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慢性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结局的作用

合集下载

急性脑卒中溶栓指南

急性脑卒中溶栓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2016年5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组长:刘鸣成员:崔丽英贺茂林徐运增进胜刘峻峰畅雪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

目前超早期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mogen activator, rt-PA) 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已被我国和许多国家指南推荐,但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比例仍然很低。

近期研究显示,约20% 的患者于发病 3 小时之内到达急诊室,12.6% 的患者适合溶栓治疗,只有 2.4% 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为1.6% 。

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一个主要难点是,大多数患者没有及时送达医院或各种原因的院内延迟。

为使更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溶栓治疗并从中受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进行相应的医疗救治体系改革,包括完善院外医疗急救转运网络,组建院内卒中快速抢救小组,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卒中中心和卒中中心的认证体系等措施,其核心就是要让公众都知道卒中是急症,卒中发生后应尽快送达有能力进行卒中溶栓治疗的医院,并获得规范性溶栓治疗。

为使溶栓这一有效疗法能更好、更广泛地在我国使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救治率,脑防委特组织全国脑血管病权威专家制定静脉溶栓指导规范如下,其中的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采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的标准。

一、溶栓相关公众教育为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及时救治,首先应能够识别脑卒中的发生。

研究显示公众对脑卒中临床表现的相关知识仍然十分匮乏。

根据加利福尼亚州急性卒中登记(California Acute Stroke Pilot Registry, CASPR) 报告若所有患者能在发病后早期就诊,则 3 h 内溶栓治疗的总体比例可由 4.3% 上升至28.6%, 因此开展更多的以教育卒中患者更早寻求治疗的宣传活动是必要的。

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与预后评估

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与预后评估

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与预后评估研究方案:一、方案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与预后评估的效果,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1. 研究对象和样本选择:在我所属医院的神经内科,选择一定数量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

根据入院时间和病例信息,将患者分为两组:溶栓组和对照组。

2. 实验组溶栓治疗方案:溶栓组患者将根据国际标准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使用rt-PA进行动脉内溶栓,剂量根据患者身体质量和血栓位置进行调整。

治疗前要进行详细的患者评估和临床检测。

3. 对照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将采用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和改善脑循环的措施,比如保持颈部血流畅通,控制血糖、血压等。

4. 数据采集: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例特点等。

治疗前进行详细的基线检测,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影像学检查等。

5. 预后评估指标:在治疗后进行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主要评估指标包括生存率、功能改善程度、再发脑卒中情况等。

二、方案实施:1. 研究组成员:研究组由我作为主要负责人,携手神经内科专家、影像科专家以及临床数据统计专家共同组成。

2. 方案执行:根据患者的入院情况进行随机分组,确保对照组和溶栓组的患者特征均衡。

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确保所有操作符合医疗伦理规范,保护患者的权益。

3. 随访周期:在治疗后的1、3、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并统计各项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1. 数据采集:按照预先制定的随访时间表,对每个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收集相应的临床数据,如各项检查结果、预后指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等。

2. 数据整理和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分析: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溶栓组和对照组的主要结局指标,如生存率、功能改善程度等。

2022特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指南推荐要点总结(全文)

2022特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指南推荐要点总结(全文)

2022特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指南推荐要点总结(全文)针对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

研究表明,年龄是影响卒中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率也随之增加。

在过去的指南中,高龄常常被视为溶栓治疗的相对禁忌证,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高龄患者的溶栓治疗限制已经逐渐减少。

目前的指南推荐,在发病3小时内,无论患者年龄是否超过80岁,都可以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

在发病3-4.5小时内,对于80岁以上的患者,溶栓治疗的获益尚不明确。

对于发病时间不明或醒后卒中的患者,溶栓治疗也是一项值得考虑的治疗手段。

在过去的指南中,这类患者常常被认为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可以通过磁共振DWI阳性且FLAIR阴性的特点来筛选可能获益的患者。

