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在当今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深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强调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理念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理念有所不同,学术型人才培养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则将重点放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以实践为导向的理念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和社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引入实际案例、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工作要求。

此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1、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

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企业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项目资源,支持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科研机构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前沿的科技信息和研究成果,促进学校的教学内容更新和科研水平提升。

通过产学研合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和企业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2、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到项目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应用型大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为例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应用型大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为例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应用型大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为例■ 李 岩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受到国家和各大高校的重视,只有落实到课程建设实践中,才能探究出现存的问题,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和启发。

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下,西安欧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依据线下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双标准进行建设,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反向设计,结合OBE、POA和社会认知理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培养兼具德育、能力和技能全方位素质人才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长为目标,创新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总结性学习“五段式”实践教学设计,重视与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最终以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打造高质量课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教育部在2016年首次正式提出“一流本科教育”,自此学术界围绕一流本科教育的话题层出不穷。

一流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政策性的口号,其核心内涵在于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水平,这里所指的“一流”和“高”并非指代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而是根据学校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定位培养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2019年《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提出的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坚持分类建设。

依据高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设适应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本科课程,实现不同类型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全覆盖。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

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调结合地方产业特色,重视与企业产教融合,培养能直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西安欧亚学院作为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代表院校之一,一直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和效果,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调结合地方产业特色,重视与企业产教融合,培养能直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得到了政府、同行的高度认可。

应用型本科教育基础课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创新实践——以广东白云学院高等数学和大学语文教学为例

应用型本科教育基础课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创新实践——以广东白云学院高等数学和大学语文教学为例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教 学 在 本 科 教 育 阶段 具 有 特
本 科 院校学 生 时间投 人恐怕 更 低些 。最大 的挑 战 还 是教 学方 法 不 能满 足 本科 生 的需要 。那么 , 本 科 生 基础 课需 要 什 么样 的教 学 ?我 们 的结论 是 :
研 究性 教学 。
周 少 于 1 时 的竞 占 3.7 , 1 小 时 的 占 小 91% 用 ~3 4 . %, 两项 合起 来 , 达 8 . %。 应 用 型 39 这 8 高 30 6
和 培养 能力 等 目的 的教学 形式 。 究 性教学 的 目 研
收稿 日期 :0 9 1 — 8 20— 1 1 作者 简介 : 张绪 平 ( 92 , , 北 大冶人 , 16一) 男 湖 广东 白云学 院公 共基 础课 教学 部 , 教授 , 学硕 士 , 副 文 研究 方 向 为先秦 儒 家文 化 、 道 家 文化 、 咏史 怀古 诗 。
学 面临挑 战 。 对 大学 生 的公共 基础 课程 学 习经 从
验 的调 查 中发 现 , 由于学 生 不 重 视 , 致 修 习 的 导 基 础课 程 中 , 每一 门课 程 的课 外 学 习时 间平 均 每
识和能力 , 综合运用研究方法 , 自主地提出问题 、
研 究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 在研 讨 中达 到 学 习 、 造 创


提 供 了可 行 方 式
关键 词 : 用型 本科 教 育 ; 础课 ; 究性 教 学 ; 应 基 研 创新 实践
学 e 中图分 类 号 : 6 2 文 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 0 l0 12 1)2 0 6 — 4 G 4 A 粤 一 1 lf0 oo — 0 9 0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一、引言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应用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专业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专科和本科教育机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推动教育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中。

本文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专业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1. 实用性导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是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大学强调知识传授和理论研究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该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教学模式都更加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以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 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实践教学的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校期间将会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和工程实训,通过实际项目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班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往往采用小班教学的教学模式。

小班教学可以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改革研究1. 课程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更加注重与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相结合。

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调整和修订相关课程,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也加入了一些前沿的技术和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实践教学一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特色,但在实践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上进行了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在当今社会,应用型本科院校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是其区别于传统研究型本科院校的显著特征之一。

实践教学不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而是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工程类专业为例,学生不仅要掌握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等理论知识,更要通过金工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亲自动手操作,熟悉机械加工工艺,学会设计和制造简单的机械零件。

