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诗歌鉴赏——语言

合集下载

诗歌语言鉴赏教案

诗歌语言鉴赏教案

诗歌语言鉴赏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教学总结、教学计划、教学心得、教学反思、说课稿、好词好句、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teaching summarie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experiences, teaching reflections, lecture n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lesson plans,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诗歌语言鉴赏教案诗歌语言鉴赏教案(精选10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

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
主题:恋情说 \悼亡说 \伤唐室残破说 \自伤身世或自叙平生说
(朦胧隐晦)
课堂示例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 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 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 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 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直率的船家女形象。
二、阅读李白的《横江词(其一)》人道横江
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 阁。回答问题: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 生活气息浓烈。 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 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 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 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 ,胸襟开阔。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 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 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 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 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明快简洁-- 像一幅线条简洁的淡墨山水
8、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
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 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 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生动形象: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 感人至深。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
朦胧隐晦
含蓄隽永 (婉转缠绵):曲径通幽,情调缠 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课堂演练
春怨 金昌绪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语言风格

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语言风格
诗特色)。诗歌通过(xx)的描写(刻 画、运用),写出 了(体现了)(xx)(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xx)的情感。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 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本诗语言凝重肃穆而又慷慨激昂。(点明 特色)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 夜景图,一个“满”字,将阴沉肃杀的战前气氛烘托 得非常浓重。后两句写奋力出击,全歼敌军,诗中的 “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表现了主将果 断刚毅的气魄和必胜的信心,(具体分析)洋溢着边 防将士保疆卫国的爱国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表达情 感)
高考诗歌语言鉴赏—— 语言风格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风格的涵义。 2、复习常见诗歌语言风格,掌握辨别语言风格的 基本方法。
3、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语言风格类题型的提问 方式,归纳相应答题模式。 4、学会用归纳出的答题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诗歌的语言风格及鉴赏术语:
①平淡(质朴、自然):语言朴实无华,不加修 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相关术语:平实质朴、 冲淡自然。 ②含蓄: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相关术 语:含蓄隽永、委婉含蓄。 ③清新:语言浅显而有新意。相关术语:清新雅 致、淡雅自然。 ④ 绚丽:语言丰富而有文采。相关术语:华美绚 丽、绚丽飘逸。
方法指津:诗歌鉴赏中语言风格类题型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提问变体:请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语言特色) 答题步骤:第一、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语言 2.ppt

诗歌鉴赏——语言 2.ppt

第一类:炼字型
诗歌的炼字应注意: 1、动词 2、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量词) 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活用词)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 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绘情景(有手
(1)明特色: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 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诗歌鉴赏——语言
考 试 说 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歌语言考查方向
1、对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 人匠心的字(或诗眼)的理解与品味;
2、品评诗中某一诗句的艺术效果; 3、概括出诗歌的语言风格。
考查题型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一个“怨”字让屈原不被理解、遭谗见谪的哀怨形象 立于我们眼前。
1
骤雨(【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 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慌忙冒雨急渡溪, 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 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 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古代诗歌鉴赏里的一个关键环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你知道吗,古代诗歌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盒子,而语言就是那把打开盒子的钥匙。

这语言啊,有的像欢快的小溪,潺潺流淌;有的像深沉的海洋,蕴含无尽奥秘;有的像绚丽的烟花,瞬间绽放光彩。

我想起之前教过的一个学生,那孩子一开始对诗歌语言那是一脸懵,觉得那些古人说话咋这么绕。

有一次我们讲到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孩子就问我:“老师,这有啥特别的呀,不就是说看到月光以为是霜嘛。

”我笑着跟他说:“孩子呀,你可别小看这两句,你想想,李白为啥不说‘地上雪’或者‘地上冰’,偏偏说‘地上霜’呢?”他眨巴着眼睛摇摇头。

我就接着给他解释:“霜这个字,给人的感觉是不是又冷又清寂?李白当时一个人在他乡,看到这月光,心里那种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感觉,一下子就通过‘霜’这个字给表现出来啦。

”这孩子听了之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咱再来说说诗歌语言里的用词。

有的诗人用词那叫一个精准,一个字就能让整首诗活起来。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字,王安石为了这个字那可是绞尽脑汁,换了好几个,最后定下“绿”,一下子就把春风拂过,江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给写活了。

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想想,这一个“闹”字,是不是让你感觉满枝头的杏花都在欢腾,春天热闹得不行?诗歌语言的魅力还体现在修辞手法上。

比喻、拟人、夸张,那是花样百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这夸张的手法,把庐山瀑布写得那叫一个壮观,好像真的从天上掉下来一条银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把春风比作剪刀,多新奇呀,一下子就让人明白了春风的灵巧。