在发病时间不明或醒后卒中的患者中,如果最后被见到正常的时间超过4.5小时,XXX-FLAIR不匹配,并且不适合或未计划机械取栓,建议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除此之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也有所不同。

对于轻型致残性卒中患者,应积极进行溶栓治疗,而对于轻型非致残性卒中患者,只有在存在高危风险且预后不良时,如大血管闭塞,才应积极进行溶栓治疗。

对于脑微出血的患者,需要权衡溶栓治疗的风险和收益,对于少量微出血灶的患者,静脉溶栓是合理的,而对于大量微出血灶的患者,静脉溶栓与症状性脑出血风险增加相关,需要慎重考虑。

1.对于符合条件的脑微出血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前不需要进行磁共振检查以排除颅内微出血(弱推荐,低质量证据);2.对于既往MRI发现有少量微出血灶(数量1~10个)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静脉溶栓(弱推荐,低质量证据);3.既往MRI发现大量微出血灶(数量>10个)的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症状性脑出血风险增加相关,且临床获益不明确,不推荐进行静脉溶栓(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建议对于发病时间在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脑微出血负荷未知或已知较低(如<10个)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静脉注射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与溶栓后管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与溶栓后管理
ESO Guidelines Ischaemic Stroke Update, Jan 2009.
中国2010年新指南
推荐意见: (1)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 3 h内(I 级推荐,A 级证据) 和 3-4.5 h (I 级推荐,B 级证据) 的患者,应根据适 应症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 (2)发病 6 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 可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II 级推荐,B 级证据)。
100% 75%
循证医学显示的有效手段——溶栓和抗血 小板治疗在1/4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中没有采用;而过多使用神经保护剂和中

75.9%
83.1%
50%
24.0% 25%
1.9%
0%
溶栓治疗 未接受抗栓治疗 神经保护剂
中药
中国脑卒中医疗质量评估(QUEST)协作组,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年4月
的发生率分别为23%、5.3%和25%
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处理措施
无症状性HT不需要任何处理,对症状性脑实质出血的 处理仍缺乏标准,所以推荐停用抗栓治疗等,按脑出 血处理
出血转化病情稳定后7-10天可再开始抗栓治疗;对于 需要应用抗凝进行二级预防的患者,如果判断再发血 栓风险相对较低或全身情况较差者,可用抗血小板药 物代替华法令
溶栓治疗不仅仅是将溶栓药物应用到病人体 内,之后对溶栓病人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评价、 监测,对于溶栓治疗的成败也同样起着关键性 的作用
静脉溶栓治疗的关注点
有效性:溶栓的效果,包括NIHSS的改变、 血管再通情况
安全性: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包括出血、 再闭塞、再灌注损伤等
监测项目
生命体征的监测 临床神经功能的监测 凝血功能的监测 影像学的监测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完整版)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完整版)

缺血性脑卒申急性期捋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完整版)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疗措施包括阜期诊断及治疗、旱期预防再发(二级预防)和阜期康复,常见并发症包括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癫痛、肺炎、排尿障碍与原路感染等。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及真他情况的预防及处理,《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提出以下推荐意见。

1、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

避免并处理号I�卢面内压地窑的因素,如头颈部适度扭曲、激动、用力、发热、II病、呼吸道不通锡、咳徽、便秘等。

�'建议对卢盟内压增窃、I!÷床的简便死患者采用抬高头位的方式,通常lf:l离床头>Jo·.〈豆、首藏部和高张盐水可明显减轻恼水胁、降低颅内庄、减少脑庙的发笠凤险,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种类‘治z扇窗i由果糖或峡鑫米。

疗剂量Et.给药次敛。

必要时也可t豆对于发病48tj、时肉、60岁以下的恶性大自由中"'1脉梗死伴严理颁内压垠高的患者,经积极药物治疗病情仍tJD!P、尤其是意识永平降低的恋者,可请神经外科会i主考虑是否行粮店术,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事,减少残疾撑,提高生活自理率o60岁以上怠者手术;成压可降低死亡和严赁残疾,但挫立笠;ls能力并亲显著改善.因此应更加ta重,可根据患者盖在的政患者/家属对这种可能结局的价值观来选择是否手术。

