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炎词的“清空”
浅论张炎改造词体的观念
较 为具 体 : “ 欲 雅 而 正 ,志 之 所 之 ,一 为 词 情 所 役 ,则 失 其 雅 正 之 音 。 耆 卿 、 伯 可 不
必论 ,虽 美 成 亦 有 所 不 免 。 如 ‘ 伊 泪 为
时 诸 词 家 , “ 指 摘 其 短 ,无 一 免 者 ” 皆 ,虽
然 确 有 蚍 蜉 撼 树 之 嫌 ,但 也 部 分 地 反 映 了
所以清空是张炎对词体创作整体境界的要求而不是针对词作的某一方面的要求它是一种综合的审美境界统摄到词创作的所有构成要素同时词作中的每一个具体要素都在反映着清空的特质
第 二 十 七 卷 第 二 期
2 1 年 2 月 02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 7 No 2 L2 . Fe . 01 b 2 2
J OURNAL OF CHUXI ONG NORM AL UNI VERSI TY
浅 论 张 炎 改 造 词 体 的 观 念
彭新 有
( 宏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云 南 德 宏 6 8 0 德 7 4 0) 摘 要 :为 了挽 救 词 体 的衰 颓 局 势 ,为 了振 兴 词 坛 ,张 炎 极 力 主 张 对 词 体 进 行 革 新 。 张 炎 词 体
内容 两 个 方 面 。 词 乐 的 雅 正 ,张 炎 论 述 得 较 为 概 括 ,对 词 的 语 言 内 容 的 雅 正 论 述 得
黄 鲁 直 出 ,始 能 知 之 。 又 晏 苦 无 铺 叙 。 贺 苦 少 重 典 。 秦 即 专 主 情 致 ,而 少 故 实 。譬
如 贫 家 美 女 ,虽 不 妍 丽 ,而 终 乏 富 贵 态 。 黄 即 尚故 实 而 多 疵 病 ,譬 如 良玉 有 瑕 ,价 自减 半 矣 。 [ ‘ ’ 清 照 的这 番 评 论 历 数 当 ” 李 ]
评宋词的清空之美
评宋词的清空之美作者:李培兴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5期宋词是我国古代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这种艺术不仅盛行于当时而且泽被于后世,许多名篇佳作,历代传唱不衰。
说这些名篇佳作熏染并丰富了我们民族的情感,培养并升华了我们民族的艺术品位,也不为过。
明清时代的词论家有许多评论,或论源流,或评词作,他们的言论为我们解读词的艺术,领悟词的精神提供了借鉴。
笔者阅读了一些词作和词论,深切地体会到:词的“清空”之美倍受推崇,当世词家多作清空之词,后世词论家也频用清空之语。
诸如“词贵清空”、“词以清空婉约为宗”等。
所以,拟以短文张扬宋词的“清空”之美。
何为“清空”?笔者想从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加以解说。
一、空处起步闲处着想清代沈祥龙说:“词当于空处起步,闲处着想。
空则不占实位,而实意自笼住;闲则不犯正味,而正意自显出。
若开口便实、便正,神味索然矣。
”(《论词随笔》第4页)宋代张炎也说过:“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转引自龚兆吉《历代词论新编》第221页)他们的意思是作词不宜从实处写起,实写会使词因意境受到限制而缺少神韵。
应采用比附之法旁敲侧击,将本意从旁托出,留给听者、读者一个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所谓的“空处”、“闲处”,指的当是能让人联想到词人本意的比附之物。
举一个相反的例子:清平乐辛弃疾茅搪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写了一农家的快乐生活,一座低矮的茅屋,建在碧绿的草地上,旁边有清溪流淌。
白发夫妇且饮且笑,大儿在溪东锄豆,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在溪头剥莲蓬。
词出语通俗质朴,情景具体可感。
但仔细想来,词人的本意已经合盘托出,读之,能想见到的除了茅屋附近的情景,再无旁物。
因为“开口便实”,词的意境狭小,所以这首词绝无清空之美。
“含蓄无穷,词之要诀。
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
张炎《解连环·孤雁》原文译文赏析
张炎《解连环·孤雁》原文|译文|赏析《解连环·孤雁》此词描写了一只离群失侣的孤雁独自在江野彷徨的凄苦情景,抒发了作者自己羁旅漂泊的愁怨,委婉地流露出故人之思和亡国之痛。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解连环·孤雁》原文宋代:张炎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空阔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惊散后,自己已脱离雁群万里之远。
