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人的运动再学习(MRP)方案.
合集下载
运动再学习疗法MRP袁正文
对矫正困难或高龄患者,可以根据具 体情况选择长下肢矫形器、短下肢矫 形器、热可塑塑料矫形器和简易踝关 节矫形器等予以辅助。
偏瘫患者常用的下肢矫形器
2.拄拐步行训练,当在平行杠内步行稳定 后应转换为拄拐步行,具体方法与平行杠内 步行相同,区别在于平行杠是稳定的支持物, 患者用健手抓握平行杠可以向前后、左右、 上下各个方向用力,以保持身体平衡,而手 杖稳定性差只能向下按压。因此,必须是平 衡功能良好,步行稳定的患者才能转为拄拐 步行训练。
(一)临床特点 1.平行杠内重心转移良好。 2.可以维持单腿站立。 3.具有骨盆运动控制能力。 4.立位下肢分离运动充分。
(二)康复目标 1.拄拐独立步行。 2.徒手独立步行。 3.室内独立安全步行。 4.上下阶梯。 5.复杂地面的独立步行。 6.室外独立步行。
(三)训练方法 1.平行杠内步行训练,训练的重
训练中常因患侧下肢摆动(迈步相) 动作控制困难,速度缓慢,导致摆动 期延长;患侧支撑期(站立相)又因 负重能力差,从而造成健侧摆动期过 短。另外,由于患者注意力集中在步 行上,患者下肢伸肌痉挛和联带运动 重新出现,导致膝关节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踝关节 背屈困难,患侧下肢摆动期出现骨盆 倾斜,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关节屈 曲不充分,踝关节跖屈、内翻等动作 异常,训练中应予以矫正。
⑶倒退步训练,患者一手扶于治 疗台上,将患侧下肢放松,由治疗师 辅助,将膝关节、踝关节屈曲向后方 迈一小步。如此反复练习,当无抵抗 感时,指示患者健手离开治疗台,独 力完成,治疗者的辅助量逐渐减小。 健侧、患侧交替练习,达到稍加辅助 就可完成的水平时,开始学习倒退步 行,治疗师一手置于下腹部使躯干前 屈,另一手置于骨盆的后面保持骨盆 水平,并将重心向后诱导,患者按以 上要领完成倒退步行练习。
中风病人的运动再学习方案--上肢功能
被动的关节活动范围锻炼通常是为了预防 僵硬和软组织的挛,它不仅可以由治疗师或护士 来完成,也可以由病人用健手进行滑轮锻炼和被 动的关节范围活动。然而,如果能够避免软组织 损伤以及在中风的早期治疗师就用病人仰卧垂直 臂位训练肌肉活动,病人不会患僵硬肩。
对病人诉说的任何疼痛应该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这样才能提出需要的治疗。但遗憾的是治疗师由于认为 偏瘫病人的疼痛和僵硬是因为不能活动所引起,而可能 采用逐步增加被动运动的方法。这样做会加重损伤,加 剧症状。这些起因于肌肉骨骼的问题应进行诊断和分析 并尽快地给予正确的处理。例如,如果疼痛是主要问题, 可用周围关节松动术、干扰电或经皮神经电刺激来处理; 如果存在慢性炎症,热疗或超声波治疗可能促进一个更 为正常的修复过程。关节僵硬可能有两方面的问题,一 是继发于废用的适应性组织的挛缩,二是正常的自由滑 动的结构发生粘连。对于前者,如果病人在一个逐渐垴 加的不痛范围内练习本训练方案所介绍的运动的话,硬 僵会得到改善。对于后者除了练习适当的运动破烁外, 可用周围关节松动术。
上图:手抓握玻璃杯的正常姿 势。
下图:注意其腕和食指的掌指关节 伸展不够;拇指腕掌关节外展不够,而掌 指关节代偿性外展和屈曲。拇外展问题 的产生是由于拇食指间的指蹼挛缩及内 侧拇短展肌收缩困难所致。
此男病人对其腕、指肌群 缺乏控制,同时其长指屈肌群已缩短, 他用屈腕来放开瓶子以抽回其手。
注意左侧手的姿势并与右侧的手比较。 右侧手前臂旋前,因此,第4、5指抓不 到杯子,同时腕关节处于屈曲状态。
移动手臂时不能抓握不同的物体。 对指困难。 此外,中风后有常见的几个后遗问题,但 它们都是有可能预防的。 肢体的习惯性姿势导致肩关节、腕关节、拇指和 其它手指软组织相应长度的改变。 用健臂代偿。 用健臂活动患臂。 习惯性弃用患臂。 中风后病人的需要相对比较简单,可使用一 侧肢体来满足其要求,但病人常常在回到 里时才认识到用一侧肢体对功能的巨大影响,这 是中风后的一个主要问题。
运动再学习
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