(豆、对压迫脑干的大面积小脑蟹死患者可谓神经外科会诊协助处理。

(6’因为缺乏有效的证据息存在精加!H居住并发症的涵在风险,不推荐使用豁皮质激素{馆规或大iflJi!)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寻l忍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窟。

('f不推荐在缺血栓恼水份发2二时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应滋-步研究{民混治疗重度缺血性脑牢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脑檀死后出血性转化急性脑槌死后出血性转化可以是病程自然演变的结果,也可以是某些治疗方法(溶栓、抗血小板、抗凝、血管内治疗等)的常见并发症。

脑檀死出血转化发生率为8.5%~30.0%,冥中有症状的为1.5%~5.0%。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2021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2021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2021版)静脉溶栓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的措施之一,目前国际上通常使用的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替奈普酶,而我国目前常用的药物为rt-PA和尿激酶,替奈普酶目前正在进行脑梗死溶栓的临床验证试验。

目前公认的静脉溶栓的时间窗为发病4.5 h内或 6.0 h内。

>>> 推荐意见 1. 发病4.5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按照适应证和禁忌证(表12-2、表12-3)筛选患者,尽快给予静脉rt-PA 溶栓治疗。

用药期间及用药24 h内应严密监护患者。

2. 发病6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不适合rt-PA治疗,应按照适应证和禁忌证(表12-4)筛选可给予静脉尿激酶治疗的患者。

用药期间及用药24 h 内应严密监护患者。

3. 发病4.5 h内,对出血风险较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考虑静脉给予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0.6 mg/kg),但需要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出血风险等个体化因素确定。

4. 对发病时间未明或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果多模影像学评估符合血管内取栓治疗适应证,应尽快启动血管内取栓治疗。

5. 轻型脑卒中静脉团注替奈普酶(0.4 mg/kg)治疗与阿替普酶静脉治疗的安全性相似,但有效性尚未得到证实。

对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且不伴有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可考虑应用替奈普酶。

6. 不推荐在临床试验以外使用其他溶栓药物。

7. 静脉溶栓应该尽快进行,避免所有可能的延误,力争在入院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DNT)60 min内尽可能缩短时间。

8. 溶栓患者在抗血小板或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者,一般应推迟到溶栓24 h后复查头CT或MRI后再开始。

如若患者在未行静脉溶栓治疗前已存在并发症,抗凝可显著获益,而未给予抗凝治疗将增加出现严重不良结局的风险时,24 h内提前抗凝治疗是可以考虑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201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201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2016年中国脑卒会5/5-8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现整理如下,供各位参考学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人类安康和生活。

目前超早期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rebinant tissue plasmmogen activator, rt-PA ) 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已被我国和许多国家指南推荐,但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比例仍然很低。

近期研究显示,约 20%的患者于发病 3 小时之到达急诊室,12.6% 的患者适合溶栓治疗,只有 2.4% 的患者进展了溶栓治疗,其中使用 rt-PA 静脉溶栓治疗为 1.6% 。

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一个主要难点是,大多数患者没有及时送达医院或各种原因的院延迟。

为使更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溶栓治疗并从中受益,美国等西方兴旺国家已普遍进展相应的医疗救治体系改革,包括完善院外医疗急救转运网络,组建院卒中快速抢救小组,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卒中中心和卒中中心的认证体系等措施,其核心就是要让公众都知道卒中是急症,卒中发生后应尽快送达有能力进展卒中溶栓治疗的医院,并获得规性溶栓治疗。

为使溶栓这一有效疗法能更好、更广泛地在我国使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救治率,脑防委特组织全国脑血管病权威专家制定静脉溶栓指导规如下,其中的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采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的标准。

溶栓相关公众教育为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及时救治,首先应能够识别脑卒中的发生。