这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毕业前就积累了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

实验教学是常见的一种,它能够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课程实习则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观察和学习,了解行业的实际运作情况。

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的项目。

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加强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

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硬件设施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学校要投入足够的资金,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建立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同时,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需要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学校可以通过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也需要进行优化。

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顺序和时间。

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及时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课程内容要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实用性和前沿性。

此外,产学研合作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构建的基本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构建的基本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构建的基本原则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各方面的广泛共识。

技师学院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其中实践教学体系在这种人才类型的培养中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技师学院教育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它的成功与否是技师学院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1、实践教学是指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才能完成的教学环节。

诸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等2、实践教学体系是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所构成的系统,包括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的形式以及实践教学师资、基地、教材等构成的教学系统。

3、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师资保障体系、实训教材体系等组成。

三、构建的基本原则1、相对独立的原则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较大的比重。

传统教学体系实际上就是理论教育的主体体系,实践教学的有关内容是附属于理论教学的,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

理论教育主体体系的培养目标是学术性人才,其强调体系的完整性。

尽管社会也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显然千篇一律的学术性模式培养的人才是难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特别是在工业工程、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主要是技术应用型人才。

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显然,技术应用能力的获得仅仅靠书本和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且主要不是靠书本和课堂来获得,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实践中完成。

因此,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实验、实习、设计三个子体系:在方式上可以区分为校内实践、企业实习、顶岗工作以及专业社会实践四种形式。

实践及应用型和理论性论文

实践及应用型和理论性论文

实践及应用型和理论性论文实践及应用型和理论性论文是学术研究中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它们在研究方法、目的、内容和结果呈现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实践及应用型论文:实践及应用型论文重点关注的是应用性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实验、案例研究等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这类论文通常以具体的事例为基础,研究的对象一般是某个特定的领域、行业或现象。

它的特点是贴近生活、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

实践及应用型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或改善现实中的问题,提供实际的指导意见,对实际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该类论文常见于工程技术类、企业管理类、教育管理类等应用型学科。

它们借助于实施一定的实践项目或实验室研究,评估各种方案的适用性、效果,总结经验,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着重关注学术理论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理论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某个学科或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其目的是提出新的理论构架、解释已有理论或现象、推进学科发展。

理论性论文以构建学科理论体系、深入解剖学科中的概念、法则、原理为主要特点。

理论性论文常见于人文社科类学科,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等。

研究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应结合文献综述、文本分析等方法,探讨问题的内在规律,并作出创造性的理论贡献。

因此,与实践及应用型论文注重解决问题、提供指导意见不同,理论性论文更关注对问题或现象的解释、理论的推导和发展。

实践及应用型论文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抽象的理论性,可应用性强;而理论性论文强调理论的创新性、体系化、深度分析,具有更大的普适性和指导意义。

总之,实践及应用型和理论性论文在方法、目的、内容和结果呈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选择何种类型的论文取决于研究者的兴趣爱好、研究领域以及研究问题的特性和目的。

在学术研究中,两种类型的论文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互相补充推进学术研究的进展。

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之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具备应用型技能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快速适应并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从实践路径的角度,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步骤和方法。

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指导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首先需要明确理论指导。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结合多学科知识进行教学,因此理论指导需要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创新理论、创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开设相关课程、编写教材等方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指导。

二、建设适合创新创业的实践环境实践环境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条件,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

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室和创客空间,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场地。

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实践,提供实践机会和岗位培训。

鼓励学生参加创业比赛和创新项目,为他们提供参与创新创业的机会。

三、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是全校性的工作,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

高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还可以通过设置创新创业专业或者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学习和专业培养。

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交流分享,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组织创新创业讲座和沙龙,邀请成功创业者和专家学者分享经验和知识。

五、开展创新创业导师制度和辅导课程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专业的指导和辅导,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还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辅导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因此,探索和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构建具有强烈实践导向的教学体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程、实践项目、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

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了解产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企业导师制度、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提供实践机会,增加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应加强对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和资源支持。

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科研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完善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估。

同时,高校还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并对成果进行肯定和奖励。

总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务。

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加强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完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应用型本科“4+N”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4+N”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4+N”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本科教育,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情境。