看作是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
这个理论是根据运动科学、生物力学、神经
科学、认识心理学等为基础,并把作业和功
能动作看成是它的向导,按照科学的运动学
习方法对患者进行再教育、再训练,让患者
尽早恢复运动功能。
治疗对象: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患者。
基本原理
3)按训练方案的程序进行训练
① 分析偏瘫患者站起坐下动作的常见问题 ② 站起坐下练习 ③ 日常生活中的练习
1)站起坐下的基本运动成分
双足的摆放、颈部伸展、躯干前倾、伸展髋膝 站起; 躯干前倾、屈髋屈膝坐下。
②站起坐下练习
正确的站起方法;
正确的坐下方法;
增加训练动作难度的训练,包括从不同高
用腕关节桡侧偏移引发腕伸肌
的活动通常是较为有效的。患
者取坐位,手臂放在桌上,前 臂处于中立位,手握一个玻璃 杯,试着将杯子抬起
(2)口面部功能训练
1)正常的面部功能动作 2)口面部的基本运动成分 ③ 日常生活活动中的练习 ① 分析偏瘫口面部常见的问题 ② 口面部功能练习
3)按训练方案的程序进行训练
度、不同硬度的床上站起和坐下。
坐位,双脚平放地板,患者通
过屈曲髋部伴颈和躯干伸展练 习躯干前倾,双膝前前
(6)站立平衡训练
1)站立平衡的基本运动成分 2)正常的站立平衡动作的分析
3)按训练方案的程序进行训练
① 分析偏瘫患者站立动作的常见问题 ② 立位平衡练习 ③ 日常生活中的练习
2、治疗时,首先要对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点即
中风病人的运动再学习(MRP)方案
2.以脑损伤后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为理 论依据
根据现代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研究理论, MRP将脑的可塑性(brain plasticity)和 功能重组(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学 说融入其中,认为实现功能重组的主要条 件是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活动,练习的 越多,功能重组就越有效,特别是早期练 习有关的运动。而缺少练习则可能产生继 发性神经萎缩或形成不正常的神经突触。
②坐位,医生 坐在患者的对 面,一手抵住 患者的患腿足 跟施加力,另 一手给出屈膝 伸膝目标,令 患者在0-15º范 围内屈膝和伸 膝,不超过目 标。
③站位,患 腿负重,健 腿向前后迈 步。
④健腿在前 分腿站立, 前移髋使中 心前移至健 腿,保持患 膝伸直,然 后进行患膝 屈伸练习。
⑤患腿负重, 健腿上下踏 板,保持患 髋伸直。
健腿向前迈步。
(4)屈膝训 练(训练掴绳 肌)(摆动相 初期):
①俯卧位, 将患膝屈曲30º 左右,令其维 持住,弯上一 点,再慢慢放 下,重复进行。 注意髋不要翘 起来。
②站立,治疗 师协助患者维 持患膝屈曲 30º左右,令 患膝屈伸运动, 再慢慢放到地 面,此时掴绳 肌进行向心或 离心性收缩。 注意保持患髋 伸直。
移 ⑸以足部的滑行取代正常的身体调整
4、坐位平衡训练: (训练重心移动时的 姿势调整)
⑴视觉平衡训练:
坐位,令患者向两 侧和后方转动头部和 躯干,利用视觉寻找 物体而转动头部和躯 干,使之熟悉环境, 找到平衡感觉
⑵动态平衡训练:
坐位,将实物轮流 放在病人的前方、侧 方、后方,治疗师协 助病人眼见实物(视 觉反馈),令病人不 断用手抓放实物,每 次抓放后身体都要回 到直立体位。可先从 简单的前屈拾物训练 开始,由近及远,由 高到低,逐渐增加难 度。
MRP
翻身:转向一侧时,头屈向该侧,对侧 上肢屈曲,肩带前伸;双髋屈曲、后移, 双膝屈曲;对侧脚蹬床利用“杠杆”翻 身
臂 手
肩关节外展 肩关节前屈 肩关节后伸 肘关节屈曲和伸展
桡侧偏移伴伸腕 握住物体伸腕和屈腕
拇指对掌
各指对指
指间关节微屈时各掌指关 节屈曲和伸展
手握物体前臂旋后和旋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上肢功能训练-常见问题