研究显示公众对脑卒中临床表现的相关知识仍然十分匮乏。

根据加利福尼亚州急性卒中登记 ( California Acute Stroke Pilot Registry, CASPR ) 报告假设所有患者能在发病后早期就诊,则 3 h 溶栓治疗的总体比例可由 4.3% 上升至 28.6%, 因此开展更多的以教育卒中患者更早寻求治疗的宣传活动是必要的。

20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殊患者人群的静脉溶栓治疗

20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殊患者人群的静脉溶栓治疗

20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殊患者人群的静脉溶栓治疗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溶栓(IVT)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然而,在AIS治疗中JVT也面临诸多的问题,除了药物本身所致的、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全身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S1CH),出血性转换(HT)和其他不良反应之外,还存在治疗时间窗窄、各种因素引起的治疗延迟和使用率偏低,以及指南推荐的适应证和绝对/相对禁忌证”艮制了许多特殊AIS患者群体从IVT治疗中获益。

本研究旨在综述近年来tPA-IV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殊患者人群的研究进展以及影响溶栓治疗的各种因素。

特殊患者的静脉溶栓1 .既往有脑卒中史和血糖水平高荟萃分析表明,IVT可改善有脑出血既往史的AIS患者的预后,而不会增加S1CH或全因病死率,这可能有助于AIS患者IVT管理的决策过程。

EhrIiCh等的研究表明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既往史合并糖尿病的A1S患者,3-4.5h内tPA-IVT治疗并不增加S1CH或死亡风险。

一般而言,对于本次脑卒中前各种原因(包括既往脑卒中史)导致残疾较重的AIS患者,通常不进行tPA-IVT治疗。

为验证IVT与既往残疾患者良好临床结局的相关性,一项基于连续脑卒中登记的观察性研究(覆盖1080万居民)提示,仅以脑卒中前有残疾为由而不进行IVT,可能是不合理的。

关于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以及END与3个月不良功能结局之间的关系,有研究发现初始血糖水平可能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END可能预测3个月预后不良。

2 .血压水平高在AIS患者中收缩压超过180mmHg是IVT治疗的禁忌证,但尚不确定控制收缩压是否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ENCHANTED研究协作组的一项多中心试验比较了阿替普酶治疗的AIS患者接受强化降压与指南推荐降压,结果表明强化降压虽然安全,且由此带来的ICH发生率减少(vs指南推荐降压),但这一结果并未促使临床转归的改善。

2020年最新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解读

2020年最新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解读

确诊或怀疑主动脉弓夹层或头颈部动脉夹层的卒 中
(1)若确诊或怀疑主动脉弓夹层的卒中患者,不 推荐静脉使 用 rt-PA,且可能是有害的 ( III 级推 荐,C 级证据)。
(2)若确诊或怀疑颅外颈部动脉夹层的卒中患者, 静脉使 用 rt-PA 治疗卒中是安全的,可以推荐使 用 ( Ila 级推荐,C 级证 据)。
应迅速获取简要病史,包括:
(1)症状开始时间,若于睡眠中 起病,应 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
(2)近期患病史;
(3)既往病史;
(4)近期用药史。应尽快将患者送至附近 有条件的医院(应包括能在 24 h 内行头颅 CT 检查和具备溶栓条件)
诊断和评估
a. 是否为脑卒中? 根据起病形式、发病时间,辅助检查等排除脑外伤、中毒、 瘤卒中、
C. 体温控制
a. 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寻找和处理发热原因,如 存在感染 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b. 对体温>38°C 的患者应给予退热措施。
D. 血压控制高血压: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 收缩压<180 mmHg、 舒张压<100 mmHg。约 70% 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 ,多数 患者在脑卒中后 24 h 内血压自发降低。
(3)体内存在未破裂和未干预的颅内血管畸形的卒中患 者, 静脉使用 rt-PA 的获益和风险尚不确定 (Ilb 级推荐, C 级证据)。
(4)伴有颅内血管畸形的卒中患者,若其存在严重神经 功能缺损或其死亡风险超过其继发性脑出血的风险,可以 考虑静脉使 用 rt-PA 治疗卒中 (Ilb 级推荐,C 级证据)。
近期研究显示,约 20% 的患者于发病 3 小时之 内到达急诊室,12.6% 的患者适合溶栓治疗,只 有 2.4% 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使用 rt-PA 静脉溶栓治疗为 1.6% 。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多模式评估在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多模式评估在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多模式评估在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李润楠;韩春艳;方琪【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22(39)8【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5分)患者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安全性,同时验证临床-影像学多模式评估方法筛选高危患者的效能。

