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合集下载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成稿及标准答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成稿及标准答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成稿及答案————————————————————————————————作者:————————————————————————————————日期:2明湖居听书【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学习重难点】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㈠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刘鹗(1857-1909),江苏丹徒人,原名,字,小说家,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

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通数学、医术、水利等,学识博杂,精于考古。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平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

2、熟识《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

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4、识记小说文体⑴概念:⑵小说三要素有哪些?㈡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羯()鼓铮铮()遽()发周匝()霍()然花坞()偌()大看()座作()揖㈢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

1、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

()2、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

初中语文《明湖居听书》说课稿 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初中语文《明湖居听书》说课稿 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一、说学情我所教授的五班是特色班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愿意接受新事物,但喜看表象,难识本质;他们对记叙文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

二、说教材1、说教材地位《明湖居听书》是语文新教材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主题是“技艺超群”。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神乎其神的技艺,表现了中华民族心灵手巧的特点,这是一笔值得继承的宝贵财富。

本文虽然选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从美文的角度节选的。

本文想象丰富,语言绚烂;大量使用比喻,成功运用映衬,把王小玉说书的魅力传递得淋漓尽致,与林嗣环的《口技》前后呼应,正好是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拓展思维、提高鉴赏能力的良好素材。

2、说学习目标基于对学情和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位为:1)知识目标根据“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揣摩文中特殊比喻句的作用就是本课的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反复诵读,自然感悟语言的魅力,体现课堂的“语文味儿”。

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说唱艺术的魅力,激发对文学音乐艺术的热情。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揣摩文中特殊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无形音乐的传神描写。

三、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依照“归真、求美、移情”的心理过程,借鉴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我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欣赏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让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贯穿教学始终,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的动力。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我播放了一段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

“能说说听到《岳飞传》的感受吗?”学生可能往往只能用“优美”、“舒服”“身临其境”等话语来描述。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明湖居听书》导案【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学习重难点】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预习导学】㈠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刘鹗(1857-1909),江苏丹徒人,原名孟鹏,字铁云,清末(近代)小说家,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洪都百炼生”。

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通数学、医术、水利等,学识博杂,精于考古。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平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

2、熟识《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

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3、你知道晚清四大谴责小说(鲁迅概括)?刘鄂《老残游记》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4、识记小说文体(见上学期小说单元笔记)⑴概念: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⑵小说三要素有哪些?人物、环境和情节⑶小说的分类有哪些?⑷小说有哪些命题方式?㈡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教案标题:明湖居听书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技能,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听书活动提高自己的听力技能,并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听书后的讨论和表达。

3. 学生能够通过听书活动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听力技能的提高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2.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明湖居相关的听书资源。

2. 学生的听书笔记本和学习材料。

3. 课堂活动所需的词卡和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明湖居这本书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给学生播放明湖居的片段或读一段精彩的节选,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主体活动:1. 分发学生听书笔记本,并向学生解释如何记录听书笔记。

包括故事情节、人物性格、重要事件等。

2. 播放明湖居的录音或由老师朗读明湖居的故事,学生在听书笔记本上记录重要信息。

3.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听书笔记,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对故事的理解。

5. 教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和指导。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听书活动,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2. 学生可以利用听书的时间,进行绘画或创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总结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明湖居的故事,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听书活动,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评估方式:1. 教师根据学生的听书笔记和讨论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成稿及答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成稿及答案

明湖居听书【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学习重难点】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㈠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刘鹗(1857-1909),江苏丹徒人,原名,字,小说家,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

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通数学、医术、水利等,学识博杂,精于考古。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平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

2、熟识《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

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4、识记小说文体⑴概念:⑵小说三要素有哪些?㈡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羯()鼓铮铮()遽()发周匝()霍()然花坞()偌()大看()座作()揖㈢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

1、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

()2、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

()3、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4、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合作探究】一、文章结构(共四部分)第一部分(1-2):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书场的盛况?2、为什么要描写戏院盛况?(或描写戏院盛况的作用是什么?)第二部分(3-5):1、白妞出场前,文章写了哪些内容?——琴师的弹琴————2、作者写黑妞从和两方面来写,目的在于什么?3、白妞出场前,作者描写了戏园子里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环境有什么作用?4、写琴师的弹奏,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何作用?5、作者在完成环境的精心设置后,着力描写白妞演唱艺术,主要是描写和描写。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答案版)【学习目标】1.欣赏本文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描绘,品味形象、贴切、细腻的语言。

