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C2.B3.C4.D5.D6.C7.B8.A9.B 10.B11.B 12.C 13.A 14.C 15.C16.D 17.A 18.A 19.D 20.B21.B 22.C 23. A 24.D 25.D26.D 27.B 28.A 29.D 30.B31.C 32.C 33.D 34.D 35.A36.B 37.A 38.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D4.CD5.ACD6.ABD7.ABCD8.ABCD9.ABC 10.ABCD11.ACD 12.ABD 13.ABCD 14.ABCD 15.ACD16.BCD 17.ABC三、简答题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
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
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研究综述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09级赵雪 200902120222摘要1919年 1月13~17日,英、法、美、日、意五国举行巴黎和会准备会议,背着多数国家制定了和会的议事规则。
规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国为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可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
比利时、中国、塞尔维亚等国为有“个别利益的交战国”,只能出席与其本国有关的会议。
北京政府为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团规定的任务有四项。
结果,除了第四点得到较好的解决外,前二项更重要的内容都未能如愿。
坦白的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了。
本文就旨在综述一下造成这一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关键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原因及影响一、关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原因(一)、期望过高导致议案过分理想化。
王彪和岳珑在《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内向影响》中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获悉将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起初所有的人都保持着相对清醒的头脑,所持的态度还是比较冷静的。
然而,至巴黎和会召开时,国人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社会的思潮与中国代表团的心态不断演变,中国政府与中国代表团对和会上的行动纲领一再进行修改,所提出的议案越来越理想化,要求也在逐次提升,偏离了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其议案的可行性也一再降低。
李玉在《再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中认为,中国人民上上下下对这次议会期望过高,以致产生幻想。
(二)、中国代表团“联美制日”的失策王彪和岳珑在《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内向影响》中认为,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鉴于美日之间的矛盾,采取了“联美制日”的方针。
中国代表团寄希望于利用美日之间的矛盾以收回山东的权益以及其他的一些利益。
但是,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的实质缺乏清醒的认识。
国际争端冲突激烈时,强国一旦达成妥协意见,所牺牲的必然是弱国的正当权利。
美国是不可能因为中国与日本撕破脸皮的。
因此,中国代表团寄希望于美国身上,就已注定了“联美制日”方针的必然失败。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不算失败根据新史料研究发现,中国是为了要回山东才参与一战,北洋政府对战后和会有着长期准备,而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弱国无外交?巴黎和会是中国外交的失败?北洋政府对巴黎和会到底有无准备?2014年8月6日,值一战百年之际,台湾历史学家唐启华做客腾讯思享会,为您讲述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巴黎和会主流舆论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理解有误唐启华(台湾东海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一般认为中国跟一战的关系不大,但实际上中国受一战的影响很大,不只在内政方面,还有外交方面。
在100年前的今天(1914年8月6日),北京政府宣布了关于一战的局外中立条规,有二十几条,第一条就是要求交战双方不得在中国的领土、领海和租借地,有任何的交战敌对行为。
中国与一战真正发生关系,就是从100年前的今天开始。
可惜我们对那一段历史的理解,多停留在过去宣传中的刻板印象上。
比如,北洋政府是一个卖国的、内战的、无能的政府;中国对一战没有贡献,对巴黎和会也没有准备;虽然中国是战胜国,但实际上待遇还不如战败国等等。
因为这样的刻板印象,所以在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继而让亲日派下了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也没有签字。
新史料为北洋政府正名到目前为止,关于一战与巴黎和会最好的一本书,还是80年前王芸生写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为什么后来者反而没有办法超越他?关键的因素在于当年英国外交部提供了档案给他看,他当时用了大批的外交档案,而这些档案很多现在都看不到。
有关巴黎和会的档案也特别不全,我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找了十几年都收不全,以为此生无望了,结果却在三年前无意之中意外地搜到了一份重要的史料。
2007年年底,在台湾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上线了一批新档案,放在外交档案03-13驻比利时使馆保存档,那个档案我早就全看过了,但只用了前半部,2007年上线的是后半部。
新上线的这部分虽名为驻比利使馆保存档,但实际根本就是陆征祥档案,内容是民国元年到九年,陆征祥担任外交总长期间的总长室密档。