方法227例轻型卒中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静脉溶栓与不同结局指标的相关性,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多模式评估方法对不良预后[改良Rankin评分(mRS)2~6分]的预测能力,并根据最佳截断值设定亚组,进行不同亚组疗效异质性分析,以评价多模式评估手段筛选高危患者的效能。

结果轻型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能够获得更高的90 d良好预后率(OR=3.302,95%CI 1.488~7.326,P=0.003)和7 d显著改善率(OR=2.566,95%CI 1.287~5.118,P=0.007);而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风险、颅内出血转化风险及90 d卒中复发率的影响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溶栓组相比,脑卒中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OR=9.448,95%CI 1.129~79.035,P=0.038)、基线ABCD 2评分≥5分(OR=2.664,95%CI 1.150~6.168,P=0.022)的轻型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预后。

结论再次证实了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指出ABCD 2评分≥5分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轻型卒中患者更应考虑静脉溶栓治疗,进而突出了多模式评估对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8页(P681-688)【作者】李润楠;韩春艳;方琪【作者单位】苏州市独墅湖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rt-PA静脉溶栓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评价2.持续质量改进在缩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时间中的临床价值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4.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5.不同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不同药物在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推荐:2021版《欧洲卒中组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南》解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卒中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的80%o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

目前被证实有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rt-PA溶栓。

对静脉溶栓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证实发病4.5h内静脉rt-PA溶栓有明确获益,而且溶栓时间越早,获益越大。

静脉溶栓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能够通过其获益的患者不到缺血性卒中患者的3%,同时其治疗效果依然有巨大的优化空间,因此,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自2014年底开始,一系列相关研究相继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在经过筛选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以机械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可带来明确获益。

基于主要针对可回收支架治疗缺血性卒中的6项机械取栓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2015年国内外相关指南对特定人群急诊血管内治疗给予了最高级别的推荐。

2015年至今,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在多方面取得了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国血管内治疗的数量逐年大幅增长,新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血管内治疗的适宜人群,基于这些最新研究证据,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本领域专家通过查阅文献、反复征求建议并讨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的基础上,根据新发现和新证据进行了推荐和建议的更新,制定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旨在总结目前有关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适合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临床可参考的标准及管理方法。

建议临床医师在参照本指南推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本指南采用的推荐分类及证据水平参照中国卒中学会的指南推荐意见分类和证据等级级别(表1)。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影像评估方案对于经筛选发病6h 以内、ASPECTS 评分V6分、拟接受紧急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或发病超过6h 、拟接受紧急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建议完成CTP 检查以明确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体积。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自《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发布以来,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一系列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meta分析成果的发布,静脉溶栓新药物替奈普酶(TNK)获得了非劣效性证据;血管内治疗适应证得到了有效扩展;基于替格瑞洛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获得了在携带细胞色素P450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AIS 患者中的证据。

这些研究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在静脉溶栓药物的应用和血管内治疗适应证的扩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基于此背景,我国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以下简称《指南2023》),对AIS的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推荐意见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本文将系统回顾这些关键的临床研究证据,并对《指南2023》中的重要推荐意见及相关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治疗指导,从而优化患者的治疗策略。

1、血压及血糖管理应谨慎缺血性卒中后70%的患者可见血压升高,多数患者的血压水平在发病后数天内可自行恢复。

血压过高可能增加出血转化风险,血压过低则可能加重缺血损伤。

但是,目前对于AIS的降压目标和时间窗仍没有明确结论。

CATIS显示,发病48 h内的患者在入院24 h后进行降压治疗虽无明显益处,但基本安全。

CATIS-2指出,与延迟至第8日进行降压治疗相比,在轻中度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24~48 h内立即行降压治疗并未降低其90 d 的依赖或死亡风险。

