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案6(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作者:季海清来源:《教师·下》2012年第03期本文选自人教课标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1.课题的地位、作用、意义教材以洗练的手法浓缩回放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历经艰难险阻战胜逆境的雄壮画面。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党、爱军、爱国的崇高品质;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历炼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

2.教学目标(依据初中历史课标确定)认知目标:了解红军长征开始的背景及长征过程、意义;掌握遵义会议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能力运用:在探究、读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

情感主线: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3.锁定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及遵义会议。

难点:梳理长征线路图;结识这一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

4.“教”与“学”以多媒体再现历史场景,创设探究情境;调动学生“深入”参与课堂教学。

二、教学流程预设(一)借助影视渲染,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多媒体视频播放电视剧《长征》片段,并对某些画面进行定格处理(随着极具穿透力的雄壮主题曲,红军长征艰难跋涉的大场面拉开了。

)师:7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实现战略大转移,取得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被迫进行了人类军事史上的壮举,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长征!你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缩短时空距离,拨动学生喷薄欲出的情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探究长征起因,见证真实历史课件显示背景资料:1930年起,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正确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四次“围剿”;1933年9月至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博古、李德等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保守主义,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革命形势日趋严峻;广昌之战,红军伤亡惨重,处处被动挨打,敌强我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教学内容】: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1课时。

【教材分析】:1、本课跨度比较大,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前四次围剿没有交待,直接介绍第五次围剿,学生容易犯晕。

要接好这个茬。

(如在前一节课教学中打下伏笔,介绍一下对于星星之火,国民党用围剿来对付,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等最好。

)2、本课内容繁杂,学生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帮助学生结合地图,理顺长征的路线及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使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概念。

3、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星星之火”,后启“抗日救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这一地位,给学生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历史阶段。

(这里不是要增加学生负担,只是点到为止。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时,学过好多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永远的丰碑》、《金色的鱼钩》和《倔强的小红军》等。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从新闻报道、公益活动到电影、电视连续剧的播放,各种媒体都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

所以,这段历史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却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忽略且在广度和深度上达不到。

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我想回家”这个短剧,让学生来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把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任务。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新人教版)中国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历史)

(新人教版)中国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历史)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地图了解历史: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分析比较探究原因: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不同的领导决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总是坚韧不拔,并总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校正失误。

我们应该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本课的难点是: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启发引导法、解说法、历史情境设计法【学习方法】资料研习法、合作学习法、联系实际法【教学准备】将教师与学生搜集的有关文字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江西民歌《十送红军》这首歌曲唱出了红军长征出发之时人民的依依不舍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出示课件1: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板书:红军不怕远征难【探究新课】:出示课件2:《长征组歌》中的诗句“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红军前四次反围剿取得的胜利,但第五次失利了,利用这段材料引导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五次“围剿”敌猖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王明路线滔天罪”有什么严重后果?(3)红军踏上征途是从那一年开始的?通过问题的解决掌握长征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长征初期红军遇到的挫折。

出示课件3: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后红军强渡湘江“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提出问题:(1)面对材料中的情况,如果继续按照原定的部署前进将会产生什么恶果?(2)关键时刻是谁提出了什么正确的主张?通过材料的解决知道遵义会议的背景和毛泽东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体会长征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位美国记者说:“人类有四大史诗——犹太人从埃及走出,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他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

”长征是共产党的历史上最壮烈、最惊心动魄的一页。

当年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他们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

二、长征的开始1、回忆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情况。

2、介绍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的四次“围剿”。

(出示简表)从双方兵力情况看,红军处于什么形势?但从战果上看呢?你们觉得为什么红军能够屡屡以少胜多?1933年,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调动50万大军,发动第五次“围剿”。

此时中共的主要领导人有哪些?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结果如何?(学生看录象)3、学生归纳长征的原因、出发时间、出发地。

提醒学生注意:不光是中央红军,还有红二、红四方面军也进行了长征,这节课学习的是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的行军路线。