顾影自怜,想到飞下寒塘,只见地面一片眼前草枯沙净,江水平阔伸向遥远天边。
孤单一只的我无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一点。
还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传达他们眷念故园的心愿。
有谁会可怜我长途飞行的艰难?让我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皇后,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
料想自己的伴侣还栖宿在芦花中,他们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
我仿佛听到他们在暮雨中声声呼唤,只怕在边塞突然相见。
这样当双燕归来后栖息于画帘半卷的房檐,我也不会羞惭。
注释楚:泛指南方。
恍(huǎng)然:失意貌。
自顾影:对自己的孤独表示怜异之意。
自顾影:顾影自怜,对自己的孤单表示怜惜。
下寒塘: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写不成书: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故云。
这里还暗用了苏武雁足传书的故事。
因循:迟延。
残毡拥雪:用苏武事。
苏武被匈奴强留,毡毛合雪而吞食,幸免于死。
这里喻指困于元统治下有气节的南宋人物。
荏苒(rěn rǎn):展转不断。
谩:漫,徒然的意思。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这里用长门宫的寂寞冷落来形容孤雁的凄凉哀怨。
锦筝:筝的美称。
古筝有十二或十三弦,斜列如雁行,称雁筝,其声凄清哀怨,故又称哀筝。
张炎《词源》“清空”说
张炎《词源》“清空”说
张炎在《词源》中提出了“清空”的审美要求:
清空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词如野云孤飞,去留⽆迹。
吴梦窗词如七宝楼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词如野云孤飞,去留⽆迹。
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眼⽬,碎拆下来,不成⽚段。
此清空质实之说。
梦窗声声慢云:“檀栾⾦碧,婀娜蓬莱,游云不蘸芳洲。
”前⼋字台,眩⼈眼⽬,碎拆下来,不成⽚段。
此清空质实之说
恐亦太涩。
如唐多令云:“何处合成愁。
离⼈⼼上秋。
纵芭蕉不⾬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好,有明⽉、怕登楼。
前事梦中休。
花空烟⽔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
”此词疎快,却不质实。
如是者集中尚有,惜不多⽿。
⽩⽯词如疎影、暗⾹、扬州慢、⼀萼红、琵琶仙、探春、⼋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且骚雅,读之使⼊神观飞越。
“此清空质实之说”,在词论史上是颇为新鲜的理论,也是张炎着⼒进⾏阐发的思想,他举出⼀些吴⽂英(梦窗)和姜夔(⽩⽯)的具体词作例进⾏解说,结合这些作品看,张炎的“清空”理论内涵有⼏个层⾯:
1、在词的创作构思上,想象要丰富,神奇幻妙;
2、撷取或⾃造的词之意象,要空灵透脱忌凡俗;
3、由这些象所构成的意象结构整体,构架要疏散空灵,不能筑造太密太实。
这样的词作,表现出来的审美风貌就会⾃然清新,玲珑透剔,使⼈读之,神观飞越,产⽣丰富的审美联想。
常州词派对张炎清空骚雅说的继承与发挥
所 言“ 沉 郁” 实际是 张炎“ 骚雅” 观
( 《 词概 》 ) 、 “ 词 贵 清 空 ,嫌 质 实 ” ( 《 双邻 词钞序 》 ) ,避 清空之 弊端
而倡“ 清 空 中有 沉 厚 ” , 重 含 蓄寄
பைடு நூலகம்托。
北宋词 下者在 南宋下 , 以其
学教 育
常州词派对张炎清空骚雅说的继承与发挥
圄 吕 丽 红
内容摘要 : 常州词派提倡词 中运用 比兴寄托 , 追求词“ 清 空” 之意境 , 从其理论 渊源看 , 是 对宋末张炎“ 清 空 骚雅” 说的继承与进 一步的发挥。 关键词 : 常州词派 张炎 “ 清空” 之境 寄托
张炎 在《 词 源》 中提 出“ 清空
笔》 ) 对“ 清空 ” 作 了解 释和 说 明。
谢 章铤认 为 : “ 宋人 论词精 湛莫过
灵蕴藉 ,这 与张炎所 倡导 的 “ 清 空 ”意境异 曲而 同工 。重视词 的 “ 清空 ” , 云: “ 盖词 贵清空 , 宋 贤名 训也” ( 《 词话 》 九) , 并 针 对倡 “ 清 空 ”者流于 空疏之 流弊进 一步提 出: “ 词之大要 , 不 外厚 而清 。厚 ,
“ 初 学词求 空 , 空则灵气往 来 。既
成格 调 求实 ,实则 精力 弥 满 。 ” ( 《 介存 斋论词 杂著》 ) 尽管 周济对
“ 空” 、 “ 实 ”所持 观点与张 炎并不
.
