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学科门类:(计算机类)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计算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良好的专业素质,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使用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开发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开发和应用计算机系统的能力。
本专业是软硬兼顾,略偏重于软件的宽口径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大数据分析;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基本能力;4.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专业外文阅读能力;6.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法律、法规;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4-6年毕业条件:本专业的学生,德、体合格,在校期间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和其它教学环节,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75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必修课84.5学分,专业选修课46.5学分,全校公共选修课8学分。
授予学位:本专业毕业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遵义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要课程及简介(一)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统计理论(二)课程简介:1.程序设计基础【主要内容】学习C语言的基本语法、语义、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三种基本结构、数组、指针、函数、结构体与链表、文件等基础知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5)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计算机工程技术初步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从事计算机技术应用及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值分析、电工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通信原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综合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四、修业年限、学分要求和授予学位类别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毕业学分要求:修满195学分。
其中:通识课43学分、学科基础课73.5学分、专业课26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40.5学分、全校性公选课12学分。
授予学位类别:工学学士五、培养措施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学科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得到培养和训练。
2、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学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保证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篇模版)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篇模版)第一篇: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战略目标,从一定程度上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对计算机类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为了加强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
一、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并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智、体、技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掌握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从事计算机应用、维护和调试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施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型人才。
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一定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教育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
2、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计算机产业(公司),制造业(企业)和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及办公计算机岗位,主要从事计算机信息平台的开发与管理、计算机信息的处理、网页制作、网络的组装与维护等工作,也可从事计算机的操作、计算机产品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
并要求学生具有如下岗位知识与能力结构:(1)、文化基础知识具有所学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美育等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①.掌握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常用应用软件的基础知识②.掌握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基础知识③.掌握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的基本知识(3)、专业互补性知识①.了解人口、法律、资源与环保等方面的知识;②.了解创业、立业与就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③.了解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n-Teacher Preparation)一、专业定位与方向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已有5 0多年的历程, 经历了初创、发展和高速发展几个时期,形成了多层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教育体系,专业的办学单位和在校学生人数也随着专业的发展快速增长。
我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已经过了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稳定的教学师资团队和规范的教学实践体系。
在学科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加速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随着我国经济及I T产业的发展,单一的人才规格已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未来几年内的重点是根据新的形势调整教育内容,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不断充实新技术,注重专业实践性,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和软硬件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能在科研部门、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科学研究、应用系统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一) 学制:4年, 学生可在3—6年完成学业。
(二) 毕业标准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标准》要求,准予毕业。
(三) 授予学位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评定工作细则》要求,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 人才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素质结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文化素质: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化意识。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摘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学科,它贯穿于社会信
息的重要支撑,其发展在不断走向深入中。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
特殊性,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背景,论述了加强师资和就业培养,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的科研研究,以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
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资培养;就业培养;教学方法;科研
研究
Abstract
一、师资培养
1、招聘和培养高水平师资力量。
积极引进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具
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优秀师资力量,既让师资团队素质更优,也能满足企业
实习和毕业实践的需求。
2、定期举办专业讲座,邀请行业大咖或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讲,为本专业的师资培养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野,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3、强化继续教育,不断更新教师学术视野,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和教
学水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人才培养的大方向,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应用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工程技术
和教育管理的高级人才。
二、学位类型
本专业学位类型为工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设置
(一)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等。
(二)计算机技术课程: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算
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与多媒体技术等。
(三)专业教育管理方面的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大学课程与教学管理、教育计算机应用、教育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化等。
四、实践性教学/教研
(一)实践性教学:以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为主体,兼及计算机应用管
理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
(二)教研:以计算机应用管理、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技术及其相关学