还有诗歌的语言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唱歌一样。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平仄协调,读起来是不是特别顺溜?总之啊,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探险。

你得细心去琢磨每个字、每个词,感受诗人藏在里面的心思和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2——鉴赏诗歌语言概述

古代诗歌鉴赏2——鉴赏诗歌语言概述
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 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看 法,言之成理亦可)
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 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 活动。
二、 (2014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 答分案) :①通过特有意象表现“早”:残灯言出发之早,鸡唱说人在 旅途天还未亮。②通过关键词点明“早”:“独向”暗示出行早路 上无人相伴,“微有路”指天未明荒野有路难辨。(5分)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 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 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 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 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 的地方。 1.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 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 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 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5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 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由此联想到陶渊明 《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2分)

古诗词鉴赏第2讲:赏析诗歌语言

古诗词鉴赏第2讲:赏析诗歌语言

第2讲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炼、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

炼字是高考诗词鉴赏的热点,2016年高考天津卷在这一考点单独设题。

从最近几年高考来看,炼字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分值在4—8分,考查的重点是动词、形容词、词类的活用和叠音词的表达效果以及诗歌中某个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

可单独设题也可将对炼字的考查渗透在赏析诗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等考点之中,体现出一种综合命题趋势。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

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题型可分为:炼字题和语言风格题。

一、炼字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叠音词、表颜色的词经常是作者着意炼字所在。

词性效果例句动词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红杏枝头春意闹.”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王之涣)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数量词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小园赋》庚信)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早梅》齐己)炼字的题目的分析主要从诗歌炼意、炼境、炼手法和炼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也就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分析此字在这四个方面的作用,一般“炼意”是必不可少的,其它三个方面适当考虑。

二、语言风格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们须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炼字】例1:(2016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鉴赏作品的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旳“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烘托
出黎明前旳暗,突出了行之“早”。
2.阅读下边两首唐诗,完毕(1)—(2)题。 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宿城南亡友别墅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注]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 (1)《咸阳值雨》首句用一“悬”字,有什么体现作用?次句用“空蒙”二字 体现出什么情景?
1.体会语言旳风格特色
古代诗歌语言旳风格特色是多种 多样旳。有旳清新,有旳古朴。人称 李白旳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便是一种清新美。有旳诗绚丽多彩 ,有旳诗却质朴无华。有旳诗语言明 朗,有旳却含蓄,言此意彼。有旳诗 平易近人,有旳却险怪奇特。如此等 等,不一而足。体会其风格特色,就 是要体会语言旳美,体会其内蕴。
例2: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小朋友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旳这首诗能够说妇孺皆知,一般以为其
语言风格是明朗旳,但是它却是含蓄旳。少小离家 ,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叹系之 ;“我不忘家乡,家乡还认得我吗?”“小朋友相见 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小朋友旳“笑问”出于 天真自然,然而在诗人心中却是重重旳一击,引出 他旳无穷感叹。自己旳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旳悲痛 ,尽都包括在看似日常旳一问中了。透过这看似明 朗旳诗句体会其中蕴含着旳复杂心态,感受到一种 含蓄美,这便是体会语言风格特点基本要求。
(2)这首诗写“风”,主要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 体现作用。

诗歌鉴赏的方法

诗歌鉴赏的方法

诗歌鉴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艺术,诗人往往通过精炼的词语和形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诗歌的语言常常具有多重含义和象征意义,需要仔细品味和理解。

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从中感受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其次,要抓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是一种有着特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形式,它通过音韵的变化和重复,营造出独特的韵律美感。

在欣赏诗歌时,要留意诗句中的押韵和音律,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通过朗诵或默读,让自己沉浸在诗歌的音韵之中,领略诗歌的魅力。

再次,要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

诗歌往往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力量。

通过细细品味诗句中的情感线索和情感表达,让自己与诗人的情感共鸣,体验诗歌带来的情感震撼。

最后,要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理解。

诗歌往往是诗人对特定时代和特定主题的思考和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在欣赏诗歌时,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内涵,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领略诗歌的深刻意义。

总之,诗歌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和表现力的文学形式,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和理解。

在欣赏诗歌时,我们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抓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理解。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领略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大家在诗歌鉴赏中有所帮助。

诗歌鉴赏——感受语言的魅力与美感

诗歌鉴赏——感受语言的魅力与美感

诗歌鉴赏——感受语言的魅力与美感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以独特的形式和美妙的语言表达,让人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与美感。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培养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本次课程将以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诗歌鉴赏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与美感。

一、小学阶段的诗歌鉴赏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而富有意境的儿童诗歌,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语言的美妙。

