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六章 第三节化学平衡移动学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1.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了解化学平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2.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 教科书、教学课件、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备好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对化学平衡产生兴趣。
2. 教学: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实验:进行关于化学平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培养其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4. 讨论与总结: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引导学生思考。
5. 作业布置:布置化学平衡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馈1. 课后作业的批改与讲解。
2.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感受和问题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化学平衡的概念2.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3.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七、课后拓展1. 让学生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2. 带领学生多角度地了解化学平衡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1. 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范本,希會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化学平衡移动技巧教案
高二化学平衡移动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基本技巧,能够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平衡移动的计算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平衡移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化学平衡移动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2.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酸碱中和实验所需的试剂和玻璃仪器。
2. 实验环境,安全的实验室环境和教师指导下的实验操作。
3. 教学资料,化学平衡移动的案例分析和计算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化学平衡移动的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 理论讲解,教师讲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平衡常数、反应物浓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3. 实验操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计算分析,通过实验数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平衡移动的计算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平衡移动的技巧和方法。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化学平衡移动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平衡移动的理解和应用。
6. 总结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思考化学平衡移动的意义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基本技巧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实验操作中,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教学案-人教版
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教学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平衡的含义2.熟练运用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化学平衡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化学平衡的概念2.平衡常数和反应系数3.化学平衡原理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5.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6.化学平衡的计算题和实验题分析三、教学重点1.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原理2.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四、教学难点1.化学平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实际问题中应用平衡常数计算五、教学方法1.讲授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先进行讲述,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分享自己的想法与看法。
2.展示实验和设想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求证,建立完成实验的思想,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3.多媒体教学,展示化学反应原理、平衡计算题讲解等,以图像化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六、教学流程1.学习前导入(10分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什么是化学反应?为什么学习化学平衡很重要呢?2.观摩实验(10分钟):教师示范实验、反应原理的讲解。
3.理论学习(70分钟):分为三个部分,化学反应的概念、平衡常数及其计算方法、平衡常数的应用。
4.讲解实验题(20分钟):教师选取实验题,进行讲解。
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5.学生自学小结(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笔记整理,可以再提问。
6.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七、教学时间分配授课时长:2课时(120分钟)八、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明确化学平衡的基本定义、特点和特性。
2.学生能够准确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以及根据不同的条件改变平衡常数。
3.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在化学平衡问题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4.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5.学生疑惑解答,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能进行展示交流。
以上就是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教学案-人教版,希望能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
《第三节 化学平衡——等效平衡、图像》专题学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等效平衡》专题学案一、原理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只有起始加入物质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即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可逆反应,不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抑或正、逆反应同时开始,都可以建立相同的平衡,这些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二、判定以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为例 ㈠、在恒温、恒容条件下1、若m+n ≠p+q ,把所给物质按照化学计量系数完全转化为参照平衡的初始状态,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相等,就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练习① 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mmol 的A ,nmol 的B ,发生以下反应:mA(g)+nB(g) pC(g),平衡时C 的浓度为wmol /L,若保持容积和温度不变,起始时加入amolA,bmolB,cmolC.