巴黎和会 中国外交失败后的感想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的感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加到协约国一边,中国不仅以大量粮食支援协约国,还派出十多万民工到欧洲战场上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合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巴黎和会,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蒙梭、英国首相苏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在和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合法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拒绝,这一事件的爆发。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以处置战败国德国为中心的巴黎和会,中国北洋政府应邀参加。
这次和会尽管充满了帝国主义的大国强权政治,但对具有战胜国身份的中国,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由于是战胜国,中国便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有了胜者的心理、胜者的口吻。
中国外交官在和会上争之急、辩之激,洋洋洒洒,有理有节,慷慨激昂,高声扬眉,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外交才能和水平,令人刮目相看,重塑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二、由于是战胜国,《凡尔赛和约》中规定了一些有利于中国的条款,如废除德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取消中国向德国的辛丑赔款,归还山东以外的租界地等;对奥和约,又使中国加入国联并被选入国联行政院。
三、由于是战胜国,中国的合理要求便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同情,增强了中国人民外争国权的斗争信心。
四、由于是战胜国,中国的合理要求一经拒绝,便成为一种正常情感无法接受的现实,人民从希望的巅峰跌入失望的深谷,一种被出卖、被蔑视的民族愤怒于是爆发出来。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五、由于是战胜国,世界的公理、国际的同情、人民的重托。
这一切都极大地鼓励、鞭策着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们积极斗争,最终没有遵照北洋政府的“签约”训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它冲破了此前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惯例,“立起了一个敢于抗争的先例”,这样,中国山东问题悬而未决,为华盛顿会议边缘谈判(1922年)山东问题的最后解决创造了条件。
6月28日是巴黎和会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体战胜国在和约上签字的一天。
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签字。
原因何在呢?原来,巴黎和约里有三条是关于中国的。
即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缆等,统统归日本所有。
本来中国当时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曾把支援协约国大量粮食,还派出17.5万名劳工,牺牲了2000多人。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施宇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国经512 200915035 施宇进入民国后,中国外交体制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出现了一批既熟掌外文又精于国政的职业外交家群体。
他们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奋力拼搏,努力为弱势逆境的祖国收回权益、争得地位、改变命运、赢得尊严。
我在这里收集了顾维钧在1919巴黎和会上的表现。
1918年深冬,顾维钧抵达巴黎。
这一年,他31岁。
参加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的5名全权代表为陆征祥、王正廷、施肇基、顾维钧、魏宸组。
陆征祥为外交总长。
一、事件背景:山东问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英德法俄相继投入欧洲战场,无暇东顾,也使日本获得了扩大在华势力的天时地利。
8月下旬,日本迫不及待地对德宣战,11月,日军占领青岛,接管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对德战事结束后,日本并没有如先前所说的从中国撤军,反而在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
5月24日,中日签订《民四条约》(即《二十一条》第五条除外)。
1917年初,日本和英、法、俄、意签订了秘密谅解协议,四国承认日本在山东的利益,日本设法使中国对德宣战,这个秘密协定成为日本拒不归还山东的一个借口。
后来的段祺瑞政府更是把山东的权益作进一步的出卖。
对此,顾维钧曾说过“居大国地位,内心有小国之忧虑”1,这是当时中国国际地位的真实1引自《顾维钧传》,第221页写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半年前,极富外交远见的顾维钧就向中国外交部提交了一份中国关于议和大会应提问题的翔实报告。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各国对华政策问题;二、由欧战直接引发的山东及“二十一条”要求等问题;三、中国希望解决的各问题,如收回治外法权、收回关税自主权、收回租借地等;四、各项国际公法问题的解决,如公海自由、修改陆战规则等;五、关于维持世界和平问题;六、欧洲各国特别问题。
在所有驻外公使提交的报告中,顾维钧的这份报告最为完备、齐全。
然而经北京政府指示,中国代表团在1919年1月8号提出的和约议案,并不包括大家很感兴趣的山东问题,因为北京政府不愿和日本发生冲突。
外交辞令 巴黎和会上的发言
巴黎和会上的发言顾维钧顾维钧说,他非常高兴有机会代表中国把中国山东问题提交大会。
他刚才很有兴趣地听取代表几百万人民的英联邦自治领的发言人谈话。
而代表人类四分之一人口,及四亿中国人说话,这一事实是他感到责任格外重大。
中国代表团要求和会归还胶州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德国在大战前所占有的其他一切权利。
为了不占用十人会太多时间,他愿意只讨论某些大的原则性问题。
至于技术性的细节问题,他在提交大会的备忘录里将有全面的阐述。
该租借地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们是山东的一部分,该省有3600万常住居民,其在种族、语言和宗教上都属于中华民族。
