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马蜂窝》教学设计_1

合集下载

《捅马蜂窝》教案

《捅马蜂窝》教案

《捅马蜂窝》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捅马蜂窝事件的真实感受。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学习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捅马蜂窝的经历,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并阐述其作用。

4.情感体验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课文时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对自然的敬畏和关爱。

5.写作训练教师给出一个关于捅马蜂窝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学生提出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的建议。

7.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自然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捅马蜂窝》一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关爱,培养学生关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本文作者林清玄,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

课文讲述了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的故事,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和感悟。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课文运用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捅马蜂窝的过程和作者的内心感受。

修辞手法: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捅马蜂窝》教案三篇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捅马蜂窝》教案三篇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捅马蜂窝》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急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重点:体会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急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敬佩和对自己损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

作为孩童,我们也肯定有过调皮的满意,有过冒失的忏悔。

那布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颜色。

今日,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1、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抽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捅马蜂窝、纠缠、褂子、捣毁、痊愈、沉甸甸、惊魂稍定、粘上去)提示学生: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当读成阴平,念作chén diān diān。

纠缠的“缠”字,留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3、理解词意。

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

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纠缠:绕在一起。

捣毁:砸坏、击垮。

4、学生再读课文,到达读通读顺的程度。

教师相机检查指导,对拗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5、快速扫瞄全文,想一想: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终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挨次来记叙的?(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熟悉和感受。

全文是按事情的进展挨次记叙的。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教师:这篇课文的1~7段,写了“我”捅马蜂窝的经过;8~11段,写了“我”对马蜂性格特点的熟悉和对捅马蜂窝的忏悔态度;第12段,表达“我”希望马蜂重建家园的愿望。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1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

2、在阅读实践中产生不伤害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归纳内容,回忆认知。

(提速)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课,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

(回文读书,引出好奇)(一)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惊呆、惊恐稍定、沉重、舒心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二)体会渴望,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2、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4、体会朗读: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过渡:这一捅下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三、深入领悟,品味词句。

(挖掘词句,以读悟情)(一)、自读自悟,品味含义。

1、指导理解惊呆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二)、体会词语:1、去掉这些词语行不行,为什么?2、你喜欢那个词语,为什么?这种感情还能从哪看出来?3、读一读,体会感情。

(三)、朗读:(四)、不顾一切: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篇1文本解读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

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一段难忘的回忆————因好奇冒失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同时引发出我们的思考:人类要善待动物,要能与动物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及做事切勿冒失,要多为他人着想。

设计理念本文内容浅近,思考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充满情趣、描写深入细致、人文性较强。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

”还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文教学,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质疑探究,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生活对话。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简述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态度的转变。

(3)体会并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合作探究,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尤其是最后一段。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3)搜集、展示资料,交流自己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体会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尝语言。

2、在阅读实践中产生不伤害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归纳内容,回忆认知。

(提速)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连续学习31课,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是根据什么挨次写的?2、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

(回文读书,引出奇怪)(一)扫瞄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专心倾听,你听出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惊呆、惊恐稍定、沉重、舒心过渡:你们看,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消失的渴望(二)体会渴望,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剧烈渴望。

那多好玩!2、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犹如()。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奇怪4、体会朗读: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剧烈渴望。

那多好玩!过渡:这一捅下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三、深化领悟,品尝词句。

(挖掘词句,以读悟情)(一)、自读自悟,品尝含义。

1、指导理解惊呆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二)、体会词语:1、去掉这些词语行不行,为什么?2、你喜爱那个词语,为什么?这种感情还能从哪看出来?3、读一读,体会感情。

(三)、朗读:(四)、不顾一切: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愿饶你。

它要拼命的!3、书上还有表达它不顾一切意思的词语,自己找一找。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篇一:《捅马蜂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并积累7个词语;说出主要内容。

2、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3、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感受作者童年时候的莽撞,懂得这莽撞源于天真、无知。

教学重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的语句。

教学难点:懂得童年的莽撞源于天真、无知。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师:由于我们的幼稚,一些小小的冒失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1、介绍马蜂知识。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捅马蜂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小时侯冒失地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蛰伤的一段经历。

