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了马蜂窝教学设计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中捅马蜂窝事件的原因和后果;(2)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2)学会通过故事情节,推测作者想要传达的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2)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
难点:让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关爱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故事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2. 学生准备:预习故事,了解故事梗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故事梗概。
2. 自主学习:(1)学生默读故事,理解捅马蜂窝事件的原因和后果;(2)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故事中的道理;(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一理念。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2)学生谈收获,反思自己的行为。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故事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捅马蜂窝的续写故事;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关爱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心理。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自主发现故事中的道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五册第四单元《自然奇观》章节,详细内容为《捅了马蜂窝》一文。
通过描述作者儿时捅马蜂窝的趣事,引导学生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认识自然界的奇妙,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PPT、马蜂窝模型。
2. 学具:学习笔记、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马蜂窝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马蜂窝的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 课堂讲解:a. 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挂图,引导学生观察,讲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式,用自己的话描述马蜂的生活习性。
六、板书设计1. 《捅了马蜂窝》2. 内容:a. 马蜂生活习性:群居、建筑巢穴、捕食。
b. 观察方法:仔细观察、思考分析、表达清楚。
c. 表达方法:用词准确、句子通顺、形象生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观察一种小动物,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写一篇观察日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马蜂生活习性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其他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进一步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组织一次观察日记分享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篇1文本解读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
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一段难忘的回忆————因好奇冒失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同时引发出我们的思考:人类要善待动物,要能与动物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及做事切勿冒失,要多为他人着想。
设计理念本文内容浅近,思考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充满情趣、描写深入细致、人文性较强。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
”还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文教学,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质疑探究,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生活对话。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简述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态度的转变。
(3)体会并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合作探究,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尤其是最后一段。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3)搜集、展示资料,交流自己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物世界》,第3节“捅了马蜂窝”。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群体结构和蜂巢的特点;探究马蜂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群体结构和蜂巢特点,认识到马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马蜂的生活习性和蜂巢特点。
2. 教学重点:马蜂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马蜂模型、蜂巢实物、PPT课件。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马蜂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马蜂的生活习性和群体结构,让学生了解马蜂的生活特点。
3. 实践探究:a. 观察马蜂模型和蜂巢实物,让学生了解蜂巢的结构和特点。
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马蜂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了解马蜂蜇人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遇到马蜂蜇伤的处理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马蜂的生活习性a. 群居昆虫b. 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c. 以花蜜、昆虫为食2. 马蜂的群体结构a. 蜂王b. 工蜂c. 雄蜂3. 马蜂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a. 利:传粉、捕食害虫b. 弊:蜇人、破坏农作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自己家乡的马蜂种类、生活习性和蜂巢特点。
2. 答案:根据观察和调查,描述马蜂的种类、生活习性和蜂巢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和蜂巢特点,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其他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蜂巢特点,进一步认识昆虫世界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探究环节中学生对马蜂模型和蜂巢实物的观察。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篇一:《捅马蜂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并积累7个词语;说出主要内容。
2、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3、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感受作者童年时候的莽撞,懂得这莽撞源于天真、无知。
教学重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的语句。
教学难点:懂得童年的莽撞源于天真、无知。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师:由于我们的幼稚,一些小小的冒失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1、介绍马蜂知识。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捅马蜂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小时侯冒失地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蛰伤的一段经历。