科的研究为目标,以拓宽教学领域为旨,将科研结果应用于教学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附件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规格三、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四、专业主干课程与学位课程五、课程设置:(总学分:173)(一) 通识教育课程(总学分:49)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总学分:34)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总学分:10)3、自主修习课程(总学分:5)(二)专业教育课程(总学分:124)1、学科基础课程(总学分:65)2、专业核心课程(总学分:24)3、网络系统集成方向课程(总学分:25)①网络系统集成方向必修课程(总学分:15)②网络系统集成方向选修课程(总学分:10)4、网络系统运维方向课程(总学分:25)①网络系统运维方向必修课程(总学分:15)②网络系统运维方向选修课程(总学分:10)5.专业任选课(总学分:10)六、辅修、双学位培养方案(总学分:36)七、本专业为全校学生开出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总学分:11)附件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修读计划附件三: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规格三、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四、专业主干课程与学位课程五、课程设置:(总学分:174)(一) 通识教育课程(总学分:49)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总学分:34)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总学分:10)3、自主修习课程(总学分:5)(二)专业教育课程(总学分:125)2、专业核心课程(总学分:24)3、WEB应用软件方向课程(总学分:25)①WEB应用软件方向必修课程(总学分:15)②WEB应用软件方向选修课程(总学分:10)4、3G移动软件方向(总学分:25)①3G应用软件方向必修课程(总学分:15)②3G应用软件方向选修课程(总学分:10)5、软件界面艺术设计方向(总学分:25)①用户界面艺术设计方向必修课程(总学分:15)②软件界面艺术设计方向选修课程(总学分:10)6、专业任选课(总学分:10)七、本专业为全校学生开出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总学分:9学分)附件四:软件工程专业指导性修读计划。
030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附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学科二级类:电气信息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有关说明(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受到良好的实际应用技能训练,系统、扎实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从事信息技术领域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应用与开发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
本专业毕业学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相关的数学、物理、电子技术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通过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及系统开发能力;3、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4、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可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较好的工作适应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能从事信息技术行业领域相关工作;6、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一定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学生在毕业前应通过全国软件人员水平考试程序员或其他相当级别考试。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脉冲数字电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军训、工程训练、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编译原理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共计36周。
(六)专业特色和方向本专业强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专业知识教学方面,加强核心专业课程群建设,对核心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来进行知识强化;重视实践教学,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产学研相结合,着重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多层次、多类型实践教学体系”,采用案例式、项目式、探究式等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5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机关、学校、科研院(所)、金融证券、邮电通讯、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教学、计算机应用软件研制开发、计算机管理、计算机信息处理、科学计算及工程计算方法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应用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4.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应用前景;5.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6.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文献。
三、主干学科及相关学科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主干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离散数学、计算方法、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接口技术、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概论、网络程序设计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共40周,其中包括:军事训练、劳动、两课实践、社会实践、计算机基础训练教学实习、应用软件教学实习、电子工艺、工程训练、计算机组装与测试、生产实习、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课程设计、创新与创业技能培养、毕业论文(设计)和公益劳动等。
六、学分分配比例注:学分比例=额定学分/160七、学制四年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九、毕业条件毕业额定学分160(课内)+8(课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 学科门类:工学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需要的信息科学、数学基础、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运维部署、大数据可视化的能力,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如下要求:(一)素质要求1.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较高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2.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现代意识和国际化视野,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的精神与创业意识。
3.能够基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大数据行业技术人员在相关行业中应承担的责任。
4.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素质:能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并评价大数据工程实践对客观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给出可行的建议或措施。
5..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知识要求1.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需要的信息科学、数学基础、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2.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大数据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大数据应用系统在构思、设计、实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工程问题。
(三)能力要求1.分析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大数据领域的基本原理及知识,通过文献研究、实验分析、工程推理、数学建模、工程经验提炼等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与实施,以获得有效结论。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计算机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等;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应用技术,熟悉计算机系统原理、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系统构造和分析过程。
2 .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应用能力。
3 .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
4 .能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开发管理、使用和维护。
5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能力。
三、修业年限:标准学制四年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五、毕业最低学分:167.5学分六、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七、专业课程:JAVA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实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经济学、工程制图与CAD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 .综合性课程设计:12学分2 .专业见习、实习:8学分3 .毕业设计:6学分4 .专业实践、竞赛、讲座等:4学分5 .课程实践等:12.17学分九、主要专业实验1 .基础系列实验:主要包括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导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软件)一、专业概述从20世纪末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逐渐成为热门专业。
计算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其应用已经深入各行各业,计算机的发展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技术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传统企业纷纷采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和平台以提高生产效率,政府、事业部门大力推广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行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工作岗位,带来了数量巨大的需求缺口。