使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wmol /L,则a,b,c 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A 、a:b:c =m:n:pB 、a:b =m:n,c +ap /m =pC 、mc /p +a ═m ,b +nc /p =nD 、a =m /3,b =n/3,c =2p/3练习② 在t ℃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放入1molA 和1molB,发生以下反应:A (s )+B(g) C(g)+2D(g),平衡时C 的质量分数为m ﹪, 保持容积和温度不变,若按以下配比将物质放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 的质量分数仍为m ﹪的是( )A 、2molA +1molB B 、2molD +1molA +1molB +1molCC 、1molC +2molD D 、1molC +1molD练习③ 将2molSO 2和2molSO 3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以下反应:2SO 2+O 2 2SO 3,达到平衡时SO 3为nmol. 相同条件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容积相同的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分别到平衡时SO 3物质的量大于nmol 的是( )A 、2molSO 2+1molO 2B 、4mol SO 2+1molO 2+1molSO 3C 、3molSO 2+1molSO 3D 、2mol SO 2+1molO 2+2molSO 3练习④ 在一定温度下,把4mol 气体A 和5mol 气体B 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4A (g )+5B(g) 4C(g)+6D(g),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d 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A,B,C,D 的物质的量(mol),如果a,b,c,d 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几种物质的体积分数仍跟上述平衡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白.⑴若a =0, b =0,则c = ;d = ;⑵若a =1,则b= , c = ;d = ;⑶a,b,c,d 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 和c,另一个只含b 和c )催化剂 高温高压2、若m+n=p+q,把所给物质按照化学计量系数完全转化为参照平衡的初始状态,对应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就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学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一、化学平衡的移动:【学生阅读课本P44——P45后回答】: 1、概念: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3、移动的方向:由v 正和v 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 正=V 逆 ,平衡不移动。
②若V 正>V 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 正<V 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结果:新条件下的新平衡 【过渡】:哪些条件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浓度:2、温度: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4、催化剂: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一)、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活动与探究2 ]:2NO 2 N 2O 4 放热反应红棕色 无色旧平衡V 正=V 逆条件改变v 正≠v 逆一段时间后 新平衡V '正=V '逆现象:【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2、【讲解】:温度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都会产生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同,温度的变化对吸热反应的速率比放热反应的速率影响大。
具体表现在: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增大的倍数不一样,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
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降低的倍数不一样,吸热反应降低的倍数大。
注意: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化学平衡,使平衡发生移动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注意: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化学平衡,使平衡发生移动【练习4】在高温下,反应2HBr H2+Br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A、保持容积不变,加入HBr(g)B、降低温度C、升高温度D、保持容积不变,加入H2(g)(二)、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②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注意:(1)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8 反应产物 总熵与□ 29 反应物 总熵 (4)反应的熵变 ΔS 为□ 30 正值 , 31 增加 反应, 32 之差。 熵变的数值通常是□ 为熵□ 熵□
增加 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而有些熵减小的反应在一定条件
下也可以自发进行。因此熵变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 又一个因素,但也不是唯一因素。
33 温度、压强 (5)在□
20 混乱度 的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3)熵是用来描述体系□ 21 S ,熵值越大,体系□ 22 混乱度 越大,在同一条件下,不 □ 23 不同 ,而同一物质的熵与其 □ 24 聚集 状态及 同物质的熵□ 25 外界 条件有关,如对同一物质来说,S(g)□ 26 □
> S(s)。
27 > S(l)□
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
34 焓变 和□ 35 熵变 共同影响的结果,反应方向的 是反应的□ 36 ΔH-TΔS 判据为□ 37 ΔH-TΔS<0 □ 。 ,反应能自发进行;
38 □ 39 □
ΔH-TΔS=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40 温度、压强 一定的条件 这个判据用文字表述为:在□ 41 ΔH-TΔS<0 的方向进行,直至达 下,自发反应总是向□ 42 平衡 状态。此判据指出的是在 □ 43 温度、压强 一定的 到□ 44 趋势 ,即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条件下,反应自动发生的 □ 它并不说明在该条件下可能自发进行的反应能否实际发生。
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 1 正反应 方向移动,此时 v 正□ 2 > v 逆; 浓度,平衡向□ 3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反之,如果□ 4 逆反应 方向移动,此时 v 正□ 5 < 化学平衡向□ ,可使 v 逆。
2.3化学平衡 导学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1课时)导学案 【使用说明】 1、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5-28页,划出重要知识,独立、规范、认真完成预习案及预习检测,并熟记基础知识。
2、 结合课本知识独立思考,AB 层同学规范完成学案合作探究,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
【学习目标】 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2.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3.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
4.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体验学习乐趣【重、难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自主学习【导学过程】温故而知新 一、什么叫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哪些特点? 可逆反应的特点:条件同一、反应同时、方向对立二、阅读课本25页了解固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与结晶过程。