2.学习侧面烘托的手法并了解其作用。

【预习作业】1.搜集刘鹗及《老残游记》相关背景资料。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

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

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

《老残游记》,清末中篇小说,是刘鹗(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的代表作,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

同时,小说在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提炼、生活哲学及艺术、女性审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乐景物描写等多方面皆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

2.熟读课文,给生字注音。

作揖yī嘁.嘁喳喳qī恍.若huǎnɡ抓髻.j.ì.羯鼓.ji..é.ɡǔ..皓.齿hào 千仞.rèn 周匝.zā屏.气bǐnɡ和弦.xián 遽.jù铮.铮zhēnɡ3.浏览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2段)描写说书前书场的盛况第二部分(3-5段)描写琴师、黑妞的精彩表演和人们的反应。

第三部分(6-8 段)描写白妞高超的说书技艺第四部分(9段)以观众的议论来点明白妞说书的艺术魅力。

【课堂讨论】1.检查预习。

2.作者是怎样描写白妞几个阶段的演唱的?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现了声音的什么特点?阶段语句修辞手法作用初不甚大“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贴”“像吃了人生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通感(用感觉设喻)表现声音的甜润,使人感觉舒畅越唱越高“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通感(用视觉设喻)表现声音的尖细、高亢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通感(用视觉设喻)表现声音的回环曲折、婉转悠扬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通感(用视觉设喻)表现声音的坐姿多彩,变化无穷3.课文主要写白妞说书,为什么先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表演?写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是为衬托白妞高超的说书技艺设伏笔4.写演出前明湖居的环境和演出后梦湘先生的评论有何作用?写演出前的环境是表现人们对白妞的追捧,渲染气氛,从侧面烘托了白妞说书的吸引力。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明湖居听书》导学案《明湖居听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领会课文运用联想、比喻描写音乐形象的写法,提高欣赏曲艺艺术的情趣。

2、学习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来突出主要人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查找作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增加知识积累。

语音字形词义字词积累刘鹗简介阅读课文时发现的问题一、导入新课听《秋日私语》序曲中的主旋律,听完后思考并回答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感觉怎样?二、材料交流作家、作品简介《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题目是编者加的,略有删节。

作者刘鹗(1857 —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人。

《老残游记》和《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孽海花》(曾朴)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三、检测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鹗()偌()铮纵()羯()啭()坞()看坐()2.解释下列词语遽观止:伏贴:千仞:周匝:三、整体感知(1)《明湖居听书》主要是听谁说书?(2)课文哪几段介绍了王小玉说书情况?四、重点段研讨1、作者写白妞的演唱极有层次,请在文中找出关键词语:演唱的开始——演唱的发展——旋律的跌宕——演唱的高潮——演唱的结束——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几个阶段的演唱的?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例如:“初不甚大”——“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通感用感觉设喻,表现声音的甜润,使人舒畅)了解通感的知识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3、比较阅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

《明湖居听书》教案(精选16篇)

《明湖居听书》教案(精选16篇)

《明湖居听书》教案(精选16篇)《明湖居听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二)体会特别的比方——通感在修辞上的作用。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艺术,是怎样侧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的?分析:白妞出场之前,先以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谈论来烘托白妞演唱的超群技艺。

先写戏园的盛况:白妞说书原来是下午一点才开头,可是老残进园子时,才不过十点,这个大戏园子已经坐得满满的了,他好不简单花了二百个钱,才弄了一条短凳子,在人缝里坐下,到十一点,那些一向等他们到齐了才准开演的官员们,也都提前着了便衣,带着家人,间续来了,不到十二点钟,几张空桌俱已满了,还不断有人来,只好搬张短凳,安插在夹缝中。

来的人有当地官员,有生意人,也有读书人。

来的人有的彼此招呼,有的高谈阔论,有的嘁嘁喳喳,什么话都听不清晰。

通过这一张时间表,一个人物分析,几笔动态描写说明白以下几点:(1)说明在济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为了观赏白妞的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个小时赶到戏园,就是那些早已在戏园定了桌座的抚院、学院的贵人们也不例外;甚至有些连饭也顾不得吃,匆忙忙忙在戏园里买烧饼油条充饥。