毫无疑问,大家对德国山东租借地的历史不会陌生。
该租借地是德国用武力强行夺取的。
之前德国舰队占据了山东沿海,其登陆士兵深入到中国内地。
德国以勒索胶州租借地作为其撤兵的条件。
那次出兵的借口是德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乡村意外杀害,这起事件完全超出中国政府控制能力之外。
按大会所接受的民族自决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中国有权要求山东主权的归还。
中国代表团将认为此举符合正义的和平要求。
反之,如果大会另眼相看,并把山东主权交给任何其他一个强国,在中国代表团看来,那将是错上加错。
胶州和胶济铁路所在地的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对中国人而言,这是块圣地。
全中国的目光都聚焦于山东省,该省在中国的发展总起着重要的作用。
就经济而言,该地区人口稠密,在只有3.5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三千六百万人口。
其人口的密集导致了竞争的激烈,也使得该地极不适合殖民。
某个强国的介入只会造成对该地居民的盘剥,而非真正的殖民。
具战略而言,胶州可谓是华北的门户之一,他控制着从海边到北京的最短通道之一,也就是胶济铁路,并在济南通往天津的铁路而直达首都。
为了中国的国防利益——中国最终要形成自己的国防——中国代表团不能允许任何列强强求如此重要的地方。
中国完全清楚英勇的日本陆海军为把德国势力清除出山东所作出的贡献。
中国也深深感激英国在她自己在欧洲面临危险之时对此给予的帮助,中国也没有忘记其他协约国军队在欧洲为她作出的贡献,及牵制了敌军,否则它们会轻易地向远东增派援军,从而延长哪里的战争。
(完整版)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ppt
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
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 的国际会议
成果:《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
平的日内瓦协议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 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 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期间,周 总理倡导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促进了亚非 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图为周总理在会议上发言。
直接原因:人民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
50’外交奠基
“一边倒”
单
元 60’外交困境(孤、“封一、大片”
结 包)
构 70’外交盛果
“外交突破”
新时期外交建树 “全方位外交”
本 课 知 识 框 架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三大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方针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历史背景:
影响:有利于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 巩固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宣告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终结。
另起炉灶
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承认的问题,不但现在不 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后的一个相当 长的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我们是愿意按照平 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 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 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他们不改变敌视态度,我们 就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毛泽东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 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 跳蚤、臭虫、虱子什么都有。解放后,我们必须 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从内到外,从各个角落以 至门窗缝里,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好好 加以整顿。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 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我们的真正朋友可以 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 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不算失败(受访人/唐启华台湾东海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洋政府在一战爆发后就开始筹备巴黎和会记者:1914年是一战一百周年,国人对一战的印象主要集中在巴黎和会,在过去的观念中,我们一提到巴黎和会就会想起山东问题,事实上在当时的外交中是先有山东问题才有筹备和会和参战的问题,您能谈谈袁世凯时期的中国对于巴黎和会的筹备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吗?唐启华:说先有山东问题才有参加和会问题,100年前的1914年8月份欧战全面开打,中国是在一百年前的8月6号宣布中立的,日本在8月23号对德宣战出兵山东,进攻德国的租借地胶州湾,并占领了胶济铁路沿线,对中国就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因为《国际法》上中国是中立国,但是中国并没有执行中立国的义务,未能用武装来阻止日本的借道进攻,所以中国在《国际法》上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所以将来要解决山东问题、胶州湾问题、胶济铁路问题,必须要能够参与战后的和会,才有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说先有山东问题才有参与和会的问题。