三、长征的经过1、师生共同整理红军长征的线路,正确排列顺序。

2、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重点学习长征经过。

⑴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这是长征途中最险恶也是最惨烈的一仗,其主战场就在我们广西桂林地区兴安县。

8万红军,仅剩3万人。

下一步计划本来要去哪里?但能去吗?为什么?在这紧急关头,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⑵渡过乌江,夺取遵义1935.1 红军强渡乌江,使红军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并夺取贵州重镇遵义,在遵义休整了12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路线和长征中发生的主要事件,知道长征胜利的结果并分析其取得胜利的原因,理解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知道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认识到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性和艰难性。

2.过程与方法: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标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通过学生讲红军故事,搜集长征资料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体会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体会长征精神四、授课类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情景体验法、材料提炼法、图表图示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播放《长征组歌》之《告别》片段。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请坐。

同学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曲选自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名叫《告别》。

该歌曲的词作者肖华将军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长征人,参加长征时才十八岁。

那么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长征的过程与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起去重温那段艰辛的革命历程。

先看第一篇章:长征路师:这是歌曲《告别》的歌词。

(投放歌词。

“红旗飘,军号响。

子弟兵,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3.1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

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体会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识图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2. 简述长征开始的时间及前期经过。

3. 说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4. 概括说出长征后期的经过。

5. 长征胜利的标志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1)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2)前期经过: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解放遵义。

3. 遵义会议:(1) 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遵义。

(3)内容:①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后期经过:(1)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人教版历史八上《红军不怕远征难》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上《红军不怕远征难》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上《红军不怕远征难》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的缘故,把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红军胜利的意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缘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通过的要紧省份、江河,并能说动身生在那儿的重大事件。

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用比较、联系等方法,用进展的眼光去观看、凝视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巨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课堂教学设计】1.课前导学:结合课文,绘画红军长征路线图,标明走过的省份,通过的江河,到达的重镇及发生的大事。

2.教学资源:课本、课件(相关音乐、图片、文字、音像等);3.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问题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十送红军》。

〈问〉:这是什么电影的主题歌?(长征)。

还明白哪些文学作品或诗歌是描写红军长征的吗?(毛泽东的《长征》)。

〈课件展现〉: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诗中提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通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

那红军长征通过了哪些地点?经历了如何样的艰巨险阻?什么缘故取得长征的胜利?”我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带问题进入情形,激发爱好,启动思维。

)二、新课讲授〈课件展现〉:本课课题及导学目标。

〈检查预习〉:学生据红军长征路线图,标出通过省份、江河及重镇〈课件展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与学生对比)〈动脑筋〉(分组讨论):想一想红军什么缘故要离开中央依照地进行长征?〈讨论归纳〉:1933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田治森
【期刊名称】《科学教育》
【年(卷),期】2009(000)001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田治森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中心初级中学,257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
【相关文献】
1.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课教学设计为例 [J], 布琨
2."中国的工业"教学设计——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第1课时) [J], 张燕英
3.以自主设计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7的阅读教学设计为例 [J], 唐明慧
4.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J], 杨颖
5.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J], 何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课题使用人编号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长征的原因、经过、胜利的原因及意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学法阅读、自主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辅以阅读、欣赏。

教法以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导入新课歌曲《长征》播放歌曲,问:歌描写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把你以前知道的关于长征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你想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吗?让我们来学习第13课。

欣赏CD乐曲。

联系以前的知识讲故事激发兴趣3’落实课标理解课标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投放课标内容阅读课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1’解读课标同步探究过程指导自主探究组织展示交流,进行评价展示交流作出评价6’用教学课件出示问题: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进行长征呢?分小组在阅读教材和讨论问题后汇报学习情况。

观看课件及其所链接的影视片段。

5’结合影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然后接着看演示课件。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在长途跋涉二万五千里的过程中,排除了千难万险,最终到达陕北并与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的情况,分析了长征胜利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搜集、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中央红军长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转移的原因及初期遭受的严重挫折。

(2)遵义会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介绍了会议解决的两大问题—军事和组织问题。

2、难点:正确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胜利的意义。

课前教师要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搜集与红军长征有关的图片、文字、影视剧资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联系法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开题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分析胜利和失败的原因2.比较法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