这就有力地烘托出白妞说书的无穷魅力,为白妞出场渲染出浓烈的气氛。

(2)说明白妞的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的人都有吸引力。

从侧面衬托出其艺术造诣之高。

(3)对戏园里嘈杂场面的描写,为白妞出场的安静埋下了伏笔。

一个是“什么都听不清晰”,一个是“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两相对比便衬托出白妞演唱技艺的超群。

再写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评论。

写琴师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他“甚为丑陋”的外貌和令人“不甚留神”的一两个小调;然后就写他那绝妙的轮指,“抑扬顿挫,入耳动心”,引起台下不绝于耳的叫好声。

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

写黑妞,也是从两方面入手:先描绘她的外貌,再重点写她的演唱,“字字悦耳,声声宛转”,“转腔换调”,“百变不穷”。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明湖居》的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听书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听书的方式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明湖居》的内容。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听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背景下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1. 一本《明湖居》有声读物或录音机等播放设备。

2. 一份《明湖居》原著及注释资料,以便于辅助讲解和答疑。

3. 课堂展示工具,如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4. 学生作业本或笔记本等记录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老师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明湖居》这部小说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引起学生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好奇心。

2. 老师向学生提问,了解学生对《明湖居》的了解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引导和补充。

第二步:听书1. 老师将《明湖居》有声读物播放出来,让学生认真倾听。

2. 在听书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回顾、总结,并加以点拨和讲解。

3. 听完一段内容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测验,检查他们的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第三步:阅读1. 在听书结束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原著或注释资料,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读后感或笔记等记录方式。

第四步:讨论1. 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明湖居》中涉及到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文化背景等方面的问题,并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2. 通过讨论,不仅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作业1.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明湖居》相关的作业,如写读后感、做阅读理解题等。

2. 通过作业,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听书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明湖居》的内容,还能够通过听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明湖居听书(学案)

明湖居听书(学案)

明湖居听书(学案)
——刘鄂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明确写作思路。

2.学习运用想象,借助语言描写,欣赏难以言状的音乐艺术的方法。

3.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艺术,作者从侧面和正面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2.妙设比喻,以有形写无形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和字形
yì(抑)扬顿cuî(挫)丑lîu(陋)
yā(鸦)雀无声 bǐng(屏)气níng(凝)神
歌喉jù(遽)发huî(霍)然
周zā(匝) jié(羯)鼓
二、出示自学指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自学
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写了几个音乐家的表演?重点写了谁?
2.白妞精彩的演唱,从声音变化的角度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3.从全文来看,王小玉那么吸引观众的原因是那些?
4.课文主要写白妞说书,为什么先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表演?写演出前明湖居的环境和演出后梦湘先生的评论有和作用?
三、当堂训练
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说明理由)
示例:“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舒畅。


(从感觉设喻,通过描写感受来表现音乐——突出舒畅、伏贴之感。

)四、作业布置:
欣赏《春江花月夜》,写一段赏析文字。

要求:一、借鉴课文的描写手法;
二、充分发挥想象力。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分析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
园子里面,顶着篮子卖烧饼油条的的有一二十个,都是为那不吃饭来的人买了充饥的。
3.第三段为什么没有直接交代演唱者的身份?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黑妞的出场进行如此详细的描写?
5、文中从哪些方面对白妞进行的描写?试简要分析。
五:【课堂检测】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晚清中谴责小说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老残游记》借老残在游历中所见所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抨击,揭露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不惜杀民邀功,“急于做大官”的刽子手,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3、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培养对美的语言、美的声音、美的事物的欣赏能力。
三:【预习检测】
抓髻( )羯鼓( )花坞( )偌大( )遽( )霍然( )周匝( )千仞( )熨斗( )皓齿( )撩乱( )透辟( )铮铮钅从钅从()
四、【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1、通读文章,划分文章层次。
2.第一段描写戏园盛况有何作用?
明湖居听书
一:【引言】(创设情景、导入并揭示预习目标、思路等)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分别是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二:【学习目标】
1、识记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揣摩文中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声音的妙处。
课后题第一题
六:【作业布置】

2024年高一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通用6篇)

2024年高一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通用6篇)

2024年高一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通用6篇)高一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 1:1、赏析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提高学生描摹音乐的能力:一、导入课文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

美好的音乐能打动所有真诚而丰富的心灵。

现在人们一般用高科技手段来保存音像。

古人没有录音、摄像等技术设备,那么,他们如何保存飘忽易逝的音乐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学习一篇文章,它用妙笔生花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美。