袁世凯政府在这段期间,组织了一个保和会准备会的特别会议,专门来讨论跟山东有关的各式各样的国际法问题,这个会议一个礼拜或者两个礼拜开一次,由它的会议记录看,讨论的非常详细,在我的书里面第一章的部分讲了很多保和会筹备会的工作。
甚至于在1915年,中国还派了两个人到欧洲去筹备会议,如果和会召开的话可设法直接参加,并联络各国的国际法专家讨论中国如何能够参加和会的问题,一个是刘式训,一个是夏诒霆,所以袁世凯政府时期对和会的筹备可说是下了很大的工夫的。
记者: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由黎元洪担任总统,段祺瑞担任总理,当时府院对于中国是否应该参战存在一定的分歧,你能够从当时的内政和外交层面讲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唐启华:其实当时主要考虑的是内政的问题,黎元洪原来是袁世凯的副总统,袁世凯过世之后他代理总统的职权,但他本身的实力比较弱。
段祺瑞是国务总理,手中的兵力比较强大,手下皖系的督军控制了很多的省份,是掌握实权的人,所以他主张中国应该参战,参战可以向外借款,然后可以输入军火,而且将来能够编练参战军到欧洲去,他的军事势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扩充。
1919年旧中国的外交
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 月18日至6月28日在巴黎举行的讨 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
历史背景
• 为确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霸权,早在战争期间,美国总统威尔 逊,即授命其助理豪斯组成专门机构研究巴黎和会
• 战后和会问题。英国外交部也组织一批专家探讨一旦大战结束 英国对和会的对策。1918年1月,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后,豪 斯到达巴黎,与法、英、意等国政府首脑就召开战后和会问题 进行磋商。1919年 1月13~17日,英、法、美、日、意五国举 行巴黎和会准备会议,背着多数国家制定了和会的议事规则。 规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国为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 可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比利时、中国、塞尔维亚等国为有 “个别利益的交战国”,只能出席与其本国有关的会议。玻利 维亚等与德国断交的国家,只在五大国认为有必要时,才得以 用口头或书面陈述意见。议事规则还限定各国出席会议的全权 代表的名额,五大国各5名,比利时、塞尔维亚、巴西各3名, 中国、波兰等国各2名,共计70名。
巴黎和会的结果:
签定了不平 等的《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的签字仪式
关于《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根据条约规定, 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0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 民地(包括德属东非 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 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 东岸50千米内为不设防区。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只准保留陆军10万坦克和潜艇,海军力制。
• 6月28日在巴黎近郊凡尔赛宫镜厅举 行《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签字 仪式。德国外长穆勒等代表德国签字。 对德《凡尔赛和约》由是成立对德国 同盟国的和约在巴黎和会结束后另行 签署。 在中国人民的要求下,中国 代表团向和会提出收回战前德国侵占 中国胶州湾、胶济铁路和山东的一切 权利。日本竟然要求和会同意把德国 的侵华权益转移给日本,并得到英、 法的支持。由于美、日在太平洋和远 东地区的矛盾,美国对日本的侵华野 心起初持警惕态度,并表示支持中国 主张。后日本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和 退出和会相要挟,迫使美国最后放弃 了对中国的支持。在五四运动浪潮冲 击下,中国代表团不得不拒绝在凡尔 赛和约上签字。帝国主义列强还秘密 拟定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 计划。
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
这种秩序是要靠建立国际联盟来实现的,
而建立这个联盟,必须得到5大国之一日本
的支持。因此,只要日本坚持非要山东不
可,美国人势必只能答应。
可编辑ppt
11
• 所以,在那一瞬的曙光过后,在巴黎的中 国人,迅即陷入黑暗之中。最后,美国人 也找到一个借口,为自己的背信开脱,这 个借口就是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换 文。这个换文,是在日本的压力和“善意” 下,基本按照日本的意思,承认了日本对 于胶济铁路的权利。
但中国代表团还是想在和会上争取最好的
结果。他们的目标,是一揽子解决自鸦片
战争以来,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的所有问
题。为此,代表团各个成员还分头备课,
写出备忘录。当然,中国代表团的底线是
解决山东问题。事实上,中国代表团在和
会上所能据理力争的也只有山东问题。可
惜,巴黎和会不是公平的辩论赛,大家都 是来做交易分糖果的。
可编辑ppt
10
• 尽管欧洲列强跟日本有矛盾,但鉴于日本
的实力,绝没人乐意为了中国而开罪日本。
五强之中,最强的是英、法、美三国,法
国态度恶劣。英
国人在实质上也更倾向于日本。美国总统
威尔逊在会上,虽然反复强调公理和正义,
呼吁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秩序。可惜,他的
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
可编辑ppt
1
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背景
• 中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 界大战。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贡比涅 森林的一列火车上,德国人签下投降书的 那一刻,中国也成了胜利者,跻身战胜国 之列。消息传来,国人群情振奋,北京政 府放假3天,上万人上街提灯庆祝。第一次 跻身战胜国之列的国人,对“战胜”和 “公理”很有期待,战胜已经变成了事实, 我们列在榜上,公理似乎也有影子,
从巴黎和会看中国外交转折点——观《我的1919》有感