推 崇“ 清 空” 之 境
对 于张炎 力倡之 “ 清空 ” , 常
州词 派 中不乏 推重者 。 周济虽认 为张炎 “ 才情诣 力 亦 不后诸人 , 终觉 积谷作 米 , 把 缆 放船 , 无 开 阔手段 ” ( 《 介存斋论 词 杂著》 ) , 但对 于张炎 的“ 清空 ” , 还
试析张炎《词源》所论之“清空”
古代文学试析张炎《词源》所论之“清空”张天阳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摘要:张炎在其词学著作《词源》下卷中,对其以前的宋代词学理论作了系统化的总结,并提出了“清空”这一特殊的词学范畴,其理论对后世的词学发展和词体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入《词源》下卷所论之“清空”的具体内涵与意蕴,是理解张炎的词学理论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张炎;《词源》;“清空”一、“不惟清空,又且骚雅”“清空”是张炎词论中最为重要的词学审美范畴。
在《词源》中,张炎专门列出《清空》一章,在其中集中探讨了他的“清空”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白石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入神观飞越。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其所论述的“清空”无法离开“骚雅”而存在。
为此,不妨先从张炎在《词源》下卷中多次谈及的“雅正”出发,来探讨“清空”的具体内涵。
在《词源·原序》篇中,张炎直书:“古之乐章、乐府、乐歌、乐曲,皆出于雅正。
”可见张炎开门见山地提出“雅正”,之下有着久远的诗学渊源。
首先是“雅”一字,何为“雅”?对于“雅”的解释,最早见于《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因此《诗大序》可视作张炎所提“雅正”一词的滥觞。
张炎提出这一词学范畴,首先是出于词律上的要求。
《词源》上卷通篇整合词的声韵音律,在下卷《词源·音谱》中,他写道:“词以协音为先,音何者,谱是也。
古人按律制谱,以此定声,此正声之依永律和声之遗意。
”可见张炎对词律复归“正声”,合诗之“遗意”的要求。
词体原本是与音乐息息相关的,然宋代,词人中晓音律者愈来愈少,使两者之间的关联逐渐断裂,沈义父言:“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诱。
诗词赏析:张炎《解连环·孤雁》
诗词赏析:张炎《解连环·孤雁》解连环·孤雁宋代:张炎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译文在空阔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惊散后,自己已脱离雁群万里之远。
顾影自怜,想到飞下寒塘,只见地面一片眼前草枯沙净,江水平阔伸向遥远天边。
孤单一只的我无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一点。
还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传达他们眷念故园的心愿。
有谁会可怜我长途飞行的艰难?让我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皇后,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
料想自己的伴侣还栖宿在芦花中,他们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
我仿佛听到他们在暮雨中声声呼唤,只怕在边塞突然相见。
这样当双燕归来后栖息于画帘半卷的房檐,我也不会羞惭。
注释楚:泛指南方。
恍(huǎng)然:失意貌。
自顾影:对自己的孤独表示怜异之意。
自顾影:顾影自怜,对自己的孤单表示怜惜。
下寒塘: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写不成书: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故云。
这里还暗用了苏武雁足传书的故事。
因循:迟延。
残毡拥雪:用苏武事。
苏武被匈奴强留,毡毛合雪而吞食,幸免于死。
这里喻指困于元统治下有气节的南宋人物。
荏苒(rěnrǎn):展转持续。
谩:漫,徒然的意思。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这里用长门宫的寂寞冷落来形容孤雁的凄凉哀怨。
锦筝:筝的美称。
古筝有十二或十三弦,斜列如雁行,称雁筝,其声凄清哀怨,故又称哀筝。
《晋书·桓伊传》“抚哀筝而歌怨诗”。
蓦地:忽然。
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北方。
赏析《解连环·孤雁》是宋亡后之作,是一篇的咏物词。
它构思巧妙,体物较为细腻。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元【圣才出品】
第7章元7.1复习笔记一、《词源》【选录】【元】张炎1.张炎提出的评词标准《词源》是张炎晚年的著作,上卷论乐律,下卷论词的赏鉴和作法。
他提出评词的标准有三:(1)意趣高远;(2)雅正;(3)清空。
2.张炎的“意趣”说(1)《词源》专设了“意趣”一节,提出了“意趣”的审美要求:“词以意为主,不要蹈袭前人语意。
”并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洞仙歌》(冰肌玉骨)、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姜夔《暗香》、《疏影》等词“皆清空中有意趣”,但却批评周邦彦词“惜乎意趣却不高远”。
(2)从张炎的论述看,意趣是指词中要蕴含着的丰富的审美情趣。
但意趣有各种各样,张炎所指则是偏重于蕴含在作品中的超脱高远的情趣,其实它与诗论中的意境很有相同之处。
3.张炎的“雅正”说(1)张炎说“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营。