过渡:“捅马蜂窝”这件事不仅我想做,连奶奶也要做,为什么?哪里可以找到?(在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中可以找到。
)2、分角色朗读对话。
(第一节到第三节)交流问题:1、23、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自由读文4-6小节,(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有趣”、“难以抑制”“迟疑”、“胆怯”“惊呆”“生怕”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4、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5、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过渡:对,有好奇心,才会有无限乐趣。
正是由于好奇心,才有了“捅马蜂窝”的故事发生。
6、体会朗读过渡:但最终好奇心战胜一切。
这一捅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一)自读自悟,品味含义。
(二)理解:不顾一切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3、书上还有表达它“不顾一切”意思的词语,自己找一找。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捅了马蜂窝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捅了马蜂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捅了马蜂窝》一文。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小作者捅马蜂窝的经历,通过事件的发生、发展,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
难点:体会作者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生活中与大自然互动的经历,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掌握书写。
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分析课文结构。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思考。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体会作者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8.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捅了马蜂窝》2. 生字词:捅、马蜂、窝、惊慌、躲避、教训、和谐、共处3. 课文结构:事件发生、发展、结果、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认识。
答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指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一种状态。
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从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不乱扔垃圾等。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 朗诵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诵对话。
3. 通过“我”狩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伎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你们五彩斑斓的童年里,有没有过顽皮, 有没有过冒失,出没出过丑,淘没淘过气呢?童年总是那么富裕童真童趣。
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一齐去回味一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板书课习题“捅了马蜂窝”)二、整体知趣⑴介绍马蜂、马蜂窝(课件出示)⑵自由朗诵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⑶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⑷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依照什么顺序汇总的,划分段落。
三、研读品趣⑴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诵小搭档和作者的对话局部,领会作者出于什么原因捅了马蜂窝?⑵品读句子,领会我的态度和我的心田变化。
课件出示:“我?我不敢?我是来狩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我敢。
我是来狩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
”⑶句子训练,感受作者个性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的个性和心理。
课件出示:“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
”能把这些词换一换吗?换完后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这个孩子的话()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去。
”⑷我的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在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情况,“我”又是怎么做的呢?请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⑸分角色朗诵扮演捅马蜂窝的过程,领会捅马蜂窝时的恐怖和紧张。
四、自学悟趣⑴冲动是魔鬼,大家默读剩下的局部,看看作者得自些后果?(课件播放动画)⑵作者被马蜂蜇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一说。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9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作者分享了9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捅马蜂窝》教案篇一【教学构想】本课内容浅近,思考明晰。
叙事生动,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这篇文章较突出的是充满情趣、深入细致的描写。
文章每处的描写都有其明显的作用,抓住它们,就能很好地建构整个课堂的流程。
文章开篇的描写,为马蜂窝提供了存在的背景,又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爷爷的后院,“很少人去”,“里面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成了“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
那里有“筷子粗肥大的蝗蚓”,有“团团飞舞的小蜢虫”,自然也就有了马蜂的踪影,有了爷爷窗檐下壮观的马蜂窝了。
这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既给了马蜂生存和活动的机会,也滋养了一个活泼好动、顽皮莽撞的“我”,这就使“捅马蜂窝”事件的发生成为了可能。
文章对话描写共有两处,都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处是爷爷姐姐的对话。
奶奶的抱怨、爷爷的警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马蜂真有那么厉害吗?“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多简童啦,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
一处是爷爷与“我”的对话。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的这句话,在还心有余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它“真像一个英雄”,敢于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一个死”。
文章较精彩较细致的是心量描写。
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红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表现了“我”的成熟和长大。
听了爷爷奶奶的对话,“我”心中“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渴望,那多么有趣啊!那颗好奇的心,在爷爷“捅不得,捅不得”的劝阻声中,越发鼓动起强烈的愿望。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自然科学》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动物的社会行为”,具体内容为第2节“捅了马蜂窝”。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马蜂的社会结构、生活习性以及马蜂对人类生活的益处与潜在威胁。
