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语文六上第1课《北京的色彩》word说课稿
《北京的色彩》教案(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北京的色彩》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 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准备师生一起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教材简析北京,在每一位炎黄子孙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歌颂北京的文章数不胜数。
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本课的重点在“色彩”,要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
建议1~2课时完成。
解读与提示* “四季常青”是本课出现的第一个描写色彩的词语。
一个“飘”字,表现出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红色的海洋”“红彤彤”写出了北京城在作者心目中色彩单调的印象,反衬了后来北京色彩的丰富。
“壮丽而辉煌”,是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在课文第4~8段中,作者用详尽的笔墨,从北京的秋林和建筑两方面具体描写了北京的色彩。
“偏见”:片面的见解,不公平的见解,成见。
* 第4段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秋天的树叶,学习这一段时要和课后第2题联系起来。
第一句是总写句,概括了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作者用了“征服”一词。
征服:本义指用强力使别的国家、民族或自然屈服,在这里指北京的树叶令作者感到心旷神怡。
第2、3、4句具体地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绿色”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教学时要紧扣作者的感受,作者“惊”的是居然在绿色中又呈现出“千百种奇妙的色彩”,一连串“AABB”式的词语(“深深浅浅”“闪闪烁烁”“团团簇簇”)点缀在句子中,语言显得靓丽;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十分“和谐”。
秋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北京的色彩》word教案
1 北京的色彩【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北京)看到“北京”,你们会想到什么?2、(板书:的色彩)齐读课题,找到题眼,并质疑课题。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轮读课文,师生评价正音。
3、检查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裱”“褪”的“衣”字旁,”栌”的“卢”的书写,“砂”和“沙”字义的区别4、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概括北京的“色彩”的句子,并勾画出来。
启发学生在首尾段落中,找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5、根据总分总的结构,理清课文层次。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本节课继续学习《北京的色彩》。
二、细读理解指名读1——3自然段,理解:1、“飘”可以换成哪些词?用“飘”好在哪里?2、作者到北京之前和之后,对北京的感受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品读感悟1、默读课文4——8自然段,思考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北京的色彩的?(第4、5、6段从“自然风光”,第7、8段从“人文景观”)2、汇报交流。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北京的色彩》教案 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简析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安排了三篇讲读课文,《北京的色彩》《我的百草园》《七月的天山》以及一篇略读课文《鸟的天堂》和一组“积累与运用”本组课文以描景为主,文字及画面都很优美。
学习本组课文,同学们可以领略北京那炫目的色彩,百草园那无限的乐趣,天山那迷人的风光,鸟的天堂那独特的景观,从中感悟到大自然勃勃的生机以及无穷奥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北京的色彩》这是著名学者型作家陈章武先生的一篇文章。
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
《我的百草园》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42岁时“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的童年生活。
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的比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的情趣,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损害。
教材节选了这篇散文的前半部分,该部分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处处表现出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鸟的天堂》是一篇略读课文。
著名作家巴金以生花的妙笔记叙了他和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里群鸟欢闹名不虚传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质朴,动静结合,美不胜收,观察有序,笔法细腻,易读易记,情感真挚,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 北京的色彩,教学设计,教案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重点难点
1.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2.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北京的色彩
教材简析
北京,在每一位炎黄子孙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歌颂北京的文章数不胜数。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b.抓住“毫不犹豫”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自豪)
c.诵读最后一段,读出自豪之情。
二、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结合板书,整体回顾。本文哪些段落是描写了北京的“自然风光”?哪些段落描写的是“人文景观”?
2.互动交流,体会写法:(前后照应、总分、比喻)
3.诵读全文,升华情感。
4.想想自己家乡有哪些美景?说给同学们听,或者写下来。
(2)背诵第四段。
2.朗读体会(引导学生通过读、画、思、议、诵的学习方式学习体会北京的色彩之美。)
(1)自读第5、6段,画出描写香山红叶色彩的句子。
(2)讨论第一个省略号的作用。(你还能补充哪些颜色?)