……”他是因为不满柳、周的“浇风”而提出“雅正”“意趣”的要求的。
(2)张炎作词受北宋周邦彦和南宋姜夔的影响最大。
但在《词源》里对周、姜两家是有抑扬之论的;他赞赏周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而不满他“意趣不高远”,不免“失雅正之音”,他说周词须“以白石骚雅句法润饰之”,才算是“天机云锦”。
4.张炎的“清空”说(1)张炎的《词源》提出了“清空”的审美要求。
《词源》中专设“清空”一节,可见其对“清空”的重视,其开篇即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2)从张炎对一些词人词作的评论看,“清空”的内涵①在构思上,想象要丰富,神奇幻妙;②所撷取或自造的词之意象要空灵透脱,而忌凡俗;③由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象结构整体,构架要疏散空灵,不能筑造得太密太实。
(3)这样的词作表现出来的风貌就会自然清新、玲珑透别,使人读之,神观飞越,产生丰富的审美联想。
《词源》推崇姜夔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等,都被推为清空、骚雅之作。
(4)张炎在《词源》里特立“清空”一目,是为不满吴文英词晦涩的作风而发;他把姜夔作为“清空”的典范作家。
《词源》“清空”简论
《 山二胜 ・ 先漱 玉 亭 》 诗 : “ 庐 开 乱沫 散 霜 雪 , 古潭 摇 清 空 ”; 极也 。 《 王定 国所 藏 ( 江 叠 峰 图) 》 : “ I 清 空我 尘 土 ,虽 有 去 书 烟 江 上 】 《 唐 诗 话》 卷 二 引 高 仲 武 评 价 钱 起 诗 云 : “ 外 诗 体 格 全 员 路 寻无 缘 ”,所 用 皆是 “ 空 ”字面 含 义 。而 从字 面 引 申 出来 的 清 奇 ,理致 清淡 。 粤从 登 第 ,挺 冠词 林 。 ”明杨 慎 云 : “ 清 杜工 部 层含 义 则是 巾空 而一 无所 有 。 称庾 开府 日清 新 。 清者 ,流 丽而 不浊 滞 ; 新者 ,创 见 而 不 陈 腐 又 庾信 诗 ”条 中云 : 清郑文焯 《 鹤道 人 论 词 书 》 : “ 之 难 工 , 以属 事 遣 词 , 词 也。” “ 在 “ 纯 以清 空 出之 ……所 贵 清 空者 , 日骨 气 而 已 。”蔡 嵩 云 《 ( 乐府 庾信 之 诗 ,为梁 之 冠 绝 ,启 唐之 先 鞭 。史评 其 诗 日绮 艳 ,杜 指 迷笺 释 ) 引言 》 : “ 氏尊 白石 , 以其古 雅 峭拔 ,特 辟 清 空一 子荚 称之 曰清新 , 又曰老 成 。绮 艳清 新 ,人 皆知之 ,而 其 老成 , 张 境 。”刘 大杰 说 : “ 空是 张 炎提 出来 的词 的最 高境 界 …… 他所 独 子 美 能发 其妙 。余尝 合 而衍 之 日 :绮 多伤 质 ,艳 多无 骨 。清 易 清 说 的清 空 就 是 空灵 神韵 ,同严 羽 讨 论 的意 见相 同 。” …夏 承 焘先 近 薄 , 新易 近尖 。子 山之 诗 ,绮 而有 质 ,艳 而有 骨 ,清 而 不薄 , 牛 认为是 “ 谓摄 取 事物 的神 理 而遗 其外 貌 。 ” 新而 不 尖 ,所 以为 老成 也 。 若元 人之 诗 ,非 不 绮艳 ,非不 清新 , “ ”字 为 古代 文 学理 论 中作 为 风格 的描述 ,早 已有 之 ,并 而乏 老 成 。宋人 诗 则 强作 老成 态 度 ,而 绮艳 清 新 ,概 未之 有 。若 清 1 2 且 颇 受 重视 。刘 勰 《 心 雕 龙 ・ 经 第 三 》 : 故 文能 宗 经 , 体有 了 山者 可谓兼 之矣 。不 然 ,则 子美 何 以服之 如此 。u] 文 宗
晚宋“清空”说与词学法度
晚宋“清空”说与词学法度孙虹;胡慧聪【摘要】在词坛法度趋严、审美趋雅、词坛风气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晚宋词学经历了从推崇质实典丽到宗奉清空骚雅的渐变。
张炎“清空”说是这一现象的结穴与归宗,也是晚宋词人群体共同的创作追求和理论建构。
在时代鼎革的政治文化环境中,“清空”是基于思想内容的艺术风格,更具有立意高远、抒情平正、布局精美的法度意义。
词论词集合刊本《山中白云集》,印证了张炎及晚宋词人创作具有词学法度的实践范本意义。
%Since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Ci had witnessed stricter norms,better aesthetic elegance and changing morals in the field.Until the late Song Dynasty,the study of Ci had experienced a gradual change from revering actual facts and grand allusions to advocating pureness and elegance.Zhang Yan’s theoryof“pureness”(qingkong)was the consumm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became a shared ideal and theoretical basis to the ci poets of late Song Dynasty.Against a time of dramatic reform in politics and culture,“pureness”was a style of art based on tho ught and content,and its normative significance was all the more valued for its lofty and profound meaning,smooth and fair lyric style and exquisite layout.The combined collection of ci poems and ci study Col-lection ofClouds in the Mountain was a typical and significant exemplar of ci creation embodying the dimension of normative study,a practice carried by Zhang Yan and his fellows in late Song Dynasty.