三、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在反应CO+H 2O CO 2+H 2中,将0.01molCO 和0.01mol H 2O (g)通入1L 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浓度不变 1、 反应刚开始时: 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_ 生成物浓度为_________,逆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2、反应过程中: 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生成物浓度__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 3、一定时间后,必然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t 1时刻后, v 正= v 逆 即正反应消耗的量与逆反应生成的量相等,反应物和生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四、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____________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__________________相等,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不再发生变化,反应混合物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简称______________2、化学平衡的性质:⑴、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变,——条件不变是基础⑵、研究对象: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一般不会出现平衡状态——可逆反应是前提⑶、本质:_____________即同一物质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________相等是实质⑷、现象:反应混合物组成成分的________保持不变——_________不变是标志3、化学平衡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4、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和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是判断平衡的两大主要标志(注:这里不再详细阐述,不清楚的同学复习必修2相关课题) 自主检测 1、一定条件下,反应N 2+3H 2 2NH 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 -H 键形成 B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 -H 键断裂 C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 -H 键断裂 D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 -H 键形成 2、在一定温度下,向aL 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 气体和2molY 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 、容器内X 、Y 、Z 的浓度之比为1:2:2D 、单位时间消耗0.1molX 的同时生成0.2molZ 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固)+3B(气) 2C(气)+D(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 B 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4、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气)+3B(气) 2C(气)+2D(固)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 的生成 速率与C 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③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 、B 、C 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 3amolB ⑧A 、B 、C 、D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⑧ B.②⑤⑧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⑧合作探究【课题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 正__________v 逆,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课题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学生阅读P26-27 [演示实验2-5], [演示实验2-6]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反应方向移动。
学案3:2.3.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通过温度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并掌握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2.了解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并进一步探讨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从而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3.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归纳勒夏特列原理。
新知导学一.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升高温度,平衡向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方向移动二.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加入催化剂可以大大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它可以降低反应的,从而提高活化分子,从而增大反应速率,但是由于催化剂能够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
2.催化剂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反应混合物中的含量,但是使用催化剂能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
三.勒夏特列原理1.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则平衡将向着能够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注意事项(1)研究对象一定是处于平衡状态的。
(2)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判断“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时的平衡移动方向。
(3)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是“”外界条件的改变,但不能完全“”这种改变。
课堂互动探究探究一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原理:ΔH=-56.9 kJ·mol-1实验步骤:三只相同的圆底烧瓶盛有完全相同的上述平衡混合气体(颜色相同),将两只烧瓶分别浸入盛有热水和冰水的烧杯中,另一只烧瓶置于常温下(比较颜色)。
放置一段时间,直至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实验现象:实验内容烧瓶放入热水中烧瓶放入冰水中实验现象反应体系的颜色加深反应体系的颜色变浅由此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归纳总结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
在可逆反应里,若正反应为放(吸)热反应,逆反应必为吸(放)热反应。
正、逆反应的热量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
2.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升高温度,使v(吸)和v(放)都增大,但吸热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更大,即v(吸)>v(放),所以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反之,降低温度,v(吸)和v(放)都减小,但吸热反应速率减小的程度更大,即v(吸)<v(放),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课时作业及答案
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移动一、单项选择题1.(2011·北京东城一模)在1 100 ℃,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O(s)+CO(g)Fe(s)+CO2(g)ΔH=a kJ·mol-1(a>0),该温度下K=0.26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生成1 mol Fe,则吸收的热量小于a kJB.若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则化学平衡正向移动C.若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c(CO)=0.100 mol/L,则c(CO2)=0.026 3 mol/L2.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NO(g)+CO(g) 12N2(g)+CO2(g)ΔH=-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3.(2011·厦门模拟)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 I-3(aq)。