二、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综合素质,系统地、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与应用、建设与运行的工程实践能力,拥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适应社会需求,能够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独立承担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及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毕业后可进入信息产业部门、科研机构、国家机关、高校、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科学研究、开发与应用、教学等工作。
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
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好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
3.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工作适应能力,能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
4.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和能力。
5.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协调事务能力。
具有基本的资料搜集、文献检索能力。
6.应用知识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
能掌握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具有实验方案设计和选择的一定能力。
能分析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具备处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定能力。
在综合类实习、实验中具有独立设计、分析和调试系统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财经大数据管理方向)专业代码:080605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财经学科优势,强化学科交叉,采用“厚基础、重工程、深融通、精方向”的培养模式,培养既熟悉财经领域的组织与运营模式、理解财经领域业务流程及业务逻辑,又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程序设计与算法、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系统分析与集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胜任在银行、证券、保险等财经领域单位从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产品运营策划与咨询、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管理系统研发及架构设计等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卓越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1.素质要求(1)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审美观和艺术修养;(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谐的人际关系、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知识要求(1)熟练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2)掌握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财经领域的组织与运营模式,理解财经领域业务流程及业务逻辑,了解软件版权保护及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3)掌握系统的观点,以及数学与运筹学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思想和方法,熟练掌握一种软件开发工具(平台);(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3.能力要求(1)具有较强的财经大数据管理能力,包括财经领域数据获取、存储、处理、分析的能力;掌握大数据管理系统架构的能力,围绕财经领域的信息化和数据管理需求,通过对计算技术的选择、应用和集成,创建优化系统并对其运行实行有效的技术维护和管理;(2)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不断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3)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具有良好的专业外语阅读与写作能力;(4)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交流和沟通能力;(5)了解本专业和本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前沿及发展动态,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理论及实践素养
1、理论基础素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的基础理论、科学思维方法以及计算机前沿技术、安全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工程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并行及分布式计算技术、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系统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理论和实践能力,需要学习的内容有有关数据库的操作、实验室管理技能、网络系统支持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维修技术、网络安全管理技术、软件工程应用技术、程序设计及软件开发等,以及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多媒体技术、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法、量子计算机、软件定义网络、智能系统、物联网、大数据与机器学习、以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
二、思想道德素养
1、思想道德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理想信念,严格要求学生的应义其责,加强形势政策、社会文化以及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及注重学生思想道德责任的培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Web 应用软件设 计,面向对象课
程设计。
1.3 毕业设
计中能完成 应用数据库
毕业设计。
设计。
2.1 参加程 C 语言程序设
序设计大赛 计,数据结构。 获奖
程序设计基础 2.2 计算机 (课程设计),
语言课程 面向对象方法
(设计)中, 学,Java 程序设
程序代码量 计,汇编语言程
达到 1 万 序设计,数据结
(2)创新能力培养总体设计(可用图表说明也可用文字概述) 本专业创新是指应用创新,要求学生在明确的算法思想或实验平台下,沿着清晰的 技术路线,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特定的工程实践活动。 本专业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其中工 程应用能力是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思维意识,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计算机语言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相关计算机语言课程 嵌入式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嵌入式 相关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嵌入式操作系统
毕业实习 嵌入式项目实训
毕业设计
Web 应用软件设计 软件工程,操作系统
Android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1
(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 术手段设计计算机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 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计算机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 会的影响;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的能力; (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类)专业代码:080605二、专业定位本专业为四年制(工科)本科专业,主要培养掌握计算机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具备解决本专业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能综合应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知识进行集成开发,基本达到网络工程师或软件工程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计算机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招生规模保持在每年100人左右,并根据当地社会的人才需求情况和办学条件,适时适度调整招生规模。
“十一五”期间,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于“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面向社会需求,突出工程实践训练,具备IT综合技能和创新意识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
三、专业培养目标通过经验的训练和科学的教学,使学生“工程的经验与科学的分析”技能和谐发展,并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协调发展。
突出工科人才的特点,强调应有的真才实学,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数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具有本专业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够从事计算机工程中的实际工作,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计算机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是掌握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应用知识,初步能够应用各种软硬件技术构建计算机应用系统,善于系统的集成和配置,能进行复杂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常规管理和维护。