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3、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请大家一起来读课本导入框中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遵义会议、长征难点: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问题与启发式教学法围绕本课重点、难点设置若干个问题,以图说文,讲述、讨论、观察相结合,让学生在讨论、思考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互动合作交流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导入:播放插入PPT课件的视频片段或图片:电视剧《长征》的片头,以毛泽东《七律--长征》作搭配。

同时,教师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加上电脑显示的特定声色效果,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的情感,从而成功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1)结合课本第一段概括出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课本内容完成长征的经过结构图,并能够结合示意图向其他同学讲解。

长征初期路线遵义会议后的长征路线(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长征途中的转折点。

(4)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3、展示汇报(1)、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2)、长征路线:根据《红军长征路线图》和文字: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

在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

(走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

)(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3)、遵义会议A、时间:1935年B、内容:C、意义:(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14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也是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2、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中央红军的长征2、遵义会议教学难点1、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2、长征精神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分组导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以江西革命根据地人民挥泪送别红军的图片,并配以《十送红军》这首歌,以“江西人民为什么依依不舍送自己的亲人红军踏上征途?”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阅读课文内容,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第一组历史学家: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地理学家:考察长征路线图,说出长征的经过。

(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第三组红军战士:讲述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第四组随军记者:总结长征精神。

2、为什么江西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流泪送别红军战士踏上漫漫征途呢?请一位历史学家给我们分析一下长征的原因。

(从背景分析原因)背景: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发动第五次“围剿”。

2.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人的围剿。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请一位地理学家给我们讲述一下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重温红军长征的过程。

紧接着请第二位地理学家从长征示意图中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掌握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并请第三位地理学家在地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的位置。

课程教案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doc

课程教案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doc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正如张爱萍将军所说:“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的开始;长征初期的困境;遵义会议;长征的路线;长征的胜利及意义。

通过长征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长征路线图的运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图表的运用,使学生了解图表表达的历史现象,利用课内外资料,图片,影视作品,创设情境,感受长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长征是一个伟大的艰苦历程,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开始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新局面,进而达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教学难点: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法;问题导学法;探究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早已经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影视作品、报刊杂志等各种渠道接触历史,他们更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资料,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

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能复述教科书中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并能简要回答一些浅显的思考题。

但学习主动性不强,历史知识单薄,分析问题能力差,授课时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学过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的历史事件。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大家一起把导言部分的这首诗《长征》朗诵出来。

(学生朗诵)教师讲述:这首诗是毛泽东所作的关于长征的诗歌,那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红军为什么要不远千里进行长征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为怕远征难》,具体了解长征的历史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大家先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想一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前几节课我们讲到,国共第一次全作破裂以后,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共产党人在各地纷纷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其中最大的一块就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江西省,之后党中央在江西瑞金建立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红军力量的不断壮大,必然会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所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围剿”,总共五次,前面四次“围剿”由于毛泽东等人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红军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10月,蒋介石卷土重来,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这一次由于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奋战一年,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最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述: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准备前往湘西,和二六军团会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掌握课文中关键的生字词,如“岿”、“磅礴”、“逶迤”等,并学会正确运用。
-鉴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设问等,分析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通过朗读和讨论,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理解红军战士的不屈不挠精神。
举例解释:
-历史背景:课文描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学生需要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红军长征的基本概念。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它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精神的体现。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述。这些描述展示了红军在实际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生字词运用:通过具体语境,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语言环境中运用这些词汇。
-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等句子的修辞效果,理解其如何增强语言表现力。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2.教学难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抽象概念的含义,如“不怕远征难”的深层意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一同走进了《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通过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感受到那种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拼搏精神。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思考这次教学的效果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红军长征的了解普遍较为有限,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起到了很好的激发兴趣的作用。但在讲授理论部分,我意识到需要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背景,或许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长征的艰苦卓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课题名称:红军不拍远征难
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2、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3、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长征精神。