针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BP-TARGET研究发现,与标准降压(130~185 mmHg)(1 mmHg=0.133 kPa)相比,强化降压(100~129 mmHg)并未有效降低患者术后24~36 h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ENCHANTED2/MT表明,与非强化降压组(140~180 mmHg)患者相比,术后1~72 h强化降压组(<120 mmHg)患者的90 d功能预后更差,7 d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更高,且未减少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

20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20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20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方法,阿替普酶是目前唯一获得所有监管机构批准的溶栓药物。

临床常规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超过25年,在此期间一直强调提高溶栓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引发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系统再灌注治疗的进一步研究。

在过去的5年中,由于替奈普酶给药更方便(与阿替普酶相比),且报道对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更好,替奈普酶成为最有可能替代阿替普酶的溶栓药物。

替奈普酶试验的成功重新激起了人们对开发新型溶栓药物的兴趣。

全身再灌注治疗现在仍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

除了开发越来越有效和越来越安全的溶栓药物外,预防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策略、提高再通和改善患者预后的辅助治疗也在研究中。

治疗策略从专注于大血管再通逐渐发展到针对组织再灌注和机械取栓术前后持续存在于脑循环中的微血栓研究。

由于两个原因,临床和研究对开发更好的全身再灌注治疗的兴趣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复苏。

首先,远程医疗的普及一提供对患者的远程评估一可以提高符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个体患者的识别。

其次配备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必要设备的卒中移动单元数量增加,缩短患者从症状发作到治疗的时间。

此外获得先进神经成像的机会增加,延长了部分患者静脉溶栓的可用时间窗。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目前溶栓药物和辅助治疗的最新研究。

我们还总结了目前在院前急救、时间窗延长和血管内取栓前静脉溶栓的证据。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1995年静脉溶栓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应用临床,由于需要在症状出现后的短时间内开始治疗,因此成为医学上最需要要求时间的疾病之一。

该小组总结了关于静脉溶栓的一些早期随机临床试验的缺陷和经验教训,在这些试验中将阿替普酶与安慰剂在症状出现6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进行了比较。

目前大多数全球卒中指南推荐在脑成像排除颅内出血后,在症状出现后4.5小时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STAF及LAD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房颤动预测价值研究

STAF及LAD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房颤动预测价值研究

STAF及LAD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房颤动预测价值研究张蕾;曹秉振【摘要】目的:分析STAF评分及LADS评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房颤动中的预测价值,以期提高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诊断的效率,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判断及二级预防措施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所有患者未能在就诊后24h内做出TOAST分型判断.对124例患者分别采用STAF评分及LADS评分预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几率,后续继续采用心电图、超声等手段检查患者是否合并心房颤动.以心电图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STAF评分、LADS评分及STAF评分联合LADS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房颤动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经连续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病情观察及随访,124例患者中有25例确诊合并有心房颤动,发病率20.16%,STAF评分21例判断为心房颤动,LADS评分判断为心房颤动者23例,STAF评分联合LADS评分判断为心房颤动者23例.STAF评分联合LADS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特异度97.98%,灵敏度84.00%,准确度95.16%,均高于STAF评分单独预测和LADS评分单独预测.结论:STAF评分联合LADS评分可快速、简单且较为准确的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早开展对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46)008【总页数】3页(P1034-1036)【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卒中;心房颤动/诊断;@STAF评分;@LADS评分;预测【作者】张蕾;曹秉振【作者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济南 250001;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济南 2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通讯作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中较为危重的类型,又称脑梗死,约占到脑卒中的60%~80%。

医学考研心血管内科典型真题解析(一)

医学考研心血管内科典型真题解析(一)

医学考研心血管内科典型真题解析(一)医学考研心血管内科典型真题解析(一)一、名词解释1.高血压危象(同济医大2000)高血压危象:是指高血压患者在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