二、简介作者、作品《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

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刘鹗,字铁云,江苏人。

1888年因治理郑州段黄河有功升至知府。

庚子(1900)年,他买谷赈济北京饥民,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三、赏析“红花”,品读音乐描摹(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一下:本文写了几处音乐表演?重点写谁?明确:本文总共描写了三个人的表演:琴师的弹琴,黑妞的演唱和白妞的精妙绝伦表演。

重点是写白妞。

既然重点是白妞说书,那么有关白妞的描写集中在那些段落?明确:第6、7、8自然段。

(二)白妞出场(第6自然段)明确: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眼睛:“如秋水”侧重写眼睛——“清”,如小石潭的水;“如寒星”侧重写眼睛——“亮”;“如宝珠”侧重写眼睛——“圆”;“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圆润灵动眼神——一顾一盼,鸦雀无声(三)赏析王小玉说书(第7、8自然段)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K12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明湖居听书》学案 鄂教版

[K12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明湖居听书》学案 鄂教版

《明湖居听书》学案一、教学目标:1. 理清文章思路。

2. 体会特殊的比喻——通感在摹写声音上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描写声音的几种方法。

三、教学方法:赏析式四、教具:多媒体五: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老残游记》2、理清全文的整体思路二、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三、教学方法:学生讨论四、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直接入题(二)简介作者刘鹗(1857-1909),原名孟鹏,字云抟,后字铁云,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在算术、治河、医道上家学渊源。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平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时年五十三岁。

(三)简介《老残游记》及四大谴责小说1、《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借老残之游历,记述其言论见闻,揭露晚清吏治的黑暗及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

《老残游记》写一个江湖医生在各地的见闻和活动。

揭露了清末吏治黑暗,涂炭生灵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评论:“言人所未尝言”、“叙事状物,时有可观”,并把它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明湖居听书》选自第二回,主要是赞颂说书艺人超群的演唱技艺的。

2、四大谴责小说:刘鄂《老残游记》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四)感知课文:1、明湖居听书,听谁说书?主人公是谁?生:白妞2、白妞出场之前都写了哪些内容?运用了什么写法?对写白妞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1)、戏园盛况时间早: 十点钟观众多:满满的,人缝里坐下职业广:官员,生意人,读书人作用:①烘托白妞说书的无穷魅力②人声嘈杂的描写为后面的鸦雀无声作铺垫,衬托出白妞说书的超人技艺。

③说明白妞说书雅俗共赏,衬托说书造诣深(2)、琴师弹奏外貌: 甚为丑陋初奏:不甚留神轮指:入耳动心(3)黑妞演唱外貌:朴素洁净演唱:字字清脆声声宛转作用:衬托白妞说书的不同凡响(4)、观众的评论作用:烘托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五)、课堂小结:经过层层铺垫,便给读者造成了一个极大的悬念,人们不禁想探究:这尚未出场的白妞究竟是何等高人?为什么她使这么多人如此沉迷?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的表格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体会特殊的比喻——通感在摹写声音上的作用。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13、明湖居听书
一、示标
1、阅读文章,划分段落层次,画出句子中有相应关联的词。

2、熟悉、理解文章
3、精读训练要点概括、词句理解、内容探究
二、导入
1、背景与题解“听书”是何意?
2、阅读课文
①划分段落层次
②关键词的理解与记忆
3、再读课文,明晰主旨
三、反馈
1、一、二部分精读训练题
①文章开头两段描写听书的盛况,请问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听书的盛况?
答:
②起初对琴师的演奏不以为然,而后又“叫好声不绝于耳”。

这是为什么?
原文答:
概述答:
③怎样理解“新莺出谷,乳燕归巢”这句话。

④第5段最后写“满园子里的人”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四、巩固
2、三、四部分内容理解与精读训练
⑤第6段中“五脏六腑里┅┅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其中“熨过”一词好在哪里?
⑥第7段,“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请欣赏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⑦本文主要写白妞的演唱艺术,但是文中却有诸多的“闲笔”请概括有哪些闲笔,它们有什么作用?
⑧联系全文,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白妞高超精湛的演唱艺术?
五、反思。

明湖居听书学案

明湖居听书学案

《明湖居听书》学案
新民中学刘军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揣摩文中描写声音的比喻句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反复诵读,自然感悟语言的魅力,体现课堂的“语文味儿”。