从巴黎和会看中国外交转折点——观《我的1919》有感陈毓敏“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我,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了,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这是中国代表团全权代表顾维钧在和会上拒绝签字时的发言,当我今天再去看那段历史的时候,听到这样慷慨激昂的声音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沸腾的,我不断的在心里默默的回答:是的,我们没有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我们更没有忘记中国近代以来悲痛屈辱的历史。
如果不是电影《我的1919》向我们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解读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背后的故事,可能我们对于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还仅仅限于历史书上的寥寥数语。
古老的《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狼在河的上游,责备下游的羊把水搅浑了,羊说,他在下游喝水,不可能把上游的水搅浑。
狼又说:“但是你去年骂了我爸爸。
”羊回答说,那时候他还没有出生。
狼于是对羊说:“即使你善于辩解,我还是要吃了你。
”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顾维钧说,这段寓言是对旧中国外交的最好注脚。
巴黎和会何尝不是这样一个场景,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对巴黎和会充满幻想,本以为可以借此废除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废除外国在华特权,收回属于中国的领土,然而这一切都化为泡影。
纵使顾维钧以其坚决的态度,流利的口才,有力的论辩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纵使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的条件是多么的合理,纵使中国留学生会主席肖克俭,用自己的生命去控诉和会的不公。
但是列强之间互相勾结,从和会一开始中国代表团席位的减少到最后驳回中国的所有请求,巴黎和会诚然就是一场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盛宴”,全无平等可言。
从中也可以看出谈判桌前只有强与弱,根本没有公理和平等,“弱国无外交”是一则亘古不变的真理。
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
《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1919年中国的外交争执与政派利益》书评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一系列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在中国的瓜分达到最高潮,中国沦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
外交上,虽然近代外交官尽力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但由于中国的实际国力的衰弱,国际地位的不断下滑,中国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列强维护自身的牺牲品,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处于劣势地位。
在国内,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内政。
不过在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建立广东军政府后,中国分裂为南北两个政府。
南北分裂,政派林立是当时中国内政的特点。
中国内政、外交百废待兴,急需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形式下,挽救中国。
外交是内政的继续,1914年夏天爆发的欧战对地处远东的中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第一,1914年8月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青岛,由此中日之间在甲午战争二十年后又形成了新的山东问题;第二,1917年北京政府因对德宣战问题引发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结果导致南北分裂;第三,1918年在段祺瑞集团的安福系支持下,徐世昌当选总统,在“一战”的最后阶段对德宣战,有资格参加来年在巴黎召开的善后会议。
第四,欧战的结束推动了南北停战,召开南北和会,中国内政发生转机。
第五由巴黎和会中的山东问题被一大批职业政客,尤其是失意政客敏锐的嗅到,并积极展开政治动员,引发政潮,纷纷加入学潮和政争的行列。
而当时南北政争激烈,政派林立,北京政府更迭频繁,因此在外交政策上没有一个长远的通盘的考虑,也没有连贯的持续的方针政策,很多时候就是临时应付、临时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在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的谈判表现,导致最终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不利地位。
邓野的《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1919年中国的外交争执与政派利益》主要从政治层面讲述了巴黎和会和中国政局的各自演变以及相互作用。
公元1919年,中国在外交与内政两个方面同步展开,即巴黎和会和南北和会。
这年在中国发生的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都是由这两个和会直接或者衍生出来的。
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PPT精选文档
• 尽管欧洲列强跟日本有矛盾,但鉴于日本 的实力,绝没人乐意为了中国而开罪日本。 五强之中,最强的是英、法、美三国,法 国一向对华不友好,此次和会,与会的法 国总理自始至终对中国代表态度恶劣。英 国人在实质上也更倾向于日本。美国总统 威尔逊在会上,虽然反复强调公理和正义, 呼吁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秩序。可惜,他的 这种秩序是要靠建立国际联盟来实现的, 而建立这个联盟,必须得到5大国之一日本 的支持。因此,只要日本坚持非要山东不 可,美国人势必只能答应。
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
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背景
• 中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 界大战。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贡比涅 森林的一列火车上,德国人签下投降书的 那一刻,中国也成了胜利者,跻身战胜国 之列。消息传来,国人群情振奋,北京政 府放假3天,上万人上街提灯庆祝。第一次 跻身战胜国之列的国人,对“战胜”和 “公理”很有期待,战胜已经变成了事实, 我们列在榜上,公理似乎也有影子,