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aq)+I-(aq)I-3(aq)的ΔH>0A.反应IB.利用该反应可以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C.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苯,平衡不移动D.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04.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 B(g)+2C(g),且达到平衡。
当升高温度时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气态C.物质A一定为非气态,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D.若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则平衡向右移动5.(2012·河北模拟)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 A(g)+n B(g)q C(g)ΔH>0,C的体积分数变化如下图实线a所示,若开始只改变某一条件,C的体积分数如下图虚线b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压B.所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剂C.所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D.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6.反应N 2O4(g)2NO2(g)在温度为T1、T2(T2>T1)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如下图所示。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平均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
3.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4.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常见简单化学反应的方向。
5.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6.理解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
7.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速率常数 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1)根据图表中数据和定义计算:v (X)=X 的浓度变化量(mol·L -1)时间的变化量(s 或min 或h ),即v (X)=|Δc |Δt =|Δn |V ·Δt ,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容器或溶液的体积,不能忽视容器或溶液的体积V ,盲目地把Δn 当作Δc 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同时还要注意单位及规范书写,还要根据要求注意有效数字的处理。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对于反应“m A +n B===p C +q D”,有v (A)∶v (B)∶v (C)∶v (D)=m ∶n ∶p ∶q 。
2.速率常数(1)假设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为a A(g)+b B(g)===c C(g)+d D(g),其速率可表示为v =kc a (A)c b (B),式中的k 称为反应速率常数或速率常数,它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
不同反应有不同的速率常数。
(2)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对于基元反应a A(g)+b B(g)c C(g)+d D(g),v正=k正·c a (A)·c b(B),v逆=k逆·c c(C)·c d(D),平衡常数K =c c (C )·c d (D )c a (A )·c b(B )=k 正·v 逆k 逆·v 正,反应达到平衡时v 正=v 逆,故K =k 正k 逆。
第三节化学平衡学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学案【复 习】 : 一、可逆反应:在 下,既能向 同时又能 的反应。
特征是 练习1: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 2和由O 18原子组成的O 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前,O 18存在于( )A 、只存在于氧气中B 、只存在于SO 3中C 、只存在于SO 2和SO 3中D 、SO 2 、SO 3 、O 2中都有可能存在。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 1、化学平衡的建立 以CO(g)+H 2O(g) CO 2(g)+H 2(g)反应为例: 在一定条件下,将0.01 mol CO 和0.01 mol H 2O(g)通入1 L 密闭容器中,开始反应:(1)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 ,正反应速率 。
生成物的浓度为 ,逆反应速率为(2)反应进行中反应物的浓度 ,正反应速率 。
生成物的浓度 ,逆反应速率 。
(3)肯定最终有一时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 ,此时,反应物的浓度 ,生成物的浓度也 ,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如上图所示。
2、化学平衡状态 定义:。
3、化学平衡的特征:(1).条件: (2).对象:(3). 等:(4). 动:(5). 定:练习2: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内充入N 2和H 2合成氨,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最后降为零。
C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最后相等。
D 、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练习3:在一定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的 CO 和水蒸气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O(g)+H 2O(g) CO 2(g)+H 2(g),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
对该平衡状态描述正确的是 ( ) A. 正反应速率等于零 B. 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C. 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D. 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以A(g)+2B(g)3C(g)为例(1)直接标志:①速率关系:v 正=v 逆(实质):同种物质,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2014届高考化学三轮复习题:第六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移动(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在1 100 ℃,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O(s)++CO2(g)ΔH =a kJ·mol-1(a>0),该温度下K=0.26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生成1 mol Fe,则吸收的热量小于a kJB.若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则化学平衡正向移动C.若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c(CO)=0.100 mol/L,则c(CO2)=0.026 3 mol/L解析:生成1 mol Fe吸收a kJ热量;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升高,逆反应速率也升高,只是对该吸热反应而言,正反应速率升高得更多,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反应过程中压强不变;平衡时,c(CO2)=c(CO)×K=0.026 3 mol·L-1。
答案:D2.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NO(g)+12N2(g)+CO2(g)ΔH=-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解析:提高速率,不宜降低温度;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降低。
答案:B3.I 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3(aq)。
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A.反应I2(aq)+I-I-3(aq)的ΔH>0B.利用该反应可以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C.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苯,平衡不移动D.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0解析:根据表中数据,温度升高时,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项错误;向混有碘单质的硫粉中加入含有I-的溶液,碘单质能溶解,B项正确;向平衡体系中加入苯,I2能溶于苯,c(I2)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项错误;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温度不变,因此平衡常数不变,D项错误。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六章 第三节化学平衡移动精讲课件