高血压危象发生的机制是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和循环儿茶酚胺过多。

收缩压可高达33.8kPa(260mmHg),舒张压15.6kPa(120mmHg)以上。

2.变异型心绞痛(湖南医大2000)变异型心绞痛(Prinzmetal's variant angina pectoris):临床表现与卧位型心绞痛相似,但发作时心电图示有关导联的ST段抬高,与之相对应的导联则ST段可压低。

为冠状动脉突然痉挛所致,病人迟早会发生心肌梗塞。

3.猝死(中山医大1999)sudden cardiac death,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病人过去可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突然中断,出现意识障碍,进而发生生物学死亡。

大致分前驱期,终末期开始,心脏骤停和生物学死亡。

需立即抢救。

4.舒张性心力衰竭(中山医大1998)由于舒张期心室主动松驰能力受损和心室顺应性下降,致心室在舒张期充盈受损,心室压力容积曲线左上移位。

因而心搏出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压升高致心力衰竭。

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

机制可有:①左室松弛受损;②心肌肥厚心肌僵硬。

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的向心肥厚期,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等疾病。

5.室性并行心律(二医大1997)室性并行心律(ventricular parasystole)心室的异位起搏点独立地规律发放冲动,并能防止窦房结冲动入侵。

其心电图表现为:①配对间期不恒定,与室早的配对间期恒定不同;②长的两个异位搏动之间期,是最短的两个异位搏动间期的整倍数;③当主导心室的心律的冲动下传与心室异位起搏点的冲动几乎同时抵达心室,可产生室性融合波,其形态介于以上两种QRS波群之间6.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湖南医大1997)尖端扭转(torsades de pointes)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个特殊类型,因发作时QRS 波群的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宛如围绕着等电线连续扭转而得名。

心房颤动ABC综合管理路径影响老年房颤缺血性卒中结局的病例对照研究

心房颤动ABC综合管理路径影响老年房颤缺血性卒中结局的病例对照研究

心房颤动ABC综合管理路径影响老年房颤缺血性卒中结局的病例对照研究周黎黎;王伟;窦毓;熊亚晴【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年(卷),期】2024(38)4【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病人中实施房颤综合管理(ABC 路径)对缺血性卒中结局的影响。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29例新发缺血性卒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为病例组,匹配同期未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258例为对照组。

按照性别一致、年龄±2岁进行1∶2的频数匹配。

比较2组病人房颤的管理情况、基础情况、临床指标、共病及药物使用情况。

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BC路径对房颤病人缺血性卒中结局的影响。

结果2组房颤管理方式,β受体阻滞剂、他汀药物、非维生素K拮抗剂使用率,血压、LDL-C水平,冠心病及既往卒中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冠心病、既往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DL-C后,与未抗凝管理的病人相比,抗凝管理的病人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降低63%(OR=0.37,95%CI:0.17~0.82),而ABC路径病人的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降低81%(OR=0.19,95%CI:0.08~0.47)。

结论相比抗凝管理,ABC路径有进一步减少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缺血性卒中风险的趋势。

【总页数】5页(P338-342)【作者】周黎黎;王伟;窦毓;熊亚晴【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合并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结局的影响2.心房颤动鉴别评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房颤动筛查中的应用3.成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负担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关系4.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更优管理路径综合管理的研究进展5.从最新APHRS共识解读亚洲心房颤动患者ABC综合管理路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1.364.22.240,P=0.017),不影响m型出血(OR=I.239,
万方数据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95%CI:0.602.2.550;P=-0.560);新发心房颤动者增加PH型出血(OR=3.220,95%CI:
1.000.10.370;P=0.05),且有增加m型出血的趋势(OR=I.943,95%CI:0.916-4.118; P=0.083)。心房颤动并不影响溶栓后3月神经功能结局(新发心房颤动:OR=I.330,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逝鎏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再通;静脉溶栓
[II
万方数据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The influence of first—detected episode of and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
on
th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acute ischemic
研究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3年8月我科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剂(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卒中前有心房颤动病史者定义为慢性 心房颤动组,卒中时或卒中后急性期发现心房颤动者定义为新发心房颤动组,卒 中前后均无心房颤动者为无心房颤动组。多因素回归分析三组对静脉rt-PA溶栓后 血管再通(AOL III级)、出血转化(ECASSII定义,包括HI和PH型)和3月神经功 能结局良好(mRs翌)的影响。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差一讶