【期刊名称】《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4)001【总页数】15页(P103-117)【关键词】晚宋词学;“清空”说;词学法度;《山中白云集》【作者】孙虹;胡慧聪【作者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张炎(1248-1321?),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出自宋代张炎的《解连环·孤雁》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1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赏析《解连环·孤雁》是宋亡后之作,是一篇着名的咏物词。
它构思巧妙,体物较为细腻。
在写其外相的同时,又寄寓了深微的含意。
这首词可以透视出张炎词深厚的艺术功力。
作者揉咏雁、怀人、自怜而为一,抒发了他的家国之痛,漂泊之苦,凄婉动人。
词咏孤雁,实则借孤雁寄托作者宋亡后的伤感,也反映了宋遗民普遍生活体验及感触,具有典型意义。
上阕前三句写孤雁失群;接着写失群后的孤独。
“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以困顿惆怅的情怀起笔,伴孤雁一起飞来。
起句境界暗淡、空旷、寂寥、肃杀。
楚江,指湖南地方。
衡阳有回雁峰,又雁多经潇湘。
潇湘、衡阳皆楚地。
作者把雁置于这空阔的空间,不惟反衬雁之“孤”“小”,且为全词。
张炎推尊姜夔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张炎推尊姜夔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词源》卷下),请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张炎在《词源》中推崇姜夔的词,称其词作为“如野云孤飞,去
留无迹”,并赞美其词作“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
飞越”。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姜夔词的赞美和推崇之情。
以下是我
对这句话的理解:
1.“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这句话形象地比喻了姜夔词的
特点,词作就像野生的云彩般孤独自由地飞翔,既无拘束
又深沉。
姜夔的词作以其个人情感的发泄为出发点,追求
感情的真挚和个体的价值,他的词作独立鲜明,不受拘束
和规范,展现出自由而无拘的叙述风格。
2.“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张炎称赞姜
夔的词作既清新明了又富有雅致,读来使人感受到一种超
越现实的神秘感受。
姜夔的词作以其独特之处和深邃的思
想激发读者的心灵,使人产生脱俗和飞越感,从而引发对
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
整句话体现了姜夔词的独特性和张炎对其词作的赞扬。
姜夔的
词作感情真挚而情感自由,不受拘束,如同孤独飞翔的云彩。
他的词作既清新明快又富有雅致,读来给人以超越尘世的神秘
感受,能够使人的心灵产生超越和飞越之感。
这种独特风格和
深邃思想使姜夔的词作成为南宋词坛中受赞誉的重要词人之一,
同时也为后世的词人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简论清空词中的寄托
8
集
宁
师
专
学
报
第 3 3卷
文心 雕 龙 》 压抑 ,而今 竟有 一种歌 辞之文 体 ,使其 写作 兴 ” 的理解 层 出不 穷 ,如刘勰 《
时可 以完 全脱 除 ‘ 志 ’与 ‘ 言 载道 ’之 压抑
“ 比兴 ”篇日 : 故 比者 ,附也 ;兴者 , 也 。 “ 起 朱熹 《 诗集 传 》日:“ 者 ,先 言他物 以引起 兴
坛 的格 卑气衰 , 也容 易使作 品缺 少真情 实感 , 史 等常见 事物 ,来抒 发个 人怀抱 或发 泄抑郁
流 于肤泛 ,造 成词 品的 叫嚣粗豪 。张 炎 “ 清 不平 之气 等 。因此 寄托必 须具有 的特 点就是 空 ”说 的提 出正是这 种交 织错杂 的背景 的产
物。
“ 婉转地 表达 自己的真性 情 ”这 种真性 情 既 ,
可 指儒家 的忧 生济 世情怀 ,又可 指道 家 的逍
( )清 空 的审美特 征是指 清远 意韵 的 遥 无 为,也可 指佛 教 的无 处惹 尘埃 的妙悟 。 二 “
艺术 品味 ” 。“ 空 ”主要是 指词 的意境 清 若 以经 学 附会于诗 词 ,就使 诗词承 载 了沉 重 清 远 空灵 。张 炎在 《 词源 》下卷 单列 “ 清空 ” 的政 治功 能,解释 诗词 不再 具有人情 味 ,诗
摘
307 ) 00 1
要 :以 “ 清空” “ 骚雅”论词 ,是 南宋张炎提 出的著 名词 学观点 ,他们在 南宋中后期
把词与诗进一步融合 ,建立 了一种 新的词学审美理想和词学批 评标准。 曹溶 、朱彝 尊等人 更是
以 “ 空”为旗帜建立浙西词派。姜夔、张 炎等 “ 空”词人能 自 清 清 树一帜,浙西词 派能主盟词
论张炎清空词学观的抒情精神内涵
于 雕琢堆砌 ,意象繁杂 ,用事过多 ,语言不流 畅 ,质实而不
言兵 。渐黄 昏,清 角吹寒 ,都在 空城 。 杜 郎俊 赏,
清空 。所 以,我们可以得出 ,张炎 所推 崇的 “清 空词 ”应该
算而今 ,重到须惊。纵豆蔻词 工,青楼 梦好 ,难 赋深
张 炎论 “清 空” 十分推崇姜 自石 ,并 以其词作 为表现 “清 空”词学观 的典范 ,同时 ,又举 出以 “质实”为特色 的 梦窗词与 自石 的 “清空词”来 作对 比 ,以此讨论 “清空”与 “质 实” 两种 风格特点 的差别 ,试看 :