另外,作为地方性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标应主动适应区域就业市场对专门人才的类型、规格和质量要求,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为核心,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四、人才质量规格1、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4个知识领域和4个方面的能力:2、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构成及要求(1)基本素质讲道德、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崇尚科学、作风严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信果敢、善于倾听他人见解;具备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文学和艺术修养;具有职业要求的人际交往技能、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学会自我评价和定位、自我调节和控制,身心健康;养成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的习惯,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2)基本能力构成①熟练使用常用计算机软、硬件的能力能力标准:i)熟悉计算机各功能部件、性能指标ii)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并能熟练使用iii)熟练使用Offices软件和图形图像软件(PhotoShop、Flash等)iv)熟悉压缩软件、杀毒软件等常用软件v)熟悉计算机常用外设实现途径:i)开设计算机导论、平面设计、动画制作、课件制作等课程ii)学生自学iii)课外活动②计算机系统一般维护的能力能力标准:i)熟悉多媒体电脑的组装ii)熟悉BIOS设置iii)熟悉硬盘分区、格式化iv)熟悉磁盘分区调整软件实现途径:i)开设计算机导论(含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内容)等课程ii)学生自学iii)课外活动③管理计算机设备、机房、网络的能力能力标准:i)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和互联原理ii)熟悉计算机网络设备iii)熟悉网络管理维护iv)熟练掌握组网技术和网站建设实现途径:i)开设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与实验、Linux系统管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络程序设计基础、电子商务等课程ii)网络综合课程设计iii)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④小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集成开发能力能力标准:i)熟练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能编制具备一定功能的程序ii)熟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iii)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软件(Access、SQL Server等),能设计满足实际需要的小型数据库iv)能综合应用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开发小型计算机应用系统实现途径:i)开设高级程序设计语言、Java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技术与工具、计算机网络、网络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ii)程序设计综合课程设计iii)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五、学制和学位1、本专业学制4年,弹性学制4-6年。
2、本专业毕业生通过学士学位课程考试(教学计划中带*号课程,共计9门)、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并符合玉溪师范学院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六、学时和学分1、每个学年分为春、秋两个学期;每个学期20周,其中教学18周(含节假日),考试2周。
2、本专业设置202学分的课程,其中公共课43学分,专业必修课87学分,专业选修课72学分;本专业学生专业选修课应至少修满30学分,总学分至少修满160学分方可毕业。
3、具体的学时学分分配情况如下:(1)总学时学分分配表(2)毕业最低要求学时学分分配表七、教学计划表本专业的教学进程安排采用阶段递进式,即大学一年级主要为学生基本素质形成阶段,学生主要学习政治理论、外语、高等数学及计算机导论等课程;二、三年级主要是专业能力形成和素质拓展阶段,学生主要学习数字逻辑、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以及相关选修课;四年级为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阶段,学生主要完成专业实习、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答辩、就业指导等任务。
具体的课程开设计划如下表所示:八、学位课程及其课程简介1、专业学位课程表2、学位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简介:略先修课程:略(2)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课程简介:略先修课程:略(3)高等数学高等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为众多后继课程如离散数学、概率统计、计算方法等奠定重要基础。
理论表明,凡是可以由计算机来处理的问题,包括问题描述和问题处理过程,均可以数学化或形式化。
该课程主要讲授函数、极限、微积分和级数等知识,使学生掌握理工科基础和最必要的数学知识。
(4)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高等学校工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是以冯氏计算机模型为几点,介绍计算机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剖析计算机的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等。
讲授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基本逻辑电路、各功能部件以及相互之间联系;指令、程序的构成原理与执行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与工作过程。
了解设计制造算机的基本方法,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调试。
先修课程:电子电路等。
(5)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专业课程。
该课程主要介绍某一种高级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和程序设计等。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级语言的基本编程方法,为学习其他类高级语言以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结构奠定基础。
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等。
(6)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专业课,同时还是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科目。
本课程主要研究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元素及它们间的结构关系和操作实现的算法。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结构的特性,以便为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应的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技术。
先修课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等。
(7)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专业课程。
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操作系统的五大资源管理的知识,以及为实现其管理而采取的各种技术与策略。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地位,以及它对软硬件实施组织的基本方法,不仅能够深入使用和管理操作系统,还能在操作系统上进行开发研究。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等。
(8)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专业课程。
该课程融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应用为一体,以关系数据库为重点,全面系统地介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并能应用SQL建立数据库应用系统。
先修课程:离散数学、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等。
(9)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专业课,为后续课程如网络工程、网络操作系统等奠定基础。
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计算机局域网、网络互连与TCP/IP协议、网络互连设备与技术、网络系统集成和网络安全与管理。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网络设备、互联原理、组网技术、网络管理与网站建设的主要知识。
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数字逻辑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九、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保障措施和办法1、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让每位教师都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形成方面达成共识,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总结和探索落实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和方法。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加强实践类课程建设。
(1)明确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
(2)更新教学观念,降低教学重心,调整教学内容,坚持案例教学,坚持“学以致用”,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3)开展学科研究和教学研究,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学生能力形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加强实践类课程建设,使其符合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
(5)鼓励学生参加信产部、人事部“网络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等相关“全国资格(水平)考试”,促进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实践。
(6)以“能力考试”替代传统考试方式,从“知识立意”考试方式到“能力立意”考试方式设计考试内容。
根据课程的类型,采用适合的考试方式,发挥考试“指挥棒”作用,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形成。
3、加强专业实验室和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对实验室建设的规划做出相应调整,使其能满足本专业实践、实验教学的需要。
另外,完善和扩大专业实践教学的实习(实训)基地,使其能更好的加强实践教学效果。
4、加强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教师自修和外出进修、教师带领具体工程项目、教研活动、引进具有工程背景的新教师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逐步建立一支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教学技能和工程背景的实践型教师队伍。
5、充分发挥课外活动对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
积极开展学生的课外活动,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学生课外活动实施和考核方案,结合专业实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精神的培养。
提倡在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分组实施、课内课外相结合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应加强对小组实践活动的指导、督促和考核。
7、改进学生综合测评方案,突出实践能力水平在学生综合评价中的比重。
目前我校学生综合测评方案并未真正体现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为达到“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为核心”的培养目标,改进现有学生综合测评方案是有必要的。
细化实践能力水平评价方案,并突出该评价在综合测评中的比重,将会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