为了更好地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一些高校开始构建和实践“4+N”课程体系。

“4+N”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指在传统的主干学科教学体系上增加一系列交叉学科和综合实践课程。

“4”代表主干学科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意向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来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N”则代表交叉学科和综合实践课程,主要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视野和创新能力。

“4+N”课程体系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交叉学科课程。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的应用能力。

学习课程组合了工程设计和社会科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其次是综合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鼓励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通过开展实践性项目和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再次是实践性教学方法。

在“4+N”课程体系中,采用了一系列实践性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实验教学等。

通过这些实践性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是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建立。

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不仅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还注重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叉学科能力。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4+N”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

通过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综合实践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实践“4+N”课程体系,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一、概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桥梁。

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特征、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索其构建策略与实施路径。

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证分析,本文期望能够为完善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高等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1. 阐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义及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社会对于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类型,应运而生,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应用型本科教育,顾名思义,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教育模式。

它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旨在培养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拥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这种教育模式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当今社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社会对于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应用型本科教育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既懂理论又擅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教育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培养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能够为地方经济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地方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应用型本科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

通过在校期间的实践锻炼,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更快地融入社会,适应职场,实现个人价值。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目标和课程两个方面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进行研究。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能力包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估成果等环节。

要培养这一能力,学校需要在课程设置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需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脱颖而出。

2.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除了专业技术能力之外,应用型本科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这包括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如讨论课、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工作。

3. 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终身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保持竞争力。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1. 课程设置应突出实践性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应该突出实践性。

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实验室实践,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中还应该设置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习、实训、社会调研等,以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 课程要贴近产业发展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还应该贴近产业发展需求。

学校应该了解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课程设置,确保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模式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模式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陈小虎1(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摘要: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知识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共同选择和普遍趋势,依据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多样化人才的现实需求,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是大势所趋。

文章在系统分析了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的基础上,科学界定了“应用型本科教育”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建构创新性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规律性培养体系The connotation and it’s cultivate system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Chenxiaohu(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of Jiangsu 211167) Abstract: application education is the common choi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y in the knowledge society. Based the trade and our nation’s needs, its alsomust to be in our nation. the article ascertain its’conception on thebasis of analysis its connotation. On this condition to design the systemof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s.Key-words: the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ule cultivate system21世纪,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层涵义是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多元化和多样性。

大学教案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大学教案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大学教案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指导教师教学的桥梁作用。

在大学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案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义、方法和实施效果。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原则之一。

理论是指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体系和原理,而实践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其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最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为了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案例教学是一种将具体实例引入课堂教学的方法,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例如,对于理科专业的学生,可以组织实验室实验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实践操作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实践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项目实践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项目,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实习和实训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参与实习和实训,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高技能、高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问题一: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在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中,理论知识传授往往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资源相对偏少。

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实际工作环境的了解和适应能力,毕业后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适应期才能胜任工作。

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已成为制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之一。

对策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应该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增加实习、实训等实践课程的设置和时间安排,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和参与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有效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问题二:专业能力培养不足在当前的本科教育中,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存在不足的问题。

虽然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往往停留在纸面上,并未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这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对策二:构建专业实践平台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专业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技能和能力。

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学校还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问题三:创新能力薄弱在当前的本科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新学习心得体会

三新学习心得体会

三新学习心得体会近年来,“三新”教育模式备受关注,其实三新即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这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科的应用价值。

怀抱着对三新教育的好奇和兴趣,我开始接受这种教育。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对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有了一些领悟,下面我将分享我的三新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应该贴近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在接受三新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

理论研究帮助我们的认识更加清晰,实践过程则帮助我们真正掌握知识。

在三新教育中,我们的学习是动态的、交互的,需要我们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将之转化为实践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的关键在于贴近实际,在实践探索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深入思考和探讨,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注重思辨,创新思维在三新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思辨、创新思维。

因为三新教育的重点在于应用,而应用是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不仅仅是动脑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持续不断地去挑战和思考问题,将新近培养的批判性思维与解决现实问题融为一体。