签字日期:加I够
年厂月巧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逝鎏盘堂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 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逝鎏盘堂可以
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研究结论:
尽管心房颤动不作为独立因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3月神
经功能结局,但新发心房颤动增加溶栓后血管再通,增加m和PH型出血,・良性
心房颤动增加PH型出血和slCH。新发心房颤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较慢性心房颤 动者有效。
【关键词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心房颤动;
出血转化;
神经功能结局;
血管
95%CI:0.636.2.793;P=0.449;慢性心房颤动:OR=I.104,95%CI:O.559。2.181; P=0.766)。在对能进行AOL分级的58例(17.7%)患者二元回归分析中,新发心房 颤动是增加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子(OR=6.600,95%CI:1.484—29.355;P=0.013), 慢性心房颤动与血管再通无相关,I生(OR=0.818,95%CI:0.221.3.031;P=0.764)。
裴/币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L够年厂月巧日
签字日期:
万方数据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致谢
七年是2500个日子,而我终于走到了这一天。在着笔毕业论文时,难免想起 这7年的点点滴滴,这一路有很多事感慨,这一路有很多人必须感谢。 首先,我要谢谢我的父母和我的家人,是我的任性和执着让我走上了学医这 条道路。这条路走得很艰辛,感谢他们一直支持我,让我在这条路上更加有动力 和自信。
最后,感谢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来阅读本论文的各位评委!
万方数据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新发/慢性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 溶栓患者结局的影响
浙江大学医学院 硕士研究生 导 师 神经病学 娄一萍 楼敏副教授Leabharlann 中文摘要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新发/慢性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 通、出血转化及3月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
stroke
Specialty Postgraduate
Neurology LOU Yiping
Supervisor
LOUMin
Abstract
ob
.ieetive:To
investigate
on
the
influence
of first—detected episode
of
and chronic
atrial
研究结果:
共纳入327例患者,新发心房颤动者57(17.4%)例,慢性心房颤动者78(23.9%) 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慢性心房颤动者增加PH型出血(OR=3.461,95%CI: 1.185-10.370;P=0.023)和症状性出血(symptomatic
sICH)(OR=5.507,95%CI
我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楼敏副教授。我本非勤,也是深知这一点,
在选导师的时候,我选择了治学严谨的楼敏副教授。初见楼老师,她并不像传言 中的那么严厉,反而觉得她温柔大方,声音悦耳。她聪慧过人,思维敏捷,对很 多问题一针见血,让困惑很久的我豁然开朗;她兢兢业业,日以继夜,但每周都 预留时间跟我们交流,半夜回邮件是常态。两年半的接触,不仅使我在科研和临 床上完成了入门和提炼,更加让我明白时间和思考的重要性。我的导师是楼敏, 这是我的幸运。 在最后的两年,我融入了神经病学实验室这个大家庭,这里不仅有楼老师课 题组,还有很多致力于神经病学的师兄弟姐妹们。我们一起探讨,一起犯二,一 起努力,一起享乐,这是青春和奋斗的痕迹,我很庆幸有这么多朋友陪着度过那 一个个挣扎和幸福的夜晚。 我要感谢我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和我亲爱的室友们,我们一起经历7年。 人生有几个7年,多少事我们一起经历,多少日子我们一起快乐和忧愁。感谢他 们陪我度过。 外面雨很大,突然问有些缱绻,舍不得这7年的日子,舍不得这些我感谢的 人,谢谢你们。在未来的每一个7年,不管是否还能在一起畅饮,我都会谨记这 些人,致我即将逝去的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