通过该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马蜂的社会行为特点,认识到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描述马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动物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马蜂的社会结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马蜂窝模型、马蜂图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色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马蜂窝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马蜂窝的外观,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马蜂为什么会筑巢在这里?”2. 知识讲解(10分钟)①介绍马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
②讲解马蜂对人类生活的益处与潜在威胁。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观察记录表,教师巡回指导。
6. 情感教育(5分钟)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马蜂的社会结构蜂王工蜂雄蜂2. 马蜂的生活习性筑巢取食繁殖3. 马蜂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益处威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选择一种动物进行描述。
答案示例:我观察了小区里的蚂蚁,它们有着严密的社会结构,分为蚁后、工蚁、兵蚁等。
蚂蚁善于寻找食物,通过触角传递信息,共同搬运食物回巢。
2. 拓展延伸: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昆虫的社会行为,并与同学分享。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五册第四单元“生活的智慧”中的《捅了马蜂窝》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课文内容解析、主题思想探讨及修辞手法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 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捅马蜂窝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结合工具书预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解析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讲解生字词。
a. 背景介绍b. 课文内容解析c. 修辞手法分析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讨论。
5.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主题思想,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捅了马蜂窝》2. 主要内容:a. 生字词b. 课文大意c. 修辞手法3. 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并注音。
b. 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话。
c.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自然、生命的看法。
2. 答案:a. 见课后生字词表。
b. 示例:秋天来了,树叶像金黄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c.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尝试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b. 推荐阅读:引入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024年《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
2024年《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捅了马蜂窝》,涉及第三章“概率与统计”的第一节“事件的独立性”。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事件独立性的概念,掌握事件独立性的判断方法,以及应用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事件独立性的定义,能够识别两种事件是否独立。
2. 学会运用事件独立性的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应用独立性原理,进行概率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事件独立性的判断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事件独立性的概念及其在概率计算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捅了马蜂窝”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捅了马蜂窝,马蜂飞出来的概率是多少?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如果捅马蜂窝的人换成另一个人,概率会有所改变吗?2. 例题讲解①讲解事件独立性的定义,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②讲解如何判断两种事件是否独立,结合教材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介绍事件独立性的应用,如彩票、保险等领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事件独立性的判断方法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捅了马蜂窝》2. 内容:①事件独立性的定义②事件独立性的判断方法③事件独立性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抛硬币得到正面和掷骰子得到奇数B. 一名同学当选班长和另一名同学当选学习委员②已知事件A的概率为0.3,事件B的概率为0.4,且A与B 相互独立。
求事件A与B同时发生的概率。
2. 答案:①A:不独立;B:独立②0.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贴合度2. 事件独立性定义的清晰性3. 事件独立性判断方法的教授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的贴合度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选择“捅了马蜂窝”这一情景,应确保其与事件独立性的概念紧密相关。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四章《动物的社会行为》,具体内容为“捅了马蜂窝”一节。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蜜蜂的生活习性、社会行为以及与人类的互动等方面展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掌握蜜蜂的社会行为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
3. 增进学生对动物保护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蜜蜂的社会行为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蜜蜂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捅马蜂窝的视频、PPT、蜜蜂模型、观察盒等。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捅马蜂窝的视频引入本节课,让学生了解马蜂窝被捅后蜜蜂的反应,激发学生探究蜜蜂生活习性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展示蜜蜂的基本信息,如生活习性、社会行为等。
(2)讲解蜜蜂的社会行为特点,如分工明确、协作合作等。
3. 实践情景引入(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观察盒中的蜜蜂模型,让学生亲自体验蜜蜂的分工与合作。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与蜜蜂生活习性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与蜜蜂生活习性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捅了马蜂窝2. 内容:(1)蜜蜂的基本信息(2)蜜蜂的社会行为特点(3)动物保护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蜜蜂的社会行为特点。
(2)谈谈你对动物保护的认识。
2. 答案:(1)蜜蜂的社会行为特点:分工明确、协作合作、传递信息等。