1. 《小蜘蛛》这首诗以小蜘蛛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押韵的形式,展现了小蜘蛛勇敢、聪明的一面。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中的词语和句子,如“它拿着细线,像个小工人”,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生动和形象。

2. 《小鱼儿》这首诗以小鱼儿为主人公,通过描绘小鱼儿在水中游动的情景,展现了小鱼儿的自由和快乐。

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的形式,感受到诗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感知能力。

二、中学阶段的诗歌鉴赏在中学阶段,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更加深入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鉴赏中思考生活、思考人生。

1.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深度和哲理。

2.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表达离别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思念。

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三、诗歌鉴赏的启示通过诗歌鉴赏,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感受语言的魅力与美感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考能力。

1.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丰富多样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语言元素,进行创作和表达。

高考语文:3个角度赏析古诗歌的语言风格!

高考语文:3个角度赏析古诗歌的语言风格!

高考语文:3个角度赏析古诗歌的语言风格!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纲点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

鉴赏诗歌语言一、鉴赏诗歌语言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理解关键词语。

要抓住诗中的关键动词、形容词、名词。

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往往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字,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

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了秋风大散关”一句用六个意象描绘了两幅气势磅礴的抗金斗争图。

此外,有些诗歌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

数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而且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一”字就显示出此梅先于众梅,不同寻常。

而“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副词“尽”字,写出了戌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2. 鉴赏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性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它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有着不小的帮助。

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

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之说,而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相关链接)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工丽直率清幽雄奇奔放悲慨质朴简洁洗炼沉郁(1)许多作家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李清照、姜夔隽永:李煜、刘禹锡自然:谢眺、谢灵运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雄浑悲壮:屈原雄健高峻:王安石、王昌龄淡远闲静:陶渊明恬淡优美:王维(2)不同类的诗的风格不同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值得注意的是,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又往往是命题点。

现代诗歌鉴赏的方法

现代诗歌鉴赏的方法

现代诗歌鉴赏的方法一、鉴赏语言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2、抓关键词,推敲语言.关键词多表现为: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

分析“好处”:主要答题模式:这个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渲染了***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感情。

二、鉴赏形象1、捕捉意象,体察诗情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

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

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就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即为意象。

诗歌是抒情的,除了少数直接抒情,大多数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

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意象。

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

2、调动想象,领略意境意境特点主要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清新优美等等。

抓住以上这类关键词、并联系具体诗歌反复训练,就不难做到“明意境”的要求,即在充分理解诗句、并将诗句散文化的基础上,概括出其所表现的艺术境界的特点,例如一些边塞诗的慷慨悲壮、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再如一些写景诗的雄浑壮观、隐逸诗(或思亲诗)的孤独冷寂,等等。

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以上这些术语。

(主要答题模式:诗人通过对***、****等意象的描写,展现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三、鉴赏感情鉴赏时,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

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否则,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歪曲的。

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

品味语言,进入语境——诗歌语言的鉴赏.

品味语言,进入语境——诗歌语言的鉴赏.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1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 “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 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 之中。
2、“自”和“空”两字写出了景色优 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表现诗 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歌语言的特点
抒情性 含蓄性 精炼性
如何通过诗歌语言的分析, 进入诗歌语境
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 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小组讨论 说说下列诗句中的“景”和“情”分别是什 么,诗人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想象空间。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访隐者不遇》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请问:“直”写出了烽烟的什么特点? “圆”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这两句诗描 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 2、映阶碧草 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请问:“自”和“空”两字描写的景象特 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是 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用“铺”形象生动。 并且显得很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 情, 也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轻松愉快的 心情。
选两首学过的诗歌,运用本节课复习 的知识点,分析一下它的语言特色。
作者:广州市番禺区鱼窝头中学 卢万峰 学号: 440109014102113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尝尽了朝官 的种种滋味,自求外任。 ( 1 )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 却说“铺”,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返回
8.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9 分) 雨余小步 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①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②恰恰向人啼。 [注] ①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②鹁鸠:即斑鸠。
返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两
赏析语言风格 4 注意
返回
1.整体感知 鉴赏语言风格应立足于全诗,不是揣摩个别字词的巧妙。 2.调动积淀 不同的诗(词)人语言风格不同,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 因生活变迁、审美变化导致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同。平时要注 意了解积累诗(词)人的语言风格,掌握语言风格方面的术 语。赏析语言风格时要注意迁移运用。
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 解析:C 项,“竹箨冠轻容雪鬓”写的是诗人头发花白、头戴竹 箨冠的样子,并没有写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
返回
★(2)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6 分) 解析:“清新”指清爽而新鲜,可从语言、形象、思想内容等方 面进行分析。语言方面,本诗遣词造句不事雕琢,符合“清新” 的含义;形象方面,本诗选取的“莲”“柳”“竹笋”“砌草” 等意象清新自然;思想内容方面,诗人写自己在雨后美景中散步 时的所见所闻,情感轻松愉悦。 参考答案:①语言清爽。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 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②景物清新。柳塘莲叶、 砌草柔美、彩虹饮水等描绘出雨后风景的清新自然。③情感轻松。 雨余散步,见美好春景,落寞中暂得轻松愉悦。
[注] 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做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分析古诗词中所表现的形象、语言、技巧、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我们怎样去鉴赏古诗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歌,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