(3)“秋林”指哪些地方?这一段照应了前面的哪句话?试着说说还有哪些绿、黄红。
(4)诵读表达
《北京的色彩》说课
说教材 说教法
说教学过程
西 师 大 版 小 学 语 文 六 年 级 ( 上 )第 一 单 元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时安排
教具准备
西 师 大 版 小 学 语 文 六 年 级 ( 上 )第 一 单 元
教材简析
教材便指引着孩子领略陈章武先生笔下多彩的北京。 文章以“颜色”为独特视角描绘北京,让学生打开北 京色彩的大门——壮丽而辉煌。学完本课后,教材将 会安排学生继续感知色彩:“百草园”的生机盎然、 天山的繁花无边,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赋
西 师 大 版 小 学 语 文 六 年 级 ( 上 )第 一 单 元
西 师 大 版 小 学 语 文 六 年 级 ( 上 )第 一 单 元
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 性。本课的板书,明确体现了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 统一。
西 师 大 版 小 学 语 文 六 年 级 ( 上 )第 一 单 元
西 师 大 版 小 学 语 文 六 年 级 ( 上 )第 一 单 元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第四、第七自然段。
2.写一写日月湖的颜色。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过程:
西 师 大 版 小 学 语 文 六 年 级 ( 上 )第 一 单 元
(一)激趣导入 介绍芒山汉梁王墓群,介绍日月湖。永城新旧对
比景点对比。北京呢?(出示北京各种图片),北
京历史悠久,景点众多,历来歌颂北京的文章不少。
今天要学习《北京的色彩》一课,独辟蹊径,用
“色彩”描绘了美丽的首都,看一看和我们永城有
颜色:黄 猩红 蔚蓝
金 赭石 黑灰
红 朱砂 红彤彤
西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册《北京的色彩》教案
北京的色彩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三、教学难点: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四、教具准备: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五、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教师板书“北京”。
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
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
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一)学习第一部分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二、作业布置:背诵课文第二至四段。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北京的色彩》优秀教案第一课时(1)(精品)
《北京的色彩》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应用。
2.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秋林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道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一组北京风光图画,并激情描述)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外交中心,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那里荟萃了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有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同学们,你们到过北京吗?北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如果让你用描写色彩的词语来形容,你认为北京的色彩怎样?(学生自由发言)北京的色彩是否就是我们所说的那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章武给我们展示的北京的色彩。
(板书课题:1、北京的色彩)播放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在黑板上板书。
3.检查自学情况:(1)字音:裱(biǎo)制褪(tuì)色赭(zhě)石黄绢(juàn)(2)字形:褪赭(3)理解词语:拔地而起毫不犹豫冷峻(4)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评价读书情况。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师生认真倾听评价,注意概括内容要准确、简练。
(预设:本文先用“壮丽而辉煌”写总体感受,然后从秋林和建筑两方面具体写北京的色彩。
)三、熟读课文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四、巩固练习1.出示巩固练习题目。
(1)听写生字,看谁写的又快有对。
(2)为学过的生字组词。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纠正。
五、总结梳理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学习了本课的生字,通过自主探究了解了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希望我们课下继续学习这篇文章,探究一下北京的美丽。
灵台县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北京的色彩》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
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北京)看到“北京”,你们会想到什么?
2、(板书:的色彩)齐读课题,找到题眼,并质疑课题。
3、指名读4、5、6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游览的地点发生了什么变化?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4、交流以上问题并渗透划分第四自然段层次,说出层意。
5、教师抓重点词语点拨,如:“征服"在这里指什么?“纷纷扬扬”写出了什么感觉?把“银杏树叶”比作“蝴蝶”和“黄绢裱制的小扇面”有什么好处?.。。..。。
既然寓言是在故事中暗喻道理,那么它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故事性。对故事,学生的兴趣都很浓厚,但纯粹地看、老师教,势必扼杀学生的兴趣.既然本课时是学生学习寓言故事的入门课,旨在激发学生兴趣,那么文字是死的,学生是活的,教学的状态也必须是活的.在教学设计中,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如何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故事。
俗话说,“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本学期伊始,我们备课组就尝试开拓语文第二课堂,借助辩论赛、课本剧表演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尤其是课本剧表演,如《两小儿辩日》、《孟母三迁》等,对学生理解文言文故事有很大帮助.但或许老师们要质疑,这样的课堂并不是语文的常态课,相反,更像是一种表演课。的确,随着课本剧的深入,课本剧的弊端也开始一一浮现。在多年的教学循环后,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寓言类的故事因为它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在快快乐乐地学完之后,加点字和启示题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却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题型.究其原因,为了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学生在设计剧本时可能会特别注重所谓的“笑点",比如夸大人物的表情、动作,将部分网络热词融入文言文表演等,慢慢的,我们的语文第二课堂变成了语文表演课,甚至,连“语文”的味道也慢慢消失。