过渡:“捅马蜂窝”这件事不仅我想做,连奶奶也要做,为什么?哪里可以找到?(在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中可以找到。

)2、分角色朗读对话。

(第一节到第三节)交流问题:1、23、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自由读文4-6小节,(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有趣”、“难以抑制”“迟疑”、“胆怯”“惊呆”“生怕”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4、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5、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过渡:对,有好奇心,才会有无限乐趣。

正是由于好奇心,才有了“捅马蜂窝”的故事发生。

6、体会朗读过渡:但最终好奇心战胜一切。

这一捅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一)自读自悟,品味含义。

(二)理解:不顾一切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3、书上还有表达它“不顾一切”意思的词语,自己找一找。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案、教学设计
e.总结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指导。
3.教学评价:
a.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b.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c.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我还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关爱大自然,尊重生命。最后,我会布置课后作业,为学生提供复习和巩固的机会,确保学习效果的提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捅马蜂窝》这篇课文的知识点有深入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捅马蜂窝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不少于300字。通过写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捅马蜂窝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c.实施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过程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掌握《捅马蜂窝》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生字词。
b.理解文中描述的事件过程,感悟勇敢、智慧、团结、友爱等品质。
c.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学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
a.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b.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勇敢、智慧、团结、友爱等品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捅马蜂窝》优秀教案

《捅马蜂窝》优秀教案

《捅马蜂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捅马蜂窝》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爱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写作手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准备1.课文《捅马蜂窝》2.课件或黑板3.学生笔记本和文具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捅马蜂窝事件给你什么启示?2.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课文主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学生做好笔记,加深理解。

(三)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和大自然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当堂完成作文,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涵。

2.收集关于大自然的文章或故事,进行阅读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分析课文《捅马蜂窝》,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掌握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关爱和敬畏之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不够积极,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鼓励。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捅马蜂窝事件背后的寓意,体会作者对自然生灵的敬畏和愧疚之情。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捅马蜂窝》教学设计(启发引导)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薄”;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理解“纠缠、乐园、难以抑制、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相关语句说一说“我”的情感变化。

3、思考人与动物该如何相处。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相关语句说一说“我”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思考人与动物该如何相处。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5分钟)1、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

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

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2、绕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为什么捅马蜂窝?怎样捅马蜂窝?结果怎么样?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冯骥才和马蜂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25分钟)1、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2、教师巡视,相机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重点字音:蛰、粘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chén diān diān。

重点字形:疙瘩痊愈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指名读,齐读,正音,自主识记。

4、听写词语:纠缠、褂子、捣毁、复仇、罪孽、前襟(1)指名演板。

(2)相机指导书写。

(3)用黑板上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相机渗透对词语的识记理解。

5、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处。

6、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023年《捅马蜂窝》教学设计7篇

2023年《捅马蜂窝》教学设计7篇

2023年《捅马蜂窝》教学设计7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__作者冯骥才,__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少年时代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差点儿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情。

“捅马蜂窝”是“我”在淘气的年龄时干的淘气的事,作者把儿时的小事写得一波三折。

每一次转折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真是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

__内容浅近,思路明晰。

叙事生动,语言活泼,在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田字格里的生字。

2.利用、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文中“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

3.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4.朗读课文。

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话、朗读、合作,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说“我”的情感变化。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实践中了解不伤害别人的意义,引发人和动物如何相处的思考。

重难点分析:l本课教学重点是读懂__充满情趣的语言,了解“我”情感的变化。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然后抓住表示“我”在捅马蜂窝之前、捅马蜂窝之时、捅马蜂窝之后不同心理的重点词句展开教学,教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相关词句,结合想象,揣摩人物心理,帮助学生梳理情感线索,体验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同时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l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是本课教学难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因此力图围绕学生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在静读默思、解疑悟情的过程中实现这个对话过程,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最新6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最新6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最新6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篇一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教材简析: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他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

处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就象一种罪孽,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并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主观参与意识,在互赏互助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合作学习设计:我任教的班级是一个人数较多、生源杂乱的大班,针对班里学生知识基础不等,思维反映快慢有别,自学能力高低不均但学习态度端正等实际情况,课前组织了四人学习小组,尽量使每一个小组之间的实力相对均衡。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一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活动步骤:1、我为什么又后悔了呢?自渎课文第二大段,画出描写我思想变化的句子。