利用NO2与N2O4的转化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实验原理。
(1)反应2NO2(g)
动的方向。
N2O4(g)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
且 NO2 为红棕色, N2O4 为无色,利用颜色的变化判断平衡移
(2)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NO2的方向移 动,颜色加深;降低温度,平衡向生成N2O4的方向移动,颜 色变浅。 (3)浓H2SO4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项正确。
答案:(1)< (2)CD
针对训练
2.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 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g) ( ) B.降低温度 D.更换催化剂
催化剂 CO 2(g)+H2(g)
ΔH<0;
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增加压强 C.增大CO的浓度
催化剂
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
变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2NO+2CO 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下表: 2CO2+N2。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
时间/s c(NO)/ (mol·L- 1)
0 1.00× 10-3
1 4.50× 10-4
Ⅰ.若只增加A的量,则A的转化率减小,B的增大。
Ⅱ.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A和B的量,平衡正向移
Ⅲ.若不同倍数地增加A和B的量,相当于只增加一种物质的 量,同Ⅰ。 (3)若各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比=各自的化学计量数比,则 各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
【例 2】
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 NO 会破坏
2 2.50× 10-4
2025届高中化学高考复习学案: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答案在最后)掌握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和勒夏特列原理。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1.化学平衡移动(1)定义:由原有的平衡状态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叫化学平衡移动。
(2)过程示意图2.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1)根据速率判断①v正>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v正<v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v正=v逆,平衡不移动。
(2)根据体系中各组分含量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的结果,如果是使体系中产物含量(如物质的量、浓度或百分含量等)增大,则平衡正向移动;反之则逆向移动。
3.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a A(g)+b B(g)⇌m C(g)ΔH<0达到了平衡状态,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如下:4.两类特殊情况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化学平衡没影响。
(2)“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充入惰性气体→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充入惰性气体→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师说·助学】同倍数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
5.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等),平衡将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易错诊断】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
1.向平衡体系FeCl3+3KSCN⇌Fe(SCN)3+3KCl中加入适量KCl固体,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颜色变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2NO2(g)⇌N2O4(g)的平衡体系,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s)+CO2(g)⇌2CO(g)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CO2)和CO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平衡的移动,等效平衡学案
8、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氮氢合成氨的反应达到了平衡,容器中含有0.1摩N2、0.3摩H2、0.1摩NH3,若维持原来的条件,向该容器中再同时加入0.1摩N2,0.3摩H2,0.1摩NH3,则( )
A.正、逆反应速度同时增大,平衡不移动
B.正、逆反应速度同时增大,NH3的百分含量升高
C.平衡不移动,只增大容器内压强
D.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容器内压强不一定增大
7、一真空密闭容器中盛有amolPCl5,加热到200℃时发生如下反应:
PCl5(g)PCl3(g)+Cl2(g)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百分比为M%,若在同一温度和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2amol PCl5,反应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百分比为N%,则M与N的关系是()
5、在C(s)+CO2(g) 2CO(g)△H=+172kJ/mol的平衡体系中,下列
3.请绘制出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只改变其中一个外界条件速率时间
图像(V—t图)。
【高考真题】
利用5分钟时间完成下题,分析本题考察的主要知识内容,并能进行展讲。
有两只密闭容器A和B,A容器有一个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内保持恒压,B容器能保持恒容。起始时向这两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的体积比为2∶1的SO2与O2的混和气体,并使A和B容积相等(见下图)
【综合训练】
1、在一定条件下,N2O4 2NO2△H>0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当分别改变下列条件时,填入N2O4分解率与原分解率的比较情况(增大、减小、不变)。
(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通入二氧化氮使体系压强增大一倍,
则达到平衡时N2O4分解率
(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通入氖气使体系压强增大一倍,则达到平衡时N2O4分解率_____。
高三年级化学学案.化学平衡的移动2doc
高三年级化学学案学习内容:化学平衡的移动学习目标:让我们明白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产生何种影响,并能够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学习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结合相对运动的相关知识迁移理解学习重点: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学习提纲:1课时一、知识回顾1、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对于由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引起浓度变化时化学反应速率,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
2、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可以根据总则,来判断。
二、运用已知分析得出结论,并用实验验证结论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增加反应物浓度的瞬间,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V正此瞬间生成物浓度不变,逆反应速率V逆,V正V逆,根据相对运动知识可知可逆反应向反应方向移动。