臂
肩胛运动差及持续的肩带压低
盂肱关节肌肉控制差 过度的和不需要的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旋和前臂旋前
CNS损伤后异常模式是高级中枢抑制性控制减弱 或丧失的结果 脑损伤后的恢复遵循一定的运动发育顺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理论基础
现代研究结论
运动并非按模式进行,运动皮质对各个肌肉均有 相应控制
运动控制不依赖反射,传入刺激及本体感觉亦并 不起关键作用 运动控制的发展不一定由近向远,也并不一定遵 循发育顺序
评价指标:急性期住院天数(Days),运动评定量表 (MAS),Sodring运动评价量表(SMES),巴氏指数(BI), 诺丁汉生命质量量表(NHP),Berg平衡量表(BBS) 急性期:MRP组Days较少;两组的MAS、SMES均增长,但前者 增长更明显;BI均增长,但女性MRP组增长较Bobath组明显; NHP均增长,无差异。 随访:两组的运动功能均较前下降,NHP均提高,但对家属 及社区均有一定程度依赖;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Bobath or 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 A followup one and four years post stroke.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003 Nov;17(7):731-4.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中风病人的运动再学习方案.ppt
• 托尔曼提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 存在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也 就是机体内部的因素。
• B=f(S、P、H、T、A)。其中,B 为行为,P为生物内驱力,S为环 境刺激,H为遗传,T为训练方式, A为年龄
•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R=f (S.A)A是控制变量
• 斯金纳认为,塑造动物行为的过程就 是动物学习的过程,他把学习公式概 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 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会 增加。"这里所说的强度的增加并不 是某一特定的反应,而是使这些反应 发生的一般倾向。他认为使条件作用 的速率增加,关键的变量是强化,练 习不会使反应速率上升,只是为进一 步强化的发生提供机会而已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 席建明
中风病人的运动再学习方案——译者前言
• 中风病人的运动再学习,它是把中枢 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视为 一种再学习(对病人而言)或再训练 (对治疗人员而言)的过程。它主要 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 行为科学、认知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 以作业或功能为导向,在强调病人主 观参与和认知重要性的前提下,按照 科学的运动学习方法对病人进行再教 育以恢复运动功能。
脑卒中的康复-——优化运动技巧的练习与训练指南;译者前言
循证医学被Sackett和他的同事解释为:认真、明确而审慎
地应用现时最好的证据来决定患者的个性化医疗照顾)
• 《脑卒中的康复——优化运动技巧的 练习与训练指南》是综合《中风病人 的运动再学习方案》一书中,而后又 作者立足于循证医学,以生物力学、 运动学习、运动科学及大脑可塑性— —大脑功能充足的理论和科学的研究 成果为依据,补充了大量有价值的科 学资料,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 的一套以关键性的动作和优化运动技 巧的训练指南与测评的方案。