2、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要求:组长安排组员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

每个组员针对一句话说说理解。

有不同意见时等同学发言完毕,再说自己的理由。

各小组自行设计汇报的方式进行汇报。

3、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第二次合作学习是围绕教学重点,使学生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这正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

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统一呢?活动步骤:1、课文学习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2、小组交流:1)、每位组员读自己所写的感受。

2)、针对组员的内容进行修改、评价。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1)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1)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捅马蜂窝》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捅马蜂窝的危害、如何安全处理马蜂窝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马蜂窝的结构和特点,认识到捅马蜂窝的危害。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3. 教会学生如何安全处理马蜂窝,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安全处理马蜂窝。

教学重点: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捅马蜂窝的危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马蜂窝实物、PPT、捅马蜂窝的工具。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马蜂窝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观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随意捅马蜂窝?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

(2)讲解捅马蜂窝的危害。

(3)阐述如何安全处理马蜂窝。

3.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捅马蜂窝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问题,为下节课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1. 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2. 捅马蜂窝的危害3. 如何安全处理马蜂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

(2)简述捅马蜂窝的危害。

(3)如果你遇到马蜂窝,你会如何安全处理?2. 答案:(1)马蜂窝的结构:由许多六边形的小房间组成,呈圆球形或椭圆形。

特点:轻便、坚固、保暖。

(2)捅马蜂窝的危害:可能导致马蜂攻击人类,造成人身伤害;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平衡。

(3)安全处理方法:保持距离,避免惊扰;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不要自行捅马蜂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认识到捅马蜂窝的危害,并学会了如何安全处理马蜂窝。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课后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马蜂窝,了解其危害,提高安全意识。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捅马蜂窝》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捅马蜂窝的危害、如何正确处理马蜂窝问题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马蜂窝的结构、特点及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使学生认识到捅马蜂窝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学会正确处理马蜂窝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正确处理马蜂窝问题。

重点:马蜂窝的结构、特点及捅马蜂窝的危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捅马蜂窝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捅马蜂窝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见过马蜂窝吗?知道马蜂窝的结构和特点吗?”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解马蜂窝的结构、特点及生活习性。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捅马蜂窝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捅马蜂窝的危害。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正确处理马蜂窝问题,结合实物模型进行示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拟遇到马蜂窝问题,分组讨论如何处理,并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结构:蜂王、工蜂、雄蜂;六边形蜂房特点:高度社会化、分工明确、繁殖力强2. 捅马蜂窝的危害伤害自己及他人破坏生态环境3. 正确处理马蜂窝问题保持距离,切勿自行处理及时报警,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

(2)列举捅马蜂窝的危害。

(3)如果你遇到马蜂窝问题,你会如何处理?2. 答案:(1)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蜂王、工蜂、雄蜂;六边形蜂房;高度社会化、分工明确、繁殖力强。

(2)捅马蜂窝的危害:伤害自己及他人,破坏生态环境。

(3)遇到马蜂窝问题,应保持距离,切勿自行处理,及时报警,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马蜂窝的结构、特点及捅马蜂窝的危害,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整理的捅马蜂窝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一、回顾课文内容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爷爷家的后院,感受当时捅马蜂窝的情景。

在这之前,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二、品读课文,谈感受中心话题: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地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在“我”捅马蜂窝的前后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1、(1—7自然段)通过爷爷、奶奶的对话(奶奶的抱怨、爷爷的警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心情激动,跃跃欲试地想把马蜂窝捅下来。

并付住于行动。

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涌出”“强烈渴望”等词体会作者强烈的好奇心。

通过“悄悄溜到”“脱下褂子”“遮住脸”“接绑”等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形象地感受作者跃跃欲试想要捅马蜂窝的心情。

板书:好奇渴望2、(8--9自然段)抓住“径直”“凶猛”“扑”“拼死”“不顾一切”等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捅马蜂窝的过程中“马蜂”是怎么想的?”我”又想了些什么?“我”的心情由好奇、渴望变成了什么?(惊呆)教师指导朗读。