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作者、注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标题往往包含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诗歌类型等,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主题;作者能揭示诗歌的背景、创作的思想倾向等;注释往往是对关键词句、时代背景的交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在鉴赏时,对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描绘的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想像。

鉴赏诗歌应抓住具体的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去补充、拓展、丰富诗歌的意境。

三、吟咏推敲,品味语言诗贵含蓄。

由于诗歌要用极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意蕴,所以,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

品味语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品味关键词语。

动词、修饰语、叠词、表颜色的词等都是要关注的对象,而改变了词性的词,应特别予以重视。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诗眼”或“词眼”。

其次,品味变化了的句式。

诗歌为了格律的需要,给读者留下艺术想像的空间,不仅改变词性,还常常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品味语言,还需将这些诗句还原,把握诗意诗情。

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读起来不知所云,但实际上是运用了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诗歌鉴赏——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是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蓼”也是一种水边生长的草,味辛辣。

一“白”一“红”,色彩鲜艳,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恬美幽静、令人心醉的美景图。

“蓑”比喻为新绿,新颖别致;“映”字体物精妙,令人怡悦。

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南宋]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锁”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暗示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意味无穷。

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①[唐]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②箨(tuò):笋壳。

③帙:包书的布套。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影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于光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的错觉。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

“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

“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请赏析“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句以人喻梅,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

亦花亦人,形神宛肖,浑然一体。

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赞赏之情。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杨万里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世称杨万里的诗歌风格除了新鲜奇特外,还有更主要的特色就是诙谐幽默。

试以这首诗为例,简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题是写行人登山,极平淡的一件事,不说人登山之难,而说山与人争高,要写山高,却先说山低;要写山上,先写山下;要写登山难,先写望山易;先是人看山,后是山与人赛,最后是登山,山胜人。

脚高山更高,这实际是暗示登山者急于翻山的迫切心情,叫人读后忍俊不禁,表现出一种幽默诙谐、轻巧俏皮的艺术风格。

6.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至武阳渡作①刘克庄夹岸盲风扫楝②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

【注】①此诗写的是诗人抵家时的一个情景。

②楝:音lian,落叶乔木。

有读者认为“篷底归人要认家”写为“篷底归人已认家”更好,你怎么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要”比“已”好,“要”字暗含了自己阔别家乡多年而未能归家的懊悔之意,歉疚之情,比“已”更能表现自己渐近故乡时思乡之情的深切。

(此题为探究题,回答“已”比“要”好的,自圆其说,酌情给分。

答对意思即可))7.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试评价这首诗用典的得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引人联想等作用,但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首诗歌主要引用神话典故,都是形容李凭弹得好,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但是客观上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如果不凭借工具书,就读不懂,这正是李贺诗艰涩难懂的原因。

8.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第一联有两个谐音双关的字,请指出,并分析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

诗人语义双关,用描写春天之景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表现了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9.阅读下列诗句,完成后面题目。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分别写出这四句诗在词语的组合上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这种修辞,又叫“列锦”。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幻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

上下句的串联叠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个幽远凄清的意境。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勾勒出一幅辽阔宏伟的图画:在大雪飘飞的夜里,乘船抢渡瓜洲;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厮杀。

诗人虽然省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炼,意境开阔。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两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有对南宋王朝偏于一隅、不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深深的挚爱。

寥寥数语,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高大形象便凸现在读者的面前,辞约而意丰,言近而旨。

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 殿前欢·观音山眠松陈再思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②。

岁寒心不肯为栋梁,翠蜿蜒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③,靖节何年种④,丁固当时梦⑤?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注】①观音山:指今扬州的观音山。

②避乖:与世迕离,避离世乱。

乖,抵触。

③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

④靖节:指陶渊明,私谥“靖节”。

其《归去来兮辞》有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⑤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后封大司徒。

末句“一枕清风”的“枕”字用得很特别,请联系全曲,说说这个“枕”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用一个“枕”字可以突出“眠松”形象,照应题目,这株苍松,睡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超尘拔俗,婆娑潇洒;再者,用“一枕”,很容易和“梦”联系起来,清风徐徐如梦,反映出诗人置身此境,心凝神释,与万物冥合,物我融一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