西师大小学语文六上《第1课北京的色彩》word教案(1)
主备人彭俊丽使用人彭俊丽教学内容 1.北京的色彩2教学目标1、研读第二、三部分内容,从秋林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背诵课文第4、7自然段,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词句,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词句,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教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情景导入 1. 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导入本节学习。
2.听写生字,解释词语。
学生读课文的生字词,后再读课文。
合作探究指名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内容,理解感悟。
1、课文用哪一个词语写了作者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2、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3、这些自然段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北京色彩“壮丽而辉煌”的?4、第6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你如何理解“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含义?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学习的学习情况。
精讲点拨1、课文用哪一个词语写了作者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2、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的3、这些自然段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北京色彩“壮丽而辉煌”的?(从北京的秋林和建筑两方面具体描写了北京的色彩)4、第4自然段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秋天的树叶。
5、第6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对第4、5自然段的小结。
三个“并非”是对第4自然段中“征服”一词的再度照应)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中,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回答的问题。
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供大家讨论。
当堂达标1、有感情地读4、7自然段,并试着背诵。
2、找出下面字的形近字,再分别组词语学生做题。
不懂的提出来问老师。
总结提升绢()砂()猩()----() ---(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3、照样子写词语。
深深浅浅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总结提升今天我们学习完了课文,希望同学们多读课文,想象北京的色彩,体会作者的感情,并背诵第四、七自然段。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精品教案 1北京的色彩
1 北京的色彩【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3.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北京)看到“北京”、你们会想到什么?2.(板书:的色彩)齐读课题、找到题眼、并质疑课题.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指名轮读课文、师生评价正音.3.检查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裱”“褪”的“衣”字旁、“砂”和“沙”字义的区别4.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概括北京的“色彩”的句子、并勾画出来.启发学生在首尾段落中、找总起句和总结句.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5.根据总分总的结构、理清课文层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2.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本节课继续学习《北京的色彩》.二、细读理解指名读1——3自然段、理解:1.“飘”可以换成哪些词?用“飘”好在哪里?2.作者到北京之前和之后、对北京的感受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品读感悟1.默读课文4——8自然段、思考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北京的色彩的?(第4、5、6段从“自然风光”、第7、8段从“人文景观”)2.汇报交流.3.指名读4、5、6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游览的地点发生了什么变化?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4.交流以上问题并渗透划分第四自然段层次、说出层意.5. 教师抓重点词语点拨、如:“征服”在这里指什么?“纷纷扬扬”写出了什么感觉?把“银杏树叶”比作“蝴蝶”和“黄绢裱制的小扇面”有什么好处?.......6.指导朗读(指名读、范读、比赛读、想象画面读等)7.自读描写“人文景观”的部分、对比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风格.8.指导朗读、读出不同的风格.四、再读升华1. 再读勾画出的概括全文的句子、想一想: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2. 理解“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含义、从而感受到作者为首都北京自豪的感情.五、布置作业1.积累课文中描写色彩的词语.2.背诵课文4、7段.【板书设计】北京的色彩自然风光纷繁和谐壮丽而辉煌深沉凝重热爱自豪人文景观热烈明快。
【西师大版】2019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1北京的色彩 教案
1 北京的色彩【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北京)看到“北京”,你们会想到什么?2.(板书:的色彩)齐读课题,找到题眼,并质疑课题。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轮读课文,师生评价正音。
3.检查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裱”“褪”的“衣”字旁,“砂”和“沙”字义的区别4.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概括北京的“色彩”的句子,并勾画出来。
启发学生在首尾段落中,找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5.根据总分总的结构,理清课文层次。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本节课继续学习《北京的色彩》。
二、细读理解指名读1——3自然段,理解:1.“飘”可以换成哪些词?用“飘”好在哪里?2.作者到北京之前和之后,对北京的感受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品读感悟1.默读课文4——8自然段,思考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北京的色彩的?(第4、5、6段从“自然风光”,第7、8段从“人文景观”)2.汇报交流。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北京的色彩_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北京的色彩_西师大版
精讲点
拨1、课文用哪一个词语写了作者
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
觉?