板书:惊呆害怕3、(10--16自然段)爷爷与“我”的对话:“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这句话,使心有余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小小的马蜂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从而使“我”的内心产生了罪孽感,心情沉重。

并对勇于拼死、守护自己家园的马蜂产生敬佩!教师指导朗读对话,要读出爷爷的语重心长,和“我”的疑惑不解。

板书:赞叹、心情沉重4、(17--21自然段)这种对马蜂的敬佩和对自身的罪孽感,让“我”对马蜂有了深深的牵挂,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这种感情?教师指导朗读。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3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3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奉并服从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共享的《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爱好并共享出去。

《捅马蜂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2、结合本身的生活体验,感受的感情变动。

3、认得环境描写对情节进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1、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2、认得自然环境描写和对话描写的作用。

○学习内容整体感悟1、如何理解课文题目?2、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动?3、我们应当如何对待我们的大自然,学习课文后的启示。

研读与赏析1、用本身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2、找出本身感受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的感情变动。

学法引导1、紧紧捉住描绘“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理解“我”心理活动变动的过程,你会发觉这条线能帮忙你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可以试着按“朗读——复述——思考——讨论”的次序与课文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你的思考会更深入。

3、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体会它们的作用。

4、学习中要思考:我们人类应当怎样善待生命、善待大自然,可以结合本身的经过来谈一谈。

体验反思1、受到马蜂的攻击后,“我”对马蜂的态度变动是怎样的,可信吗?2、“相像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头”一句中的“罪孽感”如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罪孽感”?《捅马蜂窝》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中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2.揣摩文章深入细致、充分情趣的语言。

3.结合自身体验,理解文章主旨。

【重点难点】重点: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难点:文章主旨的理解【学问链接】1、黄蜂介绍学名胡蜂,俗称马蜂、黄蜂,毒性很大。

中至大型,体表多数光滑,具各色花斑。

咀嚼式口器。

触角膝状。

大大的复眼。

翅子狭长,静止时纵褶在一起。

腹部一般不收缩呈腹柄状。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捅马蜂窝1精彩教案冀教版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捅马蜂窝1精彩教案冀教版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捅马蜂窝 1精彩教案冀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冀教版教材第四单元《捅马蜂窝》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马蜂窝的形成、结构及马蜂的生活习性;学习作者通过捅马蜂窝事件所传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学习,生词、短语的掌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捅马蜂窝事件所传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马蜂窝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马蜂窝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马蜂窝的了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

(2)分析作者捅马蜂窝事件,传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4.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捅马蜂窝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现场氛围。

(2)讨论视频中的人物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选择等练习题。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捅马蜂窝》2. 主要内容:马蜂窝的形成、结构、马蜂生活习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 板书结构:采用思维导图形式,展现课文主要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5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5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5篇《捅马蜂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童年时候的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

2、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基础上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掌握“我”捅马蜂窝前后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家师: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我国作家——冯骥才。

媒体出示:冯骥才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二、初知课文1、板书课题师:作家冯骥才童年时候也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

一看课题,我们就知道课文写了作家小时候捅马蜂窝的事情。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①课文那几节写了捅马蜂窝的经过?②捅马蜂窝前、捅马蜂窝时、捅马蜂窝后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的句子三、讨论交流1、学习13节体验朗读爷爷、奶奶的话。

奶奶:怨恨爷爷:无奈2、学习46节捅马蜂窝前(1)那都有趣!(2)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校门口。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捅马蜂窝》教学设计范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

2、在阅读实践中产生不伤害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归纳内容,回忆认知。

(提速)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课,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

(回文读书,引出好奇)(一)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惊呆、惊恐稍定、沉重、舒心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二)体会渴望,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2、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4、体会朗读: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过渡:这一捅下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三、深入领悟,品味词句。

(挖掘词句,以读悟情)(一)自读自悟,品味含义。

1、指导理解惊呆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二)体会词语:1、去掉这些词语行不行,为什么?2、你喜欢那个词语,为什么?这种感情还能从哪看出来?3、读一读,体会感情。

(三)朗读:(四)不顾一切: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

小学语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捅马蜂窝》是京版教材第八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他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小学语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小学语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文作者冯骥才,本文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少年时代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差点儿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情。