中风病人的运动再学习(MRP)方案
之正上方) ⑷頭部在雙肩水準上平衡
2、平衡的基本成分:
靜態平衡:a.預備性姿勢調整 b.視覺平 衡
動態平衡:為完成運動作業而進行的姿 勢調整
受力時平衡:當外力推動時需保持的平 衡
3、坐位平衡的代償方式:
⑴增大支撐面,雙足和/或雙膝分開 ⑵自發地限制運動,如屏住呼吸 ⑶以手及上肢支撐以擴大支撐面或保護性
活動或動作,來分析缺失的基本成分和異 常表現。
(2)練習喪失的成分: 針對病人喪失的運動成分,通過簡潔的
解釋、指令,反復多次的練習配合語言、 視覺回饋及手法指導,重新恢復已經喪失 的運動功能。
(3)練習作業: 把所掌握的運動成分與正常的運動結合
起來,通過反復評定,不斷糾正異常現象, 使其逐漸正常化。
⑥上下踏板, 患腿踏上踏 板,患膝前 移伴重心前 移,健腿踏 上踏板,伸 直患膝,然 後,健腿退 下。
(3)骨盆水準側移的訓練(訓練臀中 肌):
①站位,髖位於踝的前方,患者練習 將重心從一側腳移到另一側腳。治療師 用手在骨盆兩側指示移動距離。
②扶牆站立,腿外展側行。 ③站立,髖位於踝的前方,患者練習
1.起立和坐下的訓 練
訓練屈髖使身體 前傾,膝向前移動: 坐位,雙足平放地 面,治療師令患者 雙肩向前向下移動 超過足,此時髖屈 曲使身體前傾伴膝 前移,然後回到原 位,身體坐直。
訓練起立
⑴當患者雙肩前移超過足,膝前移時,治 療師一只手放在患膝上方,通過膝向足 跟方向按壓固定患足,協助患者站起來, 患者可將患側上肢搭在治療師肩上。
地用手抓住物體以增加平衡 ⑷重心側移時,身體前傾或後傾,而非側
移 ⑸以足部的滑行取代正常的身體調整
4、坐位平衡訓練: (訓練重心移動時的 姿勢調整)
⑴視覺平衡訓練:
2、平衡的基本成分:
靜態平衡:a.預備性姿勢調整 b.視覺平 衡
動態平衡:為完成運動作業而進行的姿 勢調整
受力時平衡:當外力推動時需保持的平 衡
3、坐位平衡的代償方式:
⑴增大支撐面,雙足和/或雙膝分開 ⑵自發地限制運動,如屏住呼吸 ⑶以手及上肢支撐以擴大支撐面或保護性
活動或動作,來分析缺失的基本成分和異 常表現。
(2)練習喪失的成分: 針對病人喪失的運動成分,通過簡潔的
解釋、指令,反復多次的練習配合語言、 視覺回饋及手法指導,重新恢復已經喪失 的運動功能。
(3)練習作業: 把所掌握的運動成分與正常的運動結合
起來,通過反復評定,不斷糾正異常現象, 使其逐漸正常化。
⑥上下踏板, 患腿踏上踏 板,患膝前 移伴重心前 移,健腿踏 上踏板,伸 直患膝,然 後,健腿退 下。
(3)骨盆水準側移的訓練(訓練臀中 肌):
①站位,髖位於踝的前方,患者練習 將重心從一側腳移到另一側腳。治療師 用手在骨盆兩側指示移動距離。
②扶牆站立,腿外展側行。 ③站立,髖位於踝的前方,患者練習
1.起立和坐下的訓 練
訓練屈髖使身體 前傾,膝向前移動: 坐位,雙足平放地 面,治療師令患者 雙肩向前向下移動 超過足,此時髖屈 曲使身體前傾伴膝 前移,然後回到原 位,身體坐直。
訓練起立
⑴當患者雙肩前移超過足,膝前移時,治 療師一只手放在患膝上方,通過膝向足 跟方向按壓固定患足,協助患者站起來, 患者可將患側上肢搭在治療師肩上。
地用手抓住物體以增加平衡 ⑷重心側移時,身體前傾或後傾,而非側
移 ⑸以足部的滑行取代正常的身體調整
4、坐位平衡訓練: (訓練重心移動時的 姿勢調整)
⑴視覺平衡訓練:
运动再学习技术
③日常生活活动中的练习
患者在病房中做翻身坐起训练;
床上搭桥训练等。
(4)坐位平衡训练
1) 坐位平衡的基本运动成分 2) 正常的坐位平衡功能动作的分析 3) 按训练方案的程序进行训练 ①分析偏瘫患者坐位平衡的常见问题 ②坐位平衡练习 ③日常生活中的练习
1) 坐位平衡的基本运动成分
(2)技巧获得
易化模式:用引发正常运动的刺激方式来学习 运动,尽管刺激有时能引出正确的运动,但当 除去诱发和强化的刺激时,患者常又回到异常 模式。把患者看作是被动运动模式的接受者。 运动再学习模式: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采取 主动学习的态度,反复改善技术,不断解决问 题。认为患者是运动问题的主动解决者,治疗 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通过一系列合适 的作业使患者改善病情。
