原因可分以下两类:
Ⅲ级:整个肾脏弥漫性损害,类型阻梗性肾病表现, 即全肾萎缩,肾轮廓有或无瘢痕,
Ⅳ级:终末期、萎缩肾、几乎无或根本无DMSA摄取 (小于全肾功能的10%)。
13
发现技巧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诊断
DMSA的诊断意义在于感染灶的定 位和疤痕的发现。DMSA无异常发 现情况下罕少发现存在反流,而在 DMSA发现肾瘢痕患儿中反流的阳 性率相当高。
Ⅲ级:输尿管轻、中度扩张和(或)扭曲,肾盂中度 扩张、穹隆无(或)轻度变钝,
Ⅳ级:输尿管中度扩张和扭曲,肾盂、肾盏中度扩张, 穹隆角完全消失,大多数肾盏保持乳头压迹,
Ⅴ级:输尿管严重扩张和扭曲,肾盂、肾盏严重扩张, 大多数肾盏不显乳头压迹。
10
发现技巧11发现来自巧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诊断
3
发现技巧
尿路感染的诊断
二、儿童尿路感染的临床诊断有赖于 尿液镜检及尿液细菌培养。
三、B超检查 建议对伴有发热症状的 尿路感染者均行 B超检查 (如果产前 已经有经验的超声医师 检查正常者 除外) 。
4
发现技巧
尿路感染的诊断
四、 同位素肾静态扫描 (99~i,c—DMSA) 是诊 断急性肾盂肾炎(APN)的金标准。
19
功能障碍和便秘),需要得到充分重视。 发现技巧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随访
1)每 6个月记录身高、体重、生长发育评估及血压的 水平。
2)定期随访肾脏 B超、尿微量白蛋 白(Alb/Cr)、肾 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