2、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北
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的
3、这些自然段又是从哪几个方
面来描写北京色彩“壮丽而辉
煌”的?(从北京的秋林和建筑
两方面具体描写了北京的色彩)
4、第4自然段用优美的语言描
写了秋天的树叶。
5、第6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
用?(对第4、5自然段的小结。
三个“并非”是对第4自然段
中“征服”一词的再度照应)
学生在老
师的讲解
中,认真
听讲,积
极回答老
师回答的
问题。
并
提出自己
不懂的问
题,供大
家讨论。
当堂达
标1、有感情地读4、7自然段,并
试着背诵。
2、找出下面字的形近字,
再分别组词语
学生做
题。
不懂
的提出来
问老师。
总结提
升
绢
()砂
()
学生齐读
课文,加
深对课文
猩()
----
() -
--( )
---( )
3、照样子写词语。
深深浅浅
______ ______
__
________ ______
____
的理解。
总结提
升今天我们学习完了课文,希望同学们多读课文,想象北京的色彩,体会作者的感情,并背诵第四、七
自然段。
天等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北京的色彩》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
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北京)看到“北京”,你们会想到什么?
2、(板书:的色彩)齐读课题,找到题眼,并质疑课题。
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
林清玄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二、细读理解
指名读1——3自然段,理解:
1、“飘”可以换成哪些词?用“飘”好在哪里?
2、作者到北京之前和之后,对北京的感受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品读感悟
1、默读课文4-—8自然段,思考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北京的色彩的?
(第4、5、6段从“自然风光”,第7、8段从“人文景观”)
2、汇报交流.
4、同一个故事,为什么不同的人评价会不一样呢?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拓展与运用:
读课后短文《关于盘子……》,说一说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四、课堂小结
从本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怎样去看待问题?
《北京的色彩》教学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上册)_3
《北京的色彩》教学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 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准备师生一起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教材简析北京,在每一位炎黄子孙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歌颂北京的文章数不胜数。
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本课的重点在“色彩”,要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
建议1~2课时完成。
解读与提示* “四季常青”是本课出现的第一个描写色彩的词语。
一个“飘”字,表现出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红色的海洋”“红彤彤”写出了北京城在作者心目中色彩单调的印象,反衬了后来北京色彩的丰富。
“壮丽而辉煌”,是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在课文第4~8段中,作者用详尽的笔墨,从北京的秋林和建筑两方面具体描写了北京的色彩。
“偏见”:片面的见解,不公平的见解,成见。
* 第4段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秋天的树叶,学习这一段时要和课后第2题联系起来。
第一句是总写句,概括了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作者用了“征服”一词。
征服:本义指用强力使别的国家、民族或自然屈服,在这里指北京的树叶令作者感到心旷神怡。
第2、3、4句具体地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绿色”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教学时要紧扣作者的感受,作者“惊”的是居然在绿色中又呈现出“千百种奇妙的色彩”,一连串“AABB”式的词语(“深深浅浅”“闪闪烁烁”“团团簇簇”)点缀在句子中,语言显得靓丽;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十分“和谐”。
重庆二小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北京的色彩教案西师大版
7、自读描写“人文景观”的部分,对比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风格。
8、指导朗读,读出不同的风格。
四、再读升华
1.再读勾画出的概括全文的句子,想一想: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2。理解“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含义,从而感受到作者为首都北京自豪的感情。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细读理解
指名读1-—3自然段,理解:
1、“飘”可以换成哪些词?用“飘”好在哪里?
2、作者到北京之前和之后,对北京的感受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品读感悟
1、默读课文4——8自然段,思考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北京的色彩的?