2) 正常的上肢功能动作
上肢的功能:
从不同方位抓握、释放、移动物体; 手中的物体可在不同方向转动; 可同时使用双手。
手的功能:手的抓握、释放、操作物体。
①分析偏瘫患者上肢常见的问题
肩胛带活动受限:外旋、前伸差;肩胛带 压低; 肩外展和前屈差或不能维持这些动作,患 者过度上抬肩带或用躯干侧屈进行代偿活 动; 肩关节内旋; 屈肘、前臂旋前旋后障碍; 拇指外展和外旋困难; 拇对指困难;
(2)口面部功能训练
1)正常的面部功能动作 2)口面部的基本运动成分 ③ 日常生活活动中的练习 ① 分析偏瘫口面部常见的问题 ② 口面部功能练习 3)按训练方案的程序进行训练
1)正常的面部功能动作
颌、唇闭合;
舌后1/3抬高关闭口腔后部;
中风病人的运动再学习方案
随着行为学派的发展,逐渐发现对行为的直接治疗,并不承认求助者的内在认知和情感活动,因此在这一派发展又提出了“认知—行为治疗”。
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都应该找到可观察、可量化的“关键行为”,又叫作“靶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治疗方法。
•全面了解病人, “没有疾病,只有病人。”
•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是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01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
02
03
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
01
治法因乎人,不因乎术;
02
变通随乎症,不随乎法。
谢谢
其中以唐纳德 .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为主,他提出“行为的改变是要经过一系列的中介过程的”
开始一种新的内部对话
自我观察
学习新的技能
当然这三个方面都相互交织在一起
步骤1 分析作业 观察 比较 分析 步骤2 练习丧失的成分 解释——认清目的 指示 练习+言语和视觉反馈+手法指导 步骤3 练习作业 解释——认清目的 指示 练习+言语和视觉反馈+手法指导 再评定 鼓励灵活性 步骤4 训练的转移 衔接性练习的机会 坚持练习 安排自我监测的练习 创造学习的环境 亲属和工作人员的参与
01
02
01
脑卒中康复要根据现代康复的理论和原则,针对患者的情况,在训练中去各家之长,加以综合、灵活的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行为主义学派是把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作为主要研究的一种学派,它的主要代表时巴甫洛夫和桑代克。
后期对本学科产生主要影响的是科学家华生,他建立了 “刺激—反应模式”。R=f(S)
中风康复训练-运动再学习介绍
为基础 • 侧重点:从体疗和易化治疗转向运动控制的再学习 • 运动科学家的任务:从神经生理学、生物力学、心理学这些不同的研究领域获得
对临床有用的信息,用于分析运动问题和训练 • 过去30年的治疗方法的基础:关于运动控制、失控和恢复过程的设想
• 新模式下运动控制的设想: • 重新获得行走、伸手和起立等完成运动作业的能力,包含了一个学习的过程, 无论残疾与非残疾都具有学习的需要--实践、获得反馈、理解目标 • 以预期的和不断发展的两种形式进行运动控制训练,把调整姿势和患肢运动 结合起来 • 特殊运动的作业最好通过该作业的练习去获得,这样的作业需要在各种环境 下进行 • 与运动作业有关的感觉输入有助于动作的调节
• 分析作业 • 分析病人的表现 • 他要完成的作业 • 任何与他表现有关的问题 • 目的:做出干预决定、对病人训练的目的明确