(2)动物保护的认识: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要关爱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如蚂蚁、狮子等。
2024年《捅了马蜂窝》教案(通用
2024年《捅了马蜂窝》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通用教材《捅了马蜂窝》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马蜂窝的结构与功能、马蜂的生活习性、人与马蜂的互动关系以及捅马蜂窝的生态影响。
通过学习本章节,使学生了解马蜂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马蜂窝的结构与功能,掌握马蜂的生活习性。
2. 认识到人与马蜂的互动关系,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3. 学会分析捅马蜂窝的生态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捅马蜂窝的生态影响分析。
教学重点:马蜂窝的结构与功能、马蜂的生活习性、人与马蜂的互动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捅马蜂窝的实物或图片、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捅马蜂窝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捅马蜂窝的现象,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捅马蜂窝会带来哪些影响吗?”2. 教学新课(15分钟)(1)讲解马蜂窝的结构与功能。
(2)介绍马蜂的生活习性。
(3)分析人与马蜂的互动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捅马蜂窝的生态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与马蜂有关的例子,分析其生态影响。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他们关注生态保护。
六、板书设计1. 马蜂窝的结构与功能2. 马蜂的生活习性3. 人与马蜂的互动关系4. 捅马蜂窝的生态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你对捅马蜂窝现象的看法。
答案:示例:我认为捅马蜂窝是一种不尊重生命、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我们应该尊重马蜂的生活空间,保护生态环境。
2. 作业题目:列举3个与马蜂有关的生态保护措施。
答案:示例:1. 不随意捅马蜂窝;2. 在户外活动时,避免惊扰马蜂;3. 学习马蜂的生活习性,减少人与马蜂的冲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捅马蜂窝的现象,使学生了解了马蜂的相关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科学》教材第七章第一节“动物的社会行为”,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马蜂的社会结构和行为特点进行讲解。
通过对马蜂窝的观察,让学生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社会行为及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特点。
2. 掌握马蜂与人类的相互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马蜂的社会行为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物模型、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放大镜、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捅马蜂窝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马蜂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a. 展示挂图,让学生观察马蜂窝的结构。
3.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观察实物模型,记录马蜂窝的特点。
b. 各组汇报观察结果,分享观察心得。
4. 例题讲解:a. 出示关于马蜂社会行为的例题。
b.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
c. 教师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点评,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马蜂的社会行为a. 生活习性b. 社会结构c. 与人类的关系2. 观察马蜂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马蜂的社会行为特点。
b. 举例说明马蜂与人类的关系。
2. 答案:a. 马蜂具有明确的社会等级和分工,共同维护巢穴安全。
b. 马蜂可以为农作物传粉,但也会攻击人类,造成伤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捅马蜂窝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引导学生观察马蜂窝时,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恐惧心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关注。
2. 拓展延伸:a. 带领学生实地观察马蜂窝,深入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
b. 探讨如何保护马蜂,减少与人类的冲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导入环节的故事选择与讲述方式。
2. 实践活动中学生对马蜂窝的观察与心理恐惧的应对。
2024年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捅了马蜂窝
2024年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捅了马蜂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趣话大自然》中的《捅了马蜂窝》一文。
文章讲述了小作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捅了马蜂窝,招致马蜂反击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心情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小作者的心情变化,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句子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解析文章:详细讲解文章中的句子,分析作者的心情变化,探讨文章主题。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仿写和心情描述,提高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章《捅了马蜂窝》2. 生字词:捅、马蜂、蜂窝、慌张、惊恐、教训等。
3. 句子解析:通过句子分析,了解作者心情变化。
4. 主题:敬畏自然,珍爱生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我学会了敬畏自然”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通过学习《捅了马蜂窝》这篇课文,我明白了要敬畏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注意保护动植物,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2. 拓展练习:观察生活中的大自然现象,描述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文章内容,提高了语文素养。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拓展知识面。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捅了马蜂窝_教科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捅了马蜂窝_教科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们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所讲的道理,不要冲动,遇事要冷静,要考虑事情的危险性,不要逞强好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3、学会书写13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2、自主学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A.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B.教师询问在自读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困难,学生讨论解决。
C.读后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个自然段写出来的?D.分自然段读课文。
E.研究谈论: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分几个部分来学习比较好理解呢?F.教师小结。
3、细读课文,读中感悟,理解内涵。