(第4、5、6段从“自然风光”,第7、8段从“人文景观”)
2、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教材分析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板书设计示意图
9、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具学具
教法选择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读4、5、6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游览的地点发生了什么变化?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西师大小学语文六上《第1课北京色彩》「陈静」「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西师大小学语文六上《第1课北京色彩》「陈静」「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2学情分析《北京的色彩》是西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几篇课文全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单元的习作也是练习描写一处最喜欢的景物。
因此在课文教学中,要通过抓文章的结构、语句等,指向写景状物文章写作方法的指导。
本篇课文教学目标定位,第一是学生积累丰富的描写色彩的词语,第二是学会抓一个段落里句子间结构进行分层并写出层意,第三是课文的结构安排,知道前呼后应表现手法的作用。
作为本课教学的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对课文有整体感知,积累描写色彩词语,并会在小练笔中运用。
3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北京的色彩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质疑课题,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读课题生:北京的色彩师: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什么?生:色彩。
师:给它找个近义词。
生:颜色、彩色、色调等。
师:你能想到北京的哪些色彩?指名说,不评价。
活动2【讲授】北京的色彩教学过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生默读课文,要求: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多读两遍;勾划出描写北京色彩的词语。
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齐读,相机正音。
师:“猩红、赭石、柑黄、朱砂”这几个都是表示——生:色彩的词师:这些色彩你们见过吗?(课件出示)还勾出了哪些描写色彩的词语?生答,师课件出示。
师:这么多的色彩,是写的什么季节?分别是写的北京什么地方的色彩?生:深秋。
机场到市区、天坛、香山、长城、故宫、立交桥师:分别写了这些地点什么事物的色彩?生:松柏、白杨、银杏树、黄栌树、城墙、楼房等师:它们分别属于什么景观?生: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师:这些色彩给你的感受是?生答,师不评价。
师:你最喜欢哪儿的色彩?生答,师相机引导到第五段。
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聚焦第五段,感受香山红叶色彩层次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色彩》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要说的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11册第一课《北京的色彩》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这是著名学者型作家陈章武先生的一篇文章。
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适于反复诵读,细细品位。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达到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并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也就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4、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色彩”,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而“学习文章独辟蹊径的写法”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
“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每篇文章都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教法。
《北京的色彩》一文语言清新流畅、生动优美,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文中蕴涵的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此,课堂上老师的任何分析讲解都会显得贫乏、无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心灵去体会、去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
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片段练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及学法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和欣赏能力,应该让他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对北京的热爱。
学法: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通过朗读课文,观察图片,展开联想,充分发挥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感受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带给我们的震撼,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课前准备:师生搜集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北京欢迎你》的CD等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
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北京欢迎你》优美的旋律中,一起欣赏课前师生搜集的北京名胜古迹
的图片。
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领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把描写色彩的词句画出来读读写写。
(三)、分析课文,体会理解
1、找出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启发学生在首尾段中找出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
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
有的,北京都有!
2、根据总分结构,理清课文层次。
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3、作者观察细致,语言优美,重点以第
4、
5、7自然段为例进行分析。
(1)自读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
辉煌”。
(2)本自然段可分为3个层次。
第一句是总写句,概括了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觉。
第2、3、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绿色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5、6句用了两个比喻表现了银杏树叶的曼妙。
出示佳句赏析
A、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
的红。
一时辨认不清的乔木、灌木,把千百种奇妙的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又惊又喜。
(作者惊的是居然在绿色中又呈现出千奇百妙的色彩,一连串AABB式的词语,如“深深浅浅”“闪闪烁烁”“团团簇簇”点缀在句中,语言显得很靓丽;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虽纷
繁但又十分和谐。
B、随后,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
秋风一吹,蝴蝶
纷纷扬扬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
曾褪尽的绿镶边呢!(“纷纷扬扬”突出了树叶的轻盈,“黄绢裱制的小扇面”突出了树叶
表面的细腻、光滑。
表现了作者被“征服”的惊喜。
朗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内容想象
画面。
(3)默读第5自然段,自主探究
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
我又发现,在那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竟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层次: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同色的,就是同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柑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 找出本自然段中描绘香山红叶的色彩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本自然段中出现了两处省略号,展开想象,你还能想到哪些颜色?(在想象中让香山红叶的色彩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富起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所说的被“征服”的原因。
)(4)有感情的朗读第七自然段,思考、讨论:第1、2句突出了什么?(突出了黑灰色的长城“凝重而又冷峻”朱砂色的故宫“深沉而又威严”)第3、4句突出了什么?(突出了新楼宇和立交桥色彩的“热烈明快”之美。
(5)、我常常把脸孔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大海的蔚蓝……(加点词语表达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在赏析佳句,想象画面这一部分时,出示这些句子,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品读课文,把学生带入如诗入画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形象的画面带动学生的思维,边读边想象北京的色彩,在想象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紧扣题眼,深化主题
1、再读勾画出的概括全文的句子,想一想: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2、理解“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含义。
六、读写结合,设计作业
《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所以在课后,除了完成课中习题,我还将安排一个小练笔:学习作者独辟蹊径的写法,细致观察,写一写你喜欢的一处景物,可以只抓住其中一个点来写详细写具体,完成片段。
七、说板书设计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
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
本课的板书,以重要词句为点,以文章脉络为线来安排,明确地体现教学目的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本课教学特性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统一,始终着眼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始终着眼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既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见解在教学中发展。
八、说设计理念
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能动
的学习,积极的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互帮互学,实现生本对话,“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旁观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