• 观察病人,用基本成分表去比较他的表现 • 治疗师把基本成分表作为作业的一个模式和作为分析的框架 • 认识一个关节任何角度的问题都会影响另外一个关节去改变 • 注意丧失成分、各成分不正确的时间顺序、缺失的肌肉活动、任何过度或不恰 当的肌肉活动、代偿行为 • 对病人的行为向自己提出问题 • 治疗师从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理的和行为的因素对每项作业和问题加以分析 才能做出干预的正确决定分析那些代偿或缺失的成分,目的治疗师和病人都应 集中注意这些成分。 • 传统的神经病学评测----注重,检查肌张力、肌力、反射和感觉 • 尽管病人在仰卧位能抗阻地伸展他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并不意味着他完成作业 时能适当地激活这些肌肉,例如行走或站起。
• 本方案设想大脑具有康复的能力,而功能训练即运动作业训练本身可能就有治疗作用 • 运动技巧的学习以4个基本要素为基础:
• 消除不必要的肌肉活动 • 反馈 • 练习 • 姿势调整与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 运动技巧:能让人类活动变得有效和组织得更好得练习 • 运动技巧是通过运动的组成部分构成功能性的协同作用而产生的,运动成分在适当的时空顺序下连结 起来,完成了控制下的运动作业 • 为能够完成作业,病人需要学习如何在正确的时空顺序下活动,并控制这些特殊的运动组成部分 • 本方案所包含的日常运动作业再学习,内容是病人在治疗师的帮助下练习那些中风前所熟悉的作业 • 当病人做特定的肌肉活动时,治疗师要考虑肌肉动作明显的先后关系特点。肌肉改变动作,取决于身 体部位的最初位置和正在进行的作业。 • 肌肉对神经信号的机械反应----运动动作受周围因素,如肌肉长度、速度、温度、关节角度、肢体长 度和外力的影响
对临床有用的信息,用于分析运动问题和训练 • 过去30年的治疗方法的基础:关于运动控制、失控和恢复过程的设想
• 新模式下运动控制的设想: • 重新获得行走、伸手和起立等完成运动作业的能力,包含了一个学习的过程, 无论残疾与非残疾都具有学习的需要--实践、获得反馈、理解目标 • 以预期的和不断发展的两种形式进行运动控制训练,把调整姿势和患肢运动 结合起来 • 特殊运动的作业最好通过该作业的练习去获得,这样的作业需要在各种环境 下进行 • 与运动作业有关的感觉输入有助于动作的调节
• 分析作业 • 分析病人的表现 • 他要完成的作业 • 任何与他表现有关的问题 • 目的:做出干预决定、对病人训练的目的明确
• 观察病人,用基本成分表去比较他的表现 • 治疗师把基本成分表作为作业的一个模式和作为分析的框架 • 认识一个关节任何角度的问题都会影响另外一个关节去改变 • 注意丧失成分、各成分不正确的时间顺序、缺失的肌肉活动、任何过度或不恰 当的肌肉活动、代偿行为 • 对病人的行为向自己提出问题 • 治疗师从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理的和行为的因素对每项作业和问题加以分析 才能做出干预的正确决定分析那些代偿或缺失的成分,目的治疗师和病人都应 集中注意这些成分。 • 传统的神经病学评测----注重,检查肌张力、肌力、反射和感觉 • 尽管病人在仰卧位能抗阻地伸展他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并不意味着他完成作业 时能适当地激活这些肌肉,例如行走或站起。
• 本方案设想大脑具有康复的能力,而功能训练即运动作业训练本身可能就有治疗作用 • 运动技巧的学习以4个基本要素为基础:
• 消除不必要的肌肉活动 • 反馈 • 练习 • 姿势调整与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 运动技巧:能让人类活动变得有效和组织得更好得练习 • 运动技巧是通过运动的组成部分构成功能性的协同作用而产生的,运动成分在适当的时空顺序下连结 起来,完成了控制下的运动作业 • 为能够完成作业,病人需要学习如何在正确的时空顺序下活动,并控制这些特殊的运动组成部分 • 本方案所包含的日常运动作业再学习,内容是病人在治疗师的帮助下练习那些中风前所熟悉的作业 • 当病人做特定的肌肉活动时,治疗师要考虑肌肉动作明显的先后关系特点。肌肉改变动作,取决于身 体部位的最初位置和正在进行的作业。 • 肌肉对神经信号的机械反应----运动动作受周围因素,如肌肉长度、速度、温度、关节角度、肢体长 度和外力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