三新教育提倡的思维模式不仅是线性思维,更是系统思维。

学习三新应用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思考、提问和对问题建模的过程,从而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三新教育注重学生对于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

不同于以往固定的框架式教学,三新教育更注重建立起真正适合学生需求的多元化的学习平台。

在学习中,我们需有较为广泛的知识储备,同时又必须全面深入地掌握所需的知识点,只有做到广度与深度的统一,才能在知识领域中立于不败之地,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掌握更深刻的知识,才能做到在实践中随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此,三新的学习加强了每一个应用型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能力,通过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备忘,再将所学到的知识直接应用于实际场景,培养了多方位、全面性的人才。

总之,三新教育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2024年应用型法学教育途径探究

2024年应用型法学教育途径探究

2024年应用型法学教育途径探究应用型法学教育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职业导向和实践特性的教育模式,在现代法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实践日益复杂化,对法学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因此,探究应用型法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法学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型法学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法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二、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是应用型法学教育的核心。

应构建以法律实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涵盖法律基础理论、法律实务知识和法律职业技能等方面。

同时,要注重课程的更新与优化,及时将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实践经验纳入课程体系,保持课程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三、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法学教育的重要保障。

应加强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吸引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法律专业人士加入教学团队。

同时,要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四、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是应用型法学教育的重要载体。

应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平台,如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实习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通过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五、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现代法律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应用型法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法律人才。

六、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法律服务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应用型法学教育应顺应这一趋势,加强与国际法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法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应用型教育教学规律

应用型教育教学规律

应用型教育教学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用型教育也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应用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那么,应用型教育的教学规律是什么呢?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应用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知识,然后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因材施教应用型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问题导向应用型教育的教学过程需要以问题为导向。

通过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从问题中寻找答案,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各个方面,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研究,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四、注重团队合作应用型教育的教学过程需要注重团队合作。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一项任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评价与反思应用型教育的教学过程需要注重评价与反思。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况。

同时,评价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反思是评价的基础,通过反思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学生找到改进和提高的方法。

应用型教育的教学规律是多方面的,需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因材施教、问题导向、团队合作和评价与反思。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得足够好,才能够真正地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高校定义

应用型高校定义

应用型高校定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应用型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关注。

应用型高校的定义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对应用型高校进行定义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应用型高校的本质和特点。

一、教育理念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理念是其定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综合性大学相比,应用型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理念包括“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核心理念。

在应用型高校中,学生会接受更多的实践性教育,比如实习、实训、实践课程等,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二、办学特色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所需人才;二是与企业、政府等社会机构开展深入合作,提供学生实习、就业、科研等机会;三是教师队伍中以实践经验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主。

这些特色使得应用型高校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行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高校通过开设实践性教育课程、强化实训实习环节、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需求。

四、学科建设应用型高校的学科建设包括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实践性的专业及课程设置。

这些学科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与当地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比如制造业、信息技术、医药卫生、农业等专业。

应用型高校也应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应用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温景文一、应用型教育的产生背景(时代呼唤)(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对教育提出适应性要求,这是千年不变的历史规律,而最终的结果是教育必须适应才能生存。

大学的历史演变:人格教育:培养有闲阶层精英、贵族、国家统治者;自由教育:探索自然奥秘,发现真理;学术教育:抽象思维,开展科学研究;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服务社会需要。

1.美国:二战以后,赠地运动,大批社区学院产生。

2.欧洲:工业经济大发展,促进应用型教育发展。

3.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应用型教育起步。

(二)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教育自身做出适应性调整 1822 岁青年入大学率(毛入学率):精英阶段,15%以下;大众化阶段,15-50%;普及阶段,50%以上。

1 / 18高等教育(美国加州大学校长,卡拉克科尔),走向了多样化、多元化。

(三)新建本科高校大量产生,自身发展的现实诉求 1999 年以来,新建本科高校和三本共 650 余所,约占全国本科高校的 1/2,急需找到与精英型高校不同的发展定位。