【学习重点】长征路线、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理解长征过程的艰难险阻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高分突破)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59—62页,重点看课本正文的黑体字。

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1)完成《高分突破》P47页课前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5分钟)
(2)完成自主学习,并在课本画出答案。

(8分钟)
(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59-62黑体字,独立完成《高分突破》P47课前预习,并把答案标注书本上(5分钟)
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15分钟)
合作探究一: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要求:1、根据P60示意图写出长征的路线。

2、讲述红军途中艰难险阻的故事。


合作探究二: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7分钟)
独立完成《高分突破》P48—50页随堂检测及课后作业。

5、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后记】。

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梳理长征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情感价值观。
3.教学内容:
a)知识总结:回顾长征过程、重要事件、胜利意义等。
b)能力提升: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勇敢面对困难。
c)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学会运用历史资料,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导入法,引发学生对长征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长征路线图、历史图片、纪录片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征过程,提高课堂趣味性。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通过学习长征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对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但长征这段历史对于他们来说,可能还较为陌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历史事件、人物的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分析和思考。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探讨红军在面临困难时如何克服、战胜挑战。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教学内容:
a)困难与挑战:自然环境、敌我斗争、粮食短缺等。
b)红军精神:勇敢、顽强、团结、奉献等。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时间:2014-11-4一、知识目标: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二、能力目标:1、阅读地图了解历史,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2、分析比较探究原因: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不同的领导决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

)2、这些起义的目的有没有完全达到?(没能直接占领大城市,还遭到严重挫折。

但是,起义的部队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远征二万五千多里到达陕北。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征。

(布置学生集体朗读“长征”一诗,带着问题进入情境,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讲授新课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可按下列提示,分层启发:A. 遵义会议在哪一年召开?(1935年)如何记住这一年?(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经过了14年,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经过了14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展示〉: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
诗中提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
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
千山的一部分。那红军长征经过了
学生回答
5分钟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带问题进入情景,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取得长征的胜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动:
一、红军长征原因
想一想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材分析
教学
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教学
难点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导:
播放歌曲《十送红军》
〈问〉:这是什么电影的主题歌?(长征)。还知道哪些文学作品或诗歌是描写红军长征的吗?(毛泽东的《长征》)。
5分钟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10分钟
板书设计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1934、10—1936、10)
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宁
教学后记:
7、红军长征是什么时间结束的?这时候红军到达了什么地方?“三大主力”指的是什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标志着什么?
8、红军长征途中,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9、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0、红军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
11、我们今天仍需要长征的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何现实意义?
二、红军长征路线
1、红军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征的?出发地点是哪里?
2、我们的红军战士从“瑞金”出发之后遇到了哪些困难?红军要冲破多少道敌人的封锁线?
3、渡过“湘江”之后,红军改向哪里前进?渡过“乌江”之后红军占领了什么地方?在“遵义”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什么影响?找出: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总: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史实,通过学习同学知道了红军经历怎样的苦难才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今天我们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这篇课文,就是要学习红军的“长征精神”,学习红军“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还要学习红军“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学习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学习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搞好自己的学习,学好各种本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设计
课题
讲课教师
学科
历史
课时
1
总课时数




知识

技能
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红军胜利的意义。
过程

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用比较、联系等方法,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
板书内容,由学生归纳。
25分钟
课件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
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地图自学教材。边掌握教材,边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随堂指导。
课件展示:遵义会议地点、参加人员图片
课件展示:会议内容和意义
课件展示:
胜利的意义。
讨论归纳
4、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河”?之后红军来到了什么地方?从什么时候起红军才算“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5、抢渡“金沙江”之后,红军下一站来到什么地方?在“大渡河”发生了什么战役?
6、红军在“飞夺泸定桥”之后来到了什么地方?当红军“翻过大雪山”后又来到了什么地方?当红军“过完草地”之后,下一站来到什么地方?1935年10月红军来到什么地方?1936年10月红军到达了什么地方?和哪些人胜利会师?
落:
1、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学习练习册题。
1933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学生看书: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据长征路线图,说说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终于在吴起镇和会宁胜利会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