3、情感目标
感受传统说唱艺术的魅力,激发对文学音乐艺术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侧面描写的手法及作用。

2、揣摩文中描写声音的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无形音乐的传神描写。

三、学习过程
1、聆听《如歌的行板》,感受音乐的魅力。

2、整体感知
(1)、游览全文,思考一下:本文写了几处音乐表演?重点写谁?
(2)、那琴师弹奏和黑妞演唱在文中能起什么作用?
(3)、除了用人来衬托白妞演唱,文中还用了哪些内容陪衬?
3、品读重点语段,赏析语言与音乐的美
(1)朗读第7、8段,思考:白妞演唱可以分为几个环节?
(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概括)
起始:
发展:
跌宕:
高潮:
结束:
(2)勾画文段中的描写声音的比喻句,选择你最欣赏的比喻句写批注。

(要求:指出设喻的方式和所描写声音的特点。


(3)再次诵读文段。

4、作业
(1)课后反复诵读并至能背诵第7、8段,进一步感知文章的美。

(2)表达:有人说,因为能够倾听,所以感到幸福。

你听,琅琅的读书声,操场的喧哗,师生的交谈,迅急的风雨,悦耳的鸟鸣……仔细倾听和体会周围的某种声响,借鉴课文的描写手法,记录和描绘你听到的某种声音的感受与想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明湖居听书》学案 冀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明湖居听书》学案 冀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6《明湖居听书》学案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6《明湖居听书》学案冀教版河北省藁城市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明湖居听书》学案冀教版【课题课前热身温故知新】一、关于作者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江苏镇江)人。

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

他行医于上海,后又弃医经商,直到资本丧尽才止。

1888年黄河决口,他因治河有功,官至候补知府。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他曾从俄军处用低价购买太仓粮,赈济居民,后清廷以私售仓粟罪逮捕他,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乌鲁木齐)。

二、关于《老残游记》《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晚清中谴责小说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小说借老残之游历,记述其言论见闻,揭露晚清吏治的黑暗及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

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老残游记》语言清新简练,对一些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写比较生动、形象,没有一般的陈词滥调,跟晚清的同类小说比较,艺术上的成就是比较卓越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称赞这部作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学习目标】1.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2.掌握通感的用法3.中华艺人的精湛技艺和文学家的创造性学习重点:正面描写通感【指点迷津授之以渔】朗读分析品味【涉及考点形成网络】戏院盛况琴师演奏黑妞演唱观众反响明湖居听书开端:初不甚大发展:越唱越高白妞出场跌宕:陡然一落高潮:忽又扬起结束:人弦俱寂【教学流程】一.未雨绸缪预习1、了解作者2、了解字词3、阅读全文整体感知(1)《明湖居听书》选自__________第____回,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笔名_________,清末小说家。

和该书并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别是李伯元的《__________》、吴趼人《_______》、曾朴《________》。

《明湖居听书》教案3

《明湖居听书》教案3

明湖居听书教案3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2.增强学生的听力技能,提高听懂普通话和认读生字词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简介《明湖居听书》是一款讲述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和名著的有声读物,适合所有年龄层的读者。

本教案是针对第三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2.学生听懂汉语普通话中的一些生字和词语。

3.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孔子和他的学生的思想差异。

2.学生运用关键词语进行听力理解。

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为了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有关孔子的图片或简要介绍其基本情况,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活动二:精听1.教师播放《明湖居听书》第三集《孔子和他的学生》。

2.学生运用好听的耳朵,认真听写关键词汇,帮助理解故事情节。

活动三:分享和讨论1.学生在组内讨论孔子对待学生的不同方式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2.学生与全班分享小组讨论过程中的精彩发现和疑问。

3.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扩展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四:写作1.学生根据所听到的故事,自由创作有关孔子或他的学生的故事段落。

2.学生将所写段落分享给同组的小伙伴,互相评价。

活动五:总结教师梳理本次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并进一步了解孔子及其影响中华文化的原因。

课后作业1.复述本节故事中的内容和要点。

2.查找有关孔子的相关资料,适当补充故事内容。

3.综合本节课所学,围绕“仁”这一主题,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本次教学的核心,让学生自由创作故事并分享,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

通过这样的互动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发挥自己的思考创造能力,并提高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复习效果。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造力,可以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字词。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特殊的比喻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二、学习重点:侧面描写学习难点:声音的描写三、知识链接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