二、应用型教育的本质属性(理论基础)(一)哲学与人才分类理论视角哲学视角下的科学、技术、工程有本质区别,三者是不同的事物。

科学、技术、工程三者之间的主要关系:科学、技术、工程是完全不同的三回事;技术最早出现并存在;科学是技术与工程的基础,技术为科学提供手段,工程为科学试错;技术是工程的主体要素,工程对技术有选择性;工程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及其他知识。

越向高发展,三者越有融合之势。

三者有本质区别,产生了相对应的产业,因而产生了对三类不同人才的需求,即社会对人才类型的多样化需求(人才分类理论),也就产生了三类不同的教育类型。

(二)本质:学(科学)与术(专业或职业)的完美结合是两手抓的教育,手脑并用的教育。

1.学:科学、理论、形而上、规律、道、体、出世境界、仰望星空。

---------------------------------------------------------------最新资料推荐------------------------------------------------------ 2.术:技术、专业或职业、实践、形而下、方法规则、器、用,入世情怀,脚踏实地。

3.学与术的关系:学为基础,术为应用,学为术服务,学与术结合。

4.应用型教育价值:应用知识,学为术用。

学要有高度、深度、广度,崇尚理性,使人走的高远;术要实用,好用,要有伦理和情感,立足当前,当下。

学与术的结合,体现了培养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人才。

理论为实践服务,为未来发展服务。

实现思辨理性(学)与实践理性(术)完美的结合。

两者构成完美的教育,绝不能偏离。

5.我院特色思考: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对我院办学理论与实践更具有特殊意义(大有文章可做)。

传媒如何与艺术结合,与互联网结合。

技:以外在客观为主;艺:以内在主观为主;术:方法、策略为主。

3 / 18技艺:常用于艺术、手艺、体育等领域。

经过充分的训练,领会该项操作后才能形成。

技术:美国哲学家米切姆:作为知识的技术,活动的技术,物体的技术,意志的技术。

艺术:主观,意识形态领域,精神属性。

表演、造型、语言、综合;时间、空间等。

从技术升华到艺术(美),技术是基础,艺术是升华,没有技术的积累,升华不到美的高度。

美的艺术之初,都是由技艺工匠而创作,随技与艺的相对分离,产生了技术与艺术。

古代石匠、木匠属工匠,以技术为主,而其中蕴含着美。

当今建筑目标等仍被称为艺术。

艺术体现较多的是思维创意(脑),技术体现较多的是动手操作(手)。

手脑并用。

(三)属性(教育的学理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97 版分类法:表 3:---------------------------------------------------------------最新资料推荐------------------------------------------------------ 国际高等教育分类法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对应关系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教育分级)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高等教育第一阶段(不可直接获得高级研究文凭) 5A(4年以上)5A 1 本科、硕士研究生阶段(侧重于基础理论学科) 5A 2 本科、硕士研究生阶段(侧重于应用的工、农、医、师等) 5B (主要2-3年)专科、高职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第二阶段(可获得高级研究文凭) 6 博士研究生教育阶级本表引自:陈厚丰,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149。

5A1:学术型教育; 5A2:专业型教育,主要理解为应用型教育 B:职业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9 版分类法:将学术教育为划为一类,职业和专业教育划分在同一类中(1997 版横向划分在两类),两者呈现了相融趋势。

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大多选在 5A2,少有选在 B 类,但其本质与 5A1 的学术型有区别,属于高科技专业教育类型。

我国应用型教育既可选在 5A2 的专业类,也可选在 B 的职业类,目前尚存争论。

5 / 18(四)应用型教育与高职(高专)的区别(传统教育观下)应用型教育与高职高专:归属:前者属广义职业教育,后者属狭义职业教育。

价值指向:共同的价值是应用;不同的是:前者手脑并用,后者以手为主。

逻辑起点:前者以技术知识与岗位相结合,后者以岗位为主。

培养目标:前者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后者职业实践为主。

理论的多少:前者理论与实践可能各半;后者理论少实践多。

理论与实践的组织形式:前者理论与实践两个主导,后者实践一个主导。

三、应用型教育的实践(以我院为参照思考)(一)专业建设服务产业的逻辑,紧扣地方产业链设置建设,为产业发展服务,而不是以学科的逻辑。

我院实际设置思路:专业对接产业。

服务辽宁文化产业中艺术、传媒、互联网与大数据。

但以传媒为主线,艺术为核心内容,互联网与大数据为手段、载---------------------------------------------------------------最新资料推荐------------------------------------------------------ 体,抱团设置建设,实现相互支撑。