姜 白石词如野云孤 飞,去 留无迹 。吴梦窗词如七 宝楼 台 , 眩人 眼 目,碎 拆 下 来 , 不 成 片段 。此 清 空质 实之说 。梦 窗 声 声慢 云:“檀 峦金 碧,婀娜 蓬莱, 游 云 不 蘸 芳 洲 。” 前 八 字 恐 亦 太 涩 。 如 唐 多令 云: ……此词疏快却 不质 实。如 是者集 中尚有 ,惜 不 多耳 。白石词如 (《疏影 》、 暗香 、 扬帅 睫》、 一萼 红 、《琵琶仙 、 探春 》、 八 归 、 淡黄柳 等 曲, 不惟清 空,又且骚 雅,读之 使人神观飞越 。…
一 虚实 结合 ,化 幽深 为 清空
“清空”这一词 学理 论范畴 ,在词 学发展史上具 有极 大 的意义 。张炎在 清空 》一 节中提出 “词要清空 ,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 实 ;清 空则古雅 峭拔 ,质实则凝涩晦味”…。
在 张炎看 来 ,“清 空”并不是一种纯粹 的艺术风格 ,也 不 局限于一种创 作技 巧 ,而是一种蕴含着艺术理 想的审美本 体 。他 在 词源 》一书中精炼地论证 了 “清 空”词学观 ,抛 弃 了以往词话零 星琐碎 的印象式批评 ,而是 以具体 的词 家词 作来进行详 细的对比分析 和论证 。因此 ,笔者认为 有必要进 行细致 的探 讨。
吴调公说词之“清空”
吴调公说词之“清空”展开全文古代文艺理论家曾经给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划分了许多风格范畴,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揭示了诗人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艺术特色。
其中有许多风格,如雄浑、冲淡、豪放、沉着、飘逸……等等。
这些,在人们头脑中大抵有个共同的认识。
不过,另外也还有一些在目前应用得很少、含义较为复杂,而就其重要性说来,委实有探讨必要的风格范畴。
“清空”就是其中之一。
清空,表面好象很玄虚幽窅,难以捉摸,然而,照我的浅见看来,它主要是指一种经过艺术陶冶,在题材概括上淘尽渣滓,从而表现为澄净精纯,在意境铸造上突出诗人的冲淡襟怀,从而表现为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
它说明作家立足之高和构思之深,也说明画面的余味和脉络的婉转、谐和。
但最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含蓄与自然的交织、峭拔与流转的交织。
清空,一向为婉约派词人所重视。
张炎的《词源》在这一点上特别强调。
他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后来清人沈祥龙也说:“词宜清空……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着色相之谓。
”(《论词随笔》)不免带着禅味,既玄虚,也不尽中肯。
倒是清人戈载评论姜夔的几句话,大可以借用过来,说明“清空”特色。
他的《七家词选》有云:“白石之词,清气盘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其高远峭拔之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词中之圣也。
”“清气”,说明诗人审美情趣之高。
“盘空”,说明诗人的想象、情思和韵味不仅横溢太空,而且纡回萦绕,竭尽形象的曲折婉转之美。
“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说明标志着古代文人耿介潇洒,“落落欲往,娇矫不群”(司空图《诗品·飘逸》),超逸不凡,涉笔成趣,有点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形式美的和谐、变化。
“高远峭拔”,则说明取境之深、笔力之遒,饶有余味,富于顿挫。
应该明确,清空问题,决不仅仅是词这一个文体所需要的,它是整个文学作品,特别是抒情类型作品优美的风格之一。
尽管我们不必要求一切诗词都应该清空(风格可以是雄浑、填密,也可以是纤秾、悲壮)。
但清空却无愧为具有民族特色、显示古代文人高蹈精神的风格之一。
“清空”二字最能体现0词的艺术风格
“清空”二字最能体现0词的艺术风格词分豪放、婉约两派,然到了南宋,又多出“清空”一派。
这极大的丰富了词创作的空间和风格。
南宋江湖词派的清空骚雅来源于姜夔。
而姜夔的清空、骚雅分别源于苏轼、辛弃疾。
苏辛都是无意为词的,他们的清空、骚雅都是通过诗歌化的途径实现的。
姜夔在引诗济词方面和苏辛是相同的,但他有意为词,将词的音律、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纳入一定的法度之中,将原来并无必然联系的清空、骚雅联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
南宋江湖词派理论和创作就是阐释和普及这种清空骚雅词风的。
故姜夔被《宋词通论》许为“南宋唯一的开山大师”。
而后来词坛大家张炎对姜夔及其清空词推崇备至。
在其《词源》言道;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质实之说。
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张炎本人早年词学周邦彦,又深受姜夔词风的影响,注重格律、形式技巧,其词作音律协洽,句琢字炼,雅丽清畅。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词“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翦红刻翠为工。
至其研究声律,尤得神解,以之接武姜夔、居然后劲”。
可见其词风与姜白石是一脉相承。
后世也“姜张”并论。
所以张炎本人对“清空”的推崇也不奇怪了。
清空词的出现兴起笔者认为有其这几方面原因。
一.南宋特殊的社会环境。
北方异族占领广大北方疆土。
南方士子身怀国仇家恨,随着政局更加动乱,这种忧患逐渐变为更深沉的感伤情怀。
此时虽然还有辛弃疾、陆游、陈亮、刘过等人的那种慷慨悲壮之风,但如姜夔等文士在创作上已逐渐抛弃这种豪放风格。
至于北宋时雕栏画栋式的那种婉约绮丽的艳词更少了。
清空这一新的风格自然应时而生。
到张炎时,南宋朝廷更是朝不保夕,文人在那极度忧患的环境中逐渐转向追求“清空”那种飘渺空灵的境界。
析张炎的清空论
- 30 -张炎是宋末元初重要词家和词论家。