(1)研究第一部分,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要?为什么?(2)研究第二部分A “我”在打猎途中遇到了什么事情?B “我”看到了什么情景?读一读,这说明了什么?(读,感受孩子们的恐惧。
)C 马蜂窝什么样呢?谁来读一下?(3)研究第三部分A “我”和这群孩子们怎样对话?B 这群孩子对“我”是什么态度?从那里看出来的?C “我”又是什么态度?“我”的内心有怎样的变化?D 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E 我被激怒以后,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的动作的词语。
F “我”的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请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G 在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情况,“我“又是怎么做的,呢?H 分角色朗读这一段内容,体会孩子们对“我”的刺激,及“我”是如何被激怒而逞强的。
(4)研究第四部分。
A “我”被蛰得怎么样?B 此时我又是怎么想的?C 你想对主人公说些什么?(5)教师总结全文A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我”明知道捅马蜂窝是危险的,为什么还要去捅?B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C 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能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吗?板书设计:发现马蜂窝受激将捅马蜂窝捅马蜂窝做事不要冲动、别逞强好胜捅了马蜂窝逃命要冷静、要考虑事情的后果结果被蜇反思不要逞强教学反思对学生来讲,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到六年级都是很困难的。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4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4篇《捅马蜂窝》教案篇一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教材简析: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他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
处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就象一种罪孽,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并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本文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主观参与意识,在互赏互助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合作学习设计:我任教的班级是一个不足30人的小班,针对班里学生知识基础不等,思维反映快慢有别,自学能力高低不均但学习态度端正等实际情况,课前组织了四人学习小组,尽量使每一个小组之间的实力相对均衡。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活动步骤:1、我为什么又后悔了呢?自渎课文第二大段,画出描写我思想变化的句子。
2、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要求:组长安排组员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
每个组员针对一句话说说理解。
有不同意见时等同学发言完毕,再说自己的理由。
各小组自行设计汇报的方式进行汇报。
3、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第二次合作学习是围绕教学重点,使学生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这正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
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统一呢?活动步骤:1、课文学习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2、小组交流:1)、每位组员读自己所写的感受。
2)、针对组员的内容进行修改、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捅了马蜂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2.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多姿多彩的,充满欢声笑语,但是童年由于幼稚,也做过许多啼笑皆非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和苏联作家瓦.切尔内绍夫,一起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
2.形近字组词(课件)
(1)指名给形近字组词,教师纠正。
(2)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正确,通顺
4.评价朗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吗?
2.提出不懂的问题。
师生一起解决。
理解词意。
马蜂:
火冒三丈:
敷:
说时迟,那时快:
3.学生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顺的程度。
教师相机检查指导,对拗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四.你能够按照故事的发展过程,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吗?
五.教师小结
“我”为什么要捅马蜂窝?把马蜂窝捅下来了吗?然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真意切的朗读课文。
2.理解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对话。
教学重难点:
理解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由于我们的幼稚,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做过去了一些冒失的事,这些小小的冒失可能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苏联作家瓦.切尔内绍夫一起走进他童年的往事。
二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马蜂”,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马蜂”,它有什么威力?
2. 教师接着板书“窝”,那“蜂窝”又是什么意思?
3.教师继续板书“捅”,如果捅了马蜂窝会怎么样?
4.教师完成板书“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课文的主人公就捅了马蜂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三.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了课文,你有些什么想法?
过渡:
作者本来是来打野鸭的,可是后来没有打野鸭,却捅了马蜂窝,这是为什么呢?是不知道捅马蜂窝的危险吗?
2.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是被其他孩子激怒,才去捅了马蜂窝。
)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请读出来。
3.指名读第二部分。
从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A.“我”在打猎途中遇到了什么事情?生答
B.“我”看到了什么情景?
(其中一个孩子突然把另一个孩子往板棚跟前一推,被推的孩子尖叫了一声,急忙转过身逃读一读,这说明了什么?(读,感受孩子们的恐惧。
)
C.马蜂窝什么样呢?谁来读一读?
(3)学习第三部分
1.“我”和这群孩子们怎样对话?
2.这群孩子对“我”是什么态度?从哪里看出来的?
(嗤!一个头发淡黄的孩子发出了一个无言的嘲笑,……那就让他用竿子捅吧!)
(谁,谁?……除了你还有谁?)
3.“我”又是什么态度?“我”内心有怎样的变化?
(火冒三丈不服气)板书
我被激怒以后,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的动作的词语。
4.“我”的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请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马蜂窝“爆炸”了,我被蜇了)
5.在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情况,“孩子们”和“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演动作,说对话。
(4)学习第四部分
1.“我”被蛰得怎么样?
2.此时我又是怎么想的?
3.你想对主人公说些什么?
四.教师总结全文
五.口语表达
1.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2.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查找资料,如果被马蜂蛰了,我们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