同时又要明确每个专业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中的学科位置,实现学科基础下与产业的结合,立足学科,服务产业。

五个关照:一是关照职业专业为就业服务;二是关照学科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三是关照教育部评估要求;四是关照新兴产业设置专业或方向;五是关照其他高校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办出特色。

建设思路:按行业标准要求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建,共同实施,共同评价。

系内专业之间,系与系之间的专业要相互关照建设,即要相互支撑,使全院形成一体,这个体的主线或核心是传媒两个字,各专业都要围绕这个核心展开。

我院已有初步规划,基本按规划执行,随发展需要,个别可有微调。

专业名称有了,还要做具体细化定位,要进一步开展调研实践。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总目标:体用结合、应用为本。

科学(含技术、工程)与艺术(审美)的完美结合。

实现理性、实践与情感的统一。

专业目标:对接产业链中选定的位置设定。

7 / 18例如产前、产中、产后。

构思、策划、设计、制做、营销服务、管理等。

规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品德(公共道德与职业道德、伦理、精神)、知识、能力、素质,缺一不可,而且有机结合。

注意: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四创培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校园这个创客空间中学习成长。

哲学思考:成为你自己!实现个性培养,个性发展。

是四创的要求;是传媒、艺术、互联网与大数据的要求;是学院定位的要求;更是人的自由发展要求;应成为艺术教育的最高哲学追求,实现人人都是个性发展的人,四创中人,成为四创的成功者,校园处处要有创新。

(三)课程体系第一年,以通识课为主,包括两部分:国家规定课程和学院规定的通识博雅课程。

基本不涉及到专业课,或少许专业概论、导论课。

以全院统开为主。

第二年,以专业技术(学科)基础为主(专业通用课),安排与专业有关的通识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两部分内容以系内统开为主,同时开设部分专业课程。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三年,以专业核心课为主,专业主干课结合开设。

第四年,继续开专业核心课,但应以大量实践为主,如定制式培养开设的职业课程。

工具类课:英语、计算机、软件、互联网、大数据课程,结合不同阶段的学习,安排在其中。

一定要注意软件、在线、大数据课的结合应用。

培养学生在线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各系之间可互相支持开课,教师可互相聘用。

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的出发点、归宿、逻辑是从两头向中间找,实现培养的人成为社会人与专业人的双重目的。

(四)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有模无定模,多模)应用型教育要有三个课堂:传统学习的实体课堂、企业岗位的工作课堂、在线的虚拟课堂,要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1.产教融合:产业与教育融合,生产与教学结合,按生产过程组织教学。

2.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如定制式培养。

3.工学结合:学习与工作结合,如项目制教学。

9 / 184.传统学习与在线学习结合。

5. 在家学习与在校学习结合。

6. 全真与模拟相结合。

7. 双证结合:学历教育融入岗位证书规定内容。

为实现上述模式,做如下建议:1. 建立学院校企合作董事会、理事会、委员会等。

2.建立系级层面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3.校内实践与教学基地建设:(1)教学仿真实训基地。

模拟生产过程、工艺流程、标准化生产,按教学要求设计建设。

(2)真实工厂生产实训基地。

与企业共建,或学校自建。

完全真实的实训基地模式。

(3)大师工作室。

师徒传承,教学与工作相结合,与产品创造创作相结合。

适应专业个性化培养,特别适于美、艺术类专业要求。

(4)创新创业工作室。

生产类、教学创作创新项目,共同实践。

(5)研究所或中心。

依托科研项目,师生组成团队,共同(五)教学策略与方法(有法无定法,多法)教是为了不教(陶行知) 1.自主学习;2.团队学---------------------------------------------------------------最新资料推荐------------------------------------------------------ 习;3.探究学习;4.在线学习;5.第二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