“捅马蜂窝”是“我”在淘气的年龄时干的淘气的事,作者把儿时的小事写得一波三折。

每一次转折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真是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

本文内容浅近,思路明晰。

叙事生动,语言活泼,在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田字格里的生字。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文中“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

3.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4.朗读课文。

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话、朗读、合作,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说“我”的情感变化。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实践中了解不伤害别人的意义,引发人和动物如何相处的思考。

重难点分析:本课教学重点是读懂文章充满情趣的语言,了解“我”情感的变化。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然后抓住表示“我”在捅马蜂窝之前、捅马蜂窝之时、捅马蜂窝之后不同心理的重点词句展开教学,教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相关词句,结合想象,揣摩人物心理,帮助学生梳理情感线索,体验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同时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

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

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
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抽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捅马蜂窝、纠缠、褂子、捣毁、痊愈、沉甸甸、惊魂稍定、粘上去)提示学生: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chéndi āndiān。

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3理解词意。

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

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纠缠:绕在一起。

捣毁:砸坏、击垮。

4学生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顺的程度。

教师相机检查指导,对拗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5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

全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教师:这篇课文的1~7段,写了“我”捅马蜂窝的经过;8~11段,写了“我”对马蜂性格特点的认识和对捅马蜂窝的忏悔态度;第12段,表达“我”盼望马蜂重建家园的愿望。

1学习课文1~7段。

(1)学生自由读1~7段,想一想哪些内容给你印象最深,用笔作上记号。

(2)学生汇报交流自读所得。

体会以下句子:“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

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什么。

”(交代了马蜂窝的位置、体积、开头及马蜂家族的“人口众多”。

)“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来。

”(暗示马蜂窝给爷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


(3)分角色朗读爷爷奶奶的对话。

(进一步感悟马蜂窝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点明了捅马蜂窝的原因。


(4)重点研读第6段。

①抽生读第6段,思考“我”捅马蜂选在什么时间进行。

(在爷爷午睡的当儿,不想让大人知晓,可见其幼稚。


②“我”作了哪些准备?理解相关动词。

“悄悄溜”“脱下褂子蒙住头顶”“遮盖”“只露”“接绑”“约定”“开门”“关门”(让学生仔细品读第六段,想象这些动词传神地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读好第6段。


(5)重点研读第7段。

①请学生自由朗读第7段,边读勾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②交流勾画的语句,体会捅马蜂窝的具体细节和紧张气氛,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描写方法。

感受细节描写的语句:“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

”写出了马蜂数量多,飞起来的声音及气势让人吃惊。

“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

”从声音、情态、颜
色方面,写出了捅掉马蜂窝的具体情况,从“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紧张,突破性。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从这只马蜂的动作,写出了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决心相撞”写出了马蜂拼死一搏的决心。

(以上重点词语,要引导学生细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动作、神态,理解细节描写对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情境的作用,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③重点词句研读后的小结:从捅马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

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平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用一些表动作、行为、情态的词语,靠的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

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并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

2学习课文8~12段。

(1)学生默读课文8~11段,想一想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①马蜂有毒,蜇人后伤势严重。

(第8段)
②马蜂具有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的特点。

③马蜂具有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的勇气,令人佩服。

(2)抽学生读课文第12段。

感悟“我”思想的转变。

理解句子:“那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表达了作者对马蜂的惦念。

“它们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表达了作者盼望马蜂重建家园,也反映出对自己捅马蜂窝行为的忏悔。

(3)小结第8~12段内容。

以上段落,反映出马蜂的生性特点和“我”了解其特点后对马蜂的忏悔、惦念之情。

四、回归全文,概括课文内容
1再次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回忆故事的前因后果。

2引导学生采用各段内容归并概括全文内容的方法,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交流学习课文后所受到的启发。

认识了马蜂保护家园与入侵者同归于尽的特性;从文中“我”的忏悔中,感受到不应该伤害马蜂,应该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加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和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2作一次小练笔:想象马蜂重建家园的情景及艰辛。

附:板书设计
捅马蜂窝
起因
经过
结果
认识马蜂
精神
盼望马蜂回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