反之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V正此瞬间生成物浓度不变,逆反应速率V逆,V正V逆,根据相对运动知识可知可逆反应向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瞬间,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V正,此瞬间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V逆,V正V逆,根据相对运动知识可知可逆反应向反应方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瞬间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V正,此瞬间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V逆,V正V逆,根据相对运动知识可知可逆反应向反应方向移动。
(2)其V-t图象和改变浓度之间的关系为:(3)实验验证:见教材26-27页实验2-5和实验2-6,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边的表格中。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当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时正反应速率增加的数值逆反应速率增加的数值,即V正V逆,平衡向着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当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时正反应速率减小的数值逆反应速率减小的数值,即V正V逆,平衡向着反应方向移动。
反之当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时,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加的数值逆反应速率增加的数值,即V正V逆,平衡向着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的数值逆反应速率减小的数值,即V正V逆,平衡向着反应方向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化学平衡移动
1.理解外界条件(温
度、压强、浓度、催化剂)
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
其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平衡的
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
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梳理基础
一、化学平衡移动
1.概念。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________,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_________。
这种由_______向________变化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过程。
3.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____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____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____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二、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如下:
2.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________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答案:梳理基础
一、
1.浓度压强温度改变新的化学平衡状态一种平衡状态另一种平衡状态3.(1)>(2)=(3)<
二、
1.正逆气体分子数减少气体分子数增多吸热放热
2.减弱
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水解反应NH+4+H2O 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
2.已知反应:
2CH3COCH3(l) CH3COCH2COH(CH3)2(l) ΔH<0;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
3.反应:CO(g)+H2O(g) CO2(g)+H2(g) ΔH<0;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CO 的浓度为提高CO的转化率( )
4.SO2(g)+2CO(g) 2CO2(g)+S(l) Δ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
5.在Na2S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H2SO4溶液后红色褪去能证明Na2SO3溶液中存在SO2-3+H2O HSO-3+OH-水解平衡( )
6.某一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若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了,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7.若平衡发生移动了,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 )
答案:判断正误
1.× 2.× 3.× 4.× 5.× 6.×7.√
1.对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⑥使用了适宜的催化剂
A.②⑤ B.①②
C.③⑤ D.④⑥
答案:A
2.(2013·北京卷)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
B.
t/℃25 50 100
K W/10-14 1.01 5.47 55.0
C.
D.
c(氨水)/(mol·L-1) 0.1 0.01
pH 11.1 10.06
解析:存在平衡2NO2N2O4,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NO2方向移动,A正确;水的电离是可逆过程,升高温度K W增大,促进水的电离,B正确;催化剂不能影响平衡移动,C错误;弱电解质电离存在平衡,浓度越稀,电离程度越大,促进电离,但离子浓度降低,故氨水的浓度越稀,pH值越小,D正确。
答案:C
3.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SO2(g)+2CO(g) 2CO2(g)+S(l) ΔH < 0。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解析: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平衡前容器内压强逐渐变小,A项错误;硫为液体,减少其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B项错误;升温,平衡左移,SO2的转化率降低,C项错误;只有温度的改变才能影响反应的平衡常数,故D项正确。
答案:D
4.已知: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升温增压 B.降温增压
C.升温减压 D.降温减压
解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降低温度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因此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B
5.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SO2、O2、SO3三种气态物质建立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对反应[2SO2(g)+O2(g)2SO3(g),ΔH < 0]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1)加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平衡________移动。
(2)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3)增大反应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4)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解析:(1)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图像上应该出现“断点”,且应在原平衡的反应速率之上;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相同,则改变条件后的速率线应该平行于横坐标轴,图像为C。
(2)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图像上应该出现“断点”且应在原平衡的反应速率之上。
因题给反应的正反应放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所以v正′<v逆′,图像为A。
(3)增大反应容器体积即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图像上应该出现“断点”且应在原平衡的反应速率之下。
因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所以v正′<v逆′,图像为D。
(4)增大O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会“突然增大”,图像上出现“断点”且应在原平衡的反应速率之上,但逆反应速率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逐渐增大,图像为B。
答案:(1)C不(2)A逆反应(3)D逆反应(4)B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