• 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了关于战后和平的14 点声明,最令人鼓舞的两点是:一、废除 秘密外交;二、各国一律平等,尊重弱国 小国的权利。此论一出,不管威尔逊动机 如何,弱小国家欢欣鼓舞,中国人也相当 兴奋。
• 中国人以为,经此世界大战,作为战胜国 的中国,可以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争 得关税自主的权利,收回被日本占据的青 岛和胶济路,在世界上抬起头来做人。要 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实际贡献, 中国并不小。毕竟有几十万华工在欧洲战 场做苦力,挖战壕,修工事,运物资,抬 伤员,相当于中国派遣了一支几十万之众 的后勤部队。
当时中国代表团成员有五个全权代表
巴黎和会:当时中国代表团成员有五个全权代表,其中有担任团长的外交总长陆征祥、驻美公使顾维钧、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祖。
一般认为,“巴黎和会”中方全权代表陆徵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等人,对中国是否在不平等条约签字的态度为:一、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三人明确反对,陆徵祥、魏宸组未明确表态;二、陆徵祥力主拒签,他是拒签的“头号功臣”;三、陆徵祥态度犹豫不决,经过了“一度赞成签字到最终同意拒签的过程”;四、陆临阵脱逃,不负责任,以生病为借口住进医院这种变相辞职的方式,推卸责任;五、全部代表明确表态,坚决反对签字。
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
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
新三民主义(1)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时在南京,有蒋介石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在武汉,有汪精卫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
另外上海和各地都有一些军阀把持的地方政权,但是主要以南京和武汉,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主。
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在反共问题上已没有分歧,武汉渐有妥协趋势。
而南京的蒋介石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处境渐显不利,不得不以退为进宣布下野。
蒋介石的下台促使南京和武汉方面迅速靠拢,8月25日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的实质:他们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
我眼中的中国外交
我眼中的中国外交前段时间,我们在近现代史课上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我的1919》,影片内容根据1919年发生在巴黎和会的相关史事改编而来的。
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也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向主导不公平利益的列强们说:不!1919年1月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改变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方向。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1919年1月,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缔结和约,召开巴黎和会。
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操纵了和会。
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
名为“和会”的外交会议实质上是一次分赃大会,会议的进程被“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蒙梭、美国总统威尔逊牢牢控制。
几天后会议便签订了处置战败国德国和日本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会议密谋遏制苏维埃俄国,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并准备筹组国际联盟来反对列宁创建的共产国际。
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和会上提出的正当利益和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合理主张被数次拒绝,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中国要求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但英、美、法却将德国的利益转送给日本,此举引起中国人民的抗议,直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的权益。
但提案被否决了。
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巴黎和会初期原本充满对和平的乐观期待,而利益却改变了这一切,为后来世界局势的再次动荡埋下了祸根。
而这部电影就是为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而拍摄的。
影片通过对巴黎和会的再现表现了1919年巴黎和会上,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与列强抗争的种种过程和爱国志士肖克俭为国请命最终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悲壮之举,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
1919巴黎和会
1919巴黎和会:顾维钧的外交实践活动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
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又是个大国操纵的和会,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美、英、法三国最高领导人主导了和会的进行。
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