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

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常用的侧面描写方法:①人物烘托:人物烘托即通过对其他人物的各种描写来间接地描写主要人物形象的方法。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写法,就是通过旁人的言谈来体现主要角色的某一特色;二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动作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写法;三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心理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写法。

②环境烘托: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的描写,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摆设”,而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③场面烘托:场面,又叫场景,是指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相互发生关联而构成的生活画面。

它既为作品中的人物提供发一定的生活和行动的环境,又努力烘托人物形象。

人物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活动的,只有写好人物活动的场面,才能使人物具有立体感。

其作用有:第一,通过场面点出人物身份;第二,通过场面凸显人物性格;第三,通过场面折射人物心理。

四、学习流程(一)走进作者及其作品1、作者简介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江苏镇江)人。

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

他行医于上海,后又弃医经商,直到资本丧尽才止。

1888年黄河决口,他因治河有功,官至候补知府。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他曾从俄军处用低价购买太仓粮,赈济居民,后清廷以私售仓粟罪逮捕他,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乌鲁木齐)。

2、关于《老残游记》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晚清中谴责小说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老残游记》借老残在游历中所见所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抨击,揭露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不惜杀民邀功,“急于做大官”的刽子手,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写的就是老残在明湖居听王小玉说书的情景,盛赞了民间艺人演唱梨花大鼓的超人技艺。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一:预习检测1.作者介绍本文节选自《》作者,字,朝人,笔名。

2.生字词①(hào)齿:雪白的牙齿。

②周(zā):环绕一周,叫做一zā。

③(xūe bì)千仞:(解释)。

④(bǐng)气凝神(解释)。

⑤煞( shà)是奇怪⑥( yùn )斗⑦花(wù)春晓⑧( liáo )乱(二)带疑初读环节要求:细读默想整体感悟1、课文主要写白妞说书,为什么先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表演?写演出前明湖居的的环境和演出后梦湘先生的评论有何作用?2、白妞说书技艺高超,老残听书如醉如痴,找出相关语句完成下表过程观众感觉描写角度初不甚大(起始)越唱越高(发展)陡然一落(跌宕)忽又扬起(高潮)人弦俱寂(结束)3、精彩语言品析①“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提示:②“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③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④“如一条飞蛇……”⑤“像放那东洋烟火……”⑥“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⑦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三:欣赏链接1、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

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

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

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神醉。

2、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

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没有风。

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海终于愤怒了。

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

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银光消失了。

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鲁彦《听潮》四:作业链接(一)欣赏《陌上桑》片段关于罗敷美貌的描写: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赏析:写罗敷的身体与面目之美。

但这很困难。

因为诗人所要表的,是绝对的、最高的美,而这种美无法加以具体的描绘。

谁能说出什么样的身材、体态、眉目、唇齿算是达到了完善无缺的程度?作者也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各具标准的审美要求。

于是笔势一荡,作者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用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过路人放下了担子,伫立凝视。

他好像年岁较大,性格也沉稳些,所以只是手捋着胡须,流露出赞叹的神气。

那一帮小伙子便沉不住气,有的脱下帽子,整理着头巾,像是在卖弄,又像是在逗引;至少赚得美人流波一转,便可得意多时。

种田的农人更糟,看得失了神,活也不干了;回家还故意找碴,摔盆砸碗。

-因为看了罗敷,嫌老婆长得丑。

这些都是诙谐的夸张之笔,令人读来不禁失笑,好像拿不准自己在那场合会是什么模样。

其效果,一是增添了诗歌的戏剧性,使得场面、气氛都活跃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从虚处落笔,无中生有,表达了不可描摹完美。

反正,你爱怎么想像就怎么想像,罗敷总是天下最美的。

这实在是绝妙之笔。

(二)欣赏《骆驼祥子》片断关于天热的描写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一点风也没有。

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

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有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

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

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⑦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

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赏析:写烈日下的酷热。

分别写了马路、便道、动植物以及人的活动;从视觉上写马路“干巴巴”“发着白光”;“使人焦躁的丁丁当当”是从听觉上写;“烫手”从触觉上写。

用拟人的方法写柳树“病”“无精打采”;把老北京比作“烧透了的砖窑”比喻兼夸张的手法渲染天气的酷热;三个“处处”的排比句全面写人的感觉。

重点描述拉车人的活动时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用“栽”不用“倒”,突出他们负重如牛马,生活也如牛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