其词学专著《词源》力主“清空”“骚雅”和“意趣”,并以此作为词的最佳品位与批评标准。
他的创作宗姜白石,走的也是“雅正清空”的路子。
关于张炎的清空词论,前人已有论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清空”、“质实”是就词作语言特色而言的;二是“清空”是风格方面的要求,是张炎独创的风格论;第三种观点,将“清空”分开来谈,认为张炎所谓的“清”乃是指词人的品格高尚,胸怀宽广,心灵澄澈。
所谓“空”,是指境界空灵,词语超虚,所咏情景不着色相。
另外还有观点认为,谈“清空”可将其意之“清”与境之“空”分开作两方面分析。
强为割裂,殊失原意。
笔者认为,张炎虽然是把“清空”与“质实”对举提出的,但二者并不完全是一个层面上的术语。
从基本的层面上来看,二者是就语言的锻炼修饰、章法结构、用典使事而言的,但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质实”侧重于词的内容(包括措词用字),而“清空”则有两层念义:一为语言的清新空灵,二是意境的清空,而其侧重点则是由于语言的清新空灵而塑造出的词的意境。
当然“清空”的词境,有赖于措词用字,但措词用字空灵,未必可以造成清空的词境,两者互为关系,但不是有必然的因果。
一以“清空”论词是张炎词论的核心,它是作 为“质实”的梦窗词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张炎《词源清空》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此清空质实之说。
在这段话中,张炎认为清空是“古雅峭拔”,是“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我们似乎能感性的体味到清空的那种空灵的境界,但是,究竟什么是清空?词如何才能表现为清空?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探讨一下作为清空对立面的质实的内涵。
张炎说:“梦窗《声声慢》云:‘檀栾金碧,婀娜蓬莱,游云不蘸芳洲’前八字恐亦太涩。
”为什么析张炎的清空论李晓云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北京 ( 100037)【摘要】清空是张炎词论的核心。
张炎清空中有意趣理解
张炎清空中有意趣理解
张炎清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画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
他的画作中常常出现一些空中飘浮的物体,这些物体或是云彩、
或是鸟儿、或是花朵,它们在张炎清的画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
画面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浪漫情怀。
张炎清的空中物体并不是简单的描绘,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意境和哲理。
他的画作中常常出现一些孤独的鸟儿,它们在空中翱翔,仿佛在追寻
着某种东西。
这些鸟儿代表着人类内心深处的渴望和追求,它们在张
炎清的画作中成为了一种象征,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除了鸟儿,张炎清的画作中还经常出现一些花朵和云彩。
这些物体在
他的画作中并不是简单的描绘,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意境。
花朵
代表着生命的美好和短暂,而云彩则代表着人类内心深处的梦想和追求。
这些物体在张炎清的画作中成为了一种象征,让人们感受到了生
命的力量和美好。
张炎清的空中物体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意境。
他的画作中常
常出现一些空灵的画面,这些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意义,让人们对生命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张炎清的空中物体是他画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们不仅仅是一种描绘,更是一种象征和意境。
这些物体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让人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张炎清的画作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它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意义,让人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论宋代词学的_清空_
2004年5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May 2004 第41卷第3期Journal of N orthwest N ormal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s )V ol 141N o 13 [收稿日期]2003212225[作者简介]郭锋(1965—),男,陕西西安人,西北师范大学讲师,文学博士,从事词学研究论宋代词学的“清空”郭 锋(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清空”是宋代词学发展的一个趋向,表现为词在创作上由运用才学到化用才学为“清空”;词在理论上由无意为词到建立法度,然后再超越这些浅易的法度而走向“清空”。
宋代词学实际上存在两种“清空”:一是苏轼突破法度行云流水式的“清空”,二是姜夔的那种蕴含着一定法度的“清空”。
江湖词派所尊崇的姜夔式的“清空”,与吴文英的“质实”在词法上有疏密之分,但不存在整体风格上的矛盾;二者前后相继,取长补短,共同承载着骚雅的审美理想。