1919年6 月28 日,举世注目的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举行对德和约鉴字仪式。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以顾维钧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没有出席签字仪式,并且拒绝签署对德和约。
在中外关系史和近现代中国外交史中,巴黎和会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
就民国时期的中外关系而言,巴黎和会是一条分界线,此前是中国不断丧权辱国。
此后,开始逐步收回了丧失的权益,对外交往由被动开始转为主动。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遭到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方面掀起了历史上空前的拒约运动。
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团内部,顾维钧作为实际主持人和拒约的中坚,发挥了良好和突出的作用。
他以明确的“联美抑日”策略,进行山东问题的交涉,客观上启动了民国时代的“废除不平等条约” 的历史进程。
一、顾维钧参加和会的外交策略的形成他的外交策略可以简单概括为“赖美为助” 和“联美抑日” 。
其依据是中国乃贫弱国家“拿不出什么可以作为讨价还价的本钱”。
无论是“废除不平等条约” ,还是解决山东问题,都必须借助外力,即中国传统的“以夷制夷”外交策略。
在所有国家中,可能对中国帮助最大的国家,就是自诩“民主”的美国了。
而且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尔逊提出著名的“十四点原则” ,呼吁废除秘密外交,各国在外交事务中“均须开诚布公”和“以国际之公意”为准则,他宣称要“公道地”处置殖民地问题,还提出要组织国际联合会,“为各国交互保障其政治自由,及土地统辖,国无大小,一律享同等之权利”。
中国在,离合上外交的失败说明
中国在,离合上外交的失败说明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却没有得到战胜国所享有的权利,不仅如此,还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压迫欺凌。
这是中国国人所不能忍受的,面对西方列强的咄咄逼人,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抗的道路,开始了为保护国土主权的抗争。
一、弱国无外交,在这场分赃会议中中国注定是鱼肉自从清末列强们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就开始了一场瓜分中国的行动。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从封建主义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后清王朝灭亡,由孙中山领导的一场革命,使的中国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
然而在随后的历史变迁中,中国依然处于一种国弱民贫的状态,整个国家依然处于一种旧伤未愈的状态。
伴随着一战的爆发,在这场全球的战争中,中国也参与了战斗,最终中国胜利了,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与了1919年的巴黎和会,然而原本给中国代表团的五个席位到最后却减少到了两个。
最终由顾维钓为代表参与了这场会议,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
“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在这场分赃会议中,列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决定牺牲中国,把原本德国在山东的利益竞然无耻的交给日本。
日本居然也拿出所谓的“协议”,来证实自己在山东的权益。
虽然这些无理的的协议根本不可能成立,然而中国在当时的国际地位,注定成为牺牲品。
“落后就要挨打”,由于长期受到西方列强的剥削,和本国的不安定因素的困扰,使得中国一再落后于其他国家。
在这种敌强我弱的状况下,中国作为弱国,只能备受欺凌。
其实种种迹象归结起来,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太弱了,在列强面前,弱国是没有发言权的。
二、利益是驱动国与国之间合作的最好纽带巴黎和会参加的国家有英、法、美、日、意等二十七个国家,作为瓜分国的主要头目英、美、法等,为了各自的利益都各怀鬼胎,“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亚洲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最后,列强们全然不顾中国的利益,美国为了抑制苏联在亚洲势力,决定任由日本占领中国的领土,而其他国家同样为了各自的利益,完全不顾正义使得中国被人宰割。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内争始末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内争始末巴黎和会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战胜国身份参加的重构世界秩序的和会,虽然中国在和会上的正当要求没有被采纳,而是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欺骗,但巴黎和会上中国还是有收获的。
中国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国和成员国,在随后的华盛顿会议上也算是拿回了山东的主权。
而且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也显示了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
中国代表们――以顾维钧为代表的外交官们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在外交史上经历了一次洗礼。
殊不知当年的代表团内部却并不和谐,有过内争。
我们要从当年参会代表团的组成说起。
巴黎和会代表团的组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在段祺瑞的主政下,经过府院之争,以协约国的身份参与了一战。
但实际上并未派遣军队,尽到参战国的责任,且国内南北对峙,因此协约国部分列强指责中国,不具备参会资格。
北洋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同时展开与南方府的议和,终于有把握参与和会,组建代表团才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陆征祥在民国初年,无论名望还是地位都是代表团团长的不二人选,时任比利时公使的魏宸组因长期协助陆氏筹备欧战议和事宜,也自然跻身代表团成员之列。
1918年一战进入尾声,北京政府积极筹建代表团。
10月15日,内阁会议决定由陆徵祥率代表团赴法国参加和会,陆徵祥以外交部的名义发电,先后邀请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意公使王广圻、驻丹公使颜惠庆、驻比公使汪荣宝为和会全权代表。
颜惠庆接电后,回复外交部,认为中英关系密切,驻英公使施肇基如能参会,裨益良多,故此他推荐施肇基参会。
后来外交部又电文驻法公使胡惟德做好准备参会。
中国政府几乎将驻欧美公使“一网打尽”,希望组成强大的公使团来参会,争取更多的利益。
可惜后来法国政府发函告知与会各国,通知所派全权代表不得超过三人,北洋政府以及陆徵祥只得从中做出取舍,对成员进行充分分配。
他们电告汪、颜、王不能参会,尚祈见谅,但有需要的时候希望他们从中协助。
北京政府决定派遣陆徵祥、胡惟德、施肇基为全权大使,另以顾维钧、魏宸组两人为全权大使兼专门委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
签署《凡尔赛和约》
中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点像押宝。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宝算押着了。
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一列火车上,德国人签下投降书的那一刻,中国也成了胜利者,跻身战胜国之列。
消息传来,国人群情振奋,北京政府放假3天,上万人上街提灯庆祝。
第一次跻身战胜国之列的国人,对“战胜”和“公理”很有期待,战胜已经变成了事实,我们列在榜上,公理似乎也有影子,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了关于战后和平的14点声明,最令人鼓舞的两点是:一、废除秘密外交;二、各国一律平等,尊重弱国小国的权利。
此论一出,不管威尔逊动机如何,弱小国家欢欣鼓舞,中国人也相当兴奋。
中国人满以为,经此世界大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可以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争得关税自主的权利,收回被日本占据的青岛和胶济路,在世界上抬起头来做人。
要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实际贡献,中国并不小。
毕竟有几十万华工在欧洲战场做苦力,挖战壕,修工事,运物资,抬伤员,相当于中国派遣了一支几十万之众的后勤部队。
但当时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新世界”,依然没有走出丛林时代,所谓的公理、正义,不过是好听的外交辞令,巴黎和会是个决定战后国际秩序的会议,但战后的国际秩序却是要按照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来制定。
中国跟多数殖民和半殖民地国家一样,在和会上的命运,如同是砧板上的鱼肉,所差的无非是切给谁而已。
可是,前来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人,以及中国的知识界,对和会有着非常不切实际的幻想。
连老于世故的外交总长陆征祥都一厢情愿地以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理所当然地在和会上名列第一等级,有5位代表。
未加细想,就派出来5位正式代表。
可是,当中国代表团到了巴黎才知道,中国被排在最后一个等级,只能派两人出席和会。
会议开始之后,若干国家经过力争,全权代表人数得以增加,巴西、比利时和塞尔维亚均增加1席,但“中国仍属向隅”。
这让中国很没面子,也一度让率团出席巴黎和会的陆征祥很为难。
代表团经过反复协商,最后决定5人轮流出席,中国代表团的名次顺序为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和魏宸组。
由于陆征祥的身体不好,实际上最有才华的留美学生顾维钧,成了事实上的首席代表,这对中国人在和会上的折冲樽俎,大为有利。
可惜,弱国无外交,在会上占理,却在实际中讨不到半分便宜。
尽管一上来就吃了瘪,脸面无存,但中国代表团还是想在和会上争取最好的结果。
他们的目标,是一揽子解决自鸦片战争以来,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的所有问题。
为此,代表团各个成员还分头备课,写出备忘录。
当然,中国代表团的底线是解决山东问题。
事实上,中国代表团在和会上所能据理力争的也只有山东问题。
1919年1月28日,中国代表顾维钧关于山东问题的陈词,一度使这个问题闪现出一丝曙光。
可惜,巴黎和会不是公平的辩论赛,大家都是来做交易分糖果的。
尽管欧洲列强跟日本有矛盾,但鉴于日本的实力,绝没人乐意为了中国而开罪日本。
五强之中,最强的是英、法、美三国,法国一向对华不友好,此次和会,与会的法国总理自始至终对中国代表态度恶劣。
英国人在实质上也更倾向于日本。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会上,虽然反复强调公理和正义,呼吁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秩序。
可惜,他的这种秩序是要靠建立国际联盟来实现的,而建立这个联盟,必须得到5大国之一日本的支持。
因此,只要日本坚持非要山东不可,美国人势必只能答应。
所以,在那一瞬的曙光过后,在巴黎的中国人,迅即陷入黑暗之中。
最后,美国人也找到一个借口,为自己的背信开脱,这个借口就是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
这个换文,是在日本的压力和“善意”下,基本按照日本的意思,承认了日本对于胶济铁路的权利。
“五四”闹起来的学生们,一腔怒火烧了赵家楼。
其实,无论学生闹不闹,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都是不可挽回的。
面对国内汹汹的民情,中国代表所能做的也只剩下拒绝签字了。
事实上,也只能拒绝签字,因为即使没有留法学生的包围,中国使团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在和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五四”运动激昂的民意,那种认为“中国就要亡”的危机感,其实不仅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处境真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其实1919年的中国,要比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时候,有了变化。
日本已经改变了当初的强硬政策,开始怀柔。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虽然依旧被人看不起,但还多少得到了一点来自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好处,两国的租界收回了,在华的财产也没收了。
但是,此时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知识界,却是受挫折感最强的时刻,因为原先的期待太大,此时落差也就更大。
这也是为什么1915年中国在最危险的时候,没有发生类似“五四”这样的运动,而恰恰在4年之后的1919年才涌现这样大规模群体性抗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