[关键词]宋代词学;清空;质实;法度;清旷[中图分类号]I 207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62(2003)03-0020-05 “清空”是词雅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宋代词学面临着一个如何化用才学的问题,因而在创作风格上是趋向于清空的,词学理论也以清空为指归。
张炎《词源》揭示出宋代词学中实际存在着两种“清空”,其共同的特点是比较重视模糊空灵的“意趣”,实际上却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向。
与“清空”相对的是“质实”,二者在词笔上有疏密空实之不同,而没有词风上的对立,且共同承载着骚雅的审美理想。
一从“诗客曲子词”开始,词就不断趋于雅化,一个显著的标志是才学化成份日益突出,文化品味不断攀升。
诗客曲子词逐渐屏弃了民间歌词、敦煌曲子词的口语化习尚,采用诗化的句式,男女艳情的题材,追求“织绡泉底”、自出机杼的清雅风格。
入宋以后词的创作由低靡而渐趋繁盛,柳永钩摘好语、有意运用典故;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学际天人,以诗为词,词作呈现出宋诗所擅场的才学化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 , 夜窗听暗雨。
张炎 在 这 首 词 中 , 以红 叶 为 载 体 . 描 写 了一 幅 “ 寒艳” 的 风 景画。 首句便点出了“ 万里飞霜 , 千林 落 木 ” 景象 。 “ 飞霜” 二字 , 点 出 了 季节 已是 深秋 , 映在脑海里 的 , 便 是 一 种 凄 清惨 淡 的 肃 杀 之秋 。不 同 于 张若 虚 《 春江花月夜 》 里“ 空里流霜不觉飞” 的 美好 月夜 , 这里是使“ 千林落木 ” 的 暮秋 之 霜 。 张炎在词中 , 经常运用“ 万里” “ 野云 ” “ 孤 鸥” 这样的意象 . 此首词中 . 首句就拉开了一幅千林落木的广袤画卷。 可 以 想 象 出 诗 人 由远 而 近 , 置 身 于落 叶缤 纷 的 世 界 中 , 孤独 地 体 味 着 那 种“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 悠 。 独怆然而涕下 ” 的 旷世孤独。 在这种“ 无边 落木 萧 萧 下 ” 的哀伤中 , 孤 独 的诗 人 在 清冷的江边 , 咀 嚼 着 无 法 排 遣 的 艰 难 困 苦 。然 而 , 那 些 鲜 艳 如 同 夏 花 的 一 片 片 红 叶 ,又 给 这 凄 清 的寒 江徒 添 了 大 片 热 烈 的
色彩 。
格。 “ 骚雅 ” 原指《 离骚》 和《 诗经》 中 抒 情 言 志 的 美学 规 范 。 “ 骚” 的基本精神是忧愁幽思 , “ 雅” 为“ 言天下之 事 , 形 四方 之 风 , 谓 之 雅 。雅 者 , 正也 , 言 王 政 之 所 由废 兴 也 ” 。( 《 诗大序》 ) 可见,
2 0 1 5 年 第 4 1 期考 试  ̄ : F I J
浅
析
张
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词 的
石 艳 霞
“ 清 空 "
( 徽 县 第 二 中学 , 甘肃 徽县
7 4 2 3 0 5 )
摘 要 :兼 为 词 人 和 词 学 家的 张 炎 , 其 在 词 的 创 作 和 词 学 理 论 的 创 作 上 都 颇 有 建树 。在 评 价 词 的 标 准 上 , 他 创 立 了清 空 , 骚 雅, 用 来 品评 词 作 。 在 词 的形 式 方 面 , 他 注重 词 音 律 的协 和 流 美 , 清 越雅 正 。张 炎词 作 音 律 协 洽 , 句琢字炼 。 雅 丽 清畅 。 在 词 的 内容 方面 , 他 提 倡 词 作 风 格 的 清 丽 高远 , 意趣 的 淡雅 空 灵 , 以 及 遣 词 造 句的 精 粹 与 融 化 不 涩 。 作 为 词人 的 张 炎 , 他 在词作创作 时。 又 一 直 贯彻 和 实践 词 学 理 论 , 创 作 了 大量 绝 妙 好 词 。 本 文根 据 张 炎 的 词 学 理 论 中的 “ 清 空” 探 讨 张 炎 的词 。 关键词 : 张 炎 清 空 词 学理 论 关于清空 , 张 炎是 这样 定 义 的 : “ 词要清空 。 不 要 质 实 。清 空则古雅峭拔 。 质 实 则 凝 涩 晦 昧 。姜 白石 词 如 野 云 孤 飞 . 去留 无 迹 。吴 梦 窗 词 如 七 宝 楼 台 , 炫人眼 目, 碎拆下来 , 不成片段。 此 清 空 质 实 之 说 。” 这里张炎所提倡的清空 , 是与质实相对的 , 而清空的具体概念 , 他 并 没 有 描 述 。沈 祥 龙 在 《 论词随笔》 中, 做 了这 样 的描 述 : “ 清者 , 不染尘埃之谓 ; 空者 , 不着色象之谓。 清则丽 , 空则灵 , 如月之曙 , 如气之秋。” 从这里 , 可 以 捕 捉 一些 信息 , 所谓词的清空, 即是 一种 气 骨 , 一 种 冲冷 的情 怀 。“ 清” 即 是 词 巾 秉 含 的那 种 纯 净 透 明 。 清 爽 悠 远 的气 象 , 如同“ 野云” , 在 幽静 闲 适 的 山涧 , 在 深 旷 悠 远 的高 空 里 , 孤寂 又缥缈 , 来 去 无 影 。而 “ 空” , 不 是 空洞 , 空虚 之 谓 , 而 是一 种 气 度 , 是 置万 物 于 自 然原 始 , 一 种 超然 的情 怀 。 在 张 炎 的词 作 里 , 随 处 可 以 找 到 这种 “ 清空” 的情怀 , 这 种 闲 云 野鹤 的意 象 。 根据“ 诗言志, 歌 咏言 ” 的 创作 依 据 , 由于 张 炎 人 生 经 历 , 致 使 他 后 半 生 生 活 在 社 会 的 边 缘, 穷 困 潦倒 , 落拓浪游。 然而 , 张 炎 并 没有 作 大 量 苦 寒 吟 , 而 是 在苦 难 中追 求 生 活 的 闲适 与优 雅 , 这 本 身 就 使得 词 作 中具 有 一 种冲淡的 、 清 冷 的情 怀 , 一种超然 , 但 同时 又 幽 怨 的意 境 。 如果说“ 清空” 是 对 意 境 风 格 上 的 要 求 的话 , 那 么“ 骚雅 ” 则是 对 词 内 容上 的 规 范 。 二 者 共 同铸 就 了 张炎 词 的 灵 魂 与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